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
第11 章.多采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的微观世界: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分子---原子( 原子的直径大约为m)
3.固态,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
(1).固态: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分子比较自由, 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物质---分子----原子(1)原子核:(质子.中子)
(2) 电子:
二.质量: 1.质量: (1).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属性)
m (2).单位:千克(kg)
2.质量的测量:(固体.液体)
3.天平的使用:(方法:两个放.调母看针.左物右砝)
三.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特性)
(2).公式:=m/V.
(3).单位:千克/立方米(kg/m3)。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提纲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提纲力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力、压力属于弹力。
2.作用在物体上的,物体的形变就越大,根据这个特性制成。
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
托两只鸡蛋的力约为N。
物理课本重约N。
4.弹簧秤的使用方法:(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不能测量超过的力。
(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3):校正点: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处,若不在,应。
(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5.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
6.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符号“G”,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7.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成正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 ,其中常数用“g=”表示:质量为。
重力会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
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g一般不同。
8.重力的方向总是的,利用这个特点可制成重垂线或水平仪。
9.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和度有关。
势能和势能合称为势能。
10.接触面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统称为摩擦力,物体将要运动时,接触面上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和与之相平衡的那个力大小相等,它是变化的........................。
11.物体滑动过程中,接触面上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和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与速度无关.........一般是不变的。
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需要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动物体,因为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所以弹簧测力讦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12.生活中的摩擦很多,卷笔刀卷铅笔是滑动摩擦;鞋底制有花纹目的是增大摩擦,采用的方法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脱粒时张紧皮带、刹车时握紧刹把目的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机器相对滑部分加润滑油目的是通过使接触面分开来减小摩擦;安装滚珠轴承目的是把滑动变为滚动来减小摩擦。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提纲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提纲物理知识点提纲一、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与单位- 热量的概念与传递方式- 热平衡与热传导2. 热容与比热容- 热容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比热容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样品的比热容实验方法3. 热膨胀与热收缩- 线膨胀、面膨胀与体膨胀概念- 线膨胀系数的计算- 实际应用中的热膨胀效应4. 相变与热力学- 相变的基本原理与分类- 相变时的温度-时间图-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二、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电场的产生与性质- 电荷分布与电势的关系2. 电流与电阻- 电流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电阻的定义与计算公式- 电阻对电流的影响3. 电路与电路元件- 并联与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表、电压表与电阻计的使用- 电源、导线与开关的作用4.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 磁感线、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的关系-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与应用-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与应用三、光学1. 光的传播与光的性质- 光的传播的直线性与速度-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色散与偏振2. 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 镜面、球面镜与透镜的成像原理- 光学仪器的分类与特点- 光学仪器的应用3. 光的干涉与衍射- 光的干涉现象与条件- 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的原理- 干涉与衍射的应用领域4. 光的波动性与光的粒子性- 麦克斯韦方程组与光的波动性-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散射的实验现象- 光的粒子性与波粒二象性的理论解释四、力学1. 力、质量与运动- 力的分类与力的合成分解- 牛顿三定律的表达与应用- 质量与运动的关系2. 机械能守恒与能量转换- 势能与动能的概念与计算-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能量的转换与能量损耗3. 运动的描述与运动学定律- 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 运动图象的绘制与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加速直线运动4. 弹力与重力- 弹性力与胡克定律- 重力的概念与计算公式- 万有引力与行星运动的规律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提纲,涵盖了热学、电学、光学和力学方面的内容。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多采的物质世界一.宇宙的微观世界: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分子原子(原子的直径大约为).固态,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固态: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分子比较自由,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原子及其结构: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 () 电子:二.质量: .质量: ().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属性)().单位:千克().质量的测量:(固体.液体).天平的使用:(方法:两个放.调母看针.左物右砝)三.密度: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 ().概念: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特性)().公式.().单位:千克立方米()四.测量物质的密度:.量筒的使用:(以凹形底部为准).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天平质量.量筒体积.() 液体先总后剩.五.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的应用: ()已知. . 求.()已知. . 求.()已知. . 求.鉴别物质第章. 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 ().概念:(位置的变化).参照物: ().概念:(常选地面)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 ().概念:(运动的快慢)().公式:().单位:.匀速直线运动: ().概念:运动快慢不变..变速直线运动: ().概念:运动快慢变化.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国际单位制: ().单位换算 (进位) .长度的测量: ().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方法:(认.看.记).时间的测量: ().测量工具:钟表()单位换算.误差: ().原因:(方法不当)().减少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四.力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五.牛顿第一定律:.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不需要).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惯性: ().定义:(属性只跟质量有关)().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六.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一个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条直线)第章. 力和机械一.弹力弹簧测力计:弹力:().概念:(接触力).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二. 重力:.重力的由来: ().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非接触力) .重力的大小:().公式().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重心: ().概念.(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三.摩擦力:.概念: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初三物理复习纲要_图文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_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力的合成与分解3.弹力与胡克定律4.压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5.压强的计算公式二、运动的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二定律及其计算公式3.牛顿第三定律4.重力与万有引力定律5.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因数的计算三、机械能与动能1.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动能守恒定律3.动能与力的关系4.重力势能及其计算公式5.机械能守恒定律四、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及其计算公式2.轮轴原理及其计算公式3.斜面运动的计算4.功率与效率的计算五、热和热传导1.热的传递方式2.热对物体的影响3.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4.热传导的条件5.热传导的计算方法六、光和光的传播1.光的概念及其传播特性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定律4.镜面反射和球面反射的特点5.光的色散现象七、电学基础1.电荷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历史上的电学实验3.电流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4.电阻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5.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方法八、电能转换1.静电场的概念及其特点2.静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计算3.荷质比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电磁场的概念及其特点5.频率和周期的概念与计算九、电磁感应1.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磁生电现象和电磁感应规律3.电磁感应的应用实例4.变压器的原理及其公式5.二线圈线圈的自感和互感现象十、电能的输送与变换1.交流电与直流电的概念与特点2.电能输送中的损耗现象3.发电机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4.变压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5.车间电路的特点与安全用电原则。
初三物理总复习提纲

初三物理总复习提纲引言科学探究包含有七个要素: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分析和论证→_______________→交流第一章声现象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声音的三特征3、乐音的三要素:、、声音的大小叫做______,声源的_____越大,_______越大声音的_____叫音调,声源的_____越高,______越高。
闻其声而辨其人是因为各人的不同4__________在15℃空气中:V=_______5、噪声是用(符号)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保护听力,噪声不超过;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超过;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超过6、减弱噪声的方法①②③——_____________人的听力范围随年龄的增长而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z________Hz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章物态变化1、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 __________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____另一只酒精灯;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_________,不可用___去吹熄;d.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____________;e.外焰温度______,应该用______加热。
2、观察水的特征物质处在固态时,有一定;液态时,有一定,但没有一定的;气态时的形状和体积3、温度是表示___________的物理量。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4、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的是温度,它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等分作为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_____,一15℃读作___________。
初三物理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初三物理重点知识复习提纲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物质由分子组成;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非重力等外界因素影响)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3.决定扩散现象快慢的因素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5.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固体最大,液体其次,气体最小。
当分子间距离过大时,分子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忽略不计(破镜不能重圆)。
二、内能1、内能: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2、内能的改变: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局部向低温局部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C、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做功的实质:能量的转化。
3、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它是过程量。
4、内能与机械能:内能是微观的,机械能是宏观的。
有机械能的物体一定有内能,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有机械能。
三、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物理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第11章.多采的物质世界一.宇宙的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2.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 分子---原子(原子的直径大约为m)3.固态,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1).固态: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分子比较自由, 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分子间距很大, 分子向四面八方运动,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及其结构:物质---分子----原子(1)原子核:(质子.中子)(2) 电子:二.质量: 1.质量: (1).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属性)m (2).单位:千克(kg)2.质量的测量:(固体.液体)3.天平的使用:(方法:两个放.调母看针.左物右砝)三.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多少.(特性)(2).公式:ρ=m/V.(3).单位:千克/立方米(kg/m3)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以凹形底部为准)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1).天平---质量.量筒---体积.(2) 液体---先总后剩.五.密度与社会生活:1.密度的应用: (1)已知. m. ρ求v.(2)已知. V. ρ求m.(3)已知. V. m求ρ.鉴别物质第12章. 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概念:(位置的变化)2.参照物: (1).概念:(常选地面)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概念:(运动的快慢)(2).公式: v=s/t(3).单位: m/s2.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运动快慢不变.3.变速直线运动: (1).概念:运动快慢变化.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国际单位制: (1).单位换算:km m dm cm mm(10进位)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2).测量方法:(认.看.记)3.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钟表(2)单位换算:1h=3600s4.误差: (1).原因:(方法不当)(2).减少误差的方法:(取平均值)四.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3.力的示意图: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五.牛顿第一定律: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不需要)2.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3.惯性: (1).定义:(属性----只跟质量有关)(2).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六.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的条件:(一个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一条直线)第13章. 力和机械一.弹力弹簧测力计:弹力:(1).概念:(接触力)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二. 重力: 1.重力的由来: (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非接触力) 2.重力的大小:(1).公式:G=mg(g=9.8N/kg)3.重力的方向: (1).竖直向下.4.重心: (1).概念.(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三.摩擦力: 1.概念: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接触力) 2.实验:(F=f)3.方向: (1).静摩擦---物体运动趋势方向相反(2).滑动摩擦---物体运动方向相反(3).滚动摩擦---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四.杠杆: 1.杠杆:(支点.动力.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2.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3.杠杆的应用: (1).省力的杠杆: L1>L2(2).费力的杠杆:L1< L2(3).等臂的杠杆: L1= L2五.其他简单机械: 1.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 省力, 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滑轮组: 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费距离。
第14章. 压强和浮力一.压强: 1.压强: (1):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2):公式:p=F/S(s物体共同接触的面积)(3):单位:帕斯卡(p a)(4).方向: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1). 增大压强的方法: F不变,减少S. S不变, 增大F.(2). 减小压强的方法: F不变,增大S. S不变, 减小F.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底,壁, 深度,同一深度,液体密度.)2.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3.液体压强的大小:(1).公式:p=ρgh(h---液体自由面到研究点的距离)4.连通器: (1).概念: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2).规律:放同一种液体,液面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3).应用:船闸,水壶,水位计,水塔,涵洞,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1).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2.大气压的现象:吸盘,吸管,抽水机(活塞式,离心式.)3.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气体受到重力的作用.4.大气压的测量:(1).实验:托里拆力实验.粗细,管长,水银多少,倾斜,拔,压进入气体,外界气压,打孔.5.大气压的大小(标准大气压):p=1.013X105 p a=76cm汞柱=760mm汞柱6.大气压的变化:高度(高---气压低,低---气压高.)天气.7.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气压低, 沸点低. 气压高, 沸点高.)8.大气压的测量仪器: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高度计,水银气压计)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流速大, 气体压强小.2.飞机的升力:(硬币.两张纸)五.浮力:1.浮力的原因:上下压力差.2.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3.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六. 浮力的应用: 1.轮船:大小(排水量m水)由诃到海---浮起一些. 由海到诃---沉下一些.)2.潜水艇:所受浮力不变, 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3.气球和飞艇:靠改变自身体积来实现浮沉.4.密度计:测液体密度.刻度上小下大,露出的体积越多, 测液体密度越大.第15章. 功和机械能一.功: 1.力学中的功: (1).概念:(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3).单位: 焦耳(J) 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计算:W=FS3.功的原理:W手=W机二.机械效率:有用功和额外功:W总=W有+W外机械效率: (1).概念:(2).公式:η= W有/ W外η<1三.功率: 1.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公式:P=W/t3.单位:瓦特四.动能和势能: 1.动能: (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2).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大,大,大)2. 势能: (1)重力势能: 概念: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大,大,大)(2)弹性势能: 概念: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大,大)五.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 (1). 动能重力势能(滚摆.单摆)(机械能=动能+势能)(2). 弹性势能动能(3). 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第16章. 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气体,液体,固体----说明分子在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2.分子间的作用力:固体不易被压缩.二.内能: 1.概念: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2.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物体的质量有关.3.物体内能的改变: (1).做功: 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2).热传递:(有温差)----由高温向低温.三.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热量的计算:Q=cm t3.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1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四.热机: 1.内燃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2.燃料的热值: (1).概念: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公式:Q=qm(3).单位:J/kg五.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能的转化: (1).机械能内能 (摩擦生热---搓手—钻木取火)(2).内能机械能(热机)(3).机械能电能(发电机)(4).电能机械能(电动机)2.能量守恒定律:第17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能源家族: 1.产生的方式: (1). 一次能源: 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木材、草类、肉类).核能.(2).二次能源: 指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
电能, 煤气、沼气2.再利用的角度: (1). 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2).不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 核能.3.化石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二.核能:1.原子. 原子核: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2.核能: 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3.裂变: 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裂变。
4.聚变: 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三.太阳能: 1.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2.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3.太阳能的利用: (1).把水加热用于供暖(直接利用) (2).利用太阳能发电(间接利用)4. 太阳能的特点: 经济、丰富、清洁四. 能源革命: 1.人类进步的阶梯: 太阳能,草.兔子,人,能量进行各种运动。
2.能源的转移和能量的转化的方向性: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21世纪的能源趋势: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3.未来的理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