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职业危害因素与预防

合集下载

钢铁工业主要危险源及安全控制措施

钢铁工业主要危险源及安全控制措施

钢铁工业主要危险源及安全控制措施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仍然是以高炉—转炉流程为主,包括原燃料准备和处理、烧结、焦化、炼铁、炼钢和轧钢过程。

本文涉及的危险源包括对人或物造成突发性损害“危险因素”和对人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危害因素”。

1主要危险源在贯彻实施GB/T28001(即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时,首先应识别危险源,以便根据危险和危害程度,采取必要的控制和管理方案。

1.1原燃料准备和烧结过程钢铁企业有的有港口,有的没有港口。

有港口的用皮带运输原燃料进入厂区,没有港口的借助于火车或卡车运输原燃料。

烧结过程用皮带运输精矿、石灰和焦粉等也比较多。

皮带运输存在皮带跑偏、打滑、压料或划伤皮带等故障,人工处理时容易发生机械伤害。

用火车或卡车运输原燃料时会出现运输事故。

原燃料在破碎、筛分、配料和贮运过程中粉尘危害比较严重。

每吨烧结矿产生的粉尘大约有30kg。

另外,在原燃料破碎、筛分和烧结过程中噪声可以达到100dB(A)左右。

1.2焦化过程焦化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四大车(装煤车、推焦车、拦焦车和熄焦车)的机械伤害。

推焦过程也存在灼烫事故。

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爆炸也是焦化过程的主要危险因素。

钢铁工业主要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焦化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烟气、噪声和热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害,特别是有毒物质(苯类、酚类、初馏分、氨类、氰化氢、硫化氢、吡啶、蒽、喹啉等)的危害更严重。

1.3炼铁过程炼铁过程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在出铁或发生故障检修作业时,容易发生煤气泄露,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为了降低焦比和提高产量,高炉喷吹煤粉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但是,煤粉的制备和喷吹设施可能发生爆炸。

高炉的铁水和炉渣遇水或泄露的煤气遇明火也会爆炸。

高炉出铁时开堵铁口操作失误,出铁沟的修补以及出渣出铁的渣铁飞溅,会被灼烫。

出铁场的起重机、解体机和泥炮等也会形成机械伤害。

炼铁过程的主要危害因素有高温热辐射(铁口的单向辐射热可达30J/cm2.min,渣口的单向辐射热可达20J/cm2.min)、烟尘和CO,还有微量的H2S 和SO2。

钢铁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钢铁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钢铁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的快速发展,钢铁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变得愈发重要。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维护员工职业健康和职业病预防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规章制度。

它的实施有助于保障员工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可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规程和操作标准,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

例如,钢铁企业应设置适当的劳动保护设施和装备,提供合理的工作环境和防护设施,以减少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伤害和危害。

同时,制度还应规定相关部门负责对劳动保护设施和装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其次,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应包括员工健康监测和职业病防控措施。

公司应定期进行员工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与工作相关的疾病,并对可能患有职业病的员工进行特殊处理。

同时,制度还应规定员工进入岗位前需要接受必要的健康培训和教育,增强其对职业健康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另外,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还应规定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得到必要的防护和保障。

第三,钢铁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还应着重强调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评估和控制。

通过开展职业卫生评估,了解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员工暴露于有害物质和环境中的风险。

制度还应规定相关岗位的操作员工需经过专业化的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确保其具备应对职业危害和突发事故的能力。

此外,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还应加强员工健康监督和保障。

制度应明确规定员工享受法定的劳动休假、带薪病假和节假日等福利待遇,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同时,公司还可以开展员工健康促进活动,如员工体检、健身培训等,提高员工的整体健康水平。

然而,要想有效实施钢铁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还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钢铁企业职业健康进行规范和监督。

企业自身也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的实施。

炼铁生产职业健康危害及预防措施

炼铁生产职业健康危害及预防措施
能力。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职业健康知 识,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
保护能力。
对新职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确 保他们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监测
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符 合国家相关标准。
对职业健康检查和监测结果进 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为采取预 防措施提供依据。
炼铁生产职业健康危害及预防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炼铁生产概述 • 炼铁生产的职业健康危害 • 炼铁生产职业健康危害预防措施 • 炼铁生产职业健康管理 • 炼铁生产职业健康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 炼铁生产职业健康危害及预防措施案例分

01
炼铁生产概述
炼铁生产工艺简介
高炉炼铁
是目前最主要的炼铁方法,使用 高炉将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等原 料在高温下进行还原反应,得到
04
炼铁生产职业健康管理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和制度
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明确各级职责,确保职业健康工作的有效实施。
制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规范炼铁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健康要求,确保职工的健康安 全。
建立健全职工健康档案,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和管理。
加强职工职业健康培训和教育
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提高 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预防
烧结机
用于烧结矿石的设备 ,一般由烧结台车、 燃烧室、冷却部分等 组成。
炼钢转炉
用于提取钢水的设备 ,一般由炉体、炉衬 、炉口装置等组成。
连铸机
用于凝固钢水的设备 ,一般由钢包、结晶 器、拉矫机等组成。
轧机
用于压力加工钢材的 设备,一般由轧辊、 支撑辊、矫直辊等组 成。
02

炼钢企业职业危害与预防措施

炼钢企业职业危害与预防措施

炼钢企业职业危害(1) 事故。

炼钢生产工伤事故在钢铁工厂中最为严峻,普通居钢铁厂职工伤亡率的首位,伤亡严峻程度也较高。

据 80 年月初统计,平炉与转炉炼钢厂平均死亡 1.2~1.5 人/年 ·厂,电炉炼钢厂平均死亡为 0.5 人/年 ·厂,死亡、重伤、轻伤比例约为1 ∶3 ∶ 138。

按事故类别,转炉与平炉炼钢主要是灼烫,占20%,车辆伤害18%,物击 15%,机具伤害 10%;电炉炼钢主要是灼烫,占 28%,起重伤害 28%,物击 19%,触电9.5%,机具伤害 9.5%。

按工种,主要是炼钢工占27%,注锭工、整模工、吊车司机和修炉、修罐工各占10%。

国外炼钢伤亡率在钢铁工厂中也是占第一位。

据西欧煤钢联营集团 6 个国家统计,炼钢伤亡率比炼铁高51%,比轧钢高 19%,死亡事故与非死亡事故的比例为1 ∶519。

日本炼钢伤亡率比钢铁工业平均伤亡率高一倍多。

氧气转炉炼钢与平炉炼钢的生产与设备事故,主要是炉子故障,钢液、渣喷溅爆炸,氧枪与供氧系统故障,注锭或者连铸漏钢,吊车故障和除尘系统故障。

而电炉炼钢则电气故障事故较多,约占电炉炼钢生产设备事故的 1/3 以上。

(2) 钢液、渣喷溅与爆炸。

炼钢厂重大生产设备事故和重大伤亡事故主要是钢液、渣喷溅爆炸。

该类事故往往造成重大损失,且事故发生概率高,约为3.35×10-2 次/ 时,属于较常发生的事故。

据 13 个企业 80 年月初的统计,平均每一个厂发生大喷溅 15.7 次、爆炸 23.6 次。

事故原由主要是氧枪与炉子的冷却水系统漏水,氧枪坠落,炉衬与炉盖坍塌,炉料含油、水、雪、湿料、密闭容器和炸药雷管等爆炸物,炉子留钢留渣或者打水压渣作业,以及其他引起蓦地猛烈碳氧反响,发生大沸腾喷溅爆炸等。

钢液、渣喷溅爆炸类重大生产设备事故,能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频率较高,大喷溅为 0.69 次/次,爆炸为 0.61 次/次;且发生伤亡事故的严峻程度也较高,大喷溅平均伤亡 2.2 人/次,其中死亡、重伤 0.64 人/次;爆炸平均伤亡 2.1 人/次,其中死亡、重伤0.7 人/次。

鞍钢集团安全培训

鞍钢集团安全培训

10
100
半面罩 全面罩 头罩头盔 松配合面罩
电动送风式 供气式
正压需气型(a) 连续供气型
SCBA自负式,正压需气型
50 200—1,000 200—1,000 25
50
1,000
50
1,000 1,000
25
N/A > 1000
(a) 不能用于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
如何选用合适的呼吸防护用具
• 考虑污染物对皮肤、眼部等是否存在刺激,或经 皮、粘膜吸收
Source: /safety/worksafe.html
事故的成本
事故成本

设备设施
产能
声誉信用
事故成本=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无形损失
内容
1.作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 2.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 3.防护用品的管理
粉尘
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产生
首要危害 — 听力下降, 此外… 健康危害
高血压 失眠 没有食欲,胃溃疡 对生殖系统有不良 影响
影响生活
易怒 疲乏 注意力无法集中 焦虑和紧张
耳蜗内毛细胞的“发展”……
出生时大概有 四万个毛细胞
成年后已有很 多毛细胞死亡
五十岁时部分人 已出现听力衰退
部分人到八十岁 才出现听力衰退
噪声会造成听力损失
钢铁冶金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 鞍钢集团
欧泽兵 2014-8-13
厂房内部环境
炼焦作业
主要危害因素: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苯可溶物、一氧化碳、噪声 等
危害:
皮肤癌:1775年Pott报道伦敦清扫烟囱工人的癌症发病增 高,这是用流行病学方法最早认识职业与肿瘤关系的报道 。以后进一步证实了煤焦油的致癌性 肺癌:焦炉工肺癌属我国法定八种职业性肿瘤之一。20世 纪30年代英、日研究者对焦炉、煤气发生炉工人开始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肺癌发病率超过一般人群。1962年, 美国开始对宾夕法尼亚州阿里根尼郡两个焦化厂和其他地 区十家焦化厂工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焦炉工人的肺 癌发病率特别高

钢铁工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钢铁工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钢铁工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钢铁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工业,也是一个高危行业,因为许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于该行业中。

本文将探讨钢铁工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并给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噪声危害噪声是钢铁工业中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高炉、热处理设备、轧钢机、剪切机等设备都会产生高噪声。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会产生耳鸣、听力下降、失眠、头痛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心理障碍和高血压等病症。

控制措施:钢铁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

例如安装隔音墙、使用消声材料、调整设备运转方式、控制工人的工作时间和频率等。

此外,工人自己应养成正确的工作习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必要时还应该佩戴防噪音耳罩。

二、粉尘危害钢铁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化学试剂和粉尘,这些化学物质和粉尘会浮在空气中,被工人呼吸进肺部,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中,工人会患上尘肺、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等病症。

控制措施:钢铁企业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粉尘和化学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例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场所创造出清洁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呼吸器和防护设备。

三、高温危害钢铁生产过程中,许多设备会生成大量的高温,如果不注意防护,会给工人带来巨大的伤害。

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会导致中暑、晕厥、脱水、皮肤灼伤等病症。

控制措施:首先,钢铁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安全制度,严格执行作业规程。

同时,为工人提供防护工具和设备,如工作服、隔热手套、防晒用品、防护眼镜等,减少工人的直接接触高温源。

此外,要保证工人的水分摄入和营养补给,必要时应响应急救。

四、电磁辐射危害钢铁生产过程中,电焊、切割等工作对工人产生电磁辐射,如果辐射过程中没有适当的防护,会导致头晕、头痛、迷漆等症状。

控制措施:钢铁企业应优化工艺,减少电焊切割等工作对工人的电磁辐射。

同时,要向工人提供防护设施,如电磁辐射防护服等。

总之,钢铁工业是高危行业之一,其中存在着各种职业病的危害因素。

2024年冶金行业主要危险源和安全技术(3篇)

2024年冶金行业主要危险源和安全技术(3篇)

2024年冶金行业主要危险源和安全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冶金行业的发展,冶金行业在未来的2024年将面临一系列新的危险源和安全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一下冶金行业2024年的主要危险源和安全技术。

一、主要危险源1. 化学危险品:冶金行业使用大量的化学物质,如酸、碱、溶剂等。

这些化学物质具有腐蚀性、毒性和易燃性等性质,容易引发化学品泄漏、气体泄漏和火灾等事故。

2. 机械危险:冶金行业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如炉、压力容器等。

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缺陷或故障时,可能会导致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

3. 高温危险:冶金行业存在高温作业环境,如炉温、热处理等。

高温环境下,人员容易中暑、烫伤和烧伤。

4. 辐射危险:冶金行业使用放射性物质用于材料检测和工艺研究等。

这些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辐射。

5. 人为错误:人为错误是冶金行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不当或疏忽大意等原因,可能导致工作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技术为了保障冶金行业的安全生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来应对上述危险源:1. 安全培训:通过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冶金行业的危险源、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等。

2. 安全设施:在冶金作业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火墙、独立的人员通道、紧急停机按钮等。

安全设施的设置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程。

3. 安全检测:应定期对炉温、气体浓度、放射线等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安全检测设备应具备准确、可靠的性能。

4. 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中广泛应用自动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可以降低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监测和自动停机等功能。

5. 应急救援: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

对于事故的应急救援人员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6. 安全管理: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冶金安全生产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及控制讲稿

冶金安全生产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及控制讲稿

冶金安全生产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及控制讲稿一、前言与背景冶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历史悠久,发展迅速。

从古代的冶炼技术到现代的高效自动化生产,冶金行业经历了无数的变革和创新。

然而,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冶金企业在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安全生产问题。

冶金安全生产涉及到多种危险危害因素,如高温、高压、机械伤害、化学中毒、火灾爆炸等,这些因素给工人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冶金安全生产危险危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保障工人生命安全和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冶金安全生产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与特性2.1 分类冶金安全生产危险危害因素可以根据其性质和来源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物理危害因素:如高温、高压、噪声、振动、辐射等。

2.化学危害因素:如毒物、腐蚀性物质、爆炸性气体等。

3.生物危害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4.心理危害因素:如噪声、工作压力、疲劳等。

5.行为危害因素:如操作不当、违章操作、缺乏安全培训等。

2.2 特性各类危害因素具有不同的特性,具体如下:1.物理危害因素:具有明显的物理性质,如高温可能导致烫伤,高压可能导致机械伤害等。

2.化学危害因素:具有化学性质,如毒物可能导致中毒,爆炸性气体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

3.生物危害因素:具有生物活性,如细菌可能导致感染,病毒可能导致疾病等。

4.心理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如噪声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工作压力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等。

5.行为危害因素:与工人的行为密切相关,如操作不当可能导致事故,缺乏安全培训可能导致违章操作等。

2.3 应用领域及市场潜力冶金安全生产危险危害因素的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冶金行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例如,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先进的检测仪器可以及时监测和预警危险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铁企业职业性危害因素与预防在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很多,长期以来始终威胁着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经过积极治理,使职业危害现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了,但是,在生产的环节中仍存在着很大的危害。

一、生产过程中职业性危害因素(一)、炼铁生产中最主要的有害因素是高温、热辐射、一氧化碳等,若矿石中含有氟化物,则冶炼时还可有氟的污染。

在旧式炼铁厂中,体力劳动强度较大,工伤事故较多(以烧伤为主)。

现代化远距离操纵的大型炼铁厂,劳动条件较好,只有出铁、出渣、铸锭及管道漏气时才有可能受到上述有害因素的影响。

通过出渣工艺和代替铁钎手工操作的技术改造降低了职业危害的影响,改善了作业环境。

(二)、炼钢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高温及热辐射、噪声,其次是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氟化物、氟化氢、锰及其化合物、红外线等。

炼钢厂产生烟尘是炼钢生产过程中危害最大因素之一,大型企业中接尘工人占职工总数的39~43%,有的平炉炼钢厂高达70%左右。

主要尘源是吹氧烟尘,其次是出钢、出渣、浇注、整脱模和混铁炉倾倒铁水作业,修炉、拆炉和修罐作业,使用压缩空气吹扫技术,会所引起二次扬尘。

炼钢厂烟尘是含大量氧化铁粉和约20%游离二氧化硅,粒度绝大部分小于10微米的混合粉尘。

其特点是量大,使用吹氧的电炉、平炉炼钢比不吹氧的烟尘量约大10~15倍。

目前,治理较好的炼钢厂岗位粉尘浓度或降到10毫克/立方米左右,粉尘合格率可达70%以上。

二、职业危害在钢铁生产系统中的分类钢铁企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系统:冶炼系统、轧钢系统、热电系统、煤化工系统、物流输送系统、能源解质系统、检修及废弃物回收利用等生产辅助等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其各系统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一)、冶炼系统:岗位粉尘――矽尘、煤尘、石墨粉尘、石灰石粉尘、白云石粉尘、碳化硅粉尘、耐材尘(耐火纤维粉尘、粘土粉尘、氧化铝粉尘、陶土粉尘、硅藻土粉尘等)及其他粉尘(铁矿石、蛇纹石、氧化铁尘)等;化学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焦炉逸散气(苯可溶物、3,4-苯并芘)、氟化氢、焦油、沥青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放射性同位素。

(二)、轧钢系统:岗位粉尘――矽尘、其他粉尘(混合粉尘、氧化铁尘)等;化学毒物――一氧化碳、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锌、铬酸盐、苯系物、汽油、丙酮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放射性同位素。

(三)、热电系统:岗位粉尘――煤尘;化学毒物――一氧化碳、氯气、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放射性同位素。

(四)、煤化工系统:岗位粉尘――煤尘(沥青焦粉尘)、石灰石粉尘及其他粉尘(有机粉尘:萘、硫铵、古马隆树脂粉尘)等;化学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氰化物、硫酸、氨、苯系物、酚、萘、吡啶、焦油、沥青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放射性同位素。

(五)、物流输送系统:岗位粉尘――矽尘、煤尘、石墨粉尘、石灰石粉尘、白云石粉尘、碳化硅粉尘、耐材尘及其他粉尘等;化学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氨、焦油、沥青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振动等。

(六)、能源解质系统:岗位粉尘――其他粉尘(水处理污泥、药剂等混合尘);化学毒物――一氧化碳、氯气、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等。

(七)、检修及废弃物回收利用等生产辅助等系统:根据作业性质与作业地点(区域)可与上述6个系统内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某一项因素一致;设备制造、检修另增电焊尘、氧化锰、甲醛、紫外线。

(八)、后勤保障系统:岗位粉尘――煤尘、电焊尘其他粉尘(混合尘)等;化学毒物――一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钠、汽油、苯系物、有机磷农药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紫外线、放射性同位素等。

三、钢铁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一)、粉尘危害因素1、粉尘的来源及分类①、粉尘及粉尘来源:能够较长时间呈浮游状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粉尘叫生产性粉尘。

按胶体化学的观点,粉尘是一种气溶胶,其分散介质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

生产过程粉尘的主要来源:(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爆破、破碎、磨粉、农林产品加工等。

(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尘粒,如金属熔炼,焊接、浇铸等。

(3)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等。

(4)铸件的翻砂、清砂粉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过程中,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运动,使沉积的粉尘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产生二次扬尘)也是粉尘的来源。

②、粉尘的分类:粉尘的分类,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粉尘的性质分类,另一种是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

按粉尘的性质分类:(1)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粉尘(如砂、煤):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铅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

(2)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木材、烟草、面粉)动物性粉尘(如兽皮、角质、毛发);人工有机粉尘(如炸药、有机染料、塑料、化纤);(3)混合性粉尘,上述多种粉尘的混合物(如金属研磨时,金属和磨料粉尘混合物等)。

在职业健康工作中,常依据粉尘性质,初步判断其对人体危害机理及程度。

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1)灰尘:粉尘粒子的直径大于10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以加速沉降,不扩散。

(2)尘雾:粉尘粒子的直径介于10~0.1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以等速降落,不易扩散。

(3)烟尘:粉尘粒子直径为0.1~0.001微米,因其大小接近于空气分子,受空气分子的冲撞呈布朗运动(不规则运动),几乎完全不沉降或非常缓慢而曲折地降落。

由于粉尘颗粒的大小不同,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长短也不同,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接尘时间。

粉尘在空气中呈现的状态不同所采取的治理方法也不同。

2、粉尘的浓度,分散度、溶解度、形状和硬度对职业危害的影响粉尘浓度:粉尘浓度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粉尘重量(毫克/立方米)表示;另一种是用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粒子数(粒子数/立方厘米)表示。

我认为前者较为合理,后者涉及到粉尘粒子直径组别及大小。

粉尘浓度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粉尘浓度愈高,则危害愈大。

如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是粉尘矽肺的病源,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危害愈大,引起的病变越严重,病变的发展速度也越快。

因而制定生产车间作业地带空气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粉尘分散度:粉尘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分散相由越小的尘粒组成时,则分散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它是用粉尘颗粒按直径大小分组的重量百分比表示,即取样粉尘中颗粒直径为d(按直径大小分组的类别)的粉尘重量(克)与取样粉尘总重量(克)的百分比,为该组的分散度。

当粉尘粒子的比重衡定时,分散度愈高则粉尘粒子沉降愈慢,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愈长。

在静止的空气中,1微米以下的粉尘,从1.5~2米高处降落到地面,则需5~7小时,因而被人吸入的机会也就愈多。

分散度还与粉尘在人体呼吸道中的阻留有关,尘粒愈大,被阻留于上呼吸道的可能性愈大,尘粒愈小,通过上呼吸道而吸人肺内的机会愈多,危害也就越大。

粉尘溶解度:粉尘溶解度大小对人体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的性质不同而各异。

主要呈化学性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与此相反,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难溶性粉尘都能引起气管炎和肺组织纤维化(尘肺)。

有毒脂溶性(溶解于油脂)和水溶性(溶于水)粉尘,通过湿润的上呼吸道能迅速溶解而被吸收,还可通过人体表皮的汗腺、皮脂腺、毛囊进人人体而产生中毒反应。

粉尘的形状和硬度:粉尘颗粒形状多种多样,有块状、片状、针状、球状、线装等。

粉尘因形状不同,在沉降时所受空气的阻力也不同。

当粉尘作用于上呼吸道、眼粘膜和皮肤时,尘粒形状和硬度具有一定意义。

锐利而坚硬的尘粒往往引起机械损伤较大,柔软的长纤维状有机粉尘,易沉着于气管、大中支气管的粘膜上,使呼吸道粘膜覆盖着一层绒毛样物质,易产生慢性支气管炎及气管炎。

3、粉尘的特性⑴、粉尘荷电性:经测定和超显微观察,飘浮在空气中的尘粒有90~95%荷正电或负电,5~10%的尘粒不带电。

此种电荷的来源,或是粉碎时及流动时摩擦而产生,或是吸附了空气中的带电离子,或与其他带电物体表面接触而带电荷。

同一种尘粒可带正电、负电或不带电。

尘粒的荷电性对粉尘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一定影响。

同性电荷相斥,增加尘粒浮游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而增加人体吸入量,异性电荷相吸引,可使尘粒在撞击时凝聚而沉降,我们常利用粉尘的荷电性能进行除尘。

⑵、粉尘爆炸性:爆炸性是高分散度的煤炭、糖、面粉、硫磺、麻、铅、锌、铝等粉尘所特有的性质。

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必须有高温(火焰、火花、放电)和粉尘在空气中达到足够的浓度。

八十年代哈尔滨亚麻纺织厂(规模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曾发生亚麻粉尘爆炸,不仅近三分之一的财产毁于一旦,而进入新世纪的今天,事故所导致大批的伤残者所遗留的问题仍很棘手。

几年前我曾主持处理过铝尘爆炸事故,该事故发生在拆除经过冲洗后的铝粉生产车间的过程中,由于吊顶铁板坍塌下滑时与有多年铝尘沉积的墙壁发生摩擦而引爆,在瞬间的闪光爆炸中,当事人的肌肉几乎烧熟而死亡。

⑶、粉尘的吸水性:粉尘的吸水性决定于粉尘的成分、大小、荷电状态、温度和气压等条件。

吸水性随压力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随尘粒的变小而减少。

粉尘易被水湿润的称亲水性粉尘,相反则称憎水性粉尘。

对于憎水性粉尘不宜采用湿式除尘净化。

某些粉尘吸水后形成不溶于水的硬垢,称为水硬性粉尘,硬垢会造成堵塞而导致除尘系统失灵。

4、粉尘对健康的影响(二)、粉尘致病性1、全身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如吸入铅、铜、锌锰等毒性粉尘,可在支气管壁上溶解而被吸收,由血液带到全身各部位,引起全身性中毒。

铅中毒是慢性的,但中毒者如果发烧,或者吃了某些药物和喝了过量的酒,也会引起中毒的急性发作;过量吸入铜的烟尘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锌在燃烧时产生氧化锌烟尘,人吸入后产生一种类似疟疾的“金属烟雾热”疾病;长期吸入锰及其氧化物粉尘或烟雾,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发生不良作用。

2 、局部作用: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如粉尘作用于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炎,最后由于粘膜营养供应不足而形成萎缩性鼻炎。

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

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如铅尘浸入皮肤,会出现一些小红点,称为“铅疹”等。

(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技术措施1、改革工艺过程通过改革工艺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

从而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