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感人故事
抗日英雄故事简短一些_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大全

抗⽇英雄故事简短⼀些_抗⽇英雄的感⼈故事⼤全纵观历史传承,每⼀历史事迹⽆⼀不是通过历史故事源远流长,看抗⽇英雄的事迹,感叹他们的激纪念他们为国民奉献的事迹,这是当代⼈需要做的.下⾯给⼤家带来⼀些关于抗⽇英雄故事简短⼀些,供⼤家参考。
更多抗⽇英雄相关⽂章内容推荐(↓↓↓)抗⽇英雄故事1抗战⽼兵冯殿功1942年秋天,⾼苑县(今⼭东省⾼青县)北部的⼀个⽇军营地中,谁也没有发现,⼀个12岁的少年,在给⽇本⼈添⽔烧⽕之后,偷偷的拿了⽇本军的100发⼦弹,回到⼋路军队伍⾥。
这名少年,就是如今⾼青县芦湖街道办事处司官村的⼀名抗战⽼兵——冯殿功。
84岁的冯殿功⽼⼈,⾃1942年起先后参加抗⽇战争、解放战争⼤⼩⼏⼗场战役,直⾄1956年才解甲归⽥,回到家乡。
“我从12岁开始跟着王京仁去当兵,⼀直到56年才复原回家,这些都是我当兵期间获得的军章和证书。
”冯殿功⽼⼈将他的军章都⼩⼼翼翼的别在⾐服的右侧,笔直的坐着,回忆起那段峥嵘岁⽉。
冯殿功出⽣于司官村的⼀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然⽽命运并没有赐予他⼀帆风顺。
冯殿功六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了,⽗亲续弦,后母带着⼀个⼉⼦来到冯殿功家,冯殿功就成了没有娘的孩⼦。
1942年,邻居王京仁成为抗⽇协会⾃卫队第⼗中队队长,看到在家⽆⼈看管的冯殿功,就对他说:“你在家⼜没⼈管,跟着我去打⿁⼦吧。
”12岁的冯殿功就这样去了军营,当了⼀名真正的解放军战⼠。
由于年龄⼩,不受⽇本⼈怀疑,部队给冯殿功的第⼀个任务就是假装普通百姓为⽇本⼈“上夫”(⾳译),也就是给⽇本⼈烧⽔,“那时候,⽇本⼈常常让⼀些百姓去他们营地⾥⼲活、劈柴、烧⽔。
”冯殿功以村民孩⼦的⾝份成功潜⼊敌营中。
“当时我记得,是南北两间屋,北边是维持会(汉奸营),南边是⿁⼦军,枪都在屋上头驾着,两个屋中间有个仓库,全是枪⽀弹药。
我就从窗户⾥爬了进去,拿了100发⼦弹就往外跑。
”冯殿功回忆道,“我往外跑着,后头的汉奸就⼤喊问我⼲啥去?我说找乡长去。
抗战英雄故事(通用6篇)

抗战英雄故事(通用6篇)抗日英雄,是指从1931年那个刻骨铭心的“九·一八”,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中,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前仆后继,舍身忘死,无私奉献,为国捐躯的人。
以下是我整理的抗战英雄故事(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抗战英雄故事篇1虽然未曾蒙面却是一生相随,62年,22000多个日夜。
父与子始终守护着这座陵园,守护着中华民族铭记英雄、崇尚英雄的精神高地。
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他用岁月诠释“老兵精神”,用守护传承红色基因。
今天请听徐振明先进事迹系列报道第二篇:守护者:用忠诚守护忠魂。
靖宇陵园是国内有名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前来祭拜。
但在1958年徐振明老人刚刚选择到靖宇陵园工作时,整个山冈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丛花。
徐老的儿子徐永军:“58年杨靖宇安葬的时候,陵园真一棵树都没有,是一个小山包,推平了建了杨靖宇烈士陵园,光秃秃的,都是我父亲一年栽点一年栽一点。
”小时候的徐永军便是在陵园中长大的,每当徐老到陵园干活,身后变会有一个小小的身影相随。
徐永军:“我在这个山上生的,长大就在这个院里,刚懂事的时候父亲在院里干活,我就跟着跑前跑后的,什么我都干。
冬天扫雪,那时候人特别少,扫雪量特别大,一到下雪天我爸就起早,我就跟着,小雪板拿不动,那是跟着玩。
到后期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就顶一个好劳动力了,陵园有什么活,包括种花种树都跟着父亲跑前跑后的。
小时候就说这个陵园就说我们家的,我就这种感觉。
陵园哪个树底下愿意长蘑菇,愿意长什么草我都了如指掌。
”随着徐老的努力,光秃秃的山上长出了树,树上结出了果,住在陵园周边的孩子们经常跑过来摘果子吃,徐老便为他们讲述杨靖宇将军的故事。
退休工人吕振一:“我们小时候经常来玩,经常看到这老爷子,那时候寻思这老爷子干什么呢,后来知道守陵人。
徐老爷子他喜欢孩子,叫啊,来我给你们讲故事,讲这个抗战故事,杨靖宇将军的故事。
感人红色故事大全(8篇)

感人红色故事大全(8篇)感人红色故事大全篇1王二小,广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
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
敌人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斩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弱小的身躯摔在一块大石头上!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扑向流着鲜血的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大家把他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王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感人红色故事大全篇21911年,张自忠在天津法政学堂求学时,就秘密加入同盟会。
1914年,他投笔从戎赴东北。
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张自忠,一代名将,生于“中华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1891年,别于抗战相持阶段之1940年,年49岁。
张自忠戎马近三十载,竭尽微忱。
自抗战时起,命运起落无常。
曾被污为汉奸,备受责难。
抗日的感动故事

抗日的感动故事中国人所说的“抗日战争”一般指称“ 中国抗日战争”。
在八年抗战当中,涌现了数不胜数的抗战英雄,他们的一些抗战事迹让人感动。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抗日的感动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抗日的感动故事篇1:八女投江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
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等地从事秘密抗日活动。
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共同进行抗日斗争。
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
她运用在师范学校所学的知识,编写识字课本,给抗联战士们上课。
还利用自己在文艺方面的特长,经常给同志们唱歌跳舞,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深受大家欢迎。
后调到第5军妇女团,历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
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第5军第1师部队西征。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
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的战斗。
八九月间,西征部队在苇河、五常境内与日伪军连续作战,遭受重大损失,遂决定返回牡丹江下游刁翎地区寻找军部。
10月上旬,部队经过长途行军抵达牡丹江下游支流乌斯浑河西岸,日伪军千余人乘夜来袭。
次日拂晓,师首长命令8名女同志先行渡河。
当她们正要下河时,突然枪声大作,日伪军发起了进攻。
大部队边打边撤。
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8名女战士,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一齐向日伪军开火。
正在追赶抗联主力部队的日伪军突然遭到来自侧后方的打击,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向河边压来。
中国抗日战争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

中国抗日战争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捍卫国家独立、保卫国土、追求和平而进行的一场伟大的革命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无数英勇无畏的战士和民众为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下面,我们将讲述一些抗日英雄的故事。
1. 陆丰的故事陆丰,一个普通的农民。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初,他毅然决定参军,投身到对敌斗争中。
他动员身边的人参军,组织游击队,进行反击。
在一次战斗中,他手持简陋的武器,带领队伍勇敢地冲向敌人。
尽管抵抗过程中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但他们却成功击退了敌人,守住了自己的家园。
2. 杨根思的故事杨根思,一个普通的女性。
在战争期间,她加入了中国妇女抗战队,成为一名战地护士。
她用自己的双手救治伤兵,用自己的坚强和智慧给予士兵们精神上的鼓励。
她冒着敌人的炮火,进行了多次的战地急救,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她的举动激励了更多的女性加入战争,为抗日事业做出贡献。
3. 张云逸的故事张云逸,一位高尚的战士。
在抗日战争的最激烈时期,他加入了中国军队,成为一名飞行员。
他在空中与日本飞机进行激烈的空战,多次出色地击落了敌机。
他的英勇事迹传遍了整个抗战的战场,激励着全国人民。
他舍小家顾大家,舍生忘死地以自己的力量守护国家。
4. 西山居的故事西山居,一个村落的名字。
在抗日战争中,这个村落成了中国军队的重要后方据点。
当日军欲攻陷这座村子时,村民们毅然站出来进行抵抗。
他们用自己的民兵力量歼灭了大量敌军,并为前线提供了物资和燃料。
他们的奋战使日军损失惨重,最终被击退。
这些英雄故事只是抗日战争浴血奋战的缩影。
在战争期间,中国军民奋起反抗,无数英雄和烈士为抗日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舍生忘死,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的独立和自由。
他们的英雄故事激励着后人,使我们在今天的和平年代珍惜和平,追求发展。
中国抗日战争的英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奋斗意志。
这些英雄们用实际行动宣示了对民族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
3抗日英雄故事范文10篇

3抗日英雄故事范文10篇1、《压倒性的勇气:毛慧芳的精神形象》毛慧芳,是一位传奇的抗日英雄。
她源于一个古老的家庭,出生在1917年3月,1939年,日本侵略者来到中国,毛慧芳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斗争中。
她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毅力卓越,参加抗日斗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她屡次受到日军的攻击,却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信念。
2、《英勇冒险:徐小平的不朽英雄气概》徐小平是一位传奇的抗日英雄。
1937年9月,他在抵抗日军的重重围攻下,北上组织起一支破日军队,以英勇冒险的精神,引导群众抵抗敌军侵略,不惜牺牲,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拼死拼活,竭尽全力组织抗日战争,英勇斗争,胜利战斗,让亿万人民得到救援,令世人崇敬。
3、《无畏牺牲:王清瑞的英雄事迹》王清瑞是一位传奇的抗日英雄。
他于1938年9月,作为军阀将军,投身于抗日战争中。
他担任抗日战争的军事指挥官,充满无畏精神的出击,勇猛果敢,在冲突中屡建奇功,取得了骄人的战果,立下了不朽的英雄功绩,最后,他牺牲自己,牺牲生命,为国家作出了贡献。
4、《壮丽英雄:叶定波传奇感人一生》叶定波是一位英勇的抗日英雄。
他自1937年投身于抗日战争,参加了许多英勇的战斗,在众多的抗日烈士中,他表现出最为突出的气概,顽强的抵抗,在日军的压迫下,绝不屈服,最后,他牺牲自己,以壮丽英雄的形象叱咤世人,留下了瑰丽的传奇。
5、《英勇绝杀:秦玉环伟大英雄形象》秦玉环,是一位英勇的抗日英雄,一位隐形的英雄。
1938年,他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曾多次助燃抗日抵抗斗争,他毅然决然,绝不屈服,在大概率的失败危险中,展现出隐形英雄的形象,最后他牺牲自己,英勇地绝杀日寇,守护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留下了高尚的英雄形象。
6、《不屈信念:殷海光英雄精神》殷海光是一位传奇的抗日英雄。
他自1937年投入抗日斗争,参加夺取上海和南京的战斗,他英勇斗争,不畏艰险,在被日军围攻的情况下,他不屈不挠,慷慨激昂,在夺取上海和南京的战斗中,他以充沛的热情,不屈的信念,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成为一代英雄,令人永志不忘。
抗战小英雄小故事六篇

【导语】抗⽇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次世界⼤战中,中国抵抗⽇本侵略的⼀场民族性的全⾯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次中⽇战争、⽇本侵华战争。
抗战时间从1931年9⽉18⽇九⼀⼋事变开始算起,⾄1945年结束,共⼗四年抗战。
下⾯是分享的抗战⼩英雄⼩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 抗⽇⼩英雄的故事⼀ 抗战时期,⽣活在⽩洋淀的⼩男孩张嘎与的亲⼈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军的刺⼑下,⽽钟亮也被敌⼈抓⾛。
嘎⼦历经艰⾟,找到⼋路军,当上了⼀名⼩侦察员。
他配合侦察员罗⾦保执⾏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
但嘎⼦毕竟还是⼀个活泼、淘⽓的孩⼦,他与⼩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
在⼀次战⽃中,他缴获了敌⼈⼀⽀⼿qiang,竟偷偷把枪藏进了⽼鸦窝⾥,没有上缴。
为攻打敌⼈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放⽕,⾥应外合,全歼敌⼈,救出了⽼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
战⽃结束后,嘎⼦把藏在⽼鸦窝⾥的⼿qiang主动拿出来上缴。
队长正式宣布把⼿qiang发给他使⽤。
抗⽇⼩英雄的故事⼆ 1943年,⼋路军⼩战⼠孙⼤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卫⽣员武建华护理孙⼤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
于是孙武两⼈便以⽊匠靳锡武的⼩学徒和刘⼤爷的外孙⾝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伪军强拉民夫,在⽥镇长家囤积粮⾷。
⼤兴和⼩武乘夜⾊钻进⽥镇长院内,放⽕烧了敌⼈的粮囤。
他们的冒险⾏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寇蓄谋更⼤的扫荡计划。
⼀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随即开来了⼀⽀莫名其妙的⽇军。
⽼靳带着⼤兴和⼩武,摸清了敌⼈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兴毅然决定⾃⼰留下吸引敌⼈,让⼩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
独⽴三团得到⼩武送来的情报,⽴即⾏动部署战⽃。
敌⼈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抗⽇⼩英雄的故事三 王朴(1929—1943),也作王噗,幼名兰贵,男,河北省完县⼈,抗⽇⼉童团长。
王朴从⼩跟随⽗母参加抗⽇⼯作,11岁时被选为⼉童团长。
抗日烈士的英勇故事

抗日烈士的英勇故事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时间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 ,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抗日烈士的英勇故事。
抗日烈士的英勇故事1:抗战老兵王启超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万佛湖镇街道的一处普通居民老宅,笔者见到了现年96岁高龄的抗战老兵王启超。
得知来意,老人从座椅上颤颤巍巍地站起来,紧紧握住记者的双手。
眼前的老人,显得非常平和。
谁能想到,这张如此慈祥平和的面容下,隐藏着怎样惊心动魄的传奇:70多年前,在抗日战场上,他与日本侵略者大小交战了百余次,右腿被子弹贯穿,先后4次闯过了鬼门关,一腔热血染红了战袍。
细细回忆往事,王启超老人眼眶里泛起泪花:“在抗日杀敌的战场上,脑袋其实是别在裤腰带上的。
身边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也让我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
”“我是1938年10月入的伍,那年十九岁。
家里共有三个兄弟,必须要出一个壮丁去参军,我舍不得亲兄弟上战场,自己就主动要求去了,在当地的地炮连当文书。
”王启超向记者介绍,他初中毕业后就直接参军,当年11月就上了战场,那是自己参军后抗日的第一仗。
部队与日军激战时,日军已打到霍山漫水河镇,他们与日军打得非常惨烈,双方伤亡都很惨重,死尸成山,血流成河。
河道里漂的都是日本士兵的尸体。
“我和战友临时学了几句日语,就跑去前线喊话让他们投降。
”王启超老人说到这里,不禁坐直了身板,他思路清晰,所经历过的大小战争至今还历历在目,并清楚地喊出了当时学的几句日语:“放下武器,优待战俘。
”1938年12月,经过漫水河的激战,部队伤亡惨重,战斗非常激烈,绝大多数战友都是在战争中牺牲了。
随后,王启超所在的地炮连去毛坦厂镇进行休整,正好遇上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招考学生。
由于他成绩优异,表现出色,通过推荐和层层考核,最终被西安以南四十里的王曲镇的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录取,入校时并被编入第十七期学员。
由于当时黄埔军校的教学非常严格。
对新入伍的学员先要培训六个月,合格后才能进行第一期军官教育,六个月后考核再合格后才能进入第二军官区,继续为期六个月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感人故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抗日战争感人故事》的内容,具体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后,流传下来了很多的感人故事,你读过几个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给八路军带路这天晚上,爱民都睡下了,突然有人敲门。
爱民开门一看...
抗日战争胜利后,流传下来了很多的感人故事,你读过几个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给八路军带路
这天晚上,爱民都睡下了,突然有人敲门。
爱民开门一看,是一位八路军叔叔。
八路军叔叔......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
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
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
杨靖宇指挥所部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根据地。
毛泽东曾撰文称赞:"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高度评价他和东北抗日联军,致电赞誉他们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7年12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杨靖宇被确定为中
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委员。
杨靖宇的军事指挥才能令狠如豺狼的敌人胆寒且无奈,因而一直妄想诱使他投降"归顺"。
伪满1940年4月出版的日文《协和》杂志263期登载的《杨靖宇讨伐座谈会》一文有这样的记录:杨靖宇"不但有武功,而且有文才","才干不一般,不是一个寻常人物可比的人"。
伪通化省的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在场记者解释为什么非要劝杨靖宇"归顺"时说,"我们为了让杨(靖宇)活下去,使他的才能向好的作用方向转化,才考虑劝他归顺。
"
1939年秋季以后,为了消灭东北抗日联军,敌人发动伪通化、间岛、奉天"三省联合大讨伐",对抗联部队发起长时间的大举进攻。
敌人为能早日抓到杨靖宇这个"大头目",调集重兵对杨靖宇部实行野蛮、残酷的"包围追击","梳篦式"、"踩踏式"的"讨伐"。
对敌斗争进入到异常艰苦的阶段。
仅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有时一天打几仗。
杨靖宇充分发挥他的指挥才能,一次又一次突破敌人的围攻,但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我方无粮食弹药补充,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饥困交加,难再力战。
杨靖宇不得不决定各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以保存实力,待机重新集结。
对于抗联部队与日寇斗争的艰苦程度,彭真同志曾予这样总结:"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
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
现在的人想像不出那时的艰苦卓绝具体是个什么样子。
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
"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
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
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
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
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
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
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
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
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
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大树喀吧喀吧直响,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抗日战争本身就是很感人的事情。
(二)急送鸡毛信
在战争年代,鸡毛信不是普通的信,插着鸡毛的信必须马上迅速送达。
这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急匆匆来到白家庄找到儿童团长李爱民,交给
他一封鸡毛信,说:"这封鸡毛信很重要,你马上闯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给东沟的民兵。
"
李爱民知道这鸡毛信非常重要,二话没说,把鸡毛信藏在袜子里就出发了。
他戴上草帽,拿着镰刀,赶着毛驴,装着割草的样子,专拣沟里的小路走。
沟里净是乱草、荆棘,脚被石头子儿碰破了,两腿也被拉了几道口子,李爱民顾不得这些,一路小跑,趟过小河沟,爬过几道山岗,很快来到了敌人的封锁区。
李爱民急急忙忙走着,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正在琢磨往哪儿走的时候,一抬头,看到右前方一个土坎上有两个鬼子在望着他,嘴里不知在咕哝什么。
怎么办?躲开吧,怕鬼子生疑心,也来不及了。
李爱民想起出发时,钟营长嘱咐他说的话:"路上遇到情况要沉着,见机行事。
"他往四周看,正好不远处有一滩驴粪。
他走过去用脚使劲踩了一下那驴粪,稀稀的驴粪溅了他一身。
他也顾不得脏和臭了,大摇大摆地把驴赶到沟里割起草来。
两个鬼子跑过来,其中一个像是日本军官,抓住爱民的领子大声叫道:"八格牙路,举起手来!"
爱民装作傻呼呼的样子,呆呆的站在那里。
鬼子军官横眉瞪眼叫道:"八路的探子?抓起来!"
爱民装作惊慌的样子,说:"俺是放驴的!"
鬼子将爱民的身上从上到下搜了一遍,什么也没搜出来,驴粪的臭味薰得鬼子直捂鼻子。
这时候,鬼子营地传来了号声,鬼子急着要走,踢了爱民一脚,厉声喊道:"赶快滚,这里不准放驴!"
爱民忍着疼痛,赶着驴迅速来到了东沟。
东沟的民兵得到了情报,第二天顺利地配合八路军打下了鬼子的据点,保护了根据地的粮食。
李爱民立了一功,受到八路军的表扬。
(三)贴抗日标语
这一天天黑,王七叔把儿童团员们召集到一起,在爱民家开会。
爱民的妈妈见王七叔提着一桶浆糊,有点莫明其妙,就问:"这是做什么啊?"原来,王七叔要组织一个儿童武装宣传队,到伪军的炮楼周围去贴抗日的标语、撒抗日传单。
王七叔看儿童团员都到齐了,就说:"今晚上咱们要完成一个重要任务,大家要胆大心细,一切行动听我的指挥!"
儿童团员们都很高兴,摩拳擦掌,有的说:"我们也去打鬼子了!"
天黑黑的,在月光下,儿童团员们跟着王七叔摸到了伪军炮楼下。
四周静悄悄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哨兵的身影。
儿童团员们屏住呼吸,等待着王七叔的命令。
过了一会儿,他们看到敌人没发现什么,王七叔就开始布置任务了。
儿童团员们爬到炮楼下面的一道土坎上,迅速将传单用土块压上;有几个儿童团员在炮楼对过的墙上贴标语。
任务完成的挺顺利,挺迅速,大家脸上露出了笑容。
爱民手里还有几张标语,他想贴在炮楼上,又怕敌人发现。
怎么办呢?他爬到王七叔跟前,王七叔很支持他的想法,两人小声商量了一下。
只见爱民朝炮楼的北侧爬去,那里比较黑,没有敌人的哨兵。
王七叔在炮楼的南侧故意站起来跑了两步,又迅速趴了下来。
敌人的哨兵发现有人
影晃动,急忙朝南边打了两枪,并且喊道:"有人,有人!"炮楼里的机枪也打了起来,敌人被吸引到了南侧。
爱民趁敌人不注意,飞快地将十几张标语贴在了炮楼墙上,又迅速翻下土坎,消失在黑暗中。
天亮以后,可热闹了,敌人炮楼周围,包括炮楼的墙上到处是抗日的标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不要替日本人当炮灰"、"快快投降八路军才是出路"。
过了两天,还真有几个伪军投降了八路军。
点击下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