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的诗词《与小女》赏析
论韦庄词中的月意象

在这几篇词作中, 韦庄都是 以女性的意识、女性的语言来写 女性的相思之情, 读来如临其 境, 如听其声, 倍增哀婉。叶嘉 莹 先 生 称 之 为 “ 双 性 的 结 合 ”, 她说“盖词在唐、五代初起之
时, 原但供宴舞之用, 而歌者大 都为女性, 为适合歌舞之环境及 歌者之身份, 故词中所写者多为 女性, 且常以女子之口吻出之 ……温、韦之作品, 便正可为此 一派之代表。唯是端己词中, 无 论其为以男性之口吻写女性, 抑 或为以女性之口吻为自道之辞, 皆 带 有 极 浓 厚 之 主 观 色 彩 …… ” ( 《 迦 陵 论 词 丛 稿 》) 这 样 , 能 够 使词在语言上直抒情绪, 在表情 达意上更细腻、更含蓄。
其他如《浣溪沙》其三: “惆怅梦余山月斜, 孤灯照壁背
窗纱, 小楼高阁谢娘家。暗想玉 容何所似: 一枝春雪冻梅花, 满 身 香 雾 簇 朝 霞 。” 同 样 也 是 韦 庄 表达对姬妾思念之情的作品。而 《喜迁莺》其二则不同于上举各 例, 为作者老年中进士, 踌躇满 志之时, 借月之高远抒发己意的 媒介。
形容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形容小孩子很萌的古诗

形容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形容小孩子很萌的古诗形容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形容小孩子很萌的古诗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
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形容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形容小孩子很萌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01《娇女诗》(节选)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其姊字惠芳,眉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提到古诗,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唐诗,而这首是比唐朝更早的晋代文学家左思的诗作。
全诗很长,作者从自家两个小女儿的日常生活中截取了几个场景,记录下了两个小女儿成长过程中那种天真稚气、活泼可爱的种种情态,字里行间充满着老父亲的微笑。
和我们今天给自家娃儿拍照,晒朋友圈一样。
左思的两个女儿,长女名芳,小字“惠芳”,次女名媛,小字“纨素”这首诗词就是写左芳及左媛。
小媛的笑脸很阳光。
小小年纪就知道爱美,偷偷化起妆来,只是手法并不高明,眉毛画得像扫帚一样。
但是皮肤很白净,嘴皮子也很利索,说话如同连珠炮。
就是爱耍小性子,一着急就跳脚。
姐姐惠芳,面目美如画。
喜欢轻装去楼边溜达,十分自恋,一照镜子就常常入迷,总是忘了自己还需要织布。
她们还爱去果园里追逐打闹,乱摘还未熟透的果子。
听说要挨打,就会用手捂着脸躲到墙边哭,真让人拿她们没办法,哭笑不得。
02《责子》节选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相比左思写两个女儿伶俐活泼,陶渊明却写出了儿子们的粗笨。
陶渊明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而且是多子的父亲。
一生结过两次婚,生了5个儿子,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知,家中老大阿舒、老二阿宣、老三老四是一对双胞胎,名叫阿雍和阿端、剩下最小的一个叫阿通。
其实这都是小名,五个儿子大名分别是:俨、俟、份、佚、佟。
古诗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翻译赏析

古诗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翻译赏析《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作者为唐朝诗人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前言】《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是唐末词人韦庄的作品。
这首词写男子对女子的忆念。
上片追叙男子与情人初次相见倾心的情景;下片写男子与女子分别的痛苦画面及离恨。
【注释】①谢娘:晋王凝之妻谢道韫有文才,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娘”。
唐·韩翃《送李舍人携家归江东觐省》诗:“承颜陆郎去,携手谢娘归。
”②水堂:临近水池的堂屋。
③相期:相约会。
李白《月下独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④残月,谓将落的月亮。
唐·白居易《客中月》诗:“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
”宋·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陈毅《过微山湖》诗:“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
”⑤音尘:消息。
隔音尘,即音信断绝。
⑥因:缘由,这里指机会。
【翻译】记得那年那个夜晚,我与谢娘在临水的池塘边的花丛下初次相遇。
画帘低垂,携手暗自约定相会的日期。
不忍别离,又不得不分手。
不知不觉残月将尽,清晨的莺语已经响起。
分手,从此就失掉了音讯。
如今都成了异乡人,想见面恐怕更没有机会了。
【赏析】《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这首词有特殊的写作背景,俞陛云说:“《古今词话》称韦庄为蜀王所羁,庄有爱姬,资质艳美,兼工词翰。
蜀王闻之,托言教授宫人,强夺之去。
庄追念怏怏,作《荷叶杯》诸词,情意凄怨。
即韦庄的爱姬被蜀主王建所夺,韦庄创作这首词,就是回忆以前的欢乐,诉说此后的痛苦。
又传说韦庄的爱姬读了这首词后,因痛苦而绝食而死。
杨偍《古今词话》和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载:韦庄有宠姬,姿质艳丽,兼擅词翰,为蜀主王建所夺,于是作《荷叶杯》、《小重山》等词,词流入禁宫,姬闻之不食而死。
此词上片以极通俗的语言,写极欢乐的爱情。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原文、译文及赏析

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原文、译文及赏析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韦庄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译文】现在我才回想起江南的好处来,当时年少风流,春衫飘举,风度翩翩。
我骑着大马,斜靠小桥,满楼的女子都被我的英姿所倾倒。
闺房屏障曲折迂回,掩映深幽,那就是我醉宿花丛之所在。
现在要是能再有像当年那样的遇合,我就是到白头也一定不会想回来。
【注释】⑴菩萨蛮:词牌名。
⑵红袖:指代少女。
梁简文帝《采莲赋》:“素腕举,红袖长。
”这里指青楼中妓女之类。
⑶翠屏:镶有翡翠的屏风。
金屈曲:屏风的折叠处反射着金光。
一说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
⑷花丛:指代游冶处的艳丽境界。
⑸花枝:比喻所钟爱的女子。
【创作背景】根据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江南”,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韦庄离开江南之后。
这首词当是韦庄晚年的追忆之作,而写作地点则很可能是其晚年羁身之蜀地。
【赏析】此词是对往事的回顾以及感慨。
“如今却忆江南乐”的“如今”是跟从前做对比的,意思是说:我现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处。
“却”是反对之词,“如今却忆”四个字一笔勾销了当年的“人人尽说江南好”,再次突出他当时并没有认为江南好的意思。
当时在江南,他并不以江南为快乐,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红楼别夜”的中原,都在那“劝我早归家”的美人,所以对那风景如画的江南,垆边似月的酒女都并没产生丝毫的留恋。
但等他离开了江南,反而却回忆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
唐代诗人贾岛(据《全唐诗》四七二卷一作刘皂诗)有诗云:“客合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他说:“我在并州做客已经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长安附近的咸阳,如今我渡过桑乾河来到更远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乡了。
”韦庄所写的也是这种心理。
他在江南思念着中原,离开江南到更远的蜀中,他又觉得在江南的生活也毕竟是快乐的,是值得怀念的了。
女冠子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女冠子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关于韦庄《女冠子二首》的本事背景,学术界意见有很多分歧。
杨湜《古今词话》说:(韦)庄有宠人,资质艳丽,兼善词翰,(王)建闻之,托以教内人为辞,强夺之。
庄追念悒怏,作《荷叶杯》《》词。
(见《草粹编》卷三引)因而有人认为《女冠子二首》也是思姬之作,如吴世昌认为是忆故姬之作(《词林新话》),华钟彦认为是为怀念宠姬而作(《花间集注》)。
但也有人认为思姬的说法证据还不够充分。
整体其一这首词在《草堂余别集》中题作《闺情》,可看成是女子追忆与情人的相别以及别后相思,抒发了闺中少女的相思之情。
词句质朴率真,哀惋动人,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篇。
上片忆与郎君相别。
四月十七,正式去年今日。
连用记载日期的二句,在整个词史上少见。
似乎是脱口而出,有似乎是沉醉之中的惊呼。
正是二字用得传神,表现出记忆之深,让人如闻其声。
别君时非常直接地点明让这个少女如此痴迷的原因。
原来是与郎君分别了,痴迷、沉醉于苦苦的相思忘了时间的飞逝,忘了四季的轮回,忘了身在何处。
好像是在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别离已一年,相思也一年了。
然而,这一年似快又慢,快是指别离太快,相聚太短,慢是蕴涵了无数煎熬,无数牵挂。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佯是掩饰,但不是故意做作,是基于感情的真挚。
害怕郎君发现脸上的泪水,而牵挂、担心,而假装低头;含羞是别时有千言万语却有无从说起,欲说还休,难于启齿。
这两句通过白描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送别时女子玲珑剔透的面部表情,细腻真实的心理活动。
下片抒别后眷念。
不知魂已断,是过片。
魂断紧扣上片别君时,承上;只好空有梦相随,启下,过渡自然,不留痕迹。
不知故作糊涂,实指知,但比知更深更悲。
知是当时,是如今,还是这一年,却又不知。
事实上,三者已融于一起,无从分别,也无需分别。
君去人不随,也不能随,只好梦相随。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这里的梦是凄苦的,是在无法选择的前提下,不得不选择聊以慰藉的方式,可见相思之深,相思之苦,相思之无奈。
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的诗词赏析

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的诗词赏析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的篇一《稻田》作者为唐朝诗人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翻译】碧绿的池水涟漪满前陂,极目远望无边的滔田肥。
更有那白鹭千点观不尽,穿过云烟来向这画中飞。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独上小搂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翻译】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
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
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
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台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翻译】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
《思帝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的诗词篇二《应天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韦庄绝美诗词26首,词风清丽,美的心醉

韦庄绝美诗词26首,词风清丽,美的心醉韦庄,字端己,晚唐诗人、词人。
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
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
《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1、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2、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3、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4、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5、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6、女冠子·四月十七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7、女冠子·昨夜夜半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8、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9、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木兰花 韦庄迟迟春日弄轻柔讲评

木兰花 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 暮,愁望玉关芳草 路。消息断,不逢 人,却敛细眉归绣 户。 坐看落花空叹 息,罗袂湿斑红泪 滴。千山万水不曾 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1)词中一、二两句 有何作用?(3分) ①点明人物、季节; (2分)②奠定愁怨 的情感基调。(1分)
木兰花 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 暮,愁望玉关芳草 路。消息断,不逢 人,却敛细眉归绣 户。 坐看落花空叹 息,罗袂湿斑红泪 滴。千山万水不曾 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 ⑴ 概括上阕作者感情的细微变 径暗香流。清明过了, 化。(2分) 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 处唤春愁?绿杨影里, 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眼儿媚· 迟迟春日弄 轻柔 [南宋]朱淑真
⑴ 概括上阕作者感情的细微变 化。(2分)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 径暗香流。清明过了, 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 【评解】 上片写风和日丽,百花飘香,而转眼清明已过,落
花飞絮,云锁朱楼,令人不堪回首。“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 香流”两句,描绘出一幅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迟 迟春日”语出《诗经· 七月》“春日迟迟”,“迟迟”指日长而暖。 “弄轻柔”三字,言和煦的阳光在抚弄着杨柳的柔枝嫩条。秦观 《江城子》词:“西城杨柳弄春柔。”“弄”字下得很妙,形象 生动鲜明。对此良辰美景,主人公信步走在花间小径上,一股暗 香扑鼻而来,令人心醉,春天多么美好啊!但是好景不长,清明 过后,却遇上阴霾的天气,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犹如给女主人 公的内心罩上了一层愁雾,使她想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伤心往事。 看来开头所写的春光明媚,并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已经逝去的美 好时光。不然和煦的阳光与云雾是很难统一在一个画面上,也很 难发生在同一时间内。“云锁朱楼”的“锁”字,是一句之眼, 它除了给读者云雾压楼的阴霾感觉以外,还具有锁在深闺的女子 不得自由的象喻性。“锁”字蕴含丰富,将阴云四布的天气、深 闺女子的被禁锢和心头的郁闷,尽括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庄的诗词《与小女》赏析
《与小女》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注释
①初解:指开始能听懂大人讲话的意思。
呕哑:小孩子学说话的声音。
②缕金华:用金线绣的花儿。
华:同“花”。
赏析
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
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
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
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
扩展阅读:韦庄的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宋代张唐英曾高度评价其:“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
”
乾宁元年(894年)韦庄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
天祐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举荐张道古等忠直文人。
韦庄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
《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韦庄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卒谥文靖。
扩展阅读:韦庄的个人作品摘抄
(1)韦庄《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2)韦庄《寄刘尚书》。
(3)韦庄《辛丑年》、《洛阳吟(时大驾在蜀,巢寇未平,洛中寓居作七言)》、《秦妇吟》。
(4)韦庄《润州显济阁晓望》、《观浙西府相畋游》。
(5)韦庄《将卜兰芷村居留别郡中在仕》。
(6)韦庄《夏初与侯补阙江南有约同泛淮汴西赴行朝,庄自九驿路先至甬桥,补阙由淮楚续至泗上寝病旬日遽闻捐馆,回首悲恸因成长句四韵吊之》、《闻再幸梁洋(汉中)》。
(7)韦庄《焦崖阁》、《鸡公帻》、《题淮阴侯庙》。
《韦庄集》
《韦庄集》
(8)韦庄《汧阳间(一作汧阳县阁)》、《题安定张使君》。
(9)韦庄《宿泊孟津(洛北)寄三堂友人》。
(10)韦庄《汴堤行》。
(11)韦庄《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
(12)韦庄《颍阳县(今河南许昌附近)》。
(13)韦庄《河清县河亭》。
(14)韦庄《河内别村业闲题》。
(15)韦庄《天井关》。
(16)韦庄《题貂黄岭官军》。
(17)韦庄《壶关道中作》。
(18)韦庄《过内黄县(辖安阳)》。
(19)韦庄《中渡晚眺》。
(20)韦庄《喻东军》。
(21)韦庄《赠边将》。
(22)韦庄《清河县楼》。
(23)韦庄《登汉高庙闲眺》。
(24)韦庄《江亭酒醒却寄维扬饯客》、《过扬州》。
(25)韦庄《解维》。
(26)韦庄《山墅闲题》。
(27)韦庄《上元县》、《台城》、《谒蒋帝庙》、《长干塘别徐茂才》。
(28)韦庄《过当涂县》。
(29)韦庄《题姑苏凌处士庄》。
(30)韦庄《寄湖州舍弟》。
(31)韦庄《南游富阳江中作》。
(32)韦庄《桐庐县作》。
(33)韦庄《避地越中作》。
(34)韦庄《旅次甬西见儿童以竹枪纸旗戏为阵列…余因感之》。
(35)韦庄《浣纱庙》。
(36)韦庄《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东阳酒家赠别二绝句》、《东阳赠别》。
(37)韦庄《李氏小池亭十二韵(时在婺州寄居作)》。
(38)韦庄《衢州(今衢县)江上别李秀才》、《忆小女银娘》、《东游远归》。
(39)韦庄《不出院楚公(自三衢至江西作)》
(40)韦庄《夜雪泛舟游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