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今海洋发展

合集下载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精选10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精选10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精选10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1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句名言: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

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

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文化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准备。

关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600字(精选13篇)

关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600字(精选13篇)

关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600字(精选13篇)关于《上下五千年》600字篇1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

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

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

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

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

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

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特征及中国海洋文化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海洋文化与所在区域的海洋环境、资源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密切有关,具有时代的特征、区域的特征,以及当代全球一体化发展的特征。

一、海洋是全球联通的,海洋文化的发展具有开放、传播以至全球交流的特点。

世界海洋文化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1.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是海洋文化的始萌期,最初的人类从海岸地带捕捉鱼、虾、贝、蟹;以鱼骨为箭弩猎取禽兽为食;进而饲养与种植稻粟等。

考古学家在太平洋两岸发现砖石质网坠、岩浆岩质石臼等;在我国周口店、辽宁、河北、浙江河姆渡以及海南岛、北部湾等处的古海岸阶地上均发现有绳纹瓦器皿的残片及早期以渔、猎、耕、稼活动为特点的古文化遗迹。

2. 发现新大陆、航海事业发展,对非洲掠夺及贩奴热、殖民地占领与土地分割,贸易与军事争夺,是封建时期及资本主义早期与海洋相关的活动,奴隶是经大洋贩至欧美,“鲁滨逊漂流记”,“基督山恩仇记”等著作,反映了当时海洋文化的特点。

15世纪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的崛起,是海上争霸发家的。

3. 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展英国海洋经济的历程,经过约1个世纪,英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借助海洋,其势力、文化与宗教传播至世界各地。

19世纪后,美国实现工业化,形成沿海与五大湖区工业化城市带:大西洋海岸的波士顿、纽约、巴尔的摩、华盛顿;太平洋沿岸的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与圣地亚哥。

海外贸易带动海洋经济与区域发展,美国文化、美国生活方式,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亚洲、欧洲获得广泛的传播。

4. 20世纪50年代后,亚洲经济发展,日本发展海岸工业、海外贸易和海运事业,促进经济腾飞,形成东京—大阪—神户和名古屋的深水港群与大城市群。

60年代~70年代后,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的香港与台湾)兴起,是借助于海港与海外商贸,发展海洋经济。

5. 21世纪,海洋经济高度发展,2000年世界海洋总产值超过15000亿美元。

中国古代探海梦历史

中国古代探海梦历史

中国古代探海梦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探海梦。

早在商代,商王武丁就下令组织船队,探寻东海、南海等海域,并且在外交和贸易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汉代时期,张骞从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出了西域,开辟了古代丝绸之路。

隋唐
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对外交流和海洋探索。

宋代时期,南宋政府下令出海探险,并使用海上大船舶和罗盘等航海
技术。

明代永乐年间,郑和率领的宝船船队七次下西洋,经过了印度洋、
红海、阿拉伯半岛等地,为中国发展贸易和外交关系作出了巨大贡献。

到了清朝时期,随着对海洋探险的兴趣逐渐淡化,中国的海洋探索陷
入了低谷。

直到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工业化的推进,中国重新开始了对海洋的关注。

1949年建国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海洋
事务,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研究海洋科学技术,加强和周边国家的海洋合作。

总之,中国的探海梦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关注海洋,探
索海洋的脚步从未停止。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力的增强,中国在未来
的海洋事务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

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

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1. 简介中国拥有庞大的海洋领域,自古以来海洋文化深深烙印在中国人民的血液中。

海洋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理念,更是对海洋资源的探索和开发的推动力。

本文将探讨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

2. 海洋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的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有关海洋的古籍、诗词和传说,如《山海经》、《岛夷志异》等。

这些文化传承成为海洋开发的重要背景。

3. 海洋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海洋文化强调和谐、包容、勇敢和创新。

这些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和谐:海洋文化强调与海洋的和谐相处,把海洋视为人类的朋友而非敌人,倡导环保、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发展。

•包容:海洋文化注重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包容性发展,推动海洋经济的共赢。

•勇敢:海洋文化以英勇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鼓励人们攀登海洋的高峰,积极参与海洋经济的创新和探索。

•创新:海洋文化鼓励人们勇于探索新的海洋科技和资源,推动中国海洋经济的创新发展。

4. 海洋文化的影响4.1.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海洋文化中的和谐和包容精神,引导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

中国海洋经济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也注重海洋环境的保护。

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中国积极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2. 海洋旅游的发展海洋文化的勇敢和创新精神,推动了中国海洋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海岛、海滨城市和海洋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海洋旅游的繁荣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中国海洋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4.3. 海洋科技的突破海洋文化中的勇敢和创新精神激发了人们对海洋科技的研究和突破。

中国海洋科技在深海勘探、海洋能源利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中国海洋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支持。

4.4. 海洋产业的发展海洋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海洋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渔业、海洋交通、海洋工程、海洋药物等领域不断壮大。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的启示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历史的启示

回顾海洋科学发展史的启示人类在寻找第二个适合生命居住的星球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是否有水的存在。

这是因为水是一切生命体的起源,最初地球上的生命也是依靠水才得以产生、存活和繁衍。

大量水聚集的地方便形成了河流、海洋,因此可以说,一切生命起源于海洋。

人类认识海洋的历史,是在沿海地区和海上从事生产活动开始的。

古代人类已具有关于海洋的一些地理知识。

但直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挑战者”号完成首次环球海洋科学考察之后,海洋学才开始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50~60年代以后,海洋学获得大发展,形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海洋科学。

从古代到18世纪末是海洋知识的积累时期,也是海洋学萌芽时期。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海洋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探索,主要依靠很不充分的观察和简单的逻辑推理。

虽然当时只限于直观地、笼统地把握海洋的一些性质,但也提出了不少精彩的见解。

例如,公元前7~前6世纪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而大地则浮在浩瀚无际的海洋之中。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思想家中知识最渊博的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中,已描述和记载170多种爱琴海的动物。

公元一世纪,中国东汉王充曾科学地指出了潮汐运动和月亮运行的对应关系。

从15世纪到18世纪末,自然科学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海洋知识的积累。

这时的海洋知识以远航探险等活动所记述的全球海陆分布和海洋自然地理概况为主。

1405~1433年中国明朝郑和率领船队七次横渡印度洋;1492~1504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4次横渡大西洋,并到达美洲;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等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768~1779年英国库克在海洋探险中最早进行科学考察,取得了第一批关于大洋表层水温、海流和诲深以及珊瑚礁等资料。

这些活动和成果,不仅使人们弄清了地球的形状和海陆分布的大体形势,而且直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海洋学各个主要分支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海洋观

中国古代海洋观

中国古代海洋观
中国古代海洋观是指古代中国人对海洋的认知和看法。

中国古代的海洋观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古代海洋观和近代海洋观。

在古代,中国人对海洋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商业贸易和海上军事活动。

商业贸易使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海上经验,而海上军事则使中国人了解了海洋的形势和气候变化。

古代人对海洋的认识是相对有限的,他们认为大海是一片神秘的领域,有着神秘的力量,同时也是危险的。

在古代人眼中,海洋是有着神秘力量的,可以产生海啸、风暴、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

因此,古代人对海洋有一定的敬畏之心。

近代海洋观在中国的形成主要是受到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在近代,中国人开始了解海洋的生态系统、物理特性、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知识,也开始探索海洋资源的开发。

在现代,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国家之一,海洋经济成为了中国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也开始注重海洋的保护和管理,积极推进海洋科技研究和开发利用。

总之,中国古代海洋观的形成受到了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而近代海洋观则是在国际环境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随着中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相信中国的海洋观也会不断更新和升华。

- 1 -。

中国古代海洋史

中国古代海洋史

中国古代海洋史
中国古代海洋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航海活动和渔业,但真正的“大航海”时期始于唐朝(618-907),当时中国通过海上贸易交往与周边地区建立了许多交通和经济联系。

随着宋朝(960-1279)的出现,中国的造船技术和海上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宋朝时期,中国还开展了远洋航行,到达了印度洋和非洲东岸。

元朝(1271-1368)时期,中国继续通过海上贸易与东南亚、印度和中东建立联系。

明朝(1368-1644)时期,中国崛起为亚洲最强大的海洋国家之一。

明朝时期,中国的航海家郑和率领了七次大型远洋航行,探索到了印度洋和非洲。

在明朝时期,中国的船舶制造和航海技术达到了顶峰。

清朝(1644-1912)时期,中国逐渐失去了先前的经济和海洋实力,但仍然保持着与周边国家的海上贸易往来。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化状态,海洋贸易逐渐被列强所控制。

在此期间,中国进行了多次海战,但都失败了。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海洋史展现了一个像其他文明一样,在离散了几个世纪的时期里忠实于自己国际地位的文化,以及探险和贸易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观古今海洋发展
摘要:纵观几千年海洋的发展,人类对大海由原来的敬怕变成对海洋的无限利用。

解释了造成我国国民海洋意识淡薄的历史原因及社会原因;阐述了我国海洋教育的现状以及与西方发达国家海洋教育的差别;叙述了对于我国加快海洋教育改革进程的建议。

关键词:闭关锁国,教育落后,监督发展
我国是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人口大国。

虽然我国地域辽阔,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

海洋的利用是世界发展的趋势,所以我国必须正视现在的情况努力发展海洋教育,实现海洋资源的开发。

1分析造成我国国民海洋意识淡薄的历史原因以及社会原因
中国的版图像什么?绝大多数回答是“雄鸡”。

实际上,应该是“亚欧大陆东部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 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是这把火炬的腾腾火苗,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则是这把火炬的托盘和手柄。

这是我国实际版图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海岛开发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而陌生的新石器时代。

据记载,我国早期的海岛开发,有贝类采拾和鱼类捕捞等主要活动。

贝类采拾在先,鱼类捕捞居后。

换言之,鱼类捕捞活动,是在新石器时代的贝类采拾的实践中萌芽与发展起来的。

班固《前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使访问东南亚、南亚诸国的航程“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今海南岛),东南西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略以为儋耳、珠崖郡,……自日南障塞(今越南境)、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今马来半岛南部、新加坡一带)。

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地区)。

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今缅甸卑谬地区)。

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今缅甸西海岸若开地区)。

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今印度东海岸维查雅瓦达一带),民俗略与珠崖相类。

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

……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今马来半岛北大年一带),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

黄支之南有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上述航程表明,早在西汉时代中国已开辟了南方海上丝绸之路.
近代随着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登位我国的航海开始走向衰落。

我国的贸易一向以皇家为首,以宣传天威为任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加大,资本主义萌芽开始。

在明朝,出现了一个分叉点。

而朱元璋出身贫苦,对于航海贸易赔钱来展示天威,而觉的不值以至于发布后来的封海政策。

我国的航海事业就此开始走下坡路了。

后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更是将这种趋势持续了下去。

以至于现代我国国民海洋意识淡薄。

2 我国海洋教育现状以及与西方发达国家海洋教育的比较与对照
西方发达国家合理的政策安排是实现海洋义务教育公共性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美国、日本和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实现义务教育公共性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安排,主要包括制定基本的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各级政府职责分明的教育公共财政体制,扶持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对营利性学校和非营利性学校实行分类管理,鼓励公民和社会参与教育管理、教育决策
以及办学,教育信息公开制度化。

以及对海洋教育针对化使西方发达国家的海洋教育现在呈现良好的趋势。

我国现在大部分海洋经济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并不看好,甚至每年级都有一两位同学选择转专业,据一部分学生反映是该专业并没有设立相应硕士点,专业没有对应的工作。

这门介于海洋科学与经济科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经过了这么些年,仍没有为该专业的学生带来太多信心。

对于学习兴趣的普遍下降,海洋经济学2008级纪瑞雪表示,这是一个对大多数专业都存在的问题,自己在学习中对这个专业还是非常看好的,但肯定还是会有一部分人会慢慢的失去兴趣,最终真正需要的还是少数。

我国的现状就是学生以实现就业而学习,在就业情况低下的情况下,就没人选择这方面专业学习了。

西方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专业的,所以选择海洋的人就多了。

我国海洋教育与西方的比较,终究还是国民思想与国家政策的比较。

3 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加快海洋教育的改革进程
把发展海洋事业列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要发展海洋事业,建设世界海洋强国,增强全民族海洋意识是首要任务。

而全民族海洋意识的建立必须从中小学教育抓起。

对中小学生开展海洋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一、在政府和军队的干部和公务员中用适当的方式开展新时期海洋观和国家海洋战略的学习活动,并普及有关囯际海洋经济发展趋势、囯际海洋法规、海洋维权与维稳的关系问题等知识。

二、改革高校海洋教育,健全海洋教育体系。

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新科技内容,全面更新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设置;结合世界上海洋科学研究的新趋势,加强海洋学科中前沿内容的教学;适应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培养海洋经济中第二、第三产业人才的专业教育;大力改善“海上教育”基础条件,为涉海高等教学增添实验、考察与教学用船,使海洋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及海运学科学生能接受基本的海洋实践锻练;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加强涉海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三、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增加海洋科技知识、海洋国土历史、海洋经济内涵的基础知识。

四、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对全民海洋知识、形势的普及教育,要增加我国周边海洋形势报道的透明度。

(吴有生)
结论:我国海洋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坚持海洋教育。

虽然我国海洋发展有一段停滞期但还是可以凭借我们的坚持不懈地努力来使我国的海洋事业走向世界发展的前列。

参考文献:吴有生:加快海洋教育改革进程
加快教育改革进程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教育探索》1999年第0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