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 知识点整理doc资料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4.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
赤壁赋所有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所有知识点归纳
1.背景知识:赤壁大战发生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三国时代。
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南方,玄德刘备和荆州刺史孙权联合抵抗。
赤壁战役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在孙刘联军的英勇抵抗下,曹操遭到重创并溃退。
2.赤壁之战描写:诗中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战场景象,包括曹军的强大舰队和孙刘联军的各种抵抗手段。
诗中通过对火烧连营、铁锁连环等战术的描述,展现了孙刘联军智勇双全的形象。
5.修辞技巧:赤壁赋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借代等,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通过夸张手法强调人物的英勇事迹和传奇成就。
6.典故引用:赤壁赋中引用诸多典故,如“滔滔江水”、“二虎竞食”、“乱臣贼子”的典故用以象征曹操的野心和孙刘联军的骨气。
这些典故与现实情境相结合,使作品更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
通过对《赤壁赋》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是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的文学作品。
它不仅反映了曹操与孙刘等英雄人物之间的战斗,更多地传递了对自然景物和人类命运的思考与热爱。
它以生动的描写和动人的抒情,向读者展示了信仰、勇气和团结的力量,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自由、正义和和平的追求。
苏轼《赤壁赋》知识点

苏轼《赤壁赋》知识点苏轼《赤壁赋》高考必考知识点我们学过很多苏轼的作品,《赤壁赋》就是其一,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赤壁赋》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苏轼《赤壁赋》知识点1、通假字:a、举酒属客属——嘱劝酒b、山川相缪缪——缭盘绕c、举匏尊以相属尊——樽酒杯属——嘱劝酒2、古今义美人——古义:借指内心思慕、向往的人。
今义:美貌的女子。
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3、一词多义a、歌——歌窈窕之章:朗诵b、如——纵一苇之所如:到……去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如泣如诉:像歌曰:歌词 c、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倚歌而和之:歌的声调和节拍西望夏口:远望4词类活用A、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起舞,使……哭泣B、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以……为伴侣,以……为朋友C、活用东望武昌——东:向东(名作状) 顺流而东也——东:东去(名作动)寄蜉蝣于天地——蜉蝣:像蜉蝣一样(名作状) 下江陵——下:攻占(名作动)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捕鱼,砍柴(名作动)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月光下清澈的`江水(形作名)乌鹊南飞——南:向南(名作状) 不知东方之既白——白:显出白色(形作动)苏轼《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后赤壁赋基础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找出文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①顾而乐之。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②行歌相答。
(歌,名词作动词,唱歌)③予乃摄衣而上。
(上,名词作动词,上岸)④掠予舟而西也。
(西,名词作动词,向西飞)⑤羽衣翩跹。
(羽衣,名词作动词,穿羽衣)⑥横江东来。
(东,名词作状语,从东面)3、本文出现的特殊句式:①草木震动。
(被动句)②步自雪堂。
(状语后置。
“自”是介词)③以待子不时之须。
(省略句,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4、本文出现的固定句式:①如此良夜何?(“如……何”是“对……怎么样”的意思)②顾安所得酒乎?(“安……乎”是“哪里……呢”的意思)(四)、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第一段:描写黄泥坂附近的月夜景色。
第二段:描写复游赤壁见到的江上景色。
第三段:写作者独自登临所见景色,并抒发自己的感受。
第四段:写道士化鹤故事,表达了“人生如梦”的感慨。
(二)、梳理文章思路:1、在第一段中,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月夜景色?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月白风清”——描写初冬月夜景色,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
2、此时,作者的心情可用文中的哪一个字来概括?“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3、那么,“乐”从何而来呢?——①景美。
(由景而乐)②友人凑趣(举网得鱼)。
③妇助雅兴(藏酒待不时之需)。
4、在第二段中,作者是如何描写复游赤壁时所见的江上景色的?找出关键句。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面对冬夜美景发出了“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的感慨。
5、第三段在复游赤壁的过程中,描写了哪些景色?作者的情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可用第三段中的哪一个字来概括此时的心情?“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悲”——“予亦悄然而悲”(由景而悲)6、那么,“悲”又从何而来?——①“江山不可复识”。
(完整版)后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后赤壁赋》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临皋.(gāo)黄泥之坂.(bǎn) 松江之鲈.(lú)巉.(chán)岩蒙茸.(róng)虬.(qiú)龙栖鹘.(qī h ú)悄.(qiǎo)然缟.(gǎo)衣揖.(yī)予曾日月之几何(céng)戛.(jiá)然长鸣羽衣翩跹..(piān xiān)俛(fǔ)而不答予亦惊寤(wù)二、通假字以待子不时之须须同需,需要。
反而登舟反同返,返回。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步.自雪堂名词活用为动词,步行。
顾而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
予乃摄衣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
履.巉岩名词活用为动词,登上。
横江东.来名词活用为状语,从东边,掠予舟而西.也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飞。
羽衣..翩跹名词活用为状语,穿着羽衣。
四、“顾”的含义:顾.而乐之看道士顾.笑回头看顾.安所得酒乎可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大行不顾.细谨考虑念父母,顾.妻子顾惜,顾念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五、“而”的用法顾而乐之表承接摄衣而上表修饰归而谋诸妇表承接悄然而悲表修饰反而登舟表承接肃然而恐表修饰听其所止而休焉表承接掠予舟而西也表承接俛而不答表修饰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表转折飞鸣而过我者表修饰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过.黄泥之坂过:走过。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既:已经。
脱:脱落、凋零。
行歌..相答行歌:边走边吟唱。
今者薄.暮薄:迫近,接近。
顾安所..得酒乎安所:哪里,什么地方。
归而谋诸.妇诸:兼词,之于。
以待子不时..之须不时:随时。
予乃.摄衣而上乃:于是,就。
披.蒙茸披:分开。
攀栖鹘之危.巢危:高。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听.其所止而休焉听:听凭。
适.有孤鹤适:恰好,刚好。
开户.视之户:门。
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后赤壁赋详细讲解

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从:跟随,跟从。
)予过黄泥之坂(坂:山坡。
)。
霜露既(既:已经。
)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顾:看。
)而乐之,行歌相答。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
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
已而(已而:不久。
)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状:样子。
)如松江之鲈。
顾(顾:不过,只是。
)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谋:商量。
)诸(诸:之于。
)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不时:随时。
后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

后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后赤壁赋》是唐代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著名散文赋,被誉为“千古绝唱”。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赤壁战役的壮观场面,表达出苏轼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局的忧虑,是一篇深具意义的文学作品。
文章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下面对其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赤壁战役赤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
此役发生在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对抗曹操的大军,最终通过火攻大败曹军。
苏轼在文章中逼真地描绘了赤壁战场的壮观景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荣耀,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与安定。
2. 诗词和文学苏轼是唐代文学家,对诗词和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
在文章中,他引用了不少诗词,如“红颜弃薄命,白首醉朝昏”、“长夜漫漫无心睡,起坐如狂无刹时”等,这些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体现了苏轼对传统文学的热爱和推崇。
3. 自然和景色苏轼善于用诗意的语言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在文章中,他描绘了阳春白雪、满川烟草、春风得意等美景,这些景色不仅美丽壮观,也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4. 历史和人物苏轼在文章中深入思考了历史和人物的命运。
他对三国时期的人物和历史事件有着约翰逊深刻的理解和剖析,在文章中引用了不少历史名人的典故,如汉朝的大将韩信、清风江洲岛的蔡琰等。
这些历史人物和典故体现了苏轼对历史的重视和热爱。
5. 忧国忧民在文章中,苏轼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心。
他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问题,如安定、治理、民生等,倡导了民主和统一,鼓励人们去爱国、珍惜和平、维护社会稳定。
6. 文学的艺术形式苏轼的文章采用了散文赋的艺术形式,使其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
散文赋是唐代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以抒情为主,独具特色。
苏轼的这篇赋充满了感性和个性,使得这篇文章成为唐代散文中的佳作。
综上所述,苏轼的《后赤壁赋》不仅含有丰富的文学内涵,还将历史、自然、社会和政治等多种学科内容融于一体,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性。
《后赤壁赋》知识点总结梳理

后赤壁赋》知识点梳理说明:精心整理了重点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重 点句子翻译习题)。
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临皋( ) 黄泥之坂( ) 松江之鲈( ) 巉( )岩 蒙茸( ) 虬( )龙 栖鹘( ) 悄( )然 缟( )衣 揖( )予曾日月之几何 ( ) 戛( )然长鸣 二、通假字 以待子不时之须: 予亦惊悟: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 步自雪堂: 予乃摄衣而上: 横江东来: 羽衣翩跹: 四、“顾”的含义: 顾而乐之: 顾安所得酒乎:羽衣翩跹( ) 予亦惊悟 ( )反而登舟:顾而乐之: 履巉岩: 掠予舟而西也:道士顾笑: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念父母,顾妻子: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五、“而”的用法 顾而乐之:大行不顾细谨:摄衣而上:悄然而悲:肃然而恐:掠予舟而西也: 而 飞鸣而过我者:过黄泥之坂: 行歌相答:今者薄暮: 归而谋诸妇: 予乃摄衣而上: 攀栖鹘之危巢: 听其所止而休焉: 开户视之: 。
七、一词多义 举1.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 )2. 戍卒叫,函谷举 ( )3. 举大计亦死 ( )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5.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 )6.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归而谋诸妇:反而登舟: 听其所止而休焉:江山不可复识矣: 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是岁十月之望: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顾安所得酒乎: 以待子不时之须: 披蒙茸: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适有孤鹤:1.今者薄暮,举网得鱼(2. 儿已薄禄相( )3.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4.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5. 门衰祚薄( )6. 薄其税敛,民可使其富也()7. 邻之厚,君之薄也( )8. 狐裘不暖锦衾薄( )摄①予乃摄衣而上 ( ) ②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 ) ③成王既幼,周公摄政 ( ) ④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 ) ⑤成王既幼,周公摄政 ( )⑥【摄政】八、特殊句式1、如此良夜何2、于是携酒与鱼九、重点句子翻译1、顾而乐之,行歌相答2、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3、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5、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参考答案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临皋(gāo)黄泥之坂(bǎn)虬(qi ú)龙栖鹘(qīh ú)曾日月之几何(céng)戛(ji予亦惊悟(寤)(wù)二、通假字以待子不时之须:须同“需”,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赤壁赋》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临皋.(gāo)黄泥之坂.(bǎn) 松江之鲈.(lú)巉.(chán)岩
蒙茸.(róng)虬.(qiú)龙栖鹘.(qī hú)冯.(píng)夷
悄.(qiǎo)然缟.(gǎo)衣揖.(yī)予曾日月之几何(cēng)
戛.(jiá)然长鸣羽衣翩跹
..(piān xiān)俛(fǔ)而不答予亦惊寤(wù)二、通假字
以待子不时之须须同需,需要。
反而登舟反同返,返回。
予亦惊悟悟同寤,醒来。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
步.自雪堂名词活用为动词,步行。
顾而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
予乃摄衣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
履.巉岩名词活用为动词,登上。
横江东.来名词活用为状语,从东边,
掠予舟而西.也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飞。
羽衣
..翩跹名词活用为状语,穿着羽衣。
四、“顾”的含义:
顾.而乐之看道士顾.笑回头看
顾.安所得酒乎只是,不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
大行不顾.细谨考虑念父母,顾.妻子顾惜,顾念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
五、“而”的用法
顾而乐之表承接摄衣而上表修饰归而谋诸妇表承接悄然而悲表修饰
反而登舟表承接肃然而恐表修饰听其所止而休焉表承接揖予而言表修饰掠予舟而西也表承接俛而不答表修饰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表转折飞鸣而过我者表修饰
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过.黄泥之坂过:走过。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既:已经。
脱:脱落、凋零。
行歌
..相答行歌:边走边吟唱。
今者薄.暮薄:迫近,接近。
顾安所
..得酒乎安所:哪里,什么地方。
归而谋诸.妇诸:兼词,之于。
以待子不时
..之须不时:随时。
曾.日月之几何曾:曾经。
予乃.摄衣而上乃:于是,就。
披.蒙茸披:分开。
攀栖鹘之危.巢危:高。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听.其所止而休焉听:听凭。
适.有孤鹤适:恰好,刚好。
开户.视之户:门。
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几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
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
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
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
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
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
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
“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
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
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