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中滨水植物的应用
地被植物在城市公共滨水景观中的应用

地被植物在城市公共滨水景观中的应用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常以自然生态为主,植物景观不仅与场地硬质景观相辅相成,更是能成为景观中的突出亮点。
地被植物不仅有着维护生态平衡与削减噪音的生态作用,还是植物群落中重要的层次肌理。
本文阐述并总结了地被植物在园林应用上的分类与种植特点,并以湘潭市万楼滨江风光带地被植物设计为例,着重分析了案例中地被植物的种植特色与展现效果,为滨水景观中的地被植物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标签:滨水景观;地被植物;植物设计;公共空间1、概述地被植物是指覆盖在地表的、用于园林绿化的、高度在1m以下的低矮植物,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能迅速覆盖地面且管理粗放,具有良好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植物。
一般包括草本、木本、苔藓、蕨类、藤本及宿根花卉等几类。
在滨江风光带的景观中,植物作为柔性材料,缓解自然水体与城市钢筋混凝土的冲突,而地被植物作为植物景观的基底,联系着乔木、灌木、草坪,暗示植物与硬质空间的边界,为风光带景观带来最明显与强烈的视觉冲击。
2、地被植物分类地被植物的类型多样,应用方式也非常丰富,要将地被植物的景观和生态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主要从三大方面来分类与应用。
2.1 以观赏部位划分(1)常绿型:四季长青,可达到终年覆盖地面效果,如麦冬、吉祥草、常春藤等,给植物景观提供绿色背景,常大面积片植。
(2)觀叶型:具有特殊的叶色和形态,如银边黄杨、紫鸭跖草、变叶木等,常在近景中种植,供人近距离观赏,或成片种植形成色块,丰富景观色彩和层次。
(3)观花型:以花色、花姿取胜的地被植物,如玉簪、萱草、菊花、鸢尾等,特点是花期长,花色艳丽,常种植于节点处,形成植物景观亮点,或与常绿型地被混合种植,更能突显景观效果和层次。
(4)观果型:如火棘、南天竹、十大功劳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能增强景观场地的趣味性。
(5)芳香型:如栀子花、月月桂、茉莉花、九里香等,散发出一阵阵芳香,使人对场地留有特殊的感受与记忆。
2.2 以生活习性划分(1)喜阴型:此类地被对环境要求较高,在光照不足的隐蔽处才能正常生长,适宜种植在建筑物的阴影处和郁闭度高的树丛或林下。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02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生态原则
01
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当地的气 候、土壤和地理条件,选择适合当地 生长的植物种类,保持生态平衡。
02
保持自然生态过程
滨水绿地应尽可能保持自然生态过程 ,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链。植物 配置应注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 合理搭配,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注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生态适应性
在滨水绿地植物配置中,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 和水分条件的植物,以降低养护成本和维护频率。同 时,应关注植物的耐水性、耐阴性等生态适应性,确 保植物能够在滨水环境中正常生长。
生态功能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应发挥其生态功能,如净化水质、 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因此,在选择植物时, 应充分考虑其生态特征和功能,合理配置具有不同生 态功能的植物,以实现生态功能的最大化。
植物色彩多样性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不同植物的色彩搭配,选择不同叶色、花 色的植物,以营造丰富多彩的景观。
人文关怀原则
满足市民需求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满足市民的需求,为市民提供舒适、安全、健康的生活和休闲环境。应选择对人体健康有 益的植物种类,避免选择对人体有害的植物。
增强市民体验
滨水绿地的植物配置应考虑市民的体验和感受,营造愉悦、轻松、舒适的景观效果。应选择具有芳香气味、优美 姿态和良好观赏效果的植物,让市民在滨水绿地中感受到愉悦和满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
2023-11-09
目录
• 滨水绿地概述 •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 滨水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的实践案例分析 • 滨水绿地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滨水绿化种植设计

滨水绿化种植设计滨水绿化种植设计是指在河岸、湖泊、海滨等水域环境中进行绿化种植的规划和设计。
滨水绿化种植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植物的选择和布局,改善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提升水域景观的美观度和生态功能,同时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首先,在滨水绿化种植设计中,需要合理选择植物种类。
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适应性和生态功能。
适应性指植物对水分、阳光、温度等环境要求的适应能力;生态功能指植物能否净化水体、固土保水、防风护岸、提供屏障等。
例如,在河岸绿化中可以选择具有较强破土能力的乔木,如柳树、杨树等,它们能够稳定岸坡,抵御水流冲击。
同时,通过种植芦苇、香蒲等植物可以净化水体,增加水域内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其次,滨水绿化种植设计要注重植物的布局和密度。
植物的布局应根据地形地貌和河岸风向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出现单一的植物群落。
可以通过设置植物混植带、退耕还湿区等方式,增加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植物的密度也需要进行适当调控,密度过大容易造成竞争激烈,影响植物生长;密度过小则无法发挥滨水绿化的效果。
在湖滨绿化设计中,可以使用成片种植的方式,让植物形成连片的绿色景观,提升湖泊的景观效果。
此外,在滨水绿化种植设计中还要考虑植物的维护和管理。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肥管理、虫害防治等措施。
在河岸和湖滨绿化中,还需要进行植物的修剪和清洁工作,保持滨水区域的整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植物生长环境和生态系统,滨水绿化设计还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加强对滨水绿化区域的保护和监测,预防污染和破坏等问题的发生。
最后,滨水绿化种植设计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使滨水绿化区域与周边的建筑、道路、公园等环境形成有机的联系,提升整个环境的美观度。
同时,滨水绿化设计还可以融入人造景观元素,如游步道、观景台、休闲广场等,为人们提供就近欣赏水景的机会,增加滨水区域的可利用性。
综上所述,滨水绿化种植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选择、布局和管理等因素,与周边环境协调,以提升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价值。
浅议滨水绿地在城市景观中的设计

关键词: 城 市景 观 ; 滨 水绿 地 ; 设 计
滨水绿 地对 于城市来说 是难 能可 贵的 ,主要就是 因为 滨水 区的 自 然特征 , 首先由于滨水区域是处于陆地生态和水域生态的交接点 , 因此 具 有典 型的两栖 性 , 受 到两种 生态 系统 的共 同作 用 , 因此 在生 态上会 呈 现出多样性 。另外 , 在对于环境的净化上 , 可以称之为城市之肺 , 不但可 以净化空气,同时对于污水的精华以及水源的涵养和气候的改善都有 着不 可 忽视 的作 用 。滨 水绿地 还为 城市居 民提供 了理想 的观 光娱乐 以 及休 憩 的场所 , 虽然 受 到人 类活 动 的强烈 干 扰 , 但是, 城 市 的滨水 绿 地 仍旧是自然生态的典型。 对于现在大多数的城市滨水区域,其改造和开发利用主要还是集 中在防汛以及航运和灌溉上 ,这些基本功能其实并未发挥滨水区域应 有 的特 陛。在这些 开发项 目中大多对 城市水 系进 行取直 ,筑堤 护案 为 主, 而忽视了生态景观以及市民的休闲游玩的需要。所以现在城市规划 中有关滨水绿地的景观建设问题成为了首要问题 ,怎样才能最大程度 的协调 其生态 功能和人类 活动对 自然生态 环境 的影 响 。 1设计 上所遵循 的原则 1 . 1多种功 能兼顾 滨水区域本身就具有着其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在其开发设计上 应当兼顾防洪 、 景观、 生态多种功能。但是由于前些年的无度开发, 使得 工业 以及 生活 污水 严重 的污染 了城 市水系 , 使得 清河 成了臭水沟 。而对 于城市的滨水区域的治理就需要从水质这一根本问题上进行改善, 消 除黑臭现象 , 不但可以对区域生态进行大大的改善, 同时也能够满足滨 水绿地的景观和娱乐休闲功能, 同时提高了城市的形象。 1 - 2以人 为本 滨 水绿 地除 了美 化环 境 , 展 示城 市 风采 , 发 挥其 生态 作用 之外 , 同 时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个亲近 自 然的休闲娱乐场所 ,让城市的居民能 够安逸舒适的与 自 然接触 , 进行健身游玩以及观景等活动 , 增进人与自 然 的关 系 , 拉近 人与人 之间 的距离 。而近些 年 , 经济 发展 的 同时人们 也 开始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随之而来 , 滨水 绿地以其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善气候等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因此 , 对于滨 水绿地 的设计 除了要 以人 为本之外 还应 当生态优先 。这样 既发挥生态效益又兼顾了社会效益 ,才真正的使得滨水区域的设计同 社 会时代 的发展相适 应。发 展不能牺牲 生态环 境 , 因此滨水 绿地 的生态 系统以及其中的生物的栖息等因素也要考虑进去,避免人类的活动对 其 造成失衡 的影响 和破 坏 ,只有保证 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 才能 真正 的提 升 环境质量 。 1 _ 3造景 以植物 为主 滨水区域由于其介于两种生态系统的交接点 ,因此其河岸在 自然 状态下的物种就很丰富并且结构也较为复杂,其生态以及景观功能就 是 通过这 种复 杂的 自 然 群落 实现 的 ,因此 滨水绿 地的设 计和建 设应 当 遵 循其 自然 的地 貌特 征 , 将其 景观通过 适宜 的植物 进行表 现和 构建 , 通 过模拟其原有的河道生态群落的结构,通过适当的树种以及植物种类 营造 多样 的生物 群落结 构 , 使得 格式滨 水绿地 的生 态功能 得 以恢 复 , 从 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景观作用。
滨水景观设计的方法

滨水景观设计的方法导论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周围进行景观设计的一种方法,旨在创造一个与水域相融合的美丽环境。
滨水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够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滨水景观设计方法。
1. 水生植物设计水生植物是滨水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可以为水域提供氧气,净化水质,同时也具有观赏价值。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可以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水质条件的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香蒲等。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植物的选择,可以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滨水景观。
2. 建筑景观设计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建筑物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息和观赏的场所,还可以与水域相互呼应,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例如,在河岸边设计一个观景平台,或者在湖畔建造一个小型亭子,都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近水观景的空间。
此外,建筑物的外立面和材料的选择也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增强整体的美感。
3. 水景设计水景是滨水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可以通过水的流动和声音,为人们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
水景设计可以包括喷泉、瀑布、喷水池等,通过调节水的流量和形态,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水景要与周围的植物和建筑物相结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4. 道路和步道设计在滨水景观设计中,道路和步道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不仅可以连接各个景点,方便人们的出行,还可以引导人们欣赏周围的景色。
在道路和步道的设计中,可以运用曲线和弧线的形式,以增加景观的变化性和趣味性。
此外,道路和步道的材料选择也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如木材、石材等,以增强整体的自然感。
5.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滨水景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可以为夜间的滨水景观增添魅力。
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可以突出水域的轮廓和纹理,营造出浪漫而神秘的氛围。
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各种照明技术,如投光灯、荧光灯等,以达到理想的照明效果。
此外,照明设施的布置也应考虑到人们的安全和舒适感。
滨水景观设计案例说明报告

滨水景观设计案例说明报告1. 简介滨水景观是指以河岸、湖边、海滨等水体边缘为蓝图,通过景观设计来创造一个宜人、美观、可持续的休闲空间。
本文将介绍一个具体的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并分析其设计理念、功能区域和景观元素的运用。
2. 案例背景本案例位于某城市河岸的一块空地,原本是一片荒废的土地,靠近城市的滨水区域。
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休闲环境,市政府决定对这片土地进行滨水景观设计。
3. 设计理念设计团队以“融入自然、提供休闲体验、激发创意灵感”为设计理念。
通过利用水体的特色,将人工元素与自然元素融合,打造一个和谐、宜人的环境,同时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体验。
4. 功能区域设计团队将场地分为五个功能区域,每个区域具有不同的特色和用途。
4.1 水景区水景区是整个滨水景观的核心,设计团队在此区域设置了一个人工湖泊。
湖泊周围种植了各种花草植物,形成一个和谐的自然景观。
区域中心有一个小型喷泉,提供清凉的水雾,为市民带来愉悦的感受。
4.2 休闲区休闲区是供市民休息娱乐的场所。
设计团队设置了长椅和遮阳棚,为市民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区域中央设置了一个大型游乐设施,吸引着很多孩子前来玩耍。
4.3 绿化区绿化区是设计团队特别注重的区域,通过大面积的绿化植物的种植,使整个滨水景区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团队选择了一些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4.4 活动区活动区是供市民举办各种户外活动的场所。
设计团队在这个区域设置了一个露天舞台,为市民举办音乐会、演出等活动提供场地。
此外,还设置了一个开放的草地,供市民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4.5 步行区步行区是整个滨水景观的环绕区域,设计团队精心设计了一条环绕湖泊的步行道。
步行道两侧种植了众多花草植物,形成一个美丽的走廊。
市民可以在这里散步、跑步,欣赏湖泊的美景。
5. 景观元素的运用设计团队运用了不同的景观元素来营造滨水景观的美感和功能性。
5.1 水景水景是滨水景观的核心,设计团队通过人工湖泊、喷泉和水雾等元素,营造出一个清凉、宜人的环境。
景观滨水植物养护措施方案

景观滨水植物养护措施方案简介景观滨水植物养护是指对生长在湖泊、河流、池塘等水体边缘的植物进行管理和维护,保护其生长环境和谐、稳定。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可行的养护措施,确保景观滨水植物的生长和展示效果。
1. 植物选材和栽植1.1 选择适应水体环境的植物品种,考虑其耐水性和抗污性。
1.2 根据光照条件选择植物,确保光照充足,非耐阴植物应考虑少于4小时的照明条件。
1.3 根据景观设计和场地规模合理安排植物布局,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景观效果。
1.4 栽植时注意选择适合的季节,确保植物有足够的生长时间。
1.5 进行栽植时,为植物提供足够的土壤和养分。
2. 水质管理2.1 定期测试和监控水质指标,如水温、pH值、溶解氧含量等。
2.2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水体调节,保持水质平衡。
2.3 做好水体的污染防治工作,避免污水和化学物质的直接排放。
2.4 定期清理水体中的杂物和浮游生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3. 病虫害防治3.1 定期巡查植物,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3.2 防治病虫害时可选用生物防治方法,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3 定期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4 健康植物的选材和合理的施肥措施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养护管理4.1 定期修剪植物,保持植物的形态美观和生长健康。
4.2 健康的植物需要适当的施肥,根据植物的品种和生长阶段合理施肥。
4.3 定期除草,防止杂草对植物的竞争和影响。
4.4 进行适当的疏枝、摘芽和修剪,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分枝。
4.5 定期检查设施的状况,如立杆、铺装、防护网等,确保安全和稳定。
5. 教育宣传5.1 增加景观滨水植物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滨水植物的认识和重视。
5.2 在景区设置解说牌,介绍滨水植物的特点、价值和保护意义。
5.3 开展滨水植物的养护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5.4 加强景区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保护滨水植物的生存环境。
浅谈滨水景观的植物选择与应用

浅谈滨水景观的植物选择与应用林彦燕(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滨水区域景观建设关乎城市整体美化效果,并对城市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滨水植物作为滨水景观中的基础要素,景观植物的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滨水景观的整体美观性与生态效益。
为充分发挥出滨水景观应有的作用与价值,简要分析滨水景观植物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滨水景观中植物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关键词:园林植物;分类;滨水景观;应用;选择为例,深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0℃,且该地区有着充分的光照和降水量。
目前深圳市滨水景观公园的建设,水边植物主要有大叶紫薇、软枝黄蝉、凤凰木、黄槿、小叶榄仁、木棉、大红花、黄金叶等,驳岸植物主要采用垂柳、落羽杉、红花羊蹄甲等植物,水面植物通常采用睡莲、池衫、铜钱草、荷花等。
2滨水景观的植物选择原则2.1水面植物在水面植物选择中,应当结合滨水景观的实际进行处理,同时结合考虑土壤、水流等因素,对所选植物是否影响邻近植物进行分析。
此外,还要分析植物的观赏效果,避免岸边植物种植密度过大,影响游人的观赏。
2.2驳岸植物对于驳岸植物的选择,应当选择耐水湿能力较强、扎根情况较好的植物,比如乔木、灌木等,并用自然种植的形式进行处理。
为了确保景观的完整度,需要合理配置各种植物,不能让植物种类过于单一,也不能让某种植物过于突兀,做到每个季节都有景可赏。
2.3水边植物在堤岸边的植物选择上,应当强调设计性和功能性。
对于休闲性和观赏性的公园,可以在驳岸边种植一些垂直绿化的植物,并把握好植物的密度,确保植物景观性。
对于河道附近的绿化,需要强调层次感与空间感,适当缩小种植的密度,且保证植物品类较为丰富,让景观有层次感。
3滨水景观的植物配置原则3.1注意对植物群落的科学设置滨水植物不同于常规陆地植物,可以很好地适应靠海、靠湖泊等的潮湿环境。
而在选择滨水植物时,要想发挥出植物的作用与功能,需秉持着层次合理搭配的原则,以展现出滨水景观的空间层次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设计中滨水植物的应用
滨水植物具有造景功能,并在城市滨水景观绿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用不同的色彩点缀着滨水岸线及驳岸,使水面和水体变得生动活泼,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不同形态和色彩的滨水植物,会引起人们的各种心理活动和戏曲性效果,挺立在水中的宽叶香蒲和芦苇,阳光下的倒影或在薄雾笼罩的朦胧姿态,使人浮想联翩;月下的芦苇和荷塘的月色,诗一般的宁静,给人一种神秘之感;而菖蒲、睡莲、慈姑、黑三菱、千屈菜等,美丽的花朵竞相开放,迷人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此外,在开阔水面上,还以可布置浮床、浮岛,在岛上栽培水生花卉,形成"水上花园",为水面增添景色。
滨水植物不仅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
针对城市滨水水系中存在的复杂多样的污染,在设计配置滨水植物群落时,应选择抗污染和对水污染具有净化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目前已知对水污染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的湿生滨水植物有茭白、芦苇、香蒲、水葱、灯芯草、菖蒲、慈菇、凤眼莲、满江红、水花生、菱、水鳖、杏菜、菹草、金鱼藻、墨藻等。
由于水系对物种迁移扩散的廊道作用,外来湿生水生生物如水葫芦、大米草、一枝黄花等对水系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广泛的重视。
总之,在城市滨水沿岸地带种植滨水植物会使水质清澈、水体生态稳定,并且能够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因此说滨水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恢复功能。
利用植物根系具有较强的穿扎固土能力,在坡面上和消落区(最高和
最低水位之间的水位变化区)种植耐水湿的乔灌木和地被植物,一方面减少地表径流,另一方面防止或减轻水流、波浪对河岸的侵蚀和冲刷,起到固土护坡作用。
同时,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与性能,提高了土壤持水性,增加了土壤抗侵蚀能力。
所以岸边种植滨水植物既能保持水土起到固土护岸作用,又能提高河岸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所以通过种植植物来固土护岸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可行的生态护坡形式。
滨水植物是良好的绿肥,又是好的饲草,它们营养丰富,生长很快,水中的氮、磷被它们吸收后转化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所以在种植滨水植物时,可有目的地挑选一些利用价值较高的滨水植物如绿萍、浮莲、水花生、水葫芦等。
再在水中放养适量鱼虾和水禽,适时收获水产品,使水体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生态环境,从而获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总的来说,在城市滨水地带各种滨水植物群落的合理布局和科学培育,帮助构建出城市中绿色型的生态水体,不仅美化了环境,更重要的是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景观自然优美、生态功能持续稳定的城市水系和园林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