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6节 鼓乐铿锵 课件
第3单元第6节鼓乐铿锵教案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3)

高中音乐《鼓乐铿锵》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教材内容分析:这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一课时《鼓乐铿锵》。
本单元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民间乐器,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等,进而在欣赏更多的民间器乐方面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本课时是以湖南土家族的民间音乐“打溜子”和山西的鼓乐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打溜子”、“鼓吹乐”,引导学生聆听乐曲,感受、体验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打溜子”乐曲《锦鸡出山》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集中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绪。
鼓乐《滚核桃》演奏使用十面各种形制的鼓和一副排板,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开晾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地下等景象,以此抒发农民劳动时的欢快喜悦之情。
学生情况分析: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三年的音乐学习,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对艺术审美也有自己的认识,对高雅的文化艺术和民族艺术,如歌剧、中国民乐、交响乐等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高中文化课压力较大,他们少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课堂上显得比较被动,甚至不愿将自己的长处主动示人。
高一学生对民间器乐有一定的了解,但只停留在浅层次,比如对鼓、锣、钹等民间打击乐器,只是认识其实物,知道名称,对它们的音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懂得简单的演奏方法。
但对于这些乐器的种类、更多的演奏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音色和表现力知道的很少,也缺少相应的感知能力。
教学方法、思路及说明:本课是一节以纯欣赏为主的内容,可以说内容比较生僻、枯燥,如果只是简单的聆听音乐,学生很难听懂并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生活内容和意境。
所以我采用聆听与体验相结合,欣赏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采用了“讲—听—看—做”的教学思路,首先从理论上教学生认识打击乐器;再聆听音乐,去感受这些乐器怎样以不同的演奏方法、不同的音色去表现的不同内容、意境,结合教师的讲解,问题的巧妙设置,引导学生深入尽情想象;然后观看完整的演奏视频,让学生从听觉的想象上升到视觉,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最后再让学生拿出自备的打击乐器(瓶装黄豆、白纸、钥匙串等),让学生创设一定的内容情景,进一步感受打击乐器的魅力。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第六节:鼓乐铿锵

呆 配 当 | 七卜七卜 当 | 呆 配 当 | 七卜七卜 当 ||
聆。听《鸭子拌嘴》鼓乐合奏,利用锣、 鼓、双响桶击打下面节奏。
XX
| X X || |
XXX XXX | XX X ||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 ——丰富的民间器乐《鼓乐铿锵》
工作单位 : 授 课人 :
说说你认识的民间器乐?
打击乐器
锣、鼓、木鱼、响板、木琴、扬琴、钵等
拉弦乐器
二胡、高胡、京胡等
弹拨乐器
琵琶、古筝、月琴、古琴、柳琴、三弦琴等
吹管乐器
笛子、萧、笙、葫芦丝、唢呐等
鼓舞弦动——丰富 的民间器乐
《鼓乐铿锵》
XXXX XXXX | XXXX XXXX ||
根据欣赏《锦鸡出山》完成下列表格
锦 鸡 出 山
湖 南 土 家 族
溜 子《及多 子 》头生描 锣 两子活绘 、 部》情动 马 分和景物 锣 组《,形
、 成溜由象
钹
“打溜子”:是流行与湖南土家 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打溜子 ”纯粹用打击乐器合奏。用马锣 ,大锣、头锣、二钹四件乐器演 奏。乐曲结构内容多描绘动物形 象及生活情景.
问:这首乐曲表现了一种怎样的音 乐情绪?说说你的感受 .
荣归:呆 配 当 | 七卜七卜 当 | 呆 配 当 | 七卜七卜 当 || 钹锣鼓钹 钹 鼓 钹锣 鼓 钹 钹 鼓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辨别民间的特色器乐 2、学习演唱部分《锦鸡出山》的
节奏谱。 3、实践打击乐的演奏方法。
民间器乐的起源于发展
乐器是人类早在原始时期已拥有的文明财富之 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乐器,中国在远古 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已有一些土鼓、磐、 钟铃、管、笙到周代,见于记载的乐器约近70 种,出现了对乐器分类的“八音”,有了琴、 瑟等拨弦乐器,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现有越 来越多的乐器起源得到厘清。据欧洲乐器学者 考证,现代小提琴类弦乐器,竖琴、定音鼓等 许多重要乐器也是不断在演进,并且乐器的改 进和创新往往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不可或 缺的物质条件和重大作用。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六节:鼓乐铿锵》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节:鼓乐铿锵》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
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聆听《威风锣鼓》、《滚核桃》、《高台花鼓》,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理解其音乐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的艺术实践活动,并从中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
3、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2学情分析
在平时上课时,通过提问观察,感觉学生对常见的乐器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
3重点难点
1、赏析绛州鼓乐《滚核桃》了解奏法。
2、学习用乐器打节奏。
3、三人同时演奏小乐器。
4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打击乐老虎磨牙让同学们听辩其中的乐器有哪些?
生 :锣、鼓、鑔、木鱼及拍板等。
2、展示民族打击乐器图片。
我们的民族打击乐器有很多种,我们这里只列举了很小一部分。
出示实物乐器:鼓,锣和钹。
第3单元第6节 鼓乐铿锵 教案 2020—2021学年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打溜子《锦鸡出山》赏析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缪海云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节教学内容分析:打溜子又称“打围鼓”、“打家伙”,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它历史悠久,曲牌繁多,技艺精湛,表现力丰富,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
《锦鸡出山》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
情绪上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锦鸡出山》全曲设五个小标题,分别是“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涧戏游”、“众御顽敌”、“荣归”,并借小标题划分了乐曲的段落。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小标题提示了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场景。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内容为土家族“打溜子”,音乐风格明显,个性突出。
作为当代高中生,他们喜爱现代音乐中打击乐器鲜明节奏所带来的强烈动感,但对于民间打击乐的种类、作品却又知之甚少。
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不喜欢墨守成规,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乐于动手实践。
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旨在营造合理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视、听、奏、唱、创、说等多种体验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感受民间器乐的魅力,学习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目标:1.欣赏根据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编的器乐曲《锦鸡出山》,了解“打溜子”这一民间器乐合奏形式,认识“打溜子”常用的四件乐器、体会其演奏特点及合作关系,了解“挤钹”这一绝招技艺。
2.在聆听、探究、体验、合作等过程中感受乐曲《锦鸡出山》表现的音乐场景和音乐情绪,体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知道“螺蛳结顶”这一民间音乐创作手法,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数学美。
3.感受“打溜子”的艺术价值,领略土家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厚,增强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增进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赏析民间器乐合奏“打溜子”《锦鸡出山》。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6节鼓乐铿锵课件(1)

鼓槌
鼓槌
鼓面
鼓面
鼓边
鼓钉
鼓
鼓
边
梆
鼓钉
鼓梆
12
观看视频: 击缶而歌与非洲鼓舞, 比较中外鼓乐的差别, 谈一谈感受!
13
曲目 气势 节奏 乐器 性格
击缶而歌 非洲鼓舞
磅礴 雄浑
狂野 激烈
简明、 但不单一
一种鼓
不急不燥 中正平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复杂多变 多种鼓 奔放、 组合 富有野性
14
根据湖南土家族民间音乐 改编的一首 器乐曲,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 观情绪。
4
貌成
的都
•
1957
优天 东
秀回 汉 雕山 击 塑。 鼓
击
鼓 作 一 说
品件 唱
。富 陶
说 现 有 俑
收浓 于
藏厚 于民
唱
中间 年
俑 国 气 出
国息 土
家和 于
博地 四
物方 川
馆风 省 。
5
•
架 子 鼓
6
印度鼓
7
•
非 洲 鼓
8
南 美 洲 钢 鼓
9
思考题: 鼓能用在什么场合呢?有哪些作用?
第六节 鼓乐铿锵
1
思考题:
1、你知道鼓是怎样产生的吗? 鼓的产生是人类从大自然的雷声中得到的启示。 2、你能说出中国鼓有那些种类? 花鼓、堂鼓、战鼓、象脚鼓、八角鼓
2
土鼓
1980年襄汾县陶寺出土。它是以陶土为框,两面蒙
皮的一种原始打击乐器,也是由日常工具改制演变
而成。
3
•
青 铜 鼓
东汉铜器,鼓面边缘略向外延伸,胸部鼓 突,束腰,空腹,撇足。现收藏于成都武 侯祠博物馆。
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节鼓乐铿锵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单元知识链接:1、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2、民族音乐历史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
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
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3、民族器乐曲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各种不同乐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琴曲《广陵散》、《梅花三弄》;琵琶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筝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唢呐曲《百鸟朝凤》、《小开门》;笛曲《五梆子》、《鹧鸪飞》;二胡曲《二泉映月》,江南丝竹名曲《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欢乐歌》、《云庆》、《行街》等.广东音乐的代表曲目《雨打芭蕉》、《旱天雷》、《步步高》等。
4、民族乐器分类(按演奏方法和发音特点):八音:中国传统乐器分类法.西周出现的按八种制作乐器的材质归并众多乐器的分类方法,称之为八音.分为金(钟、铙)、石(磬)、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
5、中国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纯粹用锣鼓等打击乐器合奏的清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红火、活泼轻巧等生活情趣。
如《鹞子翻身》(陕西打瓜社)、《八哥洗澡》(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等。
由各种弦乐器合奏的弦索乐,以优美、抒情、质朴、文雅见长,适宜于室内演奏。
如《十六板》(弦索十三套)、《高山》、《流水》(河南板头曲)等。
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演奏风格细致,多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如《三六》、《行街》(江南丝竹),《雨打芭蕉》、《走马》(广东音乐),《八骏马》、《梅花操》(福建南音)等。
高一年级第三单元_第六节_鼓乐铿锵教案

第六节《鼓乐铿锵》教案教材分析:《鼓乐铿锵》是人音版《音乐鉴赏》中第三单元“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的内容。
本课以《锦鸡出山》与《滚核桃》两首打击乐为媒介,引出我国几种民间器乐的风格与特点。
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我国代表性的民间器乐,本课侧重于认识了解其音乐体裁、演奏形式和风格特征等,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民族器乐的风格和演奏方法。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40分钟)教学辅助教具:电脑多媒体、自制多媒体课件、小军鼓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课民间器乐作品的学习和欣赏,让学生能初步了解我国打击乐的风格和特点。
2、掌握“打溜子”的知识点。
3、通过教师引导,能学会简单的鼓点节奏。
4、通过互动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掌握和喜欢我国打击乐的知识和魅力。
教学内容:1、鉴赏《锦鸡出山》,掌握“打溜子”的知识点和基本节奏点。
2、鉴赏《滚核桃》,了解我国“鼓”的知识。
3、通过引导,学会简单的打击乐敲奏。
4、拓展与探究我国鼓的种类及作用。
教学重点:1、鉴赏《锦鸡出山》、《滚核桃》,掌握“打溜子”的概念。
2、通过互动活动,学习和掌握鼓乐基本节奏。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对我国打击乐的兴趣。
2、引导学生准确掌握打击乐的基本节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讲解我国民族民间器乐的形式与种类,引出课题二、新课讲授:1、《锦鸡出山》是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
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锦鸡出山》全曲设五个小标题,分别是“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荣归”,并借小标题划分了乐曲的段落。
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小标题提示了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形象内容。
(1)介绍《锦鸡出山》,引出知识点“打溜子”和其基本节奏型。
(2)视听《锦鸡出山》片段,分析艺术家是用何种形式来演绎锦鸡的音乐形象。
第3单元第6节鼓乐铿锵教案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2)

《鼓乐铿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以“鼓”为主线,从识鼓——学鼓——赏鼓——玩鼓四个方面,去了解中国鼓的文化,培养学生的兴趣。
(2)通过聆听《滚核桃》,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器乐—鼓丰富的演奏形式,演奏技法,初步掌握头、身、尾作品结构,学会简单的节奏打击,进行打击乐创编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及课堂实践活动,完成对鼓乐的鉴赏,感受鼓乐的非凡魅力;通过体验性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创编,培养学生创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打击乐合奏,增强民族音乐意识,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设计理念: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鼓”为主线,从四识鼓——学鼓——赏鼓——玩鼓个方面进行授课,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拓宽学生艺术视野。
3、通过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和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听赏《滚核桃》,理解作品的生活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滚核桃》乐曲结构特点和演奏技法。
探究运用节奏表现的多种形式进行创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鼓、打击乐器。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法、实践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检查人数二、导入新课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中国的民族乐器分为哪几类?用你的肢体表述每个种类里分别有哪些乐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去认识中国打击乐器——鼓,让我们共同探讨中国鼓的文化积淀,用心去聆听它感天动地的铿锵声韵。
——出示课题《鼓乐铿锵》三、授新课(一)识鼓1、鼓的历史:中国鼓最早的时候并不是作为乐器而存在的。
是由于远古先民自身的脆弱和对自然界的困惑而产生的一种工具。
特别是看到天上打雷就会下雨,万物就会生长,于是对自然产生了不解,进而崇拜,模仿雷声创造了中国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貌成
的都
•
1957
优天 东
秀回 汉 雕山 击 塑。 鼓
击
鼓 作 一 说
品件 唱
。富 陶
说 现 有 俑
收浓 于
藏厚 于民
唱
中间 年
国气 出
国 家
息 和
土 于
俑
博地 四
物 馆
方 风
川 省
。
•
架 子 鼓
印度鼓
•
非 洲 鼓
南 美 洲 钢 鼓
思考题: 鼓能用在什么场合呢?有哪些作用?
狩猎
运动
祭祀
政治
生活中
《滚核桃》
问题:1.演奏乐器有哪些? 2.乐曲表现了什么?
•山西绛州鼓乐:由八面各种形制 的鼓和一副拍板演奏.
• 乐曲表现农民采摘核桃之后, 集中装袋、运到房顶上,然后铺 开核桃晒、核桃滚散开来、滚落 地上等情景,借以抒发丰收时的 欢快喜悦心情
• 鼓的不同部位,能敲打出不同的音色。
鼓槌
鼓槌
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 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法,生 动的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状态。
全曲包括五个小标题:山间春色、结 队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荣归。
拓展练习
按下列曲谱练习打击乐合奏
第六节 鼓乐铿锵
思考题:
1、你知道鼓是怎样产生的吗? 鼓的产生是人类从大自然的雷声中得到的启示。 2、你能说出中国鼓有那些种类?
花鼓、堂鼓、战鼓、象脚鼓、八角鼓
土鼓
1980年山西襄汾县陶寺出土。它是以陶土为框,两 面蒙皮的一种原始打击乐器,也是由日常工具改制 演变而成。
•
青 铜 鼓
东汉铜器,鼓面边缘略向外延伸,胸部鼓 突,束腰,空腹,撇足。现收藏于成都武 侯祠博物馆。
鼓面
鼓面
鼓边
鼓钉
鼓
鼓
边
梆
鼓钉
鼓梆
比一比:
观看视频: 击缶而歌与非洲鼓舞, 比较中外鼓乐的差别, 谈一谈感受!
比一比:
曲目 气势 节奏 乐器 性格
击缶而歌 非洲鼓舞
磅礴 雄浑
狂野 激烈
简明、 但不单一
一种鼓
不急不燥 中正平和
复杂多变 多种鼓 奔放、 组合 富有野性
《锦鸡出山》
根据湖南土家族民间音乐 “打溜子” 改编的一首器乐曲,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 爱生活的乐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