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及欧洲教案3
6.1 亚洲及欧洲(3)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6.1亚洲及欧洲(3)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咸海以及亚欧人口问题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
重难点:1、亚洲、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2、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综合法讲授法、自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都知道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说我国黄河注入到那个海洋中去?看图1-1,找找亚洲还有哪些大和分别注入到周围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去?一、大河众多的亚洲1、大河众多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3、内流区面积广大。
(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学生在1-1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简单了解亚洲的湖泊学生读图、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欧洲的河流,并根据亚洲河流的特点,总结欧洲河流的特点有哪些。
通过地形图,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总结。
二、欧洲的河流气候温暖湿润—水量丰富,大部分无结冰期地形平坦—流程长,航运价认识多瑙河和莱茵河欧洲河流的特征是: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3、航运价值高2、利用地图找出欧洲著名的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等观察河流流经的国家。
列表总结亚洲、欧洲河流与湖泊的特点。
河流特点。
尤其是多瑙河干流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乌克兰9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篇一: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6.1亚洲及欧洲 第3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2. 亚洲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亚洲的地形特征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亚洲全有——地形复杂)(二)新授板书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提问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活动:(1)读图1-1,亚洲地形图,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
(填图练习)(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归纳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5)小组讨论: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讲解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
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
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4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word教案

四、例题分析
1.(2013·山东青岛)当西方为新的文明打下了基础时,拜占廷帝国却一
直躺在光辉灿烂、占压倒优势的遗产上,一直无力冲破过去的桎梏,因而变成
了一个陈旧的,与时代不合的存在物,直到 1453 年遭到耻辱的但却不可避免
的灭亡为止。拜占廷帝国是被下列哪个国家灭亡的?( )
A.阿拉伯国家
知识体系:
1.西欧封建社会
第 5 课 中古欧洲社会
教会
西欧封
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主线一:世俗权力
导引: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领土上建立了几个国家,其中
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等级制度不断完善。
查理改革:
内容:废除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
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9 世纪后期,这种封地逐渐变成世袭领地。
有人认为这一准则代表的不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诚、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
领主能对武士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奖赏的主从制度上。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什么是阿拉伯国家:
阿凡提
阿拉伯国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主要 分布在西亚。它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统
阿拉伯国家是怎么形成的?一(国的教文)化,和阿风拉俗伯国习家惯均,为绝伊大斯部兰分会人议信组织奉成伊员斯国兰。教
考察形式:设问,法兰克帝国的国王想要处罚小封建主的附庸农奴,可不 可行?(不可行)
主线二:宗教特权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西欧长期动乱之中, 基督教会乘机扩大势力和影响,法兰克等国君主在整个中古时期,教皇和教会 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 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 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 流归宗的地位。 罗马教会的地位: 政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经济: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思想: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课外拓展:丕平献土 751 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Pepin)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 创建加洛林王朝。丕平即位后, 为了酬谢教会相助, 两次出兵意大利。 公 元 756 年,丕平(Pepin)把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 地区,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丕平献土”,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 联系,使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八年级上地理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地理教案设计一、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认识学习地球的形状、结构以及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知识。
通过地图和图片,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和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1.2 地图的阅读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坐标轴、方向、图例和注记。
练习阅读不同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交通图、世界地图等。
二、第二章:亚洲2.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了解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关系。
掌握亚洲的边界和主要的海陆分布。
2.2 亚洲的自然环境学习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了解亚洲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三、第三章:欧洲3.1 欧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欧洲的地理位置,了解欧洲与其他大洲的关系。
掌握欧洲的边界和主要的海陆分布。
3.2 欧洲的自然环境学习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了解欧洲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四、第四章:非洲4.1 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非洲的地理位置,了解非洲与其他大洲的关系。
掌握非洲的边界和主要的海陆分布。
4.2 非洲的自然环境学习非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了解非洲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五、第五章:美洲5.1 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美洲的地理位置,了解美洲与其他大洲的关系。
掌握美洲的边界和主要的海陆分布。
5.2 美洲的自然环境学习美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了解美洲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六、第六章:大洋洲与南极洲6.1 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学习大洋洲的地理位置,了解大洋洲与其他大洲的关系。
掌握大洋洲的边界和主要的海陆分布。
6.2 大洋洲的自然环境学习大洋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
了解大洋洲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七、第七章:人文地理7.1 人口与城市学习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基本知识。
了解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7.2 农业与工业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等基本知识。
了解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类型等基本知识。
八、第八章: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8.1 经济发展概述学习经济发展的概念、指标、阶段等基本知识。
亚洲和欧洲时区教案

亚洲和欧洲时区教案教案标题:亚洲和欧洲时区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亚洲和欧洲时区的知识,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时区的时间差异和影响。
2. 学生将能够掌握在亚洲和欧洲时区之间计算时间的方法。
3. 学生将能够探讨亚洲和欧洲时区的文化差异,并理解其对于国际交流和商务的重要性。
教学材料:1. 世界地图2. 亚洲和欧洲时区的时差表3. 录像或图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文化特点教学步骤:引入:1. 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注意到亚洲和欧洲所在的位置。
2. 向学生解释时区的概念并提问:你们是否知道亚洲和欧洲之间存在时间差异?这对国际交流和商务有什么影响?探究:3. 分发亚洲和欧洲时区的时差表,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国家及地区之间的时间差异。
4.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时间差异?这是否与地球自转和不同经度有关?请举例说明。
5. 让学生一起探讨亚洲和欧洲的文化特点,并指出这些文化特点对于国际交流和商务的重要性。
实践:6.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亚洲和欧洲的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7. 每个小组需要研究所选国家或地区的时区、当地时间与格林威治时间(GMT)的关系,以及该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8. 每个小组设计一份展示文稿,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总结:9. 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让其他小组提问和分享他们的观点。
10. 确保学生理解亚洲和欧洲时区的时间差异以及其对国际交流和商务的重要性。
11. 总结课程并鼓励学生思考:你认为了解时区有何益处?你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延伸活动:- 学生可以与国外的同学或朋友进行视频通话,体验不同时区的交流困难和解决方法。
-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时区进行类似的研究,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发现。
评估方法:-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程度。
- 学生的展示文稿和展示表现。
- 学生对于亚洲和欧洲时区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于国际交流和商务的思考。
教案撰写完毕后,建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相匹配。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下第六单元第1节《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案3.这些美丽的景色属于哪个大洲?出示图片并提问:你还认得这些大洲吗?你知道”亚细亚”和“欧罗巴”吗?转折:今天我们来探究亚细亚洲及欧罗巴洲的相关知识。
在图中找出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的学习活动一:定位“亚细亚”和“欧罗巴”1.初探名称的由来出示材料: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
在当地语言中,“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后来,“亚细亚”和“欧罗巴”所指范围不断扩大,并世代相传,分别成为亚、欧两大洲的名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也称欧亚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千米2。
2.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在哪半球?出示东西半球图:方法指导:找出半球划分界限——东西半球20°W,160°E;南北半球:0°。
3.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1.图文转化——想一想,说一说:2.读图分析:准确画出20°W,160°E;赤道。
观察描述亚洲的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3.观察标画与描述交流:亚洲的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和北寒图文结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在描述亚洲位置的同时,方法指导:找出重要纬线——赤道、北极圈、北回归线以及一些其他重要纬线。
4.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方法指导:找出所在的大洲,濒临的海洋。
5.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有哪些邻居?——相对位置(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描述(2)亚洲与非洲、北美洲的分界线描述6.归纳总结:如何来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拓展应用】提问:你会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吗?7.提供半球图和欧洲位置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带。
4.读图分析: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是世界第一大洲。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①预习并认真听课②及时完成作业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2) NBA直播的时间差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360个呢?(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外国语学校备课稿
教学内
容
年级学科初一教学课
时
共 4 课时第 3 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教学重
点
亚洲欧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
点
亚洲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教学准
备
亚洲欧洲气候图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提问回忆已学过的知识。
1. 亚洲的地形有什
么特征?2.欧洲的地形又与亚洲的地形有哪些不同呢?3.
世界陆地最高和最低点在哪里?4.“世界屋脊”是哪里?
5.任是一个大洲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分析?
二、导入新课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
地,气候严寒;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
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
三、教授新课
教师指图讲述。
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1、气候复杂多样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
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2、大陆性特征明显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
差异悬殊。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
陆差异特别显著。
亚洲的气候比较复杂,总结亚洲海洋与陆地的差异非常
显著,引出季风的形成。
根据图分析总结亚洲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强调“亚洲季风气候显著”。
二.欧洲的气候特征
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
利用书上的练习总结
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气候的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一、小结: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二、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