江西省丰城市旅游业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江西省丰城市旅游业总体规划

江西省丰城市旅游业总体规划

江西省丰城市旅游业总体规划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2000年1月29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防治法》,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正;7、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1996年10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5号发布;8、国务院《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3号,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9、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0年1月1日实施;10、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2000年10月26日实施;11、国家旅游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12、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13、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五”发展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二)有关地方性法律法规1、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2000年省1号文件;2、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江西省旅游管理条例》,1999年12月23日颁布,2000年2月1日实施;3、江西省旅游局《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14、中共宜春市委、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2004年;5、宜春市人民政府《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3月2日宜春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通过;6、宜春市旅游局《宜春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及2010年旅游发展思路》;7、《宜春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8、丰城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丰城市富城首府地块规划

丰城市富城首府地块规划

丰城市富城首府地块规划
一、项目概况
富城首府位于丰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为100亩,是一处高端住宅区。

本规划旨在为该地块提供全面的规划设计,打造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社区。

二、总体规划
1.功能分区
(1)居住区:包括高层住宅、别墅等,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2)商业区:包括超市、商场、餐饮等,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

(3)公园绿地:包括儿童游乐场、健身步道、花园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2.道路交通
(1)主干道:连接市区和富城首府,缓解交通压力。

(2)次干道:连接各个小区和商业区,方便居民出行。

(3)人行道:设置在主要道路两侧,为行人提供安全通道。

3.绿化环境
(1)公共绿地:设置在小区内和商业区内,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2)景观绿化:设置在小区周边和商业区周围,美化城市环境。

三、建筑设计
1.建筑风格
(1)现代简约风格:以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为主,体现现代化城市的风貌。

(2)中式传统风格:以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为主,体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2.建筑高度和密度
(1)高层住宅:最高建筑高度不超过60米,密度不超过50%。

(2)别墅:最高建筑高度不超过40米,密度不超过30%。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丰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丰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丰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字号】赣府字[2012]第51号•【施行日期】20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丰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赣府字【2012】第51号)宜春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要求审查批准丰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宜府文〔2011〕75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丰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总体规划》实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续和集约发展原则,统筹做好丰城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充分发挥丰城市产业优势和滨水特色,努力把丰城市建设成为我省重要的新兴能源与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滨江生态宜居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62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遵循“中优滨江主城、北进梅尚上塘、东扩曲江同田、南联孙渡桥东、远景北拓药湖”的空间发展策略,统筹安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常住人口为44.5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6.6平方公里以内;到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常住人口为6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2.6平方公里以内。

严格按规划用地布局要求进行建设,切实保护好耕地。

要着眼长远,加强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研究,在用地布局和发展空间上留有余地。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加强对赣江、药湖、紫云山水库等水体和饮用水源地,以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订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新丰城总体规划20172035

新丰城总体规划20172035

新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文本】2019年3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建设山水特色宜居宜游城市 (2)第一节发展愿景与目标 (2)第二节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 (3)第三章融入大湾区,建设粤北区域性节点城市 (3)第一节加强协调发展,打造粤赣区域性综合交通节点 (3)第二节实施创新驱动,构建区域性新兴产业合作基地 (3)第三节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粤北重要生态屏障 (4)第四节发挥生态优势,建设大湾区生态旅游高地 (4)第四章强化县域空间整治,促进区域协同,夯实基础支撑 (5)第一节建立“三区三线”管控机制,强化全域空间治理 (5)第二节构建“中心带动、多点支撑、点轴结合”的城镇空间格局 (7)第三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内外通达条件 (10)第四节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共建碧水青山 (10)第五节夯实重大基础设施,优化县域要素配置 (12)第六节提升综合防灾能力,构建县域安全体系 (13)第七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铺展全域旅游 (13)第八节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均衡发展 (15)第五章强化县域中心城市职能,优化中心城区布局,建设高品质山水城市.. 17第一节划定“三区三线”,构筑资源保护利用新格局 (17)第二节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定位 (17)第三节建设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体系 (18)第四节构建包容性住房供应体系 (20)第五节构建公平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 (20)第六节构建协作共赢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23)第七节优化公共空间,打造山环水绕的城市绿脉 (23)第八节强化基础设施统筹布局 (24)第九节守住绿水青山,加强环境保护 (25)第十节保护与传承,推动新丰城市更新 (27)第十一节构建“韧性城市”防灾与安全体系 (28)第十二节划定城市四线,保障重要公共资源 (30)第十三节加强城市设计,打造特色城市风貌 (30)第十四节中心城区建设时序引导 (30)第六章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31)第七章附则 (32)附表1:新丰县现代化目标与指标体系 (32)附表2:中心城区城乡用地汇总表 (33)附表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34)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落实国家、省、市新的发展要求,指导新丰县城市建设和发展,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由新丰县人民政府组织修编《新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本规划是指导新丰县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旅游丰城市旅游局工作20xx年总结暨20xx年工作思路

旅游丰城市旅游局工作20xx年总结暨20xx年工作思路

丰城市旅游局工作20XX年总结暨20XX年工作思路20XX年是我市旅游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市旅游工作创新争先、勇于拼搏之年,还是我市旅游工作大打“翻身仗”取得硕果累累的一年,一年来,在丰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立足本职、着眼全局,在基础条件缺乏、经费紧张、人员不足、起步滞后的情况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紧密配合,対省、宜春市下达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相关部门责任。

为我市争获了“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中国生态硒谷”殊荣,还新批了一家旅行社,首创了一个国家3A旅游景区和一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组织协助三家酒店和一个农家乐酒店申报批准为国家三星级旅游饭店和特三星农家酒店,填补了我市历史上无星级旅游饭店无A旅游景区的空白,开创了我市旅游工作的新局面,标志着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按照20XX年度各县市去旅游工作考核评分,丰城市渴望获得宜春市旅游综合先进县市。

今年旅游发展工作简要总结主要有以下亮点: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使旅游人气上升。

根据丰办发字[2009]6号文件精神,我局认真深入开展了机关效能年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机关作风和职能履行明显改进,机关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机关干部素质明显增强,机关服务意识明显提高,群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促进了全年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我们借助机关效能年活动动力,立足本职、着眼全局,开创了我市旅游工作新局面。

年初召开了全市旅游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省和宜春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对宜春市下达的工作任务分工方案进行了分解并制定了实施方案,旅游项目投资23000万元,引资到位资金26000万元,新签旅游项目2个,建立了招商引资、跑项争资和投资在建项目库。

全年共接待游客70.6万人次,旅游收入4.9亿元。

新丰城总体规划20172035

新丰城总体规划20172035

新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文本】2019年3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建设山水特色宜居宜游城市 (2)第一节发展愿景与目标 (2)第二节城市性质与发展规模 (3)第三章融入大湾区,建设粤北区域性节点城市 (3)第一节加强协调发展,打造粤赣区域性综合交通节点 (3)第二节实施创新驱动,构建区域性新兴产业合作基地 (3)第三节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粤北重要生态屏障 (4)第四节发挥生态优势,建设大湾区生态旅游高地 (4)第四章强化县域空间整治,促进区域协同,夯实基础支撑 (5)第一节建立“三区三线”管控机制,强化全域空间治理 (5)第二节构建“中心带动、多点支撑、点轴结合”的城镇空间格局 (7)第三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内外通达条件 (10)第四节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共建碧水青山 (10)第五节夯实重大基础设施,优化县域要素配置 (12)第六节提升综合防灾能力,构建县域安全体系 (13)第七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铺展全域旅游 (13)第八节加强城乡统筹,实现均衡发展 (15)第五章强化县域中心城市职能,优化中心城区布局,建设高品质山水城市.. 17第一节划定“三区三线”,构筑资源保护利用新格局 (17)第二节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定位 (17)第三节建设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体系 (18)第四节构建包容性住房供应体系 (20)第五节构建公平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 (20)第六节构建协作共赢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23)第七节优化公共空间,打造山环水绕的城市绿脉 (23)第八节强化基础设施统筹布局 (24)第九节守住绿水青山,加强环境保护 (25)第十节保护与传承,推动新丰城市更新 (27)第十一节构建“韧性城市”防灾与安全体系 (28)第十二节划定城市四线,保障重要公共资源 (30)第十三节加强城市设计,打造特色城市风貌 (30)第十四节中心城区建设时序引导 (30)第六章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31)第七章附则 (32)附表1:新丰县现代化目标与指标体系 (32)附表2:中心城区城乡用地汇总表 (33)附表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34)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落实国家、省、市新的发展要求,指导新丰县城市建设和发展,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由新丰县人民政府组织修编《新丰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本规划是指导新丰县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丰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丰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丰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7•【字号】赣府字〔2024〕47号•【施行日期】202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丰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宜春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恳请审批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请示》(宜府文〔2023〕29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丰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丰城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十五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着力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富硒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南昌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丰城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2.780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26.824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67.00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109.55平方公里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7.847亿立方米。

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切实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抓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落实主体功能定位要求,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

丰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

丰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

丰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丰城市人民政府二0一0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背景 (4)第三章规划目标 (10)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4)第五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8)第六章建设用地调控 (31)第七章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41)第八章土地整治 (43)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47)第十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52)第十一章近期规划 (55)第十二章规划实施措施 (58)第十三章附则 (63)附表 (64)附表1 丰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表(2005年) (64)附表2 丰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主要调控指标 (65)附表3 丰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6)附表4 丰城市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67)附表5 丰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类控制表 (68)附表6 丰城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69)附表7 丰城市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72)附表8-1 丰城市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74)附表8-2 丰城市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76)附表9 丰城市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78)附表10 丰城市规划期内选址不确定项目清单 (8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努力打造全省最好县市、全力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市为目标,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构建和谐社会为理念,坚持“保护、保障、挖潜和集约利用”的原则,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科学调控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臵,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推进丰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5、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6、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7、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8、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9、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10、国土资源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试点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138号);11、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号);1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13、《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14、江西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意见的通知>的通知》(赣府厅发〔2007〕51号);15、《关于印发江西省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程序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07]60号);16、《关于印发<江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行政审查主要内容>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08]172号);1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18、《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19、《宜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说明》;20、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宜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主要指标的补充通知》(宜府字〔2009〕26号);21、《丰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22、《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第三条规划任务1、落实宜春市下达规划任务,协调上下级规划在土地利用政策、各业用地上的矛盾;2、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土地资源条件,研究确定丰城市规划期内的土地利用的目标和方针;3、统筹协调各区域、各业、各类用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4、确定各类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的调控指标,重点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生态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城镇用地等的规模和范围;5、划定土地用途区,制定土地用途管制规则;6、确定土地整治的规模、范围和重点区域;7、分解下达乡(镇)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2000年1月29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防治法》,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正;7、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1996年10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5号发布;8、国务院《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3号,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9、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0年1月1日实施;10、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2000年10月26日实施;11、国家旅游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12、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13、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五”发展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二)有关地方性法律法规1、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2000年省1号文件;2、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江西省旅游管理条例》,1999年12月23日颁布,2000年2月1日实施;3、江西省旅游局《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4、中共宜春市委、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2004年;5、宜春市人民政府《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3月2日宜春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通过;6、宜春市旅游局《宜春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及2010年旅游发展思路》;7、《宜春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2020);8、丰城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9、丰城市人民政府《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二、规划原则1、丰城市旅游业发展与江西省、宜春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相一致;2、旅游业发展与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衔接;3、旅游业发展与丰城市产业导向相协调;4、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结合;5、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6、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7、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塑造丰城新形象;8、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打造旅游精品;9、旅游服务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设施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同步推进、相互促进;10、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期开发。

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自然资源,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高起点规划、高品味策划,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培育大产业,把丰城市建成江西省乃至华东地区著名的古文化生态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胜地。

四、规划区域江西省丰城市,全境南北长70.5公里,东西宽74公里,总面积为2845平方公里。

五、规划期限1、近期(2006~2010年):夯实基础时期;2、中期(2011~2015年):加速发展时期;3、远期(2016~2020年):全面提升时期。

第二章自然与经济社会概况一、地理位置丰城市地处北纬27o42/~28 o26/,东经115 o25/~116 o27/,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下游地区,鄱阳湖盆地南端。

丰城市东临进贤、临川,南连崇仁、乐安、新干,西接樟树、高安,北毗新建、南昌。

赣江自西向东北横穿丰城,将其分成两部分,当地人习惯称赣江西北部为“河西”,面积为779平方公里;称赣江东南部为“河东”,面积为2066平方公里。

二、历史沿革传说晋永平年间,丰城县治曾有“紫气冲斗牛星”,县令雷焕挖狱基得春秋龙泉、太阿雌雄宝剑。

因此,丰城别名“剑邑”。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建县之始,划南昌县南境置富城县。

西晋太康六年(280),县治移置丰水之西(荣塘墟),改称丰城县。

传说晋永平年间,南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以县大难治为由,分出广丰、新安二县,均属江州巴山郡管辖;陈武帝永定天嘉年间(557~566),并新安入广丰县。

隋开皇九年(589)并丰城入广丰县,至此三县合为广丰县,县治设在故县(石滩乡境内),属抚州总管府辖区。

隋仁寿二年(602)复名丰城县。

隋末唐初,县治毁于战火。

唐永徽二年(651),迁县治于赣江东岸(现市城区),属洪州都督府管辖。

天祐二年(905),丰城县改名吴皋县。

后唐同光元年(923),复改吴皋为丰城。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丰城县升为州,名富州,先后属江西行中书省隆兴府、龙兴路管辖。

明洪武九年(1376),属南昌府,复称丰城县。

至清代仍属南昌府。

民国时期,先属豫章郡,后属江西省第一、第十一行政区。

1949年5月,丰城县解放,先归属南昌专署,1958年底南昌专署迁设于宜春,1959年更名为宜春专署,丰城归其管辖。

2000年8月宜春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宜春市,代管丰城。

198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丰城在置县一千七百八十年后,揭开了市级建制的新篇章。

现在全市现辖19个建制镇,8个乡,5个街道,526个村(居)委会。

三、自然条件与资源丰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较短,生长期长。

全年平均气温为15.3 O C~17.7O C,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O C的日数年平均为27.9天,日最低气温少于或等于零度的日数年平均为23.4天。

全年日照时数1935.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552.1毫米,4~6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4天,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1%,无霜期274天。

丰城全市拥有耕地面积152万亩,牧草地154.8万亩,果园地5.6万亩,林地164万亩,水面49.8万亩。

盛产粮、棉、油等农作物28类300余种,养殖猪、牛、鸡、鸭等畜禽类近百种,鱼、蛙、蚌、虾等水产类百余种,林业有杉、樟、竹等乔木160余种,全市粮食、肉类总产在全国县(市)中居前50位内,水产品、蔬菜、水禽、油料、棉花总产在全省县市居前列。

地下蕴藏煤、钨、花岗岩、石灰石、陶土等矿产资源30余种,尤以煤、钨为最,煤炭可采量4.7亿吨,已探明地下天然气储量达12~14亿立方米,有待于开发利用。

因此,丰城有“煤海粮仓金丰城”之美誉。

四、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丰城市域国土总面积2845平方公里,整个地理轮廓为“四山一水四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丰城是江西省重要的煤炭资源供应基地,素有“江南煤海”之称。

丰城市财政收入2001年突破3亿元,2003年突破4亿元,2004年达到6.06亿元,突破6亿元大关,2005年为7.99亿元,实现了“三级跳”。

丰城提出了“全力打造全省一流县市,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市”的崛起目标。

先后开展了“塑造丰城新形象”、“诚信服务,加快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优化发展环境,吸引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向丰城集聚。

2004年实际引进资金达22.06亿元。

市外资金、民间资本成为推动丰城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

2004年,仅民营经济就上缴税收1.96亿元,同比增长33%。

第三章旅游资源概况与评价一、旅游资源基本情况1、旅游资源的界定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单体定义为“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2、丰城市旅游资源类型概述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提出的旅游资源普查分类系统,在丰城市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经过筛选,对丰城市具有地方特色、具有代表性,具有开发价值的96个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为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三个层次,共有8个主类、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

丰城市的单体类型覆盖了8个主类中的7个,31个亚类中的19个,155个基本类型中的33个,基本资源类型的覆盖率为21.3%,概述如下:(1)地文景观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单体7个,占资源单体总数96个的7.29%;(2)水域风光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单体8个,占资源单体总数96个的8.33%;(3)生物景观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单体2个,占资源单体总数96个的2.08%;(4)遗址遗迹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单体3个,占资源单体总数96个的3.13%;(5)建筑与设施建筑设施类旅游资源单体42个,占资源单体总数96个的43.75%,其中宗教场所(佛教、道教)类旅游资源单体16个;(6)旅游商品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单体10个,占资源单体总数96个的10.42%;(7)人文活动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单体24个,占资源单体总数96个的25%。

依据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制表二、旅游资源评价1、旅游资源特色评价(1)类型多样,资源丰富从丰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来看,其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在自然旅游资源中,丰城市有奇山、奇石、洞穴、河流、湖泊、古树、名木等。

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丰城市都有所表现,从桥、墓、殿堂、楼阁、陵园到水上建筑等文物古迹,到公园、厂矿、纪念地、特色社区和节日庆典活动等样样齐全。

根据本次旅游规划中对丰城市旅游资源的初步调查,发现丰城市有价值的旅游单体与复合型旅游资源总共达六十余项。

(2)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丰城建县始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较多。

洪州窑遗址为我国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始烧于东晋至南朝,盛于唐,衰于宋,连续达1500多年。

中心遗址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出土国家一、二、三级文物137件,参考标本2132件,品种繁多,造型美观,反映了汉唐时代高超的制瓷技艺。

丰城市人杰地灵,雷焕、徐孺子、邓子龙、揭傒斯、夏征农、熊佛西、雷礼等历史人物和现代奥运会皮划艇赛冠军杨文军在历史和民间均占有一席之地。

(3)部分旅游资源品位较高一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多种多样固然是优点,但是假若它们都比较一般,也就缺乏旅游吸引力。

丰城具有数项品位较高的可开发资源点,如含秀湖、白马寨、玉华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