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常见并发症及处理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4
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
有心绞痛等症状,但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 有心绞痛等症状,无创性检查缺乏缺血证据者或心电图 ST-T改变需排除
冠心病者。 对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AMI)实施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而行冠状动脉造影者。 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存在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或心绞痛者。 AMI并发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心脏骤停或心源性休克,需外科手术
6
相对禁忌证
尚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发热及感染性疾病。 碘制剂过敏者。 急性心肌炎。 凝血功能障碍者或活动性出血。 低钾血症。 预后不佳的心理或躯体疾病。 血红蛋白低于80g/L。
7
8
9
冠状动脉解剖1
左、。
心电、压力监护系统:常用I~II个心电图 导联。冠脉造影全过程需要监测心电图 和压力,每次插管后和投射前须确认心电 图和压力无异常时才能推注造影剂。
21
22
备齐必要设备2
造影剂注射系统:三联三通板、加压盐 水袋、手推注射器和造影导管。连接时 要特别注意排气。
造影剂注射量以显示清晰为原则,根据不 同冠状动脉优势型和冠状动脉血管床大 小决定推注剂量,LCA每次5-1Oml通常 (6-8ml),RCA3-lOml(通常4-6ml),速度 2-4ml/s。
它们的开口深处主动脉根部,分别在左、右主 动脉窦内。
若以主动脉瓣附着缘连线为界,可将主动脉窦 分为窦内和窦外,开口的绝大多数(80%~91 %)均处于窦内,其余的开口在窦外或窦线上。
10
冠状动脉解剖2
正常冠状动脉解剖:有两大支,即左冠状动脉 (LCA)和右冠状动脉(RCA)。
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
有心绞痛等症状,但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 有心绞痛等症状,无创性检查缺乏缺血证据者或心电图 ST-T改变需排除
冠心病者。 对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AMI)实施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而行冠状动脉造影者。 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存在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或心绞痛者。 AMI并发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心脏骤停或心源性休克,需外科手术
6
相对禁忌证
尚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发热及感染性疾病。 碘制剂过敏者。 急性心肌炎。 凝血功能障碍者或活动性出血。 低钾血症。 预后不佳的心理或躯体疾病。 血红蛋白低于80g/L。
7
8
9
冠状动脉解剖1
左、。
心电、压力监护系统:常用I~II个心电图 导联。冠脉造影全过程需要监测心电图 和压力,每次插管后和投射前须确认心电 图和压力无异常时才能推注造影剂。
21
22
备齐必要设备2
造影剂注射系统:三联三通板、加压盐 水袋、手推注射器和造影导管。连接时 要特别注意排气。
造影剂注射量以显示清晰为原则,根据不 同冠状动脉优势型和冠状动脉血管床大 小决定推注剂量,LCA每次5-1Oml通常 (6-8ml),RCA3-lOml(通常4-6ml),速度 2-4ml/s。
它们的开口深处主动脉根部,分别在左、右主 动脉窦内。
若以主动脉瓣附着缘连线为界,可将主动脉窦 分为窦内和窦外,开口的绝大多数(80%~91 %)均处于窦内,其余的开口在窦外或窦线上。
10
冠状动脉解剖2
正常冠状动脉解剖:有两大支,即左冠状动脉 (LCA)和右冠状动脉(RCA)。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经股动脉穿刺
主要器械
冠状动脉血管解剖示意图
1.左主干
12.圆锥支
2.前降支近段 13.右冠状动脉近段
3.前降支中段 14.右冠状动脉中段
4.前降支远段 15.右冠状动脉远段
5.第一对角支 16.房室结动脉
6.第二对角支 17.后降支
7.盘旋支近段 18.左心室支
8.盘旋支远段 19.右心室支
9.钝缘支
20.锐缘支
10.后降支
21.室间隔穿支
11.窦房结动脉 22.左心房支
左冠脉解剖
右冠脉解剖
左冠脉造影的操作过程
右冠脉造影的操作
冠状动脉造影的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
或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LAO,RAO):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
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 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 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 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 观测心脏;
右前斜〔RAO〕30º+足位〔Cau〕20º〔肝位〕 观察LAD、LCX起始部、LCX体部、钝缘支〔OM〕 开口和体部;
5、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6、出血性疾病如出血和凝血功能障
碍患者 7、严重的外周血管疾病
8、发热及重度感染性疾病 9、其它原因:急性心肌炎,感
染性心内膜炎
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准备
1、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以消除顾虑,并取得病人的合作,签手术同意 书;
最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症及处理(论文资料)教学讲义ppt

2、冠状动脉痉挛机理
介入器械刺激 破坏冠脉血管内膜 氮氧合物大量丢失 增加病变部位对缩血管物质敏感性 及降低对舒血管物质敏感性
冠脉痉挛
3、冠状动脉痉挛防治
PTCA引起痉挛 硝酸甘油排除夹层和血栓
钙离子拮抗剂 再次PTCA 抗胆碱制剂
阿托品:缓慢心律失常、低血压
反复痉挛
药物治疗:小血管
植入STENT:大中血管
3. 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在导管介入术后并不少见,发生率约 0.5%。主要是术中失血过多或并发了腹膜后血 肿。表现为低血压、贫血貌和血色素或红血球 压积降低和穿刺侧下腹部压痛。
治疗: 止血+扩容+输血。
4.心包填塞
心包填塞在冠脉造影术中少见,但在心脏和冠脉介入治 疗中不少见,约占0.5-1%。主要是由于僵硬的导管、钢 丝对心房、室壁和冠脉损伤、穿孔所致。表现为进行 性低血压(<90/60mmHg),心动过速且对扩容和升压药 (多巴胺)起始有反应,后来反应差。床旁超声多普勒检 查发现大量心包积液征有确诊价值。
且无充盈缺损
术前
支架植入后
最终结果
六、冠状动脉穿孔
1、原因: CTO病变, 引导钢丝过硬穿出血管末梢 球囊、旋磨头和DCA等器械选择过大 闭塞病变处桥状侧支或假腔内扩张 术者经验不足,操作过重
2、冠状动脉穿孔分类
1型:造影剂外渗,未进入心包腔 2型:造影剂外渗,进入局部心包腔 3型:造影剂外渗,进入整个心包腔致心包填
两大原因弥漫长病变成角病变钙化病变偏心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导引导管操作不当导引导丝选择不当球囊直径大于病变血管直径2夹层分类nhlbi特点急性闭塞发生率10有造影剂滞留管腔内螺旋样充盈缺损30非ae型导致血流闭塞693夹层防治除颤临时起搏器四冠状动脉急性闭塞1定义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常见并发症和处置

第24页
•大多数夹层不会引起并发症,许多未 治疗旳夹层可以存在3~6个月以上。 此外夹层对再狭窄无影响。PTCA引导 钢丝、球囊导管扩张引起旳和支架植 入后旳冠状动脉夹层视血管大小和供 应心肌旳范畴、夹层旳类型和急性闭 塞旳风险和危害,决定与否植入支架 闭合夹层,一般均可植入支架闭合夹 层。如夹层未闭合应当积极使用抗血 小板治疗、肝素和凝血酶克制剂。
第13页
•目前按ACC-NCDC2023股动脉途径登记 严重出血并发症:血红蛋白下降>3克/ 分升者1.1%,腹膜后血肿0.2%~0.3%, 死亡率0%~0.09%.强调以股骨头为中心, 上以腹股沟韧带为界,下以股骨头下缘 水平为界,作为对旳旳穿刺点,是防止 严重股动脉途径并发症最重要办法.
第14页
第18页
•(2)、低血压:术后低血压旳因素 有:①低血容量。是术前因禁食禁水, 入量局限性,术中造影剂渗入性利尿 和失血旳成果;②心排出量下降。与 心肌缺血、瓣膜返流、心包压塞和心 律失常有关;③血管过度扩张。见于 血管迷走反映、NTG或其他血管扩张 剂过量。④急性肺栓塞。最重要旳是 应及时发现和解决血管迷走反射、大 量出血、心脏压塞和急性肺栓塞等严 重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 常见并发症及治疗
• 介入并发症按部位分为介入通路局部并发症、冠 状动脉并发症、大血管损伤和造影剂并发症、术 中心律失常、器械失败。 • 产生并发症因素重要涉及: • 1、对冠状动脉病变病理解剖理解和治疗方略也 许有误。 • 2、技术操作欠纯熟。 • 3、术前对高危病人手术风险估计局限性,对并 发症旳发现和解决不够及时。 • 4、欠纯熟科学知识和对旳办法,对造影剂特点 及其副作用缺少足够结识等。
第23页
•(一)、冠状动脉夹层 •分为自发夹层和介入设备损伤导致旳 夹层。介入设备损伤夹层最普遍更常 见。球囊扩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碎裂或分裂,常常导致内膜与中膜扯破。 在球囊扩张后血管造影旳证明冠脉夹 层者大概20%~50%,而IVUS发现率更 高。冠状动脉夹层是急性闭塞旳重要 因素,导致心肌缺血严重并发症。
•大多数夹层不会引起并发症,许多未 治疗旳夹层可以存在3~6个月以上。 此外夹层对再狭窄无影响。PTCA引导 钢丝、球囊导管扩张引起旳和支架植 入后旳冠状动脉夹层视血管大小和供 应心肌旳范畴、夹层旳类型和急性闭 塞旳风险和危害,决定与否植入支架 闭合夹层,一般均可植入支架闭合夹 层。如夹层未闭合应当积极使用抗血 小板治疗、肝素和凝血酶克制剂。
第13页
•目前按ACC-NCDC2023股动脉途径登记 严重出血并发症:血红蛋白下降>3克/ 分升者1.1%,腹膜后血肿0.2%~0.3%, 死亡率0%~0.09%.强调以股骨头为中心, 上以腹股沟韧带为界,下以股骨头下缘 水平为界,作为对旳旳穿刺点,是防止 严重股动脉途径并发症最重要办法.
第14页
第18页
•(2)、低血压:术后低血压旳因素 有:①低血容量。是术前因禁食禁水, 入量局限性,术中造影剂渗入性利尿 和失血旳成果;②心排出量下降。与 心肌缺血、瓣膜返流、心包压塞和心 律失常有关;③血管过度扩张。见于 血管迷走反映、NTG或其他血管扩张 剂过量。④急性肺栓塞。最重要旳是 应及时发现和解决血管迷走反射、大 量出血、心脏压塞和急性肺栓塞等严 重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 常见并发症及治疗
• 介入并发症按部位分为介入通路局部并发症、冠 状动脉并发症、大血管损伤和造影剂并发症、术 中心律失常、器械失败。 • 产生并发症因素重要涉及: • 1、对冠状动脉病变病理解剖理解和治疗方略也 许有误。 • 2、技术操作欠纯熟。 • 3、术前对高危病人手术风险估计局限性,对并 发症旳发现和解决不够及时。 • 4、欠纯熟科学知识和对旳办法,对造影剂特点 及其副作用缺少足够结识等。
第23页
•(一)、冠状动脉夹层 •分为自发夹层和介入设备损伤导致旳 夹层。介入设备损伤夹层最普遍更常 见。球囊扩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碎裂或分裂,常常导致内膜与中膜扯破。 在球囊扩张后血管造影旳证明冠脉夹 层者大概20%~50%,而IVUS发现率更 高。冠状动脉夹层是急性闭塞旳重要 因素,导致心肌缺血严重并发症。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PPT课件

紧急处理——对
因
• 引导管损伤 • 引导钢丝损伤 • 球囊扩张损伤---立即植入支架(首选) • 长时间球囊低压扩张——已不用 • 灌注球囊——特殊情况下使用 • 升压药,如多巴胺等 • 有条件插入IABP • 除颤、临时起搏器
冠脉血栓形成
• 原因: - 技术因素:
- 病变因素:
冠脉破裂、穿孔
脏
7.导管打折、折断和打结
并 发
8. 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 9. 穿刺部位出血、血肿 10. 动脉夹层
症
影响并发症的三要素
术者的经验
并
病变复杂性
发
症
临床合并疾病
冠状动脉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 • 死亡 • AMI • 急诊CABG
其他并发症: • Slow flow, No flow • 冠脉穿孔、心包填塞 • 大分支闭塞
原因
• CTO病变,硬钢丝穿出血管末梢 • 球囊、旋磨头和DCA等器械过大穿孔 • CTO桥状侧支或假腔内扩张至冠脉破
裂
前降支中远段III型穿孔
小结
冠脉诊断和介入治疗并发症虽不可避免,但可预测。
操作者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操作轻柔、准确,则可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及时识别和迅速准确地处理冠脉夹层、血栓、痉 挛致急性闭塞和冠脉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可避免或减少 灾难性并发症如死亡的发生。
请思考
•17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
•
目前PCI介入治疗的特点
多更多高龄患者 更复杂冠脉病变 性能良好的导管、导丝、球囊及支架 新开发的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 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认识进一步提高 成功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但心脏介入治疗从来就不是绝对安全的!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

蜘蛛位: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OM开口和体部
冠造常用穿刺部位
股动脉
肱动脉
桡动脉〔最常用〕
冠脉造影导管
套管连接末端 -连接造影导管,注射器或高压注射器 抗扭力段 -靠近套筒式连接末端,增强其抗折能力 管身 -导管的主体局部 头部近端 -用以支持造影导管的插入 头部远端 -造影导管头部最柔软的末端 侧孔 -使造影剂成团状显影效果,提高造影导管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注射造影剂时
血管及病变部位确实定 狭窄程度的测定 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 冠状动脉血流分级
狭窄程度测定
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CA〕: 以造影导管为参考〔通常选用5F造影导管,1F=0.33cm〕,通过电视密度法由计算机辅助测定参考血管直径、病变节段直径狭窄百分数和病变长度,推算面积狭窄百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
定义
冠状动脉造影是利用造影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即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展的放射性影像学检查,属介入性诊断技术。
冠状动脉解剖学特点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1.左主干
12.圆锥支
2.前降支近段
13.右冠状动脉近段
3.前降支中段
14.右冠状动脉中段
禁忌症
冠造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LAO,RAO):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 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 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 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急性闭塞的临床表现
突然发生胸痛见于90%的患者 ST段抬高见于75%的患者 低血压见于20%的患者 室颤和传导阻滞导致的心性猝死见于1%~
10%的患者。
处理策略
原则: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和恢复血运同时进行。 恢复血运:
痉挛-硝酸甘油、钙拮抗剂、球囊扩张 夹层-支架 血栓-Ⅱb/Ⅲa受体拮抗剂、球囊、支架 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维持血压和灌注-升压及 正性肌力药、IABP 对抗迷走反射 紧急CABG
血管穿刺并发症
出血(皮下淤血、血肿、腹膜后血肿) 血管迷走反射 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瘘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迷走反射(VVR)
VVR较常见,发生率3%-5%。 发生在穿刺时与疼痛和紧张有关,术后拔
管时发生则与疼痛和血容量偏低有关。
处理策略
保持卧位,血压正常而以心率慢为主者可 给予阿托品0.5-1mg静推;若有血压降低 则可以给予多巴胺5-10mg静推,同时静 脉快速补液。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的诊断
无创检查:
依据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的心肌代谢、 心脏电生理以及心脏功能变化对冠心病作 出间接的诊断
具有简单易行、创伤小的特点 但不能明确冠状动脉解剖和冠状动脉管腔
的狭窄程度,缺乏冠心病诊疗的客观、直 接的依据。
有创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波检查 冠脉内压力导丝
低危组的患者:应在出院前后进行负荷试验,了 解心肌缺血情况,如果存在较大范围的心肌缺血, 应进行冠脉造影
“金指标”的挑战
冠脉造影的局限性
仅显示被造影剂充填的管腔轮廓 不能判断管壁尤其斑块性质及稳定性
血管内超声技术--“活病理检查”
提供管腔形态及管壁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状态 帮助病变的判断并指导和评价介入治疗
冠脉介入术并发症的观察ppt课件

常见的冠脉介入术并发症包括穿刺部 位出血、血肿、血管痉挛、心肌梗死 等,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甚至危及生命。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对于降低患者 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
术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 使用介入器材,尽量减少手术创 伤和出血。
术后应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定 期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02
冠脉介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疗效显著等优点,已成为治疗 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并发症观察的重要性
冠脉介入术虽然具有显著疗效,但仍 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血管损 伤、血栓形成、心律失常等。
对并发症的观察和及时处理对于保障 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情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了 解是否存在增加并发症风险的因素, 如高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
严格手术操作规范
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抗 凝和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血栓形成 的风险。
确保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并发症。
处理方法
及时发现并发症
1%-5%,通常需要紧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脑血管并发症
总结词
脑血管并发症包括脑栓塞和出血,通常与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抗凝药物有关。
详细描述
脑栓塞是冠脉介入术后常见的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3%,通常表现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脑出血的发生率较低,约为0.1%-0.5%,通常与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有关。
04
冠脉介入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要点
生命体征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病人病情,控制心绞
.
5
3、脑血管栓塞 为一少见 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 0.05%~0.38%,主要是由于 升主动脉根部粥样斑块脱落、 破裂、夹层等栓塞所致。
4、主动脉夹层 常见原因为
主动脉自身病变包括粥样弥
.
6
导致冠状动脉开口病变逆行撕 裂;另外导管开口部骑跨、顶 壁、同轴性差时、推注造影剂 过猛、在主动脉内无引导钢丝 时粗暴进行器械推送导致的主 动脉内膜撕裂。
管时发生与紧张有关;术后拨
管时发生则与疼痛和血容量低
有关。一旦发现应紧急处理:
若血压正常,以心率减慢为主,
.
20
(3)、肾功能损害:是冠脉造 影后又一较为常见的潜在的严 重并发症。
预防肾功能不全建议:肾功能 损害关键地预防,措施有;
1)、造影剂用量小,总量不应 超过3ml/kg。
.
21
3)、对于已有肾功能损害的 患者,除控制造影剂的用量 外,应使用等渗非离子的造 影剂。术后保持尿量 >150ml/h,使严重肾功能损 害或衰竭的发生率可明显降 低。
血栓形成和栓塞主要发生在
肱动脉切开途径时,现已弃
用。而经股动脉途径时,则
主要是穿刺部位的出血,表
现为出血或血肿、腹膜后出
血或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
静脉瘘;多由于穿刺部位过
高或过低、血管损伤、过度
.
13
目前按ACC-NCDC2005股动脉 途径登记严重出血并发症:血 红蛋白下降>3克/分升者1.1%, 腹膜后血肿0.2%~0.3%,死 亡率0%~0.09%.强调以股骨 头为中心,上以腹股沟韧带为 界,下以股骨头.下缘水平为界, 14
7、其他并发症
(1)、过敏反应:冠脉
造影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
均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包
括局麻药、造影剂、肝素
.
17
对碘造影剂过敏者约3%。对 过敏体质者,可术前联合使 用激素、H1抗组胺药和H2受 体阻滞剂24~48小时,能使 再过敏发生率降低。术中使 用非离子造影剂能增加过敏 性患者的安全性。
.
18
.
2
一、冠状动脉造影的并发症
1、死亡 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
与造影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有:>60岁、 NYHA心功能IV级、LVEF<30%和左主干病 变。其中左主干病变的死亡率最大,约
0.86%。
左主干:预防(1)、选用45度左前斜位进 导管,能将左主干口显示得最清楚。(2) 避免导管一次直接进入左主干内,更忌一
扑一般来说与基础心脏病本身关,与导管操作关联不大或难以确定,除非导管直
接刺激了心房。若心室率过
快时可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
如出现低血压或肺水肿,应
.
11
6、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
(1)股动脉途径:包括 穿刺动脉夹层、血栓形成 或运端栓塞、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或急性肺动脉栓 塞和穿刺部位出血等,是 较为严重的并. 发症。平均 12
(2)、低血压:术后低血压
的原因有:①低血容量。是
术前因禁食禁水,入量不足,
术中造影剂渗透性利尿和失
血的结果;②心排出量下降。
与心肌缺血、瓣膜返流、心
包压塞和心律失常有关;③
血管过分扩张。见于血管迷
.
19
血管迷走反射:最为常见,约 占3%~5%。表现为血压降低
和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出汗、
打呵欠、恶心和呕吐。穿刺血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 常见并发症及治疗
介入并发症按部位分为介入通路局 部并发症、冠状动脉并发症、大血 管损伤和造影剂并发症、术中心律 失常、器械失败。
产生并发症原因主要包括:
1、对冠状动脉病变病理解剖理解和 治疗策略可能有误。
.
1
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发生率(%)
来自SACI登记
年死心神心血造其总
(2)、桡动脉途径并发症:
出血、假性动脉瘤、动静脉 瘘类似于股动脉但发生率极 低,共约0.06%~2%。独有 并发症为桡动脉痉挛、桡动 脉闭塞;桡动脉、内乳动脉、 腋动脉破裂、无名动脉破裂
.
15
桡动脉中层平滑肌受а肾上腺 受体控制,容易发生痉挛。桡 动脉术后有一定的非闭塞性损 伤和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与操 作、穿刺部位和使用>6F鞘有 一定的关系,女性更易发生。 大约7%~9%的. 病人不适宜桡16
2)推注造影剂时间过长(大
于3个心动周期),量过多;
.
9
(2)、心室停搏:出现一过 性心动过缓或心室率减慢较为 常见,以右冠脉造影时居多, 严重时可出现数秒的长间歇, 甚至停搏。其原因和室颤一样 与压力嵌顿和推注造影剂剂量 过多、时间过长. 和造影剂排出10
(3)、房颤或房扑 冠脉
造影过程中出现的房颤或房
.
7
5、心律失常 冠脉造影过程 中出现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很 常见,多数呈一过性,不产生 临床后果;有些如AF或Af会产 生血流动力学异常,需积极处 理;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或心 室停搏可危及生. 命,需紧急处8
(1)心室颤动:是冠脉造影 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 原因有:
1)压力嵌顿堵塞大冠脉或小 分枝的血流引起缺血。
次进入过深达LAD近端。(3)、一旦发现
.
3
心力衰竭的患者冠脉造影时
死亡危险增加数倍。因此,
对有心力衰竭或左心功能
严重低下的患者,应在心
力衰竭得到纠正,血流动
力学已完全稳定的基础上
.
4
2、心肌梗死 MI是诊断性
冠造影少见而严重的并发
症,发生率约0.05%。原因
主要是操作技术不当。预
防的关健是术前充分准备,
.
22
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与造影并发症相同的PCI相关并发症结果类 似,严重的并发症为死亡、心肌梗塞、卒 中,轻度并发症短暂脑缺血发作、穿刺血 管局部并发症、肾功能受损、造影剂副作 用,只是发生率较冠状动脉造影更高。目 前大样本报告冠状动脉诊断造影死亡率为 0.08%~0.14%,而介入治疗为 0.4%~1.9%,约为冠状动脉造影的十倍以 上。原因是PCI还有其特殊并发症:冠状动 脉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穿孔破裂、心脏 23
分亡梗经律管影他计
系失
剂
统常
1971 0.14 0.07 0.07 0.56 0.57 ___ 0.41 1.82 1982
1984 0.10 0.06 0.07 0.46 0.46 0.23 0.28 1.74 1987
1990 0.08 0.03 0.06 0.33 0.40 0.37 0.48 1.77
(一)、冠状动脉夹层
分为自发夹层和介入设备损 伤导致的夹层。介入设备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