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人物及作品简介
张大千简介

张大千简介以及部分作品
简介
张大千(Chang Dai-Chien),男,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
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yú】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
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
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他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部分作品。
名家作品赏析——张大千《慈湖图》

张大千(8 9 9 3, 1 9 -l 8 )名爰 , 小名季爰 , 四川 内江庄 、 亦俗亦雅 、 玩世而从艺虔 诚 的人 。 当同时代 画家在注重借 鉴西方绘 画样 式技法时 , 他却从极 富生命力 的民间传 统艺术 中获得 创造 的启 示。其晚年 的泼 彩泼
墨, 彻底 走 向抽 象 化 , 成 对 传 统 山水 画 的超 越 。 完
《 慈湖 图》 大片的石青石绿 , 构成斑驳 陆离 的抽象水 墨表现 , 山不似 山、 见 见水不似水 , 千峰 竞雄 , 云蒸 霞蔚 , 恍兮惚兮 , 人心魄 , 撼
具尺幅千里之势。该作品融北宗之骨、 宗之韵 , 南 采大写意之渲 淡, 开现代 山水画之大境 , 逾越 山水之 间的大美之感。
劈 诗| 曳
张大千:“一朵娇红翠欲流”

张大千:“一朵娇红翠欲流”张大千像张大千,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季爰,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
一朵娇红翠欲流名画家,当然画得好,画得不好也就不会出名了,但名画家也未必每一张画都画得十全十美。
相反,不是名画家也能画出很好的画来,这种情况,古时候有,现在也有。
张大千作品余幼饫内训,冠侍饫通人,刻意丹青,穷源篆籀。
临川、衡阳二师所传,石涛、渐江诸贤之作,上窥董、巨,旁猎倪、黄,莫不心摹手追,思通冥合。
薄负时誉,遂事壮游。
举凡名山大川,幽岩绝壑,南北二京,东西两海,笠屐所至,舟舆所经,又无不接其胜流,睹其名迹。
闻见既博,品藻斯严,宝墨偶遭,私意必获。
性命托倚,魂梦萦缠,虽负巨逋,不易夙嗜。
异萧翼之赚,类海岳之痴,结习难捐,弥自哂也。
张大千作品余于艺事,视若性命。
遇有昔贤名迹,必得之而后快。
囊中金不足,则贷诸友朋,往往手挥巨金,瓶无余粟,家人交怨之不顾也。
用是天府遗珍,世家故物,集吾寒斋,雄视宇内,尤以挹彼菁华,助我丹青,将以娱老,足慰平生。
张大千作品我爱旅行游山玩水,实际上也是受李(瑞清)老师的启迪。
我记得李老师说:“黄山看云,泰山观日,实属生平快事!”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追求老师说的生平快事。
张大千作品中国画最宝贵的艺术特征,是笔墨。
笔、墨、纸三种特殊材料,是构成中国画特殊风格的要素。
这是为中国绘画所独有,和其他各国区别最大的特征。
从描写技巧讲,中国的圆锋笔具有特定的功能,勾勒起来,横、平、曲、直、卷、屈、飘、举,莫不如意,比起扁笔方便多了。
制墨,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宝贵遗产。
古代制墨,号称“万杵”,其意义是把烟子和胶质捣得极度精细、极度融合而制成的。
磨来作画,才能光泽焕发,色度秀润。
生宣纸对于国画墨色,更有“相辅相成”之妙。
画笔蘸上墨汁,画在生宣纸上,立即渗化,出现一种荫荫渗渗、滂沱华滋的韵味。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

浅谈谈二十世纪张大千先生艺术世界中的敦煌壁画张大千(1899-1983),字少博,号夜白山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画家之一。
张大千先生才华横溢,丰富多样的艺术造诣在二十世纪的艺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擅长中国画、油画、篆刻等艺术形式,堪称艺术家中的全才。
在他的艺术世界中,他深受敦煌壁画的影响。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瑰宝,创作于五世纪至十四世纪的唐蕃文化时期。
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精湛细腻的技法和独特的风格,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
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深深地吸引了张大千先生。
他个人研究了大量的敦煌壁画,深入探索了它们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他从壁画中汲取灵感,在自己的作品中借鉴了敦煌壁画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使他的作品焕发出浓厚的敦煌壁画风格。
张大千先生的艺术作品中常常出现敦煌壁画中的主题,如佛像、舞女、仙女等。
他通过自己对敦煌壁画的理解,将这些主题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审美观点和艺术境界。
他的画作不仅展现出敦煌壁画的美感,更展现了他对人物形态、色彩运用和表现力的独到见解。
张大千先生的创作中体现出了对敦煌壁画的传承和创新的精神。
他不仅复制和模仿敦煌壁画,更融合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他通过将敦煌壁画和西方绘画的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张大千先生在二十世纪的艺术世界中,用敦煌壁画为灵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语言和风格。
他的作品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调查

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调查敦煌石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属壁画和雕塑了,而深藏其中的一些题记更是引人注目,其中就有著名画家张大千的手笔。
这些题记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对研究敦煌石窟的历史和艺术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对敦煌石窟中张大千题记的情况进行调查,探索其艺术价值以及历史意义。
一、张大千简介张大千(1899年-1983年),原名张少千,字大千,号一山,又号一波。
祖籍四川重庆,后定居台北。
20世纪中国最有名的艺术家之一,中国近现代画坛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家。
张大千擅长绘画、书法、诗词等,尤擅长山水画。
其作品兼收并蓄,融传统与现代艺术风格于一炉,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的分布及特点敦煌石窟中的张大千题记主要分布在第75窟。
第75窟被称为“北斗七星之窟”,壁画也是非常著名的。
而张大千的题记则分布在第75窟的壁画上。
据研究表明,张大千曾于1941年前往南京,后来他一行一臩来到甘肃敦煌,游览了莫高窟之家后,震撼而至,遂挂席息僧,专住西楼一月。
期间他为莫高窟北壁壁画题写了《临莫高窟胜观所作》,并留下了自己的题记。
敦煌石窟中的张大千题记所展现出的特点主要为以下几点:1. 书法独特:张大千题记的书法独特,结体端庄,工、中、用三分量对称而安躁,使石窟的整体艺术风格更为完整美观。
2. 内容丰富:张大千在题记中既对敦煌石窟的壁画进行了赞美,又给人一种思索、省悟的提示。
他在题记中描绘了石窟的景象,也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敬仰。
3. 艺术价值高:张大千的题记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是他以书法形式表达的思想艺术的结晶,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书法风格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敦煌石窟张大千题记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1. 客观记录历史:张大千题记的内容和风格,可以客观记录当时的人文景观和社会风尚,对我们了解当时的艺术风格、社会风情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张大千诗词集七绝诗

张大千诗词集七绝诗:
张大千的七绝诗包括《观画怀张大千》、《从君侧看又横看》等,以下是部分内容:
《观画怀张大千》:
观画怀张大千
孙枝降世梧桐老,琦玮鹦哥掌上嬉。
百态众生谁看遍,丹青妙手绘珍奇。
《从君侧看又横看》:
从君侧看又横看,叠壑层峦杳霭间。
仿佛坡仙开笑口,汝真胸次有庐山。
此外,还有《七言绝句》:
远公已远无莲社,陶令肩舆去不还。
待洗瘴烟横雾尽,过溪亭坐我看山。
拓展资料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四川省内江市人,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景星学社社员。
张大千是全能画家,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
张大千的画作有《荷花图》《爱痕湖》《长江万里图》《秋曦图》等。
他被西方誉为“东方之笔”,被徐悲鸿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张大千不仅是一个全才,更是一个“奇才”。
他在中国画方面的造诣深厚,特别是山水、花鸟、人物、工笔、写意、泼墨、书法无一不精。
张大千曾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他在亚、欧、美举办了画展,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
张大千可谓是中国近代画史上屈指可数的罕见天才,也是最具争议的国画大师。
张大千秋水春云画赏析

张大千秋水春云画赏析
张大千(1899年-1983年)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泼墨山水和花鸟画著称。
其中,他的《秋水春云》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赞誉为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秋水春云》是一幅立轴绢本设色的山水画,画幅较大。
整幅画以泼墨技法勾勒出层峦叠嶂的山川,山势起伏,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壮丽的山水美感。
整体色调以灰黑、墨绿为主,给人以沉郁、深邃的感觉。
在画面的右侧,张大千以淡墨勾勒出一片水面,微波荡漾,蓝色暗示了水的清澈和深邃。
而在画面的左侧,他用淡墨勾勒出一阵风吹起的云雾,云雾卷曲而上,形成一种神秘、飘逸的氛围。
这幅画中的山水景色虽然具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但张大千却用他独特的创作手法赋予了它一种现代感。
他将墨色的运用推到了极致,通过泼墨的技法将山水意境表现得更为丰富和深沉。
他运用墨色的浓淡、虚实变化,以及线条的细腻和流动,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除了技法上的创新,张大千在这幅作品中还运用了他独特的写意手法,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意境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
他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山川的轮廓,不拘泥于细节的描绘,而是注重表现整体的气韵和意境。
他将山水与云雾、水面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意境深远、
富有诗意的画作。
《秋水春云》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高超的艺术水平,展示了张大千作为画家的才华和创造力。
它不仅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这幅画展现了张大千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诠释,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和追求。
它的出现丰富了中国艺术史的内涵,成为了中国画艺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电大艺术概论作业:张大千《屈子行吟图》作品赏析

张大千《屈子行吟图》作品赏析张大千,名爰,又名季,季羡,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内江人,自幼喜画,后师曾农髯、李梅庵习山水,人物、花鸟及书法。
张大千天分很高,诗、书、画无一不精,被画坛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
其书画成名较早,绘画技巧极高,一生画风数变,艺术成就不断向前推进。
早年曾画追八大、清湘、髡残诸家,得古人画中真味、赴敦煌莫高窟后,将古人宗教壁画绘技及藏僧制绘画材料诸法融入,其金碧山水与香女人物画风又一大变,后移印度、居巴西、赴美国,到台湾后,创泼墨泼彩之法,渐入其绘画艺术之顶峰,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大千成名较早,当时画坛中论山水题材绘画有“南张(大千)北溥(儒)”之尊,人物画有“南张(大千)北徐(燕荪、一为悲鸿)”之尊,花鸟画有“南张(大千)北齐(白石)”之尊,大千一人独享三家之首,可见其天赋才智,技艺之高。
《屈子行吟图》被画在一张清代乾隆时期的库存纸上,整纸左右两侧各有一条形态对称的行龙,为清代乾隆时期御制夹宣之法,纸上的龙迹隐隐可见,世间流传稀少,张大千十分珍惜自己的这幅人物画作。
画中屈原,宽袍大袖,双手拢于胸前,头挽布冠,面上长眉微卧,含目平视前方,长髯飘于胸前。
寥寥数笔,画出人过中年的屈原,目光深峻,面带疲倦和忧愁,显示出对国家、对君王、对朝臣的无奈,对理想、对人民、对真理坚定的追求。
整幅画面未敷它色,仅以深浅变化的铁钱描墨线勾勒,轻染以深淡墨色,风格典雅,颇具古意,从画左大千题跋中可知,此幅画摹自大千家旧藏赵孟兆页绘《九歌》图真迹。
应属多幅作品之一。
史载宋代李公麟曾绘有《九歌》图,元代张渥有多件摹李公麟《九歌》图本存世,张渥的《九歌》图与这幅张大千的《九歌》摹本相比,用笔用墨及造型等方面的风格十分一致,张、赵二人且为同时代人,而张大千鉴别书画真伪的水平很高,确有可能家藏有赵孟兆页绘《九歌》图真迹。
《屈子行吟图》画成后,一直跟随大千身边,未曾装裱示人,可见大千对此画珍视非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痕湖
《爱痕湖》为张大千1968年所作巨幅 绢本泼彩,宽76.2厘米,长264.2厘 米,画面描绘的是远眺瑞士亚琛湖所 见。画面前景为青翠的山峦,后景则 一泓湖水,掩映其间;湖的后岸,又 有淡墨、淡彩勾勒的屋舍。
爱痕湖
长江万里图
该画作于一九六八年,张大千时年七十岁, 当时正移居巴西。长江是亚洲的第一大河, 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之 一。长江连绵数千里,横贯中华大地。张大 千是四川人,在他的这幅长卷中,他以四川 省为起笔,开卷是都江堰的铁索桥,接着, 长江奔流而下,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 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
长江万里图
嘉耦图
《嘉耦图》长约1.84米、宽约0.9米, 以荷花入画,寓意佳偶天成。画中精 工细致的描金朱荷,在墨绿渍染的田 田茂叶的衬托下,富丽堂皇而无匠俗 之气,浓阴中的双栖鸳鸯色彩斑斓、 悠然自得。全画气度宏大、层次井然, 是张大千泼彩泼墨画法的代表作。
嘉耦图
。Leabharlann 再见张大千张大千(1899~1983年),四 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 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 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 艺术家们都用真挚的感情在绘画 和雕塑上,刻画了许许多多可亲、 可敬的“张大千”,为人们展现 了“张大千”多彩的艺术形象。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 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 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 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 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