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申论阅卷老师给公考人的忠告(转)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编的忠告

公务员考编的忠告

公务员考编的忠告作为一个已经成为公务员的人,我深知公务员考编的重要性,也理解许多人对此感兴趣。

在这里,我想给那些准备考公务员的人一些建议和忠告。

首先,准备好心态。

公务员考编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毅力和耐心。

不要期望一蹴而就,而是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

考公务员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过程,所以必须做好与其他考生的竞争准备,尤其是从心理上做好准备,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

其次,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

在学习计划中,要包括备考的各个方面,如阅读理解、行测、面试等,以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要制定每天、每周的学习目标,通过分段学习来提高效率。

第三,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

公务员考试的题量庞大,知识面广泛,因此选择一些优质的学习材料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购买备考书籍和参加线上课程等方式获取资料。

在选择学习资料的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学习方法和内容。

第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

公务员考试不仅仅是知识的考察,还包括对综合素质的要求。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担任学生干部或参与志愿者工作等方式来培养这些综合素质。

最后,保持积极的心态。

在备考期间,有时会感到压力很大,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但要记住,艰难困苦是一种人生的常态,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因此,在备考期间,要学会放松心情,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相信努力一定会换来回报。

总之,公务员考编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过程。

只有具备良好的心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每一个准备考公务员的人都能够坚持下去,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公考随想

公考随想

公考不狠白不狠狠了不白狠——从名言的门缝中看“公考”都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都说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文饱含了生活的哲理。

今天就让我们和中政申论向阳花木老师一起窥探其所富有的特殊群体意义。

一:百学须先立志。

这是朱熹老先生的教导。

什么意思?很简单,就是生动而直接的告诉我们那些对于公务员考试怀着一颗蠢蠢欲动之心的人,心动就应该行动。

看着别人在公考路上忙成“快乐男声”“超级女声”,羡慕是没用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公考的意念,搭载兔子的速度去报名。

所谓,百学须先立志,是也。

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两句话应该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两句话之一了,总被爷爷用来教育孙子,老师教育学生,妈妈教育儿子。

公务员考试很难,难就难在竞争的压力大,难就难在备考的过程(当然是指那些真正意义上准备考试的人)。

公考虽然只考行测与申论两科,但是其涉及的范畴相当的广泛,因此需要有“大海捞针”的勇气,“破釜沉舟”的信念,“海枯石烂”的执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只有深入的备考,奈得住备考的枯燥与寂寞的人才能磨砺出最后的宝剑,在苦寒中绽放出最迷人的花香。

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公务员考试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测试,苏轼苏大才子谆谆教导我们:既然报了名,就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备考。

认真看书,好好做真题。

做完行测再来申论,一套一套,一天一天,月月又年年,只要狠下心做题,平时的“厚积”在考场上是可以“薄发”的,公考也是可以“约取”的。

同时,应该看到苏才子的话外音:不光男人得对自己狠一点,女人也是可以对自己狠一点的。

公考,不狠白不狠,狠了不白狠。

四:吃一堑,长一智。

这是一句古谚语。

提醒我们要懂得总结,对备考过程中那些容易错的题目深入总结,全面分析,最好吃进心里,记在脑海里,融在血液里。

只有适时的总结,才能避免两次掉入同样的河流。

只有懂得积累,才能排除万难,抵达公考的彼岸。

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这是中国第一位诗人屈原的话语。

它要我们记得在备考的过程中找寻出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考试的过程中要懂得放弃,将有限的时间投入更为有效的题目中(有把握的),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最好的成果。

申论阅卷老师给考生的建议!!!

申论阅卷老师给考生的建议!!!

申论阅卷老师给考生的建议!!!2016-09-06 17:57阅读:980透析阅卷评分标准把握考官出题思路——申论阅卷老师建议考生“换位思考”近年来公考不断升温,报考人数一路飙升。

申论作为公考科目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得申论者得天下”。

但很多考生对于何为申论、如何应对申论考试,仍然存在着很多困惑和误区。

下面结合某次申论阅卷经历,谈谈在申论答题及复习中的一些问题,希望大家申论要“三思而行”:1.思维定位与党一致,2.换位思考命题意图,3.穿透材料思路明晰。

一、阅卷流程先说下本次申论阅卷基本流程:1.阅卷老师进场封闭后拿到真题和参考答案。

2.召开协调会,明确答案得分点、统一阅卷标准。

3.按试题工作量分成几个小组,明确各自改卷范围。

4.进行简单试评,进一步明确阅卷标准和给分标准。

5.试卷提前扫描进电脑,通过电脑进行正式阅卷。

6.每道题目,都要至少进行两评,由两位及以上阅卷老师分别进行阅卷,打出分数,然后取两个得分的平均值作为最后得分,比如该题20分,一位老师打分10 分,另一位打分8-12 分,两者平均后作为该题得分。

7.但如果两位阅卷老师所打的分数存在一定差距,比如一个给8 分,另一个给12分,就将由本阅卷组组长进行三评,三评分数为该试卷最后得分。

三评进行时,该小组要暂停阅卷,然后再次召集重新统一打分标准。

在这个流程中,在不影响本小组阅卷整体进度的前提下,作为个体的考官如何阅卷又准又快,又会喜欢什么样的答卷?考生又该如何才能做出令考官“一眼相中”的答卷?下面从申论考察内容、考试题型、出题意图、给定材料、作答技巧五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二、考察内容阅卷老师面对的是电脑屏幕上一张张2000-3000字的答题格子纸,但申论考试不是书法大赛,虽然字体美观清晰有利于电脑识别,但是书法不雅的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能做到清楚易认,每个字都在规定区域的格子内,字与字之间笔画不要纠缠,不要将“白月坡”写成“白肚皮”。

步知公考申论提分建议:听试卷的话,服试卷的令

步知公考申论提分建议:听试卷的话,服试卷的令

步知公考申论提分建议:听试卷的话,服试卷的令大家都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其实公务员又何尝不是如此。

很多人都怕老婆(据说这种怕缘于尊重与怜惜),我觉得这也是公考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不要拍砖)。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公务员选拔考试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对应试者的能力界定、要求也越发明确,但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这仍然是一种应试机制。

所以,在作答中应该牢记:听试卷的话,服试卷的令。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其不仅涉及了破题,还涉及了内容的呈现与表达。

破题,简单来讲就是揣摩题目的本质要求,理解出题人的考察意图。

具体而言,有两大要求:1,认清题目的本质。

比如让我们谈启示,其本质是概括相关案例、事迹的积极经验和措施。

比如谈谈对“制造业是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的认识,其本质就是分析制造业的特点、价值,简单而言就是诠释为什么要发展制造业(必要性分析)。

2,全面、透过本质看清议题。

比如2000年国考的真题,其表象案例是噪音污染所带来的“官司”,但本质却是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问题,需要以小见大,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

再比如2010年国考真题,其基本的要求是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写一篇文章,在拟题及行文的过程中,很多人却没有完全照办,要不只论述了开发,要不就只阐述了保护,典型的顾头不顾腚的“浪子”形象。

在申论的作答中,一方面需要花心思审视题干及附加的要求,设身处地的领会题目的目的,另一方面应遵循“副省级及以上职位注重分析能力”“地市级及以下职位注重贯彻执行能力”的基本原则,如果是报考前者,就需要注重抽离、提取观点,注重分析和说明,能从宏观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果报考地市级及以下,则应该注重对材料的归纳和总结,避免主观发挥,注重从微观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那么,观点分析题首先表达出观点外,文章写作中又该如何将自己文章的标题变成“勾引”阅卷老师魂的“凤眼”呢?1、直观的突显文章的论点。

既然是应试,自然需要直接、明了,避免拖泥带水。

你不知道的申论潜规则,看完至少提高10分——尚政公考

你不知道的申论潜规则,看完至少提高10分——尚政公考

你不知道的申论潜规则,看完至少提高10分——尚政公考雷区:1、阅卷老师根据答案要点批改,许多(这个比例较高)老师根本不看试题;2、电脑阅卷,三评的分数误差不会太大,因为许多老师不愿意重新再来,效率太低。

3、200字左右题目大概5秒结束,400字左右的题目大概8-10秒,800-1000字的文章写作题大概12-16秒结束,秒杀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4、不要试图多引用什么名言警句,这在阅卷老师那里没用5、不要反复将申论材料里的话强调,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关键6、不要套用千遍一律的东西,尤其是背什么模板,那会让你永远得不了高分,甚至死的很惨!7、写错了字千万不要涂改,尤其是在文章写作题。

8、不要喊口号,你会死得更惨!申论加分区:1、书写工整所以练字是非常重要。

工整即可,不需要你那么美观,阅卷老师没时间欣赏。

2、条理清晰分角度,有条理回答。

看到一坨文字,你觉得阅卷老师会给高分吗?有逻辑,有层次才是好答案,清晰的回答让阅卷老师看得舒服。

3、关键点除了文章写作题,写分值点是关键。

阅卷老师会看几个词眼,一般根据每个题目的分值分成几分,这些词眼一般是根据材料,或者就是出现在材料里,只是需要通过考试的你进行自己雕刻一下,但不能用大白话。

所以,归纳整理再到精简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活,你做好了这三步,前面几个申论题高分肯定没问题。

具体赋分法1、客观题(主要指归纳概括题、提出对策题、综合分析题、贯彻执行题)A、按词给分(一般是归纳概括题)一般是几个关键词,无论你回答得通顺与否,语言衔接的通顺与否,这种词可以在材料里寻找,但需要多样化表述来突出。

B、按意给分(一般是分析类题或公文形式)这类题型需要从材料中提炼,通过精简,形成表述不同意思,每一意思点都是分值。

同一意思即使不同表述也可得分。

2、主观题(主要指文章写作题)A、形式+内容(一般指公文类写作)形式30%左右,内容70%,形式基本是失分点,需要熟悉:上行文和下行文上行文——下级报送上级,客观陈述,语言精准,内容简洁明了下行文——行政机关面向大众的,诸如公开信,宣传稿。

申论评卷老师阅卷启示

申论评卷老师阅卷启示
三是狠抓条理性和首尾句。答题时一定要有条理,至少是看起来 有条理。首尾句的过渡一定要明显,格式要清楚。文章结构一定要 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来。如果结构不在格式上清楚地表现出来,那 么阅卷老师就不得不把你的文章一字一句全部看完,而这会给他造 成一个你文章层次不清的感觉。但是请大家注意,条理不是一定要 用符号来表示的,分号也是条理,整齐的句式也是条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是狠抓论点。首先要根据后面要讲到的形成论点的方法提出一 个正确的鲜明深刻的论点。接着要学会在适合的地方把论点凸显出 来。论点能在题目中体现出来是最好的,如果不行,应该学会开门 见山,第一段就点出来,最迟拖到第二段点出来。如果在最后说出
观点,估计你的文章已经没有出头之日了,因为急性子的阅卷老 师,已开始翻下一份试卷了。
申论评卷老师阅卷启示
一是狠抓字数。要掌握好字数,判断字数的标准是文章最后那个 字前面所有的方格。标点符号算字数,空格算字数。字数不是越多 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要根据要求掌控。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字数不够,用材料凑。字数太多,要学会割舍。
二是狠抓卷面。卷面就是生产力。好的卷面可以帮大家提高 5 到 10 分,这一点都不夸张,道理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可以试想两篇 文章,一个卷面很好,内容很差,是绣花枕头。另一个卷面很差, 但是内容很好。结果会怎样?卷面好的卷子虽然也可能是三类卷,但 一定是三类卷中的高分,甚至一不小心会成为二类卷。而对那个卷 面差的卷子来说,能进入三类卷就不错了,因为第一关就可能被咔 嚓掉。好卷面靠什么?一靠自体,二靠认真。你可以字体不漂亮,但 你绝对不能不认真,绝对不能满纸涂鸦,胡改乱画。只要不是关键 部位,例如第一段,每一段的首尾句,能不改就不改,甚至错了也 不要改。因为对于非主体部分的内容来说,阅卷老师通常看不到。

公务员阅卷老师提示

公务员阅卷老师提示

阅卷老师的评分心理申论写作最终是给接受对象看的,写作效益的体现,关键还在于接受对象对申论的理解和认可,这里的接受对象是阅卷老师。

只有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申论写作才能得高分,考生才能顺利通过申论考试。

正因为如此,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充分了解阅卷老师的评分心理,增强文章的针对性和可读性,以此来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

根据对历年来的阅卷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将阅卷老师的评分心理总结如下:1. 求实心理在申论写作中务求实际,一方面要求内容的绝对真实、本质真实,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把握“平衡”的手法。

即在突出讲某一个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到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强调某一方面的主要意见时,还要注意到其他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

要寓倾向性于平衡性之中。

不注意这一点,过分强调一个因素、一种意见、一方面观点,极有可能出现片面性和绝对化,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当今复杂的公务活动、社会事物等“系统工程”的客观全貌,这样的答卷也无法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2. 求新心理江盈科曾在《蔽箧集序》中说道:“新者见嗜,旧者见厌,物之恒理……新则人争嗜之,旧则人争厌之。

”观点、内容陈旧的文章,是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申论写作也同样如此。

一个典型的材料经常变换角度用,不但背离了公务员的工作原则,而且也不能满足阅卷老师的求新心理。

申论不但内容要新,其写作形式、语言、角度、技巧都要既遵循规范又不断创新,才可能适应申论考试的发展变化。

同是一年一度的国务院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其内容、观点、写法、语言却年年有新意,都给人大代表和全国人民以耳目一新之感,成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纲领性文件。

同样道理,虽然每年申论考试的模式基本不变,但随着内容、题型和阅读量的不断变化,考生的答案也需要发展和创新。

3. 求尊心理在申论考试中要想得到阅卷老师的理解和认同,首先必须对阅读者给予必要的尊重,满足其求尊心理。

这里所说的尊重,不仅是对阅卷老师个人的尊重,同时也包含着对行文所涉及的单位或个人的尊重。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阅卷的启示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阅卷的启示

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阅卷的启示四川华图名师依据历年的考试、阅卷来说,尤其是申论阅卷的科学性,不仅可以让考生了解阅卷老师要什么,阅卷老师的判分依据,而且可以从阅卷过程中获得启示,为考生获得高分提供借鉴。

申论阅卷是有一定的科学性,这里的科学性是指阅卷人在阅卷过程中所坚持的原则与判分技巧。

从历年的阅卷来看,可以将阅卷的内容分为两类:一是按点判分的试题;二是按照档次判分的试题。

对于这两种试题,尤其是第一类,笔者从教学过程中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以供大家探讨,即对于按点判分的试题,笔者认为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供大家探讨。

1、阅卷老师需要的要点必须全面。

要点的全面就是一定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在材料中去寻找属于这个问题的所有关键信息。

群定关键词的方法,笔者依据今年来的教学将其分为多个方面,只要考生能够申请出题目,尤其是题目中隐含的潜台词,并且能够在材料中读出潜台词,并且按照一定的书写套路,一定能够确保要点的全面性。

2、考生的作答用词必须要准确、得体,体现出一定的公务员的特征。

做到准确的前提一定是申论材料,在材料的基础上将问题所需要的所有关键信息梳理出来,并结合一定的关联词将其书写出来,但是这个过程最忌讳的就是大量的照抄材料,没有一定的套路,没有一定的思想,没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考生一定要在平时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训练这种组织关键词的方法。

3、考生的作答必须清晰有条理。

清晰有条理是考生在作答过程中能够清晰地将自己的思路表现出来,这个需要考生发觉问题中命题人埋下的内在逻辑。

4、语言连贯、规范。

申论的作答语言一定是具有书面语意义上的语言,而且语言必须能够反映问题的需要。

5、卷面一定要美观、字体要整齐,无错别字,格式正确。

虽然这在申论作答过程中的分值比较小,但是对于申论来说,我们不应该从细节上丢分,否则可能影响整个全局的分数。

例如2014年四川省申论第2题:假定A县受到启发,派团到西马各庄村参观学习,而你是西马各庄村的大学生村官,请结合“给定资料8”,起草一份关于垃圾分类的经验介绍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申论阅卷老师给公考人的忠告(转)
大家一想到申论,就想到了千字文,辅导班主要也讲千字文,但是通过我老师和师兄弟多次申论阅卷的经验,以及我参与阅卷的亲身体会,申论拉开档次,最重要的是在前两道题,而不是最后一篇文章(当然了,你要是最后那个实在写得太砸,那也肯定over)。

申论都是网上阅卷,阅卷老师分成几个组,每组只阅一道题,而且只能在屏幕上看到这一道题,如果你写到格子外头去了,阅卷老师就看不到了。

80%以上的老师根本都没有看过申论试题和给出的材料,只需要记住答案要点就可以上阵了。

每组都有组长。

大家首先进行试评。

一人20份卷子,评过之后统计时间和分数分布区间,每道题根据分值的不同划定出一个误差区间。

正常情况下,一道题会有两个老师阅卷,他们给出的分数可能有高有低,如果分数差在误差区间内,那就取两者的平均值为该题的分数;如果分数差超过了误差区间,那就要组长进行三评,并以组长给出的分数为准。

电脑会自动统计出该组的三评率,如果三评率超出了规定范围,则证明这个阅卷组对于阅卷没有达成共识,对不起,前面所有的工作白费,重新停下来,大家统一规则,然后重新试评20份,误差率合格了,再重新阅卷。

想想吧,如果因为你个人的原因,分数误差大了导致全组停工试评从头再来,那是多大的罪过啊!所以,阅卷老师们都会心照不宣的在中间分和安全分上徘徊,以免出现招人白眼的状况。

枪打出头鸟,每个老师所有给出的分数都是在电脑终端有统计的,如果给出的分数太高,或者高分太多,或者中间分数太少,那巡视员就会把这个老师叫到电脑终端屏幕前,让他看分数曲线,然后温和的说一句,要不然,你们组再试评一下?为了集体荣誉,绝对不能重来啊!所以,大家都会努力的向中间分靠拢。

那什么是中间分和安全分,举个例子,一道20分的题目,可能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也能打个14分吧,哈哈,错啦!一道20分的题目,中间分是10分,标准误差是3分,也就是说,万一一个老师给该题打了10分,那你作为另一个阅卷老师,最高打到13分,最低打到7分。

但是,万一你觉得挺好的文章,另一个老师只给八九9分,你打13分就超了啊!所以,保险一点,打个11分总不会错,就算另一个老师觉得该题答得不好,也不至于给到7分以下或者14分以上了吧。

这就是一个阅卷博弈,经过这样一番博弈,大家的默契就是:一般的,给8-9分;还不错的,9-10分;不怎样的,7-8分;非常差的,6-7分;非常好的,10-11分。

打到6分以下的低分或者13分以上的高分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很难很难。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答得不错但是100分的申论才只得了四五十分的原因啦。

那我为什么说第一二道题是得分的关键呢。

这是因为,客观的点好找,容易达成共识,老师们数着采分点给分,一般差距不大,分数得的也理直气壮;最
可怕的是主观性的阅卷分数,太没谱了,老师就是觉得文章写得好,也不敢给高分。

所以,临考不到一个月,努力抓好前两道题,练习找准采分点,比使劲练大文章要有用得多。

那什么是采分点呢?说起来也挺荒唐的。

阅卷组拿到申论答案以后,会根据题目分值将答案进行分配。

比如说09年国考申论第一道题吧,具体的细节有点记不太清楚了,20分由结构分2分,采分点16分(八个点),主观分2分构成,大概是只要能答出“文段说了两件事情”,有个“两件、二层”之类的字样,就能得到结构分2分,用了分号但是没写“两”,就没这2 分;然后“粮食安全”“民生”还有什么的,各两分;再有什么就已经记不得了。

反正,其实批卷子到后来,已经麻木到连自己都记不得答案和完整的采分点是什么了。

就是给个中间分安全分,字好一点的看着顺眼一点,有几个点的,就给个9分,字差一点或者采分点少一点的,就7、8分,保证不会出错,误差率也在可控范围,全组的阅卷率很容易通过。

要是后面的大题就更虚了,不可能将好几十分都拆成一个个采分点,所以都是划档给分的,这就比前两道题靠采分点给分要模糊得多,一般来讲,还是给个中间分,50分的题目,给个23分-27分之间就可以了。

阅卷时间的话,都是在电脑屏幕上阅卷,想象一下,每天从早上八点半开始盯着屏幕一字一字的看枯燥的重复内容,一直到晚上六点。

除了上厕所和吃饭,基本没什么休息,脖子会酸屁股会麻胃里恶心眼睛会瞎掉,很辛苦的!所以大家都想快点结束战斗,第一是不要取消成绩重新试评,第二是不要单位时间尽量多批一点。

而且组员之间和各个组之间也都有无声的较量,每个人的业绩量都是清晰可见的,你批得少,那就是赤裸裸的偷懒了,会遭人鄙视的。

相对来说,新手阅卷时间都比较长,反复看反复找,还要斟酌给多少分,一道200字的题目可能要阅15-30秒,这样单位时间内阅卷量就会非常少,电脑终端那里显示你的工作量和单位效率都很可怜,经过一会儿的磨练,新手就会逐渐赶超老手,争取每道题五六秒的速度,甚至更快。

400字的题目,阅卷大概是8到10秒。

最可怕的是800到1000 字的大文章,阅卷时间老手差不多12秒,新手也会在16秒左右结束战斗。

也就是说你辛辛苦苦花两个小时写的东西,阅卷老师统共用不上30秒,已经决定了你的生死,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秒杀!
哦,对了,还有一点,为了便于规范统一,采分点大多数都是题目中已经给出的关键词或字眼,或者稍加改装整理。

除了十七大或重要领导的重要讲话,一般的别的词汇是不太可能成为标准答案中的采分点的。

但是完全照搬大段原文那也是死定了的。

所以,如何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关键字眼,然后把他们拼到答案中,是练习的关键。

某些参考答案脱离材料天马行空的提对策,即使可行,也不会是采分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