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_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法律的根本特征是()。

A. 绝对正确性B. 相对稳定性C. 统一性D. 可强制性2.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法律规范B. 法律规则C. 法律原则D. 法律制度3. 辩证法则指出:各种相对矛盾着的互相排斥的力量,除非达到一定阶段,就不能相成为对立的互相排斥的力量。

这是()辩证法中的一条重要辩证法律。

A. 联系律B. 内在矛盾律C. 变化律D. 普遍联系律4. 指出了两种根本意义上的正义,一种是协商一致的正义,它以均等和诚实为原则;一种是相对正确的正义,它以契约和法律为依据。

这是()的观点。

A. 罗尔斯B. 诺齐克C. 拉伯茨D. 阿尔斯顿5. 哲学上称为“归基理性”的东西,应在基本立法上发现。

这是()的观点。

A. 基本立法的学说B. 海德法学派C. 新康德学派D. 法学逻辑学派二、判断题1. 法是国家强加于社会的规范,与道德没有任何关系。

()2. 法律正义是法律的一种外在品格。

()3. 法律是国家用来维护社会权力掌握者利益的工具。

()4. 法律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强制命令。

()5. 法律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组成的系统。

()三、简答题1. 请解释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规范的两个重要维度,两者之间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

首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其强制执行的正式规范,而道德是人们内心深处的良心和道德观念所主导的规范。

法律是以立法程序明确规定的,具有强制性和可执行性,而道德则是以伦理和道德准则为基础的,没有明确的强制力。

其次,法律主要通过法律制度来实现社会秩序和公正,通过规定和惩罚来实施,而道德可以理解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基于人们内心的个人自觉和社会共识。

但是,法律和道德之间也存在联系,首先,法律大部分情况下是基于道德的价值观念制定的,它们共享一些公认的道德准则。

其次,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规范行为来推动道德的发展和进步。

大学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法律条文的具体应用B. 法律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C. 法律制度的历史演变D. 法律案例的分析答案:B2.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规范作用?A. 指引B. 评价C. 制裁D. 教育答案:C3.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A. 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B. 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和客体C. 法律关系中的规范和标准D. 法律关系中的时间和地点答案:A4.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什么?A. 国家强制力的保证B.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C. 法律的公正性D. 法律的传统和习惯答案:A5. 以下哪个原则不属于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尊重和保障人权C. 法律的绝对稳定性D. 权力制衡与监督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法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法的概念和本质B. 法的起源和发展C. 法的制定和实施D. 法律职业的道德规范答案:A, B, C7. 法律关系根据其内容和社会职能可以分为哪几类?A. 宪法关系B. 民商法律关系C. 行政法律关系D. 国际法律关系答案:B, C, D8.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法律的效力?A. 法律的制定程序B. 法律的内容C. 法律的宣传力度D. 法律的适用范围答案:A, B, D9. 法治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哪些?A. 完备的法律体系B. 法律的普遍遵守C. 法律的严格实施D. 法律的绝对权威答案:A, B, C10. 法律关系客体包括哪些?A. 物B. 行为C. 精神产品D. 人身利益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1. 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国家强制性。

(对/错)答案:对12.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与法律关系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对/错)答案:对13.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是一致的,社会作用是规范作用的延伸。

(对/错)答案:错14.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而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法理学的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的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法律现象B. 法律制度C. 法律规范D. 法律实践答案:A2.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A. 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B. 法律规则和法律概念C. 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D. 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答案:D3.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A. 法律的制定B. 法律的实施C. 法律的解释D. 法律的适用答案:A4.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A. 文义解释和目的解释B. 系统解释和目的解释C. 文义解释和系统解释D. 文义解释、系统解释和目的解释答案:D5. 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A. 主体、客体和内容B. 主体、客体和权利C. 主体、权利和义务D. 客体、权利和义务答案:A6. 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包括:A.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B.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C. 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D.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答案:D7. 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是: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适用的统一性C. 法律适用的及时性D. 法律适用的公正性答案:A8. 法律规范的分类包括:A. 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B. 强制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C. 任意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D. 强制性规范、任意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答案:B9. 法律效力的终止包括:A. 法律的废止和法律的修改B. 法律的废止和法律的解释C. 法律的修改和法律的解释D. 法律的废止、法律的修改和法律的解释答案:A10. 法律解释的主体是:A. 立法机关B. 司法机关C. 行政机关D. 所有机关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律规范的效力具有以下特点:A. 普遍性B. 强制性C. 稳定性D. 可变性答案:ABC2. 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A. 国家机关B. 社会团体C. 公民个人D. 法人答案:ABCD3. 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的确定依据包括:A. 制定机关的级别B. 制定时间的先后C. 规范内容的重要性D. 规范适用范围的广泛性答案:AC4. 法律适用的原则包括:A. 法律适用的合法性B. 法律适用的合理性C. 法律适用的及时性D. 法律适用的公正性答案:ABCD5. 法律解释的类型包括:A. 字面解释B. 系统解释C. 目的解释D. 历史解释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法律规范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法理学-概述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法理学-概述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法理学-概述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法律事实的类别包括()。

A、假定B、处理C、事件D、制裁正确答案:C2、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本途径在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下列活动中体现民主立法的是_____。

A、某市在棚户区改造时张贴告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B、某地环保局在一家企业决定投资建厂时,邀请周边居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价C、在《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止条例》制定时,立法部门召开听证会听取建议D、某省为制定一部地方性法规,先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点,到时机成熟后才出台法规正确答案:C3、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说明,和法律相比,道德具有的鲜明特征是()。

A、强制性和自律性B、自觉性和他律性C、自律性和自觉性D、强制性和他律性正确答案:C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A、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B、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C、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基本原则D、社会主义法治基础正确答案:C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的法的特征是()。

A、国家意志性B、规范性C、强制性D、普遍性正确答案:D6、法的本质特征在于()。

A、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B、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具有国家强制性D、法具有规范性正确答案:B7、王某经营一家服装店,近期想进一批动物皮草大衣。

在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时发现贩卖国家珍稀动物皮草是触犯法律后,谨慎选择了人造皮草大衣。

这能体现法律的:A、教育作用B、评价作用C、指引作用D、强制作用正确答案:C8、在我国,凡是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除非有特殊规定,就在我国的全部领域内发生效力,这主要体现了法()。

A、对人的效力B、在空间上的效力C、对物的效力D、在时间上的效力正确答案:B9、甲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称胖子烧烤店深夜发生大火,造成数十人伤亡。

后经查证,该信息为谣言,并无视频中反映的情况。

甲因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法律的制定过程B. 法律的实施效果C. 法律的本质和功能D. 法律的解释方法2. 法律的普遍性是指:A. 法律适用于所有个体B.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C. 法律内容具有普遍性D. 法律形式具有普遍性3.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不包括:A. 法律规则B. 法律原则C. 法律目的D. 法律后果4. 法律效力的来源主要是:A. 社会公认B. 国家强制力C. 道德约束D. 个人信仰5. 下列哪一项不是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A. 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B. 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C. 法律关系是平等的D. 法律关系具有规范性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

2. 阐述法律效力的基本原则。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张某在公共场合故意损坏了李某的私人物品,根据法律,张某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2. 某公司因违反环保法规被罚款,该公司认为罚款过高,提出申诉。

请分析该公司可能采取的法律途径及其可能的结果。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2. 论述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B3. C4. B5. C二、简答题1.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制定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规范则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人自律来实现其约束力。

法律规范通常具有明确性,而道德规范则较为抽象,不易界定。

2. 法律效力的基本原则包括:普遍性原则,即法律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平等性原则,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定性原则,即法律具有明确性,使人们能够预见其行为的法律后果。

三、案例分析题1. 张某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李某的损失,可能还包括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具体取决于损坏物品的价值和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 法律制度B. 法律关系C. 法律规范D. 法律现象答案:D2.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法的三大基本特征?()。

A. 规范性B. 强制性C. 普遍性D. 变动性答案:D3. 法的效力来源于()。

A. 国家强制力B. 社会公认C. 道德约束D. 法律传统答案:B4. 法的解释方法中,以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为依据进行解释的方法称为()。

A. 系统解释B. 目的解释C. 文义解释D. 历史解释答案:C5. 法的适用原则中,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

A. 合法性原则B. 适当性原则C. 平等原则D. 公正原则答案:C6. 关于法律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法律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B. 法律关系是一种道德关系C. 法律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D. 法律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答案:A7. 法的制定过程中,具有最高立法权的机构是()。

A. 人民法院B. 人民检察院C. 国务院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D8. 法的效力层级中,下列哪个法律文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地方性法规答案:A9. 法的实施过程中,负责监督法律实施的国家机关是()。

A. 行政机关B. 司法机关C. 立法机关D. 检察机关答案:B10. 法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表明,法与()的关系最为密切。

A. 经济B. 政治C. 文化D. 社会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的规范性作用主要包括()。

A. 指导作用B. 评价作用C. 强制作用D. 预防作用答案:ABD2. 法的效力层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地方性法规答案:ABCD3. 法的解释主体主要包括()。

A. 立法机关B. 司法机关C. 行政机关D. 学术机构答案:ABC4. 法的适用原则主要包括()。

A. 合法性原则B. 适当性原则C. 公正原则D. 效率原则答案:ABCD5. 法的制定程序主要包括()。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法律的制定过程B. 法律的实施效果C. 法律的本质和结构D. 法律的历史发展答案:C2. 下列哪位学者被公认为法理学的奠基人?A. 亚里士多德B. 托马斯·阿奎那C. 汉斯·凯尔森D. 罗纳德·德沃金答案:C3. 法的权威性来源于什么?A. 法律内容的合理性B. 法律制定者的权威C. 公民的普遍遵守D. 国家强制力的保障答案:B4. 以下哪个不是自然法学派的主要观点?A. 法律与道德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B. 法律应当基于人的理性和自然法则C. 法律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正义性D. 所有法律都是社会契约的产物答案:D5. 法实证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A. 法律与道德是两个独立的领域B. 法律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正义性C. 法律的基础是社会习俗和传统D. 法律应当以促进社会福利为目标答案:A6. 法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哪一项?A. 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效力B. 法律规则、法律制度、法律责任C. 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效力D. 法律规范、法律责任、法律制裁答案:D7. 法的解释方法主要包括哪些?A. 文本解释和系统解释B. 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C. 逻辑解释和比较解释D. 文本解释和历史解释答案:D8. 法的效力等级中,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C. 行政规章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D. 法律的效力低于宪法但高于行政法规答案:A9. 关于法律关系,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具体化B.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的抽象表达C. 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非正式联系D. 法律关系是道德规范的具体体现答案:A10. 法律责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保障法律的实施B.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C. 预防和制裁违法行为D.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法律的概念和分类B. 法律的起源和发展C. 法律的实施和效果D. 法律的价值和功能答案:ABCD2. 法的效力来源可以是以下哪些?A. 神的旨意B. 国家权力C. 社会契约D. 公民共识答案:BCD3. 法实证主义与自然法学派的主要分歧在于?A.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B. 法律的来源和基础C. 法律的权威性问题D. 法律的目的和价值答案:AB4. 法的解释应当遵循哪些原则?A. 法律文本的字面意义B. 法律的目的和意图C. 法律的历史背景D.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答案:BCD5. 法律责任的种类包括以下哪些?A. 民事责任B. 刑事责任C. 行政责任D. 道德责任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法律的一般理论和方法。

《法理学》复习题

《法理学》复习题

《法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法学2、法律行为3、法律义务4、司法二'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我国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指的是法的()A、效力渊源B、实质渊源C、理论渊源D、历史渊源2、“徒法不足以自行”,旨在说明()A、法有人性B、法有规范性C、法离开人不能起作用D、法有科学性3、中国传统法律文件是以()为代表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4、大陆法系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其代表性的法律是()A、罗马法B、美国宪法C、《十二铜表法》D、拿破仑法典5、根据法律的创制和表达的形式,可将法分为()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D、自然法和实在法6、宗教和法律是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这里的一定社会指的是()A、剥削阶级的社会B、原始社会C、共产主义阶级D、一切社会7、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A、法的制定的机关及法律的效力B、法的某些共同性或历史传统C、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D、法的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8、关于法律的溯及力问题,世界各国目前采用的通例是()原则。

A、从旧兼从重B、从旧兼从轻C、从旧D、从新9、下列各项不属于法的要素的是()A、法律规则B、法律意识C、法律原则D、法律概念10、法律关系实质是一种()A、思想社会关系B、物质社会关系C、综合性社会关系D、理论关系11、对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资格、称为()A、责任能力B、权利能力C、行为能力D、权力能力12、我国社会主义法和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是()A、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对立统一B、政策高于法律,法律必须服从政策C、法律高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律D、政策和法律各自独立,互不干涉三' 判断题(对者在括号中划“,',错者划"X”;每题2分,共12分)1、通常所说的“令行禁止”就是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两种行为的合称。

()2、以罗马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是英美法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理学》复习题一、判断分析题1、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体系比海洋法系国家的法律体系更具有学术性;()错误,海洋法系国家的法律体系的法律体系比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体系国家的法律体系更具有学术性;2、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不能用法律调整;()错误,中国共产党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既定方针3、法治与民主无关;()错误,民主政治是法治的基本内容。

4、熟悉法律的人必然有良好的法律意识。

()错误,熟悉法律的人不一定就有积极的法律意识5、法是衡量全人类是非正义的标准。

()错误,由于是非正义本身有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并不是衡量全人类是非正义的标准。

6、党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党法。

()错误,未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不具有法律效力7、统治阶级意志就是法;()错误,法表现为国家意志8、法是从来就有的。

()错误,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9、自杀是违法行为。

()错误,对国家、集体、他人不构成直接危害的自杀行为不构成违法。

10、违法行为必然会带来法律责任。

()错误,违法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免予追究法律责任,且对违法者能否追究法律责任还取决于法律实施的情况。

11、人权是天赋的。

()错误,人权不是天赋的,阶级社会中,人权主要是靠斗争和立法取得的。

12、法仅反映统治阶级内部掌握政权的少数人的意志。

()错误,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13、法所规范的行为只是社会关系中围绕权利和义务实施的行为。

()正确,法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所规范的行为只是社会关系中围绕权利和义务实施的行为。

14、法律事实不等于客观事实。

()正确,依据证据的有无等等认定的法律事实不同于客观事实。

2第四、现实生活中,很多行政机关越权实施行政行为应该禁止,也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3、用所学有关法理学的知识指出以下法律规范的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要素。

“严禁吸食、注射毒品,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处15日以下的拘留,可以并处或单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并没收吸食、注射器具。

”答:(1)假定:吸食、注射毒品的(2)处理:严禁吸食、注射毒品(3)制裁:由公安机关处处15日以下的拘留,可以并处或单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并没收吸食、注射器具4、村民刘某于某夜12点左右到离村子有3公里远的集体所有树林里盗伐树木,同村村民李某深夜回家,途经树林边时听到树林中的伐木声,出于好奇,偷偷走近刘某处,被伐倒的大树当场砸死。

刘某在次日看到木头上的血迹,才发现出了人命。

问:刘某伐倒树木砸死人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为什么?答:1、不是违法行为,而是属于法律事件;2、违法行为作为一种法律现象,是由特定的要素构成:第一,违法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第二,违法是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三,违法是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第四,违法的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人或组织。

3、上述四条件缺一不可,本案中至少行为人刘某伐倒树木砸死人的行为根据当时的情境下,不能算是主观上有过错;4、所以,刘某伐倒树木砸死人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

5、张三与李四(两人均是化名)共同供职于我国某建筑工程公司科威特海外工程部,1990年元月某日,两人因琐事发生争执,进而发展到持械殴斗,张三凭着人高马大,用砍刀把李四砍成重伤,李四被送回国内治疗,张三被科威特警方拘留。

案发后中国外交、司法机关同科威特外交、司法机关协商后同意张三由科威特司法机关适用科威特刑法定罪量刑。

后张三经科威特司法机关审判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被关押在科威特监狱服刑。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十几万军队在坦克大炮掩护下向邻国科威特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在狂轰滥炸的过程中,关押张三的监狱被炸的只剩下残垣断壁,所有犯人四散而逃,张三也随其他犯人逃出监狱。

此时,我国政府派出民航飞机在约旦接中国公民回国,张三也搭上该航班,安全抵达中国。

1990年10月6日,李四在北京城闲逛,发现张三。

他秘密跟踪至张三住的旅馆,然后到北京市公安局报案。

北京市公安局经过讯问,证明李四所述事实真实,经北京市检察机关批准,将张三依法逮捕。

问:科威特法律对我国公民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我国对犯罪人在国外执行刑事处罚后的情况应如何处理?张三、李四均为中国公民,但是张三砍伤李四的犯罪行为发生在中国领域外的科威特国,根据以属地原则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在维护我国利益,坚持我国主权的同时,也要尊重科威特国的主权,因为该案件发生在科威特国,因此科威特对发生在本国领域的犯罪案件有刑事管辖权,另外也为了照顾法律适用中的实际可能性,所以我们通过与科威特协商,由科威特行使对该案件的管辖权。

但这并非是我们放弃管辖或没有管辖权,因为我国现行刑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第七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在国外接受过审判,在监狱服过刑的人,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其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体现了法律规定的以人为本的精神。

6、有8人在某山中挖洞,在洞中违法设地下兵工厂非法制造枪支弹药,后被公安机关发现。

问:检察机关在起诉时,应指控地下兵工厂犯罪?还是起诉8人共同犯罪?为什么?答:应起诉8人共同犯罪。

因为:第一、地下兵工厂不是独立的犯罪主体,而是8人为违法而设立的。

第二、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为实施犯罪行为而设立的企业,仍以公民个人作为犯罪主体第三、本案中,8人为非法制造枪支弹药而设立地下兵工厂,应以8人作为犯罪主体来追究,而不是以地下兵工厂作为犯罪主体来追究。

7、黄某因强奸并残忍杀死女青年徐某,一审被某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黄某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案件报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下发了死刑执行命令。

被害人徐某的弟弟,年仅17岁的徐强发誓要亲手杀了黄某为姐姐报仇,徐强从同村王某家中偷出王某私藏的猎枪,用大衣包裹,潜伏在公判大会会场,在公判大会上,人民法院宣读了对黄某的死刑判决书和死刑执行命令。

在公判大会结束时徐强对准黄某的头部开枪,当场将黄某击毙。

徐强被武警当场抓获,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问:徐强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为什么?答:徐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因为:第一、虽然黄某被判处死刑,但应有法定的机关执行,并非徐强能够擅自杀死他,而作为执行。

第二、徐强的行为完全符合故意杀人罪的四个要件:1、主体符合。

2、客体符合。

3、在主观上,也确实因仇恨而去仇杀黄某。

4、在客观上,也确实实施了杀人的行为。

第三、所以,徐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三、问答题1、成文法有什么优点?又有什么缺点?参考答案要点:成文法的含义;优点在于:(1)法律比较系统;(2)法容易普及;(3)律师的地位不是很高。

(2分)缺点在于:(1)法律发展变化慢;(2)不容易很好体现司法公正;(2分)(3)法律本身的逻辑性、规范性、可操作性较差。

2、论法的局限性。

1、法律具有保守的倾向。

法律的稳定性(实质上就是倾向于过去、倾向于保守)与社会生活的变革性总是产生矛盾与冲突,因而出现“时滞”问题。

2、法律具有不能适时应变的弊端。

法律规范从概括性、一般性、抽象性的特点中派生出僵化的一面。

因而,当面对具体个案时,它就有可能成为非正义的、僵化的规则。

3、法律无法穷尽一切可能发生或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会存在遗漏。

因为(1)立法当时不可能完全预料社会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物;(2)法律毕竟是通过简明扼要的言词来表述社会现象的,任何语言都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包罗万象去穷尽所有的行为与事件;(3)法律调整的范围只限于那些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去干预的社会关系,而在社会关系中的不少方面用法律干预是不适宜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而法律也不必去穷尽一切社会现象。

4、法律语言有其拙劣性,它留有许多自由裁量的余地,给适用带来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

尽管法律是统一的行为尺度,但它存在许多不能作具体、确定规定的地方,这主要有:一是需要作价值判断的规定,如涉及“适当”“必要”“正当”“合理”等词汇之外;二是后果归结中关于罚则幅度的规定,如“有期徒刑3年至7年”这样的规定,就需要进行自由裁量。

法律推理过程中往往会离不开适用者的主观意志。

因而也就渗透了适用者个人的非理性因素。

5、法律存在着从管理走向强制,从控制走向压制的潜在危险。

6、法律是通过法定程序经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执行的,这就会引起法律执行的成本问题,即司法与行政资源的投入问题。

7、法总是十分依赖其外部条件,其作用总是容易受社会或人为因素的制约。

为了减少和克服法的局限性,应当进行适当的弥补和匡正。

补救措施包括:规范并加强法律解释,判例形式的补充,法律程序的科学设计,提高执法队伍素质,造就职业法律工作者,其他治国手段(道德、政策、行政等手段)的辅佐,等等。

23、法对于国家政权有什么积极作用?第一,法为确认国家的政权的合法地位所必需。

法是在经济上、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国家政权必须以法律形式确认自己的合法地位,确认和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以及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

第二,法为组织国家机构,确立国家体制所必须。

只有运用法律手段组织国家机构,确定国家机构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及其活动方式和原则,才能保证整个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

第三,法为实现国家职能所必需。

法具有高度规范性和特殊强制性,它可以将国家职能的各项任务明确化、具体化,并以其特殊强制力保障实现。

第四,法为制约国家政权活动所必需。

现代民主国家的各项职能活动都需要有法律上的根据,受法的制约,以防止其背离民主政治的要求。

第五,法为巩固和完善国家制度所必需。

法的高度规范性有助于建立和保障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