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阅读创新能力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

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培养这四种语文能力。

学生阅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18-02

阅读是学生获得这四种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径,阅读能力历来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它既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又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张志公先生说:“阅读不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知识,它还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现实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发展离不开创新,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花大力气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1 教师要确立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高尔基说:“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余秋雨说:“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无数的前贤先哲们不断地告诉我们阅读对人生是如此的重要,对成长是如此的不可或缺,可是阅读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和语文学习中存在着巨大的缺位!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我们要挤出时间来安排学生阅读,而不要认为安排阅读课是浪费时间。教师要改变语文教学观念、

确立阅读的重要地位,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

2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的目标

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阅读的前提,学生背诵多少字,读什么书,写多少文章,对高中学生是否合适?高中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能有多少时间,能有几分耐心,等待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成长和惊喜呢?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为学生高中三年的母语学习做一个整体规划,比如背诵5 万字,读破20 部书,读透6 位作家的作品,写下千万言。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会欣赏和审美。

3激发阅读兴趣,启动学生内驱力。

阅读兴趣,是指进行阅读时的主动性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维系注意力,增加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加大力度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1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的可能,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可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内心的体验,进入具体的情境,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享受文、图、声、像多样光景的赏读意趣。

1.2阅读教学生活化。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曾说:“语文学习的外

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是把自己对某篇作品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学生就会有同样的感受、理解、体验的。教学不应是告知、传递、赠送,而是设计导致学生产生某种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这“碰撞”就在于让学生联系生活、感悟生活。所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作适时适度的“点”、“联”,把生活引入阅读之中,气氛就会活跃,精神就会振奋,才能开辟出阅读教学的一片芳草地。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能积极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使阅读训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创新阅读打下的坚实的基础。

4 创建多维的课堂结构,砺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不是冷眼旁观式的拷贝作品,而是读者从作者的精神产品中提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心智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大脑借助内部言语对文字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既有从形式到内容的逆向思维,又有从内容到形式的顺向思维:既有以吸取、理解为主的一般思维,又有以鉴赏、评价为主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大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想象、联想的复杂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的思考力得以增进,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由此看来,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师在阅读教学方法上,应创设多维的课堂结构,引进“双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机制:

第一,废除“讲读”模式,建立“议读”机制。新大纲提倡“讨

论式阅读”,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自已的见解”。改革阅读课,必须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把阅读归还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班级阅读教学属于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个体阅读为基础的群体阅读,实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各抒已见,由教师相机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

第二,创设氛围,鼓励质疑。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具有民主、平等、公正的思想意识,营造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已的思想,使个体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知”。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动力。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新的需要;疑是刺激学生主动探求、振奋创新的兴奋点。只要学生带着“怀疑一切”的眼光,就能够从平凡中见新奇,于无声处听惊雷。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创造发明的起点,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时教师也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如让学生“反弹琵琶”:《项链》一文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请对这种说法予以批判;勤奋一定出人才吗?请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三,同中求异,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就是要使学生具备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思维习惯。能够在同中求异、别开生面。在长期的实践中,由于选入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经过长时间的千锤百炼,人们似乎对其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其实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由于个性思想、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见仁见智,甚至相对立的情况。这时,教师就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寻新求异的感觉,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探求,在求异过程中获得能力,标新立异地打造一片新天地。如: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的形象历来被讽刺,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换一个视角去分析讨论,三仙姑爱美、风流是过错吗?到了21世纪,我们怎么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三仙姑呢?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而学生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教学耐心、教育创新,并持之恒,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努力挖掘他们深处潜能,把培养的创新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理想目标。

总之,高中的语文教学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是帮助学生趟过高考这条河。阅读无疑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最好途径,训练当然是应试最好的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