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运用文本细读,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品味人物对话,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在不断运动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电影海报导入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三、检查预习:找学生概括节选的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舞会前的准备(侧重于对娜塔莎兴奋、激动和焦急心情的描述),第二部分舞会上的幸福(侧重对娜塔莎在盛大舞会上的心理和与安德来公爵相遇的情节的描述),第三部分为了爱的争吵(侧重对娜塔莎背叛安德来后的心理描述)。
四、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的教学任务。
1、请你用若干个词语准确表达娜塔莎此时的心态。
明确:热情、兴奋、快乐等。
2、能否用“焦急”来表达此时娜塔莎的心态?通过哪些言行表现了这种心态?为什么会有焦急的心态?明确:能。
如: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
披着母亲的短宽服。
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
高二语文选修《娜塔莎》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选修《娜塔莎》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娜塔莎》这部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学习提取文本信息和推测人物心理。
4.提高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提取文本信息和推测人物心理。
2.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准备1.课本《娜塔莎》第一课时内容。
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与展望(5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娜塔莎》的封面和简要介绍。
2.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娜塔莎》这部作品了解吗?你们对这部作品有什么期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第二步:背景知识讲解(10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娜塔莎》的作者,以及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时代背景。
2.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文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
第三步:阅读故事(15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娜塔莎》第一课时内容。
2.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做简单的标记和注释,以便后续的讨论和分析。
第四步:小组合作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
2.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和地点?–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如何?–故事中的主要情节是什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有何感想和疑问?3.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互相交流。
第五步:整体讨论和分析(15分钟)1.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
2.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的细节和人物,推测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评价。
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第六步:作品赏析(15分钟)1.向学生展示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点。
2.通过选取一小段文本,引导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作者的笔法、意象和语言运用。
3.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第七步:自主写作(15分钟)1.提供一个写作题目,例如:“如果你是娜塔莎,你会如何应对困境?”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一篇短文回答这个题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教案课件(28张陪PPT)

舞会上的 幸福
为了爱的 争吵
天真活泼、 言行、神态、心理、 热情冒失 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分析——舞会上的幸福
第二部分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来刻画 娜塔莎的心理变化过程,刻画她怎 样的性格特征?
5.她微笑地举起手,没有望他,把手放在副官 的肩上。司仪副官是个跳舞能手,他紧搂着他 的舞伴的腰,自信、从容、平稳地和她开始在 圈子的边上跳滑步,然后在大厅的角落抓住她 的左手,把她转过来,由于音乐节奏越来越快, 只听到副官的疾速的灵活的两腿发出有节奏的 鞋刺声,每隔三个拍子,在旋转时,他的舞伴 的天鹅绒衣服便飘起来,好像闪光一样。
主要对话描写
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
概括介绍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内心独白、梦境描写和幻觉描写)
⑵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舞会前的准备 舞会上的遭遇 为爱情而争吵
优点 缺点
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
所谓“扁平人物”,也“被称做类型人物或漫画人
心理描写
2.“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 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 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语言、动作、细节描写
描写舞会前的准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
3.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 披着母亲的短宽服。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 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她转动着母亲的头, 用针别了帽子,刚刚吻到了她的白发,她又跑到 替她在缩短裙子底边的女仆们面前去了。
课后作业:人物描写练习
▪ 观察你班的一位同学,请你运用所学的 刻画描写人物的方法,对他(她)进行 描写,写出他(她)的内心世界,突出 性格特点。然后让同学猜一猜,是哪一 个。
《娜塔莎》教案

《娜塔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及写作风格。
2、分析娜塔莎的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娜塔莎在舞会前、舞会上和与安德来相遇时的心理和动作,理解其性格特点。
(2)探讨娜塔莎这一形象的意义和价值。
2、难点(1)理解娜塔莎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的多面性。
(2)通过娜塔莎这一形象,深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简要介绍托尔斯泰及其作品,引出《娜塔莎》这一章节。
(2)提问学生对爱情和青春的看法,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初读课文(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娜塔莎的哪些经历?3、分析娜塔莎的形象(1)舞会前找出描写娜塔莎在舞会前心情急切的语句,如“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我一整晚都在受罪,我真的受不了这样的折磨。
”分析她的性格特点——热情、活泼、天真。
讨论她在准备舞会所表现出的冲动和缺乏耐心,如不断地问“我这打扮怎么样?”体现她的孩子气和不成熟。
(2)舞会上让学生找出娜塔莎在舞会上与安德来共舞时的描写,如“娜塔莎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的眼睛闪闪发光,她的舞步轻盈而欢快。
”分析她此时的心情——兴奋、陶醉、沉浸在幸福中。
探讨她在舞会上与别人交流时的表现,展现她的活泼开朗和善于交际。
(3)与安德来相遇分析娜塔莎与安德来相遇后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惊喜到后来的羞涩,如“娜塔莎的脸红了,她低下头,不敢看安德来的眼睛。
”表现出她的纯真和少女的羞涩。
讨论她在面对爱情时的勇敢和直率,如主动与安德来交流。
4、探讨娜塔莎形象的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娜塔莎这一形象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代表性。
(2)讨论她的性格特点对个人成长和爱情观念的影响。
5、写作手法分析(1)分析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刻画娜塔莎形象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教案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娜塔莎》教案2《娜塔莎》教案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运用文本细读,从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品味人物对话,感受深陷爱情海泥沼的娜塔莎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位作家的哪部作品?明确: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今天,我们要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名著《战争与和平》中节选的内容。
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文学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三、检查预习:请学生复述课文情节。
明确:复述抓住各部分重点即可。
第一部分侧重于对娜塔莎兴奋、激动和焦急心情的描述,第二部分侧重对娜塔莎在盛大舞会上的心理和与安德来公爵相遇的情节的描述,第三部分侧重对娜塔莎背叛安德来后的心理描述。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谈谈是不喜欢娜塔莎,为什么呢?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在课文中找到这些句子,划一划,读一读。
四、阅读第一部分:活泼可爱,充满热情,善良纯真。
1、如: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
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娜塔莎2-人教版

人物形象鉴赏之娜塔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人物形象类题型及设问方式;2、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手法,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概括娜塔莎性格特征;3、掌握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手法,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概括娜塔莎性格特征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奥黛丽·赫本出演的电影《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第一次参加舞会的片段视频。
刚刚同学们观看的这段视频,正是课文《娜塔莎》中第二部分描写的娜塔莎在舞会上的幸福。
那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娜塔莎,体会她身上的少女情怀。
(二)课前回顾:上节课同学们分组进行了娜塔莎人物形象探究,接下来请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来为我们展示你们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
(三)学生展示活动:每组派出至少两名代表,一名代表发言,一名代表板书。
结合课文中对娜塔莎进行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及侧面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概括娜塔莎的性格特征。
(预设答案:天真活泼、青春热情、直率多情、单纯虚荣、率真浪漫、敢爱敢恨、单纯幼稚、盲目轻信等等)(四)教师总结: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对娜塔莎的性格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总结。
并与高考进行链接,展示近几年来高考题中出现的与鉴赏人物形象相关的题目。
(五)方法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手法对娜塔莎进行了性格特征的赏析,那么,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只能从这一个方面入手吗?我们还可以借助故事情节、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来对小说的人物形象进行鉴赏分析。
(六)课上探讨:你喜欢这样的娜塔莎吗?(预设答案:有的学生喜欢,有的学生可能不喜欢)以此引出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
扁平人物:形式单纯,个性简单(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圆形人物:性格复杂,多义多变(如娜塔莎、林冲等)并补充相关研究人员对娜塔莎进行评价的一段话:“她出场时是如此光彩照人,似乎是完全超越平庸与束缚的。
在作为一个少女之时,她就勇于追求自己的感情;而她终于也肩负起了托翁赐予的重要使命,自然而然应该走向堕落。
《娜塔莎》教案二

《娜塔莎》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娜塔莎》的基本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意义。
3.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2.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娜塔莎性格形成的心理轨迹。
2.小说深层主题的挖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娜塔莎》小说原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PPT。
2.学生准备:预习《娜塔莎》小说,了解基本情节。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娜塔莎》的作者、背景及小说的基本情节。
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的感受和疑问。
2.阅读与分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小说,引导学生关注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娜塔莎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表现。
3.小组分享学生针对娜塔莎的性格特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娜塔莎的性格特点,那么她的性格是如何影响小说情节发展的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分析小说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娜塔莎的经历中,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3.小组分享学生针对小说的主题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拓展延伸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如果你是娜塔莎,你会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
5.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小说的主题思想,那么这部作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提炼出有益的人生启示。
3.小组分享学生针对启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4.实践活动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结合小说《娜塔莎》,写一篇关于人生启示的短文。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5.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六、课后作业1.阅读小说《娜塔莎》,深入理解娜塔莎的性格特点。
2.结合小说,写一篇关于人生启示的短文。
选修语文《娜塔莎》教案

选修语文《娜塔莎》教案选修语文《娜塔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战争与和平》的内容和主旨。
2、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3、通过娜塔莎形象分析,了解和掌握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2、对作为圆形人物的娜塔莎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个性的理解。
一、文学常识:1、作家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的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有人评价他是“从文艺复兴以来,惟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是大师中的大师。
代表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和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2、作品简介:《战争与和平》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它长达一百三十多万字,是列夫-托尔斯泰历经7年艰辛创作的鸿篇巨制,被列宁称为“了不起的巨著”。
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围绕着保尔康斯基、别素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的。
小说的主人公是安德来-包尔康斯基、彼埃尔-别素霍夫和娜塔莎-罗斯托娃。
安德来和彼埃尔是探索型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
安德来性格内向,意志坚强,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后来投身军队和参与社会活动,在严酷的事实面前逐步认识到上层统治阶级的腐败和人民的力量。
彼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后来主要在与人民的直接接触中精神上得到成长。
女主人公娜塔莎与两位主人公的关系使她成为小说中重要的连缀人物,而这一形象本身又是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娜塔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把握少女娜塔莎的思想感情。
2、细读文本,品味细节,从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角度揣摩娜塔莎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贴着人物写”的写作技巧,了解“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1、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在不断变化的故事背景中对小说圆形人物——娜塔莎人物形象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建议1、课文较长,课时少。
授课时应抓住单元重点,着重分析娜塔莎的言行举止及心理描写,以此来探究人物的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2、建议学生课外观看电影《战争与和平》,感兴趣的可以阅读原著。
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重点了解第二卷第三部和第五部内容。
2、扫清语言障碍。
3、初读课文,写出故事梗概。
4、阅读课本P59-61相关内容,了解“贴着人物写”“圆形人物”“扁平人物”的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世间最美的坟墓图片入题二、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课程》P40相关内容)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公认的最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美国著名文学教授兼批评家哈洛·卜伦甚至称之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唯一能挑战荷马、但丁与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家”。
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的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最深远、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节、重典型、重写实、重批判的文学时代,在他笔下达到巅峰。
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文学艺术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2、《战争与和平》简介故事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
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来、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在《战争与和平》中,人物就多达559个,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各有其独特的个性,且充满了生命的悸动,人的欢乐、痛苦、各种内心思绪——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而书中史诗般的辉煌节奏与宽阔视界,也只有荷马的作品可以相提并论。
教师补充(导学案上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呈现)1805年7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
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巴甫洛夫娜举办的家宴招待会上。
赴宴的有宫廷官高位重的伐西里王爵和他漂亮却行为不端的女儿爱仑,还有个头高大健壮的年轻人彼埃尔,他戴着眼镜,剪短发,穿浅色的流行短裤和褐色燕尾服。
彼埃尔是莫斯科著名贵族别竺豪夫的私生子,从小出国留学,今年20岁,学成回国到首都谋职。
他一进宴会厅,对人们议论拿破仑征战欧洲颇感兴趣。
在这里,他高兴地结识了英俊而刚毅的青年安德来--先朝保罗皇帝的退职老总司令保尔康斯基的长子,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时,安德来正应库图佐夫将军的召唤,去任他的传令官,将出国跟征战欧洲的拿破仑军队作战,任即将分娩的妻子和妹妹玛丽再三劝留,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他期望通过这次战争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
在出征之前,安德来把妻子从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亲那里,委托父亲加以关照。
于是他急奔前线,在波兰追上了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总司令派他到联合纵队去任职,并受到了嘉奖。
彼埃尔回到莫斯科,他继承了别竺豪夫伯爵身后所有的遗产,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成为社交界的宠儿。
他的亲戚伐西里早就窥视别竺豪夫家的财产,本想通过篡改遗嘱来谋得,失败后,又处心积虑地要拉拢彼埃尔,一方面为他在彼得堡谋得一个不小的官职,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让已是宫廷女官的女儿爱仑嫁给彼埃尔,以图钱财。
结果他的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
彼埃尔发现了妻子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的暧昧关系,他与多勃赫夫进行搏斗,并幸运的击倒对方,随之与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的困扰之中,在加入共济会后,受到宽宏大量的哲学的熏陶,接回了妻子。
特里齐战斗就要打响了。
由于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否决了几位老将军的意见,采取了马上出击的战略,结果惨败。
安德来受伤被俘,途中昏迷,被敌人误以为活不成而丢下,库图佐夫也以为安德来阵亡,给他的父亲去信报丧。
可是安德来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复了。
愈后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中死去了。
安德来在孤独与绝望之中给妻子最后一个吻,他觉得人生已再无意义,决定终老于领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与法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来•保尔康斯基因贵族会之事而去拜托罗斯托夫伯爵。
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塔莎深深地吸引了。
但由于老公爵强烈反对,只好互相约以一年的缓冲期,而后,安德来•保尔康斯基即出国去了。
但是,年轻的娜塔莎无法忍受寂寞,且经不起彼埃尔之妻爱仑的哥哥阿纳托尔的诱惑,而擅自约定私奔,因此,与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婚约即告无效。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来•保尔康斯基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
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塔莎方能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来•保尔康斯基。
她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来•保尔康斯基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彼埃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
其妻爱仑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且死亡。
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彼埃尔于莫斯科巧遇娜塔莎,两人便结为夫妇,而安德来•保尔康斯基的妹妹玛莉亚也与娜塔莎之兄尼克拉结婚,而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
三、检查预习1、词语积累宅邸dǐ花翎líng 勋绶shòu 砰pēng然迸bèng流从cóng容怯qiè场袒tǎn露怜悯mǐn2、复述故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要求:复述抓住各部分重点即可。
第一部分侧重于对娜塔莎兴奋、激动和焦急心情的描述,第二部分侧重对娜塔莎在盛大舞会上的心理和与安德来公爵相遇的情节的描述,第三部分侧重对娜塔莎背叛安德来后的心理描述。
各部分主要内容:舞会前的准备,舞会上的幸福;为了爱的争吵四、研习课文(一)研习第一部分1、了解什么叫“贴着人物写”?(阅读课本P59-61相关内容)贴着人物写,就是由人物的身份性格决定他说什么话,做什么事,由人物的身份性格决定情节的发展。
课文最后总结了两条:贴着人物写,一是贴着人物的心理写,直接深入人物内心,写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二是贴着人物的言行写,以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刻画人物。
在选文中娜塔莎在舞会上爱上了安德来公爵,可是后来却爱上阿那托尔,撕毁了与安德来公爵的婚约。
这样的故事发展,符合她的性格么?如果符合她的性格,那么她又有着怎样的性格?现在我们就从节选的文字中,寻找答案。
2、娜塔莎参加舞会前心情是什么样的?请用简洁的词语来表示。
参考: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3、我们是如何体会到娜塔莎这种心情的?勾画出能体现娜塔莎心情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通过外化的神态、言行等来体会。
现在大家分角色朗读描写罗斯托夫一家进行舞会准备工作情景的文字(“娜塔莎要去赴她平生第一个大跳舞会——第一部分末”),同学们边听边找体现娜塔莎兴奋、快乐、紧张、期待、焦急等心情的文字。
重点句子示例:①“不是那样的,不是那样的,索尼娅!”娜塔莎一边说,一边转过头去,用双手抓住头发,替她梳头的女仆来不及放手。
②梳妆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
披着母亲的短宽服。
跑到索尼娅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
她转动着母亲的头,用针别了帽子,刚刚吻到了她的白发,她又跑到替她在缩短裙子底边的女仆们面前去了。
③“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
“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于是她冲上前去,但是在缩短衣边的女仆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
④“马上,马上就好了……”(5)“她的全部精力,从早晨起就集中在一点上,就是他们全体,她,妈妈,索尼娅,都要穿得不能再好”等。
4、通过外化的言行,我们了解了娜塔莎即将参加舞会时的心情,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呢?参考答案:活泼可爱,充满热情,善良纯真,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
这样一位可爱的少女参加盛大的舞会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二)学习第二部分1、以“盛装的娜塔莎”为开头,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
(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盛装的娜塔莎一开始并没有受到特别的注意,她只能将急切、羡慕的眼光投到已经成为舞会焦点的人身上,她非常焦急,急切盼望有位绅士前来邀请,让自己也成为别人目光的聚焦之处。
当安德来公爵邀请她跳舞时,她一下子变得明朗、快乐起来。
2、本部分除了娜塔莎之外还写了哪些女性形象?她们各有什么特点?写她们的目的是什么?别素号娃伯爵夫人:典雅华贵爱仑:美丽雍容写她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衬托娜塔莎。
特别是开始处对别素号娃伯爵夫人优美的舞姿的详细描述,更是和娜塔莎当时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通过娜塔莎和以上几位女士的对比,你认为娜塔莎是个什么样的女孩?请从文中勾画出相应的句子加以说明。
娜塔莎是一个天真纯洁、心无城府的小女孩。
神态:“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语言:“似乎用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的笑容”说“我等你很久了”动作:“她那穿缎子舞鞋的小脚,迅速、轻巧、灵活地跳动着”外貌:“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是细的”。
心理:“假使不是他们使她相信这是绝对必要的,她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
”她不被异性关注邀请,就急得“几乎要哭”,一被邀请就,脸色就“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一感受到被异性欣赏,就发挥出色“跳得好极了”,“穿缎子舞鞋的小脚,迅速、轻巧、灵活地跳动着,脸上现出幸福的喜色”,她和安德来跳舞是“那么靠近地扭起身子,对他那么亲密地微笑了一下”,这些都符合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一位妙龄少女急切希望得到别人的、特别是异性肯定,这既是人之常情,也表现了她微妙的少女情怀。
4、你觉得风度翩翩的安德来公爵与“又瘦又不好看”的娜塔莎一见钟情有可靠的依据吗?思考一下,别急于回答,这样一位可爱的姑娘她的婚姻会是怎样的?安德来公爵“希望尽快避免别人同他进行政治性的、理智的谈话,希望尽快突破”“令他厌烦的拘束”,因此他选择了清纯的娜塔莎。
而娜塔莎在跳舞时的种种表现,也正是其可爱性格的体现。
对朦胧爱情的寻觅是两人一见钟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