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况自然地理概况一般路基设计路基防护
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地区公路路基工程,全长XX公里,路基宽度XX米,路面宽度XX米,设计行车速度XX公里/小时。
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土方、路基排水、路基防护、路基填筑等。
二、施工准备1. 组织机构成立公路路基工程施工项目部,负责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
2. 施工人员根据工程规模和进度要求,配备足够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 施工材料根据工程需要,提前采购路基填筑材料、路基防护材料、路基排水材料等,确保材料质量合格。
4. 施工设备根据工程规模和进度要求,配备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洒水车、拌合站等施工设备,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三、施工工艺1. 路基土方(1)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确保路基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2)运输: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土方,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3)填筑:采用推土机进行填筑,分层压实,确保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2. 路基排水(1)设置排水沟:根据路基纵断面设计,设置排水沟,确保路基表面水顺畅排出。
(2)设置边沟:在路基两侧设置边沟,确保路基边缘水顺畅排出。
(3)设置涵洞:根据路基纵断面设计,设置涵洞,确保路基内部水顺畅排出。
3. 路基防护(1)边坡防护:采用植草、铺草皮等方式进行边坡防护,确保边坡稳定。
(2)路基防护:采用砌筑防护墙、铺设防护网等方式进行路基防护,确保路基稳定。
4. 路基填筑(1)材料选择: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填筑材料,确保路基填筑质量。
(2)填筑方法: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方法,确保路基填筑质量。
(3)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核子密度仪等方法进行压实度检测,确保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四、施工进度1.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规模和进度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2. 施工组织:合理安排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等资源,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3. 施工监控: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工安全1. 施工现场安全: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路基防护和路基支挡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1 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 (1)2.1 工程概况 (1)2.2 计划工期 (2)3 施工技术方案 (2)3.1 施工测量放线 (2)3.2 土石方工程施工 (2)3.3 路堑挡土墙工程施工 (3)3.3.1 重力式路堑挡土墙基础开挖 (3)3.3.2 现浇墙身混凝土 (4)3.3.3 隔水层、泄水孔、反滤层 (5)3.3.4 回填 (6)3.4路肩挡土墙施工 (6)3.4.1 托梁施工 (6)3.4.2 路肩墙施工 (7)3.5锚杆框架梁施工 (8)3.5.1施工技术要求 (8)3.5.2锚杆施工 (10)3.5.3框架梁施工: (12)3.6土钉墙施工 (13)3.6.1施工技术要求 (14)3.6.2排水工程施工 (16)3.7灌草护坡施工 (16)3.7.1树坑尺寸及种植要求 (17)3.7.2栽植及施工技术要求 (17)3.8人字形骨架截水沟 (18)3.8.1施工部位 (18)3.8.2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19)3.8.3开挖沟槽 (19)3.8.4骨架护坡质量验收 (20)3.8.5施工注意事项 (21)3.9抗滑桩施工 (21)3.9.1施工部位 (22)3.9.2机具设备 (22)3.9.3施工工艺技术 (22)4 质量保证措施 (32)4.1质量保证措施 (32)4.2质量管理要求 (33)4.3检查验收 (37)5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8)5.1组织保障 (38)5.2施工安全监督要点 (39)5.3安全技术措施 (39)5.4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44)5.5应急预案 (44)5.6监测监控 (51)5.7安全保证措施 (51)DK197+732.6-DK198+160.5段区间路基防护及路基支挡工程首件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1)《路基断面设计图(先期开工段)》(兴泉施-01)(2)《区间路基工点设计图》(兴泉施路-01)(3)《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4)《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4-2003)(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7《铁路路基边坡防护》(一般地区)(通路2015-4401-I)(8)《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规定》铁建设〔2009〕172号(9)《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2-2009)(10)《兴泉铁路XQNQ-1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段内地表上覆第四系坡洪积(Q4a1+p1)粉质黏土、坡残积(Q4d1+c1)粉质粘土等,下伏基岩为晚侏罗世古竹超单元(J3N s)花岗岩地质岩性分述如下;<9-2>粉质粘土(Q4a1+p1);灰黄色,灰白色,肉红色,中细粒结构,岩体差异风化严重,局部全风化层较厚广泛分布于缓坡,沟底一般见强风化基石灰白色,肉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岩体差异风化严重,局部全分化较厚软风化较厚。
一级公路的施组

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本合同段(B13)路线路线起点位于现鹤大公路大莫互通至海南方向500m处,利用现有鹤大公路封闭,经小莫村、海南乡,至海南互通前为路线终点。
路线起点桩号K159+000处,终点为K167+424.61处,全长8.424Km。
本合同段为利用现有一级公路封闭成高速公路项目。
现一级公路为路基宽度20m,为满足高速公路的服务等级,沿线新设置12处(双侧)紧急停车带。
连接线0.714km/1处,改移道路8.095km/2处。
二、自然地理条件概况(一)地形地貌本合同段位于牡丹江市境内,地理位置在东经129°30′~129°33′,北纬44°30′~44°34′之间,海拔高度260-300m,属丘陵区。
本段自然区划为II2区,即东北山前湿润季冻区。
(二)区域地质稳定性评价地质构造为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层和残积层。
(三)工程地质评价地表土壤多为低液限粘土、碎石土、风化砂砾等,下层为花岗岩。
(四)水文地质评价沿线河流漫滩区含水层较厚,土质颗粒松散、透水性好,地下水位埋深较浅。
丘陵区主要为花岗岩,从已开挖的挖方段落看,未发现裂隙水和承压水,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五)不良地质路段情况沿线不良地质路段多为水田及湿地,表层大部分为淤泥质粘土,含水量大,工程实施阶段应清除、换填砂砾等透水性好的材料进行处理。
(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采用及大型工程构造物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鉴定情况根据《黑龙江省搞震设防工作图》(1990),确定沿线地区为VI度地震烈度区,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不进行特殊的抗震设计,对桥涵构造物采用构造设防的措施。
(七)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冻深等必于北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3.6℃,极端最高气温34.6℃,极端最低气温-45.2℃。
年平均降雨量为542mm,降雨期集中在6-8月份;平均积雪厚度为40cm,最大冻深为2.02m,地面稳定冻结日期为11月初,稳定解冻日期为翌年4月中旬。
防护工程1概要

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1.1.1简介本项目为福州市罗源县碧里至将军帽港区疏港交通战备公路工程,线路全长10.659505km。
本合同段位于福州罗源县碧里乡境内,路线起点位于碧里与罗源狮歧港疏港公路衔接处,途经在建的福建华东船厂、亭下、田班、龟屿隧道、廪头、溪边、牛坑、下莲、油坑,终点位于廪尾村(将军帽港区),起终点桩号为K8+897.992---K19+555.63(断链长1.867米),全长10.659505km。
其中隧道一座,长263m。
1.1.2主要技术标准、技术指标技术标准表1.2.1气象、水文根据罗源气象站资料,有关气象特征值如下:多年平均气温19.1℃,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67.6mm。
多年最大年降水量达2480.7mm,多年一日最大降水量达294.4mm,多年最大一小时降水量达87.8mm。
一年中降水量主要集中在3~9月,以6月为最多,月平均降水量为276.5mm。
一年中有梅雨季节和台风季节,3~6月为梅雨季节,7~9月为台风季节。
罗源湾海域属正规半日潮流,最高潮位:4.54m;最低潮位:-4.209m。
平均涨潮历时:5小时30分;平均落潮历时:6小时55分。
1.2.2 地形、地貌线路位于罗源湾北岸,主要为低丘陵和滨海滩涂地貌。
丘陵坡度较陡,出露岩性主要为凝灰熔岩、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部分缓坡地段有少量残坡积土分布;低丘陵山前洪积扇地形平缓,分布有洪积碎石土;滨海滩涂和海域,地形较缓,接受多期海陆交互相沉积,表面分布有淤泥、角砾层。
1.2.3地质、地震在区域地质构造体系上,本区以新华夏构造为主干构造,它控制着中生代晚期火山岩喷发和燕山期各类侵入岩的分布。
区内的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及北西两个方向,其中与本工程有关的次一级断层主要有三条:一是F1断层,分布于K8+897.992~K9+440一带;二是F2断层,分布于龟屿隧道进洞口附近;三是F3断层,分布于龟屿隧道出洞口附近。
断层以压扭性为主,断裂带岩石较破碎。
盐蓬路连接线总体说明书

总体说明(一)路线概况盐亭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东,是绵阳市靠东南的一个县,周围与三台、梓潼、遂宁射洪、南部等五县接壤。
盐蓬路是盐亭、射洪、蓬溪三县的大通道;施工中的成德南高速公路,在盐蓬路麻秧附近的打鱼嘴经过。
本项目是盐蓬公路盐亭县境内红砖厂(即梓江三桥桥头平交)至盐蓬路麻秧附近打渔嘴处的成德南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连接线,是对现有盐蓬二级公路在进行的改建工程。
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盐蓬路盐亭县城区近郊段行车舒适度、充分发挥连接高速公路的重要快捷通道作用、也是连接盐亭县月圆坝开发区的重要通道,而且还是打造盐亭县城景观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项目路线起点位于盐蓬公路盐亭红砖厂(即在建梓江三桥桥头平交)处,起点桩号为K0+000,经月圆坝、蒙子垭、止于盐蓬路麻秧附近打渔嘴处的成德南高速公路互通立交(K4+500),路线全长4.500公里。
(二)测设依据1.该项目的公路勘察设计合同。
2.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关于本项目建设的相关文件。
3.已批准的方案设计。
4.交通部部颁J T 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其相关规范。
(三)技术标准根据原盐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该路段交通量2002年为1800辆/昼夜,2025年远景交通量为8989辆。
但城区近郊路段交通量随着城区扩展、月圆坝开发区的建设、紫江三桥的建设以及高速公路在麻秧附近的打鱼嘴与盐蓬路交汇等,对本路段通行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次改建一级公路,就是为了适应盐亭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打造盐亭县快速干线及景观大道的需要而进行的建设。
根据盐亭县城市发展及规划,该连接线兼有盐亭景观大道迎宾大道功能,根据相关会议精神,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53米,路幅形式为:行车道为双向六车道宽23米+2×4米人行道+2×11米绿化带,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本项目设计内容包括路基路面及排水工程、人行道以及沿线照明系统、绿化按照基本造价列出,实施时再根据具体情况细化。
路基防护工程施工工程概况

路基防护工程施工工程概况一、项目背景本次施工的路基防护工程位于某地的一条主干道路上,该路段因为地势较陡,且常年受到雨水侵蚀和车辆碾压,路基已出现严重损坏情况,为了保障道路的正常通行和增加安全性,决定进行路基防护工程的施工。
二、施工内容1. 路基加固:通过在路基上铺设一定厚度的土石料,以增加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边坡防护:在路基两侧的陡坡上设置防护栏杆或者植被覆盖,以防止坡体滑坡和崩塌。
3. 排水系统:在路基的低洼处设置排水沟、雨水篦,及时排除道路上积水,防止水毁路基。
三、材料和设备1. 土石料:选用优质的碎石和砂土作为路基加固的主要填料材料。
2. 防护栏杆:采用镀锌钢材制成的护栏杆,具有一定的抗腐蚀和抗冲击能力。
3. 排水管道:选用PVC或者HDPE材质的排水管道,耐腐蚀、耐磨损。
四、施工流程1. 现场勘察:施工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勘察,确定施工范围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2. 设计方案:根据勘察结果制定施工设计方案,确定路基加固的厚度和材料,边坡防护的方式等。
3. 施工准备:准备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组织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4. 施工作业:先进行路基加固工程,铺设土石料,夯实压实,再进行边坡防护工程,设置防护栏杆,最后进行排水系统的铺设和安装。
5. 现场检查: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五、质量控制1. 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施工方式和材料。
2. 确保施工人员具有相关的资质和经验,加强对施工作业的监督管理。
3. 进行施工质量检测,对施工成果进行验收,确保达到设计要求和工程标准。
六、安全保障1. 制定施工安全规范,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2. 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提供必要的劳保用品和安全培训。
3. 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预防和应急处理。
以上便是路基防护工程施工工程概况的介绍,希望通过本次施工,能够为道路的安全和稳定做出贡献。
四级公路设计说明要点

四级公路设计说明要点⼀、概述(⼀)、项⽬背景为进⼀步加快象⼭县经济发展、完善公路⽹建设,打造平安交通,加快泗洲头镇经济建设步伐,⽅便群众的⽣活和经济往来。
受象⼭县泗洲头镇⼈民政府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泗洲头横埕~杨⼤场公路⼯程的测量及设计任务。
本⼯程起点与位于横埕村的已建⽔泥路⾯接顺,已建⽔泥路⾯路基宽度为5m,路幅为2×0.5m⼟路肩+1×4.0m⾏车道,终点⾄位于杨⼤场村的已建⽔泥路⾯,路线全长1.577公⾥。
本⼯程是农村联⽹公路的组成部分之⼀。
农村联⽹公路主要满⾜农业⽣产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为⽬标,合理利⽤各种有限的资源,实现区内的连接互通,保障区内和区外的顺畅衔接,形成统⼀、⾼效的系统,⽅便群众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承接任务后,我公司于2013年1⽉组织⼯程技术⼈员对全线进⾏了勘测。
在测设过程中,本着“质量第⼀,结构合理,节约投资,便于实施”的指导原则进⾏勘测设计。
本⼯程设计依据以下⽂件和技术规范执⾏:1、《宁波市农村公路建设最低技术标准指导意见》(宁波市农村公路建设领导⼩组⽂件,甬农发[2003]03号);2、《浙江省乡村康庄⼯程建设管理若⼲规定》(浙江省交通⾏业⽂件,浙交(2004)110)3、《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D30-2004)6、《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7、《公路⽔泥混凝⼟路⾯设计规范》(JTG D40-2011)8、《公路⽔泥混凝⼟路⾯施⼯技术规范》(JTGF30-2003)9、《公路桥涵设计通⽤规范》(JTG60-2004)10、《公路钢筋砼及预应⼒砼桥涵设计规范》(JTG62-2004)11、《公路圬⼯桥涵设计规范》(JTG61-2005)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63-2007)13、《公路桥涵施⼯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4、《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33-2002)1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6、《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册》(JTG D82-2009)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18、浙江省交通厅《浙江省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管理办法》(浙交[2007]63号);19、其他交通部颁发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等。
普通公路防护工程施工

普通公路防护工程施工一、工程概述公路防护工程是指对公路沿线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进行预防和防护的工程,主要是为了保护行车安全。
工程内容通常包括护栏、护坡、护墙、防撞柱等防护设施的安装以及路基稳定、排水管道布设等。
公路防护工程一般分为路基防护和路侧防护两大类。
路基防护是指对路基进行加固和防护,防止路基发生移动和塌陷等情况,通常采用防护护坡或者护墙等设施来实现。
而路侧防护是指对路侧危险位置进行防护,以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工程施工一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设施,包括挡坡、护栏、护栏柱、防撞墩、隔离带等。
二、施工准备工作在进行公路防护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周密的准备工作,包括方案调研、资金筹措、人员配备、施工机械设备采购等。
1.方案调研:首先需要进行现场勘测,了解具体施工区域的地形、交通情况以及周边环境,根据调研结果设计合理的防护方案。
2.资金筹措:确定工程预算及资金来源,保证施工资金的充足,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人员配备:根据工程规模确定所需的施工人员,保证施工队伍的配备完善,具备相关技术和经验。
4.施工机械设备采购:根据具体工程需要,采购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等,确保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
三、施工工艺流程公路防护工程施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测量定位: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施工位置和布置,测量标定,确保施工位置准确无误。
2.挖掘基础:根据设计要求,使用挖掘机等设备对基础进行挖掘,保证基础稳固。
3.铺设材料:根据设计方案铺设材料,如混凝土、钢材等,确保防护设施的牢固性。
4.施工固定:对铺设完成的防护设施进行固定,确保设施不会因外力移动或倾斜。
5.装饰美化:对施工完成的防护设施进行装饰美化,使其更符合环境要求。
6.验收交付:完成施工后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完成交付使用。
四、施工质量控制为了确保公路防护工程的质量,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施工材料、工艺操作、质量检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七桥二、工程概况2. 1项目地理位置通扬线航道西起苏北运河高邮运东船闸,经兴化、泰州、姜堰、海安、如皋、南通、通州、海门,东至启东吕四港,全长约300公里,横贯苏中地区扬州、泰州、南通三市,是《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两纵四横”干线航道网中的“二横”,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划》“两纵六横”干线航道网中的“三横”,作为公、水、铁综合交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目前,该航道现状等级不一,除建口线经水利部门整治后基本达到三级标准及高东线高邮城区段按照三级标准建设了护岸,但水下疏浚未达到三级航道要求以外,航道等级基本为五〜七级,能全线通行的主要为100〜300吨级以下的船舶,为充分发挥通扬线航道的航运功能和作为,急需进行整治。
五七桥老桥位于泰州市海陵区,紧邻泰州市火车站,航道两岸地势平坦。
老桥接线为3. 5m宽砂石路。
航道北岸为苗圃种植园,南岸主要为农田和鱼塘。
2. 2桥梁现状1 / 76五七桥原桥为双曲拱桥,建成于1970年,为机耕桥,现为危桥。
桥梁全长48. 8m,老桥宽2. 9m,通航孔净宽8m,净高3. 5m,通航孔净空不满足III级航道通航要求,需进行改建。
2.3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根据初步设计批复及地方规划要求,施工图设计阶段执行情况如下:1、本桥及初步设计桥位一致,属于移位重建。
2、桥梁宽度及初步设计一致。
3、主桥桥梁结构及初步设计一致,采用下承式预应力砼系杆拱,引桥及初步设计一致,采用PC空心板。
4、主引桥布跨及初步设计一致。
施工图及初步设计比较表三、自然地理概况3. 1地形地貌拟建桥位区属平坦的长江下游新三角洲平原地貌单元,河网发育,横跨新通扬运河,两侧有沟塘、低层民宅和农田。
拟建桥位区总体上地势较为平坦,勘察期间测得各勘探点孔口高程2. 66〜3. 20m,最大高差0. 54m。
3. 2气候根据江苏省气象台及各市气象台的气候资料,通扬线(运东船闸〜海安船闸段)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15.5℃,年平均降水量为1030〜1281mm,区域几乎每年均有雾、霜和降雪等情况。
航道沿线均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部分属于江淮两大冲积平原,平均气温在 16℃,最高气温36. 1℃,最低气温-6. 9℃。
通扬线(运东船闸〜海安船闸段)地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高东线段属淮河流域,向南过通扬高速公路后属于长江流域,降水量充沛,每年夏季雨量偏多,集中于5〜8 月,年平均降水为1084mm。
通扬线沿线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年最大风速为16. 7m/s,历年平均风速为3. lm/s,年风向最大频率为9%。
本项目地处江苏中部,这一带近10年来遇到的最大台风是2011 年7月份在启东登陆的“梅花”台风,陆上风力达8〜10级,阵风11〜12级,沿海风力可达10〜12级,阵风13〜3 / 7614级。
航道沿线每年均出现雾、霜、雪等天气,常年无霜期为200〜220天,基本不影响通航。
航道沿线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最小相对湿度为18%。
3. 3地质构造及地震线路区构造部位处于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及淮阳山字型东翼反射弧及泰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复合地带,构造形迹复杂。
其中以新华夏系、华夏式和东西向构造在本区内特别发育,基本控制着本区构造的基本格局。
对本线路段有影响的断裂有海安一南港断裂、黄桥断裂、泰州一安丰断裂、大泗庄一邓庄断裂、和桥一北涸断裂、茅山东侧断裂、宜陵一蒋王庙断裂。
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沿线第四纪时期构造活动微弱,以间隙性的垂直升降运动为主,无全新活动断裂,区域上处于稳定地块,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
.本区域位于郯庐断裂带东侧,扬州〜铜陵地震带上。
地震分布受活动构造体系或断裂带控制,主要集中于吕良〜宝应〜秦南一带的北区及仪征、扬州、镇江、丹阳一带的南区,三级以下有感地震频繁,较大地震有1624年扬州地震(6.0级),1913年、1930年镇江东部地震(51 / 4级)。
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区划图上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 10g。
3. 4地基土工程地质层的划分和描述勘察深度范围内,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按岩土体成因类型、时代、埋藏分布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异同性,把岩土体划分为12个工程地质亚层,具体特征分述如下:①层素填土:灰黄-灰色,松散,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局部上部夹有碎石碎块,不均质。
普遍分布。
②层粉质黏土:灰黄色,软塑〜可塑,含铁锰质浸染斑点,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軔性中等。
主要在运河北岸分布。
②a层粉土:灰黄色,很湿,稍密〜中密。
干强度、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
主要在运河南岸分布。
③粉质黏土:灰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
普遍分布。
④层粉质黏土:灰黄色,硬塑,含铁锰质结核及灰色条带,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高。
普遍分布。
⑤层粉质黏土:灰黄色,可塑,含铁锰质斑点,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
普遍分布。
⑥层粉土:灰色,湿,中密。
干强度、韧性低,摇振反应迅速。
普遍分布。
5 / 76⑦层粉质黏土:灰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
普遍分布。
⑧层黏土:灰黄色,可塑〜硬塑,含铁锰质斑点,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
普遍分布。
⑧a层粉质黏土:灰黄色,软塑为主,含铁锰质斑点,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
普遍分布。
⑨层粉质黏土:青灰〜灰黄色,可塑为主,含铁锰质斑点,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
普遍分布。
⑩a层粉砂夹粉土:灰色,中密〜密实,饱和。
成分以石英和云母为主,分选性较好,粒径多在0. 1腿〜0. 5mm之间。
普遍分布。
⑩层黏土:灰黄〜灰色,可塑〜硬塑,含铁锰质斑点,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高。
普遍分布。
(11)层粉砂:灰黄色,密实,饱和。
成分以石英和云母为主,分选性较好,粒径多在0.lmm〜 0.5mm之间。
普遍分布。
(12)层粉质黏土:灰黄色,硬塑,含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高。
普遍分布。
各岩土层埋藏分布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
各岩土层厚度、层顶标高及层顶埋深详见表。
场地地层厚度、层顶标高、层顶埋深统计表7 / 76各岩土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详见下表。
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钻孔灌注粧桩侧土摩阻力标准值qik根据《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结合地区经验提供。
粧基设计参数一览表摩阻力标 qik (kPa)深揽粧q Pa)9 / 763. 5地表水拟建大桥范围内的地表水系主要为新通扬运河水系,水深1.0〜3.5m 不等,主要接受上游补给,向下游排泄。
桥位区新通扬运河宽约55.00m,勘察期间测得新通扬运水位 0.94m3. 6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的赋存、埋藏条件,本次勘察揭示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微承压水,及新通扬运河水力联系极其密切。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③层以浅土层孔隙中,补给条件好,结构松散,渗透性好,富水性一般。
微承压水主要赋存⑩a、(11)层砂性土层孔隙中,富水性较好,但对本工程影响不大。
潜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新通扬运河地表水水侧向补给(地表水位高于潜水位时)。
微承压水主要为侧向迳流补排和上层越流补给。
场地地形平坦,地下水迳流缓慢,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潜水排泄方式为自然蒸发和侧向迳流。
勘察期间测得孔隙潜水初见水位埋深1.30〜1.70m,稳定水位埋深1.20〜1.60m。
根据本地区的水文地质资料,潜水位丰水期及枯水期水位年变化幅度1.5m左右。
由于拟建场地临近新通扬运河,场地地下水位及地表水位密切相关,历史及近3〜5年最局水位可按新通扬运河考虑最尚抗洪水位考虑。
拟建大桥范围内的地表水系主要为新通扬运河水系,水深1.0〜3.5m 不等,主要接受上游补给,向下游排泄。
桥位区新通扬运河宽约55.00m,勘察期间测得新通扬运水位0.84m3. 7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拟建桥位段浅部为湿润区,按不利因素考虑,判别场地环境类型属II类。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环境结合本次室内水质分析资料(详见表4. 3),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附录K表K.0.2-1〜K.0.2-3,判定拟建场地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
场区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浅部土体易溶盐已基本溶于水中,参照水质分析资料和邻近施工经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
3. 8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3.8.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设计地震分组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3.8.2场地类别11 / 76拟建桥位区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共选择2个钻孔(WQ02、WQ04)进行波速测试。
对该桥位区的场地类别、特征周期评价见表。
该场地类别为III类,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
波速测试指标一览表3.8.3饱和砂性土液化判别桥位区20m以浅主要分布有②a、⑥层饱和粉(砂)性土,据室内颗粒分析试验成果及所对应野外标贯击数,按《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判别:②a、⑥经标贯判别为不液化土层。
3.8.4抗震地段划分拟建桥位区为平坦的长江下游新三角洲平原地貌单元,跨越新通扬运河,地下水埋藏浅,且位于内河河岸边缘,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中第4.1.1条,综合判定该场地为抗震不利地段。
3.8.5软(弱)土震陷评价本桥位区分布的土层剪切波速均大于90m/s,可不考虑震陷影响。
3. 9场地岩土工程评价3.9.1区域稳定性分析拟建场地内及其附近地区无全新活动断裂通过,新构造运动微弱,区域稳定性较好。
3.9.2场地稳定性分析拟建桥位区地貌类型为平坦的长江下游新三角洲平原地貌单元,岩土层分布相对稳定,未发现其它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综合评价拟建场地为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3.9.3地基土评价根据岩土层性质和工程的特点、要求,桥位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评价见表。
岩土体综合评价一览表13 / 763.9.4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现象①层素填土:灰、黄灰色等,以回填的黏性土、粉土为主。
非均质,为近年内堆填。
该层总体结构松散,压实度不均,欠均匀,开挖时易坍塌,工程地质特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