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城南旧事
(完整版)《城南旧事》梗概

《城南旧事》梗概
汪嘉利
在20世纪年代末,一个叫英子的小女孩随父母从台湾飘扬过海来到了北京城南胡同。
刚到北京,英子就知道,离家不远处个疯女人,叫秀贞。
所有小孩子都不和她一起玩,也有英子会时时去看那个女人,一来而去也就成了好朋友,秀贞也渐渐向英子讲起了自己的经历。
几年之前,秀贞有个未婚夫,叫思康,思康告诉秀贞,说他要回乡下,把那片荒地卖了,等赚到钱后就来娶秀贞。
可是,这一走,却一去不复返了。
不久之后,秀贞发现自己怀了思康的孩子。
这在那个年代,未婚先孕,是一件伤风败俗的事情。
于是,当孩子刚一落地,秀贞的父母就把孩子抱走扔到了墙根儿下。
秀贞受不了这样大的打击,不久后就疯了。
一天,英子偶然发现自己的好友妞儿,和秀贞所描绘的小桂子十分相似,脖子处都有一块青胎记。
于是,便促使母女俩相认,可当母女俩去找思康时,却惨死在了火车之下。
英子事后大病一场,病好后,一家人搬到了新帘子胡同,开始了又一断新的故事。
在胡同背后,有一片很深的荒草地。
英子地里面认识了一个陌生的男人,这个男人十分奇怪,常常往地下埋东西。
一次,英子捡到了那个男人的铜佛,结果被便衣警察发现、盯梢,最后被捕。
事后,才得知,那个男人是个小偷,不过因为要供弟弟上学而不得以才干这一行的。
英子十分伤心,宋妈也在一旁安慰着她。
宋妈是英子家的佣人。
一天,宋妈的丈夫冯大明骑着毛驴儿起赶来,告诉宋妈,儿子在放牛的时候被水淹死了,女儿被他卖了。
宋妈听后便开始拉着英子,发疯似的找女儿,但最后仍一无所获。
爸爸去世了,英子长大了,夹竹桃掉落了,童年过去了……。
城南旧事原文加批注

城南旧事原文加批注
(实用版)
目录
1.城南旧事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
3.城南旧事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4.城南旧事的批注分析
正文
《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一部短篇小说,发表于 1960 年。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为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
《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描绘 20 世纪初北京城南一带的生活场景,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她在城南的一所小学教书,与当地的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小说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描绘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在贫困和艰难中顽强求生存的精神风貌。
《城南旧事》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真实而细腻的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展现了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坚韧和善良。
这部小说的情节虽然简单,但是通过林海音深情的笔触,使得每一个角色都充满了生命力,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感人至深的力量。
《城南旧事》的批注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小说中人物的刻画,如主人公的坚韧和善良,以及她与学生和家长的深厚感情;二是对小说情节的安排,如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三是对小说语言的运用,如通过北京方言的运用,使得小说更具有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完整word版)《城南旧事》最全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城南旧事》阅读题一、判断题(30分)1.《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是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 . (√)2.《惠安馆》讲述的疯女是秀贞,妞儿是她的亲生女儿。
(√)3.《我们看海去》选自《城南旧事》。
(√)4.《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兰姨娘年轻、聪明、美丽,是个时代觉醒的反抗人物。
(√)5.小说《城南旧事》由五个短篇组成。
用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旧北京20世纪 30年代末的几个故事。
(√)6.林海音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7.《城南旧事》写童年居住在北平城南的景色和人物,是她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8.“驴打滚儿”不是一种小吃,是宋妈的丈夫牵来的驴在打滚。
(错)9.《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爸爸生病了。
爸爸托我把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10.《城南旧事》写了英子成年后的故事。
(错)订正:小时候11.《兰姨娘》的结局就是兰姨娘和德先叔一起走了. (√)12.兰姨娘不会吸烟。
(错)13.林海音有四个兄妹。
(错)订正:三个。
珠珠燕燕弟弟14.“我”唱了五年的骊歌。
这“骊歌”的意思是告别歌。
(√)15.林海音的新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很像一把汤匙. (√)16.宋妈的丈夫很勤劳,每次来我家总会带些家乡特产.(错)订正:好吃懒做17.《城南旧事》中的主人公林海音7岁来到北京生活。
( 错),订正 5岁。
18.宋妈在我家当奶妈。
她的一个孩子送人,另一个孩子也不慎掉入河中溺死。
(√)19.《我们看海去》一文中我在空草地上碰到的那个人就是贼,后来被抓。
(√)20.《城南旧事》在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鹰奖. (√)二、选择题(20分)1.《城南旧事》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C】A。
余光中 B.老舍C.林海音 D。
郭沫若2.在《城南旧事》中,关于骆驼为何脖子下系铃铛的原因,我的看法是为了【D】A。
辟邪 B.防止狼的攻击C.装饰D.消除寂寞,增添情3.在《城南旧事》中,我小时候家里请的老妈子是【C】A. 吴妈B. 李妈C. 宋妈D. 王妈4.在《城南旧事》中,我在惠安馆遇见的疯子叫什么?【A】A。
城南旧事语文课文原文

城南旧事语文课文原文
《城南旧事》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里面的故事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把我带进了那个遥远又亲切的年代。
书里的小英子,她就像我身边的小伙伴一样,天真、可爱又好奇。
她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胡同里,周围的一切对她来说都充满了神秘和乐趣。
还记得她和妞儿的相遇吗?妞儿总是被她的养父养母打骂,小英子心疼她,想帮她。
这就像我看到好朋友受委屈,心里也着急得不行,想着怎么才能让她开心起来。
还有那个厚嘴唇的年轻人,小英子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多像我们有时候遇到一些复杂的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判断。
小英子和他的交流,充满了疑惑和关心,就好像我在和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大哥哥说话一样。
书中的宋妈,一直照顾着英子一家,她勤劳又善良。
她的命运也让人感叹,自己的孩子都不在身边。
这让我想到了我家隔壁的阿姨,为了生活辛苦地奔波。
小英子的爸爸对她很疼爱,可最后爸爸也离开了。
这多让人难过呀!就像我一直依赖的大树突然倒了,心里空落落的。
书里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每个都那么让人难忘。
那些平凡又温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胡同里的叫卖声,小伙伴们的笑声,大人们的闲聊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
这不就像我们的生活吗?有欢笑,有泪水,有惊喜,也有失落。
但不管怎样,都是那么珍贵,值得我们好好珍藏在心底。
我觉得《城南旧事》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个时光机,带着我们回到过去,感受那些简单而美好的日子。
它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有很多无奈和离别,但也有很多温暖和希望。
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珍惜每一个瞬间,因为它们都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城南旧事原文加批注

城南旧事原文加批注《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作者童年时代的城南街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小孩子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一个充满温情和回忆的城市景观。
以下是《城南旧事》的部分原文,并附上一些批注。
原文:那时候,城南街的河边有一片杨柳林。
杨柳林的尽头,是一座破烂不堪的小土堆,上面盖着一所破烂不堪的小土房。
那是一座烟囱直冒烟的房子,四周都是杂草丛生的菜地。
那所房子里住着一个老太婆,她的名字叫祖母。
祖母是个奇怪的老太婆,身上的衣服又脏又破,头发又稀又白,脸上布满皱纹。
她总是弯着腰,背上有个大包,手里拄着一根拐杖。
每天早上,祖母都会从小土房里出来,背上的包里装着一些杂物,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走到城南街,坐在杨柳林旁边的石凳上。
批注:1. 城南街,小说中的主要场景,是作者童年时代生活的地方。
2. 杨柳林,城南街河边的一片杨柳树林,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3. 小土堆,杨柳林尽头的一座破烂不堪的小土堆,暗示着城南街的贫困和落后。
4. 破烂不堪的小土房,位于小土堆上的房子,形容破旧不堪。
5. 烟囱直冒烟的房子,暗示老太婆的生活状态较为困苦。
6. 杂草丛生的菜地,房子周围的景象,再次强调了贫困的环境。
7. 祖母,老太婆的称呼,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8. 脏又破的衣服、稀又白的头发、布满皱纹的脸,描写祖母的外貌特征,突出了她的贫困和岁月的痕迹。
9. 弯着腰、背上有个大包、拄着拐杖,祖母的身体状况,显示了她的辛苦和劳累。
10. 城南街的石凳,祖母常坐的地方,暗示她的日常活动和与城南街的联系。
以上是《城南旧事》的部分原文及批注。
这部小说通过对城南街的描写,展现了贫困环境下祖母的生活,以及城南街的景象,给读者带来了浓厚的情感和回忆。
城南旧事五年级语文课文原文

城南旧事五年级语文课文原文【课文位置】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6课【拓展知识】这篇课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小说作者林海音,台湾著名女作家。
原名林舍英,小名英子。
1918年3月,在日本大阪(bǎn)出生,不久后随父母回国,在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20世纪80年代,《城南旧事》被拍成了电影,深受观众的喜爱。
童年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课文原文】冬阳童年骆驼队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
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空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
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
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爸爸和他们讲好价钱了。
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城南旧事免费阅读:3、兰姨娘

城南旧事免费阅读:3、兰姨娘一从早上吃完点心起,我就和二妹分站在大门口左右两边的门墩儿上,等着看“出红差”的。
这一阵子枪毙的人真多。
除了土匪强盗以外,还有闹革命的男女学生。
犯人还没出顺治门呢,这条大街上已经挤满了等着看热闹的人。
今天枪毙四个人,又是学生。
学生和土匪同样是五花大绑坐在敞车上,但是他们的表情不同。
要是土匪就热闹了,身上披着一道又一道从沿路绸缎庄要来的大红绸子,他们早喝醉了,嘴里喊着:“过十八年又是一条好汉!”“没关系,脑袋掉了碗大的疤瘌!”“哥儿几个,给咱们来个好儿!”看热闹的人跟着就应一声:“好!”是学生就不同了,他们总是低头不语,群众也起不了劲儿,只默默地拿可怜的眼光看他们。
我看今天又是枪毙学生,便想起这几天妈妈的忧愁,她前天才对爸爸说:“这些日子,风声不好,你还留德先在家里住,他总是半夜从外面慌慌张张地跑来,怪吓人的。
”爸爸不在乎,他伸长了脖子,用客家话反问了妈一句:“惊么该?”“别说咱们来往的客人多,就是自己家里的孩子佣人也不少,总不太好吧?”爸爸还是瞧不起地说:“你们女人懂什么?”我站在门墩儿上,看着一车又一车要送去枪毙的人,都是背了手不说话的大学生,不知怎么,便把爸妈所谈的德先叔联想起来了。
德先叔是我们的同乡,在北京大学读书,住在沙滩附近的公寓里,去年开同乡会跟爸认识的。
爸很喜欢他,当作自己的弟弟一样。
他能喝酒,爱说话,和爸很合得来,两个人只要一碟花生米,一盘羊头肉,四两烧刀子,就能谈到半夜。
妈妈常在背地里用闽南语骂这个一坐下就不起身的客人:“长屁股!”半年以前的一天晚上,他慌慌张张地跑到我们家,跟爸用客家话谈着。
总是为一件很要命的事吧,爸把他留在家里住下了。
从此他就在我们家神出鬼没的,爸却说他是一个了不起的新青年。
我是大姐,从我往下数,还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除了四妹还不会说话以外,我敢说我们几个人都不喜欢德先叔,因为他不理我们,这是第一个原因。
还有就是他的脸太长,戴着大黑框眼镜,我不喜欢这种脸。
城南旧事初中课文原文

城南旧事初中课文原文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
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
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被来蒙住脸,是怕尘埃把我呛得咳嗽。
宋妈的鸡毛掸子轮到来掸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掸到了,掸子把儿碰在床栏上,格格地响,我想骂她,但她倒先说话了: “还没睡够哪!”说着,她把我的被大掀开来,我穿着绒褂裤的身体整个露在被外,立刻就打了两个喷嚏。
她强迫我起来,给我穿衣服。
印花斜纹布的棉袄棉裤,都是新做的,棉裤简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里,就知道那棉花够多厚了。
妈正坐在炉子边梳头,倾着身子,一大把头发从后脖子顺过来,她就用篦子篦呀篦呀的,炉上是一瓶玫瑰色的发油,天气冷,油凝住了,总要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擦。
窗外很明亮,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我在想,什么时候那树上才能长满叶子呢?这是我们在北京过的第一个冬天。
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正在告诉宋妈,今天买什么菜。
妈不会说“买-斤猪肉,不要太肥。
”她说:“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
”宋妈梳完了头,用她的油手抹在我的头发上,也给我梳了两条辫子。
我看宋妈提着篮子要出去了,连忙喊住她:“宋妈,我跟你去买菜。
”宋妈说:“你不怕惠难馆的疯子?”宋妈是顺义县的人,她也说不好北京话,她说成“惠难馆”,妈说成“灰娃馆”,爸说成“飞安馆”,我随着胡同里的孩子说“惠安馆”,到底哪一个对,我不知道。
我为什么要怕惠安馆的疯子?她昨天还冲我笑呢!她那一笑真有意思,要不是妈紧紧拉着我的手,我就会走过去看她,跟她说话了。
惠安馆在我们这条胡同的最前一家,三层石台阶上去,就是两扇大黑门凹进去,门上横着一块匾,路过的时候爸爸教我念过:“飞安会馆”。
爸说里面住的都是从“飞安”那个地方来的学生,像叔叔一样,在大学里念书。
“也在北京大学?”我问爸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 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 “妈,您瞧,我 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说着,她又找了 一根绳子绕着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摆布,只管看墙上的那 张画,那画的是一个白胖大娃娃,没有穿衣服,手里捧着 大元宝,骑在一条大大的红鱼上。
神态、动作、外貌 天真、可爱
2.惠安馆
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 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 ,是英子结交 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 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 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
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 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 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 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 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城南旧事
——林海音
对于作者林海音,你 了解她多少?
走近作者
2
林海音(1918—2001)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 籍台湾,生于日本大阪,在 北平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 台湾,任报社编辑。1953年 开始文学创作,是台湾文学 “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 一生创作颇丰,散文、小说、 童话等都有涉及,代表作有: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 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 的故事》《城南旧事》等。
我把鼻子顶着金鱼 缸向里看,金鱼一边游 一边嘴巴一张一张地在 喝水,我的嘴也不由得 一张一张地在学鱼喝水。 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 前来,隔着一层玻璃, 我和鱼鼻子顶牛儿啦!
“我”指的是(英子)
感受人物形象: 秀贞
她的脸白得发青,鼻子尖有点红,大概是 冷风吹冻的,尖尖的下巴,两片薄嘴唇紧紧地 闭着。忽然她的嘴唇动了,眼睛也是眨了两下, 带着笑,好像要说话,弄着辫梢的手也向我伸 出来,招我过去呢。
有评论认为:林海音的去世,是台湾文学一个时代的结束3 。
主要内容
《城南旧事》是一部( 自传体 )的小说。它以朴实、 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 ( 英子 )在( 北京城南 )经历的( 童年往事), 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上个世纪 初北京人的生活。
谈谈书名
这本书的名字为什么叫《城南旧 事》?
她转到我的面前来,看我仰着头,她也随着我的眼光看 那张画,满是那么回事地说: “要看炕上看去,看我们小 桂子多胖,那阵儿才八个月,骑着大金鱼,满屋里转,玩 得饭都不吃,就这么淘……”
失去孩子的秀贞思虑成疾
感受人物形象: 妞儿
妞儿只有一条辫子,又黄又短,像妈在土地庙给我买的小 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她过 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着笑了笑,不知道 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 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地声音说:
这一下午玩得好快乐,如果不 是妞儿又到了她吊嗓子的时候,我 们不知要玩到多么久。
亲密无间的友谊,两人在一起的 幸福快乐的时光
她不说话,也不用袖子去抹眼, 就让眼泪滴答滴答落在藤箱里, 都被小油鸡和着小米吃下去了!
忽然,她站起来,撩开袖口, 撩起裤角,轻轻地说:
“看我爸爸打的!”
我是蹲着的,伸出手正好摸到 她的腿上那一条条肿起的伤痕。 我轻轻地摸,倒惹得她哭出声 音来了。她因为不敢放声副水粉画,请大家根据每副画面猜一 猜这分别写的哪个故事,说出故事的名 字,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惠安馆
英子、秀贞、 妞儿
1.冬阳 童年 骆驼队 英子
3.我们看海去
英子、厚嘴唇男 子
4.兰姨娘
英子、兰姨娘、德先叔叔、 爸爸
5.驴打滚儿
英子、黄板牙、宋妈
6.爸爸的花儿落了
英子、爸爸
不幸、悲惨、可怜
•秀贞是“疯子”吗?她为什么疯了呢?
精神失常的秀贞有一颗善良的心
3.我们看海去
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她在附近 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他不得不去偷东 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喜欢听他讲 故事,与他约定一起“看海去”。不久, 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 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 个年轻人。他们的约定永远都无法实 现了。
1.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序言”,又叫“序”、“前言”、 “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用来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 经过和特点。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 《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林海音女士 为本书写的一篇自序。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 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 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 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 《城南旧事》。——林海音《城南旧事》
感受人物形象: 英子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 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 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 交错的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 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 来。
“你家住在那条胡同里?” “恩。”我说。“第几个门?” 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一,二,三,四,第四个门。 到我们家来玩。” 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 “怕什么,她又不吃人。” 她仍然是笑笑地摇摇头。
内向、腼腆、寡言少语、乖巧
小鸡吃不够,我们可是看够了, 盖上藤箱,我们站起来玩别的。拿 两个制钱穿在一根细绳子上,手提 着,我们玩踢制钱,每一踢,两个 制钱打在鞋帮上“嗒嗒”地响。妞 儿踢时腰一扭一扭的,显得那么 娇。
感受人物形象: 厚嘴唇男子
他是穿着一身短打裤褂,秃着头,浓浓的眉毛, 他的厚嘴唇使我想起了会看相的李伯伯说过的话: “嘴唇厚厚敦敦的,是个老实人相。”
外貌描写 老实
小英子怎样看待“厚嘴唇的人”? 好人or坏人?
他是个穷人:“我们娘儿仨,奔窝头,还常常吃了上顿没 有下顿” 。
他是个好哥哥:“我小兄弟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 志气。......可凭我这没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 儿供得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