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课时作业6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课时作业6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时作业6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选择题1.小颖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原电池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将图(1)装置的Zn、Cu直接接触,Cu片上能看到气泡产生向Cu片移动B.图(2)装置中SO2-4C.若将图(2)中的Zn片改为Mg片,Cu片上产生气泡的速率加快D.图(2)与图(3)中正极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32 时,Zn片减轻的质量相等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能使LED灯发光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锌片是负极,电子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B.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C.锌电极质量减少65 g时,铜电极表面析出氢气的体积是22.4 LD.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3.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NaCl溶液湿润后,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铁被氧化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B.铁腐蚀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C.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腐蚀D.以水代替NaCl溶液,铁不能发生吸氧腐蚀4.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A.A是Zn,B是Cu,C为稀硫酸B.A是Cu,B是Zn,C为稀硫酸C.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D.A是Ag,B是Fe,C为稀AgNO3溶液5.把金属A放入盐B(NO3)2的溶液中,发生反应A+B2+===A2++B,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常温下金属A一定能与水反应,B一定不能与水反应B.A与B用导线连接后放入酒精中,不能形成原电池C.A与B用导线连接后放入B(NO3)2的溶液中,一定有电流产生D.由A、B和B(NO3)2溶液构成的原电池,A一定是负极,B一定是正极6.如图所示装置,下列有关该装置反应开始时的叙述正确的是()A.锌极附近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B.铁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C.铁极发生电化学腐蚀生成铁锈D.溶液中的OH-向铁极移动7.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同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然后小心地向烧杯中央滴入浓CuSO4溶液,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铁丝反应及两边浮力的变化,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杠杆的偏向判断正确的是()A.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高B端低B.杠杆为导体和绝缘体时,均为A端低B端高C.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低B端高;为导体时,A端高B端低D.当杠杆为绝缘体时,A端高B端低;为导体时,A端低B端高8.伏打电堆由几组锌和银的圆板堆积而成,所有的圆板之间夹放着几张盐水泡过的布。

高中化学苏教必修2课时作业:2.3.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化学电源 Word含答案

高中化学苏教必修2课时作业:2.3.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化学电源 Word含答案

课时作业 1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源踩点训练1.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氢氧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解析】锂离子电池可以充电,能再次使用,属于二次电池,A项正确;铜锌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锌失去电子经外电路流向铜电极(正极),B项错误;电池的实质即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项正确;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碳棒为正极,D项正确。

【答案】 B2.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

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解析】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说明①为负极;①③相连时,①为负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说明④为负极;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说明③为负极。

综上所述可知,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③④②,选项B正确。

【答案】 B3.某金属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则该金属可能为( )A.铝 B.铜C.铁 D.镁【解析】原电池的两极是活动性不同的材料,Zn为负极,正极材料应比Zn的活动性差,且能与盐酸反应放出H2。

故选C。

【答案】 C4.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PbO2+Pb+2H2SO4===2PbSO4+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PbO2是电池的负极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SO2-4-2e-===PbSO4C.PbO2得电子,被氧化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解析】铅蓄电池放电时,Pb为负极,电极反应为Pb-2e-+SO2-4===PbSO4,PbO2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消耗H+,故酸性减弱,B正确。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2.2.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答案)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2.2.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答案)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2.2.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单选题1.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

图2中,x 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 轴表示( )A.铜棒的质量B.2+(Zn )cC.+(H )cD.2-4(SO )c2.如图装置中,“→”表示电子的移动方向。

则电极材料A 、B 分别可能是( )A.石墨、石墨B.Cu 、AlC.Mg 、石墨D.Ag 、Zn3.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原电池中,正极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的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D.原电池的负极材料一般比正极活泼4.下列各个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 B.C. D.5.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铅蓄电池充电锂离子电池放电太阳能集热器燃气灶6.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自发进行时,便能构成原电池。

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2FeCl2+Cl2=2FeCl3B.Zn+Ag2O+H2O=Zn(OH)2+2AgC.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D.2H2+O2=2H2O7.下列有关原电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会移向负极D.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必须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8.发生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在理论上可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A.C(s)+H2O(g)=CO(g)+H2(g) ΔH>0B.Ba(OH)2.8H2O+2NH4Cl(s)=BaCl2(aq)+2NH3.H2O(l)+8H2O(l) ΔH>0C.CaC2(s)+2H2O(l)=Ca(OH)2(s)+C2H2(g) ΔH<0D.CH4(g)+2O2(g)=CO2(g)+2H2O(l) ΔH<09.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高中化学专题6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化学专题6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1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根据原电池的有关知识,下列反应不能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A .2H 2+O 2===2H 2OB .2CH 3OH +3O 2===2CO 2+4H 2OC .Zn +2HCl===ZnCl 2+H 2↑D .NaOH +HCl===NaCl +H 2O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 .原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氧化反应C .原电池在工作时其负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外电路流向正极D .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3.以下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认知模型图中, 不正确的是( )A .正负极标注B .电极反应式C .电子移动方向D .H +的移动方向4.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硫酸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极附近SO 2-4 的浓度逐渐增大B .负极附近SO 2-4 的浓度逐渐增大C .负极附近SO 2-4 的浓度逐渐减小D .正负极附近SO 2-4 的浓度基本不变5.(双选)下图各装置中,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A.①中液体为FeCl3溶液B.②中液体为醋酸C.③中液体为H2SO4溶液D.④中液体为稀盐酸知识点2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6.有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中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电子流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D.电流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外电路)7.各烧杯中盛有海水,能形成原电池且铁为正极的是( )8.如图所示的装置中,M为活动性顺序位于氢之前的金属,N为石墨棒,下列关于此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上有气泡产生B.M为负极,N为正极C.电解质溶液中H+的浓度减小D.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M到N9.如图所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质量减少,B极上有气泡产生,C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B.A、B、C可能分别为Zn、Cu、稀盐酸C.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D.A极发生氧化反应10.某学生用锌片、铜片、发光二极管、滤纸、导线、玻璃片等制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当滤纸用醋酸溶液润湿时,二极管发光。

鲁科版选修4第1单元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2课时作业

鲁科版选修4第1单元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2课时作业

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第二课时作业1.锌、铁、镁、铝、锂等金属都可以用在金属燃料电池中,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时,电子沿M→电解液→电极流动B.若M为铝,溶液的pH将不断变大C.若M为镁,电池总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D.若M为铁,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2.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它是以铂作电极,H2SO4溶液作离子导体,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负极反应为2H2-4e-===4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H2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可达100%C.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D.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O2===2H2O3.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能源物质的新形式,比如我们可用熔融的K2CO3作离子导体,惰性材料作电极,一极通CH2===CH2,另一极通O2、CO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H2===CH2+3O22CO2+2H2OB.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O2+6CO2+12e-===6CO2-3C.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H2===CH2+6CO2-3-12e-===8CO2+2H2OD.通入乙烯的一极为正极4.一种新型镁硫二次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碱性电解质水溶液B.放电时,正极反应包括3Mg2++MgS8-6e-===4MgS2C.使用的隔膜是阳离子交换膜D.充电时,电子从Mg电极流出5.汽油是一种液体燃料,常用作汽车等机动车的燃料,但科学家制造出一种使用固体离子导体的燃料电池,使汽油的利用效率更高。

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汽油蒸气,其中电池的离子导体是掺杂了Y2O3(Y为钇)的ZrO2(Zr为锆)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

若以丁烷(C4H10)代表汽油,总反应为2C4H10+13O2===8CO2+10H2O。

高考化学总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一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 鲁科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一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 鲁科版

课时作业(二十一)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长春质检)相同材质的铁在下列情形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 )2.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制成海水电池。

下列关于这种电池的说法: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④3.X、Y、Z都是金属,把X投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 )A.X>Y>Z B.X>Z>Y C.Y>X>Z D.Y>Z>X4.如下图是Zn和Cu组成的原电池示意图,某小组做完该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作了如下记录,其中合理的是( )卡片:No.10 Date:2013-3-11实验记录:①导线中电流方向:锌→铜。

②铜极上有气泡产生。

③锌片变薄。

实验结论:④Zn为正极,Cu为负极。

⑤铜比锌活泼。

⑥H+向铜片移动。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5.(2013·佛山质检)用下列装置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甲图装置可用于电解精炼铝B.乙图装置可得到持续、稳定的电流C.丙图装置可达到保护钢闸门的目的D.丁图装置可达到保护钢闸门的目的6.(2011·广东高考)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下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7.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 )8.(创新题)有下列4种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正极反应的产物为水的是( )9.综合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Ⅰ和装置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B.装置Ⅰ和装置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C.装置Ⅰ和装置Ⅱ中盐桥中的阳离子均向右侧烧杯移动D.放电过程中,装置Ⅰ左侧烧杯和装置Ⅱ右侧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10.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甚至制作出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装置来,下图就是一个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可用于驱动玩具的电池的示意图:该电池工作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铝罐将逐渐被腐蚀B.炭粒和炭棒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O2-C.炭棒应与玩具电机的负极相连D.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炭棒和炭粒的质量会减轻11.(2013·鄂州质检)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A处可减缓铁的腐蚀B.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B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C.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A处或B处均可减缓铁的腐蚀D.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A处时,铁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12.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电池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B.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锌筒被破坏C.铅蓄电池工作过程中,每通过2 mol电子,负极质量减轻207 g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3.(10分)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5.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课时作业及答案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5.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课时作业及答案

第五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的转化第二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一、单项选择题1.(2018·新课标高考)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1题变式1-1.(2018·唐山期末测试)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为:Zn+2MnO2+2H2O===Zn(OH)2+2Mn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Zn为负极,MnO2为正极,电解质是KOHB.放电时外电路电流由Zn流向MnO2C.电池工作时OH-向锌电极移动D.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MnO2+e-+H2O===MnO(OH)+OH-1-2.2019年1月丰田汽车表示正从事镁离子电池技术开发工作,该种电池蓄能水平达到锂电池的两倍,可为电动车提供更优越的动力源。

其中一种镁电池的反应原理为:Mg x Mo3S4充放电电xMg+Mo3S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Mo3S4发生氧化反应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Mo3S4+2xe-===Mo3S2x-4C.充电时,Mg2+向阴极迁移D.充电时,阴极反应式:xMg2++2xe-===xMg1-3.(2018·山东莱芜期末测试)锂钒氧化物电池的能量密度远远超过其他材料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V2O5+xLi―→LixV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外供电时,锂离子向负极移动B.负极上反应的物质是锂,正极上反应的物质是V2O5C.正极的电极反应为:V2O5+xe-+xLi+―→Li x V2O5D.负极的电极反应为:xLi-xe-―→xLi+2.(2018·广州执信中学三模)“固体离子导体”是因为离子能在固体中迁移传递电荷。

《第六章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掌握以下目标:1. 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转移。

2. 了解电极反应和总电池反应。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问题。

二、作业内容1. 阅读课本相关章节,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原电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常见的化学电源有哪些类型?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请列举几个常见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或设备,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2. 小组讨论:(1)请列举至少一个你生活中遇到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际应用,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2)讨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3)你认为影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效率的因素有哪些?3. 实验操作:(1)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原电池,将铜片和锌片作为电极,稀硫酸作为电解质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并写出电极反应和总电池反应。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阅读和讨论任务,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2. 实验操作需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注意安全,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3. 提交作业时,请附上相关图片或文本以支持你的答案。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1)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否正确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2)讨论和实验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准确?2. 评价方式:(1)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的结合:个人作业主要考察对概念的理解,小组作业则更注重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师点评和同学互评: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出总体评价,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互评,以促进学习交流。

五、作业反馈1. 希望教师能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指导或建议:(1)对理解有困难的部分;(2)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3)如何更好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际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课时作业一、选择题(包括8小题。

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8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科学家预测“氢能”将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新能源,目前,有人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氢能的利用过程中,H2O可循环使用B.氢气、氧气和稀硫酸构成的燃料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2H2O=4OH-C.该法制氢的关键是寻找光分解催化剂D.利用光电转化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电解水而获得氢气2.以下现象与电化学理论无关的是( )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生铜锈B.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C.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少量硫酸铜溶液后速率加快D.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3.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a为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大B.a是正极,b是负极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极到b极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4.X、Y、Z、M、N代表五种金属,有以下化学反应:①水溶液中:X+Y2+=X2++Y ②Z+2H2O(冷)=Z(OH)2+H2↑③M、N为电极与N盐溶液组成原电池,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M2++2e- ④Y可以溶于稀H2SO4中,M 不被稀H2SO4氧化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M<N<Y<X<Z__________________B.N<M<X<Y<ZC.N<M<Y<X<ZD.X<Z<N<M<Y5.(2009年江苏卷)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22.4/6 L6.(2010年黄冈质检)将两个铂电极放置在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CH4和O2,即可产生电流,称为燃料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通入CH4的电极为正极;②正极的电极反应是O2+2H2O+4e-=4OH-;③通入CH4的电极反应式是CH4+2O2+4e-=CO2+2H2O;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H4+10OH-=CO32-+7H2O+8e-;⑤放电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负极移动;⑥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A.①③⑤B.②④⑥C.④⑤⑥D.①②③7.某课外活动小组,为研究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原理,做了以下实验:将剪下的一块镀锌铁片,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入少量食盐水将其浸湿,再加数滴甲基橙试液,按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B中导气管中产生气泡B.B中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C.金属片剪口变红D.锌被腐蚀8.(2009年淄博质检)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OH-=Zn(OH)2+2e-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42-+4H2O+3e-=Fe(OH)3+5OH-C.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氧化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二、非选择题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如下系列实验,请分析实验结果后回答相应问题。

(1)实验一中铜片、锌片表面均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计指针偏转,但较短时间内电流即明显减小。

实验结束时测得锌片减少了3.94 g,铜片增重了3.84 g,则该原电池的工作效率是____________(指参加原电池反应的锌占反应总量的百分率)。

(2)实验二中刚将铜、锌片插入溶液中时电流计指针有偏转,但立即就归零了。

为什么锌失去的电子不能持续通过导线流向铜极给Cu2+?____________。

(3)实验三中盐桥中的K+流向____________溶液(填ZnSO4或CuSO4),如果Zn的消耗速率为1×10-3 mol/s,则K+的迁移速率为____________ mol/s。

与实验一比较,实验三原电池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原因是____________ 。

(4)你根据实验一、二、三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10.ZPower电池使用锌聚合物作为阳极、银纳米颗粒作为阴极,其安全性类似于传统的碱性电池,并且其材料95%可回收,该电池的容量比同体积的锂电池高30%。

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放电过程可表示为2Ag+Zn(OH)2Ag2O+Zn+H2O。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电池在放电时,作为负极的是__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

(2)该电池属于____________性电池(填“酸”、“碱”或“中”)。

(3)写出充电时的反应式:阳极: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 。

11.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设计实验验证Fe、Cu的金属活动性,他们提出了以下两种方案。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有关实验项目:方案Ⅰ:有人提出将大小相等的铁片和铜片,分别同时放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据此确定它们的活动性。

该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方案Ⅱ:有人利用Fe、Cu作电极设计成原电池,以确定它们的活动性。

试在下面的方框内画出原电池装置图,标出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 。

方案Ⅲ: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再设计一个验证Fe、Cu活动性的简单实验方案(与方案Ⅰ、Ⅱ不能雷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____________ 。

12.(2009年枣庄质检)将洁净的金属片A、B、C、D分别放置在浸有食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如下图所示)。

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金属电流方向电压(V)A Cu→A/ +0.78B B→Cu -0.15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大。

请依据表中数据判断:(1)____________金属可能是最强的还原剂。

(2)____________金属一定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3)若滤纸不用盐溶液浸润而改用NaOH溶液浸润,则在滤纸上能看到有蓝色沉淀析出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金属对应的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为:负极: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解析:选项A,H2O分解产生H2和O2,H2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释放能量同时又生成H2O。

选项B,在酸性环境中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

选项C,由图可知,寻找合适的光分解催化剂,可使水的分解速率加快。

选项D,利用光电效应产生电流而电解水获得H2。

答案:B2.解析:选项A中黄铜是铜锌合金,可以构成原电池,但锌比铜活泼,被腐蚀的是锌而不是铜,故不易产生铜锈;选项B中生铁是铁碳合金,可构成原电池使铁腐蚀生锈,软铁芯几乎是纯铁,不构成原电池;选项C在含锌的稀硫酸中加入CuSO4溶液后,发生反应:Zn+CuSO4=Cu+ZnSO4反应置换出的铜附着在锌表面,构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加速了H2的产生;D项中银质奖牌是较纯的银制作的,不构成原电池,久置后变暗是银跟空气中多种物质反应造成的。

答案:D3.解析:电池反应式为:M+nH+=M n++n/2H2↑,溶液中H+浓度减小,pH增大,故A项正确;因a活泼而b不活泼,故a为负极,b为正极,a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导线中电子从a到b,所以B项不正确,C、D两项均正确。

答案:B4.解析:由①知:X>Y,③知M>N;M不被稀H2SO4氧化,说明是H以后的金属,Z和冷水反应,说明是比较活泼的金属,故Z>X>Y>M>N。

答案:C5.解析:该燃料电池的原理为C6H12O6+6O2=6CO2+6H2O,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书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负极为C6H12O6+6H2O-24e-=6CO2↑+24H+,正极为6O2+24e-+24H+=12H2O,从电极反应方程式易知H+应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从总反应方程式可见每生成1 mol CO2消耗1 mol O2。

答案:B6.解析:一般说来,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理论上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在反应中,电子从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的负极流出,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多为不活泼电极,离子或物质在该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同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分别不断移向负极、正极,构成闭合回路。

据题意知发生的反应为CH4+2O2=CO2+2H2O,反应产生的CO2,处于KOH溶液中,又会转化为CO32-,故④是正确的。

③O2得e-被还原,作正极。

④溶液中离子移动情况受溶液(原电池内电路)中电流方向影响,内电路电流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阳离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故在溶液(原电池内电路)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答案:B7.解析:铁—锌—NaCl溶液构成原电池,由于溶液显中性,锌又比铁活泼,只能是锌作负极,铁作正极,在负极上发生Zn=ZN2++2e-,正极:O2+2H2O+4e-=4OH-,所以在A中由于其中的氧气作氧化剂而使锥形瓶内气体的量减小,压强也减小。

导致B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而使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同时锌被腐蚀,金属片上由于O2得到电子,使金属片剪口处溶液c(OH-)增大,使得溶液显碱性,遇到甲基橙试液变黄色。

答案:AC8.解析:高铁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

根据原电池反应原理,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Zn+2OH-=Zn(OH)2+2e-,用总式减去负极反应式即得正极反应式:FeO42-+4H2O+3e-=Fe(OH)3+5OH-。

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

放电时每转C6H12O6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2-被还原。

答案:BC9.解析:(1)Cu片质量增加是溶液中的Cu2+在Cu极上获得电子变为Cu;而Zn失去电子,其物质的量等于Cu2+获得电子的物质的量,即参与形成原电池的n(Zn)=n(Cu)=3.84 g/64 g·mol-1=0.06 mol,其质量=0.06 mol×65 g·mol-1=3.9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