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2020年中考复习指导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核心知识+考点梳理)(部编版)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核心知识+考点梳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思维导图】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核心观点】1.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2.我们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3.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要做到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讲究策略。
4.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5.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6.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带领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7.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考点梳理】6.1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1.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2.责任的来源有哪些?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3.我们扮演哪些角色?承担哪些责任?①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②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是我们的责任;③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④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做到“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4.★角色与责任的关系是怎样的?①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②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
③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5、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小到按时完成作业、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承诺、认真做事。
6.对自己负责的意义?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能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
7.为什么要对他人负责?(他人对我负责的意义)①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
②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履行各自承担的责任,很难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复习提纲(详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考点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京津冀协素材推荐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等、第一框坚持改革开放一、(一)中国共产党担当的历史使命(P3注:此处为统编教材相应册次页码)(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P8)(三)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P12)(一)中国共产党担当的历史使命(P3注:此处为统编教材相应册次页码)(1)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4)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P8)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三)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P12)2、共产党怎样带领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站起来;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富起来;改革开放,强起来。
二、(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的作用(P3~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二)改革开放的地位(P5)(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的人成就(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6~8)(2018.9)(四)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原因) (补充到P5下)(五)我国应该怎样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坚持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应该怎么做?)[2018.10③;2017.30(3);2015.30(2)] (补充到P5下)(六)正确认识我国推行的改革(P9)(七)坚持改革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为什么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P9~11)(一)改革开放的作用(P3~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1.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九上)核心知识背诵笔记-【备考干货】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考前干货必备速递(部编版)

2023中考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背诵笔记)【本册知识框架】【本册内容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建设)创新型国家(完善)民主法治(发展)中华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领导实施改革开放,建设创新型国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本册必背观点、金句】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2.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变中国,影响世界)(重要性)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习近平3.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6.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7.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做法)8.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9.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地位)1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地位)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习近平11.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引擎作用)12.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部编人教版)2020届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资料:垃圾分类

2020届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资料时政热点专题一:垃圾分类一、时政热点:材料一:《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19年7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根据规定,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都将面临处罚。
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也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材料二:提升环保自觉崇尚绿色生活一段时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建章立制,通过督促引导,强化全流程分类、严格执法监管,让更多人行动起来,需要更加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市民的积极配合,同时也需要生活习惯、消费理念乃至相关行业商业模式的改变,从而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合力。
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做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只有人人行动起来,转变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才能让环保意识成为生活中那条细细的红线,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人民日报2019年06月27日09版评论) 材料三:推进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城乡发展的“痛点”之一。
随着城市加速扩张,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垃圾产生量也在持续增长。
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一年已经超过2亿吨。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前,我国将在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届时我国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这就要求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
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可以促进群众逐步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而不管是垃圾分类投放还是收集、转运、处理各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投入,必须有相应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人民日报2019年06月05日01版要闻)二、热点导读:1.列举你知道的可回收垃圾:①废纸:废旧书、报纸、纸壳、纸质包装等;②玻璃:各种玻璃瓶、玻璃碎片、镜子、灯泡、暖瓶等③金属物:易拉罐、金属纽扣等;④布料:废弃衣服、桌布、毛巾、书包等;2.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分类和处理,会产生哪些危害?①滋生蚊蝇,繁殖细菌,释放有毒气体,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②无法分解,影响市容市貌,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重点知识梳理--九上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部编版)

【笔记清单】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单元核心笔记梳理(部编版)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1.我国民族概况:(1)数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2)分布格局(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3)各族人民间的关系: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4)我国民族国情(现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2.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ロ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3.中华民族形成的大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域,设立自治机关,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即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5.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方针: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6.民族平等的表现:同等的社会地位;平等的权利;相同的法定义务7.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民族团结的地位)②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8..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如何做?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②积极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③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④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9.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民族地区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课件(共72张PPT)

题型体现真实生活情境的创意和结构优化,涵盖一定的推理链
(2018年安徽)3.借助手机里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生活中的 一些人常沉迷于把自己的照片修饰得光艳完美,但照片中的美图和现实中的真 相总是有着一定的差距,这启发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应做到( )
16(4) 志愿者服务,志愿者素质
17(1) 列举40年改革成绩
文化基础——人文情怀:(关切人的生存、发展) 文化基础——人文情怀:(关切人的生存、发展)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国家认同(法制意识,公民意 识)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国家认同(法制意识,公民意 识) 自主发展——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能调节和管理自己 的情绪)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社会责任(热心公益和志愿服 务)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社会责任(权利义务、公民意 识)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社会责任(诚信友善)
经济建设 1.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发展由高速、快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高
质量发展。 ■新常态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渗透在各个领域
。 2.改革开放。 ■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人民进行
的一场新的革命 ■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也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4、 安徽省中考思想品德与历史学科合卷,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 不变。
(1)从分值设置看,思想品德学科满分80分,分单项选择题 和非选择题两种形式。单选题为12题,每题2分,合计24分。非选 择题分为图片漫画题(8分,13题),材料简答题(8分,14题), 情境探究题(12分,15题),安徽专题(14分,16题),综合探究 题(14分,17题)。
【部编人教版】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自我(含练习题+答案)

【部编人教版】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自我【复习要求】1、知道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识记】2、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克服青春期的烦恼,促进生理、心理的协调发展【理解】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理解】4、磨砺意志,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运用】5、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理解】【复习过程】一、基础知识梳理考点1:知道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
【识记】1、什么是青春期?人们通常将人生中11—18岁这段美好年华称为“青春期”。
是人生当中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也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
2、青春期有什么特点?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从不成熟向成熟的发展过程。
考点2: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理解】1.青春期矛盾心理: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2.如何解决青春期的矛盾心理?①可以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②可以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③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试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④可以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3.如何进行自我调节?①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想法是对自己不良感受的健康宣泄,可以帮助我们冷静下来。
②参加体育活动:酐畅淋漓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化解烦恼。
③学习自我暗示:当遇到麻烦时,暗示自己“一切都会过去”“这对我也是锻炼”等。
这有助于我们放松心情,稳定情绪。
④试试自我解嘲:自嘲自己的相貌、装束。
甚至狼狈相,不仅不会贬低自己,反而会缓解情绪。
考点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理解】1.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1)情绪的基本类型: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还有害羞、焦虑、厌恶和内疚等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