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师范大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试讲教案模版版完整版
大学老师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三、授课班级[班级名称]四、授课时间[具体日期及时间]五、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
- 了解[相关理论背景]。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具体能力],如: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 提高学生的[具体技能],如:文献检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课程主题]的兴趣和热情。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具体知识点或技能]。
- [理论框架或核心概念]。
2. 教学难点:- [复杂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 [学生容易混淆或难以掌握的技能]。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话题:简要介绍课程背景和相关研究现状。
-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讲解- 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 强调重点难点,通过提问和互动加深学生理解。
3. 课堂讨论- 提出讨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 引导学生发表观点,鼓励学生质疑和思考。
4. 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实验操作-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 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6. 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
-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反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岗前教师培训教学实践试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能够积累词语,学会生字,并能运用到实际语言表达中。
- 学生能够了解草原的自然风光和牧民的生活习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他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草原风光的热爱,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风光和牧民生活的赞美之情。
2.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 将课文中的词语运用到实际语言表达中。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风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教师简要介绍草原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3. 学生交流朗读感受,分享自己对草原的印象。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草原风光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品词析句,积累运用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其含义和用法。
2. 学生仿写句子,运用学到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
3. 教师点评学生的仿写,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五)拓展延伸,提升素养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来到草原,你会做些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想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教师总结:草原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珍惜大自然,保护草原。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案设计模板

课程名称: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时安排:6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新教师了解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新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3. 德育目标:树立新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新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2. 教育教学规律3.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4. 教学设计的技巧5. 教学案例分析与研讨6. 教学设计实践与评价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教育教学规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教学案例,探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学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分享教学经验。
4. 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设计实践,培养新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五、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案例库: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便于新教师学习和借鉴。
3. 教学设计软件:协助新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践。
六、教学课时分配:1. 第一课时:介绍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和教育教学规律。
2. 第二课时:讲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3. 第三课时:分析教学案例,探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技巧。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教学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分享教学经验。
5. 第五课时:进行教学设计实践,培养新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6. 第六课时:教学设计实践评价与总结。
七、教学策略设计:1.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新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3. 鼓励新教师反思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新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提问等。
大学老师试讲教案模板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日期] [具体时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程主要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课程相关能力],如[具体能力描述]。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如[具体情感态度描述]。
教学重点:1. [重点内容1]2. [重点内容2]3. [重点内容3]教学难点:1. [难点内容1]2. [难点内容2]3. [难点内容3]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4. 学生课堂参与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重要性。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
二、新课导入1. 介绍课程内容:详细讲解[课程主要内容]的背景、意义和发展趋势。
2. 讲解基本概念:解释[课程重点概念]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分析原理方法:阐述[课程重点原理]的形成过程、适用范围和实际应用。
三、课堂讲解1. 详细讲解教学重点:针对[教学重点]进行深入剖析,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 讲解教学难点:针对[教学难点]进行突破,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应用能力。
四、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针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1. 总结课程内容: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重点和难点。
2.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
2. 教学方法改进: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讲师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XX学科授课时间:XX年XX月XX日授课地点:XX教室授课对象:XX年级XX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XX学科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XX学科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教学难点:1. XX学科中的复杂理论和计算方法。
2. XX学科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程背景和教学目的。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讲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通过举例、图片、动画等形式,使学生对基本概念有直观的认识。
-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2. 讲解XX学科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 分析XX学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XX行业、XX技术等。
-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
三、课堂练习1. 设计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进行以下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实际,是否具有启发性?2.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措施: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试讲备课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请填写课程名称]授课教师:[请填写教师姓名]授课时间:[请填写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请填写授课地点]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请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请填写具体能力]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请填写课程主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一、导入1. 结合实际案例,引出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课程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
二、基本概念与原理1. 详细讲解[请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
2. 分析[请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原理及其应用。
三、实践操作1. 分步骤讲解[请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实践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请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实践技能。
四、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请填写具体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讨论1. 针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总结讨论结果,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程主题和主要内容。
2. 通过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基本概念与原理(20分钟)1. 详细讲解[请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
2. 分析[请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原理及其应用。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分步骤讲解[请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实践操作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请填写具体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讨论(10分钟)1. 针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 总结讨论结果,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岗前培训教案模板

教师岗前培训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针对即将上岗的教师,具有基本的学科知识背景,但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和课堂管理能力。
三、授课时间共计3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四、授课教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师培训经验的资深教师。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教案编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学会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3)了解课堂管理策略,提升课堂管理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员熟悉教案编写的流程和要点;(2)通过模拟教学,让学员在实践中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3)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员的课堂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员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敬业精神和责任感;(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3)激发学员自我成长的动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教案编写的步骤和方法;(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3)课堂管理策略。
2、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2)如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3)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提升课堂管理水平。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本节课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 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员思考,为接下来的新知识讲授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详细讲解教案编写的基本流程,包括教案的结构、内容、注意事项等。
-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优秀教案的特点和关键要素。
- 介绍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通过实际教学视频或模拟演示,让学员直观感受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员分成小组,每组根据给定的教学主题,合作设计一份教案。
- 各小组分享教案设计思路,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供一份有针对性的教案案例,要求学员独立分析教案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策略。
川师范大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试讲教案模版版

一、EconomicGrowthand EconomicDevelopment
(一)Meanings of EconomicGrowth
(二)Characteristic of EconomicGrowth
(三) Meanings of EconomicDevelopment
(四)TheReason andTrendof EconomicDevelopment
4.卫生、健康状况的变化: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
5.文化教育状况:适龄儿童入学率、辍学率、大学生比例
6.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变化:为什么春天听不到鸟叫
(四)TheReason andTrendof EconomicDevelopment
1.Reason:
在人均GDP增长中,25%归因于资源投入量增长,75%归因于要素生产率(效率)提高。
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丹尼斯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了解到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丹尼斯分析了美国从1948年~1981年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为%,其中全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贡献为66%,在其中的教育因素的贡献占19%,知识进步的贡献占47%。请说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本节我们将了解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知识目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库兹涅茨曲线的内涵和适用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培养学生具备正确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以及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正确认识发展中的问题。
德育目标:通过基本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对我国经济改革已取得成就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我国当前发展目标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法、讨论法,让学生感到经济学的乐趣所在,培养起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切实感到专业基础课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丹尼斯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了解到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丹尼斯分析了美国从1948年~1981年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为%,其中全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贡献为66%,在其中的教育因素的贡献占19%,知识进步的贡献占47%。请说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本节我们将了解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Answer:
说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总增长率的贡献已大大超过要素投入量增加,促进一国经济高速增长,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开发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进行新课
一、EconomicGrowthand EconomicDevelopment
(一)Meanings ofEconomicGrowth
小资料: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提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知识目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库兹涅茨曲线的内涵和适用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培养学生具备正确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以及发展方向的能力,从而正确认识发展中的问题。
德育目标:通过基本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对我国经济改革已取得成就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我国当前发展目标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法、讨论法,让学生感到经济学的乐趣所在,培养起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切实感到专业基础课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近年来,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开始了幸福指数的研究,并创设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
如果说GDP、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百姓幸福指数就可以成为一个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百姓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
它具有三类测量指标
A类指标:
5.增长在世界范围的扩大。
6.全世界的增长情况是不平衡的。
Discussion:
我国人均GDP排名和国民幸福指数排名不一致的原因
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丹麦式幸福”用一种比喻来说明,并不是非要“登上顶峰”享受那种荣耀,而是像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享受那种天苍苍野茫茫的惬意。
(二)CharacteristicofEconomicGrowth
1.按人口计算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
2.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也是高的。
3.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也是高的。
4.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川师范大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试讲教案模版版
Teaching Plan of Macroeconomics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
第21章 第四节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第二部分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Analysis on theFactors ofEconomicGrowth of Kuznets)
总学分: 4学分
(2)分工:课下在组长的指导下去完成不同的任务。
(3)交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制作成Powerpoint形式的小组报告,在课汇报小组任务完成情况。
教材、参考书
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萨缪尔森:《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2年。
教学环节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教学难点:库兹涅茨曲线
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鼓励为主,激发其学习兴趣。
总学时: 64学时 其中: 本节内容 1课时
课程类别
必修课( √ ) 选修课 ( )
公共课( ) 专业课( √ )
授课教师
教师简介
授课对象
马克思主义学院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现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认识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制定政策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研究部分。本节课主要介绍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1.案例分析:通过“幸福感指数“的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学与生活的联系性,使其带着问题和兴趣来学习新的内容。
2.任务设计:通过案例任务的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查询,驱动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
3.学生学习设计
(1)分层、分组:将学生分层分组,按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将学生分为三个协作小组,各组中分别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可相互帮助,互相合作,集大家智慧去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
包含了三层含义:
A.经济增长的集中体现与结果为商品和劳务供给总量的不断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增加与价格的变动,经济增长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B.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技术进步是最关键的,没有技术进步就没有现代经济增长。
C.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技术进步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就必须有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相应调整。
Sum Up:
学习小组一:丹麦人的幸福之源来自哪里呢?总结了几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是:1、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2、贫富差距小。
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人们以谦逊为美德。经济上的平等会产生一种安全感。
3、国民宽容,向往平等的向往。
4、政府官员平易近人。在新加坡,如果你想要采访到前总理李光耀,光联系就要花上6个月的时间。此外你还要有绝佳的运气,最后甚至要做一个体腔透视检查才能被放行。但是在丹麦——一个国土面积和社会形态都和新加坡差不多的国家,见一位政府高层官员却只需要打两通简短的电话就约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