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

合集下载

南昌的红色故事

南昌的红色故事

南昌的红色故事
南昌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城市,这里有许多红色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南昌起义。

下面将分步骤介绍南昌的红色故事。

一、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南昌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暴动,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南昌起义旨在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自由民主的新政权。

南昌起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朱德、贺龙、陈毅等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家参加,共有3000余人参加了起义。

起义者获得了火力控制,控制了南昌城内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形成了自己的红色实力。

二、南昌起义的意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暴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武装斗争的道路。

南昌起义将共产党内情报工作和武装力量有效结合,揭开了武装革命的序幕,对于中国革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南昌红色旅游景点
南昌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在这里有许多具有红色革命历史意义的景点,成为了中国的红色旅游胜地。

南昌红色旅游景点包括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广场、江西省革命博物馆、南昌起义纪念馆等。

在南昌,可以了解到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精神,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勇气和信心。

南昌的红色故事,让我们直接接触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历程,是中国历史上难忘的一笔。

南昌起义的历史

南昌起义的历史

南昌起义的历史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成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南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对国民革命失败的回应。

这段时期,国共合作局面四分五裂,蒋介石发动了一系列针对共产党的围剿行动,导致中国共产党被迫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二、过程南昌起义的策划者是毛泽东等共产党干部。

起义前,他们秘密组织了一支部队,进行了艰苦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

起义当天,他们在南昌城北的广场集结,高呼口号,进行了激昂壮烈的宣誓仪式。

随后,他们带领部队占领了南昌的军事要点,并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南昌起义虽然没有取得大规模的军事胜利,但它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组织起义的决心和能力,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激发了无数革命热情,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影响南昌起义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将武装斗争作为主要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其次,南昌起义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加强了共产党在人民中的威信和影响力。

最后,南昌起义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武装斗争铺平了道路,奠定了革命胜利的基础。

尽管南昌起义当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它的历史地位不可忽视。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共产党从此走上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的活力。

南昌起义的精神和意义将一直激励着后代革命者,为中国的独立、自由和民主事业不断奋斗。

八一南昌起义简介

八一南昌起义简介
● 此时,国民党武汉政府的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第3军主力位于樟树、吉安、万安地区,第 9军主力位于进贤、临川地区,第6军主力正经萍乡向南昌开进;第二方面军的其余部队位于九江 地区;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3、第6、第9军各一部共3000余人驻守。中共前 委决定赶在援兵到来之前,于8月1日举行起义。
● 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在九江具体组织这一行动,但发现张发奎同 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随即向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 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起义”。据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中 共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 第 二 方 面 军 第 11 军 第 2 4 、 第 1 0 师 , 第 2 0 军 全 部 , 第 4 军 第 2 5 师 第 7 3 、 第 7 5 团 以 及 朱 德 为 团 长 的 第 五 方 面 军 第 3 军 军 官 教 育 团 一 部 和 南 昌 市 公 安 局 保 安 队 一 部 , 共 2 万 余 人 。 从 7 月 2 5 日 起 , 第 11 、 第20军分别在叶挺、贺龙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 来等到达南昌,组成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
起义经过
● 发动起义 ● 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
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 11军第 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 ● 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 ● 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 领下起义,1927年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

南昌起义的故事

南昌起义的故事

南昌起义的故事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第一次武装起义,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南昌起义的发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国内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1日至8月5日,当时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军长蔡廷锴、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等人在共产党领导下,率部官兵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毛泽东、朱德等。

南昌起义的宣言中写道,“为了消灭国民党的反动分子,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我们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的目标是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转变。

其次,南昌起义激励了全国各地的革命武装斗争,为中国共产党争取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南昌起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斗争中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南昌起义的故事告诉我们,革命斗争是艰苦的,但只要有正确的领导和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南昌起义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南昌起义的故事永远铭记在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中,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重要历史遗产。

南昌起义的故事告诉我们,革命斗争是艰苦的,但只要有正确的领导和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南昌起义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南昌起义的故事永远铭记在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中,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重要历史遗产。

南昌起义的故事

南昌起义的故事

南昌起义的故事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反帝反封建武装起义,
也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斗争。

这次起
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中国革
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

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
命军第四军内拥有一定影响力,与国民党右派发生了矛盾。

在这种
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以求改变国民党内部
的现状。

南昌起义的领导者是周恩来、朱德等。

他们在起义前夕,秘密
组织革命群众,策划起义行动。

起义当天,南昌城内外鸣响了炮声,四周响起了起义军的呐喊声,起义军攻占了南昌城内的各个重要据点,控制了南昌城。

南昌起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的第一次胜利。

这次
起义虽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
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历史时期。

南昌起义的影响是深远的,它鼓舞了
全国各地的革命斗志,激励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士气,为
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昌起义的故事告诉我们,革命斗争是艰苦的,但只要有正确的领导,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南昌起义也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只有坚定地跟随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的开始,它为中国革命史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南昌起义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南昌起义名词解释

南昌起义名词解释

南昌起义名词解释南昌起义是指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在江西南昌发动的一次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在国内发动的以军事手段为主的起义,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创立之始。

它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背景是1927年国民党政府发动四一二反共,杀害大量共产党员和左翼人士。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农民和士兵们感到形势紧迫,决定发动武装起义,以保卫自己的生命和权益。

起义前夕,朱德、贺龙、周恩来等领导南昌地下组织的革命者取得了守备军队内的影响。

起义于1927年8月1日清晨正式开始。

起义总指挥朱德发起了攻击南昌国民党特务机关和驻军的命令,士兵和工人农民纷纷响应,拿起了武器,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激烈的战斗。

虽然起义未能占领南昌,但却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的结果是部分起义军向井冈山撤退,成立了湘鄂赣边界特委,枪游戏一度遭到了国民党政府的镇压,但南昌起义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积极的响应,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基础。

此后,江西井冈山的红军壮大成长,经过长征,最终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武装斗争道路的一次重要尝试,对于中国革命起到了宣传和组织的作用。

起义的名义是为了保卫自己的生命和权益,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中国社会的解放和民主。

南昌起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一次政治事件,它为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斗争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转向武装斗争,为中国革命起到了开启与推动的作用。

南昌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第一次军事起义的范例,也为后来的武装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考研南昌起义名词解释

考研南昌起义名词解释

考研南昌起义名词解释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农民红军在1927年8月1日发动的一次重要起义。

这次起义发生在江西南昌,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之地。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决定以武装方式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

起义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等发起,参与者包括原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的部分军官和士兵,以及一些地方共产党组织的成员。

南昌起义的主要目的是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实现中国的革命事业。

起义虽然在军事上并未取得胜利,但它鼓舞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斗志,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奠定了基础。

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工军队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南昌起义被视为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它为中国革命的进程开辟了新的方向,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一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

❖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 国革命,中共中央于8月7号召开紧急会议, 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 义的领导,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反动政治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阐述了 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枪 杆子里出政权。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 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 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井岗山会师
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
朱德
贺龙
叶挺
刘伯承
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 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8 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
八一南昌起义的背景
❖ 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 石集团不合作, 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由 于由于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 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 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 即七一五事变。一方面解聘共产国际中国代表鲍罗 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 共产党人。
起义意义
❖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 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 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 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 战争的开始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 这段时期百余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 起义极大地扩大了我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 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 统治的革命浪潮。
八一南昌起义
❖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国民 党称南昌暴动、南昌兵变,指1927年8月1日,中国江 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等武装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的针对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

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新时期。

8月3日开始,前委按照中共中央的原定计划率领部队陆续撤离南昌。

起义部队在南下广东途中,于9月底10月初在潮汕地区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而失败,保存下来的武装,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继续坚持斗争;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移到福建南部、江西南部和粤赣边境打游击。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揭发和批评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在组织上作了必要的调整,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

会后,组成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洛川会议。

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正确方向。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为了驳斥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叫嚣,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在这之前,他还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重要理论著作。

这些著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规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总结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三个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进一步阐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

这些著作表明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相应的一整套具体政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举行。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会议,也是最后的一次代表大会。

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着全党121万各党员。

毛泽东在大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发言。

大会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概括了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联系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大会通过的新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

4.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社会贤达38名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案等五项协议。

政协协议虽然不同于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纲领,但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基本上符合全国人民的和平民主愿望。

政协协议的通过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人士亲密合作并同国民党中坚持民主进步的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国民党统治集团不能容忍、也难以承受真正的民主改革,因而根本不愿意履行这些协议。

国民党蓄意破坏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于6月26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致此向各个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提出。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接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格局和中国的战局时,毛泽东发表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他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

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此后,毛泽东把这个论断不断扩展、深入阐述,广泛应用于反帝国主义、反修正主义、反霸权主义、国内建设等诸多领域。

其完整的阐释是"反动派既是真老虎,也是纸老虎",应对的指导思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1946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了美军士兵强奸中国女大学生的事件。

美军暴行激起了全市人民的公愤,在北平学生的带领下掀起全国性的反美、反蒋爱国民主运动。

至1947年1月,中国数十个大中城市、共50
多万群众参加了示威游行。

1947年5月4日至18日,上海、南京、北平等城市学生举行五四纪念会,并组织了反饥饿、反内战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

5月20日,南方部分大中城市学校学生举行"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游行遭宪警镇压,酿成"五二○"惨案。

此后,学生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席卷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援助。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所写的《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的评论中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

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

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

第二条战线的开辟和形成,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军事战场的斗争,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7月17日,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党的全国土地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公布实行。

土地法大纲规定了没收地主阶级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这是一个在全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