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第2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电池第2课时化学电源课件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化学第2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电池第2课时化学电源课件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
8 价,故有
8 个电子,右边有 2 个负电荷,故应在左边加
2-
上 10 个负电荷,即 CH4-8e-+10OH-→CO3 。将 H、O 原子数配平可
2-
得:CH4-8e-+10OH-==CO3 +7H2O。
②以甲烷燃料电池(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为例。则书写步骤
-4
+4
为:C H4→ C O2,CH4-8e-→CO2。平衡电荷:左边失 8 个电子,右边不可能加 OH-,
能量高、可储存时间长。( × )
(5)燃料电池工作时燃料在电池中燃烧,然后热能转化为电能。( × )
(6)铅蓄电池工作时,当电路中转移0.1 mol电子时,负极增重4.8 g。( √ )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一
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
问题探究
铅蓄电池的电池总反应是什么?
提示铅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电池总反应是Pb+PbO2+2H2SO4
应在右边加 H+:CH4-8e-→CO2+8H+。左边加 H2O 并配平可
得:CH4+2H2O-8e-==CO2+8H+。
方法二:用电池总反应减去正极的电极反应可得出负极的电极反应。
①总反应:CH4+2O2+2OH-==C O23 +3H2O(碱性电池)
正极反应:2O2+4H2O+8e-==8OH负极反应:CH4+10OH--8e-==C O23 +7H2O。
mol O2理论上生成1 mol 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D错误。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1.下列几种化学电池中,不属于可充电电池的是(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课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课件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3.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课时)教材: 苏教版必修2设计者:福州一中化学教研组徐艺展指导老师:陈熙一、简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苏教版化学2(必修)中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原电池装置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原电池装置工作原理,即将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正(还原)、负(氧化)两极进行,负极上失去的电子流入正极,产生电流,从而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本节的设计从化学类型的角度入手,指出只有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的化学能才可能转化为电能。

同时,通过探究实验和动画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通过现场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推导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同时,利用原电池原理解释生活中存在的相关现象——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二、学习者分析学习者为高一学生。

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但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

此外,其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接感性的事物接触能较快的接受,而对于较抽象的概念则存在理解模糊或概念不清晰的问题。

对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主要知识点中,构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涉及到较多需要想象的抽象思维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费力。

因此,采用实验结合课件模拟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

另外,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化学反应中存在能量的变化和转化,是学习本节重要的知识基础。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2.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3. 了解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形式。

因此,必须坚持师生互动、互学增知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化学课件】原电池工作原理

【化学课件】原电池工作原理
•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池
• 第1课时 原电池工作原理
•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 2.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 3.会设计原电池。
• 一、铜锌原电池的实验探究 • 1.装置
• 2.盐桥 • (1)成分:KCl饱和溶液。 • (2)离子移动方向:Cl-移向 溶液;K ZnSO4 + 移 向 CuSO4 溶液。 • (3)作用 • ①使两个半电池溶液连成一个通路。 • ②使两溶液保持电中性。
• 一、正、负极的判断 • 1 .由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 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 的非金属为正极。 • 2 .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 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 向正极。 • 3 .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流 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 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移向的极是负极。
• 1 .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 是( ) • A . H2SO4(aq) + BaCl2(aq)===2HCl(aq) + BaSO4(s) ΔH<0 • B . 2CH3OH(l) + 3O2(g)===2CO2(g) + 4H2O(l) ΔH<0 • C . 4Fe(OH)2(s) + 2H2O(l) + O2(g)===4Fe(OH)3(s) ΔH<0 • D . 3Cu(s) + 8HNO3(aq)===3Cu(NO3)2(aq) + 2NO(g)+4H O(l) ΔH<0
电流计指 针是否偏 • 3.实验现象 转 Ⅰ Ⅱ
偏转 偏转
电极表面变化情况 锌片质量 锌片质量
减少 减少
,铜片质量 ,铜片质量
增加
增加
Zn极 Cu极 • 4. 实验分析及电极反应 溶液中Cu2+ 得失 电 子 电极 名 称 电极 反 应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 ppt课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  ppt课件
二.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1.原电池的概念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u
完成上表
上 一 页
请你们根据Zn-C-稀硫ppt课件酸原电池的实验现象 1
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原电池 的构成条件,初步理解原电池的概念。 2.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 究的过程。 3.学生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 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 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ppt课件
17
[思考]: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Zn失去 的电子给了Cu,好像Zn表面应该没有气泡的嘛。 为什么在铜锌原电池实验中Zn表面也冒气泡呢? 提示:实验用的Zn片不纯,有杂质;杂质与锌 形成原电池反应。
三、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a、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注意:除化学反应的外界影响因素外,原电池也 加快反应速率。
ppt课件
34
普通锌-锰干电池的电压1.5 V,用途广泛,结构如图:
锌筒 石墨棒 NH4Cl、ZnCl2 和 H2O等
MnO2和C
负极(锌筒):Zn-2e- ====Zn2+
正极(石墨):2MnO2+2NH4+ +2e- ===2MnO(OH)+2NH3
总反应:Zn+ 2MnO2+2NH4+ === Zn2++ 2MnO(OH)+2NH3
如:Mg—Al(KOH)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
===AlO2 - +2H2O; (3)由燃料电池总反应减去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得正极的
电极反应式。
ppt课件
27
[练习1]:将氧化还原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以石墨和Al为电 极材料,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回答下列问题

电化学基础-PPT课件

电化学基础-PPT课件
35
3. 氢镍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
它可以取代会产生镉污染的镉镍电池。氢镍
电池的总反应式是:
1/2H2+NiO(OH)
Ni(OH)2
CD
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电池放电时,负极周围溶液的pH不
断增大
B. 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氧化
C. 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还原
D. 电池放电时,H2是负极
Ag
电解质溶液Y是__A_g_N__O_3_溶__液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正_____极,CuSO4溶液 Y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A_g_+__+__e_-__=_A__g___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C_u___-2__e_-___=__C__u_2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负__(_C_u_电) 极流向
14
6. 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关概念)
(1)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溶液和琼脂制成的 胶冻,胶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
(2)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可提供定向移动的阴阳离子,
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保持电
中性,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
外电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
,使锌的溶解和铜的析出过 程得以继续进行。
盐桥的作用: (1)形成闭合回路。
?思考
1、银器皿日久表面逐渐变黑色,这是由于生成硫
化银,有人设计用原电池原理加以除去,其处理方 法为:将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放入一铝制容器中, 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黑 色会褪去而银不会损失。 试回答:在此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发生的反应
为 Al -3e- = Al3+ ; 正极发生的反应为 Ag2S+2e- = 2Ag;+S2-

高二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高二化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巩固练习
1、如图装置,电流表G发生偏转,同步A极 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 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旳哪一D组( )
A、A是锌,B是铜,C为稀H2SO4
B、A是铜,B是锌,C为稀硫酸
A
A
B
C、A是铁,B是银,C为AgNO3溶液
D、A是Ag,B是铁,C为AgNO3溶液 C
2.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稀硫酸 中,下列说法正确旳是( B ) A、锌片旳质量逐渐增大 B、电流方向是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C 、H+在铜片表面被 氧化 D 、正极附近SO42-浓度逐渐增大
谢谢大家!
下列装置能否形成原电池?如能,请指出正负极。铁碳铁铁铁锌
硫酸铜
稀硫酸


蔗糖
稀硫酸
; 配资网 配资 配资平台 ;
胖子不爽咯/见这胖子挑衅/马开也答应咯下来/胖子听到之后/瞬间大喜/心想这小子居然它真の上当/和本人打壹场/它身上让本人神智清明の东西就属于本人咯/|嘿嘿/可别怪咱欺负恁/|胖子嚷道/|咱分分钟就能干翻恁/但是/恁身上究竟带咯什么东西/胖子心痒痒/这东西虽然立即要归本 人咯/但它还相信想提前懂得/|悟道石/|马开嚷道/|悟道石啊/难怪咯/原来相信它/哈哈哈/这东西就要归咱咯/小子/让恁小胖子/今日恁要受苦咯/|胖子兴奋/|悟道石悟道石/怎么这么熟悉呢?好像/近来壹佫传说里提到壹佫人也拥存在悟道石|胖子嘀咕咯几声/忽然想到咯壹些什么/它瞪大 眼睛盯着马开/恁相信马开/|胖子险些没存在瘫软下来/原本胖乎乎の身体存在着不少汗水涌出来/额头遍及汗水/面色存在着某些戚戚/着马开轻轻の握着拳头/它打着哈哈笑道/阁下居然相信马开先生/哎呀/咱今日存在着肚子疼/|马开笑眯眯の盯着对方嚷道/没关系/咱这里存在止疼の药 物/需要给恁吗/着马开の笑意/胖子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2-2-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2-2-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A 项,锌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 负极质量减轻,铜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Cu2++2e-===Cu,正 极质量增加,故 A 正确;B 项,铝作负极,铁作正极,电子由铝 片(负极)通过导线流向铁片(正极),故 B 错误;C 项,H+向正极 移动,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硫酸根离子必然向负极移动,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故 C 错误;D 项,虽然镁的金属活 动性比铝强,但镁不与 NaOH 溶液反应,而铝能与 NaOH 溶液 反应,即在此环境中铝更容易失去电子,铝作负极,镁作正极, 故 D 错误。
燃烧 ――→
热能蒸汽 ―ຫໍສະໝຸດ →机械能发―电―→机 电能 。
(2) 燃烧 是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
2.原电池 (1)实验探究。
(2)原电池。 ①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 电能 的装置。 ②工作原理(以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为例):
③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线一反应” a.两极——两种 活泼性 不同的金属(或一种为能导电
劣质不锈钢腐蚀的实验现象:不__锈__钢__表__面__有__红__色__物__质__生__成__。
[思路分析] 设计原电池步骤如下: ①以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 ②把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 从而确定电极反应。 ③以两极反应为原理,确定电极材料以及电解质溶液。 ④画出示意图。
(3)实例:
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钢制船壳上常镶嵌一定量 的锌块,目的是什么?
提示:钢的成分是铁碳合金,轮船在大海中航行,钢铁与海 水接触,形成铁碳原电池,能加速铁的腐蚀。由于锌比铁活泼, 在船壳上镶嵌锌块后,形成铁—锌原电池,锌作负极被腐蚀,从 而保护了轮船不被腐蚀。
[例 2] 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 FeCl3 可用作催化剂、 印刷电路铜板和外伤止血剂等。

6.3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20)必修第二册

6.3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件下学期高一化学苏教版(2020)必修第二册

(2)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电解质溶液 钢铁表面水膜中含有H+和OH-,还溶有O2等气体
负极 电极
正极
材料:Fe 电极反应:2Fe-4e-==2Fe2+ 材料:C 电极反应:O2+2H2O+4e-==4OH-
2Fe+O2+2H2O==2Fe(OH)2,进一步被氧化,
总反应
4Fe(OH)2+O2+2H2O==4Fe(OH)3,Fe(OH)3易脱水生成铁锈
4
铜片:有气泡产生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产生氢气,导线上有电流
2.原电池 (1)定义: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 应。 (2)工作原理 ①电子的流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②两极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
原电池总反应式:Zn+2H+==Zn2++H2↑。
(3)能量转化过程:原电池在工作时,负极失电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被 氧化性物质得到,闭合回路中形成电流,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钢铁的电化学腐蚀
专题6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变式训练1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若图2中x轴表示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轴可以表示( )
(1)定义: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①电子的流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②两极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
(3)判断原电池中活泼的电极是否一定作负极。 提示 不一定;在实验7中Mg是正极,Al是负极。 (4)试解释实验7电流计指针偏向Mg的原因。 提示 在NaOH溶液中,铝可以发生自发氧化还原反应,而镁不反应,镁作正极; 铝电极发生反应:Al-3e-+4OH-==Al O+2-2H2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铜片表面无气泡
Cu不与稀H2SO4反应
实验2 锌片表面有气泡并 逐渐溶解
Zn+2H+=Zn2++H2↑
实验3 ①铜片表面有气泡 ①铜片表面气泡如何产生?
②锌片逐渐溶解 ②锌片还是铜片参加反应?
实验3 电流计指针偏转
外电路有电流形成
还原剂失去的 电子从锌极流 出
负极
还原剂(Zn)失去电 子,发生氧化反应
⑤根据现象判断:
电极不断溶解或质量减少:负极 有气泡冒出、有固体析出(或质量增重):正极
有下列材料:Zn片、Cu片、导线、水果 、 电流计,请设计一个装置使电流计指针发生 偏转。
【练习】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置于稀硫酸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锌片的质量逐渐 增 减大小
B、电流方向是从铜片向锌片
C 、H+在铜片表面被氧还化原 D、正负极附近SO42-浓度逐渐增大
间接: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汽机械能发动机电能
装置
直接:
原电池
工 作

构 成
原念条


Zn-2e-=Zn2+
经外电路
Zn2+ H+
SO42-
流入铜极.
正极 氧化剂(H+)在铜极上 得到电子,发生还 原反应 2H+ +2e-=H2
一、原电池 定义:能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的装置 前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流出的一极是负 极
电子流入的一极是正 极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原则: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
使用电器需要电能
电能——又称电力(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
从自然界中直接取得的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二次能源: 经一次能源加工转移得到的能源.
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
火力发电占据绝大部分 什么是火力发电?工作原理如何?
火力发电工作原理示意图
师生 互动 火电站从开始到结束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形成条件一: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石墨)等
形成条件二:电极需插进电解质溶液中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形成条件四:必须存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两电极都接触电解质溶液
(3)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在电极表面上能发生自发进行的
锌片(负极):Zn-2e-=Zn2+ (氧化反应) 电 铜片(正极):2H++2e-=H2 ↑ (还原反应) 子
注:书写电极反应时,要使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
总反应:Zn+2H+=Zn2++H2↑
二、原电池工作原理
外电路
负极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正极





电解质溶液

内电路
【实验探究】三、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 正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
②根据电极反应判断 失电子的反应→氧化反应→负极 得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正极
③根据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内电路)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④根据电子或电流方向判断(外电路)
电子从负极流出 沿导线 流入正极
电流从正极流出 沿导线 流入负极
氧化还原反应。
1 判断下列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若不是,
试 一
请说明理由;若是,请指出正负极名称,并 写出电极反应式.
试①

(×)
(×)
③ (∨)
负极: Fe-2e-=Fe2+
正极: Cu2++2e-=Cu 总反应:Fe+Cu2+=
Fe2++Cu
【合作探究】
四、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电极材料判断
化石燃料
化学能
燃烧
蒸汽 热能
发电机
机械能
电能
【学生讨论】 你知道火力发电有哪些优缺点吗?
火力发电厂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思考
A

Cu
Zn
稀H2SO4

稀H2SO4
H2SO4
稀H2SO4
1. 请描述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实验3中,铜片上冒出什么气体?如何证明?
3.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事实?
探究实验一:认识原电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