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作品特点

合集下载

贾平凹文学作品的特点

贾平凹文学作品的特点

贾平凹文学作品的特点一、细腻悠长,令人寻味。

他的笔法如电影镜头,推、摇、拉,一个个镜头将美景逐一展现。

《商州又录》是贾平凹关于商州的系列散文中的一部。

这是一篇带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写景散文。

他共分11个段落,这11个段落之间的结构方式散漫、随意,但其笔调细致,就像是由11幅写意的素描画组成的画卷。

如第一部分开头写道:“最耐得寂寞的,是冬天的山,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奇的瘦;像是从皇宫里走到民间的女子,沦落或许是沦落了,却还原了本来的面目。

石头裸裸的显露,依稀在草木之间。

”这段中的“红”、“绿”、“瘦”营造了一个画面感极强的意境,不得不让人细细地去品味。

贾平凹善于运用拟人、通感的方式传递感觉,如“路是顽皮的,时断时续,因为没有浮尘,也没有他的脚印”。

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

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的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静虚村记》便是他的一篇散文佳作。

回归自然、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是贾平凹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

为了达到自然与人融合这一境界,贾平凹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带有古典神韵的画面。

静虚村远离“繁华”、“热闹”的城市,是一个“清静”的地方。

与自然的接近使这里人们极易受到道家“知足观”的影响。

他们是山野村人,住着茅屋,却并不觉得“寒酸”;他们喝的是粗茶,吃的是淡饭、一个个却坦然地端着碗“一律集在巷里,就地而蹲”地吃喝。

恬淡超脱、适意自然便是静虚村人最高的人生哲学,他们“厚诚”、“几乎近于傻昧”,其实,这些平凡到极点的山民都是真正的“智者”。

他们的脉搏和着山山水水的心律而跳动,自然,赋予了他们一切,也昭示了一切。

在《静虚村记》中,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可见出人的心灵的投射。

二、具有哲理意味,平淡中透漏着大道理极富情致和个性。

贾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

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

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

贾平凹的作品特点;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贾平凹的作品特点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

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

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

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

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

在他的《丑石》、《静虚村记》、《夜游龙潭记》等篇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艺术特质。

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

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贾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

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

正如他说讲那样:“磁铁只对螺丝帽、铁钉起作用,不对石头、木块起作用,文学也同样。

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读者,越考虑,书越卖不动。

”陕西作家,从柳青起,大多寻求一股味道。

可简单概括为:厚实,写实。

这种审美趣味决定了他们难以浪漫,并缺乏想象。

这是一种特征,但同时,也是一种遗憾。

柳青作《创业史》,在长安县一代蹲点十三年。

据说创业史的发生地就在我们学校旁的某一个村庄。

而书中梁生宝的原型,也可循迹。

想来这位前辈在写《创业史》时,也确实怀着一种崇高,一种理想。

不过,时代的翻云覆雨将他局限。

创业史的最后一卷出版于1978年,而这个时候,发生了大家都很熟悉的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么一来,柳青的地位,《创业史》的地位就变得尴尬起来。

不是前边还信誓旦旦有理有据的说只有走合作化道路才能发家致富么?怎么这会书还没写完,形势就沧海桑田了?这不是柳青的问题,但他也突破不了这个问题。

贾平凹作品的地域特色

贾平凹作品的地域特色

西北作家贾平凹,他自觉不自觉地以家乡商州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历史现实为创作的背景,并且越来越广阔、深入地表现着时代剧变中家乡的民情风俗、社会心理、个人命运的变迁,刻画着乡里人的性格与灵魂。

他散文创作中的地域文化意识,主要是秦汉文化意识。

他的《黄土高原》、《秦腔》、《专三边》、《商州初录》、《商州又录》等散文,从文化的深度揭示了人们的生存世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表现了商州人生命力的质朴、坚韧、绵长。

《黄土高原》一文,全景式地写出了陕北高啄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自然景貌。

它从“绳一般地缠起来”的路,沙质的土,写到人们冬日吃饭的情景,婚丧红白喜事,乃至村头小店等,对它们都写得既概括、跳跃,又具体、内在。

高原的粗犷、开阔,人民的勤劳、淳朴,种种特质皆如诗如画地展现了出来。

从《秦腔》中知道了,这八百里秦川,老孺皆能演唱的秦腔,有着与秦川广漠旷远的地理同构的旋律,内化着秦川公牛的力度,早已与秦川农民的生活融为一体。

待黄昏降临,秦腔在这地平线上激扬起来,相撞开去时,我们会随着作者一道慨叹:“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通过写秦腔,自然写出了秦川人的懔悍粗犷、单纯而复杂的心境,它弥补了我们由于地域阻隔造成的人文地理和民俗学上的欠缺,拓宽了我们对本民族历史的感性认知视野。

在《走三边》即走定边、靖边、安边,作者抓住沿途奇特的所见所闻,以行踪为线,用纪实性写法,抒发了对陕北“三边”辽阔、富饶、美丽、粗犷的礼赞之情、倾爱之情。

一幅幅独特的动态西北风景画,不仅活画出了黄土高原独特的地域环境色调,而又着力渗透了作家自己的感情氛围,把景色、情感和人物都活灵活现地立在读者的脑际中。

贾平凹在写山写水写人物的散文中,无不充满着黄土的气息、秦腔的旋律、汉唐的雄风,在参与秦川尤其是商州山地文化的艺术改造和重建中,贯注着他特有的文化意识和审美价值取向,这是因为贾平凹生于斯长于斯,充分了解这一方土地并得之于心、寓之于文的结果。

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

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

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1、小说的特点历史感强,能够以细微的社会现象体现大的历史变迁;具有浓厚的西北地方风情,能够体现出西北地区(关中地区)语言、风俗、人群性格等特点;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对于国民性的披露、讽刺非常深刻,有很强的现实性;在结构布局上,有明显受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影响的痕迹,擅长以点带面,不断扩大故事的脉络。

2、散文的特点(1)小说式写法,充满童心,酿造意境童心和意境,都是贾平凹刻意的追求。

《丑石》是贾平凹写得较为成功的一篇儿童文学散文,这篇散文,被选进平凹散文的多种选本和中学教材中,充满童心,语言单纯,用的是口语。

文章用儿童的、世俗的眼光写对一块“丑石”的认识过程,“丑石”已经存在几百年,它极不规则,不能垒墙,不能铺台阶,不能制石磨,大家都咒骂它嫌弃它,它很“丑”。

然而有一天,来了一位天文学家,方知道它是一块曾经补天,发过热和光的极为有用的石头,被天文学家车走。

由“大丑”而变成“大美”。

作家欲扬先抑,写美丽的月亮,反衬丑石之丑。

那种“丑”,是世俗眼光看来的“丑”,不是真“丑”,是人们眼睛中误认的“丑”,而它的美,是脱俗的美,是大“美”,超脱世俗眼光才能看到的美。

作家由形象出发,阐发哲理: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作家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意脉贯串着童心,写法是小说式的。

这篇散文,显然受了许地山的《落花生》的影响。

《月迹》写孩子们观赏“月亮”,寻找“月亮”,谈论“月亮”的事情,表现了孩子们爱美、求美的童心。

“月亮”既是具体的物象,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文章展示生活的哲理:“一切美好事物,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

这篇散文,也是儿童散文,小说化的叙事描写,充满童心,单纯中寓丰满,实中求虚,扬溢着雅淡的诗美。

由上可见,贾平凹的散文,往往通过小说化的情节、细节的描写、编织,组成渗透着感情的疏淡的意象群,从而构成有着散淡情味的意境。

(2)留空计白,温淳含蓄。

贾平凹曾经很欣赏唐朝刘禹锡写的《小石潭记》这篇散文,他认为刘禹锡在文中没有提到“水”字,但通过鱼的各种形态的精妙的描写,凸现了水的清、静、多、柔。

贾平凹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贾平凹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贾平凹的作品有什么特点?答:从整体而言,贾平凹的作品: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平淡中道真理、见真情。

[小说方面]一、朴素中见真情贾平凹曾说过,“失去了真情,散文就消失了。

它不靠故事来吸引人,不靠典型的人物形象,它就靠的是情绪的感染和思想的启示”。

他认为有无真情是衡量散文艺术质量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好的散文无不直接地袒露著作者的思想、情感、志趣乃至人格和灵魂。

认为那种装腔作势、无病呻吟的矫情不是真情,真情是作者的生命意识与自然宇宙、与社会人生相碰撞而闪烁的火花。

正是对“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一美学原则的坚持,使贾平凹的作品无处不显现出真情美。

这种真情首先表现在对故土的眷恋;“商州”这一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熟悉的行政区域,对于贾平凹来说已融进了他的精神生命里。

“商州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是一片相当偏僻、贫困的山地,但异常美丽,其山川走势、流水脉向、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乃至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构成了极丰富的、独特的神秘天地。

在这个天地里,仰观可以无奇不有,俯视可以无其不盛。

”从这段描写中,我们看到作者对家乡的爱之深,情之切。

家乡原本是相当偏僻、贫困的山地,但作者却说“异常美丽”,用尽美好的语言,极写家乡的富有,仰观可以无奇不有,俯视可以无其不盛。

真有“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味道。

“商州曾经是我认识世界的一个法门……十几年里,商州确是耗去了我的青春和健康的身体,商州也成全着我作为一个作家的存在”。

此时的商州,对于贾平凹来说,已不再是行政区域的商州,它是一个载体,承载著作家的全部情感。

如此看到,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已融到血液之中了。

其次,作家的真情表现在对亲人的思念中;读过贾平凹《祭父》《酒》《我不是个好儿子》的人都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文章是作家用心和泪水凝聚而成的肺腑真言。

在作家群中,贾平凹对父亲的孝敬是出名的。

现在,父亲去世了,他说“人生的短促和悲苦,大义上我全明白,面对着父亲我却无法超脱”。

忍受巨大的悲痛,作家终于完成了《祭父》这篇充满至爱真情的纪念文字。

贾平凹简介

贾平凹简介

贾平凹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贾平凹简介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

浅议贾平凹写作特点

浅议贾平凹写作特点

浅议贾平凹写作特点——倚阳牧歌内容提要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

贾平凹,著作颇丰,特别是发表《浮躁》、《废都》、《白夜》等作品后,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本文分别从思想、内容、语言、艺术方面分析了贾平凹作品的基本特点及主要生成原因,认为在思想方面有其复杂性,既有浓厚的农民意识又对自然顶礼膜拜,同时充满神秘主义色彩;在内容方面有其丰富性,他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拓宽了散文领域,小说内容也涉猎广泛;在语言方面有其地域性,他的许多散文小说都夹杂着大量的方言土语,独特的商州语言环境其使作品极具个性魅力;在艺术方面有其唯美性,创作理念上他倡导一种大自在的文章观,认为散文应该是美文,充分用中国传统美的方法来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

总之,贾平凹作为当代著名作家有其独到的思想、独特的视角、独行的艺术表现手法,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精神大餐,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绚丽的一页。

当然,他的作品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作品缺乏一种强烈的震撼力,缺乏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

我们期待读到他更多、更美的作品。

关键词:思想内容语言艺术复杂性丰富性地域性唯美性一、思想上的复杂性贾平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各方面的综合,他的思想当中有儒家的、有佛家的、也有道家的;有城市的文化,也有乡村的文化;有西方的文化,也有中国的文化;有传统的文化,也有当代的文化。

具有典型意义的,首先是浓厚的农民意识。

贾平凹有句话几乎是挂在嘴上的,那就是“我是农民”。

这句话的内涵揭明了作家本人的出身,同时也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其心理、性格等等的想象,而其外延则延伸到作家的诸多生活和创作当中。

即使从题材上看,占据贾平凹作品很大比重的也恰恰是叙述农村的,这一点在《商州初录》之前如果说尚不自觉的话,那么这以后的一系列创作基本上奠定了贾平凹农村风俗画家的地位。

这主要是因为,贾平凹从小生活在农村,拥有丰厚的农村经验,熟悉农民的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了自己的农村想象。

浅析贾平凹《高兴》的语言特色

浅析贾平凹《高兴》的语言特色

浅析贾平凹《高兴》的语言特色贾平凹小说的语言非常富有个性。

一方面,贾平凹在小说中大量使用其故乡——商州的方言土语,另一方面,凭借自身极高的语音学、语义学、方言学、训诂学等方面的文化素养,他在作品中经常自觉地化用语言文字学知识。

这些特点使他的作品更具可读性,能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享受。

本文試以小说《高兴》为例,从以上两个方面,对贾平凹小说的语言进行分析。

标签:贾平凹;《高兴》;语言骏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

贾平凹出生于陕西丹凤县,在去省城西安之前的二十年一直生活在商州。

商州的方言土语对贾平凹作品的语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贾平凹又是一个语音学、语义学、方言学、训诂学等方面文化素养极高的作家。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语言文字学知识,有时甚至是直接通过作品人物之口,自觉运用文字学知识解决问题。

本文主要想通过小说《高兴》来谈一谈贾平凹小说中语言的这两个特点。

一、方言土语的大量使用贾平凹爱使用商州的民间语言。

商州方言与北方方言有一致的地方,也有许多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除了语音和语法的差异外,最主要的就是词汇了。

贾平凹在他的每一篇小说中,几乎都要使用生动活泼、原汁原味的方言土语,《高兴》当然也不例外。

例如:(1)我说保安同志,你瞧我这兄弟差成色不,我只说一巴掌能把他扇灵醒哩,可还糊涂呀,竟然还向你投诉?(“灵醒”是明白、聪明之意。

)(2)他真的就吃了,梗了脖子,红着眼坐在那里发瓷。

(“发瓷”是发呆之意。

)(3)进村口的时候,有孝子在路边烧纸,天空里可能有鬼,我们怀疑鬼在日弄我们,在村里转来转去打听不出韩大宝到底住在哪儿。

(“日弄”是捉弄之意。

在商州方言中,“日”是个很活跃的构词语素。

)(4)黄八就躁了,骂现在当官的贪污哩你五富也多吃多占,你再分就全让你一个人吃了!(“躁”是发怒之意。

)(5)你给我记住,以后在什么地方吃饭都不要蹴在凳子上,不要咂嘴,不要声那么高地说香,不要把茶水在口里涮,涮了就不要咽!(“蹴”是蹲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妊娠》《美穴地》《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州河》《黑氏》《怀念狼》《秦腔》《高兴》《情劫》中短篇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早晨的歌》《山地笔记》《野火集》《腊月·正月》《小月前本》《新时期文学名著丛书贾平凹卷》《天狗》《故里》《商州散记》《晚唱》《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心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坐佛》《朋友》其他: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诗集:《空白》,《平凹文论集》相关评论:《学活着》《造一座房子住梦》《平凹与三毛》获奖情况:《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浮躁》于1988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废都》1997年获法国女评委外国文学奖;《秦腔》于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06年4月获得华语文学传媒盛典第四届年度杰出作家;曾获得全国文学大奖三次,“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00五年度杰出作家”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最高荣誉和“红楼梦”文学奖。

以英、法、德、俄、日、韩、越等文字翻译出版了二十种版本。

一、历史感强,能够以细微的社会现象体现大的历史变迁;具有浓厚的西北地方风情,能够体现出西北地区(关中地区)语言、风俗、人群性格等特点;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对于国民性的披露、讽刺非常深刻,有很强的现实性;在结构布局上,有明显受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影响的痕迹,擅长以点带面,不断扩大故事的脉络。

二、贾平凹散文最大的成就,是儿童文学散文,他的其他散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儿童文学散文的影响。

在儿童文学散文的创作中,贾平凹取得了如下一些特色: 1、小说式写法,充满童心,酿造意境童心和意境,都是贾平凹刻意的追求。

2、留空计白,温淳含蓄。

3、雅淡自然,讲究气韵。

4、语言简朴,多用口语平凹散文的语言,主要是口语。

贾平凹的成人散文,除了儿童文学散文的特色外,还有一些特色。

一是取材自由,关注日常生活。

他的散文题材,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和禁区,什么都可以写,这跟他的专业作家身份和名士风度的追求有关。

关注日常生活,随意作文,伸手拈来便是题材,在“雅淡”的旗帜下面,一切平常事物,无奇、无趣、无味、无深刻的思想,都可以作出解释,罗致进散文里。

二是文体自由,近似杂记。

三、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从抒写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可以归成五类:第一类是情绪小品,以抒写某种特定的情绪为主,如《大洼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类是场景小品,以写各类场景为主,如《静虚村记》、《黄土高原》等;第三类是人物小品,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摸鱼捉鳖的人》、《在米脂》等;第四类是随笔,综论人生,针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后一类是风物小品,描摹风俗,记述玩物,如《陕西小吃小识录》、《玩物铭》等。

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

那份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等性格,亦是他赢得读者的方法之一。

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

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

他不单只在乎自我领略,亦愿把这审美路径向读者介绍及实践。

贾平凹在他最新的长篇小说《高老庄》后记里,夫子自道地说:我是失却了一部分我最初的读者,他们的离去令我难过而又高兴。

”这是实话,也是明摆着的事实;老贾又说,“我得改造我的读者,征服他们而吸引他们。

”这也许仍将是事实,然对于我而言,我却更愿相信:强弩之末的贾平凹已无法通过征服来吸引我了,虽然我仍将是他的读者。

但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在看一位曾被认为是最具有天赋、最有特色的大作家如何一步步地走火入魔——这也许是一桩如同英雄末路、美人迟暮般的残忍快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