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精品课件(人教版)

合集下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
作。
02
诗文解析
诗句解释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主题思想
01
本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出仕做官的 愿望,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 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理想。
02
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景色,诗人表 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 及对国家社稷的关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文学地位
重要地位
01
这首诗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被视为唐诗中的经典
之作,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代表性
02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唐代诗歌
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代表着唐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
影响力
03
这首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们学习和研
04
诗人情感
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情感
01
02
03
赞美之情
孟浩然对洞庭湖的壮丽景 色充满赞美之情,认为它 是大自然的杰作。
敬畏之情
面对洞庭湖的浩瀚与壮阔 ,孟浩然感到敬畏,认为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微 不足道。
怀旧之情
洞庭湖让孟浩然想起了自 己的家乡和过去的时光, 让他感到怀旧和思念。
诗中表达的情感
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 的描写,使诗歌具有很强的画 面感。
通过对比手法,诗人将湖水的 平静与波涛汹涌相对比,表达 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 云梦泽”、“岳阳城”等,增 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03
名句赏析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赏析
总结词
壮阔景象,气势磅礴
详细描述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共21张PPT)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共21张PPT)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近试上水部》(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洞房里,昨天夜里留着的 红烛一夜没熄;新媳妇等待天亮 到堂前去拜见公婆。她梳妆打扮 完低声问丈夫:我描画的眉毛, 颜色深浅是否合宜?
这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 张籍的行卷诗。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 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以求其称扬和介绍于 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时任 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 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 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 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 写下此诗,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
诵读——感受诗词的感情基调
★如何学习诗词?
●第三步●
多思——感悟诗意
品味诗情
理解诗意 品味诗情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 阳城撼动。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 羞愧难容。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 得鱼成功。
艺术特色
❖ 干谒诗(类似于现在的自荐信)是不大 容易写好的,它往往会写得低三下四,露出寒气 相。这首干谒诗却写得得体,有分寸,不失身份, 委婉含蓄又表达充分。
❖ 在写洞庭湖的广阔浩大之后,巧妙化用 《淮南子·说林训》中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 结网”这一古语,翻出新意,实属难得。
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求取,谋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课件(共13张PPT)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课件(共13张PPT)
水气蒸腾,弥漫整个云梦大泽。波涛汹涌,几乎要撼动了这座 岳阳名城。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翻译:面对浩浩的湖水,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在这个圣 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居然闲居无事,想想深觉可耻。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徒然看着那湖畔垂钓的人们,空自倾羡他們 钓得鱼儿,只有聊表欣慕之情!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翻译:八月的洞庭湖,秋水上涨,水面与湖岸相平。远远望 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相接,混而为一,是水?是天? 已经分不清了。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比较两首诗写洞庭之景的异同
同:均运用想像和联想的手法写出洞庭湖 景色美丽绝妙与非凡博大的气势。
异:《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其三)》通过 虚拟的想像来写景,并借洞庭湖水写出了自 己心中的不平之气,其重在抒情;《望洞庭 湖赠张丞相》通过实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的 景象,引出了自己渴望出仕的心愿,其重在 明志。
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著名田园诗派 诗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 襄阳。又因他一生未曾入仕, 过着隐居山林的生活,被称 为孟山人。字浩然,与另一 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齐名, 并称为“王孟”。其代表作 有《过故人庄》《临洞庭湖 赠张丞相 》《晚泊浔阳望 庐山 》《早寒江上有怀 》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 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 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 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求取, 谋取,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优质教学课件

品味赏析
请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两句的妙处。
这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极目远眺湖面的景色。湖 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平”写湖面之阔, “混”写水势之大。诗的首联两句写出了秋天洞庭湖水面 上涨与湖岸相齐,湖水浩渺无涯、水天一色的景象,描写 极有气势。
鉴赏评价
试鉴赏这首诗的内容与写作特点。
诗歌大意。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一色交相
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 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渡湖却没有船只, 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闲 坐观看别人临河垂钓,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
朗读指导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总结
这一课我们学习了四首课外古诗词。它们的主题内 容各不相同,但都是经典之作。平时我们要多积累古诗 词,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去体会诗词的 美,提高我们的语文综合素养,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课习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 的问题是什么?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欲渡无舟楫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 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 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全 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 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 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使此诗成为山水杰作。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
的习题。
总结 反思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作者简介
• 孟浩然(689—740),名浩, 字浩然,号孟山人,世称孟襄 阳。因为他没有做官,又称之 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 田园派诗人。 他早年踌躇满志,但在仕途 困顿、痛苦失望后,看淡世事, 选择隐居。孟浩然的诗绝大部 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 和隐居的逸兴。其中虽不无愤 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 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虽不 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但在艺 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所以后人 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 王维并称为“王孟”,他有 《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 朗诵古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作业布置
• 积累与洞庭湖有关的古诗句。 • 片段作文练习
新学期,班长转学了,班主任要重新选出 一名,请你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勇敢 的推荐自己。
• 四、孟浩然在诗中求引荐,没有直 露的表达出来,他的求荐有什么特 点呢?
婉荐,毛遂大胆告 白,自我推荐。你更喜欢那种形式呢? 谈谈你的看法。
• 古人孟浩然推荐自己是含蓄而委婉的,作 为现代人的我们推荐自己更应该大胆而勇 敢,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这个机遇与 挑战并存的社会!让我们像“毛遂”那样 自荐,勇敢地亮出自己优势,勇敢地展示 自己才华,抓住机遇,高奏成功的凯歌。
结合注释,感知内容
一、诗中写洞庭湖的具体诗句有哪些? 你能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吗?
八月的秋水不断的上涨,整个洞庭湖装得满 满的,湖面几乎和岸齐平。看!湖水映着天空, 八百里洞庭,茫茫一片,再也分不清哪里是天, 哪里是水。在秋日的照耀下,整个洞庭湖水汽 蒸腾,浩渺的烟波笼罩着整个云梦大泽,受到 湖水滋润的广大土地,更加生机勃勃!那汹涌 澎湃的波浪啊,让整个岳阳城都显得那么渺小, 不得不瑟缩的臣服在洞庭湖的脚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

3
感 知 景 象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4
感知景象
5
感 知 意 境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6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诗歌中 自己最喜欢的诗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
9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
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 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 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 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2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

1】涵虚:指在水映天空。涵,包容;虚, 虚空,空间。
2】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指 天空。
3】云梦泽:云泽和梦泽,指古代大湖。 4】济:渡。 5】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6】耻圣明: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7】徒:白白地,只能。 8】楫:划船用具,船桨”。
☞ 解读诗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 朗读诗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 解读诗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不好直言的这种情感巧妙

而含




☞ 总结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绘洞庭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湖美景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抒发入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仕愿望
波 “撼”,撼动,是动态描写,写出了洞庭湖波涛汹涌、澎湃动荡,
撼动天地的气势与力量。

“蒸”“撼”二字,展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力,营造了雄伟壮阔
阳 的意境,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勃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 一语双关,弦外之音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想要渡过

去,却苦于没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

出来做事,却苦于无人推荐。

“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


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借双关语委婉地

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没人引荐,不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全面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全面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ppt课 件全面版
• 诗人简介 • 诗文赏析 • 诗文注释 • 创作背景 • 诗文影响 • 总结与感悟
01
诗人简介
孟浩然的生平简介
孟浩然出生于一个普 通的家庭,自幼聪颖 好学。
孟浩然在政治上不得 志,最终归隐山林, 致力于诗歌创作。
他早年曾隐居鹿门山 ,后入长安谋求官职 。
句子解释3
再解释一个诗中的句子,如“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可解释为“ 看着别人钓鱼,自己只能羡慕他们的鱼情”。
句子解释4
继续解释诗中的句子,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可解释为“与 其羡慕别人的成果,不如自己努力去争取”。
难解词句解析
难解词句解析1
难解词句解析2
对诗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解析,如 “涵虚混太清”可解析为“形容湖面广阔 无垠,与天空混为一体”。
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中流露出诗人对洞庭湖壮丽景色的赞美与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的艺术手法
比喻和象征
诗人运用“舟楫”比喻引荐和机会,“云梦泽”和“岳阳城”象征着政治舞台和 社会地位,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深化了诗的主题。
对比和夸张
诗人通过对比湖光山色与个人抱负,夸张地表达出自己的壮志与无奈,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动机
投赠张丞相
孟浩然在政治上一直未能得志,此诗是赠给当时的丞相张九 龄的,希望得到赏识和引荐。
表达抱负
诗歌通过描绘洞庭湖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 关心和抱负,期望能够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力量。
05
诗文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 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 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7/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 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诗意阐述
上面四句,描写洞庭湖水势之盛,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叹。
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让张九龄举荐自己。诗中赞叹洞庭湖的壮观,其实 是对张九龄的赞颂,赞颂他像洞庭湖一样胸怀广阔。
更深一层来讲,作者对山河之美的赞叹,也是对清平政治的赞颂,也是对 “圣明”皇帝唐玄宗的赞颂。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字句分析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细细品味这两句诗,感受诗歌夸张的艺术。 湖面上的雾气,就像蒸笼里的蒸汽一样。 汹涌的波涛,好像撼动了整个岳阳城。
• “蒸”字渲染一种湿漉漉,水淋淋的气氛,给人以孕大含深,蒸蒸日上的动态 感;
• “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几近坍塌;极显湖水桀傲 不驯的自然伟力。
字句分析
◎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济:渡河,这里指出来做官。 舟楫:这里指引荐自己做官的贵人。 端居:独自安居,即隐居。 耻:羞辱。 圣明:即英明的天子。古人认为:天子圣明的时候,读书人都应该出来做 官。自己隐居不出来做官,就好像在骂天子不圣明。
字句分析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思考:鱼被人钓到,就失去了自由,甚至生命。 普通人看了,可怜鱼还来 及,为什么作者反而羡慕鱼呢? 因为在诗人看来,鱼被人钓走,至少证明有人看重它的价值。而作者自身 境在于,根本连个愿意把它钓走的人都没有。
诗意阐述
后面四句,反映了作者的语言技巧和矛盾心理。
明明是自己想出来做官,却说不做官怕有损皇帝圣明。 羡慕被钓走的鱼,反映了作者“想做奴隶而不得”(鲁迅语)的心境。
四、总 结
诗歌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前四句写景,波澜壮阔,骇人耳目。 后四句抒情,曲折委婉,动人心弦。
编后语
•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阅读小助手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岳阳附近汇入 江,古有“八百里洞庭”之说。
张丞相:唐代诗人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689~740) ,唐代诗人。40岁应试不中,后来隐居鹿门山。 龄任荆州刺史时,曾招孟浩然作幕僚。
二、字句分析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思考:为什么湖水会是平的呢?
这里的“平”不是指水面平静,而是指水很多,八月的湖南正值汛期,
与岸相平。
涵虚混太清:水面的雾气与天混为一体。
涵:há
包涵。涵虚、太清,均指太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