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健康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沪教版生命科学复习提纲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主题一人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一、使用显微镜观察构成人体的几种组织1、显微镜的结卞和使用(P7)2、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P5)o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3、组织(细胞分化产生组织)(1)组织的概念:(P7)(2)四大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特点(P8—P10)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二、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1、器官的本K念(P10)以胃的横切面为例说明器官是由有关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组成的2、知道人体的重要器官及其着生部位(P12)3、系统的概念(P15)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其主要组成器官:三、人体的整体性1、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2、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人体的整体性及其意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主要对生命活动行使调节功能。
人体的内环境一、测定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PH值等1、一些工具的使用:例:体温计2、某些人体生理数据的正常值心率:60次/分——100次/分体温:正常为37摄氏度二、内环境及其组成成分1、内环境概念(P21)2、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红细胞(数量最多):运输氧气血细胞:白细胞(体积最大):免疫防御3、血液血小板(细胞碎片、体积小):促进血液凝固(止血)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会分析血液常规检查报告三、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等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P25)四、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意义(P30)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细胞(神经元)2、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脑发出的神经)脊神经(脊髓发出的神经)大脑: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3、人脑小脑:维持身体平衡间脑:脑干:其中的延髓是重要的生命中枢(主管呼吸、心跳等)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一反射1、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的概念(P41):(2)反射弧概念(P41):(3)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2、反射的类型(会举例)(1)非条件反射分析膝跳反射(P41)(2)条件反射三、激素调节(P47)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只能对特定的组织细胞(靶细胞)起作用。
生命科学 知识点梳理(精华版)

生物学业水平考试(90分以上优秀)单元知识梳理(精华版)第1章人体结构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4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八大系统:呼吸(气体交换)、消化(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泌尿(排出代谢废物,水盐酸碱平衡)循环(运输和交换)、神经(调节和控制)、内分泌(调节)、运动、生殖系统。
方位术语:外侧和内侧,浅和深……内环境 1、组成:血浆+组织液 2、特点:相对稳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例如小肠(消化吸收)、肺泡(气体交换)、肾单位(尿生成)第2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先天)、条件反射(后天)4、激素失常:侏儒症、巨人症·生长激素;呆小症、甲亢·甲状腺激素;糖尿病·胰岛素(降血糖)5、人的体细胞染色体;23对(46条)= 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或XX)6、变异: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不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引起第3章健康与疾病健康的基石:均衡膳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规律作息预防传染病的三环节传染源管理隔离、检疫…切断传播途径消毒……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皮肤和粘膜非特异性免疫(无针对性)第二道:炎症物质和巨噬细胞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有针对性)抗原能够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根据是否需医师处方,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第4章生物的类群一、光合作用1、主要场所: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2、过程:3、影响因素:光照(热量)、温度、水分等备注:光照时间长、热量充足,温度较高,水分充沛,有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二、叶的结构、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1、上表皮、下表皮2、气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门户3、叶肉(含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栅栏组织、海绵组织4、叶脉三、鸟类(飞行?):纺锤形、羽毛、翼、肺、双重呼吸四、鱼类(水生?):保护色、梭形、鳞片、鳃、鳍、侧线五、节肢动物(繁盛?):群居,体型较小,分节、外骨骼、口器多样,繁殖能力强,自我保护方式多样六、概念:自养/异养、发酵、根瘤菌、共生/寄生/腐生、双名法(属名种加词)第5章生态系统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例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2、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竞争)、种间关系(捕食、寄生、共生、种间竞争)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生命科学会考复习提纲

第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神经调节一、神经系统的组成脑、脊髓、由它们所发出的神经(一)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读图:P36P37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是产生意识的唯一部位。
大脑受损:无意识,昏迷。
小脑:调节身体随意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例:喝醉酒走路不稳脑干:延髓(重要生命中枢,参与调节心率、呼吸和血压,又称活命中枢)脑桥、中脑组成。
顺口溜记忆:沿着桥的中间走,记忆延髓、脑桥、中脑。
举例:植物人,虽有呼吸和心跳,但其他活动能力消失,脑中没有损伤的可能是脑干。
要保护脑干所在的部位。
间脑:丘脑:所有感觉信息(嗅觉除外)向大脑传递的最后驿站下丘脑: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联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纽带控制垂体脊髓:椎管内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发自脑部脊神经发自于脊髓(二)、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也称神经细胞。
图:P5 1、结构:细胞体(内有细胞核)突起树突轴突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3、兴奋传导的方向:树突末稍—细胞体—轴突—轴突末稍—其它神经或肌肉、腺体通过各类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神经系统才能对人体、动物体的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
(三)、脑(详见上面的总结)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四)脊髓P381、位置:脊柱的椎管内2、结构:脊髓横断面灰质:位于脊髓的中央,位于中央,“H”组成:神经元细胞体(大部分运动神经元细胞体分布在灰质中,以及中间神经元细胞体)无髓鞘的神经纤维举例:小儿麻痹症,病毒侵蚀了灰质相应的运动神经元细胞体。
白质:灰质的周围组成:神经传导束,(时有髓鞘的神经纤维组成)作用:在脊髓的各个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的各部分之间起联系的作用相关定义帮助记忆,但不要求掌握:◆轴突或长的树突,和包裹在外面的髓鞘一起——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的末端分成许多分支,——神经末稍。
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分◆周围神经系统中,许多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形成的膜——神经。
生命科学复习资料

生命科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第一节人体是怎样构成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人体是协调统一的整体细胞: 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形态各异,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密切相关 P5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P8-10 理功能的结构。
P10-11黏膜——上皮组织(保护、分泌)黏膜下层——结缔组织(联系)分布神经组织胃的组织构成肌层——肌组织(平滑肌收缩,促进胃蠕动)(由内而外)浆膜——上皮组织(保护)系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P15实验: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 P72、知道人体器官的位置 P11-13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一、人体外环境生存所必需的条件 P20 大气的温度、压力、含氧量、淡水、食物二、人体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P211、内环境组成血浆:血细胞的内环境组织液:其他大部分细胞的内环境2、血液的组成 P21 会读图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氧料和废物。
血细胞:占血液总量45%结构特点:血细胞中数量最多含有血红蛋白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红细胞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贫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量低于正常值)结构特点:圆球形,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但数量比红细胞少。
白细胞功能:免疫例:伤口化脓、病菌感染结构特点:血细胞中体积较小的细胞碎片血小板功能:止血血浆:占血液总量55% ,淡黄色、半透明、流动的液体成分:91%--92% 水分8%---9% 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尿酸等思考与讨论:能看懂验血报告单吗? P213、人体内环境的特点:相对稳定性(体现在2方面)三、人体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性 P25八大系统都直接、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读图 P25内环境稳定的维持1、血液循环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运输物质和交换物质从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带到所需要的组织中体内大部分代谢废物通过血液送到泌尿系统后排出体外氧气由血液从呼吸系统送到各组织器官肝脏和肌肉产生的热量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
生命科学与健康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生命的基本特点(课本1-3)
细胞周期的定义及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假说(课件二48-51)
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课件二1)
细胞内外物质转运机制(课件二13-25)
如何证明DNA和RNA是遗传物质(课件三36-39;课本167-169)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三6、8)
染色体结构畸变(课件三15-22)
基因的相互作用(课件三23-34)
免疫应答过程(课件四66-69)
抗原的主要性能(课件52-59;课本255-257)
柯赫四原则的主要内容(课件四1)
巴斯德在免疫学的主要贡献(课件四2-6)
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课件五40-43;课本417-419;拉马克课本416)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点(课件五44-72;课本419-428)。
生命科学复习资料

生命科学复习资料在学习生命科学时,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复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知识,提高成绩。
本文将介绍一些生命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教科书教科书是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
没有良好的教科书,学习将是毫无头绪的。
因此,我们需要选购一本合适的生命科学教科书。
教科书一般包括了各种生命科学的知识点,从基础的细胞结构、代谢反应到生物进化、生态平衡都有所涉及。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科书。
建议购买一本内容比较全面、条理化明显的教科书,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课件及讲义很多老师会在课上讲解一些重要的知识,这些讲解最好能够做好笔记或者保存老师发放的讲义。
课件和讲义都集中了老师整理、总结的重要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
在复习时,可以从讲义中找到关键的知识点重点复习,也可以根据讲义记忆整理自己的笔记。
试卷及题库试卷和题库是帮助我们进行自主测试的重要工具。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试卷中的常见错误、答题技巧等内容,全面把握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针对偏差及时进行弥补。
同时,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自己对生命科学各个方面的掌握。
视频教学视频教学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
生命科学中有很多比较复杂的知识点,视频教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学科中的各个方面。
可以在视频中看到讲师的详细解释及演示,让我们感受到学科中的各个方面,很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科学中的各种规律。
学生汇总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往往会互相讨论复习资料,互相交流真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资料来源。
我们可以借助同学的经验和知识,找到最合适的复习方法。
同时,细心的同学们可能会制作一些总结性质的资料,例如各种公式、图表、案例等等,这些资料可以作为我们备考的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生命科学复习资料的详细介绍。
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复习方式,努力备考,取得成功!。
生命科学期末复习1

9.知道人体的免疫防御的功能,知道非特 异性免役和特异性免役的不同31-33
人体的三道防线
皮肤、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体液内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骨髓、胸腺、脾脏和淋巴结)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特异性免疫
防御感染 免疫的功能 自身稳定 免疫监视
10.知道计划免疫的作用P34
基因和染色体,DNA的 关系:
每一条染色体只含有一 个DNA分子,每个DNA分 子上有很多基因,基因 是DNA片段
DNA
基因 染 色 体
基因
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
基因
染色体
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基因有何功能? 控制生物的性状 亲代基因 →→ 子代基因 →→ 性状 为什么同一性状会有不同的表现呢? 基因在体细胞中两两成对存在, 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性状 基因 耳垂分离 EE、Ee 耳垂紧贴 ee
果蝇
红绿色盲、白化病
14.能总结健康的新概念71
健康的新概念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1躯体健康 2心理健康 3社会适应良好 4道德健康
15理解常见传染病(课本中出现的)的特点、 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第一册89-90
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引 起的,并通过适宜的传播途径对人或动物传播的 疾病,叫做传染病。 真菌的感染 体癣是由于皮肤受到了—————— 而产生的。 淋病双球菌 淋病是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是————。 流感病毒 流感的病原体是————,它可以通过空气飞沫 传播。 轮状病毒 小儿秋季腹泻可能是由于感染了————,通过 食物传播。 冠状病毒 “非典”的病原体是————,通过飞沫和近距 离接触传播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2023-2024学年沪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2023-2024学年沪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生命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一、人体的细胞和组织1、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所看的视野就越暗.2、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它的功能密切相关。
3、组织(细胞分化产生组织)(1)组织的概念:由一些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细胞群)(2)人体的四大组织基本类型细胞形态或排列特点功能分布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单层或多层,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吸收体表、体内各器官表面、管腔内表面结缔组织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分布广,如:血液、软骨、骨肌组织骨骼肌:细胞圆柱状,有横纹,多核。
心肌:细胞圆柱状,有分支和横纹。
平滑肌:细胞梭状,无横纹。
收缩、舒张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组成接受、整合、传递信息脑和脊髓等二、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图见第12-13页)1、器官的概念:由多种不同组织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2、以胃的横切面为例说明器官是由有关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组成的胃壁的结构(11页)由内至外分层属何种组织主要作用黏膜上皮组织保护,分泌胃液黏膜下层结缔组织,有神经组织分布联系肌层肌组织,有神经组织分布使胃蠕动外膜上皮组织保护3、系统的概念: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系统主要功能相关器官和组织运动系统支持躯体、保护内脏和运动躯体骨、骨连结、骨骼肌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食物残渣消化管: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等;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腺等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运输氧气、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心脏、血管、血液泌尿系统排泄代谢废物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脑、脊髓等内分泌系统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性腺(卵巢、睾丸)生殖系统分泌性激素,产生生殖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与健康”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目录一、生命的基本特点(8要点) (1)二、细胞周期的定义及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假说 (3)三、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4要点) (4)四、细胞内外物资的转运机制(6+4) (4)五、如何证明DNA和RNA是遗传物质(3实验) (5)六、孟德尔遗传定律(2定律) (6)七、染色体结构畸变(4: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7)八、基因的相互作用(4+7) (9)九、免疫应答过程(3步骤) (10)十、抗原的主要性能(3类2性) (11)十一、柯赫四原则的主要内容(4+3) (12)十二、巴斯德在免疫学的主要贡献 (12)十三、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3) (14)十四、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点(5+N) (15)一、生命的基本特点(8要点)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主要含有C、H、O、N等大量元素及P、S等微量元素及一些痕量元素,。
由他们构成无机有机分子等小分子、典型的生物大分子、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生命的遗传物质DNA和RNA及能量ATP也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
2、严整有序的结构无论是单细胞生命体的细胞器及小分子,还是多细胞生命体的器官、组织系统都排列有序。
此外,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内个体数量、种群居住区域、群落分布也都有序排列。
例如诸如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海拔分布、喜马拉雅的南北坡分布,由沿海向陆地的植被分布3、新陈代谢是生命体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总和。
包括●同化作用(即从外界摄入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存的能量(ATP))●异化作用(即分解生命物质,释放能量以供生命活动所需)4、应激性和运动生命体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合目的的反应,反应结果使生命体“趋吉避凶”。
5、稳态所有的生命体内都有特殊的机制来调节体内状态相对稳定,无论外界环境变化如何,这一特征被称之为稳态。
6、生长发育●单细胞生命体的生长是其细胞体积和重量的增加;●多细胞生命体的生长除细胞体积和重量的增加外,还有细胞数量的增加,并且在生长过程中,还伴随着细胞的分化、形态的建成,亦即发育过程。
7、繁殖和遗传●繁殖是生命个体通过复制机制形成新的生命个体的过程。
其方式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前种方式后代的特性与亲代完全相同,后种方式后代的特性是亲代父本和母本两套遗传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亲代并不完全相同,这就是“变异”。
●遗传:生命在繁殖过程中将其特性传予后代的现象,即子代与亲代之间相似的现象8、适应适应性是能提高生命体在某些特定环境中生存能力的属性。
包括结构功能适应、结构适应、行为适应以及三者的综合二、细胞周期的定义及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假说●细胞的周期的定义是一次分裂的开始(或中期、末期)到下一次分裂的开始(或中期、末期)所经历的时间——定义●在分裂间期有2个起决定作用的调控点,G1进入S和G2进入M,这两个转变的过程都是由一种称之为MPF(成熟促进因子)的蛋白质复合体所触发。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MPF:组成MPF的是两种蛋白质,分别称作cdc2激酶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后者又有两种:S-cyclin和M-cyclin●当S-cyclin和cdc2结合时,形成具有活性MPF能触发从G1进入S期;与此同时MPF又激活另一种降解cyclin的酶,使MPF自身失活。
然后,M-cyclin的浓度增加,并同cdc2结合形成具有活性的MPF,这种MPF能触发从G2进入M期。
进入M期后,MPF中的cyclin同样再度降解,MPF 失活,cdc2又同S-cyclin结合,形成能触发从G1进入S期的MPF。
●如此循环反复,不断推动细胞周期循环地从一期进入下一期。
三、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4要点)●细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胞内外物质转运机制●新细胞只能由原来的细胞经分裂而产生●所有细胞都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化学组成和代谢活性●生物体总的活性可以看成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相关细胞的相互作用和集体活动的总和四、细胞内外物资的转运机制(6+4)1、扩散(diffusion):扩散是物质分子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的过程。
具体可分成:●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依浓度差来实现跨膜扩散,如CO2、O2等。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扩散机制除依浓度差外,还需要载体。
2、渗透:(osmosis)渗透作用实际上就是扩散,这里指的是植物细胞的跨膜扩散。
由于植物细胞壁的作用,其产生膨胀压可抵消由于膜两侧物质浓度差形成的渗透压,从而使物质跨膜扩散终止,即物质进入细胞内和排除细胞外达到动态平衡。
3、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移动的过程,即物质逆浓度的跨膜运动。
其需要有载体、要消耗能量(ATP)。
4、基因转移:基团转移是主动运输的另一种形式,被转运的物质再转运过程中,增加或减少一个基团。
5、内吞作用(Endocytosis):内吞作用是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的总称。
其中●细胞吞噬侵入的细菌、细胞碎片以及衰老的红细胞,称作吞噬作用(phagocytosis)●细胞吞入液体的过程胞饮作用(pinocytosis)6、外排作用(exocytosis)吞入物被消化后,所余渣滓从细胞表面排除,这个过程称作外排作用。
五、如何证明DNA和RNA是遗传物质(3实验)1、1944年,Avery肺炎球菌转化实验格里菲斯以R型和S型菌株作为实验材料进行遗传物质的实验,他将活的、无毒的RⅡ型(无荚膜,菌落粗糙型)肺炎双球菌或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Ⅲ型肺炎双球菌注入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安然无恙;将活的、有毒的SⅢ型(有荚膜,菌落光滑型)肺炎双球菌或将大量经加热杀死的有毒的SⅢ型肺炎双球菌和少量无毒、活的RⅡ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分别注射到小白鼠体内,结果小白鼠患病死亡,并从小白鼠体内分离出活的SⅢ型菌。
格里菲斯称这一现象为转化作用,实验表明,SⅢ型死菌体内有一种物质能引起RⅡ型活菌转化产生SⅢ型菌,这种转化的物质(转化因子)是什么?格里菲斯对此并未做出回答。
1944年美国的埃弗雷(O.Avery)、麦克利奥特(C.Macleod)及麦克卡蒂(M.Mccarty)等人在格里菲斯工作的基础上,对转化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体外转化实验)。
他们从SⅢ型活菌体内提取DNA、R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将它们分别和RⅡ型活菌混合均匀后注射人小白鼠体内,结果只有注射SⅢ型菌DNA和RⅡ型活菌的混合液的小白鼠才死亡,这是一部分RⅡ型菌转化产生有毒的、有荚膜的SⅢ型菌所致,并且它们的后代都是有毒、有荚膜的。
证明了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将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实际转化因子就是DNA,但是当时并没有提出DNA这个名词,另外,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有两个,一个是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另一个是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前者证明了转化因子(DNA)是遗传物质,没有得出蛋白质与遗传物质的关系,后者证实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1952年,Hershey和Chase T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噬菌体注入宿主菌细胞内的物质是DNA,释放出来的是跟原先感染细菌细胞一样的噬菌体。
可见在噬菌体的生活史中,只有DNA是联系亲代和子代的物质。
而母本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的荚膜外。
3、1956年,Fraenkel和Conrat烟草花叶病病毒拆分重建实验(tobaccomosaic virus,TMV)H.Fraenkel-Conrat(1956)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MV)进行了著名的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把TMV和HRV的蛋白质外壳与RNA相分离。
用TMV的RNA与HRV的蛋白质外壳,HRV的RNA与TMV的蛋白质外壳重建后的杂合病毒去感染烟草。
结论是RNA为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六、孟德尔遗传定律(2定律)1、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等位基因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独立分配定律:杂种中不同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其分离是彼此独立的,它们可以进行自由组合形成配子说明:过来人说这个是驾驭不住的,故不附带豌豆实验的流程,仅使用文字步骤1、区分外形:孟德尔首先注意到豌豆有高茎和矮茎并且由此入手开始了研究。
2、筛选纯种:孟德尔将高茎的豌豆种子收集起来进行了培植,又将培育出来的植株中的矮茎剔除而将高茎筛选出来,留下的高茎种子〈又称第一子代,以此列推〉第二年再播种培植,如此重复筛选几年,最终种下的种子完全都能长成高茎。
以同样的手段,经多年努力又筛选出了绝对长成低茎的种子。
3、显性法则的发现:孟德尔将高茎种子培育成的植株的花朵上,受以矮茎种子培育成的植株的花粉。
与此相反,在矮茎植株的花朵上受以高茎植株的花粉。
两者培育出来的下一代都是高茎品种。
4、分离定律的发现:接下来孟德尔将这批高茎品种的种子再进行培植,第二年收获的植株中,高矮茎均有出现,高茎:矮茎两者比例约为3:1。
孟德尔除了对豌豆茎高以外,还根据豌豆种子的表皮是光滑还是含有皱纹等几种不同的特征指标进行了实验。
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表皮光滑的豆子与皱纹豆子杂交后,次年收获的种子均为光滑表皮。
将下一代的种子再进行播种,下一年得到了光滑表皮与皱纹表皮两种,比例也为3:1。
此外孟德尔还针对种子颜色黄绿两色作为区别标准进行了杂交试验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
5、独立分配定律的发现:孟德尔将豌豆高矮茎,有无皱纹等包含多项特征的种子杂交,发现种子各自的特点的遗传方式没有相互影响,每一项特征都符合显性原则以及分离定律,这被称为独立分配定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孟德尔死后,发现这一定律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方能成立。
七、染色体结构畸变(4:缺失、重复、倒位、易位)1、缺失:指一条染色体断裂而失去一段,在联会时,同源染色体就可能出现环状折叠的现象2、重复:指一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段连到同源染色体的相应部位,结果后者就有一段重复基因3、倒位:指一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段,位置倒过来后再接上去的现象4、易位:指染色体的断裂片段连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现象图示: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八、基因的相互作用(4+7)1、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1)完全显性:指纯合子(AA)和杂合子(Aa)在表型上无差别的现象,即显性基因对性状起决定作用,隐性基因不起作用的现象(2)半显性或者不完全显性:指杂合子(Aa)的表型介于纯合子(AA)和纯合子(aa)之间的现象,即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对杂合子的性状表现都起作用的现象(3)共显性:指一对等位基因,即同一座位上的不同形式的基因,彼此之间没有显隐性关系,杂合时,两种基因分别表达其基因产物,形成相应的表型的现象(4)镶嵌显性:杂合子中,两个等位基因分别在生物个体身体的不同部位得到了表达的现象2、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1)互补作用:如果只有在若干个等位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使个体的某个性状得到表现,这些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称之为互补作用,这些非等位基因称作互补基因(2)上位作用:一对等位基因的作用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作用的制约,并随后者的不同而不同,这一现象,称作上位效应,则称后者为上位基(3)抑制作用:一个基因抑制其非等位基因的作用,使后者的作用不能显示出来的现象称作抑制作用,这个基因称为抑制基因3、微效基因的累加作用数量性状常常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所决定,而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所决定,每对等位基因对该性状只有微小的贡献,称作微效基因,数量性状是多个微效基因的效应累加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之为微效基因的累加作用4、性状的多基因决定和基因的多效性一个性状可以受多个基因影响的现象称作性状的多基因决定,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这种现象称作基因的多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