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态学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组成与特性、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优化利用与调控机制的学科。

2、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土地生态系统的行成与演替2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3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理与修复途径4土地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与可持续利用及管理5土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应用。

3、土地生态学特点:1空间的地域性2时间的动态性3对象的宏观4问题的综合性5方法的多样性

4、渗透理论在土地上生态学中的应用:

1某一生物或物种与土地生态环境的渗透、融合。2某一社会经济活动与土地生态环境的相互渗透融合3不同生物与物种与土地生态环境的融合4不同土地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5、生态系统原理:主要包括时间原理、物种原理、位置原理、干扰原理、景观原理

6、干扰原理:干扰的类型、强度和持续时间,形成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特征;干扰

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受它们的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发生时间和空间效果的限制。7、干扰原理对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主要作用体现:

1改变自然干扰机制或可诱发新干扰的土地利用变化有可能引起物种的多度和分布、群里组成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2土地管理者和规划者应该知道自然界中干扰存在的普遍性,高强度、低频率的干扰3基于生态系统具有时空动态性的理解,土地利用政策应与干扰所诱发的变化一起考虑4自然存在的干扰可以为土地利用实践提供一种建立于干扰基础之上的模式5人类居住对易于干扰景观的连续扩张将很可能导致人文价值取向与自然干扰机制维护之间对于是否有必要保留这些景观的冲突。

7、景观原理:生境或生态系统的空间排列组合构成了景观,所有生态系统过程至少会部分地响应这种景观模式。

8、景观原理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主要作用体现:

1土地覆被类型的大小、形状与空间关系,影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2斑块的边缘和内部生境的数量,随着随着斑块的大小而改变生境的连接可以使一些区域易达到别的区域或不易达到别的区域。4一个地方的生态动态变化起因既可以通过周边景观的属性来说明也可以用临近场所的特征去解释。5一个生境斑块的生态重要性也许比其他空间范围暗示的要大。

9、3S技术: GIS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发展与演替分析、空间与布局合理性分析、优化利用与调控研究以及土地生态评价、规划、设计等工作中均可应用gis、RS遥感信息技术:在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植被覆盖等土地生态问题和环境建设状况调查中有广阔的前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定性、定量、定位研究有机结合,并同时获取土地生态问题的类别、数量或程度、形成原因、所在位置及其动态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10、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由地球表层上水、土和适生动植物构成,其内部过程长期为水所控制的自然综合体。其生态过程与功能主要包括:水文过程与效应、物质源汇过程与效应、生物生产过程与效应。具有贮蓄水源、调控水流、调节气候、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的环境的环境效应,被人誉为地球之肾。

11、未利用生态系统:主要包括:荒草地、滩涂沙地、盐碱地、沙漠等未利用地生态系统。一般具有环境条件差、生态脆弱。结构单一、功能弱、开发利用的投入高、风险大等特点。

12、土地生态评价:指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价值和健康及其生态环境质量所进行的评价。

13、土地生态评价内容:土地生态退化评价、土地生态环境评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评价、土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评价、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土地生态风险评价、土地利用的生命周期评价、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

13、生态足迹:指在一定的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特定的人口的资源消费和废弃物消纳所必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它是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综合指标。

14、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通过对生态足迹与生态承承载力(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计算和比较,来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生态系统发展能力等进行分析评价。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为:

EF=N·[ef =Σ(aai)Σ(ci/pi)]

i为消费商品类型,Pi为第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第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aai为第i种消费商品折算的人均生产土地面积,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Ef为总生态足迹

15、土地生态设计的原理:1面向问题设计原理2整体性设计原理:相互耦合与相互联系

3设计与自然相融原理4系统设计的互依关系5系统优化设计6让自然做功原理7显化自然原理。

16、土地生态设计的程序:1分析或解析2制定土地生态设计总则3研究确定生态设计标准和框架性要求4土地利用多样性设计5生态工程措施设计6生态设计的可持续性评价7生态可持续监测。

17、土地生态价值:用来反映土地生态功能的价值。

18、土地生态价值核算:就是对土地的生态价值进行估算和经济分析的过程。

19、影响土地生态功能与价值核算的主要因素: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面积大小、生物多样性、美学上的舒适感。土地生态的自然度、脆弱性和人类威胁。

20、土地生态价值核算的基本方法: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陈述偏好法、直接市场评价法。

21、直接市场评价法:它是根据生产率的变动情况来评估环境变动所带来的生态影响的方法,把环境质量看作是一个生产要素,环境质量变化会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引起产品价格和产出水平的变化,而价格和产出的变化是可以观察到并且是可测量的;利用市场价格赋予环境损害以价值或评价环境改善所带来的效益。

主要包括:剂量-反映方法/生产率变动法、疾病成本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

22、生产率变动法:或称生产效应法,环境变化可以通过生产过程影响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和利润,或是通过消费品的供给与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福利。步骤:1首先估计土地生态环境变化对受害者造成影响的物理效果和范文2其次估计该影响对成本或产出造成的影响3最后估计产出或者成本变化的市场价值。

23、土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基础的文明,是在特定区域内,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协调人地关系及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以期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生存发展的需要。

24、土地生态健康:土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有其一定的自身恢复能力,只要能保证土地维持自身正常的新陈代谢,是土地与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体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生,互生、再生过程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可以保证土地永续利用目标的实现,这种状态就是土地生态健康。

25、土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1系统整体性原则2空间尺度原则3简明性和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