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分析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分析化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3.可以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衡量样本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应采用A变异系数B标准偏差C全距D平均值的标准偏差2下列关于有效数字说法错误的是A 分析化学计算中,倍数、分数关系的有效数字位数可认为没有限制B 有效数字的位数,直接影响测定的相对误差C 有效数字位数越多,表明测量越准确D 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为有效数字3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pH = 3.1 ~ 4.4(p K a = 3.4),若用0.1 mol·L-1 NaOH滴定0.1 mol·L-1的HCl,则看到混合色时,[In-]/[HIn]的比值为A 1.0B 2.0C 0.5D 10.04 配置pH = 9.0的缓冲溶液,缓冲体系最好选择A一氯乙酸(p K a = 2.86)~一氯乙酸盐B氨水(p K b = 4.74)~氯化铵C六亚甲基四胺(p K b = 8.85)~盐酸D醋酸(p K a = 4.74)~醋酸盐5 某碱样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耗去的体积为V1,继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又耗去盐酸的体积为V2,若V2小于V1,则此碱样溶液是A Na2CO3B NaOH + Na2CO3C Na2CO3 + NaHCO3D NaHCO36 对于不可逆电对而言,实测电势与理论计算值存在一定差异的原因是A 不可逆电对一般为含氧酸,实际电势较难测准B 不可逆电对一般不对称,因此存在差异C 不可逆电对反应速度较慢,无法达到平衡状态D 不可逆电对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无法达成动态相互转化7 对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处于滴定突跃中点的是A 2Fe3+ + Sn2+ = 2Fe2+ + Sn4+B Ce4+ + Fe2+ = Ce3+ + Fe3+C Cr2O72- + 6Fe2+ + 14H+ = 2Cr3+ + 6Fe3+ + 7H2OD I2 + 2S2O32- = 2I- + S4O62-8 如不知所测样品的组分,若要想检验方法有无系统误差,应采取的方法是A 加入回收实验B 人工合成试样C 多次测量D 标准试样9有一瓶看不到明显颜色的溶液,其与分光光度测定有关的正确说法是A 不能进行光度分析B 显色后可进行光度分析C 光度分析灵敏度低D 无法判别是否能进行光度分析10 微量稀土离子可以通过生成CaC2O4来进行共沉淀分离,它属于A 利用生成混晶进行共沉淀分离B 利用形成离子缔合物进行共沉淀分离C 利用生成螯合物进行共沉淀分离D 利用表面吸附作用进行共沉淀分离11 在萃取分离过程中,判断分离难易程度的参数是A 分配系数B 回收率C 分离因子D回收因子12 用含少量Cu2+离子的蒸馏水配制EDTA溶液,于pH = 5.0时,用锌标准溶液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动物生态学考试大纲本《动物生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动物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是生物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生态与动物个体生态学、动物种群生态学、动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应用生态学四大部分。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和特征有深入了解,能够系统掌握每篇原理、作用、意义,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同时具有综合应用动物生态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第一部分:环境生态与动物个体生态学(一)绪论1. 生态学与人类生存的环境2. 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 生态学的发展史4. 生态学的分支学科5.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二)有机体与环境1. 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2. 温度及其生态对动物的作用3. 水分的生态作用4. 光和辐射对动物的影响5. 大气和水环境对动物的影响6. 土壤和基底在动物生活中的作用7. 气候对动物的综合影响第二部分:动物种群生态学(一)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1. 种群的基本概念2. 种群的数量统计3. 种群统计学4. 种群的时空格局(二)种群增长1. 种群的增长模型2. 自然种群数量变动3. 种群调节(三)种群遗传与进化生态学1. 种群的遗传和进化概述2. 影响自然选择的生态因素(四)行为生态学1. 行为生态学概况2. 觅食行为和栖息地选择3. 社群行为4. 动物的通讯(五)种群间相互作用1. 种间竞争2. 捕食与被食3. 食草作用4. 寄生物和宿主5. 互利共生第三部分:动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一)群落生态学1. 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群落的结构与成分3. 物种多样性4. 种间关连、相似性和排序5. 群落的演替6. 形成群落结构的因素7. 世界上主要生物群系(二)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3.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4.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7. 群落获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 生态系统的发育(三)大尺度生态学1. 景观生态学2. 全球生态学第四部分:动物应用生态学1. 有益生物种群的产量2. 有害动物的防治与管理3. 生物多样性保育4. 生态系统服务5. 生态系统管理、考试要求第一部分:环境生态与动物个体生态学(一)绪论1. 熟练掌握生态学对于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有什么意义2. 掌握现代生态学有那些主要特点。

量子力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量子力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量子力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共30分)考虑一维束缚态。

(1)证明(,)(,)x t x t ψψ不随时间变化,此处波函数ψ不必是定态。

(2)证明对于定态,动量的期望值为零。

(3)证明如果粒子在0t =时刻处于定态,则在以后时刻永远保持定态。

二、(共30分)设波函数()(()ip x x e βψ+ =,而ˆx ,ˆp 分别为x 方向的坐标和动量算符,其中β为实常数。

(1)说明()x ψ是否为ˆp的归一化本征态。

(2)证明ˆ/i p x e x αα''=+ ,及ˆ/i p e x x αα''=- ,其中α为实常数。

(3)化简算符ˆˆ//ˆi p i p e xe αα- 。

(4)化简算符ˆˆ/2/ˆi pi p e x e αα- 。

三、(共30分)一个无自旋粒子的波函数为(2)r K x iy z e αψ-++=,此处222z y x r ++=,其中K ,α为实常数。

(球谐函数:00Y =01Y θ=,11i Y e φθ±±=。

)(1)求粒子的总角动量。

(2)求角动量z 分量即z L ˆ的期望值,及测得 =zL 的概率。

(3)求发现粒子在),(ϕθ方向上Ωd 立体角内的概率。

四、(共30分)(1)一个电子在=0t 的时刻处于自旋态⎪⎪⎭⎫ ⎝⎛=22-131i χ。

在0>t 时刻,在外界加一个磁场0ˆˆ(sin cos )x z B B e e θθ→=+,此时电子的哈密顿量为B S H B ∙-=ˆ2ˆμ,其中ˆS 为自旋算符,B μ为玻尔磁子,求此粒子在任意t 时刻的波函数。

(2)考虑两个自旋为21的粒子处于磁场中,此时系统的哈密顿量为12012ˆˆˆˆˆz z H a b c σσσσ=++∙ ,其中a ,b ,0c 为常数,ˆσ是泡利算符,前两项为粒子处于磁场中的势能,最后一项为两粒子自旋-自旋相互作用能。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927环境工程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927环境工程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927环境工程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要求考生理解水和废水处理的各种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各种处理工艺与方法的工作原理、特点与适应性,同时掌握部分重要工艺或配套构筑物的原理、工艺要点和设计计算;掌握一定化学理论基础,具备一定对水处理工艺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了解国内外水污染的发展状态。

考生应具备适当的环境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基础化工原理的理论基础。

二、参考书目1、高廷耀等.水污染控制工程(第 4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王晓蓉..《环境化学》(第一篇水环境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水质特性与溶液基本知识1、废水污染源、污染物分类及危害2、各种水质指标的表征与基本概念,水体富营养化3、水质、水量的调节原理4、酸碱平衡、缓冲与硬度5、溶解与沉淀过程6、配合作用与氧化-还原平衡7、水解、光解、生物降解、沉淀等动力学计算第二部分混凝和絮凝1、胶体的特性与结构、稳定性影响因素、胶体的脱稳与凝聚机理2、混凝机理,混凝剂、助凝剂种类及作用,影响混凝效果因素3、混凝工艺过程及设备的设计理解第三部分重力分离1、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及理想沉淀池的理论。

2、斜板沉淀原理3、气浮的原理、气浮条件、沉淀池、气浮池的设计理解4、澄清池的种类与形式、构造与工作原理第四部分颗粒过滤1、各种过滤机理2、快滤池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3、其它滤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与快滤池的比较第五部分吸附与离子交换1、掌握吸附基本理论、吸附剂及其再生,了解吸附工艺与设计2、掌握离子交换的基本理论、离子交换平衡、离子交换速度;了解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工艺、设备及计算第六部分膜分离1、掌握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膜的工作原理与适用性。

2、掌握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膜的概念设计第七部分氧化与还原技术1、掌握化学氧化法、化学还原法的原理,电解氧化还原法、电解凝集与浮上的原理2、掌握高级氧化技术原理与种类第八部分消毒1、掌握氯及其化合物、臭氧和紫外光等方法的消毒原理与适用性、优缺点2、掌握消毒副产物等生成的机理第九部分生物处理基础1、微生物新陈代谢及生长的影响因素2、酶反应动力学、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废水生物处理基本数学模型3、废水生化反应的速度和级数4、废水可生化性、可生化性的评价方法5、废水处理反应器及动力学基础(完全混合式、平推流等)6、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7、了解新型生物脱氮原理与特点(如厌氧氨氧化)第十部分活性污泥法1、活性污泥的形态与活性污泥微生物2、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与基理3、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基础4、活性污泥净化反应影响因素与主要设计、运行要点5、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与曝气池的工艺要点6、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影响因素及主要设计、运行要点7、氧传递原理、氧转移的影响因素、曝气的方法与设备9、二沉池的结构和设计10、国内、外生物处理方法前沿,了解MBR特点第十一部分生物膜法1、生物膜法基本原理及特点2、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流化床的工作原理与工艺特点第十二部分厌氧生化法1、厌氧法的基本原理、厌氧消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厌氧法的影响因素2、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厌氧消化过程动力学、厌氧产气量计算、厌氧设备的运行管理3、国内、外生物处理方法前沿四、考试分数分布比例1. 水质特性基本概念(20%,第一部分)2. 混凝、沉淀、气浮与澄清(20%,第二、三部分)3. 过滤、吸附、离子交换与膜分离(20%,第四、五、六部分)4. 氧化还原与消毒(20%,第七、八部分)5. 生物处理(20%,第九、十、十一、十二部分)五、试卷题型及比例,填空题10%,简答题20 %,计算题30%,主观论述题40%。

普通物理(乙)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普通物理(乙)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普通物理(乙)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32 分,每小题4 分)1. 若作用于一质点系上的外力的合力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系的动量守恒、角动量不一定守恒、机械能不一定守恒。

(B). 质点系的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机械能不一定守恒。

(C). 质点系的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D). 质点系的动量不一定守恒、角动量不一定守恒、机械能不一定守恒。

2. 自然界中存在四种基本作用力,下面不属于四种基本力的是:(A). 引力。

(B). 弱相互作用力。

(C). 电磁力。

(D). 弹性力。

3. 波源S的振动频率为f0,所发出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为 u (远小于光速)。

波源S相对介质运动,速度大小为v S,方向朝向观察者B。

观察者B也相对介质运动,速度大小为v B,方向朝向波源S。

波源和观察者的运动速度大小均小于波速 u,则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为:(A). (u+v S)f0/(u−v B)。

(B). (u−v B)f0/(u−v S)。

(C). (u+v B)f0/(u−v S)。

(D).(u−v S)f0/(u−v B)。

4. 当一个带电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面上电荷密度较大处电势较高。

(B). 表面曲率较大处电势较高。

(C).导体内部的电势比导体表面的电势高。

(D).导体内任一点与其表面上任一点的电势差等于零。

5. 在下图的电路系统中,电流为I,方向从 a 到 b,电源的电动势大小为 ε,内阻忽略不计。

则 a、b 两端的电势差(U a−U b)为:(A). ε−IR。

(B). IR+ε。

(C). −ε+IR。

(D). −IR−ε。

6. 在感应电场中电磁感应定律可写成∮E⃑K•dll=−dΦ/dt,式中E⃑K为感应电场的电场强度。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普通物理(甲)》考试大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普通物理(甲)》考试大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物理(甲)》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大学理科的《大学物理》或《普通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包含力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热学等。

二.考试要求:(一) 力学1. 质点运动学: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矢径;参考系;运动方程;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圆周运动;运动的相对性。

2.质点动力学: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惯性参照系;牛顿运动定律;功;功率;质点的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保守力;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与转化定律;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3.刚体的转动: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角速度矢量;质心;转动惯量;转动动能;转动定律;力矩;力矩的功;定轴转动中的转动动能定律;角动量和冲量矩;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4.简谐振动和波: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运动学特征(位移、速度、加速度,简谐振动过程中的振幅、角频率、频率、位相、初位相、相位差、同相和反相);动力学分析;振动方程;旋转矢量表示法;谐振动的能量;谐振动的合成;波的产生与传播;面简谐波波动方程;波的能量、能流密度;波的叠加与干涉;驻波;多普勒效应。

5.狭义相对论基础:理解并掌握:伽利略变换;经典力学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洛仑兹变换;同时性的相对性;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狭义相对论的动力学基础;相对论的质能守恒定律。

(二) 电磁学1.静电场: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库仑定律,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及电势,场强与电势的叠加原理。

理解并掌握:高斯定理,环路定理,静电场中导体及电介质问题,电容、静电场能量。

了解:电磁学单位制,基本实验。

2.稳恒电流的磁场: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磁感应强度矢量,磁场的叠加原理,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

理解并掌握: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安培定律。

运动电荷的磁场、洛仑兹力。

了解:磁介质, 介质的磁化问题,电磁学单位制,基本实验。

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科目名称:地球化学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3.可以使用无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的电子计算器。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1、亲石元素;2、石陨石;3、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定律;4、U-Pb谐和曲线。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60分)1、地壳中元素的丰度特征与太阳系有哪些不同?其原因何在?2、Fe、Mn两个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两者的化合物(如矿物)可以共生,但在天然的矿床中,两者常发生分离,请解释造成Fe、Mn化合物分离、共生的可能原因。

3、为什么地幔榴辉岩具非常宽的δ18O值范围,而地幔橄榄岩的δ18O值范围则很窄?4、应用Rb-Sr等时线法对岩石进行定年,需要满足哪些前提条件?5、请写出两种适用于碱性玄武岩的同位素定年方法及各自的主要优缺点。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1、在不同温度下,方解石和水之间18O交换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列,假设(18O/16O)SMOW=0.0020052,请回答下列问题:假设湖泊水的δ18O SMOW为-10‰,请估算10℃下,生活在该湖泊中的介形虫(一类通常生活在湖泊中的钙质无脊椎动物)方解石贝壳的氧同位素值,即δ18O SMOW是多少。

2、滑石、水镁石和蛇纹石的溶解过程可以分别用下列反应式来描述:(1)Mg3Si4O10(OH)2 +6H+ + 4H2O ⇄ 3Mg2++ 4H4SiO4(滑石)(2)Mg(OH)2 + 2H+ ⇄ Mg2+ + 2H2O (水镁石)(3)Mg3Si2O5(OH)4 + 6H+ ⇄ 3Mg2+ + 2H4SiO4 + H2O (蛇纹石)石英的溶解度为10-4,上述三个反应在25℃时的ΔG分别为-114.09KJ/ mol,-96.98KJ/ mol和-193.96KJ/ mol,R取值8.314 J/K·mol。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计算机原理)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计算机原理)

第1页 共7页
中国科学院大学
7. 硬盘存储器转速为 6000 转/秒,共有 2 个记录盘面,每道记录信息 2GB,共有 1K 个磁道,则磁盘数据传输率是 B/s。
A.6000T
B.24000T
C.24T
D.6T
8. 采用字节多路通道控制方式的 I/O 系统,共有 10 个子通道,每个子通道每次传 送 2 个字节,整个通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为 100KB/s,则每个子通道的最大传输 速率是 B/s。
A.基数
B.尾数
C.符号
D.阶码
3. CPU 中的 ALU 单元属于 部件。
A. 缓存
B. 内存
C. 运算器
D. 控制器
4. 内存空间是 8GB,如果 32 位计算机字长,按双字编址,其寻址范围是 。
A. 0~2000K-1
B. 0~1000M-1 C. 0~2000M-1 D. 0~500M-1
5. 靠电容所存储的电荷表示电压值的电路是 。
三、 (本题共 7 分)请从下面时间复杂度中选择,找出与下列函数相匹配的时间复杂 度选项。
1.
2.
3.
科目名称:计算机原理
第 5 页,共 8 页
第4页 共7页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5. 6. 7.
科目名称:计算机原理
第 6 页,共 8 页
第5页 共7页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四、 (每题 7 分,共 21 分) 1. 计算机网络中的常见的时延有哪些?每种时延的意义是什么? 2. 说明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和距离向量路由算法,并进行对比分析。 3. TCP 协议与 IP 协议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五、 综合应用题 (每题 9 分,共 36 分)
1.给定浮点数 0.90625, (1)根据 IEEE754 标准,给出其 32 位宽的二进制机器数表示; (2)如果用(1)问中得到的二进制机器数表示一个整数的补码,该整数值是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光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光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光学”、“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本课程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对光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本课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考试内容包括物理光学和应用光学两部分,各占比例约60%和40%。

考试内容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核占60%,综合和实际应用的考核占40%。

主要题型有:简答题,计算题等。

三、考试内容
物理光学部分
(一)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1. 光波的特性:光波场的数学表示,光波的速度,光波场的时域、空域频谱,光波场的横波性及偏振态表示。

2. 光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菲涅耳公式,反射率和折射率,反射和折射的相位、偏振特性,全反射。

(二)光的干涉
1. 光波干涉的基本条件,光的相干性;
2. 双光束干涉、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
3. 光学薄膜:增透膜,高反射膜,干涉滤光片;
4. 典型的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马赫-泽德干涉仪,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三)光的衍射
1. 光衍射的基本理论;
2. 夫朗和费衍射: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多缝衍射,巴俾涅原理;
3. 菲涅耳衍射:菲涅耳圆孔衍射,菲涅耳直边衍射;
4. 衍射的应用:光栅,波带片,小孔、细线直径测量,狭缝测量;
5. 傅里叶光学基础。

(四)光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1. 光在晶体中传播特性的解析法描述、几何法描述,光在各向同性介质、单轴晶体中的传播特性;
2. 平面光波在晶体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特性:双折射,双反射;
3. 晶体光学元件:偏振棱镜,波片和补偿器;
4. 晶体的偏光干涉;
5. 晶体的旋光性。

(五)晶体的感应双折射
1. 晶体的线性电光效应及应用;
2. 声光效应(喇曼-乃斯衍射、布喇格衍射)及应用;
3. 法拉第效应。

(六)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基本概念。

应用光学部分
(七)几何光学基础
1. 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光的直线传播定律,折射和反射定律,费马原理,马吕斯定律;
2. 基本光学元件及其成像特性:符号规则,折射球面及其近轴区物像关系,反射球面镜及其近轴区物像关系,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平板的成像公式及其应用,反射棱镜及其成像,透镜及其成像,共轴球面光学系统及其成像。

(八)理想光学系统及其成像关系
1.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及其性质;
2. 图解法确定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和基点、基面;
3. 解析法确定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成像公式和放大率公式;
4. 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双光组组合公式、截距法和正切法求解多光组组合公式)。

(九)光学系统像差基础和光路计算
1. 光学系统的像差及光路计算:像差的基本概念,共轴球面光学系统中近轴区的光路计算,共轴球面光学系统中子午面内光线的光路计算;
2. 光学系统的光束限制:孔径光阑、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的作用及其确定方法,视场光阑、入射窗和出射窗的作用及其确定方法,渐晕和景深的概念。

(十)光学仪器
1. 眼睛(眼睛的结构、调节能力,眼睛的缺陷及其校正方法);
2. 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基本原理、一般结构、基本使用方法)。

四、考试要求
物理光学部分
(一)光的电磁理论基础
l. 掌握光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参量;
2. 熟练掌握光波在介质界面上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菲涅耳公式,掌握反射和折射的相位、偏振特性和全反射特性。

(二)光的干涉
1. 掌握光的相干性特性;
2. 熟练掌握双光束干涉、多光束干涉特性;
3. 掌握光学薄膜的处理方法;
4. 掌握典型干涉仪和干涉滤光片的工作原理。

(三)光的衍射
1. 熟练掌握夫朗和费衍射的基本特性:单缝衍射、圆孔衍射、多缝衍射、巴俾涅原理;
2. 掌握菲涅耳衍射的特性:菲涅耳圆孔衍射、菲涅耳直边衍射;
3. 熟练掌握光栅、波带片的特性;
4. 掌握傅里叶光学基础知识。

(四)光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1. 熟练掌握光在单轴晶体中的传播特性;
2. 掌握平面光波在单轴晶体界面上的双折射特性、相移特性、偏振特性;
3. 掌握偏振棱镜、波片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
4. 掌握晶体偏光干涉的原理和基本特性。

(五)晶体的感应双折射
1. 掌握晶体(KDP、GaAs)的线性电光效应及基本应用;
2. 掌握声光效应、法拉第效应概念。

(六)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了解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的基本概念。

应用光学部分
(七)几何光学基础
1. 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熟练掌握基本光学元件及其成像特性。

(八)理想光学系统及其成像关系
1. 掌握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及其性质;
2. 能通过图解法和解析法确定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光学成像系统的设计;
3. 熟悉光组的概念,并能够确定双光组和多光组的等效光组。

(九)光学系统像差基础和光路计算
1. 了解光学系统的像差和色差概念、基本特点及其对成像的影响,能够求解简单的球面光学系统的光路和基本初级像差;
2. 了解光学系统中光阑的作用和意义及其相关的概念,并能够确定简单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

(十)光学仪器
了解基本助视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五、主要参考书目
1. 石顺祥、王学恩、刘劲松,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第二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8。

2. 郁道银、谈恒英,工程光学(第二版),北京:机城工业出版社,2006.2。

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编制日期:2019年6月2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