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球运动的力学原理与技术
投掷项目的生物力学分析资料

( 5) ( 6)分别代入( 3) ( 4) 得,
解关于未知数s1 的方程组, 根据力学常识舍去负根, 取正值得,
所以器械实际远度为
由公式( 10)可以看出铅球实际投掷远度因变量S 是关于四
个自变量v0、、h 与s2 的函数, 所以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增大
定律分析可知。如果能把影响远度的各个因素发
挥到最佳值, 那么这个运动员就达到了的技术最佳
化, 他就能在现有的身体素质基础上发挥最高水平.
推铅球初始条件的作用不可忽视, 教练员和运动员
应对此加深了解以指导运动训练.
2、器械出手初速度Vo
投掷远度s 与出手初速
度v0、 高度正相关
(P < 0、01). 在其它条件不
来说是很小的,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大约h每增加10
cm, 远度约增加8 cm. 同时有学者研究表明, 出手高度和
出手速度之间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当出手高度超过最佳值时, 反而会使出手速度减小[ 5] . 因
此在实际投掷时, 并不能盲目追求过大的出手高度, 应在优
先考虑出手速度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出手高度.
出手高度h 等不变的情况下, 能够取得最大远度的出手角
度;运动员实际最佳出手角度是指能发挥最大出手速度
的出手角度 . 对这两者应该综合考虑, 在实际应用中, 应
首先考虑采用何种技术动作, 多大的出手角度能发挥最大
的出手速度, 然后再考虑出手角度对远度的影响作用.
据公式( 10), 当我们把h与s2作为定值时, 为了获得最
或减小都会影响到实际远度.
推铅球模型
三、影响推铅球远度因素
对推铅球远度因素的生物力学分析

对推铅球远度因素的生物力学分析推铅球作为一项田径运动,是一项将体力、技巧以及生物力学优势结合的运动,其远度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推铅球远度的生物力学因素进行分析。
铅球的重量和大小首先,铅球的重量和大小是影响推铅球远度的主要因素。
铅球重量较大,需要更多的力量来掷出,然而过大的铅球则会对掷球手的握力和掌握稳定性造成挑战。
因此,规则限制使得男子的铅球重量为7.26千克,女子的铅球重量为4千克。
此外,铅球的大小和表面有影响,由于铅球表面有纹路,可增加掌握力度。
加速度铅球的推动需要施加向前的加速度,从而将铅球推出去。
加速度越大,铅球推出去的速度也就越快。
运动员需要在推铅球前做好冲刺的准备,将自己的身体推向前面,从而使自己的体重通过腰部和膝盖的屈伸发力传播到铅球上,加速度增大。
投掷角度投掷角度也是影响推铅球远度的重要因素。
完美的投掷角度可以帮助球员将铅球推向更远的距离。
投掷角度取决于运动员的身高以及身体运动控制能力,需要球员长期练习和技巧的积淀才能够掌握。
控制姿势球员在推铅球时的身体姿态也会影响推铅球的远度。
通过掌握正确的身体姿势,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掌握力量的传递和控制推铅球的方向。
在推铅球的过程中,掷球手的臀部通过迅速收紧来增大推力,同时身体要始终保持向前倾斜的状态,掷球手的手臂伸直向前,才能将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身体力量身体力量是掷铅球的关键,尤其是在推铅球的过程中,需要掷球员有充足的肌肉力量才能推铅球到更远的距离。
如何增强自己的肌肉力量呢?需要运动员通过持久的训练来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肌肉,以提高购物的力量和推铅球的远度。
其中包括锻炼腿部和腰部的力量,提高这些肌肉的力量可以帮助向前的加速度和转移力量。
总结以上是对推铅球远度方面的生物力学因素的分析。
铅球的重量和大小、加速度、投掷角度、控制姿势和身体力量等因素都对推铅球的远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自己的推铅球远度,运动员需要加强自己的身体锻炼,并不断地提高自己技巧的水平。
铅球训练方法

铅球训练方法铅球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力量、爆发力和技巧。
在进行铅球训练时,我们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以达到提高技术水平和竞技成绩的目的。
首先,铅球训练的基础是力量训练。
力量是铅球项目的基本素质,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发力能力和爆发力。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重量训练和爆发力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水平。
重量训练可以包括深蹲、硬拉、卧推等动作,以增强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而爆发力训练可以包括弹跳训练、快速起跑训练等,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动作的迅速性。
其次,铅球训练还需要注重技术训练。
技术是铅球项目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发力方式和动作的规范性。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模仿优秀选手的动作、以及配合专业教练的指导,来提高运动员的铅球技术水平。
在技术训练中,可以包括站姿转体、踢腿动作、出手动作等细节训练,以及通过视频分析和镜子对比来及时纠正动作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铅球训练还需要结合体能训练。
良好的体能水平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完成铅球动作,提高持续发力能力和抗压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有氧运动、核心训练、柔韧性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疲劳程度,提高持续发力的能力。
最后,铅球训练还需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比赛中,稳定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心理调节训练、比赛模拟训练、心理素质测评等方式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铅球训练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力量训练、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和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
只有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潜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运动员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关于铅球的技巧

关于铅球的技巧铅球是田径项目中的一项重量举投运动项目,也是奥运会的传统项目之一。
铅球运动员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技巧和力量,使得铅球尽可能远地飞出。
首先,在铅球技巧方面,一个好的发力和旋转动作是至关重要的。
运动员需要通过控制身体的力量和平衡,将力量转化为铅球的飞行速度。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技巧要点:1. 姿势:运动员需要保持适当的站立姿势。
脚与肩同宽,身体保持挺直,重心位于脚掌前侧,并在发力过程中逐渐向后移动。
2. 转身:在发力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控制旋转动作。
通常采用顺时针旋转的方式,进入转身状态。
运动员要学会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和旋转的节奏,以保证最佳的发力效果。
3. 投掷:投掷铅球时,运动员需要找到最佳的发力角度。
不同角度和力量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飞行轨迹和距离。
经验丰富的运动员通常通过长期训练,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发力方式。
其次,铅球技巧还包括一系列的训练和体能要求。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训练和体能要点:1. 力量训练:铅球运动员需要拥有较强的力量才能发力投掷。
因此,力量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爆发力和动作的稳定性。
2. 技术训练:在进行力量训练的同时,铅球运动员还需要进行专门的技术训练。
例如,通过练习转身和投掷动作,培养动作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重复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形成肌肉记忆,并逐渐提高技术水平。
3. 身体柔韧性:铅球运动员的身体柔韧性对于发力和动作的完成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身体柔韧性训练是必要的。
通过伸展操、瑜伽等训练方式,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提高运动员的动作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成功进行铅球项目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心理素质的培养要点:1. 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基础。
运动员需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训练成果,积极面对比赛挑战,并且保持积极的态度。
2. 集中注意力:比赛时,注意力的集中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员需要学会屏蔽外界的干扰,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动作和技术上,以保证最佳的发力效果。
铅球技术分析

铅球技术分析一、动作技术分析1、握球持球方法(以右手为例)五指自然分开,将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处,拇指的小指附在球的两侧,用以保持球的稳定。
握好球后,将球放到锁骨内端上方,贴紧颈部,头部略向右转,掌心向内,右肘抬起,右臂与躯干约呈90度的角,躯干保持正直。
2、滑步技术滑步技包括有预备姿势、团身、滑步三个环节。
滑步的主要任务是使身体和铅球摆脱静止状态,获得一定的向投掷方向的速度,为顺利完成后续动作做好准备。
(1)预备姿势:背对投掷方向,持球贴近投掷圈的后沿站立,身体重心落在右脚掌上,左脚置于右脚跟后20—30cm处,以脚尖触地,维持身体平衡。
上身保持正直,两眼平视,两肩与地面平行。
(2)团身动作:运动员站稳后,从容地向前屈体,待上体屈至接近与地面平时,屈膝下蹲,同时头部和左腿向右靠扰,完成团身动作。
下蹲时,右膝弯曲的程度,应视运动员的个人情况而定,但必须有利于完整动作合理加速节奏的形成。
左膝回收靠近右膝时,右脚有一个提踵动作,这一动作有助于滑步的起动。
(3)滑步动作:滑步是由臀部主动后移,然后积极后摆左腿,充分利用移、摆产生的动力开始,这样既可保证铅球和身体重心获得必要的速度,又可减轻右腿的负担,有利于右腿完成后续动作。
最后再通过蹬伸右腿、回收右脚来完成滑步动作。
两腿动作顺序:蹬摆左腿在先,蹬伸右腿在后,最后是回收右小腿。
左腿蹬摆后应保持与躯干成一直线,直至最后用力开始。
当右腿蹬伸完成时,铅球约处在右小腿的1/2处外侧的垂直面上,当右腿回收后,铅球约在右膝上方外侧。
、团身结束时,右大腿与躯干的夹角约为50度—60度,右腿滑动结束时约为80—90度。
3、转换(过渡)技术是指运动员回收右小腿结束到左脚落地。
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持或适当增加铅球在滑步中获得的水平速度,并为最后用力形成合理的身体姿势,当运动员右脚落地后(以脚掌着地),右腿膝关节不要蹬伸,右膝要积极内扣,与此同时左腿外旋插向抵趾板,以前脚掌内侧着地,以体保持适宜后倾,左臂内扣,头部不要主动左转,右脚着地时,重心大部分落在右腿上,左脚着地时,身体重心移至两腿之间偏右腿的位置。
扔铅球的动作是什么原理

扔铅球的动作是什么原理扔铅球是一项田径项目,运动员通过将铅球投掷出去来追求最佳成绩。
其动作包括起跑、转体、摆臂、转腰、腾空和放出等多个动作,这些动作都是为了实现最佳的力量和速度传递,从而将铅球投掷得更远。
首先,扔铅球的原理是利用动力学和物理学的知识,通过合理的动作来实现力量的最大化。
扔铅球的动作可以分为起跑、转体和投掷三个阶段。
起跑是整个动作的起点,关键是迅速产生起跑速度并保持平衡。
运动员通过蹬地进行加速,在起跑时重心稍微后移,利用爆发力将身体快速推动出发线,使身体进入转体阶段。
转体是扔铅球中最复杂的阶段,是通过身体的旋转来增加速度和力量。
运动员在起跑后跑约5步再吸气,并利用旋转动作将身体转向反向。
通过不断伸展腿部、收紧臀部肌肉、借助旋转的惯性和旋转速度,将身体向后倾斜。
摆臂是转体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迅速并正确地摆动和延长摆臂的角度,以增加旋转动作的速度和力量。
运动员通过伸展肩膀和收紧臂部肌肉,将摆臂向上拉起,然后向后倾斜。
摆臂过程中,前臂要保持与地面平行,并能保持稳定的角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旋转动作。
转腰是在摆臂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扭腰将身体的转向带动到更大的范围。
运动员在摆臂的同时,通过扭腰将上半身继续向后扭转,而下半身需要保持稳定和均衡。
这样可以利用腰部的弹性和力量,带动整个身体的旋转和加速。
腾空是扔铅球动作的重要一环,是在旋转和摆臂的基础上通过腾空来实现最后的力量传递。
运动员通过向前蹬地,同时将身体重心移向前方,通过释放腿部和肌肉的弹力,在空中完成旋转动作,并将力量传递至上半身。
最后,放出是整个动作的最后一环,是将铅球从手中释放出去的过程。
运动员需要在合适的时机,通过松开手腕和手指的紧握,将铅球从手中放开。
扔铅球的动作是在力学和物理学原理指导下进行的,旨在将力量和速度传递到铅球上,使其以最大的力量和速度飞出。
运动员通过合理的起跑、转体、摆臂、转腰、腾空和放出等一系列动作的组合和协调,最终达到最佳的投掷效果。
铅球概述——精选推荐

1.推铅球技术的演变过程推铅球运动从产生、发展至今,已经历了650多年的发展过程,在这期间推铅球技术大体上经历了6个阶段的技术变革。
第一阶段: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以前,采用的是跳步推球的方法,也叫垫步推球法。
这种技术助跑速度慢,最后用力工作距离短,铅球出手时的初速度慢,运动成绩也比较低。
第二阶段:从1896年开始到1910年前后,采用的是半侧向滑步推球的方法。
这种技术和跳步推球技术相比,减少了身体重心的起伏,加快了滑步助跑的速度,加大了推铅球工作肌群的预紧张程度,加长了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和球出手时的初速度。
第三阶段:1920年前后,出现了侧向滑步推球的技术。
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动作开始时,身体额状面与推球方向成90゜角,躯干向后方倾斜,在滑步过程中躯干向后方转动,形成最后用力姿势时,身体的额状面与推球方向成135゜角左右。
这种推球技术和半侧向滑步技术相比,加大了推铅球工作肌群的预紧张程度,加长了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提高于铅球出手时的初速度。
第四阶段:1953—1973年是背向滑步推球技术出现和鼎盛时期。
美国运动员奥布莱因·帕里于1953年创造了背向滑步推球技术。
其技术特点是,预备姿势、滑步动作和最后用力姿势均为背对投掷方向,滑步过程中,目光始终注视前下方(推球反方向)约3米处,躯干与地面几乎平行,支撑腿弯曲较大。
这种技术和侧向滑步技术相比,滑步速度快、球运行的距离长,滑步过程中,右脚内扣45゜并与推球方向成135゜角,这样充分拉长了推球工作肌群,加长了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有利于发挥肌肉爆发收缩的最高功率,提高铅球出手时的速度。
第五阶段:1973年美国运动员费尔巴哈利用转动力矩的力学原理,在传统背向滑步推球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背向滑步转体推球新技术。
转体椎球的技术特点是在滑步过程中右脚内扣90゜,左脚与投掷方向成90゜角,重心相对高些,身体“扭紧”程度比传统背向滑步推球大,力争利用转体动作创造较大的出手初速度。
背向滑步推铅球的运动技术原理

背向滑步推铅球的运动技术原理
背向滑步推铅球是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比赛项目,它需要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将铅球推出尽可能远的距离。
这项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一定的技术和力量,而背向滑步推铅球的运动技术原理则是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背向滑步推铅球的运动技术原理是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的。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背向滑步推铅球中,运动员需要将铅球推出尽可能远的距离,因此需要施加足够的力量。
而运动员的力量主要来自于腿部和臂部的肌肉,这些肌肉在推铅球时会产生作用力,从而使铅球加速运动。
背向滑步推铅球的运动技术原理还涉及到运动员的身体姿势和动作。
在推铅球时,运动员需要采取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动作,以便将力量转化为推铅球的动能。
具体来说,运动员需要将身体重心向后倾斜,同时将铅球放在颈部后方,然后用一只手将铅球推出。
在推铅球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动作,如腿部的滑步、臂部的摆动等,以便将铅球推出尽可能远的距离。
背向滑步推铅球的运动技术原理还涉及到运动员的训练和技术水平。
在进行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比赛前,运动员需要进行充分的训练,以提高自己的力量和技术水平。
运动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如力量训练、技术训练等,以便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背向滑步推铅球的运动技术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运动员的力量、身体姿势和动作、训练和技术水平等方面。
只有掌握了这些原理,运动员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因此,对于想要参加背向滑步推铅球比赛的运动员来说,掌握这些原理是非常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铅球运动的力学原理与技术
时间:2009-01-04 08:08:47 来源:孝感学院学报作者:孙春峰、刘新甫、彭宝霞铅球这项看似十分简单的运动项目,在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几乎达到极限的今天,胜败往往只在毫厘之间,除运动员强健的肌肉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外,其力学规律的分析和研究对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尤为重要。
1 力学模型
铅球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作用外,还受到空气阻力和浮力作用,其轨道是一条弹道曲线,如果仅考虑重力作用,则铅球的投掷可视为抛射点高于落地点的抛射体运动。
投掷铅球时,正确的出手动作是作用力通过铅球的质心,以获得最大的出手初速度。
因此,飞行着的铅球不会发生旋转,可视为质点的运动。
空气阻力与抛射体的运动速度有关,对投掷铅球的运动速度,可近似地认为阻力R与速度v成正比[1],即
R=-kv (1) 式中k为阻力系数。
2 运动规律与轨道方程
成年女子承认记录的铅球重量w=40N
则其质量
m=w/g (2)
直径取d=0.095m,由阿基米德定律,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f=QgV (3)
(3)式中Q~10°为空气密度,V~10-4为铅球体积,g~101为重力加速度,则f~10-3,
f/w~10-3/101=10-4<<1,所以,浮力可以忽略不计。
设运动员投掷铅球的出手高度为H,出手角度为H,出手初速度为v0,建立以铅球出手点为坐标原点的直解坐标系(见图1)。
mdv x/dt=-kv x (4)
mdv y dt=-mg-kv y (5)
利用初始条件:v xo=v o cosθ,v yo=vosinθH,分别对(4)、(5)式求积分,得
v x=v o cosθe-kt/m (6)
v y=(mg/k+v o sinθ)e-kt/m-mg/k (7)
又t=0,x o=y o=0,对(6)、(7)式求积分,得
x=mv o cosθ(1-e-kt/m)/k (8)
y=(m2g/k2+mv o sinθ/k)(1-e-kt/m)-mgt/k (9)
由(8)、(9)式,得铅球运动的轨道方程
y=(mg/kv o cosθ+tgθ)x+m2g/k2 ln(1-kx/mv o cosθ) (10)
由(10)式可得到铅球落地点D与出手点O的水平距离S与H、v0及H的关系为
-H=(mg/kv o cosθ+tgθ)S+m2g/k2 ln(1-kS/mv o cosθ) (11)
(11)式表明:铅球飞行的距离S取决于出手初
速度v o、出手高度H(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身高)和出手角度三个因素。
由(11)式可知, m2g/k2ln(1-kS/mv o cosθ)<0
则 0<kS/mv o cosθ<1
又x≤S,故有
0<kx/mv o cosθ<1
另一方面,对铅球的飞行速度,k值较小,可将(10)式展开,得
铅球运动的力学原理与技术
时间:2009-01-04 08:08:47 来源:孝感学院学报作者:孙春峰、刘新甫、彭宝霞
3 三个要素
当vo、H一定时,取(12)式的前三项,得到含有H的关于S的三次方程,由解三次方程的理论,有
(13)式中a、b、c、d是将(12)式写成三次方程的简化形式得到的系数[3]。
由(13)式可知,在出手初速度和出手角度一定的情况下,投掷距离随出手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在相同技术水平条件下,个子高的运动员推得更远些。
对每个运动员而言,在不致破坏合理出手角的前提下,应增大出手高度。
如出手高度从1.98m增加到2.14m,投掷距离可增加0.28~0.46m[4]。
当vo、H一定,出手角度多大时,投掷距离最远?要从(11)式得出解析关系式十分困难,通常用数值解法,但若忽略空气阻力,则问题大为简化,其结论仍然有效,对提高运动成绩仍有指导意义。
令(4)、(5)两式中的k=0,利用初始条件求积分后消去时间t,得到此时铅球运动的轨道方程为
(15)式给出S∝sin2H,使S取极大值的H角称为最佳出手角。
将(15)式对H求导数,并令dSdH=0,可得最佳出手角度
故Hmax略小于45°时,投掷距离最远;当vo愈大时,最佳出手角Hmax愈接近于45°。
仍以李素梅的数据代入(16)式,得到
H max≈42.22°<45°
李素梅的实际出手角度是38.69°,可见在当时的情况下,她的成绩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如世界优秀运动员斯卢皮亚内克取得21.41m的成绩时的出手角是40.00°。
文献[4]给出运动实践的合理出手角为38°~42°。
当H、H一定时,(15)式给出S∝vo2,故应尽力增大出手初速度。
综合而言,在正常情况下,三个要素中最关键、最有效的是铅球的出手初速度,它是影响投掷成绩的首要因素,最佳出手角度是运动员最优发挥的重要因素,出手高度对铅球飞行距离有较大影响。
对每一个运动员而言,由于身高是不能改变的,主要精力应集中在提高出手初速度上,在爆发力充分发挥的前提下,把握最佳出手角度是进一步提高成绩的决窍。
4 技术要领
以上分析表明:铅球运动员竞技能否获胜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提高铅球的出手初速度。
出手初速度包括两部分,即vo=v+vr,v是人体对铅球的牵连速度,vr是铅球相对于人体的相对速度。
运动员把全身的力量通过投掷臂、手腕和手的动作集中作用于铅球的最后用力(肌肉爆发力)是决定vr的重要因素。
滑步技术、旋转推球则是提高v的关键技巧。
滑步是利用人体和铅球的惯性,使人体和铅球获得一定的水平加速度从而提高v,旋转是使铅球沿弧线用较短的时间获得更长的工作距离从而提高v,滑步或旋转与最后用力必须紧密衔接,用力方向必须与铅球出手时的飞行方向一致,以最快的出手初速度,最佳的出手角度将铅球推至更远。
据有关资料报道[4],助跑推铅球比原地推铅球成绩提高1.5~2.5m。
李素梅打破了这一“技术完善论”的最大值,使之提高到3.30~3.56m[2]。
此外,正确的握法,规范的姿式,维持平衡的技能也是不容忽视的。
经常进行投掷练习,在运动实践中,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技术的改进,力量的增加,掷远能力是可以不断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