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和欧洲教案2

合集下载

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总复习总结】

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总复习总结】

中原回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记忆亚洲的封建社会:日本的大化改新及阿拉伯国家的建立2、了解欧洲的封建社会及西欧城市的兴起学习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学习难点: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学习过程: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一>、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的兴起和统一】:1世纪前后,日本岛国开始出现;到5世纪是,大和统一了日本。

★【日本——大化改新】(内因)六七世纪,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混乱(外因)。

根本原因:。

公元646年,颁布诏书,开始大化改新。

改新学习的对象:。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

大化改新是。

理解:日本大化改新各项措施有哪些积极作用?开放问题:日本效仿中国改革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状态。

创立了伊斯兰教。

建立与统一: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在传教但结果失败→622年,在麦地那建立了的国家,。

→630年,再次兵临麦加城下,占领麦加,从此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632年,穆罕默德病逝,阿拉伯国家基本统一。

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1》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

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这种一神教的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民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

他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2》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二>、中古欧洲社会【封建社会:5世纪——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1、说出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主要内容、影响。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什么?2、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3、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6.1 亚洲及欧洲(2)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6.1 亚洲及欧洲(2)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6.1亚洲及欧洲(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2、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重难点:1、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2、亚洲、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①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②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形态是什么?一、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1、指导学生分析亚洲的地形特点,让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到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颜色,根据高度表,判断出亚洲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形类型是海拔超过1000米的高原山地。

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一个特征: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然后让学生分析,了解到亚洲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而且还拥有世界最高峰和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得出亚洲地形的第二个特征: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亚洲地形的其他特征:①亚洲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哪里?②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③亚洲地势有何特征?通过提问总结出亚洲地势的特征:高,四周低。

[说明:这部分主要采用的是读图分析法,读懂地图的关键是弄明白图例,充分利用读图分析法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3、教师出示《亚洲地形图》,请同学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些群岛的特点(地形崎岖,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让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这些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说明:用上学期已学的知识来分析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深化。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案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案

一、作业检查完成情况:优良中差自评:教师评价:背诵5分钟,提问上节课相关知识点二、知识回顾1.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2.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希伯来国家重印度种姓制度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印度的种姓制度3.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霸权的建立。

斯巴达和雅典的区别;罗马和平。

三、知识整理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历史:日本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

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思考:奴隶制之后的历史形态是什么?6-7世纪,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增强,政局混乱7世纪中期,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实施改革改革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国际:中国隋唐制度非常先进。

改革核心人物——中臣镰足(1)646年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社会过渡。

(2)大化改新是日本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政治改革,对日本历史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原因就国内而言;从国际来看是先进制度的影响。

(3)孝德天皇效法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进行的改革,打击了的势力,形成了以为首的国家。

这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土地所有制上,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但在日本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却又形成了一个十分特殊的阶层,这就是武士阶层。

知识拓展:武士,10—19世纪在日本的一个社会,一般指通晓、以战斗为职业的军人,除了受到汉语语系影响的少数国家以外,绝大多数种语言以日语的“侍”(罗马字:以Samurai来显示,或者Bushi。

第1章第1节 亚洲及欧洲2

第1章第1节  亚洲及欧洲2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与欧洲教学案(第2、3课时)(气候和河湖)白庄矿学校李娟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2、对比亚洲分析欧洲的气候特征。

3、归纳总结地形与气候,了解亚洲与欧洲的河湖。

教学重点: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教学难点:欧洲的气候特征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准备: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寒假的时候,你远在莫斯科的朋友玲玲,和海南的朋友贝贝同时邀请你到他们那里去旅游,并且都建议你去的时候,一定要多带厚的衣服。

你认为你的哪位朋友的建议是合理的?为什么?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亚洲的气候知识储备:学习气候从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类型的特征这几方面分析。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8内容及《亚欧气候类型图》《世界气候类型图》回答:(1)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2)最广的是那种?分布在那里?(3)最典型的是什么气候?分布在那里?(4)完成P7活动题目。

(5)亚洲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是什么?(6)阅读亚洲的夏季风和冬季风,指出他们的源地、风向、对气候的影响。

小组交流:总结亚洲气候有哪些特征?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家住俄罗斯的一个城市的中学生大卫乘飞机到印度尼西亚的城市探亲,临行前妈妈嘱咐他要多带几件棉衣。

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二)学习任务二:欧洲的气候1、自主学习读图1-7,了解欧洲的气候类型,解决以下问题:(1)欧洲都有哪些气候类型?(2)欧洲分布最广的是哪一种气候?(3)英国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位置相当,可是一月两地平均气温却相差将近30度,为什么?(4)欧洲欧洲内陆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内陆气候特征是否一样? (5)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是欧洲,说一说两种气候的特征。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欧洲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探究结论:欧洲气候特征;(1)以温带气候为主。

6.1亚洲及欧洲 课时2 亚洲与欧洲地形

6.1亚洲及欧洲 课时2 亚洲与欧洲地形

地形分布格局
特色地形
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占大洲总面积的比例
【合作学习】
填表对比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亚洲 平均海拔高,为950m, 平均海拔高度 仅次于南极洲 地形起伏状况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主要地形类型 以高原、山地为主 中间高,四周低,山地 地形分布格局 和高原分布在中部地区 特色地形 大陆外侧多岛弧 欧洲 世界平均海拔最低 的大洲 地面和缓,起伏较小 以平原地形为主 山脉多分布在南、北两 侧 多冰川地貌
地形分布格局
特色地形 大陆外侧多岛弧
山脉多分布在南、北两 侧
【合作学习】
填表对比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亚洲 平均海拔高,为950m, 平均海拔高度 仅次于南极洲 地形起伏状况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主要地形类型 以高原、山地为主 欧洲 世界平均海拔最低 的大洲 地面和缓,起伏较小 以平原地形为主 山脉多分布在南、北两 侧 大陆外侧多岛弧
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
第2课时 亚洲与欧洲地形
【课前回忆】 亚洲与欧洲的地理位置,你还记得吗?
【自主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 1.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950米。
读图:找出亚洲有哪些主要高原和山脉?
【自主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 2.以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读图:找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珠穆朗玛峰、死海,读出后两者的海拔 高度?
挪威的峡湾
挪威的峡湾
芬兰冰川湖
【当堂检测】
地壳不稳 定,位于 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 带。
【质疑探究】
根据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你认为分析一
个区域的地形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1.平均海拔高度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类型 4.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

02七下第六章亚洲及欧洲2 湘教版 先学后教 学讲 教案

02七下第六章亚洲及欧洲2 湘教版 先学后教 学讲 教案
四、交流展示,分享成果
各组派代表对小组讨论探究的问题进行组间交流展示,提出本组在讨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供大家讨论,互相解答,并结合其他小组的意见作出汇总。
五、质疑拓展,教师引导
各组提出未能解决疑难问题,老师筛选共性重难点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引导帮助同学解决。
魅力精讲:
1、看地图上的图利分析亚洲的地形。
教具和
教学手段
学进去,讲出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地理挂图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播放《亚洲雄风》),同时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片)“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说的是亚洲自然环境的哪个方面?我们应该如何描述呢?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
第一节亚欧地形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拓展应用:
六、检测反馈,巩固记忆
1、完成填充图册相关习题。
2、组内或组间互批订正,教师适当引导。
七、小结反思,领悟升华
师生互动完成
板书设计
第六章走进世界第一大洲
第一节自然概况2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高度
相对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地形分布特点



课题
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2
第2课时




1、学会利用地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2、学会总结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特征的方法。
3、利用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特征的方法独立分析归纳欧洲的地形特征。
4、掌握亚洲及欧洲的世界之最。
教学重点
和难点
1、利用地图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2、利用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特征的方法独立分析归纳欧洲的地形特征。

6.1 亚洲及欧洲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

6.1 亚洲及欧洲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2)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1、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记住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知道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4、简要了结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学习重难点】:1、亚洲的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亚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地图册【教学方法】自主导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目标是:1、了解亚洲的地形特点,记住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知道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4、简要了结欧洲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二、自学指导一(1)阅读课本P4-P6(3-5分钟),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一是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

约占亚洲总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米,是除南极洲外海拔的大洲。

二是地面,。

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号称“”;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三是地势,。

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平原多分布在(3)教师纠错,总结三、自学指导二(1)阅读课本P4-P6(2分钟),师巡视。

(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检测了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亚洲气候。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了气候外,世界上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2、亚洲气候的性显著。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差异悬殊。

3、亚洲气候显著。

亚洲地处东部,濒临,差异明显。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最强盛,最典型,影响也最广。

(3)教师纠错,总结【课堂作业】1.有关亚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地形以平原为主C.平均海拔最高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欧洲地形以()为主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山地3.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的是()A.死海B.艾尔湖C.吐鲁番盆地D.地中海4.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________影响()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5、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 B高原:C D平原:E F(2)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①②③(3)亚洲世界之最众多,请你至少列举三项:6、读“亚洲气候图”,回答:(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①气候;④气候;⑤气候;⑥气候;⑦气候;⑧气候(2)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 ____ 气候;降水最多的是 ________ 气候。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相关推荐初中地理教案(精选2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地理教案篇1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洲名的由来1、学生结合预习,讲述亚洲、欧洲洲名的由来2、结合挂图,教师指出亚欧大陆的位置并提问:亚欧两洲的洲界线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说出(过渡)分析一个大洲,首先从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入手3、分析讲述:地理位置包括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4、师生共同阅读“亚欧地形图,引导学生从经纬度位置来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

并突出从南北半球看、从东西半球的位置看亚洲的位置特征5、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特征(2)亚洲的地理位置6、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题,讨论回答欧洲的地理位置特征,而后结合挂图强化6、提问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作业布置]见基础训练第二课时[复习提问]学生上台,结合挂图说出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二、亚、欧两洲的地形(1)亚洲的地形特征1、结合P5活动向学生介绍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2、师生共同阅读“亚洲地形图”,从四方面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A 读“亚洲地形图”,观察亚洲地形图上主要以哪两种颜色为主?各代表了什么地形?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的,帕米尔高原的位置B 观察提问:亚洲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有多少米以上?占地面积广不广?说明了从大洲看,亚洲的海拔高吗?C 引导学生计算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高度差,得出结论:地势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大)D 继续观察:亚洲的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哪个部位?平原又分布在哪里?这说明了亚洲的地势哪里高,哪里低?E 引导学生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弧形岛屿,并设问:为什么亚欧大陆东部会形成如此多的岛屿和群岛呢?(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说明)3、通过刚才的分析,由学生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教师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重点3、按上述思路,学生阅读欧洲地形图和P6活动1题的资料,讨论欧洲的地形特征,教师结合地图引导学生理解,并引导学生找出欧洲的主要平原:东欧平原、西欧平原、阿尔卑斯山的位置4、教师板书小结欧洲的地形特征:(1)平均海拔最低,仅340米(2)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3)中部低平(4)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测5、学生完成P6表格[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第三课时(复习提问)1、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2、欧洲的地形有何特征?亚洲的地形有何特征?三、亚洲的气候(一)气候负责多样1、学生观察“亚洲地形图”,数一数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并设问:世界13种气候类型中,只有哪种气候类型在亚洲没有?由此说明了亚洲气候具有怎样的基本特点?(复杂多样)2、引导学生结合地图,从纬度位置、五带的位置、地形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亚洲气候负责多样的原因: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设问: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呢?(学生阅读P7-8文字,思考说明)(过渡)我们知道,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因此,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可以从气温和降水的复杂性体现出来(5)结合教材P7第二段文字,通过马来群岛与奥伊米亚康的气温对比,理解亚洲气温差别大(6)设问:为什么亚洲的气温差别会这样大呢?(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跨纬度广)(7)展示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和西亚的无流国资料,说明亚洲的降水差异大,干湿差异显著(8)讨论:为什么亚洲的降水差异会那么大?(主要受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的影响,距海越远,降水越少)(二)大陆性强(9)展示同纬度的亚洲齐齐哈尔与欧洲巴黎的降水资料,并分析;同纬度的巴黎和齐齐哈尔相比,冬季谁最冷?夏季谁最热?谁的气温年较差大?这说明了亚洲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过渡)亚洲的气候不但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而且季风气候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自主学习方案七年级班
小组:姓名:科
目地理


亚洲及欧洲


7-2-00
4

计王霖泽


王霖泽




3
学习目标1、识记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类型,理解其气候特点。

2、会分析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和形成原因。

3、6、学会读图对比分析综合归纳一个大洲的气候特点。

4、通过阅读亚欧地形图,培养学生归纳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湖泊的特点。

5、密切联系前面所学的地形和气候特征的知识,提高分析归
纳能力和温故而知新的能力。

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和国家。

一、自主学习
1、
带、温带和温带、亚寒带、气候等。

2、欧洲的气候类型主要有(亚热带),温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