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错误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用药错误案例分析

用药错误案例分析
案例三用药情况简介一个18个月左右的小儿因感冒发热医生给开具了某某泡腾片使用时患儿的母亲将一粒药片直接放入了患儿的嘴里并给孩子喂了点水过了几分钟患儿的手脚突然抖动起来紧接着开始剧烈咳嗽口唇也开始慢慢变得青紫虽经医生全力抢救但患儿最终还是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而抢救无效死亡
凤冈县人民医院 药剂科
常见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
不能用热水(一般指60℃以上)送服的药物
药品分类 助消化制剂 阿莫西林类
维生素类 清热类中成药
活菌制剂
代表药物
胃蛋白酶合剂、复方淀粉酶口服溶液、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
阿莫西林在遇热之后极其不稳定,很容易形成高分子的聚合物,容易引起类似于青霉素的过敏症 状。 维生素类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性质不稳定,前者受热易还原被破坏,后二者受热 易分解失去药效。维生素用40℃以下的温水送服即可,不需要用热水。
用药分析
这个案例也是由于没有正确的服用药物导致的。泡腾片是一种 特殊的剂型,服用时应先加水充分溶解,待气泡消失时再引用。由 于其崩解时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增加了药物和病变部位的接触,可 以更好地发挥药效。但如果直接将药物吞服或溶解不充分时服用, 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危害,因为其在口腔或气道产生的大量的二氧 化碳,可导致缺氧窒息。所以,服用本类药物必须做到:(一)、 药物必须用水充分溶解或消泡后再饮用,(二)、不可直接服用或 含服;(三)、幼儿不可自行服用。
激素类药物
如糖皮质激素药物,如果按每日一次服药,在当日发现漏服后,应立即补服,次日发现则不必补服。如果按每 日2~3次服药,在发现漏服后,应立即按量补服。如果在下次服药时才发现漏服,则此次应服加倍剂量,此后 仍按原来规定时间服药。
泻药 维生素、补钙剂、氨 基酸等药物以及中药

用药错误案例分析

用药错误案例分析

用药错误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用药错误案例的频繁发生。

用药错误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也会给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带来法律风险。

因此,对用药错误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用药错误案例的发生往往与医护人员的工作疏忽和医疗系统的不完善有关。

例如,医生在处方药物时可能因为疏忽或者匆忙,导致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信息出现错误。

护士在给药时可能因为医嘱不清晰或者操作不规范,造成药物的误用或者滥用。

此外,医疗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药物管理环节也存在漏洞,容易导致用药错误的发生。

其次,患者自身的因素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

一些患者可能因为自身对药物的不了解或者对病情的误判,而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错误。

另外,一些患者可能因为在多个医疗机构就诊或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造成药物的交叉作用或者重复用药,从而增加了用药错误的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避免和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

首先,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用药管理制度,包括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加强护士的用药操作培训、完善药物管理系统等。

其次,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督,提高患者对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

最后,医疗机构还需要加强内部的质量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用药错误,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用药错误案例的发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用药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用药意识,可以有效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希望各方能够重视用药错误问题,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安全、高效的医疗环境。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十篇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十篇

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十篇分析1:药物给予错误事件错误事件情况:在给药过程中,护士误将药物A给予了患者,但是该患者实际上应该接收药物B。

事件原因分析:1. 护士没有仔细核对药物的标签,导致错误给予了药物A。

2. 医院没有实施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监督责任不明确。

整改措施:1. 加强药物管理培训,提高护士的药物使用技能和责任意识。

2. 强化护士对药物标签的核对,确保给予正确的药物。

3. 建立药物管理制度,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并加强监督和管理。

4. 引入药物管理软件,提高药物配发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5. 加强患者的药物教育,提醒患者核对药物和用法。

分析2:剂量错误事件错误事件情况:在给药过程中,护士给予了患者较高剂量的药物,超出了推荐剂量。

事件原因分析:1. 护士没有仔细核对药物的剂量,导致错误给予了较高剂量的药物。

2. 护士缺乏对剂量计算的准确理解。

整改措施:1. 加强药物剂量计算培训,提高护士的计算能力和责任意识。

2. 引入智能药物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药物剂量,减少人为错误。

3. 建立剂量核对制度,确保每一次给药前都有其他护士进行核对。

4. 加强护士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对剂量的共识。

5. 强调患者的个体差异性,给药前仔细评估患者的情况,调整剂量。

分析3:给药时机错误事件错误事件情况:护士在给药时机上发生错误,给药时间与医嘱不符。

事件原因分析:1. 护士对医嘱的时间要求不清楚,导致错误给药时机。

2. 医嘱在传达过程中出现了信息传递错误。

整改措施:1. 强调护士对医嘱的仔细阅读,确保了解医嘱的所有要求。

2. 建立明确的医嘱传达流程,确保医嘱的准确传递给相关人员。

3. 引入电子医疗记录系统,提供对医嘱的准确时间记录和提醒。

4. 强调护士的责任感和时间管理能力,确保按时给药。

5. 定期进行给药时机错误的检查和整改,保持给药时机的准确性。

分析4:配伍错误事件错误事件情况:在药物配伍过程中,由于护士的错误操作,导致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

严重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整改措施

严重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整改措施

严重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及整改措施摘要本报告旨在对一起严重的用药错误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以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通过对错误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包括医务人员的疏忽、药品标签的错误、系统问题以及患者自身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包括改进医务人员培训、优化药品标签、完善系统检查和加强患者教育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率,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第一部分:用药错误案例分析1. 案例描述在某市某医院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用药错误案例。

患者男性,年龄40岁,因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住院治疗期间需要口服降压药和降糖药。

然而,在将降压药和降糖药配药的过程中,发生了错误,导致患者误服了另一种降糖药的药物。

2. 错误原因分析(1)医务人员疏忽:在医务人员配药时,未仔细核对药品标签和患者的用药处方信息。

由于工作压力大,医务人员可能存在疲劳、精神压力等问题,导致疏忽和错误的发生。

(2)药品标签错误:在药品标签上,由于印刷错误或其他原因,药物名称和剂量信息被错误地标记。

这可能是药品供应商的生产错误,也可能是医院在采购和储存药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系统问题:医院药品配药和管理系统可能存在缺陷,无法及时检测和纠正用药错误。

这种系统问题可能与信息化水平不高、药品管理流程不完善等因素有关。

(4)患者自身问题: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未能正确理解医嘱或药物标签,也未向医务人员进行确认和提醒。

部分患者可能对自己的疾病和用药产生依赖,未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医疗过程。

3. 错误后果分析由于患者误服了另一种降糖药物,导致患者的血糖水平迅速下降,出现了低血糖危急症状,恶心、出汗、心悸等。

幸好医生及时发现,并采取了紧急抢救措施,患者得以稳定。

然而,这起错误不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危险,也对医院的信誉和医疗服务质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二部分:整改措施针对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整改措施,以避免类似的用药错误再次发生。

15个临床护理安全案例分析及整改措施

15个临床护理安全案例分析及整改措施

15个临床护理安全案例分析及整改措施一、案例一:药物配伍错误某日,护士小王在为患者输注药物时,将两种药物混合在一起,导致药物反应,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整改措施:护士在配药时,应严格遵守药物配伍原则,避免将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混合使用。

同时,加强护士的药物知识培训,提高护士对药物配伍的认识。

二、案例二:输液反应某日,护士小张在为患者输注液体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患者出现输液反应。

整改措施:护士在输液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同时,加强护士的无菌观念培训,提高护士的无菌操作能力。

三、案例三:用药错误某日,护士小李在为患者用药时,未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将甲患者的药物错给了乙患者,幸被及时发现。

整改措施:护士在给患者用药时,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同时,加强护士的用药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用药安全意识。

四、案例四:压疮发生某日,护士小王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时,未及时为患者翻身,导致患者发生压疮。

整改措施:护士应严格执行翻身制度,根据患者情况,按时为患者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同时,加强护士的压疮预防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压疮预防能力。

五、案例五:跌倒事故某日,患者在卫生间滑倒,导致骨折。

整改措施:医院应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在卫生间等易滑倒区域设置防滑垫,并加强患者的安全教育,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

六、案例六:火灾事故某日,医院发生火灾,导致患者和医护人员受伤。

整改措施:医院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七、案例七:医疗器械故障某日,医院使用的医疗器械发生故障,导致患者受伤。

整改措施:医院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医疗器械使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器械使用能力。

八、案例八:患者信息泄露某日,护士小张在整理病历时,将患者的隐私信息泄露给他人。

整改措施:医院应加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对医护人员进行保密教育,确保患者隐私安全。

用药错误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共5篇)

用药错误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共5篇)

用药错误原因分析^p 和整改措施〔共5篇〕第1篇:整改措施及原因分析^p篇一:如何进展原因分析^p 和拟定整改措施如何进展原因分析^p 和拟定整改措施注:常常看到很多企业写工作不符合或质量问题原因分析^p 及拟定整改措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的问题可能是培训不到位问题,有的问题可能是理解不到位问题。

针对种种问题特拟定本文进展培训。

一、原因分析^p 方法〔一〕象钻头一样一层一层往问题的深处钻下去,深究原因〔注:这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精益消费要求〕1、第一钻:正确的过程〔操作者自查〕〔略〕2、第二钻:正确的工具〔操作者自查〕〔略〕3、第三钻:正确的零件〔操作者自查〕〔略〕4、第四钻:零件的质量是否合格5、第五钻:工艺是否合理、正确6、第六钻:产品设计是否合理、适用7、第七钻:排除1~6钻外的需结合各部门或高层一起商讨的复杂问题〔二〕用提问的方式,问5个why ,以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1、持续地问“为什么?”直到找到问题的原因为止。

此过程有时亦称为“问5次为什么”因为问了5次为什么,就很有开掘问题原因的时机。

2、视问题的复杂程度,质疑“为什么”的次数可能多于或少于5次。

举例来说,假设你看到一位工人,正将铁屑洒在机器之间的通道地面上。

? 你问:“为何你将铁屑洒在地面上?” ? 他答:“因为地面有点滑,不平安。

” ? 你问:“为什么会滑,不平安?” ? 他答:“因为那儿有油渍。

” ? 你问:“为什么会有油渍?” ? 他答:“因为机器在滴油。

” ? 你问:“为什么会滴油?” ? 他答:“因为油是从联结器泄漏出来的。

” ? 你问:“为什么会泄漏?” ? 他答:“因为联结器内的橡胶油封已经磨损了。

”如上所示,经常地利用问5次为什么,就可以确认出问题的原因以及采取对策。

如上例的纠正措施,可采用金属油封来取代橡胶油封,以断然地阻止继续漏油。

〔三〕复杂问题的原因分析^p可采用穷举法的检查表来找出原因1、案例一:过程质量问题原因检查表〔略〕2、案例二:顾客投诉问题原因检查表〔略〕〔四〕原因分析^p 的统计技术方法可以用鱼翅图来找〔略〕二、拟定整改措施整改措施顺序:1、纠正2、纠正措施3、预防措施〔一〕纠正1、纠正的意思,跟我们平时发现写错别字后,把它改正过来是一样的道理2、纠正的方法1〕应急措施〔即当场控制方法〕针对产品质量问题或国家认可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出现问题,需要立即采取的纠正及补救措施,可称为应急或临时性措施,以防止不合格品或不合格报告继续流出到下道工序或顾客处。

发错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通用6篇)

发错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通用6篇)

发错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通用6篇)第1篇: 发错药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 1.与人相关的因素1.1护士的护龄有研究报道0~1年工作经验的护士给药错误的发生率最高[2] 。

同时,有研究显示护龄在3年以下的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率为69.0%,3~5年为23.1%,5年以上为7.9%[1] 。

1.2护理人员数量Kourosh 等[3] 研究发现病人与护士的比例高、护士工作量增加,超负荷劳累是影响给药错误发生率的最重要因素,导致的给药错误发生率分别为57.3%、51.1%、40.4%,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的短缺,护士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和完成工作,有可能省略步骤、走捷径或偏离工作标准,而护士人均分管患者过多、患者床位周转快、调床频繁会造成护士对所分管患者的基本信息了解不足。

1.3患者的年龄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护理给药错误的发生也呈上升趋势[2]。

这可能与部分高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听力语言能力有所下降,认知能力减弱有关。

此外,儿童由于沟通能力有限,他们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方面存在困难,所以遇到给药错误的风险很高。

2. 与环境相关的因素2.1工作时间段交接班时间段是护理给药事件差错的高发时间段,交接班时间段正处于前后班次的衔接时段,既要延续前一班次交代下来的工作,又要接纳新的工作任务,与此同时,交接班给药物执行过程带来了工作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干扰[ 2]。

此外,研究发现给药错误主要发生在工作日,在7时至15时之间发生率为52.0%,在周末的发生率为20.6% [ 4] 。

2.2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是导致护理给药错误事件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其收治的患者病情重、常伴意识障碍、无家属陪护、无法主动参与药物安全核查相关[ 2]。

此外,拥挤和嘈杂的环境是导致用药差错的最常见原因。

研究结果显示,危重病人数量多、拥挤嘈杂环境给药错误的发生率分别为42.7%、32% [ 3] 。

3. 与沟通相关的因素3.1书面沟通书面沟通有关的给药错误涉及关于仿制药和商标名混淆的细节以及对标签和参考材料的担忧,最常见的与书面沟通不良是病历记录的问题(17.9%),其中包括卫生专业人员没有检查记录在案的过敏反应,配发产品的标签有时有不正确的细节记录。

用药错误案例分析

用药错误案例分析

用药错误案例分析药物错误是指医护人员在给患者用药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包括用药剂量错误、用药频率错误、用药时间错误等。

以下是一个药物错误的案例分析。

在某医院,一名老年患者因为呼吸困难被送到急诊科。

该患者需要使用一种帮助扩张气道的药物,具体剂量和使用频率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然而,在这个案例中,医生在给该患者开药时,由于工作繁忙和疲劳,没有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导致用药发生了错误。

在患者住院后的第二天,护士按照医嘱给患者使用了一次药物。

然而,由于护士也没有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并且缺乏对药物的了解,误以为药物的剂量是固定的,所以在给患者使用药物时没有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三天,患者的呼吸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出现了呼吸困难加重的情况。

经过进一步检查和了解,医生和护士才发现这是因为药物剂量错误导致的。

患者过去是使用较低剂量的药物来辅助呼吸,但在这个案例中,医生和护士一直使用的是较高剂量的药物。

这个错误的用药导致了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进一步加重了呼吸困难的症状。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药物错误的严重性和影响。

药物错误不仅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还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药物错误也会对自身的职业形象和医患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类似的药物错误,医院和医护人员需要加强用药管理和安全措施。

首先,医院可以在用药环节设置多重核对机制,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与医嘱的准确性匹配。

此外,医生和护士应该加强对药物的了解和学习,确保正确使用药物。

同时,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确保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

最后,医院还可以建立药物错误的报告和整改机制,及时纠正错误,改进工作流程。

通过以上方法和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减少药物错误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可靠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药案例,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
02
案例分析
案例一
用药情况简介
王女士,近日因感冒咳嗽,而从药店购买了某止咳糖浆,因感 觉该药有特殊气味,遂每次服用该药后,王女士都要饮一些白开水。 结果,用药3天后,王女士的咳嗽症状并没有明显好转。王女士认 为,是药店的药品质量有问题。
用药分析
本案例中,王女士服用止咳糖浆而咳嗽症状未见好转,其主要 原因是因为她在止咳糖浆的服用方法上有问题。在多数人看来,服 药后饮水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 合用药后饮水。如本案中的止咳糖浆,其服用后会在咽喉部形成一 层药物膜而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而用药后立即饮水,会冲淡或破
平喘药
B1受体激动剂 酸酯类
茶碱(茶碱其药物安全范围窄,个体血药浓度差异大。)
沙丁胺醇为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常用气雾剂控制哮喘急性发作,作用时间不超过6h。其口服缓控 释剂适于睡前服用预防夜间或清晨哮喘发作,比茶碱不良反应小,但与吸入治疗相比,心悸、低 血钾等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要高。 硝酸酯类是治疗心绞痛传统首选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控释剂既无耐受性又无反跳现象,宜于预 防心绞痛的长期用药。缓释片采用亲水凝胶缓释工艺,片剂掰开后其缓释系统也不被破坏,因而 可以掰开服用,便于患者调整剂量。 硝苯地平是短效二氢吡啶类代表药,其快而强的扩血管作用,对降压的长期治疗不利,造成血压 的不稳定及波动,可能导致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而硝苯地平的控释片能消除普通片的“突释 现象”,避免反射性交感兴奋所致头痛、面红、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更重要的是能保持血药浓 度平稳维持24h,降压具有较高的T/P比值,使血压有效、稳定、持续下降,有利于保护靶器官。 磺脲类(格列~~)和双胍类。 氯化钾口服苦涩难咽。普通口服片及胶囊因药物“突释”对胃肠有强烈刺激,氯化钾缓控释剂能 有效避免这些问题,而且药物的缓慢吸收能保持较稳定的血钾浓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减轻短时 间内补钾所致血钾浓度过高产生的不良反应,更适合重症或长期服药的患者。
用药分析
这个案例也是由于没有正确的服用药物导致的。泡腾片是一种 特殊的剂型,服用时应先加水充分溶解,待气泡消失时再引用。由 于其崩解时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增加了药物和病变部位的接触,可 以更好地发挥药效。但如果直接将药物吞服或溶解不充分时服用, 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危害,因为其在口腔或气道产生的大量的二氧
钙拮抗剂
降血药糖 口服补钾剂
坏这层药物膜,从而无法有效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类似的药物还
有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果胶铋等。
案例二
用药情况简介
邻居张大爷平时有喝烫水(高于70℃的热水)的习惯。近日因 胃部不适而到医院就诊,经诊断后,医生给张大爷开具了某多霉菌 片。张大爷服药时,同样用较烫的热水进行了送服。服用几天后, 张大爷的胃部不适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化碳,可导致缺氧窒息。所以,服用本类药物必须做到:(一)、
药物必须用水充分溶解或消泡后再饮用,(二)、不可直接服用或 含服;(三)、幼儿不可自行服用。
泡腾片的正确使用
案例四
用药情况简介
患者胡老太,因糖尿病购买了某降糖药的缓释片,但因吞咽困 难,随将该药物碾碎用水冲服,但未到下次用药时间时,胡老太监 测到其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范围。
凤冈县人民医院 药剂科
常见不合理用药案例分析
汇报者: 杨天华
2019年2月28日
1
引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 录
CONTENTS
2
案例分析
3
总结
01
引 言
开篇语
在日常诊疗活动当中,不论是医生还是 患者,关注的重点往往是确诊后该选什么药 物,而如何正确使用“千挑万选”出的药物 却是常常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下面分享几则
阿莫西林类 维生素类
清热类中成药 活菌制剂
胶囊型药物
案例三
用药情况简介
一个18个月左右的小儿,因感冒发热,医生给开具了“某某泡 腾片”,使用时,患儿的母亲将一粒药片直接放入了患儿的嘴里, 并给孩子喂了点水,过了几分钟,患儿的手脚突然抖动起来,紧接 着开始剧烈咳嗽,口唇也开始慢慢变得青紫,虽经医生全力抢救, 但患儿最终还是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而抢救无效死亡。
①降低给药频率; ②方便给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③吸收完全,提高药物疗效; ④减少血药浓度波动;
⑤降低毒副作用;
⑥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⑦适用于儿童及吞咽困难的老年患者。
缓、控释剂的常用种类及特点
药品分类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中枢镇痛药 代表药物及特点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引哚美辛、布洛芬等。 吗啡缓释片(能持续8-12h缓慢释放有利于持续控制慢性癌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
用药分析
许多人用药时,有将药物掰开分次服用的经历,但并不是所有 药物都可以掰开服用。药物之所以制成缓释制剂,是为了使药物缓 慢释放,从而达到减少给药次数,起到长效治疗的目的。但该类药 物一旦掰开或碾碎后,其缓控结构就会遭到破坏,而导致药物迅速 释放,丧失了原来的治疗目的。
缓、控释剂的特点
缓释,控释制剂的基本特点 :
用药分析
某些药物,热水送服会使药物破坏或失活而达不到治疗效果。 如,含消化酶的助消化药,维生素类,含活性菌类药物,活疫苗等。
不能用热水(一般指60℃以上)送服的药物
药品分类 助消化制剂 代表药物 胃蛋白酶合剂、复方淀粉酶口服溶液、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 阿莫西林在遇热之后极其不稳定,很容易形成高分子的聚合物,容易引起类似于青霉素的过敏症 状。 维生素类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性质不稳定,前者受热易还原被破坏,后二者受热 易分解失去药效。维生素用40℃以下的温水送服即可,不需要用热水。 中医认为,对燥热之症,如发烧、上火等,应采用清热之剂治疗,此时不宜用热水送服。用凉开 水送服则可增加清热药物的效力。 常见的有复合乳酸菌胶囊、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等。 胶囊是由明胶制成的,易溶于胃酸,对人体无害。而装入胶囊的药物大都对胃黏膜和食道有刺激, 或者易被消化液分解破坏,有的则是缓释胶囊,完整吞服后才能使药物剂量均衡释放,发挥最佳 药效。热水送服会使胶囊快速溶化,胶囊皮极易粘在喉咙或食道里,从而减弱或失去了胶囊剂应 有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