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井动态分析方法与步骤》
油水井动态分析课件

二是,注水方式不合理,多层注水井受各层物性 差异不同应采用分层注水方式进行注水,若对层间差 异大井仍采用合注方式就是注水方式不合理,注水井 层间、平面吸水差异都可造成油井水淹。应采取分注 措施控制高渗透层注水,加强低渗透层注水。
于注采平衡情况和层间差异的调整程度。一个方向特别是主要来水 方向超平衡注水必然造成油井含水上升;一个或多个层高压、高含 水,必然干扰其他层的出油,使全井产量下降。
含水率的划分:
1、无水期开采阶段:含水率≤2%
2、低含水开采阶段:含水率2%~20%
3、中含水开采阶段:含水率20~60% 4、高含水开采阶段:含水率60~
二、油水井生产动态分析
三)动态分析的分类 1、单井动态分析
按开发单元 的大小分类
2、井组动态分析 3、区块动态分析 4、油田动态分析
二、油水井生产动态分析
(二)井组动态分析
井组——以注水井为中心,与周围相关油井所构成的 油田开发基本单元。
井组动态分析——是在单井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 油水井相应资料对注水井及对应油井进行生产能力、注 水能力、注采比、压力变化、油水井连通状况、注水见 效状况等进行分析,找出变化原因制定下步调整挖潜措 施。
(1)水源分析。油井中的水一般包括两类,即地层水和 注入水
a 油层有底水时,可能是油水边界上升或水锥造成 b 离边水近时,可能使边水推进或者是边水舌进造成。这 种情况通常在边水比较活跃或油田靠弹性驱动开采的情 况下出现。 c 水层窜通:夹层水或上下高压水层,由于套管外或地层 原因引起的水层和油层窜通 d 注水开发油田,可能是注入水推至该井。 e 油井距边水、注入水都比较近时,总矿化度长期稳定不 变的是边水,总矿化度逐渐降低的是注入水。 f 油井投产即见水,可能是误射水层,也可能是油层本身 含水(如同层水或是主要水淹层)。
动态分析试井讲义

井组动态分析
时间 (年、月) 1991.2 1991.4 井数 口 5 5 日产液量 t 563 561 日产油量 t 50 43 含水率 % 91.0 92.0 平均动液面深度 m 359.6 340.5
1991.12
1992.4
5
5
557
558
57
55
89.6
90.0
368.8
359.1
从表中可以看出,井组生产状况大致可分为:1991年 2月到4月为产油量下降阶段;1991年5月到12月为产量上 升阶段;1992年1月到4月为产油量稳定阶段。
井组动态分析
综述:
每个注采井组,通过对注采平衡、压力平衡、含水上升变 化情况以及油层物性和连通状况的综合分析,从中找出存在于 油、水井的各种矛盾及其原因,再结合油藏开发不同阶段合理 开采界限的要求,制定出或者进行注采系统调整,或者进行注、 堵、压换等相应的调整和控制措施,并落实到井和层。即对注 水井低渗透欠注层采取增注措施;对高渗透水窜层控制水量; 油井严重水窜层采取封堵;对注水明显见效层进行压裂及换大 泵措施等,合理解决井与井、层与层之间的矛盾,协调好井组 内各层、各井之间的注采关系,使井组的开发状况尽量达到最 佳效果,从而提高开发单元的开发水平。
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

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第一节油水井动态分析一、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目的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油、水井在生产过程中注水,产液(油)、含水和压力等情况的变化,经过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找岀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通过不断的注采调整,保证油、水井在产油、注水、含水和压力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生产,从而合理地开发油藏。
单井分析将地下、井筒、地面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地下分析与生产管理相结合,循着先地面、再井筒、后地下的分析程序逐步深入地搞好分析;油、水井分析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通过分析,提出经过优选的措施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油井产能,达到少投入、多产出,提高经济效益的H的。
二、采油井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分析方法地下的原油通过釆油井采出地面,要通过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即油流在一定压力差的驱动下,经过油层岩石的孔隙,从油井井底周围的油层流向井底的油层渗流阶段和油流从井底通过井筒流向井口的举升阶段,而后再输送到集油站。
所以,油井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主要表现在油层、井筒.地面三个阶段的动态变化,单井动态分析亦应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油井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主要包括热洗、清蜡制度及合理套压的选择等。
1、热洗、清蜡制度其总的要求是保证油流畅通,自喷井无蜡阻、抽油机井示功图和电泵井电流卡片无结蜡显示。
在此前提下,使清蜡热洗次数达到最少(即为热洗、清蜡周期合理)。
2、合理套压的控制合理总的来讲,也影响着泵效的大小。
套压高低直接影响着动液面的高低,的套圧应是:能使动液面满足于泵的抽汲能力达到较高水平时的套压值(或范圉)。
套压太高,迫使油套环形空间中的动液面下降,当动液面下降到深井泵吸入口时,气体窜入深井泵内,发生气侵现象,使泵效降低,油井减产,严重时发生气锁现象。
发生这种情况时,应当适当地放掉部分套管气,使套压降低,动液面上升,阻止气体窜入泵内。
对于一口抽油机井来讲,该不该放套管气,首先取决于套管气是否影响深井泵工作。
油水井动态分析探讨PPT课件

98.6 200 44/650 3.0/6 68 7.5 88.9 76 57/710 3.0/6
理论 排量
沉没 度
泵效
能量 变化
工作 制度
产液 变化
产油 变化
含水 变化
35.48 548 1.607 波动
B
39.42
545 1.826 波动
上调
增加
增加
逐渐 下降
C
66.42 -11 0.527 66.42 -115 0.391 下降 不变 下降 下降 下降
C井 将冲程调为2.5m生产(常规措施)。
21
22
地面条件 油
指压 示套 曲压 线水
量
产吸 液水 剖剖 面面
井筒条件
泵 深 工 作 制 度 功 图
日 产 油 含 水 泵 径
油 压 套 压 日 产 液
液
面
沉 没 度
常 用
的
已
知
连 通 图
射 孔 情 况
渗 透 率
孔 隙 度
有 效 厚 度
砂 层 厚 度
98.4 200 44/650 3.0/6 72 7.3 89.9 97 57/710 3.0/6 31 10.8 65.2 793 泵效:由52.7%下降到39.1%
98.5 196 44/650 3.0/6 73 7.8 89.3 105 57/710 3.0/6 27 9.2 65.9 831 沉没度:液面低于泵的吸入口, 98.6 200 44/650 3.0/6 68 7.5 88.9 76 57/710 3.0/6 26 9.1 65 825 无沉没度
结果:过早水淹 能量不能充分发挥
证实材料:泵效、17 液面、含水
动态分析方法和实例

——资料的收集
2、动态资料: (1)、产量数据:单井、井组、区块(单元)的日产液、日产 油、日常水、月产油、月产水、累计产油、累计产水等; (2)、含水数据:单井、井组、区块(单元)的综合含水; (3)、压力数据:油井静压、流压等; (4)、注水数据:注水井的注水压力、注水量、月注水量、累 计注水量等; (5)、油水井主要技术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 (6)、动态测试数据:示功图、动液面、注水指示曲线、产液 剖面测试成果、吸水剖面测试成果、剩余油测试成果、干扰试井、 地层测试等。
(二)单井动态分析的步骤:
1、概况 2、生产历史状况(简述) 3、主要动态变化 首先总体上尚阐述油井日产液量、日产油量、 含水、气油比、压力等变化状况,其次依次分析 以下内容。
3.1日产液量变化 3.1.1日产液量变化态势 3.1.2日产液量变化原因分析 3.1.3影响日产液量变化的基本结论
3.2综合含水变化
——资料的整理
3、绘制图件 (1)、油层渗透率、有效厚度等值线图; (2)、油藏开采现状图; (3)、油藏水淹状况图(含水等值线图); (4)、砂体动用状况图(产液剖面、吸水剖面对应图); (5)、地层压力变化图、油藏等压图; (6)、其它分析图件
——资料的整理
4、分析计算 (1)、产量指标方面:主要有采油速度、采出程度、采液(油)指数、 采液(油)强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等; (2)、压力指标方面:主要有流压、生产压差、总压差、注采压差等; (3)、产水指标方面:主要有综合含水率、阶段含水上升率、水油比、 含水上升速度、注采比、水驱指数、存水率等; (4)、开发效果评价方面:井网控制程度、储量动用程度等; (5)、开发预测方面:含水、产液量、产油量、采收率、稳产年限等方 面的预测计算(根据相关的曲线回归拟合得到经验公式); (6)、其它方面的分析计算
油水井动态分析方法与步骤

• 2、根据对比结果,划分不同阶段
日产量波动趋势
划分依据一般为
措施前后
3、每阶段指标变化引起的原因
将产量的变化核实到是含水或产液量变化引起 以后,在水井上找原因(注水是否正常、各层段 配注完成情况),油井的变化总是与注水井的变 化相关联。若水井正常则在相邻油井找原因(井 距近,生产同层,易造成井间干扰)。
通过以上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层间矛盾突出。注水井注水不合理,潜力层需 要水但注得不够,高含水层却注得太多,构成单层 水淹严重。
• 2)平面矛盾突出。注采井网不够完善,油井存在 着单向受益的问题。
• 3)注采比过低。能量补充不够,地下亏空大,影 响了油井的产液量。
• 4)工作制度不合理。能量充足的地区油井生产压 差小,影响潜力发挥;地下亏空大的地区仍大排量 抽汲。
不同,主产液层干扰差油层的生产。解决时就得从增大差油 层的生产压差入手。有效办法是分层注水。
• 1)分层注水,分层采油。 • 2)对低渗层,注水井加强注水,油井加强采油。 • 3)有必要时可对生产能力较低的油层进行酸化、
压裂改造,以提高产能。
• 4)若条件允许,可采用双管采油。 • 5)若调整生产压差和工艺措施改造不能完全解决
解: P=((1992+2010)/2-47)×9711.8=18.98(Mpa)
总压差=18.98-20.1= -1.12(Mpa)
为保稳产、防地层内脱气,地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
附近;流压只要不低于饱和压力过多造成气体影响太大,
则越低越好;水井流压应不高于油层中部破裂压力,既 不致于损坏套管,又能保证合理的注采比。
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

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孤东采油三矿2003年1月油水井动态分析指导书编写:高维衣参加:陈红玲汪延富李君丽张萍审核:陈清奎周伟东孤东采油三矿2003年1月前言为落实《采油矿产量运行模式》中全员参与开发的方向,实践用心经营岗位工作的工作理念,提高职工油水井分析技能,充分调动大家挖潜上产的积极性,特编写了本指导书。
群众性油水井分析活动,是油田开发管理的有效管理方法。
目前主要开发管理者是采油矿、采油队技术人员,存在管理视野面窄、局限性弊端,群众性油水井分析活动喊在嘴上,落实少,效果差。
实施油藏管理、全员参与开发,才能最有效挖掘油藏潜力,提高最终采收率。
编写此书,希望通过此书,能提高技术员、职工的油水井分析能力。
为采油矿的原油生产任务的完成献计献策。
本书共分六章十七节,第一章系统的讲解了油水井动态分析基础知识,从储油层的主要特性、原油的性质及油田水的化学成分、油田的储量、注水开发过程的三大矛盾,可以了解动态分析所要用到的基础资料;第二章说明了油田开发所常用的指标;第三章讲解了油水井动态分析必需的图表和曲线,各种图表的绘制和应用;第四章重点讲解了油水井动态分析程序,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对比分析,最后存在问题及下步解决措施;第五章列举了具体制定上产措施规范;第六章提出了达标的标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矿领导的精心指导和各队技术员的大力支持,使本书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书中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正。
目录第一章油水井动态分析基础知识第一节储油层的主要特性第二节原油的性质及油田水的化学成分第三节油田的储量第二章有关指标的计算第一节产量方面指标第二节管理方面指标第三章油水井动态分析所必需的图表和曲线第一节井位图的绘制和应用第二节连通图的绘制和应用第三节单层平面图的绘制和应用第四节构造图的绘制和应用第五节井组注采曲线的绘制和应用第四章油水井动态分析程序第一节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第二节对比与分析第三节存在问题及措施第五章具体制定上产措施规范第一节准备工作第二节确定油井产量影响因素第三节制定上产挖潜措施第四节挖掘停产、停注井方案的制定第六章油水井动态分析达标标准第一章油水井动态分析基础知识第一节储油层的主要特性石油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下,以流体状态存在于岩石的孔隙之中,分布于一定的面积之内。
油水井动态分析内容及方法

油水井动态分析(地质部分)一、油水井动态分析基础知识1、地质油藏基础知识(1)油田地质基本知识包括地质构造、储层特性、流体性质、油藏驱动类型、储量等基本概念和应用,具体可参考石油工人技术等级培训教材。
(2)油田开发基本知识包括开发方式、注水方法、配产配注、试井、注水开发三大矛盾等基本概念和应用。
(3)油水井资料录取标准①油井的油压、套压、流压、静压、产量、气油比、含水、分层产量和分层压力录取标准;②水井的注水量、油压、套压、泵压、分层注水量、洗井录取标准;③油水井地层压力、生产测井、聚合物浓度监测、示踪剂检测、水质化验等资料录取方法和应用。
2、有关指标的计算包括日产液量、日产油量、油气比、综合含水率、日注水量、注采比、采油速度、采出程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含水上升率、油(水)井资料全准率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具体意义。
3、配套图表绘制与应用常用的图表有:构造井位图、油水井连通图、单层平面图、开发现状图、油井生产数据表、注水井生产数据表、动态监测及分析化验数据表、水质分析化验数据表、单井开采曲线、井组注采曲线。
二、油水井动态分析思路方法1、油水井动态分析思路油水井动态分析的原则是立足于单井、着眼于注采井组,围绕注水开发存在的三大矛盾,明确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开发对策。
油水井动态分析的程序是先收集资料,并将其整理填入表格,绘制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变化原因,最后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调整措施。
2、油水井动态分析方法(1)资料的收集和整理①静态资料所处油藏的地质特征、油井的生产层位和水井的注水层位②动态资料油井动态资料:产能资料,包括油井的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和日产水量,这些资料可以直接反映油井的生产能力。
压力资料,现在一般用动液面和静液面表示,它们可以反映油层内的驱油能量。
水淹状况资料,指油井所产原油的含水率和分层的含水率,它可直接反映剩余油的分布及储量动用状况。
原油和水的物性资料,是指原油的相对密度和粘度、油田水的氯离子、总矿化度和水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动态分析是指通过大量的油水井第一性资料,认识 油层中油气水运动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提出相应 措施,深入挖潜,确保油田高产稳产的工作。
• 油田动态分析的实质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现 象是指我们生产中收集到的各项资料数据的 变化,本质则是引起这些资料数据变化的原 因。
三、产水指标与注采比
产水指标用来衡量注水开发油田的开发效果,注采比是衡量地 下能量的指标。
1、含水率
日产液量中水所占的重量百分数
2、含水上升速度和含水上升率
二者均表示油井含水上升快慢的指标,反映注水开发效果。
• 含水上升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含水率的上升值
• 含水上升率是指每采1%地质储量,含水率的上升值。
油水井动 态分析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石油工程系
陈国强
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主要内容
• 第一部分 概述 • 第二部分 动态有关指标分析、计算 • 第三部分 动态分析方法、步骤 • 第四部分 单井动态分析及实例 • 第五部分 井组动态分析及实例
第一部分 概 述
• 油田投入开发后,油层中的流体在压力的作用下流 动和重新分布,并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影响流动 状态的因素有:地质条件、流体性质、人为因素等。 动态变化体现在: 储量、压力、驱油能量、油气水分 布状况、流体性质变化等方面。油层里的各种动态 通过同一口井不同时间,同一地区不同井上的生产 变化(即生产中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表现出来。
一、产油指标
1、生产能力与生产水平 单位时间内的产油量叫生产能力;单位时间内的实际 产油量叫生产水平。
2、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 采油速度=实际年产油量/地质储量
折算采油速度=折算年产油量/地质储量,用于测算不同时 期的采油速度是否能达到开发要求,以便及时分析原因采 取相应地措施。
采出程度=累计采油量/地质储量
线关系,产量倒数与时间倒数直线关系。 • 二、压力指标
1、原始地层压力
从第一批探井中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用于衡量油田 驱动能力的大小。
2、总压差
是为了对比消耗与补充二者之间的平衡状况,反映地 下亏盈。
依靠天然能量时=原始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 注水开发时=目前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
3、抽油井的静液 采油量×体积系数÷原油密度+产水量
四、油田储量
储存在地下的石油数量。以地面条件的重量单位 表示。是制定开发方案的物质基础。石油深埋地下,
由于地质、技术、经济等各种原因,不能全部采出。 1、地质储量 和可采储量 地质储量--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能力的储集层 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量。
反映油田储量采出的情况,也可说是不同开发阶段所达到 的采收率。影响因素:地质条件、井网完善程度、开采方 式等。
3、递减率
油田进入产量递减阶段后,产量按一定的规律逐渐递减, 其递减速度通常用递减率表示,即单位时间内产量变化率或是 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的百分数,反映的是油田稳产形势好坏。 油田计算通常分为: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
可采储量—在现代工艺和经济条件下,从储油层中可 采出的油气总量。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之比为采收率, 其值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可经过人们的主观努力来加以 改善。故此反映油田开发水平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2 、石油储量的计算 对砂岩油层多采用容积法,其公式化为:
Q=Ahmsγ/B
五、油藏驱动类型
指油层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那一种能量来驱油。驱油方 式不同,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开采特点及开发效果也 不同。我们研究的目的:一是判断驱油类型变化,充分 利用天然能量;二是为了建立高效的驱动方式。据基本 动力可分为
• 自然递减率:是指减去新井和老井措施增产量后同工同 层对比,产量的递减率。
年自然递减率=去年12月标定日产水平*当年日历天数-(当年产 量-当年老井措施增产量-新井产量)/去年12月标定日产水平* 当年日历天数
或=上阶段产量-(下阶段产量-本阶段新井产量-措施增产量) /上阶段产量
• 综合递减率:除新井外的所有老井产油量的递减率
• 认识、分析油层内的变化是建立在大量资料 数据之上的,这些资料数据包括:
• 静态资料
• 动态资料
• 工程资料
第二部分 油田动态类型
• 地下流体在各种驱动力作用下,运动类型有: 1、局部舌进 2、底水锥进 3、层中指进 4、单层突进 5、单向突进
第三部分 动态有关指标分析、计算
油水井动态分析中,经常采用许多开发指标来说明油 田生产各方面的情况和规律。
解: P=((1992+2010)/2-47)×9711.8=18.98(Mpa)
总压差=18.98-20.1= -1.12(Mpa)
为保稳产、防地层内脱气,地层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附近; 流压只要不低于饱和压力过多造成气体影响太大,则越低 越好;水井流压应不高于油层中部破裂压力,既不致于损 坏套管,又能保证合理的注采比。
年综合递减率=去年12月标定日产水平*当年日历天数-(当年产 量-新井产量)/去年12月标定日产水平*当年日历天数
或=上阶段产量-(下阶段产量-本阶段新井产量)/上阶段产量
产量与递减率的关系式为:Q/Qi=(D/Di)n。n为递 减指数,用来判断递减类型。n=∞时为指数递减规律, 产量的对数与时间呈一直线关系;1<n<∞时为双曲线 递减规律,直角坐标系下产量与时间呈双曲线形态; n=1为调和递减,半对数坐标中产量与累积产量存在直
利用动液面可以分析深井泵的工作状况和油层供液能力。 根据油井液面变化,判断油井是否见到注水效果,为调整 注水层段的注水量及抽油井的抽汲参数提供依据。
与压力关系为:P=(H油层-H液面)γ液 反映流压与静压 的大小
其中H---米,γ---牛/立方米,P---牛/平方米(帕)
例:某井生产层段为1992~2010米,原始地层压力20.1MPa, 目前测得该井静液面47米,井中液体重度9711.8牛/立方米, 求该井总压差。
• 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大致呈S型曲线(含水率---采出程度)。含水和含水上升速 度,通过产液结构、增加储量动用程度、注采系统调整、井网加密和三次 采油等方法调整,能够主观能动地加以控制。
3、注采比
衡量地下能量的补充及亏空程度
• 注水强度:单位有效厚度油层的日注水量。它直接影响到油层压力及含水的变化
• 注采比:注入剂在地下所占体积与采出物在地下所占体积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