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的美学特征

合集下载

清明上河图赏析

清明上河图赏析

清明上河图赏析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一幅著名的卷轴画作品,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和市井生活。

此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创作于公元1085年。

清明上河图以其精细入微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细节而闻名于世,成为了描绘古代城市生活和社会景貌的重要艺术珍品。

下面将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赏析。

画面上部呈现出一片繁华盛景,人声鼎沸、车马喧闹。

楼台耸立、门庭若市,显示出汴京城市的繁荣与繁忙。

画中人物各异,有商贩、官员、平民百姓和僧侣等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生活面貌。

其中,商贩们忙碌地宣传出售各种商品,使得整个市集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官员们穿着华丽的衣袍,行走于街头巷尾,向观者展现出宋代官吏的形象。

平民百姓则忙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或赶车、或从事手工艺制作,营造出繁忙而又祥和的气氛。

画面中景物的描绘也是清明上河图的一大特点。

绘画师利用透视和远近法的手法,将整个市集的景物逼真地描绘出来。

房屋、街道、桥梁等构造细致精致,栩栩如生。

人物的装束、神态以及建筑物的细节,都表现出了画家在描绘历史细节上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清明上河图绘制了当时汴京城市的真实面貌,成为后世研究古代城市景观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材料。

此外,清明上河图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具有突出的特点。

画中运用了重点技法和写意手法。

通过对重点的突出,画家将观者的注意力引向画面上特定的区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有层次感。

同时,画中的写意手法也使得画面更富有艺术魅力。

画家以简约的笔触和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了大部分的人物和背景,以及城市街景的雏形,将整个画面浓缩,又不失生动。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不可忽视。

它不仅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展现了北宋时期城市景观和社会面貌,也是研究古代中国城市规划和社会生活的重要依据。

在清明上河图的赏析过程中,观者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城市的繁华与繁忙,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同时也能欣赏到画家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清明上河图赏析

清明上河图赏析

清明上河图赏析清明上河图,又称《清明上河图卷》,是中国宋代绘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生活题材画卷的代表作品之一。

该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全卷长5.28米,高0.24米,由北宋画家张择端完成。

本文将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赏析,欣赏它作为艺术品的价值以及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1. 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作为绘画艺术的杰作,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画面精细入微,绘画技法独特,以细腻的线条勾勒出复杂的场景,使观者恍若置身于北宋时期的都市之中。

其次,作品采用了透视法,画面布局合理,给人一种开阔的视觉效果。

再者,画中所描绘的各个细节都十分生动,可以看到人物的衣饰、交通工具、建筑物等丰富的细节,给人一种强烈的代入感。

这些都使得《清明上河图》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2. 历史文化内涵《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美景图,更是一幅展现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

作品的内容丰富多样,呈现了当时汴京城繁忙的市井景象。

可以看到市井里有商人、贩夫走卒、官员,还有一些普通百姓在进行各种日常活动。

画中的建筑物也包括了宫殿、楼台、府邸等,展现了当时城市的繁华景象。

同时,画面中的桥梁、江河以及运输工具也表现出了汴京城繁荣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

这些都使得《清明上河图》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历史资料。

3. 艺术与历史的结合《清明上河图》成功地将艺术与历史结合在一起。

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了北宋时期汴京城的繁盛景象,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城市文化。

既有观赏艺术作品的享受,又能获得对历史的了解,从而丰富了观者的知识和视野。

同时,作为一幅长卷画,观者可以逐幅欣赏,感受到整个故事的连贯性,增加了艺术欣赏的体验和趣味。

4. 影响与传承《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它不仅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史料,也在绘画技法和艺术表现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后来的艺术家都以《清明上河图》为参照和借鉴,创作出了更多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艺术作品。

美学探究教案:用《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成为审美主体

美学探究教案:用《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成为审美主体

美学探究教案:用《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成为审美主体。

一、教学目标1、全面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

2、从《清明上河图》中挖掘出美和艺术的基本概念,理解艺术、审美的本质含义。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清明上河图》的周边知识通过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到《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增加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力。

2、艺术、美的概念在讲解完《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后,引导学生从中分析“艺术”和“美”的定义和内涵,发现艺术和美的本质含义,并通过对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美学概念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3、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观察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发挥他们的创新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教师以“《清明上河图》为入口,开启美好的艺术之旅”为主题,向学生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作者,并通过介绍画作中人物、建筑、交通工具等元素,引导学生对于画作进行初步的了解。

2、概念解释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艺术”和“美”的定义和内涵,以提高学生对于美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3、视觉分析环节教师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高清大图或视频等媒介方式,引导学生对于画布的不同区域进行分析,结合画中人物、建筑、交通工具等元素,寻找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发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4、视角对比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清明上河图》,并对比各个视角的感受和理解,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5、展示和讨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创造作品,采用小组讨论、手工制作等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作品进行美学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效果检测教师可以通过写作业、小组交流、作品展示等方式,对于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对于学生的美学掌握情况以及问题进行反馈。

论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中的美学韵味

论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中的美学韵味

雕塑 艺术在 日常生 活中的体现 、 美术 学院注 重修
添 了亮色 , 在功 能和 审美上都 是精 彩的一笔。 9 0 0多年 过去 了, 《 清明上河 图》 中的实景仅 在画卷 中存 留 着, 借 助张择端 的写实描绘 , 它重要的文化价值 和历史价值在 现代才得 以显现 。对 于现在来说 , 这 些画面就是历 史本 身。
关键 词 : 意 大利 民族 性 艺 术 观 生 活
提起意大利 , 从 文化 的角度看 , 其所 涵盖 的意 义很 多, 如古 罗马 文明、 文 艺复 兴、 歌剧 、 新现实主
怕只 能立于《 清明上河 图》 画卷 之前 , 凭借 眼前 图景和感 受 , 来
慨 叹彼 时 的盛 世 太 平 和 宋 代 城 市 的 独特 。
义 电影 等。每 一个概念 的背后都包 含着意大利非 同凡 响 的创 造力 , 然 而真正 能够概括 所有事 物 的
词 汇只有 一个 , 那就是 艺术 。艺术是 意大利 民族 的灵魂 , 是造就 意大利这 个非凡 国家 的精神之 源,
二、 通过对动态《 清 明上河图》 的鉴赏激发对美学
享受 , 心灵上得 到一次愉悦的旅行。
注释 :

对 古典 美 的坚持
意大利人也 许是西方 艺术世界 中最不肯放弃 追求 古典 艺术之 美的 了, 视 觉的享 受对于他 们来
说无 比重要 。翻开 西方 艺术 史 , 意 大利 有着 无与 伦 比的辉煌 历程 , 古 罗马和 中世纪 的艺术成 就令 其他 西方 国家难 以望其项 背 , 文艺 复兴更是 以艺 术作 为 药 剂拯 救 了“ 黑暗” 了1 0 0 0年 的西 方 文
人文 研 究
ART EDUCAT1 oN RESEAR C H

清明上河图鉴赏

清明上河图鉴赏

《清明上河图》赏析摘要《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

作者张择端,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

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

《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

绢本、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风俗画正文北宋绘画特点中国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

北宋绘画艺术呈现出新的特点。

画面有一种静态平和美,画意重神求理,尤重个体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观察。

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采的面貌。

同时,北宋是中国词学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词画结合的第一个高峰也于此时到来,绘画也迈入文学化的重要奠基时期。

北宋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面,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

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

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

宋代绘画艺术在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创造。

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

花鸟画、山水画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现,并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

文人士大夫绘画对于绘画艺术的繁荣提高也有促进作用,他们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贡献。

宫廷绘画在整个社会绘画的繁荣基础上得到高度发展,其艺术成就也不容忽视。

唐代出现的文人画,从北宋中后期以后形成巨大的艺术潮流。

当时对绘画的收藏、品评和延纳画家作画已在上层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风。

更有不少文人在画幅上题字咏诗渐次增多,开辟了书画题跋的新天地,并能自觉地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

清明上河图 美术鉴赏.

清明上河图 美术鉴赏.

中国美术鉴赏结课论文之《清明上河图》赏析摘要:《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画面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末年京都汴梁(开封)城市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生活。

由于它所具有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丰富的社会意义、深切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得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

这幅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画(今藏故宫博物院),至今仍是举世瞩目的“国宝”。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包括《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献价值,以及图中的情节艺术进行赏析。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绘画艺术;社会生活;情节艺术一.《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清明上河图》片段《清明上河图》绢本,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而精细的笔法,展现出汴梁汴河沿岸及东南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社会生活风貌。

画面的内容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画卷右端起,始为城郊的农村风光,寂静的原野,略显寒意,渐而有村落田畴,嫩柳初绿;有上坟回城的轿马人群,行走于稀疏的树石、潺潺的溪流之间,点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象。

渐而人物增多,房舍逐渐稠密,河道也渐显宽广,画面的气氛随之热烈。

中段以“虹桥”为中心,形成了全画最为紧凑、最为热闹的场面。

虹桥横跨在汴河之上,桥身全由巨木架成,有梁无柱,结构精巧,规模宏敞,形制优美,宛如长虹。

桥两端连接街市,来往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与桥下紧张的水运相为呼应。

桥下河面狭窄,水深流急。

槽船上,船工们正在与河水激烈搏斗,有的撑篙,有的掌舵,有的放桅杆,有的掷缆绳,有的呼喊指挥,十分纷繁紧张。

过桥的行人也不由停足观看,情不自禁地指点提醒、呼号助力,一时间,多少人手忙脚乱,鼎沸一片。

后段为城门内外的景象,城楼高耸巍峨,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寺观、公廨等应有尽有。

街市中有专营沉檀楝香、罗锦匹帛、香火纸马的,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的,还有沿街叫卖零食及小百货的。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表现和历史意义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表现和历史意义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表现和历史意义1. 简介《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是一幅以北方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为背景的卷轴画作品。

它以绘画形式展示了当时城市生活、社会风貌和人民日常活动,因其精美细腻的描绘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2. 艺术表现2.1 细致入微的场景描写《清明上河图》通过细腻入微的线条和色彩描绘,展示了汴京繁忙而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

从宫殿到街巷、从大桥到小船,每一个场景都被精心描绘,呈现出了宋代城市独特的氛围。

2.2 多样化的人物形象刻画在《清明上河图》中,许多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物形象都得到了生动刻画。

无论是贵族、士人、商贾还是百姓,他们都通过不同姿态和动作展示出丰富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达。

2.3 透过细节展示社会特点在《清明上河图》中,许多场景和细节都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

例如,农民丰收、市井商贩、官员布衣等都反映了宋代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状态。

这些细节不仅为观者提供了欣赏画面的美感,还能从中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3. 历史意义3.1 文化遗产的珍贵性作为一幅宋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意义。

它通过描摹宋代城市生活,记录下了当时社会历史、文化风貌和人民日常活动,成为后世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生活和历史变迁的重要资料。

3.2 展现中国传统绘画精髓《清明上河图》以其卓越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题材内容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

它运用写实手法、概括性构图和细腻的人物刻画等特点,展示出中国绘画在场景塑造、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优秀才华。

3.3 影响后世艺术家《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经典之作,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成为学习研究的对象,更激发了众多艺术家对于描绘社会风貌和历史题材的兴趣与创作灵感。

4. 结语《清明上河图》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历史意义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

它通过精巧而详实的描摹,展现了宋代城市生活场景,并记录下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状态的重要线索。

浅析《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特点

浅析《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特点

浅析《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特点摘要:《清明上河图》的整体风格朴实但又劲健,它和其它很多宫廷作品不同。

《清明上河图》的构图方式采用鸟瞰式来表现全景,这样比较集中地展现了当时汴京城内汴河上下一片繁华的真实景象。

在整个画面之中,画家张择端将长卷的风俗画进行了完美的表现,并且将全幅画的结构体现了中心,符合了画题的主旨需求。

本文主要对于《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并且从构图的含义和构图的形式两个方面对其构图的艺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进一步研究了《清明上河图》长卷与立轴的比较以及和西方框式构图比较,最后分析了手卷式的构图方式对于《清明上河图》的影响,力求为《清明上河图》的研究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历史背景,构图艺术,构图形式Abstract: "painting" the overall style simple but Jin Jian, it works, and many other different court. "Painting" with composition and use to represent a panoramic bird's-eye view, this is more focused to show the time Bianjing city near the river and down a bustling real scene. Among the entire screen, the scroll painters zhangzeduan genre paintings were perfect performance, and the whole structure of the painting reflects the center, in line with the thrust of the question needs painting.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painting" created and produced the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and was some discussion patterned art form from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eaning and composition of both, and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Qingming River Figure "Compare and vertical scroll box and western-style composition comparison, the final analysis of the type of hand-rolled patterned way for" painting "effect, and strive to" provide some basis for a reference value of the painting "research.Key words: the "painting", historical background, artistic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form目录1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的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上河图中的美学特征
【摘要】宋代绘画是中国画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风俗画是宋代绘画繁荣的中坚力量之一,而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更是具有深厚的美学内涵和珍贵的艺术价值。

本文中,笔者将于造型、时态、画幅表现和独特之处四方面简单分析《清明上河图》带给人们的美学感受。

【关键词】风俗画、造型直观、再现和表现、独特
中国绘画史源远流长,向以写实与写意并行,崇尚意境与水墨技法的运用,根植与中国文化的美学基础,综合着儒家思想,于绘画中养出人性,陶情养性。

宋代绘画题材较前代有很大扩展,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表现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的广泛盛行,风俗画成为两宋绘画史上独特的一个艺术潮流和现象。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最发达的一个朝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反映城乡市井生活的绘画开始盛行,尤以北宋中后期和南宋为代表,真正意义上的风俗画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高潮,出现了大量表现城市平民和乡村世俗生活的精品力作,如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南宋马远《踏歌图》、阎次平《四季牧牛图》等等。

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其中最杰出,影响最深远的代表画作。

本文将简单分析《清明上河图》带给世人浓郁艺术感受的美学特征。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张择端的著名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属一级国宝。

长长的一幅画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清明上河图》的美学价值不仅体现在绘画的精巧与传神,也体现在其背后的珍贵的史学价值。

这幅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揭示了北宋汴梁(开封)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它不是一般表面的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以各个阶层的人物的各种活动为中心,深刻地把这一历史时刻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展示出来。

其中最突出的美学特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造型美与直观美
该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和自然风光。

画中人物500多个,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极具戏剧性。

整幅画构图疏密有致,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右起卷首描写汴京郊野的景色。

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都沉浸在一片疏林薄雾中。

家夫劳作于田地间,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

路上一顶轿子,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显然是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本段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绘,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描写了繁忙的汴河码头。

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的码头上,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

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横跨汴河之上,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

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在紧张地卸货。

河中舟船相接,街市商铺栉比,人流熙熙攘攘,仿佛让观者置身于一片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环境之中。

后段描写汴梁街市的实况,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等无数的房屋分裂两旁。

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一时毕集。

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等,样样俱全。

整个繁华街市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图画较市民文学相比,突出的优势就是直观性,人物的活动、神情、都清晰的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整幅画中人物、建筑造型各异,细致生动的描绘出了当时社会的城市生活。

作者通过细致的描绘,直观的表现出市井生活,各色人物从事的各种活动,不仅衣着不
同,神情气质也各异而且穿插安排着各种活动,其间充满着戏剧性的情节冲突,造型生动活泼,让人回味无穷。

2、瞬间美与永存美
《清明上河图》结构严谨,繁而不乱,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

作者表现的活动是具有瞬时性的,即是在那一刻各个人物的活动,如有赶集的、买卖的、闲逛的、饮酒的、聚谈的、推舟的、拉车的、乘轿的、骑马的等情节,都是在行动中的人物,惟妙惟肖,生动传神。

作者用画笔记录下了生活的瞬间,其高超的美学价值对后世的影响具有永存性。

《清明上河图》在当时就博得各个阶层观者的喜爱,对后世,更是具有深远的影响。

据资料显示,南宋时,《清明上河图》就有了许多的复制本。

宋代之后,历代出现了不少摹本或类似这样的作品。

其传承的美学价值在历代的经历中愈加深厚。

《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画,用生动再现的图画直观的反映了生活、情感与审美时尚,至今是珍贵的史料,让历史永存于画笔之下。

3、再现美与表现美
构图宏伟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将汴梁城中纷闹繁复的场面再现于画面之中。

以不断移动视点的手法,摄取所需的景象。

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地组织成统一整体,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其美学不仅体现在绘画技法的高超,还再现了当时的服饰、建筑、交通、生活特色,可以让后代观者身临其境的回顾当时的繁华历史。

《清明上河图》特别的表现性也体现在了与记载汴梁的有关文献相合,如虹桥的位置、形式,又细节如“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所说的什么“曹婆婆肉饼”、“唐家酒店”,又如什么“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等,无有不符。

《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其中有些描写,正像给这幅画做文字的说明,这幅画也正表现了史料的记载中的生活,表现了经济繁荣时期的宋代城市生活。

4、独特美
同时期的宋代风俗画也有很多,但对后世影响最大,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最高的就是《清明上河图》。

宋代绘画,由于水墨山水和界画的发展影响,山水、界画和人物融为一体的表现形式逐渐盛行。

使得不少画家参与风俗画的创作,并使风俗画所涉猎的范围更加广阔,使对大型生活场面的描绘和风俗画艺术形式走向多样化。

《清明上河图》人物众多,场景繁荣,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却竟然有序,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

长长的画幅中,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

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

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

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

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

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

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

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

从《清明上河图》的这些美学特征不难看出,张择端本人对市井细民生活的关注是细致的,逃不了是由于他对中下阶层的感情所致。

如此,宋人的雅俗观就这样被完全地体现于绘画艺术作品中。

而通过体会这种风俗画的繁荣与兴衰,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人心态,而且能够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感受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

《清明上河图》给予了后代人经久不衰的艺术享受和美学感悟,在艺术的长河中绽放出熠熠光彩。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给予后代子子孙孙的无价财富,我们在传统艺术的庇荫下,沐浴着中国文化的生动气韵,在如
此高速又浮躁的现代社会,这种蕴藏与画卷中的美学享受,可以给我们的内心带来安静与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