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安全隐患讨论

护理安全隐患讨论
护理安全隐患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受到伤害的各种潜在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其讨论:
1. 药物错误:医院中药物的使用频繁,容易发生药物配药或使用错误的情况。
为了减少此类错误,护士应提高警惕,仔细核对患者身份和药物信息,遵循正确的给药途径和剂量。
2. 跌倒和摔伤:患者在病房或走廊中可能会发生跌倒或摔伤的情况。
护士应该保持病房和走廊的整洁,及时清理水渍或设立警示标志,协助患者行动时提供支援和监护。
3. 感染传播:医疗机构是感染传播的高风险环境。
护士应遵循严格的手卫生和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消毒和消毒器械、遵循隔离措施等。
4. 误诊或延误诊:医疗过程中,有时医护人员可能会出现误诊或延误诊的情况,导致治疗延误或错误。
护士应积极参与医疗团队的讨论和决策,提供患者的实时病情信息。
5. 患者安全意识偏低:部分患者可能缺乏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或了解,存在自身安全意识偏低的情况。
护士应及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提高其对病情和治疗的理解和配合度。
护理安全隐患的讨论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涉及护士、医生、管理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
通过持续的培训和监测,建立并贯
彻安全政策和流程,从而降低患者受伤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
100项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100项护理安全隐患郧西县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二0一七年五月100项护理安全隐患协助患者进食、水中易出现的问题1、饮水呛咳防范措施:⑴喂水时注意速度不可过快且每次少量喂食。
⑵喂水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呛咳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入呼吸道。
⑶对于频繁发生呛咳的患者,护士应提示医生留置胃管。
2、吞咽困难防范措施:⑴喂食速度宜慢且少量,确认病人已吞咽再继续。
⑵给予患者便于吞咽的食物。
⑶嗜睡的患者喂食时必须把病人完全叫醒,喂食后确认口中无食物方可离开。
⑷进食时注意与患者沟通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生吞咽困难,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取出口中食物,将头偏向一侧。
吸氧中易出现的问题3、气压伤防范措施:⑴先调节好氧流量再将吸氧管插入患者鼻孔。
⑵改变氧流量时先将导管撤出,待调节好后再插入导管。
4、氧中毒防范措施:⑴根据医嘱正确调节氧流量。
⑵高流量吸氧时应注意吸入时间不宜过长。
⑶定期检查氧流量表是否准确。
5、管道脱落防范措施:⑴使用双腔吸氧管,以便于固定。
⑵经常巡视吸氧患者,发现管道脱落及时插好、固定。
⑶清醒病人嘱其不要自行拿下吸氧管。
口服药发放中常见的问题6、同病室的人交叉发药错发防范措施:⑴严格三查七对,发药时叫病人至答应为止。
⑵不得一次拿两个以上药杯进病房给病人,须将药车推至病床旁一对一发放。
⑶每个药杯上面须有贴着醒目床号的药盖,不得遗漏。
⑷口服药应由双人核对后由其中一人发放。
7、药物剂量有误防范措施:⑴正确抄写口服卡。
⑵核对药物时要认真,避免边核对边说笑,禁忌单人核对。
⑶避免思维定势,个别病人所服药物剂量比常规剂量多或者少,不能按常规量发放。
(如开博通每片12.5mg,有些患者服6.25mg,不能按常规给予一片。
)⑷有些药物剂量发生改变时,外勤护士应及时通知大家,提起注意。
⑸有的一种药物两种剂量,要核对清楚,心中有数。
8、漏发(多为病人不在)防范措施:⑴准备一个卡片,病人未在时床号、姓名要登记。
⑵对班二人互相提醒,病人回房时及时发放。
医院护士安全隐患排查(3篇)

第1篇一、引言医院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障场所,其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作为医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重任。
然而,在繁忙的工作中,护士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却不容忽视。
为了确保患者和护士的安全,本文将对医院护士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医院护士安全隐患排查内容1. 物理性安全隐患(1)跌倒:护士在行走、搬运患者等过程中,由于地面湿滑、光线不足等原因,容易发生跌倒事故。
(2)锐器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如注射、采血等,容易受到锐器伤。
(3)压力伤:护士在搬运患者、长时间站立等过程中,容易发生压力伤。
2. 化学性安全隐患(1)化学药品泄漏:护士在操作化学药品时,如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可能导致化学药品泄漏,对患者和护士造成伤害。
(2)放射性危害:护士在接触放射性药品时,如未采取防护措施,可能导致放射性危害。
3. 生物性安全隐患(1)病原微生物感染:护士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如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感染。
(2)生物性袭击:护士在护理传染病患者时,如未采取防护措施,可能导致生物性袭击。
4. 心理安全隐患(1)工作压力: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
(2)人际关系:护士在工作中,与患者、同事等产生矛盾,可能导致心理安全隐患。
5. 信息技术安全隐患(1)信息系统故障:护士在操作信息系统时,如遇系统故障,可能导致工作失误。
(2)信息安全:护士在操作信息系统时,如未采取安全措施,可能导致信息安全泄露。
三、预防措施1. 物理性安全隐患预防(1)加强地面管理,保持地面干燥、整洁。
(2)合理布局工作区域,减少护士行走距离。
(3)加强锐器伤防护,如使用锐器盒、手套等。
(4)合理安排工作,避免长时间站立或搬运患者。
2. 化学性安全隐患预防(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化学药品。
(2)加强化学药品储存管理,确保储存环境安全。
(3)加强放射性药品防护,如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等。
护理中的六个安全隐患你都注意到了吗

护理中的六个安全隐患你都注意到了吗护理是一项需要细致入微和高度专注的工作,而安全隐患的存在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重大威胁。
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患者的安全。
本文将就护理中的六个常见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意识到并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一、传染风险护理环境是传播病菌的重要场所,而不当的操作和卫生措施可能导致患者感染疾病。
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前后应正确执行手卫生,包括洗手或使用消毒液,并确保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戴手套和口罩等防护装备。
此外,对于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建立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止疾病传播。
二、跌倒和滑倒风险患者在床上转移、使用卫生间或走动过程中,可能因为不稳定或环境问题造成跌倒和滑倒。
为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护理人员应该协助患者行动,并确保床边、走廊等区域的地面干燥、清洁、没有障碍物。
对于需要离床活动的患者,应提供合适的辅助装备,如助行器或轮椅,以确保其安全。
三、药物错误药物错误是护理中常见且严重的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药物之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药物的名称、剂量和途径等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地给予患者正确的药物。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避免患者因为药物错误而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四、皮肤损伤长期卧床或缺乏活动的患者容易出现压疮和疱疹等皮肤损伤。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状况,特别是易受压的部位,如骨嵴和脚跟等。
同时,应采取措施避免摩擦和剪切力对患者皮肤的损伤,并给予其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以促进皮肤健康。
五、误吸和窒息风险患者在进食或服药过程中可能误吸,导致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护理人员应在进食或服药时保持监护,特别是对于吞咽困难或精神状态不佳的患者。
此外,应确保食物和药物的质地和大小适合患者,并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适当的饮食辅助措施。
六、设备故障护理中使用的设备如输液泵、呼吸机等,如出现故障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功能和安全性,确保其正常运行。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感染风险
交叉感染
医院内病菌传播速度快, 病人之间容易发生交叉感 染,如流感、肺炎等。
伤口感染
手术或创伤后护理不当, 可能导致伤口感染,影响 愈合。
血液感染
输血、注射等操作过程中, 若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操作 失误,可能引发血液感染。
药物误用
用药错误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录
• 病人安全 • 设备与设施 • 护理操作 • 护理人员素质 • 环境因素
01 病人安全
意外伤害
01
02
03
摔倒
病人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因 地面湿滑、无扶手等原因 摔倒,造成骨折、擦伤等 伤害。
烫伤
热水袋、热疗仪等设备使 用不当或护理人员操作不 规范,可能导致病人皮肤 烫伤。
窒息
安全。
设备使用不当
操作不规范
医护人员在使用设备时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容 易导致设备损坏或使用效果不佳。
设备使用不当
设备使用方式不正确,如输液泵使用不当导致输 液速度不准确等。
忽视设备警告
设备出现异常或警告时,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导 致设备故障加重或造成安全事故。
03 护理操作
操作失误
输液错误
如输错病人、药物或剂量错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护理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 如果护理人员没有及时掌握,可能会影响护理效果和患者的 安全。
责任心不强
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护理人员如果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可能会导致护理过程中的疏漏和错 误,从而影响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缺乏对患者病情的关注
护理人员如果没有对患者病情进行足够的关注和监测,可能会错过患者的病情 变化,延误患者的治疗和抢救时机。
100项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100项护理安全隐患林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二00九年十二月100项护理安全隐患协助患者进食、水中易出现的问题1、饮水呛咳防范措施:⑴喂水时注意速度不可过快且每次少量喂食.⑵喂水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呛咳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入呼吸道。
⑶对于频繁发生呛咳的患者,护士应提示医生留置胃管。
2、吞咽困难防范措施:⑴喂食速度宜慢且少量,确认病人已吞咽再继续。
⑵给予患者便于吞咽的食物。
⑶嗜睡的患者喂食时必须把病人完全叫醒,喂食后确认口中无食物方可离开.⑷进食时注意与患者沟通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生吞咽困难,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取出口中食物,将头偏向一侧。
吸氧中易出现的问题3、气压伤防范措施:⑴先调节好氧流量再将吸氧管插入患者鼻孔。
⑵改变氧流量时先将导管撤出,待调节好后再插入导管。
4、氧中毒防范措施:⑴根据医嘱正确调节氧流量。
⑵高流量吸氧时应注意吸入时间不宜过长。
⑶定期检查氧流量表是否准确.5、管道脱落防范措施:⑴使用双腔吸氧管,以便于固定。
⑵经常巡视吸氧患者,发现管道脱落及时插好、固定。
⑶清醒病人嘱其不要自行拿下吸氧管.口服药发放中常见的问题6、同病室的人交叉发药错发防范措施:⑴严格三查七对,发药时叫病人至答应为止.⑵不得一次拿两个以上药杯进病房给病人,须将药车推至病床旁一对一发放。
⑶每个药杯上面须有贴着醒目床号的药盖,不得遗漏。
⑷口服药应由双人核对后由其中一人发放。
7、药物剂量有误防范措施:⑴正确抄写口服卡。
⑵核对药物时要认真,避免边核对边说笑,禁忌单人核对。
⑶避免思维定势,个别病人所服药物剂量比常规剂量多或者少,不能按常规量发放。
(如开博通每片12。
5mg,有些患者服6.25mg,不能按常规给予一片。
)⑷有些药物剂量发生改变时,外勤护士应及时通知大家,提起注意。
⑸有的一种药物两种剂量,要核对清楚,心中有数。
8、漏发(多为病人不在)防范措施:⑴准备一个卡片,病人未在时床号、姓名要登记。
⑵对班二人互相提醒,病人回房时及时发放.⑶如本班未发放则严格向下一班交班。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
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如下:
1. 坠床:对于有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病人,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2. 烫伤:使用热水袋时,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50℃,热水袋应外包布套,避免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
3. 压疮: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定期翻身,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使用气垫床,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
4. 误吸、窒息:对于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及呼吸道分泌物。
在病人进食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5. 药物外渗:在给病人输液时,应选择合适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静脉窦处穿刺。
同时,要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
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疼痛等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6. 跌倒:保持病房地面清洁、干燥,在卫生间等易滑倒的地方设置防滑标识。
对于行动不便的病人,应提供必要的辅助器具,如轮椅、拐杖等。
7. 管道滑脱:对于留置有各种管道的病人,应妥善固定管道,避免管道受压、扭曲、折叠。
同时,要加强巡视,观察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滑脱等现象,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为了防范以上护理安全隐患,需要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
同时,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了解病人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此外,还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药物名称错误
由于药品名称相似或标签 不清,导致用错药物。
药物配伍不当
药理配伍禁忌
某些药物之间存在相互抑 制或促进的相互作用,可 能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产 生不良反应。
化学配伍禁忌
某些药物之间会发生化学 反应,生成有害物质或失 去药效。
物理配伍禁忌
某些药物由于物理性质不 同,可能在混合或溶解时 产生沉淀、气泡等现象, 影响药物使用。
药物保存不当
未按照说明书要求储存
某些药物需要在特定温度、湿度、光 照等条件下储存,否则可能导致药物 变质或失效。
未及时清理过期药物
过期的药物应及时销毁,否则可能误 用或引起不良反应。
02
CATALOGUE
操作安全
意外伤害
患者摔伤
由于地面湿滑、床位不稳定等原 因,导致患者意外摔倒。
患者烫伤
在给患者进行理疗或洗澡时,水温 过高或操作不当导致患者烫伤。
针刺伤
护士在进行注射或采血等操作时, 手部被针头刺伤,造成职业暴露和 感染风险。
消毒不严格
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在进行护理操作前,护士未按照规定洗手或使用消毒液消毒,导 致交叉感染。
未规范消毒医疗器械
使用医疗器械前,未按照规定进行彻底消毒,存在感染风险。
病房空气消毒不彻底
病房内空气消毒不规范,导致病原体在空气中传播,增加患者感染 风险。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地面状况,及时修复 损坏的地板或铺设防滑垫。
培训教育
对医护人员进行防滑培训,提 高安全意识。
电器故障
隐患描述
电器故障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 常运转,影响护理工作正常进
行。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电器设备,确保设备 运行正常;对设备进行维护保 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漏输
防范措施: ⑴认真做好三查七对。 ⑵治疗室液体摆放要井然有序、一目了然。 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19、输液反应
防范措施: ⑴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⑵配液前检查药品及液体有无过期,液体有无混 浊及沉淀。瓶身有无裂痕及瓶口有无松动。 ⑶治疗班严格消毒输液用具,定期更换。 ⑷严格控制配液时间(现用现配)。 ⑸连续性输液超过24小时必须更换输液管路。 ⑹引液用的输液管不能长时间放置。 ⑺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⑻如出现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管路并保 留所用药物,以备送检。
37、感染
防范措施: 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输液管、三通 每日更换。 ⑵每班必须定时消毒穿刺处并更换无菌敷 料,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⑶换药时观察局部有无红肿及分泌物,并 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 ⑷发现穿刺点红肿应立即拔除导管。
38、栓塞
防范措施: ⑴静脉输液时排尽输液管内空气,三通与输液器 及导管之间连接要紧密,防止脱管。 ⑵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液体输空,形成栓 塞。 ⑶调节好三通开关,尤其是在测中心静脉压后, 防止空气进入造成空气栓塞。 ⑷如发生堵管不得挤捏输液管或用注射器将凝血 块推进血管内,可用肝素液缓慢冲洗,如无效应 停止冲洗,以免形成血栓。 ⑸封管后再次输液时,要回抽并将血弃去,以免 形成血栓。
20、静脉炎
防范措施: ⑴了解药物对静脉的刺激程度,刺激性强的药物, 如:果糖、氯化钾、多巴胺、阿拉明、前列腺素 E1等药物,可采取减慢滴速,热敷等方法。 ⑵了解患者是否患过静脉炎,有无糖尿病史等。 ⑶严格消毒,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必须更换输液 管路。 ⑷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静脉走行发红的迹象,如 有异常及时更换输液部位。
输血易出现的问题 33、输血反应
防范措施: ⑴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⑵输血前要检查血液制品有无过期,有无絮状物或漂浮物 等。 ⑶血袋应先在室温中放置一段时间再输入,大量快速输血 需加温时应遵照医生指示,注意温度不可过高。 ⑷输血时及输血后严密观察病人病情。 ⑸如连续输入两个供血者的血液,中间要用生理盐水隔开 以防输血反应。 ⑹输血完毕保留血袋24小时,然后送至血库以备必要时送 检。
34、输错血
防范措施: ⑴化验受血者血型及交叉配血时,严格核 对患者姓名、床号、化验单,杜绝差错发 生。 ⑵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输血前核对患 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供血者的 姓名、血型、储血号、血量及交叉配血试 验有无凝集。 ⑶输血时需双人核对、操作并签字。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中易出现的问题 35、出血或血肿
14、注射部位出血
防范措施: ⑴注射时应避开大血管。 ⑵推注药液前抽吸有无回血。 ⑶注射后按压注射部位时间不可过短。 ⑷凝血功能差者按压时间应延长。
15、注射部位硬结
防范措施: ⑴注射时要避开原有硬结。 ⑵如需长期注射时要多部位交替注射。 ⑶特殊药物要深部注射,如氯丙嗪、油剂、 铁剂、硫酸镁等。 ⑷每次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情况,如有异 常及时处理。 ⑸每日热敷注射部位。
防范措施: ⑴使用双腔吸氧管,以便于固定。 ⑵经常巡视吸氧患者,发现管道脱落 及时插好、固定。 ⑶清醒病人嘱其不要自行拿下吸氧管。
口服药发放中常见的问题 6、同病室的人交叉发药错发
防范措施: ⑴严格三查七对,发药时叫病人至答 应为止。 ⑵不得一次拿两个以上药杯进病房给 病人,须将药车推至病床旁一对一发放。 ⑶每个药杯上面须有贴着醒目床号的 药盖,不得遗漏。 ⑷口服药应由双人核对后由其中一人 发放。
26、输液管堵塞
防范措施: ⑴加强巡视,防止输液管受压打折引起液 体不滴。 ⑵杜绝液体输空而不及时换液凝血块堵塞 针头。 ⑶一旦堵管应拔出针头更换输液部位,不 得挤捏输液管,防止凝血块脱落引起严重 后果。
27、静脉选择不当
防范措施: ⑴为长期输液病人穿刺应注意合理选择静 脉,遵循由远端至近端的原则。 ⑵输入刺激性药物时应选择较粗静脉。 ⑶输入静脉高营养液时,应选择中心静脉。 ⑷乳腺癌根治术后禁用患肢输液,防止回 流不畅引起水肿。
23、输液速度调节不当
防范措施: ⑴穿刺成功后根据输入药物性质及病人的 年龄、病情、心功能情况调节好输液速度。 ⑵更换液体时要注意调整滴速。 ⑶加强巡视,嘱病人不要自己调整滴速。
24、输(换)错液
防范措施: ⑴认真掌握自己所管病人的治疗内容,做 到心中有数。 ⑵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⑶输(换)液前要主动向病人进行宣教。 ⑷病人对液体提出疑问时应仔细核对,认 真解答。
7、药物剂量有误
防范措施: ⑴正确抄写口服卡。 ⑵核对药物时要认真,避免边核对边说笑,禁忌单人 核对。 ⑶避免思维定势,个别病人所服药物剂量比常规剂量 多或者少,不能按常规量发放。(如卡托普利每片25mg, 有些患者服12.5mg,不能按常规给予一片。) ⑷有些药物剂量发生改变时,药班护士应及时通知大 家,提起注意。 ⑸有的一种药物两种剂量,要核对清楚,心中有数。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呼吸内科:陈仁华
1、饮水呛咳
防范措施: ⑴喂水时注意速度不可过快且每次少 量喂食。 ⑵喂水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 呛咳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入呼吸道。 ⑶对于频繁发生呛咳的患者,护士应 提示医生留置胃管。
2、吞咽困难
防范措施: ⑴喂食速度宜慢且少量,确认病人已 吞咽再继续。 ⑵给予患者便于吞咽的食物。 ⑶嗜睡的患者喂食时必须把病人完全 叫醒,喂食后确认口中无食物方可离开。 ⑷进食时注意与患者沟通并密切观察 患者反应,如发生吞咽困难,应立即停止 进食并取出口中食物,将头偏向一侧。
防范措施: ⑴对于刚作完中心静脉插管的病人应注意 观察穿刺点处有无出血、渗血、血肿等。 ⑵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因病人活动 后脱管引起出血。 ⑶每次更换液体或封管时应先将管夹好, 以免造成出血和堵管。
36、脱管
防范措施: ⑴各种管路要连接牢固、妥善固定并严格 交接班。 ⑵加强巡视。 ⑶输液瓶挂置不宜过高,应当有一段液管 与病人身体平行放置,以防翻身时造成脱 管。
留置尿管易出现的问题 39、尿道损伤
防范措施: ⑴置尿管前要询问患者有无尿道损伤史,有无前 列腺肥大。 ⑵评估病人选择型号适宜的尿管。 ⑶置尿管前尿管要充分润滑,下尿管时动作要轻 柔,不能粗暴。 ⑷尿管插入长度要足够,防止气囊内注入生理盐 水时将尿道损伤。 ⑸置管后,向患者做好宣教,防止因活动等造成 脱管,引起尿道损伤。
21、液体外渗
防范措施: ⑴加强巡视,及时发现。 ⑵头皮针、套管针、中心静脉导管应牢固 固定。 ⑶对血管脆性大的更应加强固定。 ⑷对皮肤弹性差或有水肿的病人应与对侧 肢体对比,如有变粗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22、液体外渗引起组织坏死
防范措施: ⑴能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如多巴胺、阿 拉明、甘露醇、化疗药等,选用较粗静脉 输注,待穿刺成功,确认针头在血管内, 方可给药。 ⑵加强巡视,经常检查穿刺局部有无皮肤 发白、肿胀等。 ⑶一旦液体输到皮下,及时对症处理。
10、药品失效
防范措施: ⑴发药前检查药物的有效期。 ⑵检查片剂药品有无变色、变质。 ⑶检查水剂、油剂有无混浊、沉淀、 变色。
11、发药后未及时服用
防范措施: ⑴向患者讲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⑵发药后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待患者服药 后方可离开。 ⑶下次发药前检查患者是否已经服药。
8、漏发(多为病人不在)
防范措施: ⑴准备一个卡片,病人未在时床号、 姓名要登记并交班。 ⑵如本班未发放则严格向下一班交班。
9、重发(多为定点药物)
⑴建立定点药物发放登记本,发药前及时 填写。 ⑵发药前填写药袋,发药时须携带执行卡 及药袋。 ⑶分工明确,认真执行各班岗位职责。 ⑷如病人或家属有疑问时,需核对清楚后 执行。
41、尿管脱出(多见于老年女性)
防范措施: ⑴置尿管前要正确评估患者。 ⑵对尿道松弛的病人气囊内生理盐水注入 量不可过少。 ⑶向病人做好宣教工作,避免过度牵拉尿 管及尿袋。
16、注射部位感染
防范措施: ⑴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⑵不易吸收的药物应深部注射,防止吸收 不良引起感染。 ⑶每日热敷过程中需保持清洁。
静脉输液易出现的问题 17、液体配错
防范措施: ⑴坚持三班查对制度,即治疗班摆药,夜 班查对,治疗班再核对。 ⑵配液要仔细核对药物和液体名称及剂量, 避免主观凭印象操作。 防范措施: ⑴向患者讲解服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注意 事项。 ⑵护士发药时要正确指导患者并服药到口。
肌肉注射易出现的问题 13、注射部位不当
防范措施: ⑴协助病人取正确体位。 ⑵准确选择注射部位。 ⑶对于体型消瘦的病人进针不宜过深。 ⑷小儿应选择臀小肌注射。
32、标本丢失
防范措施: ⑴抽血后,标本要及时送检。 ⑵有特殊情况须延缓送检的,保存好标本并书面 交班。 ⑶标本放置位置要固定,防止乱放而丢失。 ⑷标本不离化验单,或标本本身要注明床号、姓 名、项目等内容,防止标本不明而丢失。 ⑸对于不明标本要问清楚再处理,勿随便丢弃。 ⑹及时查找化验结果,防止化验室丢失。
吸氧中易出现的问题 3、气压伤
防范措施: ⑴先调节好氧流量再将吸氧管插入患 者鼻孔。 ⑵改变氧流量时先将导管撤出,待调 节好后再插入导管。
4、氧中毒
防范措施: ⑴根据医嘱正确调节氧流量。 ⑵高流量吸氧时应注意吸入时间不宜 过长。 ⑶定期检查氧流量表是否准确。
5、管道脱落
25、静脉空气栓塞
防范措施: ⑴输液前认真检查输液管是否排气成功,管内有 无气泡。 ⑵加强巡视,防止液体输空。 ⑶换液时如液体输至茂菲氏滴管下方,一定要重 新排气,防止只看上方,忽略下方。 ⑷使用三通时要连接紧密。 ⑸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更换管路时要注意 防止空气进入。 ⑹输液过程中,由静脉推注药物时,应先回抽再 注药,防止空气进入血管。 ⑺病人活动时,嘱勿将茂非氏滴管过度倾斜或倒 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