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形状或速度,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

5.力的平衡:在力的合成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在力的合成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6.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用帕斯卡(Pa)表示。

7.压力的计算公式:P=F/A(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二、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常用仪器,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弹簧的伸长量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原理:胡克定律。

3.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灵敏度:力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单位力产生的示数变化量称为灵敏度。

三、平衡力与摩擦力1.平衡力和重力:当物体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情况:悬挂重物的情况下,悬挂点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的大小。

3.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分析: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绘制力的平衡示意图,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4.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的力称为摩擦力。

5.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材料等。

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速度或形状。

2.速度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速度的力称为加速度,使物体速度减小的力称为减速度。

3.力对物体形状的作用效果:拉力使物体变形产生拉伸应力,压力使物体变形产生压缩应力。

4.力对物体状态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例如使物体开始运动或停止。

五、动力与机械能1.动力的概念: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物体状态的力称为动力。

2.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3. 动力计算公式:F = ma (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1.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或导致物体形状、速度、方向改变的物理量。

- 质量和重力: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量度,而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概念。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 动能与功-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 功:能量的转移或转换。

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 功率: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或能量转换。

3. 静电学- 静电力:由于物体带电而产生的力。

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可以是吸引力或排斥力。

- 电场:带电体周围存在的空间,通过电场线可以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

- 电势能:由于物体处于电场中而具有的能量。

4. 电流与电路-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

- 电路:由电源、导体和电阻组成的路径,使电流得以流动。

5. 磁场与电磁感应- 磁场:由磁体或电流产生的物理场。

磁场可以对其他磁体或导体产生力。

- 电磁感应: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6. 光学-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 光的色散:光在经过透明介质时会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7. 声波和听觉- 声波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媒质进行传播。

- 声音的特征:声音的音调、音量和音色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

- 听觉:人类的听觉是感受和识别声音的过程。

8. 核能与核反应- 原子核:原子的核心部分,具有正电荷且包含质子和中子。

- 核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粒子或辐射的过程。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多彩的物质世界1. 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 质量的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质量。

天平的使用:“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左物右码,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读”: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rho = \frac{m}{V}\),其中\(\rho\)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主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常用单位还有克/立方厘米(g/cm³)。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4. 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固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V\),根据公式\(\rho = \frac{m}{V}\)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_1\),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_2\),液体的密度\(\rho = \frac{m_1 m_2}{V}\)。

二、运动和力1. 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运动的快慢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 = \frac{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常考点1.扩散现象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不同的情况表现为不同的力)第二节内能常考点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④存在状态及体积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常考点1、比热容: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一、力学1.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运动的描述与分析:位移、时间与速度关系的图表表示,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分析与计算。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惯性参照系的概念,质点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分析。

4.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质点的加速度与受力大小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

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的特点与性质。

6.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7.方向定律:曲线运动的离心力与切向加速度,绳子中的张力。

二、热学1.热与温度:热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物体温度的测量与转换,热平衡。

2.物体的热传递:热传导定律,导热系数与导热性能,热传导的应用。

3.热量与功:功的概念与计算,热量的单位与计算。

4.温度与热量变化: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物质的比热容,热量的传递与温度变化的计算。

三、光学1.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虚像与实像的概念。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3.透镜与光学仪器: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点与用途,透镜成像的规律与公式,虚像与实像的概念与判断。

四、电学1.静电学:静电荷与静电力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与性质。

2.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与电流的计算,电阻、电压和电流大小的关系,欧姆定律。

3.并联与串联:电流在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分布,电压和电阻的计算。

4.电功与电能:电功的计算,电能的转化与保存。

5.磁学:电磁现象,磁感线的概念与性质,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

五、声学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机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路径的关系。

2.声音的特性:声波的振动周期与频率,声音的强度与音量的关系,共振与声音的增强。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一、力和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保持定值;受外力作用时,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加速度相等,做旋转运动物体加速度相等。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外力F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加速度a,即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施加的力交互相等,并且就其绝对值而言,相同方向。

4、惯性原理:物体运动中,它们本身质量的增加不会改变外力的大小,只能改变其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5、定向力:按照一定方向施加力而改变运动物体运动轨迹的力。

6、摩擦力:作用于物体表面,相对运动时所受的反作用力。

7、重力:重力也称为万有引力、地心引力,是受到了物体本身重量影响,使物体下坠,由物体形成引力,把物体吸引力起来的力。

二、圆周运动1、角动量定理:物体在圆周运动时,它的角动量L的大小是它的质量m乘以它的速度v乘以它和运动圆心的距离r,即L=mvr。

2、简谐运动:按照一定周期反复运动的物体运动,它的角位移不断变化,所得的值是个定值。

3、角速度:物体和圆心的距离r旋转一周所花的时间叫周期T,它的角速度ω=2π/T,ω=v/r。

4、瞬时加速度:转动圆周运动时,物体的瞬时加速度是物体的角速度的变化率,即α=dω/dt。

三、静电1、正电和负电:一种物质表现为一种特殊的能量的电荷,有正电和负电之分,正电和负电可以是可以相互作用。

2、电容:指介电介质中电子的积聚效应,电容量是这种积聚效应的物理量。

3、电场:指因电荷而形成的向量场,重力可以引起电荷的移动,电荷分布又会引起新的重力场和电场。

4、电势:指场中所有电荷对另一点上的电荷所产生的作用力总和,可以用图形表示(即电势图),如在受电场作用的物体在某点的电势能总和为0,可以称之为电势的平衡点。

5、电力:指场中所有电荷每秒受到的电势差积分总和,物体移动时,其位置改变可以改变其受到的电势,以及它的电力,即随着物体移动,它受到的电势总和也可以发生改变。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
一、运动的描述
1. 物体的运动状态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
2. 运动的描述方法
-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 等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 动能和势能
- 动能与动能定理
- 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
二、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
1. 力的作用
- 描述和测定力的大小和方向
- 阿基米德浮力和应用
2. 力的效果
- 物体的变形与力的关系
- 物体的平衡和力的条件
三、光的传播和光的特性
1. 光的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
- 光的折射和反射
2. 光的特性
- 光的颜色与光的谱
-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四、声的传播和声的特性
1. 声的传播
- 声的波动与声的传播
- 声音的三个特征
2. 声的特性
- 声的音调与音量
- 声的衰减和共振
五、电的基本概念和电流电路
1. 电的基本概念
- 电荷和电场
- 电位差和电势
2. 电流电路
- 电阻和电阻定律
- 串联和并联电路
六、能量的转化和能量资源
1. 能量的转化
- 功率和机械效率
- 能量守恒定律
2. 能量资源
- 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的概要,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物理九年级重点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重点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重点知识点一、内能1. 分子热运动-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例如,打开一瓶香水,不久后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这就是香水分子扩散的结果。

-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表现为引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而固体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 内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质量越大,内能越大;物态变化时,内能也会改变,例如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内能增加。

-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例如,压缩空气引火仪中,通过迅速下压活塞对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而使棉花燃烧;而打气筒打气一段时间后,筒壁会发热,是因为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使筒壁发热。

- 热传递: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例如,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使人体内能增加。

二、比热容1. 比热容的概念-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

- 单位:J/(kg·^∘C)。

-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换算:1mA=10-3A
1µA=10-6A
2.电流表使用
接线柱
• 正进负出
连接
• 与被测用 电器串联
量程
• 选择合适 的量程
注意
• 不允许把 电流表直 接连到电 源两极
电压
1.电流产生的原因:电压存在 2.电压 表示:U,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单位换算:1kV=1000V=103V 1mV=0.001V=10-3V 3.电压表使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分子热运动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扩散:不同的 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斥力和引力) 分子间存在距离(气体>液体>固体)
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 子势能的总和(注意与机械能的区别)
伏安法测电阻
1.电路图: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未知电阻(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电能 、电功

V×A×s=W×s=J
电功率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原理:P=UI 2.电路图: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
焦耳定律

连接
接线柱
量程
注意
与被测用电器并 联
正进负出
选择合适的量程
不允许把电压表 串联在电路中
(相当于断路)
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表示:R,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单位换算:1k Ω=1000 Ω=103 Ω 1M Ω=106 Ω 2.定值电阻(简称电阻):具有一定阻值的元件——电阻器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控制变量法)
两种电荷
7.原子构成: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带正电
带负电
正负电荷数量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8.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11.金属导电的原因:存在大量自由电子
电流和电路
1.电流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2.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
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 3.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方向:课本37页 4.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电流可以通过的路径
有电源 存在电流
闭合电路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38页元件符号对应图)
电流和电路
6.通路、断路(开路)、短路、短接
通路 •用电器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路 断路 •没有电流通过的电路 短路 •电源的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短接 •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
电流和电路
7.串联:依次相连
用电器相互影响
8.并联:两端相连 干路:用电器共用部分 支路:用电器单独使用部分
串联特点 开关控制整个电

并联特点
电流路径只有一 条
用电器相互不影 响
干路开关控制整 个电路
电流路径有多条
电流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表示:I,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
I总=I1=I2=……=In
串联 U总=U1+U2+……+Un
R总=R1+R2+……+Rn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
I总=I1+I2+……+In
并联 U总=U1=U2=……=Un
欧姆定律

பைடு நூலகம்
欧姆定律
3.I与R 的关系:反比 探究电路图
滑动变阻器作用:维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热机的效率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 转化的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 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 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正电荷:玻璃棒与丝绸摩擦 3.负电荷:橡胶棒与毛皮摩擦 4.性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5.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简称电荷)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6.验电器: 结构图:课本33页 作用:实验室里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同种材料、横截面积(粗细),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同种材料、长度,横截面积越大(越粗),电阻越小
一定条件,温度越高,小灯泡灯丝电阻越大
滑动变阻器
1.作用: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 2.结构: 上下各两个接线柱、电阻丝、绝缘层、滑片 3.使用原则: 3.1一上一下 3.2在电路闭合开关之前滑片放在阻值最大处(保护电路)
单位:焦耳(J) 2.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
热量:传递能量的多少 单位:焦耳 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热传递 做功
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增加 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减少
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 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或 降低)的温度乘积之比.
3.1.1四冲程汽油机(用汽油作为燃料)
结构: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汽缸、活塞、曲轴
一个冲程:活塞从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外一端的过程

4个冲程: 吸气
压缩
做功
排气 (课本19页四个图及说明)
能量转化过程:压缩: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热机
3.1.2四冲程柴油机 结构:无火花塞、多喷油嘴 4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自己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符号:c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J/(kg∙℃)
计算公式:Q吸=cm(t-t0)
Q放=cm(t0-t)
热机
1.热机:利用内能(燃料燃烧)做功的机 械
2.热机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 喷气发动机等
3.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 产生动力的热机
热机
3.1内燃机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