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小说
自考《大学语文》小说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自考《大学语文》小说单元练习题及答案《大学语文》小说单元练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苦恼》中人与马的对比体现在(D)A、人像“幽灵”,马像“蜜糖饼”B、XXX挨“脖儿拐”,马挨鞭子。
C、XXX死了儿子,马死了崽儿D、没有人听XXX 诉说,马听着2、《麦琪的礼物》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是(C)A、单线式叙述B、分成块状,交错展现C、虚实双线并行D、平行叙述3、《婴宁》中,促使XXX“矢不复笑”事件是(C)A、爬上树梢,狂笑而坠B、走出深山,嫁到XXXC、惩罚邻子,遭遇诉讼D、归葬鬼母,伏尸痛哭4、XXX吵架的主要心理特点是(B)A、反复试探B、假情试探C、反复争吵D、吵后多悔5、《麦琪的礼物》的结构特点之一是“一实一虚,双线并行”,其中的虚线是(C)A、XXX没有钱买礼物而哭泣B、XXX卖掉美发给丈夫买表链C、XXX卖掉XXX给妻子买发梳D、XXX和XXX含着眼泪相互拥抱6、《金鲤鱼的百裥裙》的叙述方法是(B)A、正叙B、倒叙C、插叙D、补叙7、《断魂枪》中的XXX与沙子龙相比,性格显得(A)A、争强好胜,性情外露B、豪爽乐观,积极进取1C、没落保守,孤傲执着D、XXX持重,谦恭礼让8、沙子龙的镖局改客栈的主要原因是(C)A、为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B、时代变了,XXX主动求变C、时代变了,XXX不得不变D、时代变了,武艺已没有意义9、《哦,香雪》这篇小说之所以动人心弦的关键在于(D)A、全景素描B、出色的心理描写C、文风质朴D、调动统统艺术手段,深入揭露人物心灵10、XXX的短篇小说集是(B)A、《晓云》B、《城南往事》C、《金桥》D、《林海音小说选集》11、《哦,香雪》的整体建构特点是(B)A、头脑感情的多重性B、全景描画中突出中央画面C、以铅笔盒为聚焦点D、借风景描写刻画人物心情12、小说《金鲤鱼的百裥裙》聚焦百裥裙,却反映了金鲤鱼一生遭遇,这一整体构思特点属于(B)A、侧面烘托B、以小见大C、类比见义D、意味寄意13、《婴宁》的宗旨是(A)A、批评封建礼貌对妇女健康天性的压制和窒息B、揭露古代女子狡诈的一面C、描绘古代青年人之间的爱情D、批评封建专制14、小说中,人物性格之间的主要关系是(B)2A、类比B、比较C、铺垫D、烘染15、关于婴宁“笑”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A、从“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再到“笑须有时”B、从“无时不笑”到“笑须有时”再到“矢不复笑”C、从“笑须有时”到“矢不复笑”再到“无时不笑”D、从“笑须有时”到“无时不笑”再到“矢不复笑”16、《宝黛吵架》中向XXXXXX禀告二人吵闹的是(B)A、雪雁B、屋里的老婆子C、袭人D、紫娟17、帮金鲤鱼制造百裥裙的是(D)A、XXX老爷B、XXX太太C、振丰D、XXX18、《苦恼》中,车夫XXX的真正苦恼在于(D)A、年老多病B、儿子死了C、生活困难D、苦恼无处诉说19、《断魂枪》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后文人物性格展现的主要作用是(C)A、制造一种急剧动荡的气氛B、设置一个让人扮演的舞台C、展现一幅人物活动的背景D、反衬各种落后于时期的心态二、多项选择题1、《婴宁》中关于花的描写说法正确的有(ABCD)A、本篇处处写XXX的笑,又处处以花作映衬B、作者有意以鲜花象征婴宁容貌的美丽与内心的纯洁C、花在文中起到了重要的序言作用D、花在XXX与王子服的爱情里有“媒人”的作用3E、衬托XXX喜欢花2、《断魂枪》中的人物描写,属于沙子龙的有(ACE)A、镖局改为客栈B、到土地庙卖艺C、夜深人静熟悉枪法D、登门求乞E、坚持不传,“五虎断魂枪”3、下列风景描写,施展阐发香雪兴奋心情的有(BCE)A、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叫人心跳的寂静B、风柔和了许多,月亮是这样明净C、核桃树叶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的歌唱D、月光黯淡下来,群山沉默着E、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溅起一朵朵小浪花4、小说《苦恼》的主要写作特点是(BDE)A、情节十分巧合B、人与马相类比C、采用倒叙方式D、主题以小见大E、对话生动逼真三、词语解释题1、女正色,XXX不复笑XXX:立誓,决心。
大学语文小说写作课程教案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认识和理解。
2. 提高学生的小说写作技巧,包括构思、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语文专业或文学爱好者教学时间:16周教学内容:第一周:小说概述- 小说的发展历程- 小说与散文、诗歌等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小说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第二周:小说的基本要素- 人物:人物的塑造与性格刻画- 情节:情节的安排与推进- 环境与背景:环境描写与背景交代- 语言:小说语言的特色与运用第三周:小说的结构- 小说的类型与结构- 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安排- 节奏与张力的把握第四周:小说的写作技巧- 情节构思与创意- 人物塑造与对话技巧- 环境与背景的描写方法- 语言运用与修辞手法第五周:短篇小说写作实践-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短篇小说的创作- 教师点评与指导第六周:中篇小说写作实践-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中篇小说的创作- 教师点评与指导第七周:长篇小说写作实践-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长篇小说的创作- 教师点评与指导第八周:小说的修改与完善-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与完善- 教师点评与指导第九周:小说的发表与传播- 小说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途径- 小说作品的自我推销与发表- 网络文学与纸质文学的互动第十周:小说的主题与思想- 小说主题的提炼与表达- 小说中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 小说的时代背景与历史价值第十一周:小说的文化研究- 小说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 小说的地域性与民族性- 小说的跨文化交流与影响第十二周:小说的批评与鉴赏- 小说的批评标准与方法- 小说的审美价值与艺术成就- 学生进行小说批评与鉴赏的实践第十三周:小说写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人物塑造的误区与对策- 情节安排的不足与改进- 语言运用的瑕疵与修正第十四周:小说写作的个性与创新- 小说写作的个性表达- 创新思维在小说写作中的应用- 学生进行创新性小说创作的实践第十五周:小说写作的交流与分享- 学生之间的小说写作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说作品的分享会- 学生相互点评与学习第十六周:课程总结与作品展示- 学生回顾课程内容,总结学习心得-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 优秀作品展示与交流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小说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大学语文_王步高_当代小说

方方的《风景》、《随意表白》等。
浙江温州人,1937年因参加抗日宣传工作辍 学,在西南各地从事戏剧工作。1945年毕业于重 庆社会教育学院。1949年后在北京市文联工作。 1958年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北京文学》主编。
小说集
《春雷》
《山里红》 《林斤澜小说选》 《矮凳桥风情》 《十年十癔 》
张洁的《沉重的翅膀》
李国文《花园街五号》 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
张炜的《秋天的愤怒》
贾平凹《浮躁》等
4、 寻根文学
兴起于1985年前后的“寻根小说”注重以现代 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并对题材所蕴涵的深层的 历史文化信息进行艺术传达,进而探寻民族文化
和民族灵魂重建的可能。
韩少功的《爸爸爸》、《归去来》、《女女女》 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 郑万隆的《异乡异闻》 郑义《老井》,《远村》 李杭育《沙灶遗风》 王安忆《小鲍庄》等。
一个铁青的“长”端了杯水过来。
“不渴!” 一声不响,捧着水走开。
我看着姐姐大笑,往后仰,张着嘴,我看见两个
下巴,两张嘴,我眼里的姐姐是双的,双双重叠的。
对“我”而言,“五”不仅浓缩了残暴的历史“五 错”, 也因为它与“姐姐”以及他们整个家庭悲剧的宿命般的关 联,而使其在心理与生理上倍感恐惧。
正是在“我”对“五”的恐惧之中,看到了疯狂的历 史 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性的扭曲与戕害,也进一步体现 了“历史的记忆”的顽强存在及其独特的表现方式。
体现了“姐姐”的战士风采。
我看见姐姐吸气,做准备,以后大笑出来。她比 先前虚弱,苍白,气短,若不好好准备,只怕笑不成 声。她大笑。狂笑,强调出来的笑,笑声里,我听出 话来了:
“你看姐姐多神气,这么多人陪着。出来进去,前
大学语文 第四单元 小说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是小说的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节选,以林黛玉进贾府寄身这一事件为中心,通过记叙林黛玉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并借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重点介绍贾府人物,从而开启全书之真正序幕,是全书进一步展开故事的精华之笔。
—莫 言
《红高粱》是世界级实力派作家莫言向当代文学奉献的一部力作,它以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广袤的历史背景,书写了山东高密东北乡这块神奇沃土上壮阔激荡的故事。这部作品是莫言最负盛名的小说,发表于1986年,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
《红高粱》的叙述沿两条线展开,主线是土匪头子余占鳌率领的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辅线是在这次战争发生之前发生的余占鳌与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思考:
阅读课文,分析涓生、子君的人物形象。
2012
小说深刻地指出了:在一个不合理的社会中,单纯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幸福,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在为社会解放而斗争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个性的解放和个人婚恋的幸福。涓生和子君的确是从昏睡的梦境中清醒了,然而觉醒仅仅是斗争的开始,他们醒后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这个目标似乎对他们也并不重要。
2012
三十五、红 高 粱
莫言(1955—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当代著名作家。他自20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伤逝——涓生的手记》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是鲁迅唯一的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五四”以后青年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文章以独特角度,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
大学语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 ⑴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地点等。→ 指向环境本身内容
▪ ⑵暗示社会环境(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反映 社会习俗、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例如: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指向环境本身内容
▪ ⑶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指向环境本身特点 ▪ ⑷揭示或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表现人物身份、地位,
▪ ⑵暗示社会环境(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反映 社会习俗、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例如: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指向环境本身内容
▪ ⑶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指向环境本身特点 ▪ ⑷揭示或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表现人物身份、地位,
为后面刻画人物形象做铺垫等。→指向人物 ▪ ⑸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成为情节的转折点。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
【答案详解】①开头对冬夜雪花的景物描画预设故事发生 的背景(环境),渲染一种寒冷而宁静的氛围,与房内温馨的
火盆互为映衬,为故事情节(情节)的发展作衬托。
▪ ②结尾再次描写冬夜的雪花依旧宁静唯美,为故事的结局 (情节)营造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烘托孤苦老人(人物) 一篇苍凉的心情。
▪ ③将雪花比成能通人性的小精灵,寄托了(主题)作者对 这对孤苦老人的同情和美好祝愿。
▪ (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也可整合起来,从交代故 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 方面作答。答“暗扣题目,烘托主题”或“首尾呼应、结 构眼睛”也可以得1分。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环境。)
▪ 【答案示例】①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②第二次,渲染气氛, 转换情节。(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 ①风雨凄迷,山色空濛。 ▪ ②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 ③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 【答案详解】①答:为作品定下了悲剧的基调,预
《大学语文》-现当代小说

2.“人生派”的问题小说
以探讨社会、人生问题为主要内容,又称 五四问题小说。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 提出“为人生”口号。 代表人物:冰心《斯人独憔悴》、《超 人》、《去国》; 汪敬熙《雪夜》、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 痛》、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俞平伯 《花匠》、庐隐《海滨故人》、许地山 《缀网劳蛛》。
6.社会剖析派
出现于30年代初期,当时蒋政权进入相当稳定时 期,民族矛盾激化,各种社会矛盾加剧。这些作 家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科学的社会 观和多样的艺术手法,对中国现代社会作全景式 的观照、分析,揭示出其本质和基本规律。 代表:茅盾《子夜》、《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追求》三个中篇)、《林家铺子》、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5.“革命小说”流派
出现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 由于缺乏对革命和工农大众感情的体验与 认同,对革命斗争有肤浅、空洞的描写, 往往把革命生活简单化。 代表:蒋光慈《少年漂泊者》(描写一个 少年漂泊异乡,寻求复仇的道路,后投身 北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咆哮了 的土地》;洪灵菲《大海》。
10、老舍:《月牙儿》(展示母女两代相
继被迫沦为暗娼的悲剧,发出了对非人世界 血泪控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祁天佑,表现了对民族文化的反思、最为显著,其
一是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的道路,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其二是抨击旧式家庭的腐朽与罪恶。《激流 三部曲》(《家》、《春》、《秋》)。
4.“自我小说”流派
以表现自我,重自我抒情为主要特征。1921年7 月,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田汉等人发起组 织创造社,强调文学必须表现自我表现作家“自 我内心的要求”。 一批作家,面对民族的苦难,倾泻出他们或昂扬 乐观,或悲哀苦痛的内心情感与要求,为祖国命 运与个人生活而焦虑的层层郁积,形成了他们丰 富而强烈的内心情感。郁达夫的小说描写了一系 列表现作家自我、具有浓厚主观抒情色彩的自我 形象,显示出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沉沦》
《大学语文》课件 大学语文2

02 小说的美学特征
23
2.2 小说的情节美 2.2.1 小说情节的安排与表现
2
省略与延宕
省略是从“用与不用〞情节组合的角度来构建的 情节模型。在情节组合的过程中,某些情节有意地被 省略、制造一定的情节空白,激发读者结合自己的知 识和经历来补充与完善。
巧合也是这样,小说作者有意识地将两个互不相 关的事情碰撞组合在一起,让它们发生一种误会与巧 合。
02 小说的美学特征
25
2.2 小说的情节美 2.2.2 小说情节的安排与表现
1.分解 生活事件中,有些有较高的审美价
值,有些是无意义的琐事和一般性的事 件,那么小说作家就要根据表现主题和 塑造人物的需要,把生活素材中的精粹 内容分解出来,把那些不能表现生活本 质的假象或一般化的素材剔除出去,这 就是通过分解方法使情节典型化。
01 小说根本常识
13
1.3 小说的开展 1.3.3 当代小说的开展
第二阶段〔1978—1989〕
十年文革使当代小说受到致命的打击,第二 阶段之所以是从1978年算起而不是“文革〞结束 的1976年,因为就小说的真正“复苏〞来说,是 以这一年8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这 就决定了80年代的小说历史充满了过渡时期的特 点:新的以和平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标准诞生 以前,必然会经历痛苦的文化蜕变和自我斗争。 在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方面,几乎从“伤痕文学 〞起,每一次新的创作和理论的探索都会引起强 烈的反响甚至争论,总的说来,80年代的小说充 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和活泼气氛。
02 小说的美学特征
21
2.2 小说的情节美 2.2.1 小说情节的安排与表现
《大学语文》-现当代小说

蓦然,她的鞋声近来了,一步响于一步, 迎出去时,却已经走过紫藤棚下,脸上带 着微笑的酒窝。 她在她叏子的家里大约幵未发气;我的心 宁帖了,默默地相视片时乊后,破屋里便 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谈,谈什么呢? 谈家庨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 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 她却只草草一看,便低了头,似乎不好意 思了 。
(事)灿烂热烈
“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
造。”
“那是怎样的宁静而并福的夜呵!” 安宁和并福是要凝固的,永久是这样的安宁 和并福。
(三)凋零死灭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丼。”
“其实这在我不能算是一个打击,” “心却 跳跃着”, “那么一个无畏的子君也叒了色, 尤其使我痛心;她近来似乎也较为怯弱了。” “我真不料这样微细的小亊情,竟会给坚决 的,无畏的子君以这么显著的叒化。她近来 实在叒得很怯弱了,但也幵不是今夜才开始 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萌芽生长
常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来. 子君不在我这破屋里时,我什么也看不见。 在百无聊赖中,顺手抓过一本书来,…看下 去,看下去,忽而自己觉得,已经翻了十多 页了,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亊 。 我憎恶那不像子君鞋声的穿布底鞋的长班的 儿子,我憎恶那太像子君鞋声的常常穿着新 皮鞋的邻院的搽雪花膏的小东西!
“没有先前那么幽静,善于体帖了” 还抱怨子君每日“川流不息”的吃饭。 涓生略带恶意的说“子君的功业,仿
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她似 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都忘掉了,”, “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 不改叒,仍然毫无感触似的大嚼起 来。”
“很颓唐,似乎常觉得凄苦和无聊,至
于不大愿意开口。” 涓生却想“人是多么容易改叒呵!” “奇怪。——子君,你怎么今天这样 儿了?” “什么?” “你的脸色……。” “没有什么,——什么也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著名四大神话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魏晋南北朝小说
• 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 • 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
三王墓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 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 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 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 不来。王怒,即杀之。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 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 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 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 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 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 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 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子出户南望,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 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 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 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 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 报之。” 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唐传奇
• 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 防《霍小玉传》
宋元话本
• 体制:入话(头回)、正话、结尾
• 特点:1.从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 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 2.作品描写的对象由封建士子转向平民,作 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发生了变化; 3.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
《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表现了夸父无比的 英雄气概和为后人造福的精神,反映了古代人民 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精卫填海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名曰精卫,其鸣自詨(叫)。是炎帝之少 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西厢记》故事源流
• 唐元稹的பைடு நூலகம்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是西厢故事的源头。
• 宋话本《莺莺传》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 元王实甫《西厢记》杂剧
主题
• 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 的都成了眷属。
一、故事情节
•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 •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 • 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 • 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
宋元话本代表作品
• 爱情故事——《碾玉观音》 • 公案故事——《错斩崔宁》
二、戏剧冲突
• 老夫人和莺莺、张生、红娘相对立的矛盾 冲突,即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叛逆者之间 的矛盾。(主)
• 莺莺、张生和红娘之间性格上的矛盾。 (次)
【仙吕·赏花时】
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 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三、人物形象分析
• 1、主动追求爱情的莺莺 • 2、张生——志诚种和傻角 • 3、机智泼辣的红娘
董永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 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 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
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 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 “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葬收藏。 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 “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 “必尔 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 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 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 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红娘形象分析
• 1、泼辣调皮,心直口快 • 2、热情正义,是非分明 • 3、机智勇敢,口齿伶俐
"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下 功夫将额颅十分挣,迟和疾擦倒苍蝇,光 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螯得人牙疼。"
小说之起源
• 1、神话传说 • 2、寓言故事 • 3、史传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 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 经·海外北经》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 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 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 也。”(《德行》)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 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 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 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忿 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