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生物化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九章-肝胆生化PPT课件

第十九章-肝胆生化PPT课件

• 竞争结合剂
尿中无胆红素
如磺胺药,水杨酸,胆汁酸等
胆红素脑病
.
25
(三)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代谢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主要是进行摄取、转化 和排泄三个过程。
.
26
摄取
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
清蛋白
胆红素
胞膜特异受体摄取 Y蛋白 Z蛋白
胆红素-Y或 胆红素-Z
.
27
转化
结合胆 红素
胆红素-Y或 UDP-葡糖醛酸转移酶 胆红素-Z
合成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清蛋白
A/G比值
氨基酸分解代谢的场所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特殊代 谢、转化及氨基酸的合成
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 鸟氨酸循环 肝性脑病的原因
.
8
三、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 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胆汁酸盐 ▪ 维生素的储存
是Vit A、D、E、K和B12的主要储存场所 ▪ 维生素的转化
Vit D3 → 25-(OH)-Vit D3
.
9
三、肝脏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作用:参与激素的灭活和排泄。
▪ 激素的灭活 激素主要在肝中转化,降解或失去活
性的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
.
10
第三节
胆汁酸代谢
.
11
一、胆汁
胆道系统 肝分泌 (肝胆汁)
胆囊浓缩 (胆囊胆汁)
*主要有机成分 胆汁酸盐(含量最高)、多种酶类等
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 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
31
*正常血清胆红素浓度 0.1 ~1mg/dl 4/5为未结合胆红素,其余为结合胆红素
*两种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称为结 合胆红素,又称直接胆红素。

肝胆的生物化学

肝胆的生物化学

三、生物转化的特点
(一)连续性
• 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是连续进 行的,直到排出体外。
• 一般先进行氧化、还原、水解等第一相反应, 再进行第二相结合反应。
• 连续性可保证有害物质顺利排出体外,避免 中间产物的毒性作用
(二)多样性
• 相同的非营养物质可以经过不同的生物转化 途径,生成不同的代谢产物。
加氢,羟化, 侧链氧化,断链
初级游离胆汁酸
牛磺酸 甘氨酸结合
初级结合型胆汁酸
(初级游离胆汁酸) (初级结合胆汁酸)
• 2、次级胆汁酸的生成:小肠下段和大肠

结合初级胆汁酸

水解

游离初级胆汁酸
7位脱羟

次级胆汁酸
胆汁酸肠肝循环
胆汁酸肠肝循环概念
胆汁酸进入肠道后,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其余 的随粪便排出。由肠重吸收的胆汁酸(包括初级的和次 级的,结合型的和游离型的),经门静脉重新回到肝, 肝细胞将游离型胆汁酸再合成为结合型胆汁酸,并同重 吸收的以及新合成的结合型胆汁酸一道再排入肠道,这 一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解毒产物
二、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
• 概述 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 有些物质经过第一相反应即可顺利排出体外
• 物质即使经过第一相反应后,极性改变仍不大,必 须与某些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 即第二相反应,才最 终排出
• 增加水溶性是前提,排出体外是生物转化的结果。
• 1、氧化反应:最多见、最重要的一类反 • 应,由多种氧化酶系催化
次级胆汁酸(secondary bile acid) 初级胆汁酸
是肝细胞以胆固醇为原料直接合成的胆汁酸, 包括胆酸、鹅脱氧胆酸及相应结合型胆汁酸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第十九章 肝胆生化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第十九章 肝胆生化

2.肝脏是氨基酸分解的主要场所 1) 约80%的氨基酸在肝内经联合脱氨基作用而分解 2) 约85%的NH3在肝内合成尿素,以解除NH3毒 3) 肠菌腐败产生的胺类,主要在肝内代谢转化
四、肝脏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⒈ 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分泌胆汁(含胆盐)
⒉ 肝脏能储存多种脂溶性维生素 Vit.A、D、E、K和 Vit.B12
⒈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器官 (1)肝内蛋白合成量大 (2)肝内蛋白更新快 (3)肝内可以合成多种血浆蛋白
清蛋白(A)、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只在肝内合成; 1、2-球蛋白——主要在肝内合成; -球蛋白——较大部分在肝内合成
• 正常人:血浆 清蛋白量(A) 球蛋白量(G) A/G比值
35--55g/L 20--30g/L 1.5--2.5
第十九章 肝胆生化
(hepatobiliary biochemistry)
本章主要内容
肝脏结构与化学组成特点 肝脏在代谢中的作用 胆汁酸代谢 胆色素代谢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肝功能检查的意义
第一节 肝脏结构与化学组成特点
肝脏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1)具有两条入肝的血管:肝动脉和门静脉; (2)具有两条输出道路:肝静脉和胆道系统; (3)肝内有丰富肝血窦; (4)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细胞器。
• 临床用一种光学仪器测 新生儿黄疸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要慎用有机阴离子药物 • 用蓝光照射分解未结合胆红素
(三)胆红素在肝细胞内的代谢
•摄取: 肝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蛋白
•结合: 胆红素 + Y蛋白(Z蛋白)
滑面内质网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AT) UDPGA
葡萄糖醛酸胆红素(双、单) (结合胆红素)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ppt课件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ppt课件
2.碱性磷酸酶(ALP)
血清ALP活性高于正常的2.5倍,转氨酶不超过正 常的8倍,90%为胆汁淤积;反之,90%为病毒性 肝炎。ALP检测的缺点是骨病时也升高。胆汁淤积 时血清ALP升高往往和胆红素平行,肝内占位性病 变尤其是肝癌时,即使无黄疸,ALP也常升高。
3.5'-核苷酸酶(5'-NT)
(三)反映肝纤维化为主的酶类
对抗肝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 延缓肝细胞再生。
2.储脂细胞(FSC): 激活的FSC ①表达ECM基 因,合成大量胶原、蛋白多糖及各种非胶原糖蛋白; ②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分泌 TIMP
3.Kupffer细胞: 释放大量细胞因子 活化 FSC 引起肝细胞损害
4.肝窦内皮细胞及Ca2+ :肝窦内皮细胞释放各种 介质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的初期起着重要作用。
粪 图10-2 胆汁酸代谢
(三)胆汁酸代谢紊乱
1.先天性疾病: 脑健性黄瘤病 2.肝胆疾病:急、慢性肝病时常伴有肝 内胆汁淤积或门脉分流,使胆汁酸反流进入 体循环,导致血清胆汁酸升高。 3.肠道疾病 :血清胆汁酸水平降低 ,血 清胆固醇浓度减低 。 4.高脂血症 :胆汁酸代谢与体内胆固醇 的平衡密切相关 。
N, ↑ ↑
N, ↑
↑↑
(一)反映肝实质细胞损害为主的酶类
1.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 氨基转氨酶(AST)
肝富含ALT和AST,胞内/外酶活性为5000/1。只 要有1%的肝细胞破坏,足以使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升 高1倍。 血清转氨酶测定一直被认为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标 准试验。 为了提高血清转氨酶测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可进一步测定AST/ALT比值和AST同工酶。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
第一节 肝胆的结构及功能概述 第二节 肝胆疾病的常用生物化学检验 第三节 常见肝胆疾病的代谢紊乱及实验诊断 第四节 常用肝功能试验的选择及组合

最新12章肝胆生化yinppt课件

最新12章肝胆生化yinppt课件
ADH I : 与乙醇亲和力高(Km:0.1~1.0 mmol/L) ADHII:乙醇浓度很高才发挥作用(Km:~34mmol/L) ADHIII:与乙醇亲和力最小(Km>1mol/L)
MEOS(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 乙醇-P450加单氧酶
持续摄入乙醇或乙醇慢性中毒该酶被诱导大量合成, 使乙醇代谢量由20%~30%升高至50%。
隐型黄疸?
黄疸分型
1, 溶血性黄疸---------肝前性黄疸 外因导致红细胞破裂,使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肝细胞 处理能力,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引起黄疸
2, 肝细胞性黄疸-------肝源性黄疸 肝损伤引起肝对胆红素摄取、转化和排泄能力下降,血中 未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都可能升高。(胆管阻塞) 3, 阻塞性黄疸--------肝后性黄疸 因胆结石等引起胆管阻塞, 结合胆红素逆流入血引起黄疸。 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未结合胆红素无明显变化。
四、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1 年龄对生物转化作用的影响 2 疾病对生物转化作用的影响 3 药物对生物转化作用的影响 药物代谢酶诱导,产生耐药。 4 营养状态对生物转化作用的影响 5 性别对生物转化作用的影响 6 食物对生物转化作用的影响
思考题:
1、生物转化中第一相反应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第二相反应 为_________。
结合胆红素
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酯
高尔基体 溶酶体
经胆管随胆 汁排出肝脏
排泄
排入小肠 代谢
透过肾小球 随尿排出
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
胆红素在肠道的变化
结合胆红素
肠道细菌作用
游离胆红素
“陶土样便” 的形成??
无色
无色
空气氧化 棕黄色,粪便颜色

肝胆生化06-87页PPT资料

肝胆生化06-87页PPT资料
• 反应物:烷烃﹑芳香烃﹑N—烷基和氨基等多种 化合物。
• 反应产物:羟基化合物﹑环氧化物和氨基等多 种化合物。如:氨基比林﹑苯巴比妥﹑可待因 ﹑吗啡等药物,苯胺﹑二甲烷﹑苯并芘等。
05.11.2019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Hangzhou Medical College
细胞内定位
氧化酶类
细胞色素P450 胺氧化酶 脱氢酶类 还原酶类 水解酶类 第二相反应 转葡糖醛酸酶 转硫酸酶 谷胱甘肽转硫酶 乙酰基转移酶 酰基转移酶
NADPH, O2 黄素辅酶
NAD+ NADH 或 NADPH
内质网 线粒体 线粒体或胞液 内质网 胞液或内质网
活性葡糖醛酸(UDPGA) 内质网
活性硫酸(PAPS)
胞液
谷胱甘肽(GSH)
胞液或内质网
乙酰CoA
胞液
甘氨酸
线粒体
甲基转移酶
SAM
胞液与内质网
05.11.2019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Hangzhou Medical College
20 (一)氧化反应(最多见的生物转化反应)
1. 微粒体依赖P450的加单氧酶系
• 名称 又称羟化酶或混合功能氧化酶 • 部位 肝细胞的微粒体内 • 辅酶 NADPH • 功能 重要的代谢药物与毒物的酶系统,进入 人体的外来化合物约一半以上经此系统氧化。
05.11.2019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Hangzhou Medical College
16 非营养物质的来源
• 内源性物质:体内活性物质,如激素﹑ 神经递质及其它胺类等。含氮代谢产物 如氨和胆红素等。

【医学ppt课件】肝胆生化

【医学ppt课件】肝胆生化
CO
8
19 CH3
9
OH
10 7
HN
16
HOOC
1
6
2
OH
亲水侧
5 4
3
甘氨胆酸的构象式
OH
2.抑制胆固醇在胆汁中析出沉淀
若腹泻/回肠切除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 影响脂类消化,并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偏高, 易形成胆结石。
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
• 定义:胆汁中有色化合物的总称。 • 内容:胆绿素、胆红素、胆素原、胆素 • 来源:铁卟啉化合物 血红蛋白(Hb)、
O
硫酸转移酶 + PAPS
HO
O
H O 3S O
+ PAP
(2)乙酰基结合反应
N H2
乙酰转移酶
+ CH3CO~SCoA
S O2N H2
NHC O CH3
+ HS—CoA
S O2N H2
对氨基苯磺酰胺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
(3)甲基结合反应
三、生物转化的特点
(一)反应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二)解毒致毒两重性
葡萄糖醛酸
+ UDPGA
+ UDP
转移酶
苯酚
苯-β-葡萄糖醛酸
UDPGA:尿苷二磷酸-α-葡萄糖醛酸
COOH
葡萄糖醛酸
+ UDPGA
转移酶
O C-- G A
+ UDP
苯甲酸
苯甲酰-β-葡萄糖醛酸
UDPGA:尿苷二磷酸-α-葡萄糖醛酸
2、其他物质的结合反应
(1)硫酸结合反应 3’-磷酸酰苷-5’磷酸硫酸
VitD的活化(-OH):1,25-(OH)2D3
②参与辅酶的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
机体将一些非营养物质转变成容易排泄 形
式的作用,是机体处理非营养物质的过程。
物质
人体内经常存在一些非营养物质,这些
既不能构成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又不能氧化
供能,其中一些对Biblioteka 体有一定生物学效应或毒性作用,而且常常不容易排泄,机体在排出这
些物质以前常将其进行各种代谢转变,使其容
生物化学
四、肝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在维生素吸收、储存、运输和 代谢各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吸收 胆汁酸盐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维生素储存
是A、E、K和B12的主要储存场所 含维生素A K B1 B2 B6 B12 泛酸和叶酸最多的器官。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一、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1.是糖异生的主要场所。 2.通过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维持血糖
恒定。 3.在糖的转化中占主要作用。
是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器官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二、肝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消化吸收:合成胆汁酸,帮助脂类、 脂溶性维生素消化
吸 合收成:脂肪酸,脂肪;胆固醇;磷脂 分解:合成酮体,脂肪酸β-氧化活跃
两种酶可转化多种非营养物质,ALDH氧化LDH产物 乙醛。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醇脱氢酶与醛脱氢酶促反应
氧化脱羧 CCHO32C+HH2O2OH
乙醇 乙酸
醇脱氢酶 CH3CHO
醛脱氢酶 CH3COOH 乙醛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维生素运输和代谢
维生素D转化为25-羟维生素D, 合成维生素D结合蛋白。
将胡萝卜素转变为为维生素A
K是肝合成凝血因子不可缺少的物质
维生素在肝中转变成辅酶的成分:
维生素PP 泛酸
维生素B1
NAD+、NADP+ 辅酶A
TPP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五、肝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激素发挥其调节作用转化、降解或失 去活性的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多种激素主要 在肝中灭活。
转硫酸酶
PAPS
谷胱甘肽转移酶 GSH
乙酰转移酶
乙酰辅酶A
酰基转移酶
甘氨酸
甲基转移酶 S-腺苷甲硫氨酸
内质网 线粒体 线粒体或胞液
内质网 胞液或内质网
内质网 细胞液 胞液与内质网 细胞液 线粒体 胞液与线粒体
生物化学
㈠氧化反应(oxidation reaction)
1. 加单氧酶系(monooxygenase)
催化反应可表示为: RH + O2 + NADPH + H+ →ROH + NADP+ + H2O
分子氧中一个氧原子参与使作用物氧化生 成羟基或环氧化合物,另一个氧原子参与生成 水,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微粒体依赖细胞色素 P450加单氧酶系.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微粒体加单氧酶系的主要作用物
加单氧酶系催化许多脂溶性物质生成 羟基或环氧化合物,是肝内最重要的氧化酶 类(外来物一半):
使药物、毒物增加水溶性→利于排泄;
维生素D3 类固醇激素
羟化 → 活化与合成
胆汁酸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微粒体加单氧酶系反应步骤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2.单胺氧化酶系 monoamine oxidase,MAO
在线粒体,含黄素蛋白,使胺类氧化脱氨基生成 醛,醛再经胞液中脱氢酶氧化成酸: RCH2NH2 + O2 + H2O2→RCHO + NH3 + H2O
生物化学第15章
Biochemistry of the li ver
生物化学
成人肝组织约重1500g,占体重的2.5%,是人 体最大的腺体,肩负着繁重的代谢任务。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肝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特点
双重血供 肝静脉、肝动脉,丰富的血液供应为
完成繁重的任务提供了物质保
证亚。细胞结构和酶丰富
肝病严重时,由于激素的灭活功能降 低,体内的雌激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水 平升高,可出现男性乳房女性化、蜘蛛痣、肝 手掌体征。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第二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
二、生物转化的对象:非营养物质 三、生物转化反应的器官 四、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 五、生物转化的生理意义 六、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护理学专易业排本出科体教外材。
生二物化、学生物转化的对象
非营养物 质
内源性:激素、神经递质、氨、 胆红素等
外源性:药物、食品添加剂、 色素和毒物等
三、生物转化反应的器官 肝 — 主要器官; 肺、肾、小肠、皮肤次之。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四、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
第一相反应: 氧化(oxidation) 还原(reduction) 水解(hydrolysis)
胜任繁
线粒体
多功能能量代谢
高尔基体
分泌
溶酶体 滑面内质网 合成排、泄生系物统转化分泌胆汁,赋予肝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功
保证肝能够进行多种物质代谢,且非常活跃.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第一节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一、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二、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 三、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四、在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 五、在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第二相反应:结合(conjugation) 与葡糖醛酸、硫酸等极性更强的物质结
护理学合专业本科教材
肝参与生物转化的酶类
酶 类 辅酶或结合物 细胞定位
第一相反应
氧化酶类
细胺氧胞化色酶素P450
N黄AD素P辅H、酶O2
脱氢酶类
NAD+
还原酶类
NADH或NADPH
水解酶类
第二相反应
转葡糖醛酸酶
UDPGA
RCHO + NAD + H2O → RCOOH + NADH
是腐败产物组胺、酪胺、色胺、尸胺、腐胺等 在肠道、肝内的处理方式。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3.脱氢酶系
肝内存在多种氧化乙醇的酶,主要是: 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 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
运输:合成脂蛋白运输脂类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生物化学
三、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
合成与分泌血浆蛋白质:
几乎所有血浆蛋白均来自肝,如清(白)蛋白、凝 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以及多种载脂蛋白和血浆部分球 蛋白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方面起重要作用
清除血氨的主要器官:
氨在肝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解氨毒 护理学专业本科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