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像专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课件(共49张PPT)

•
5、人生每天都要笑,生活的下一秒发生什么,我们谁也不知道。所以,放下心里的纠结,放下脑中的烦恼,放下生活的不愉快,活在当下。人生喜怒哀乐,百般形态,不如在心里全部淡然处之,轻轻一笑,让心更自在,生命更恒久。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
6、人性本善,纯如清溪流水凝露莹烁。欲望与情绪如风沙袭扰,把原本如天空旷蔚蓝的心蒙蔽。但我知道,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不管乌云密布还是阴淤苍茫,但依然有一道彩虹,亮丽于心中某处。
球面镜
• • • • 1.概念: 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做球面镜。 2.分类: 凹面镜、凸面镜。
球面镜
• 3.凹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 (1)性质: • ①凹面镜能使平行光会聚在焦点。 • ②使焦点处发出的光线平行射出。 (2)应用: • ①太阳灶、太阳炉、内窥镜等。 • ②探照灯、手电筒、汽车头灯等。 • 凸面镜的性质及应用: • (1)性质: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发散。 • (2)应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上的观后镜
•
9、别再去抱怨身边人善变,多懂一些道理,明白一些事理,毕竟每个人都是越活越现实。
•
10、山有封顶,还有彼岸,慢慢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
11、人生就像是一个马尔可夫链,你的未来取决于你当下正在做的事,而无关于过去做完的事。
•
12、女人,要么有美貌,要么有智慧,如果两者你都不占绝对优势,那你就选择善良。
•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 射。 • 2.特点: •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 面内。 •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 (3)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 增大(减小)。
2021年人教版物理中考教材知识梳理课件 专题一 光学作图

对应练习巩固
1.【对应例1】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到平 面镜上,请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 射角的大小。
2.【对应例1】潜望镜中两块平面镜平行放 置与水平方向成45°夹角,已知一条沿水 平方向的入射光线,作出光在潜望镜中的 光路。
3.【对应例2】潜望镜中两块平面镜平行放 置与水平方向成45°夹角,已知一条沿水 平方向的入射光线,作出光在潜望镜中的 光路。
谢谢
作图要求
1.实际光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要画成实 线,并用箭头表示光行进的方向;同时, 注意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透镜中要连接。 2.凹透镜作图中,反向延长线要用虚线。
例1 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 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方法指导
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根 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对于 凸透镜,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 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对于凹透镜,延 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 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 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过焦点。
对应练习巩固
1.【对应例2】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 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 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 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 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
2.【对应例1】如图为一等腰直角三棱镜, 一束光垂直AB边入射,从AC边射出三棱 镜,请画出光线经过三棱镜的光路图。
知道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的位置,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 位置。 依据法线与镜面垂直,作出平面 镜。根据图中标出的入射光线和水平面的 夹角,求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 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 由此求得反射角的度数。在标反射角的度 数时要注意: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 夹角。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人教版 初中物理 八上第五章 透镜及应用全章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清

规律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仪原理
u=f
不成像
u<f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原理
晶状体太厚,对光线折射能力强,像呈在视网膜 之前
成因
凹透镜,让光线发散后,再经过晶状体
校正方法
晶状体太薄,对光线折射能力较弱,像呈现在视 网膜之后
成因
凸透镜,让光线汇聚后,在经过晶状体
校正方法
眼睛 近视 远视
4.眼睛和眼镜
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
1.将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调节至同一高 度
正常的眼睛可以通过调整晶状体与角膜使光线在 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成因
晶状体太厚,对光线折射能力强,像呈在视网膜 之前
校正方法
凹透镜,让光线发散后,再经过晶状体
成因
晶状体太薄,对光线折射能力较弱,像呈现在视 网膜之后
校正方法
凸透镜,让光线汇聚后,在经过晶状体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小节知识点思维导图
5.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 望远镜
异同
投影仪加放大镜
照相机加放大镜
相同点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是放大镜
不同点
显微镜的物镜是投影仪 望远镜的物镜是照相机
凸透镜
定义
透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的汇聚作用
可以将平型光汇聚到凸透镜的焦点上
1.透镜
凹透镜
定义
透镜镜片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的发散作用
可以让平行光以一个焦点为球心,沿球半径方向 向外发散
主光轴
通过形成透镜的两个球心的直线
投影仪加放大镜
照相机加放大镜
九年级物理上册图像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图像知识点一、平面镜图像的特点平面镜是一种平面形状的镜子,其图像的特点如下:1. 平面镜的图像与物体在形状上完全相同,但是左右颠倒;2. 平面镜的图像与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3. 平面镜的图像与物体的距离是相等的;4. 平面镜的图像是虚像,不能被投射到屏幕上。
二、凸透镜的图像特点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明物质,其图像的特点如下:1. 凸透镜成像有两种情况:实像和虚像;2. 若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外,则其图像为实像,呈倒立,大小与物体相似;3. 若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内,则其图像为虚像,呈正立,大小比物体大。
三、凹透镜的图像特点凹透镜是中央较薄、边缘较厚的透明物质,其图像的特点如下:1. 凹透镜成像都是虚像;2. 凹透镜的虚像呈正立,大小比物体小。
四、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像为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像为虚像;2. 焦距和像距的关系:利用透镜公式,可以得到焦距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五、光的折射与反射1. 光的反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反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2.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光线的折射角度。
六、光的色散现象1. 光的色散是指由于光的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不同,造成不同波长的光在经过光学器具时发生的偏折现象;2. 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后会分成七种颜色,从长到短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七、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凸透镜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包括:1. 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性,制成的镜片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更大;2. 远视眼镜和近视眼镜:利用凸透镜的成像特性,矫正人眼的视力问题;3. 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性,将光线聚焦在屏幕上,显示出放大的图像。
八、总结九年级物理上册的图像知识点主要包括平面镜和透镜的特点、成像规律,以及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4.3-平面镜成像-35张

塔在水中的倒影
一、平面镜
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叫平面镜。
像 平静水面
像 玻璃面
像 漆面地板
想一想,如何看到它本来的样子?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竖立一块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 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可以在玻璃板两边划上等间距 刻度)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后面 的像。(成怎样的像,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后面有像吗?是否能用 纸接到像?)
s’
虚像用 虚线
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会聚形成的像叫虚 象.
虚象可以用眼 睛观察到,但不能 被光屏接收到,在 作图时虚象用虚线 表示。
三、平面镜成像的作图
如图,MN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
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1、作垂线
M A
2、取等距离 A’ 3、画虚像
B
B’
N
四、平面镜的作用: 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为什么要用两个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 物体?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为什么要用薄玻璃板?
因为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都可以反射成 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像靠得越近,可 以看作一个像。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
s
s
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 每个物(发光或反光)点,都有其
对应的虚像点,虚像用虚线。
数 /cm /cm 小关系
面的夹角
1
2
3
㈤分析论证、得到结论
★ 像与物体的大小__相__等__; ★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相__等__;
★ 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垂__直_
★ 像与物左右__相__反__
最全面(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聚会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米/ 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88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 米/ 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 米/ 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九年级物理图象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图象知识点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图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图象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九年级物理的学习中,有一些常见的图象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讨论和解析。
一、位移-时间图象位移-时间图象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图象。
在该图象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物体的位移。
位移-时间图象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该图象表现为一条直线;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该图象表现为一条抛物线。
二、速度-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有效工具。
在该图象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物体的速度。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图象表现为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时间图象则表现为一条直线,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加速度-时间图象是描述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图象。
在该图象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时间图象表现为一条水平直线,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四、力-伸长图象力-伸长图象用于描述材料的伸长性质。
在该图象中,横轴表示外力,纵轴表示材料的伸长。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力-伸长图象表现为一条直线,斜率表示材料的弹性系数。
五、声音的波形图声音的波形图是用来描述声音传播的形态和特征。
在该图象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声音的强度。
声音的波形图通常表现为连续的波峰和波谷,通过观察波形图可以了解声音的频率、振幅等信息。
电流-时间图象用于描述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在该图象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电流的大小。
电流-时间图象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电路中的各种问题,如电流的稳定性、周期性等。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中常见的图象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图象的学习和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同时,图象的分析也是培养我们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图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获得真实的数据和图象,进一步分析和解读这些图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学图像
一、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1.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
2.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二、沸腾
3.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三、比热容
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5.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
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
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
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
明理由。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的吸热能力强些。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
是 J/(kg·℃)。
6.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
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4所示。
如果要
你从甲、乙两液体中选择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
液体。
电学图像
1.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5所示,现在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的电阻值大于乙的电阻值
B.甲的电压大于乙的电压
C.甲消耗的电功率大于乙消耗的电功率
D.甲的电流等于乙的电流
2.有两只定值电阻R A和R B,各自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U-I图象中的A、B。
则()A.若将它们串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流是R B的2倍
B.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压是R B的2倍
C.若将它们串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功率是R B的2倍
D.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功率是R B的2倍
3.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左下图所示,R A= Ω。
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某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是0.3A,则电源电压是V。
B图像说明:。
4.小刚用如右上图甲所示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至b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得,定值电阻R1的阻值是Ω.实验时,电源电压保持5V不变,当滑片P位于a 端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是W,此时,电阻R1在10min内产生的热量为` J.
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 20欧姆”字样。
以下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当开关S闭合后,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I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的关系的是()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定值电阻R
为5Ω。
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发现能使电流表(“0~0.6A”或“0~3A”)和电压表0
(“0~3V”或“0~15V”)的指针同时达到满刻度线。
则R0的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图像可能是()
7. 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
实验中,不断改变Rx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伏特表示数保持不变,得到了I与 R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此次实验中,伏特表的示数始终保持 V不变。
8.发光二极管具有高亮度、低能耗等优点,将在我市推广使用。
如图甲所示是LED的实物图和元件符号。
把一个额定电压为3V的LED接人电源电压恒为4.5V的电路,如图乙所示。
(1)闭合开关S,LED发光;断开S,改变电源的正负极后闭合S,LED却不发光,可见,LED具有 (填“单向”或“双向”)导电性;
(2)移动滑片P,测得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
当该LED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多大?此时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多大?
例12如图12所示,一根条形磁铁,左端为S 极,右端为N 极,图中表示从S 极到N
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
力学图像 一、密度(m-v 图像)
1.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 ( ) A.a 物质的密度最大 B.c 物质的密度最大
C.b 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 3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 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冰和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的
环境下将1g 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得到了如图1
所示的图象。
请你观察此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冰从-4℃上升到0℃时体积将 ,密度将 。
(2)水从0℃上升到4℃时体积将 ,密度将 。
(3)冬天,当河面结冰时,与冰接触的河水温度是 ℃,
较深河底的水温是 ℃。
二、速度(s-t 图像)
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4.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1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方向运动其路程S 跟时间
t 的关系图像如图4所示。
仔细观察图像,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写出一条即可) a V /m 3 m /×103kg 1 2 3 4
1
2
3 0 4
b c 图6 图4
6.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
等
B .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C .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
D .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
7.有甲、乙两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水平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两物体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 )
A .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
B .两物体都受不平衡力作用
C .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不平衡力作用
D .甲受不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三、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8.描述水的有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四、压强、浮力
9.一物体(长方体)漂浮在液面上,如图(甲)所示,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使物体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
已知物体的下表面到水面的高度为h ,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p ,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 浮,p 、F 浮与h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例7如图7所示,开口容器的底部有一个小孔,装水后,水不断从小孔流出,图中能够粗略反映水流出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 与时间t 的关系图像是( )
8.小明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8)中的( )
9.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状态.
(2)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3)一段时间后,木块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的方式使木块的内能增加.(4)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力F对木块做的功为 J,力F的功率是 W.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