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学,分享智慧”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合集下载

“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初中三年,我们在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里徜徉,吮吸着知识的营养,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感受汉字魅力】1.请根据你所掌握的汉字知识,完成下面题目。

(4分)(1)请根据图形,选择一个角度对“水”字进行解说。

答:___________(2)请写出两个含“水”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赏析名著人物】2.三年来我们读过许多名家名篇,认识了许多名著人物。

在阅读中,我们高兴着、伤心着、陶醉着、感动着……A.分茴香豆B.景阳冈打虎(1)请从A、B两幅图画中任选一幅,将画面的内容描写出来。

(60字以内。

要求:运用语言或动作描写)___________(2)请任选画面中一个人物,概括其性格特征。

___________【扬我家乡美名】3.我们的家乡地灵人杰,物产丰富,风景如画。

请你任选家乡的一位名人(或一种特产,或一处胜景),创造性地写一则广告语。

(要求:不能套用、抄袭新闻媒体上已有的广告语。

)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示例:“水”字的象形文字很像河流中水的流动。

(言之成理即可)(2)含“水”字的成语示例:跋山涉水、滴水成冰、大禹治水、不习水土、水到渠成等等(符合要求,写出两个即可给满分)2.(1)示例:A.几个孩子举着小手向孔乙己要茴香豆。

使出全身力气打下去。

老虎被武松压在身下丝毫不能动弹。

(2)孔乙己:善良热心又迂腐可笑。

武松:武艺高强,胆大心细,嫉恶如仇。

3.略(符合广告语要求,能体现地方特色即可)“精彩中国”综合实践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学校拟组织一次“精彩中国”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拟写标语。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

(1分)(2)探究材料。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请从文化的角度写出你的发现。

(2 分)【材料一】2007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6412亿元;2010年达到11052亿元,占GDP比重达2.75%。

国学智慧测试及答案

国学智慧测试及答案

国学智慧测试及答案1、在后来的传播过程中用隶书书写的《尚书》称为什么?(2.00分)A.古文尚书B.今文尚书C.秦文尚书D.汉文尚书2、法律中“势”的问题是由谁提出的?(2.00分)A.商鞅B.慎到C.韩非子D.李斯3、《道德经》的作者是?(2.00分)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4、孔子最推崇的弟子是谁?(2.00分)A.子贡B.彦回C.子夏D.张仪5、化性说是哪家的观点?(2.00分)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6、以下形成时间最长的是?(2.00分)A.《周易》B.《诗经》C.《尚书》D.《礼义》7、在周易中,乾卦与坤卦代表着?(2.00分)A.天地B.男女C.刚柔D.吉凶8、《诗经》的编订有哪三个说法?(2.00分)A.采诗说,增诗说,写诗说B.写诗说,献诗说,删诗说C.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D.增诗说,献诗说,采诗说9、把握了中国文化史中哪一阶层的变迁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把握政治思想文化的演进?(2.00分)A.庶民B.圣人C.士D.王10、修养在小时候的是?(2.00分)A.家教B.习惯C.教养D.智慧11、《国语》、《左传》中引用的史官的话不是史官脱口而出的,而是什么?(2.00分)A.《诗经》里的话B.国家的政策C.是代代相传总结出来名言D.是自己学识的升华12、人在做事的时候其实起决定因素的是什么?(2.00分)A.智慧B.勇气C.文化D.德行13、儒家经典中,排在第一位的是?(2.00分)A.《大学》B.《周易》C.《诗经》D.《尚书》14、中国哲学注重的是哪种变化?(2.00分)A.质变B.量变C.突变D.易变15、在《中庸》里的“中”是什么意思?(2.00分)A.一种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日常行为的准则B.时空关心C.中听,契合事理D.人的内心16、真正继承《尚书》治国精髓的到了初秋时期是哪一个国家?(2.00分)A.齐国B.鲁国C.秦国D.晋国17、中国最早的县叫做什么?(2.00分)A.甘谷县B.蓝田县C.嘉裕县D.雁门县18、我国古代管理学上道家的学说主张什么?(2.00分)A.人往高处走B.逆水行舟C.随波逐流D.人往低处走19、孟子关于“性善论”的理解是什么?(2.00分)A.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C.精神属性D.客观肉体20、春秋战国时期讲“法”的是哪位大家?(2.00分)A.孟子B.韩非子C.孔子D.荀子21、诸子之说形成一方面来源王官之学的下行,另一个方面是什么?(2.00分)A.政府的政策B.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C.读书的普及D.礼制的发展22、《经学理窟》的作者是?(2.00分)A.朱熹B.程颐C.商鞅D.张载23、“礼”的治理过程中谁是起到主导作用的?(2.00分)A.庶民B.大夫C.国君D.孺子24、君子最根本的道德底线是什么?(2.00分)A.信B.义C.仁D.智25、四书中,侧重于修身养性的是?(2.00分)A.《论语》B.《大学》C.《中庸》D.《孟子》26、《仪礼》这本书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历史文献,从而削弱了其使用意义?(2.00分) A.秦朝B.汉朝C.魏晋D.宋朝27、汉代尊君权的基本一个参考是什么?(2.00分) A.《左传》B.《公羊传》C.《谷梁传》D.《夹氏传》28、《周易》这本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2.00分)A.伏羲B.西周C.尧舜D.东周29、治理天下的两个原则中除了顺应民心之外另一个是什么?(2.00分)A.顺应法律B.顺应哲学C.顺应传统D.顺应自然30、运用大量物象、神话故事等,不在于说理的诸子典籍是哪一部?(2.00分)A.《庄子》B.《道德经》C.《韩非子》D.《墨子》判断题(40分)1、“治国”在儒家文化里是指中国。

国学智慧题库及答案.doc

国学智慧题库及答案.doc

1、道家学说里的"道”就是手段,道路,它是对一个人的未来的发展进行思考。

(2.00分)2、“道”作为社会评价标准是孔子所提出的。

(2.00分)3、古代的“大夫”就是指的官位,并不是爵位。

(2.00分)4、“明诚”讲的是教的过程,“诚明”讲的是修养的过程。

(2.00分)5、道家认为治理大单位最忌讳乱动。

(2.00分)6、歌本与诗本在古代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用来记录歌词的。

(2.00分)7、孔子的言论中透露出的是对历史和人性的洞察,而孟子则是滔滔辩论,一种舍我其谁的干预精神。

(2.00分)8、人生其实是一直得到的一个过程,因此人生应该用加法来生活。

(2.00分)9、孔子及诸子所提出的的各种学说并非是他们个人成就,而是他们对中华历史经验积累下来的知识体系的总结归纳。

(2.00分)10、王莽照搬《周礼》来改制,获得了巨大成功。

(2.00分)11> “德”不是儒家和道家普遍提到的一个哲学观念。

(2.00分)12、四书的确立在五经之前。

(2.00分)13、商朝是东夷部落。

(2.00分)14、易学界普遍认为,《归藏易》、《连山易》、《周易》分别形成于夏商周三个朝代。

(2.00 分)15、根据《周易》概括我们读《周易》的时候要先从《易经》读起,然后再读《易传》。

(2.00 分)16、“别异”指的是区分等级、区分秩序的。

(2.00分)17、礼是处理尊卑关系的,法是处理敌我关系的。

(2.00分)古文尚书早在西汉时候就被立为学官。

(2.00分)19、“礼制“就是把天下系于一个人身上,“法制”是把天下系于一套制度。

(2.00分)20、家人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

(2.00分)1. T对于道,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将道简单的理解为手段是不对的。

在道法术器中,手段对应的是术而不是道。

而道路,如果是指具体事物的话,对应的是器,也不是道。

道主要是指道路的方向而不是道路本身。

法指的是道路上的准则,也不是道路本身。

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下册) 语文综合性学习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1.最近,学校开展了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解一解】某同学的“趣解”汉字给了大家很多启发,也请你参照示例,“趣解”下面汉字中的任意一个。

备选汉字:相从闷示例:您,趣解:心上有你,表示尊敬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品一品】这两则广告词的目的是什么?各表现了店主怎样的心态?(3)【选一选】请把王安石《元日》诗中与对联有关的一句诗工整地抄写在下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答案】(1)从——两人相随。

表示如果我们只知道盲目的跟从,那么就会缺乏个性,从而丧失创新精神。

相——用眼睛看树。

表示如果我们眼里只有一棵树,就永远看不到宽阔的森林。

闷——心被关在门里。

表示我们如果不释放心灵,封闭自我,就会感觉不到快乐。

(2)①目的:尽快转让经营的店铺。

②甲店主心态:急切地想把饭店转让出去。

乙店主心态:想把店铺尽快而顺利地转让出去。

(3)总把新桃换旧符。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在观察汉字结构(左右或上下等),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仿照示例,进行表达。

(2)广告语的目的,要抓住“兑”字字义分析。

“兑”是“交换”,这里指转让店铺。

两店主的各自心态,可根据两则广告词“急”和“吉”的不同表达,“急”侧重急切,“吉”侧重顺利,价钱也要好。

(3)答此题,平时要注意观察,积累各种对联。

“桃符”是春联中经常用到的名词。

答题时要注意书写工整。

故答案为:⑴从——两人相随。

表示如果我们只知道盲目的跟从,那么就会缺乏个性,从而丧失创新精神;相——用眼睛看树。

表示如果我们眼里只有一棵树,就永远看不到宽阔的森林;闷——心被关在门里。

表示我们如果不释放心灵,封闭自我,就会感觉不到快乐;⑵①目的:尽快转让经营的店铺。

②甲店主心态:急切地想把饭店转让出去。

“语文课本”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语文课本”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语文课本”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你留心过你所用的语文课本是何种版本吗?如果没有留心,没关系,以后留意点。

这一问记在心里,不需回答。

下列问题可要认真作答哟!(1)请向陪伴你两年的初中语文课本说几句“真情告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四本语文书,上百篇诗文。

坦白地说,未必都是你最喜欢的。

你觉得哪一篇课文不适合做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请向课本的编者推荐一篇文章作为课文。

写出文章的篇名以及你推荐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提示:(1)围绕“语文”课本或语文学习,须有“真情”。

(2)“依据”允许有个人色彩,但言语不要偏激。

(3)理由与文章内容能切合。

(以上意对即可)“ 语文书中的课文被我们学完了”被字句转把字句等四种句式转换|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语文书中的课文被我们学完了”被字句转把字句等四种句式转换说明:本句可以在以下几种句式中互相转换,意思基本保持不变。

1.本句可以改陈述句为反问句:陈述句:我们学完了语文书中的课文。

反问句:难道语文书中的课文没有被我们学完吗?2.本句还可以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把字句:我们把语文书中的课文学完了。

被字句:语文书中的课文被我们学完了。

3.肯定句和否定句互换:肯定句:我们学完了语文书中的课文。

双重否定句:语文书中的课文被我们学完了4.陈述句可改为感叹句:陈述句:语文书中的课文被我们学完了。

感叹句:我们学完了语文书中的课文!。

初中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初中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

初中国学经典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其中“习”字的意思是______。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中的______篇。

3. 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______的忧虑之情。

4. 在《孟子》中,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这体现了孟子的______思想。

5.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其中“______,不亦君子乎?”是《左传》中对君子品德的描述。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大学》中提到的“八条目”之一?A. 格物B. 致知C. 诚意D. 修身答案:D2. 《中庸》中提到的“天命之谓性”是指:A. 人的本性是由天命决定的B. 人的命运是由天命决定的C. 人的道德品质是由天命决定的D. 人的行为是由天命决定的答案:A3. 下列哪位诗人不是唐代的?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苏轼答案:D4. 《尚书》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强调的是:A. 国家的安全B. 人民的重要性C. 经济的发展D. 军事的强大答案:B5. 《礼记》中“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表明:A. 礼节的运用要以和谐为贵B. 礼节的运用要以尊重为贵C. 礼节的运用要以平等为贵D. 礼节的运用要以公正为贵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庄子》中“逍遥游”的含义。

答案:《庄子》中的“逍遥游”是指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

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不是物质上的,而是心灵上的。

通过内心的修炼,人可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不受外界干扰的逍遥状态。

2. 请解释《史记》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对《史记》的高度评价。

“史家之绝唱”意味着《史记》在史学上的成就无人能及,是史学著作中的巅峰之作。

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练习1.综合性活动在举国上下“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的活动中,北仑区黄河中学七(5)班积极开展了“尚阅读,扬正气”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阅读情况,学习组找到了以下一则资料,你从表格中读到了什么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黄河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写出下联。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下联:________(3)活动三: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

玲玲同学的感想中有两处语病,请你帮她修改一下,把修改后的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①为贯彻“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的活动计划,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阅读活动。

②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③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

④我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修改第________句:________修改第________句:________【答案】(1)黄河中学学生近三年不喜欢阅读的人数逐年下降,但阅读纸质书籍的人数增长缓慢。

或:黄河中学学生近三年不喜欢阅读的人数逐年下降,并且喜欢用手机、电脑阅读的人数增长较快。

(2)示例:阅读弘扬正气风或:阅读铸就书香国或:阅读培养世界观(能与上联构成对偶,意思连贯,与活动主题有关即可)(3)②;通过本次活动,我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或:本次活动,使我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③;阅读不仅可以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够提高人的修养。

【解析】【分析】(1)看图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分析图表可知,应围绕黄河中学学生近三年不喜欢阅读的人数和喜欢阅读的人数变化进行解答。

(2)此题围绕“尚阅读,扬正气”的主题来思考即可。

(3)第②句,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第③句语序颠倒,应将“提高人的修养”与“增长人的知识”交换位置。

“走进文学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走进文学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走进文学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你班举行了一次“走进文学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部分同学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们解决其中的疑难:①活动中,有同学犯了一些读音和书写的错误,请你帮助改正。

⑴A同学的开场白是《致文学》,他读错了两个字:你(指文学)是广袤(máo)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bó)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

……“袤”应该读作______“泊”应该读作______⑵B同学摘抄了一段名言,他写错了两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同学被名著中的人物感动,写了一副对联。

请你写出对联中涉及的人物名字。

上联:搏命运风浪,巨人谱写英雄乐曲。

(人名:______)下联:采朝花夕拾,理性批判温馨回忆。

(人名:______)③D同学读《石壕吏》后,答不出下面的一道题,请你帮助。

《石壕吏》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此为背景,杜甫还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包含《石壕吏》在内的“三吏”。

④主持人请你就下面的名著给同学们做示范性发言(表达明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______教科书,一面______的旗帜。

这本历时三年完成的不朽名著中的主人公是______。

他的精神曾激励了无数的青年为理想而奋斗,他也是千千万万个人心中的勇敢之星。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颗“星,我喜爱的“明星”是______,我喜爱他(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⑴màopō④人生、理想主义、保尔・柯察金;所言“积极、正面和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情操即可”。

答案“略”。

“走进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犹如一条灿烂的长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国学,分享智慧”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
础知识大全-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润着炎黄子孙的心田;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

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分享智慧”吧。

(1)【扬国学精神】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为学校的电子显示屏原创一条宣传语。

要求宣传语中含有“经典”一词。

例:①书香溢满校园,经典伴我成长。

②用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诵经典华章】经典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①《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十则》中也有与之相近的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

”《两章》中与这一看法相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晒百家观点】在诵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时,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岐。

有的同学认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对一个人成功的决定作用,是“封建糟粕”,《弟子规》中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所以我们没必要学习这些所谓的“国学”。

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怎样说服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扬国学精神】示例:
①品国学经典,展中华风采。

②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

③诵读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

④经典进课堂,诵读成风尚。

⑤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经典能致远。

⑥读国学经典,塑高尚人格。

⑦朗诵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⑧让国学经典走进我们的生活。

(2)【诵经典华章】
(3)【晒百家观点】示例:
“国学”是当是特定社会、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必然会有一些糟粕或过时的东西,但它同样有着许多精华,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走进汉字”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
全-
班级开展“走进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观察下边的文字:
从古人造字方法的角度,写出你的发现。

(2分)
答:_____
(2)抚州又称“羊城”,如果把“羊”作为抚州的城市形象,请你仿造“喜羊羊”、“美羊羊”、“暖羊羊”的形式,换一个字为“抚州城市形象”拟个名字,并简要说明拟名理由。

(2分)答:______
(3)鲁迅对中国文字的评价:意美以感心,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从汉字音形义的角度,用一句话表达你对汉字的赞美之情。

(2分)
答:_____
答案:
(1)它们都是象形文字,这些字都是通过描摹(或画出、根据……)事物的形状而造出的。

(2分)
(2)…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答案(本题在答案的第九页)…
(3)示例1:汉字,听是一首歌;汉字,看像一幅画;汉字,品似一壶酒。

(2分)示例2:汉字如同大自然中一群群活泼
可爱的小精灵,我们跟它们说话、玩耍,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