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职业危害因素与预防

合集下载

钢铁工业中职业危害及预防

钢铁工业中职业危害及预防

钢铁工业中职业危害及预防钢铁工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但同时也是一个高危行业。

由于该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工人很容易面临各种职业危害。

因此,预防职业危害对于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钢铁工业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1. 物理因素:- 噪音:钢铁工业中常常伴随着噪音,对工人的听觉系统和神经系统会产生损害。

预防噪音危害的方法包括隔音设备的使用、员工间隔性休息和佩戴防噪音耳塞等。

- 振动:在钢铁工业领域中,机械设备的振动很常见,容易导致工人肌肉和关节的损伤。

减少振动危害的方法包括合适的机械维护、工人教育和佩戴减震手套等。

- 辐射:钢铁工业中使用的一些设备和工艺会产生电磁辐射和离子辐射等,对工人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预防辐射危害的方法包括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定期进行辐射监测和佩戴个人防护设备等。

2. 化学因素:- 有害气体: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都对工人的健康有害。

预防有害气体危害的方法包括加强通风设备的使用、控制气体排放和佩戴呼吸防护装备等。

- 有毒物质: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常使用一些有毒物质,如酸液、溶剂等,这些物质会对工人的皮肤和呼吸系统产生损害。

预防有毒物质危害的方法包括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防护手套和防护面具,定期进行危险物质检测和提供必要的培训等。

3. 生物因素:- 粉尘:钢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铁粉尘、铬酸盐粉尘等,容易引发工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和皮肤过敏。

预防粉尘危害的方法包括加强通风设备和工作场所清洁,佩戴防护口罩和防护衣物等。

- 微生物: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工人经常接触到油脂和冷却液等,这些都存在微生物的滋生,容易引发感染。

预防微生物危害的方法包括加强卫生设施和设备维护,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提供必要的培训和个人防护装备等。

4. 机械因素:- 受伤:钢铁工业中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如起重机、铣床等,如果操作不当或设备维护不到位,会造成工人受伤事故。

2024年钢铁工业中职业危害及预防(3篇)

2024年钢铁工业中职业危害及预防(3篇)

2024年钢铁工业中职业危害及预防引言: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钢铁生产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职业危害,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为了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2024年钢铁工业中的职业危害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主要的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噪声污染钢铁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伴随着机器设备运转时所产生的噪音,容易对工人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引发聋哑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1.通过优化车间布局、减少噪声反射和扩散,降低噪声传播;2.选用低噪声设备和机器,减少噪音来源;3.给工人配备防护用耳塞或耳罩,有效减轻噪音对工人的影响;4.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检测工人的听力情况,及早发现和治疗听力损害。

二、粉尘污染钢铁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尘、金属粉尘等细小颗粒物,容易被工人吸入体内造成职业病,如尘肺、职业性鼻炎等。

预防措施:1.加强通风设施的建设,保持车间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新;2.使用粉尘收集设备,对产生的粉尘进行及时清理和处理;3.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防尘眼镜等,减少工人吸入粉尘的风险;4.进行定期的针对粉尘污染的操作指导和培训,提高工人的防护意识。

三、高温灼热钢铁行业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高温炉火的操作,工作环境温度高,容易造成工人中暑、烫伤等灼热伤害。

预防措施:1.做好车间的通风降温工作,确保工作环境温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2.提供适合的工作服和防护用品,如防火服、防火手套等;3.定期检测温度变化,及时采取预防措施;4.加强对工人的热中暑知识培训,提高工人自我防范意识。

四、化学物质危害钢铁行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如酸碱液、有害气体等,可能对工人的健康产生巨大影响。

预防措施:1.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化学品,避免泄漏和事故发生;2.完善防护设施和装备,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毒面具等;3.加强化学品的储存和管理,避免和其他物品混合使用,发生突发事故;4.定期进行化学品的检测和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钢铁企业职业危害因素与预防

钢铁企业职业危害因素与预防

钢铁企业职业性危害因素与预防在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很多,长期以来始终威胁着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经过积极治理,使职业危害现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了,但是,在生产的环节中仍存在着很大的危害。

一、生产过程中职业性危害因素(一)、炼铁生产中最主要的有害因素是高温、热辐射、一氧化碳等,若矿石中含有氟化物,则冶炼时还可有氟的污染。

在旧式炼铁厂中,体力劳动强度较大,工伤事故较多(以烧伤为主)。

现代化远距离操纵的大型炼铁厂,劳动条件较好,只有出铁、出渣、铸锭及管道漏气时才有可能受到上述有害因素的影响。

通过出渣工艺和代替铁钎手工操作的技术改造降低了职业危害的影响,改善了作业环境。

(二)、炼钢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高温及热辐射、噪声,其次是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氟化物、氟化氢、锰及其化合物、红外线等。

炼钢厂产生烟尘是炼钢生产过程中危害最大因素之一,大型企业中接尘工人占职工总数的39~43%,有的平炉炼钢厂高达70%左右。

主要尘源是吹氧烟尘,其次是出钢、出渣、浇注、整脱模和混铁炉倾倒铁水作业,修炉、拆炉和修罐作业,使用压缩空气吹扫技术,会所引起二次扬尘。

炼钢厂烟尘是含大量氧化铁粉和约20%游离二氧化硅,粒度绝大部分小于10微米的混合粉尘。

其特点是量大,使用吹氧的电炉、平炉炼钢比不吹氧的烟尘量约大10~15倍。

目前,治理较好的炼钢厂岗位粉尘浓度或降到10毫克/立方米左右,粉尘合格率可达70%以上。

二、职业危害在钢铁生产系统中的分类钢铁企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系统:冶炼系统、轧钢系统、热电系统、煤化工系统、物流输送系统、能源解质系统、检修及废弃物回收利用等生产辅助等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其各系统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一)、冶炼系统:岗位粉尘――矽尘、煤尘、石墨粉尘、石灰石粉尘、白云石粉尘、碳化硅粉尘、耐材尘(耐火纤维粉尘、粘土粉尘、氧化铝粉尘、陶土粉尘、硅藻土粉尘等)及其他粉尘(铁矿石、蛇纹石、氧化铁尘)等;化学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焦炉逸散气(苯可溶物、3,4-苯并芘)、氟化氢、焦油、沥青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放射性同位素。

企业职业危害与预防之钢铁工业(4篇)

企业职业危害与预防之钢铁工业(4篇)

企业职业危害与预防之钢铁工业钢铁工业是一个重要的生产领域,它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

然而,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职业危害。

钢铁工业职业危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和生物危害。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钢铁工业职业危害的种类及其预防措施。

物理危害是指在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机械设备、高温、高压等原因造成的危害。

常见的物理危害有:噪音、振动、粉尘、高温等。

首先是噪音。

钢铁工业中往往存在大量的噪音,例如高炉的喷吹,转炉的转动,机械设备的运转等。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会对工人的听觉系统产生损害,严重的话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为了预防噪音带来的职业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噪音源头加装隔音设备,降低噪音的传播;提供个人防护耳塞等装备,减少噪音对工人的直接影响;定期检测噪音水平,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音。

其次是振动。

钢铁工业中往往存在大量的运转设备,产生的震动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长期暴露还可能引发干扰内脏、骨骼系统的疾病。

为了预防振动带来的职业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通过改进设备结构和工艺,降低振动产生的能量;提供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减少振动对工人的直接影响;定期检测振动水平,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振动。

再次是粉尘。

钢铁工业中存在大量的粉尘,例如炼钢时产生的炉渣、炉尘等。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会引发工人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话还可能引发肺部纤维化等严重后果。

为了预防粉尘带来的职业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产生粉尘的设备上设置排风装置,及时清除粉尘;提供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减少粉尘对工人的直接影响;定期检测室内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粉尘。

最后是高温。

钢铁工业中存在大量的高温设备和高温作业环境。

长期暴露于高温环境中,会引发工人的热应激反应,严重的话还可能引发中暑等危险。

为了预防高温带来的职业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高温设备周围设置隔热屏障,减少热辐射;提供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热服、防热手套等;定期检测工作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做好工人的防暑降温措施。

钢铁工业中职业危害及预防范文

钢铁工业中职业危害及预防范文

钢铁工业中职业危害及预防范文钢铁工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但由于其特殊的生产环境和工艺流程,工人面临着许多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预防职业危害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铁工业中常见的职业危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粉尘危害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包括煤粉尘、铁粉尘、石棉尘等。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会导致职业性肺病,如煤工肺、矽肺等。

为了预防粉尘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通风系统的建设,确保车间内空气流通,粉尘浓度低于国家标准。

2.对操作设备进行密封处理,减少粉尘泄露。

3.采用湿法作业,如喷雾降尘、湿洒地面等,控制粉尘生成。

4.提供个人防护用具,如防尘口罩、防尘服等,确保工人的呼吸道和皮肤不受粉尘损害。

二、噪声危害钢铁工业中存在着大量的机械设备和工艺设备,这些设备会产生噪声,对工人的听觉系统产生损害。

噪声危害不仅会引起听力下降,还会影响工人的工作效率和注意力集中。

为了预防噪声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对噪声源进行隔声处理,如安装隔音罩、隔音墙等。

2.合理调整设备运行速度和工作方式,减少噪声产生。

3.提供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具,保护工人的听觉系统。

4.对噪声场所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化学品危害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常使用各种化学品,如酸碱溶液、溶剂、涂料等。

这些化学品对人体有刺激性,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造成危害。

为了预防化学品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和标识,确保工人正确识别和使用。

2.建立完善的化学品管理制度,包括储存、使用、处置等方面,确保化学品的安全性。

3.提供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确保工人接触化学品时的安全。

4.加强工人的化学品安全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能力。

四、高温危害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工人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会引起中暑、热衰竭等热应激疾病。

企业职业危害与预防之钢铁工业模版

企业职业危害与预防之钢铁工业模版

企业职业危害与预防之钢铁工业模版钢铁工业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之一,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职业危害。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钢铁企业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一、粉尘危害与预防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如焦炭粉尘、石棉粉尘、金属粉尘等。

这些粉尘对工人的呼吸系统、眼睛等造成严重危害,长期暴露还会引发肺癌等职业病。

为降低粉尘危害,钢铁企业需加强粉尘源头控制,使用高效过滤器、湿式除尘器等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

此外,工人应佩戴防护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及时清洗衣物,保证清洁工作环境。

二、噪声危害与预防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很大,对工人的听力、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甚至引发听觉疾病。

为了降低噪声危害,企业应该在源头采取措施,如使用密封设备、降噪罩等。

此外,工人必须佩戴合格的耳塞、耳罩等防护装备,减少噪声对听觉系统的伤害。

三、化学物质危害与预防钢铁工业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很多,如酸碱溶液、镀锌溶液、防腐涂料等。

这些化学物质对工人的皮肤、呼吸系统等造成伤害,严重者可能导致中毒。

为了预防化学物质危害,企业应配备充足的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工人接触化学物质时,必须佩戴防护手套、工作服等,严禁直接接触皮肤。

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工人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对危害物质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四、高温危害与预防钢铁工业中有许多工序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如高炉炉膛、钢水浴等。

高温会导致工人中暑、脱水等问题。

为了预防高温危害,企业应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和防暑降温措施。

工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佩戴透气性好的工作服、帽子等,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五、机械设备危害与预防钢铁生产中使用的机械设备众多,如起重机、切割机、研磨机等。

这些设备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工人受伤、致命事故等。

为了预防机械设备危害,企业应强化设备维护和检修,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钢铁工业的职业危害与预防(三篇)

钢铁工业的职业危害与预防(三篇)

钢铁工业的职业危害与预防钢铁工业是重工业的一种,涉及到了大量的物质和机械设备,因此存在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

下面以钢铁工业常见的职业危害为例,介绍一些预防措施。

1. 机械伤害:钢铁工业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如切割机、焊接机等,操作这些设备时容易发生机械伤害,如切割、挤压、砸伤等。

预防措施: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并且佩戴好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手套等。

同时,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也非常重要,确保设备的运行状态良好,减少事故发生的机会。

2. 物理因素:钢铁工业中存在着噪音、振动、高温等物理因素。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听力受损;长期受到振动的影响会引发手部振动病;高温环境容易造成热伤害等。

预防措施:在噪音环境中应佩戴耳塞或耳罩保护听力;在振动环境中应避免长时间暴露,适当调整工作姿势;在高温环境中应增加适当的休息时间和补水。

3. 化学危害:钢铁工业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学物质,如溶剂、酸碱等,操作这些化学物质时容易接触到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

预防措施: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配戴防护用品,如防护面具、防护手套等。

同时,加强通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确保操作环境的空气质量。

4. 职业病:钢铁工业中存在一些特殊的职业病,如石棉肺、电焊工肺病等。

这些职业病主要是由于工人长期在有害物质环境中工作导致的。

预防措施:加强对工人的健康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早期职业病。

同时,加强对职业病的宣传教育,提醒工人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

总之,钢铁工业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但只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职业危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安全培训、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设备维护保养、调整工作环境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职业病的监测和宣传教育,提醒工人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

只有综合应用这些预防措施,才能切实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钢铁工业的职业危害与预防(二)钢铁工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职业危害。

炼钢企业职业危害与预防措施

炼钢企业职业危害与预防措施

炼钢企业职业危害与预防措施炼钢企业职业危害与预防措施炼钢是一种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造成严重的职业危害。

因此,在炼钢企业中,必须有一套科学的防护措施和预防措施,以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一、炼钢企业职业危害1.高温对工人的伤害在炼钢企业中,存在大量的高温工作环境,例如高温炉、烘烤室等。

高温直接作用在人员的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上,可能导致头晕、恶心、晕倒、中暑等一系列严重的人身伤害。

2.有害气体对工人的毒害炼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氰化物等,会导致头痛、胸闷、嗜睡、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窒息、中毒死亡等。

3.重金属对工人的危害炼钢过程中,许多含铅、铬、镉等重金属在高温环境下容易产生蒸汽,对工人的生殖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重大伤害。

工人如果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可能出现造血障碍、精神失调、智力下降等症状。

4.机械和噪声对工人的伤害炼钢过程中使用的机械很多,例如吊车、输送机、摆锤等,这些机械设备可能产生很大的噪声和振动,对工人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下,可能导致聋哑、震颤等疾病。

二、炼钢企业职业病预防措施1.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炼钢作业中存在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2.加强炉前安全防护炉前工人要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帽、隔热服和保暖衣等防护装备,在操作高温设备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安全。

3.加强通风系统管理在炼钢过程中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以减小工人的危害风险。

同时,对通风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保养,保证设备运行稳定。

4.加强个人防护工人应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安全鞋等防护用品,不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

对于长期接触重金属的工人,应进行定期体检和检测,早发现、早治疗相关疾病。

5.加强噪声控制在炼钢企业建立噪声检测系统,对噪声进行积极的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铁企业职业性危害因素与预防在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很多,长期以来始终威胁着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经过积极治理,使职业危害现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了,但是,在生产的环节中仍存在着很大的危害。

一、生产过程中职业性危害因素(一)、炼铁生产中最主要的有害因素是高温、热辐射、一氧化碳等,若矿石中含有氟化物,则冶炼时还可有氟的污染。

在旧式炼铁厂中,体力劳动强度较大,工伤事故较多(以烧伤为主)。

现代化远距离操纵的大型炼铁厂,劳动条件较好,只有出铁、出渣、铸锭及管道漏气时才有可能受到上述有害因素的影响。

通过出渣工艺和代替铁钎手工操作的技术改造降低了职业危害的影响,改善了作业环境。

(二)、炼钢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高温及热辐射、噪声,其次是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氟化物、氟化氢、锰及其化合物、红外线等。

炼钢厂产生烟尘是炼钢生产过程中危害最大因素之一,大型企业中接尘工人占职工总数的39~43%,有的平炉炼钢厂高达70%左右。

主要尘源是吹氧烟尘,其次是出钢、出渣、浇注、整脱模和混铁炉倾倒铁水作业,修炉、拆炉和修罐作业,使用压缩空气吹扫技术,会所引起二次扬尘。

炼钢厂烟尘是含大量氧化铁粉和约20%游离二氧化硅,粒度绝大部分小于10微米的混合粉尘。

其特点是量大,使用吹氧的电炉、平炉炼钢比不吹氧的烟尘量约大10~15倍。

目前,治理较好的炼钢厂岗位粉尘浓度或降到10毫克/立方米左右,粉尘合格率可达70%以上。

二、职业危害在钢铁生产系统中的分类钢铁企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系统:冶炼系统、轧钢系统、热电系统、煤化工系统、物流输送系统、能源解质系统、检修及废弃物回收利用等生产辅助等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其各系统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一)、冶炼系统:岗位粉尘――矽尘、煤尘、石墨粉尘、石灰石粉尘、白云石粉尘、碳化硅粉尘、耐材尘(耐火纤维粉尘、粘土粉尘、氧化铝粉尘、陶土粉尘、硅藻土粉尘等)及其他粉尘(铁矿石、蛇纹石、氧化铁尘)等;化学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焦炉逸散气(苯可溶物、3,4-苯并芘)、氟化氢、焦油、沥青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放射性同位素。

(二)、轧钢系统:岗位粉尘――矽尘、其他粉尘(混合粉尘、氧化铁尘)等;化学毒物――一氧化碳、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锌、铬酸盐、苯系物、汽油、丙酮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放射性同位素。

(三)、热电系统:岗位粉尘――煤尘;化学毒物――一氧化碳、氯气、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放射性同位素。

(四)、煤化工系统:岗位粉尘――煤尘(沥青焦粉尘)、石灰石粉尘及其他粉尘(有机粉尘:萘、硫铵、古马隆树脂粉尘)等;化学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氰化物、硫酸、氨、苯系物、酚、萘、吡啶、焦油、沥青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放射性同位素。

(五)、物流输送系统:岗位粉尘――矽尘、煤尘、石墨粉尘、石灰石粉尘、白云石粉尘、碳化硅粉尘、耐材尘及其他粉尘等;化学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氨、焦油、沥青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振动等。

(六)、能源解质系统:岗位粉尘――其他粉尘(水处理污泥、药剂等混合尘);化学毒物――一氧化碳、氯气、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等。

(七)、检修及废弃物回收利用等生产辅助等系统:根据作业性质与作业地点(区域)可与上述6个系统内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某一项因素一致;设备制造、检修另增电焊尘、氧化锰、甲醛、紫外线。

(八)、后勤保障系统:岗位粉尘――煤尘、电焊尘其他粉尘(混合尘)等;化学毒物――一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钠、汽油、苯系物、有机磷农药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紫外线、放射性同位素等。

三、钢铁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一)、粉尘危害因素1、粉尘的来源及分类①、粉尘及粉尘来源:能够较长时间呈浮游状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粉尘叫生产性粉尘。

按胶体化学的观点,粉尘是一种气溶胶,其分散介质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

生产过程粉尘的主要来源:(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如金属研磨、切削、钻孔、爆破、破碎、磨粉、农林产品加工等。

(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所形成的尘粒,如金属熔炼,焊接、浇铸等。

(3)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微粒,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等。

(4)铸件的翻砂、清砂粉状物质的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过程中,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运动,使沉积的粉尘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产生二次扬尘)也是粉尘的来源。

②、粉尘的分类:粉尘的分类,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粉尘的性质分类,另一种是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

按粉尘的性质分类:(1)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粉尘(如砂、煤):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铅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

(2)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木材、烟草、面粉)动物性粉尘(如兽皮、角质、毛发);人工有机粉尘(如炸药、有机染料、塑料、化纤);(3)混合性粉尘,上述多种粉尘的混合物(如金属研磨时,金属和磨料粉尘混合物等)。

在职业健康工作中,常依据粉尘性质,初步判断其对人体危害机理及程度。

按粉尘颗粒的大小分类:(1)灰尘:粉尘粒子的直径大于10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以加速沉降,不扩散。

(2)尘雾:粉尘粒子的直径介于10~0.1微米,在静止的空气中,以等速降落,不易扩散。

(3)烟尘:粉尘粒子直径为0.1~0.001微米,因其大小接近于空气分子,受空气分子的冲撞呈布朗运动(不规则运动),几乎完全不沉降或非常缓慢而曲折地降落。

由于粉尘颗粒的大小不同,在空气中滞留的时间长短也不同,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接尘时间。

粉尘在空气中呈现的状态不同所采取的治理方法也不同。

2、粉尘的浓度,分散度、溶解度、形状和硬度对职业危害的影响粉尘浓度:粉尘浓度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粉尘重量(毫克/立方米)表示;另一种是用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粒子数(粒子数/立方厘米)表示。

我认为前者较为合理,后者涉及到粉尘粒子直径组别及大小。

粉尘浓度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粉尘浓度愈高,则危害愈大。

如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是粉尘矽肺的病源,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危害愈大,引起的病变越严重,病变的发展速度也越快。

因而制定生产车间作业地带空气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粉尘分散度:粉尘分散度是表示粉尘颗粒大小的一个概念,分散相由越小的尘粒组成时,则分散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它是用粉尘颗粒按直径大小分组的重量百分比表示,即取样粉尘中颗粒直径为d(按直径大小分组的类别)的粉尘重量(克)与取样粉尘总重量(克)的百分比,为该组的分散度。

当粉尘粒子的比重衡定时,分散度愈高则粉尘粒子沉降愈慢,在空气中飘浮的时间愈长。

在静止的空气中,1微米以下的粉尘,从1.5~2米高处降落到地面,则需5~7小时,因而被人吸入的机会也就愈多。

分散度还与粉尘在人体呼吸道中的阻留有关,尘粒愈大,被阻留于上呼吸道的可能性愈大,尘粒愈小,通过上呼吸道而吸人肺内的机会愈多,危害也就越大。

粉尘溶解度:粉尘溶解度大小对人体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的性质不同而各异。

主要呈化学性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与此相反,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难溶性粉尘都能引起气管炎和肺组织纤维化(尘肺)。

有毒脂溶性(溶解于油脂)和水溶性(溶于水)粉尘,通过湿润的上呼吸道能迅速溶解而被吸收,还可通过人体表皮的汗腺、皮脂腺、毛囊进人人体而产生中毒反应。

粉尘的形状和硬度:粉尘颗粒形状多种多样,有块状、片状、针状、球状、线装等。

粉尘因形状不同,在沉降时所受空气的阻力也不同。

当粉尘作用于上呼吸道、眼粘膜和皮肤时,尘粒形状和硬度具有一定意义。

锐利而坚硬的尘粒往往引起机械损伤较大,柔软的长纤维状有机粉尘,易沉着于气管、大中支气管的粘膜上,使呼吸道粘膜覆盖着一层绒毛样物质,易产生慢性支气管炎及气管炎。

3、粉尘的特性⑴、粉尘荷电性:经测定和超显微观察,飘浮在空气中的尘粒有90~95%荷正电或负电,5~10%的尘粒不带电。

此种电荷的来源,或是粉碎时及流动时摩擦而产生,或是吸附了空气中的带电离子,或与其他带电物体表面接触而带电荷。

同一种尘粒可带正电、负电或不带电。

尘粒的荷电性对粉尘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有一定影响。

同性电荷相斥,增加尘粒浮游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而增加人体吸入量,异性电荷相吸引,可使尘粒在撞击时凝聚而沉降,我们常利用粉尘的荷电性能进行除尘。

⑵、粉尘爆炸性:爆炸性是高分散度的煤炭、糖、面粉、硫磺、麻、铅、锌、铝等粉尘所特有的性质。

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必须有高温(火焰、火花、放电)和粉尘在空气中达到足够的浓度。

八十年代哈尔滨亚麻纺织厂(规模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曾发生亚麻粉尘爆炸,不仅近三分之一的财产毁于一旦,而进入新世纪的今天,事故所导致大批的伤残者所遗留的问题仍很棘手。

几年前我曾主持处理过铝尘爆炸事故,该事故发生在拆除经过冲洗后的铝粉生产车间的过程中,由于吊顶铁板坍塌下滑时与有多年铝尘沉积的墙壁发生摩擦而引爆,在瞬间的闪光爆炸中,当事人的肌肉几乎烧熟而死亡。

⑶、粉尘的吸水性:粉尘的吸水性决定于粉尘的成分、大小、荷电状态、温度和气压等条件。

吸水性随压力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随尘粒的变小而减少。

粉尘易被水湿润的称亲水性粉尘,相反则称憎水性粉尘。

对于憎水性粉尘不宜采用湿式除尘净化。

某些粉尘吸水后形成不溶于水的硬垢,称为水硬性粉尘,硬垢会造成堵塞而导致除尘系统失灵。

4、粉尘对健康的影响(二)、粉尘致病性1、全身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如吸入铅、铜、锌锰等毒性粉尘,可在支气管壁上溶解而被吸收,由血液带到全身各部位,引起全身性中毒。

铅中毒是慢性的,但中毒者如果发烧,或者吃了某些药物和喝了过量的酒,也会引起中毒的急性发作;过量吸入铜的烟尘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锌在燃烧时产生氧化锌烟尘,人吸入后产生一种类似疟疾的“金属烟雾热”疾病;长期吸入锰及其氧化物粉尘或烟雾,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发生不良作用。

2 、局部作用: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如粉尘作用于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炎,最后由于粘膜营养供应不足而形成萎缩性鼻炎。

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

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如铅尘浸入皮肤,会出现一些小红点,称为“铅疹”等。

(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技术措施1、改革工艺过程通过改革工艺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

从而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