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之付出与回报
付出与回报的优秀作文

付出与回报的优秀作文•相关推荐付出与回报的优秀作文300字(精选11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付出与回报的优秀作文300字(精选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付出与回报的优秀作文1如果,你很珍爱的一个东西,但是那天你突然要舍取她,可是你可能得到是比这个更好的东西又或者是坏的东西。
那么,你们会都做什么选择呢?其实,很多人肯定都选择不舍取吧。
因为,舍取了就可能得到的是更可坏的东西,那不是得不偿失吗,还不如保持现状呢,是吗?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吧,因为舍取了就有可能得到更坏的东西,那么还不如不舍取。
这就是人们常理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
面对这个选择的时候,有人做过一个调查,百分之九十的人都选择的是不舍取,只有仅仅百分之十的人选择的是舍取。
很多人都恐惧这个问题,她们害怕得到一个更坏的东西。
其实,错了。
大家都忽视了,如果舍取了还可能得到一个更好的东西,大家都忽视了这个更好的东西。
如果,你舍取了,可是得到的是一个更坏的东西,至少你曾经享受到了好东西的美好,那么你反而还会去更加珍惜,珍藏那份美好。
如果不舍取,那么你连得到好东西的机会都没有,并且一直停留在原地,没有进取,没有前进,那么人生也就没有意义了。
其实,舍取就等于牺牲,你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可能得到的却是更多的美好。
可是你不牺牲自己的利益,那么你将和别人一起损失自己的利益。
那么还不如你自己先做出选择。
有时候,牺牲也是一种收货,当初那句老话还回荡在耳边,吃亏是福。
以前,我总觉得这句话不在理儿,吃亏怎么可能是福呢?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真谛也实现了。
付出与回报的优秀作文2天下不可能掉馅饼,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得到什麽。
舍得,有舍才会有得,只要你付出了就会出现回报。
而给我启发的则是我家的水井。
我家有个水井,每到冬天就会出现冻裂现象,所以我们想了个办法——用水泵插上水管。
付出与收获作文(精选15篇)

付出与收获作文付出与收获作文(精选1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付出与收获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付出与收获作文1家乡似家,可以容下许多人;家乡似一本书,可以记载许多的历史;家乡似一杯水,可以容下许多的水滴。
社会在变化,事物也在变化,而我的家乡新店村也在变化。
从我出生到现在,新店村的变化,日新月异。
现在就让我来说说她的变化吧!在我的记忆里,以前砖瓦堆砌的房子,如今变成撞撞大楼,小区如今宽敞明亮不用再拥挤得让人难以呼吸。
而现在呢?已经看不到那时候的荒凉,周围全都盖上了高楼,狭窄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宽敞的大马路,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村子里的微景观“路墘潭公园”了。
这个公园给人一种古典风味的感觉,那儿有小河、小桥、竹子、亭子……,给人一种宁静的享受。
每天我会到亭子里去享受这些,把自己的烦恼统统忘掉,偶尔也有些中年人在这儿运动、跳广场舞,让人目不转睛,广场舞配上这美不胜收的景色真是绝配呀!微景观给我的感受是迷人,还可以让人感受到仙境般的感觉!俗话说的好:“没有付出,怎么会有收获。
”村委会为了改善这些也动用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村民们也从中非常敬佩村委会的人。
他们把美丽献给了大家,可他们的付出却人人都知,并没有白费。
村委会付出的,收获的是个个笑脸,村民们甜甜地笑了,村民已感受到了他们的付出。
家乡似一支笔,可以写下许多的历史;家乡似一棵树,像山峰一样耸立在那里;家乡似一本书,让人读到自豪骄傲。
家乡的变化已经跟上了社会,城市变化的步履。
付出与收获作文2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不时反思着,深感到前路的迷茫,无法抉择前进的方向,或许出于失败后的无助,执着之梦的破碎,前进步伐遭阻挠。
我无法自解。
难道就这样一蹶不振,自甘落后吗?不,我将会以乐观现实地面对。
也许努力付出后,我们未能得以满足,获取成功的非凡经验,但总坚信着只要功夫深,我们终会迎来“铁杵能磨成针”这一光辉时刻。
付出与回报高一作文(精彩9篇)

付出与回报高一作文(精彩9篇)付出与回报作文400字篇一人有的时候真的很容易因为结果而影响心情与斗志。
关于付出与回报,现在人们也已认同了一点,那就是虽然付出了也不一定有回报,但不付出,肯定就是没有回报的。
道理都是懂得的,但当一个人真心实意地付出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结果不是很尽如人意,或多或少还是会对其产生影响的。
这就是考验一个人心理承受力的时刻吧。
有的人会因为结果不如而一蹶不振,也许就此放弃,不愿也不敢再去尝试。
但生活中同样也有那样的一群人,他们同样也会因为成绩而黯然神伤,但是他们给了自己期限,允许自己花一些时间去失意,去宣泄,与此同时,当所有的负面情绪被渐渐地甩出去的时候,他们懂得人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被自己的懦弱所打败,所以他们会选择在适当的发泄后,重新找回自己。
重新再去开始,顶着压力,顶着同样的不确定,埋头前进。
事实上,从他们懂得这样的一个道理,不被过去所打败,就已经是一种成长的胜利。
我们没有办法去左右一些回报,但是我们要懂得如果你停滞不前,那将什么也没有,如果你继续勇往直前,那前方总会有希望,一道曙光也能引领有激情的奋斗脚步。
付出与回报作文篇二逆风猎猎,溪流汩汩。
疾驰奔驶过的列车,留下铿锵有力的鸣笛声,在林间作响,幽幽荡扫起的尘埃,在肃穆的大山深处向一个人致敬。
这是一道萦绕在山林间的庄严赞歌,为一个生命在太阳下的执着与坚守唱响。
因为付出,所以收获。
古希腊有一句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种下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对岗位的坚守,收获的便是整个森林那肃然起敬的崇高礼赞。
种下的是盈满爱与善的花苞,收获的便是日久弥坚的温暖。
当“最美妈妈”吴菊萍不顾危险,完成从天而降的爱心举托,一个孱弱的生命将因此而重获生的希望,一股感天动地的向善力,正因此茁壮成长,一股善良温暖之风将拂遍神州大地。
种下一份爱,社会将收获一个美好的人间。
无论是深圳最美少女对轻生男的天使之吻,还是杭州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最后70秒强忍撕心裂肺的痛苦,咬牙做出最后的坚守……越来越多的感人花蕾将彭宇案后几乎不敢相信中国还有好人的社会重新点缀。
付出与回报作文共九篇

付出与回报付出与回报(一)过去,我们一直在讲:只管付出,不望回报;只讲奉献,不讲报酬。
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导,是对人性心理的一种扭曲。
其实,就人的心理而言,大凡付出了,就一定期望有所回报,而且付出的越多,回报的期望值也就越高。
当然,这种付出和回报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如果付出了而没有得到回报的话,至少人的心理是会失衡的。
至于那些曾经付出了而没有得到回报却又能一切如常的人,如果不是自欺欺人的话,就一定是心理素质比较高的人了。
前者以自欺求得心理平衡,以欺人显示自己的大度。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能说出自己付出不望回报的话,这本身就昭示了渴望回报的酸溜溜的潜在心理,这就好比为爱付出了很多,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明自己不渴望爱的回报一样,毕竟苍白的言语难以遮掩不平的心灵。
我想,这只不过是难以得到回报或根本得不到回报时的一种说辞而已,并不是其心理的真实写照。
试想,如果上述表白出自真心的话,那么,当其得到爱的回报时,他是否还会再向对方说出——我为你付出了很多,但并不希望得到你的回报,那些付出都是我心甘情愿的,你可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原因而给我爱的回报,这一点还是请你考虑清楚的话呢?我猜想,面对这种情况,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除了欣喜若狂以外,都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
因为,毕竟付出了爱就总想得到爱的回报。
由此可见,人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得到回报的。
至于后者——那些心理素质比较高的人,即便心理素质再高,恐怕也是由于付出不过九牛一毛或者只是自认为做了该做的事情而已的原因,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吧。
这就好比给老弱病残让座,给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一样,当为而为罢了,自然是不求回报的了。
如若他的付出超过了一定的界限,那么,他也会产生渴望回报的情结的。
其实,就一般人的心理而言,付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回报,譬如:帮助别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感谢,为别人付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回报等等。
既然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都有平常的心理需求以及平常的心态表现,那么,我们就应该尊重彼此的这种心理需求,使我们彼此都能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
付出与回报作文550字

付出与回报作文550字第1篇:付出与回报作文550字付出与回报,这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举个例子,学习。
你有几分付出就会有几分回报。
慎重付出。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好的回报。
如果你把真心付出在一件正确的事情上,那么你就能获得好的回报,也许它会比你付出的还要多。
相反如果你的付出是用在不正确的事物上,那就是白费心机,还可能得到恶果。
这样一来,不仅没有益处,而且还可能给自己造成伤害,导致以后不敢轻易地去付出。
尝试付出。
有的时候你付出了很多,但收效甚微,不能称心如意,这时,你可能会选择放弃,或产生付出都是没有好回报的心理,我只想说,贵在坚持。
万事开头难,不要轻言放弃。
别以为已经到结局了,其实只是徘徊在开端;别以为已经看到了结果,所以妄下定论认为继续是没有好处的,天有不测风云,谁能保*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心中少一份疑虑,多一份希望,并始终保存一份好奇。
尝试去坚持,尝试去付出。
懂得付出。
做任何事都有技巧。
不要盲目付出,要学会判断,看你要付出的对象值不值得你付出这么多。
就拿工作来说,怎样安排时间付出的劳动力可以获得较大的工作效益?这就需要制定切实的计划。
学会灵活变通,不要顽固偏执,也不要投机取巧。
享受付出。
付出的过程是多姿多*的。
享受这过程的快乐、劳累或恐惧或不安或是其他感情的滋味,并想一想造就这种滋味的原因是什么。
有一句话说得好!“‘舍得’‘舍得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付出与回报作文800字上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我考了一个很不错成绩,两个一百,一个九十七点五分。
记得以前我也考过双一百,但是那样的成绩也没有让我的心情这么好过,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年级低、事情少、课程也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对我们个别的错题会有一些小的提示,考双百不会让自己很有成就感。
但这次考试不同,因为我是在课程多、时间少、身体差的情况下考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成绩。
这样的成绩让我特别地高兴,有一种从没有过的舒坦与自豪感,到现在我依然记忆犹新。
付出与回报作文素材

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对他人说:“我的 每一幅画,都像我的亲骨肉一样,都是十月怀胎,都 是养育出来,全都饱含着我的真情实感和心血。”事 实也正是如此。他在91岁高龄的某一天,要创作一幅 一丈二的作品《高粱》,清晨6点进去,没喝一口水, 没吃一点东西,一干就是8个小时。倾情付出,终有 收获。吴冠中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师”,其创作 历经数十载成为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的代表。
努力从来不会白费,一定会让自己收获真才实学, 成为货真价实的学霸。机会来临,他的成功水到渠成。 在《声临其境》,他用一口纯正的英音版《亨利五 世》,配上生动的肢体,惊艳众人,圈粉无数,这个 宝藏男人终于还是被发现了!
司马光自幼勤奋好学,由于他自觉得记忆 力不足,所以他读书时格外用功。平日,教他 们的老先生每次讲完课后,都要让学生们温习 功课。别的孩子读几遍就合上了书本,出外玩 了。而司马光则不然,总要一个人留在教室里, 放下窗帘,一遍又一遍地琅琅诵读课文,反复 思考揣摩,直到深刻地领会了文章的意思方肯 罢休。司马光做官后,尽管公务繁忙,还能利 用点滴时间多读深思。即使在去一些地方视察 途中,他也坚持在马背上背诵诗文。他通过长 期的刻苦攻读和乐于思考,终于成了一位学富 五车、著述颇上的大家。
只要努力人生最坏的结局不过是大器晚成
19岁唱歌出道,在酒吧唱歌被客人刁难,跑龙套被 导演羞辱,折回老家,开工厂做生意,结果一场金融危 机,一夜之间血本无归,负债累累。在最低谷的时候, 发小高虎让他来剧组客串,他意外发现了演员这条路, 于是以26岁的“高龄”考了北京电影学院配音系。
30岁的时候接到《疯狂的石头》,他异常珍惜,为 了拍好偷面包的场戏,他绕着高架桥跑了一整天,跑 到整个人脱水。35岁的时候拍《斗牛》,整部电影拍下 来,他跑坏了30多双鞋。后来《疯狂的石头》让他在圈 里崭露头角,《斗牛》助他拿下金马奖影帝,这之后黄 渤彻底红了。
付出与回报高一作文(4篇)-最新

付出与回报高一作文(4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4篇《付出与回报高一作文》,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付出与回报作文篇一人世间,正道沧桑。
无数人辛辛苦苦一辈子不但为了成功更是为了自己的幸福。
可是人如此劳累,如此辛苦真的可以换来回报吗?答案是:不一定。
可为何还是有许多的人为了理想为了生活而奋斗在第一线?回头想想,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努力了,奋斗了,尝试了。
换来的终究是苦果。
为了叔父的理想,为了心爱的虞姬,更为了自己多年来的报国之行,项羽苦心经营一番楚地,可在最后却以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而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无独有偶,于谦在拼死保卫北京之时,可曾想到自己为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奉献了自己,换来的却是石亨的背叛和自己的牢狱之灾;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乔布斯为了自己的公司兢兢业业,艰苦奋斗虽然得到了无数的金钱和荣耀,可赔进去的确是健康。
如今,我为了得到的理解,去努力去尝试,的道德不也是不解,猜忌,责备,鄙夷如今我又不禁发问,这是我咎由自取吗?想想这个多变的世界不禁让我心寒,人们为了一己私欲不惜牺牲他人。
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世界啊!是。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勇敢地投入到社会当中去,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可是这个万恶的社会,将我们的纯真,我们的善良,席卷到了一个精神的监狱。
无知的我们,在用自己纯洁衬托着世界的罪恶。
让我们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所以不要相信那些带有幻想的语言,那只是你童年时代的一句童谣。
话已至此,有人不禁要发问:那人为什么要付出?这就是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无奈与痛苦。
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不付出就一定没有收获。
在我看来,不要爬到太高,因为怕得高摔得惨,树大招风。
物极必反,付出太多反而没有多少回报。
我要的是爱,使劲得住考验的爱,是超越一切的爱。
这种爱可以上刀山下火海。
付出与收获优秀作文高考800字【优秀9篇】

付出与收获优秀作文高考800字【优秀9篇】付出与收获篇一老舍先生曾说过,“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方仲永,虽五岁便能作诗,最后却落个“泯然众人”。
令人不禁叹息,世上天才本就不多,而最终能成才的,必然是那些有所付出的人。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天夜里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了不知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能背出来。
这时候他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家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
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背诵了一遍,扬长而去!那贼人很是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聪明,但遗憾的是,他的天赋没有用到正道上去。
而曾先生却成为了连毛主席都敬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因此说付出与收获总是成正比的,没满分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才华而有所收获。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马克思在穷困潦倒之时写下了《资本论》;居里夫人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玻尔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量子物理学派;海伦在黑暗中写下了很多不朽的名作……这些惊人的成就都是因为他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
大到文学家、科学家,他们都是不断地付出与努力;小到我们身边的同学们,看到那些成绩优异的人以及我们所惊叹的“黑马”,在羡慕的同时,你可曾想过成绩背后那挑灯夜读的夜晚、课堂上全神贯注的眼神。
有人说: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
但我想说,不付出就一定不会有收获。
冰心奶奶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开时的明艳,然而它当时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有些失落背后是咬紧牙关的灵魂。
”绚丽而璀璨的彩虹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到。
付出与收获作文篇二一个人只要有努力,那一定就会有收获。
例如助人为乐是付出,那他人的回报便是收获;艰苦训练是付出,那吸取经验便是收获;勤学苦练是付出,那学习进步便是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之付出与回报
学生为无儿无女老师养老送终获48万遗产
【学生为老师养老送终:获48万遗产!你怎么看?】魏桂荣,生前是一位老师,一生未婚,无儿无女。
在她离开世界时,一直为她落泪的,只有曾经的学生,郑龙娣。
她和魏老师是良师益友,在魏老师生病时悉心照顾。
在魏老师过世后,她申请继承财产,而法院做出判决:魏老师48万存款归郑龙娣所有。
By央视财经
法治报记者王睿卿通讯员吴一
重情重义,善有善报。
这八个字用在29年如一日照顾恩师的郑女士身上,可谓恰如其分。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原告郑女士作为一名学生,能对自己的老师进行长期关怀和照顾,其行为应当予以肯定和鼓励。
”近日,闵行区法院对一起孤老遗产继承案作出公开宣判,郑女士因尽到部分抚养义务,分得孤老魏老师48万元遗产。
文革结缘
师生情同母女
魏老师一生坎坷,父、母亡故得早,自己没结婚,只有一个亲哥哥,但已先于其死亡。
郑女士是魏老师的学生,她为何照顾老人29年之久?这要从50年前的一场批斗会说起。
上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没有结束,知识分子还是“臭老九”。
在一次批斗会上,担任班干部的郑女士劝阻同学们不要狠斗魏老师,感恩的魏老师自此对小郑刮目相看,帮助她求学立身,两人就这样结下不解之缘。
毕业后郑女士不忘恩师,从1986年开始,她每月都到魏老师家探望。
老师退休后,家里已无亲人,孤身一人的魏老师经常犯肩胛骨的老毛病,需要去医院,郑女士总是陪行,并购置生活必需品,就这样一晃二十余年。
2000年,魏老师摔倒住院,郑女士悉心照料,后来她提出要更换居住环境,郑女士与其他同学四处看房,奉贤、青浦、闵行到处跑,最终选定了颛桥的房子,继而联系操办。
2007年,魏老师乔迁新家,改善了居住环境。
在魏老师70大寿时,郑女士特意召集同学们,请大家为老师祝寿。
2008年,在毕业40周年的聚会上,郑女士带着魏老师参加。
没想到就在这天,魏老师胃部不适,去医院,发现已经是胃癌晚期。
2011年魏老师原来所在学校为其开具了孤老证明,方便其入院治疗。
2012年9月魏老师去世,在操办葬礼时,郑女士发现魏老师的家门已被人换了新锁,拿不到材料魏老师无法落葬。
于是,到魏老师生前工作的学校打听,找居委会联系,但是问题都得不到解决。
清点魏老师的遗产,有48万的存折和一套颛桥的房子,郑女士最终决定将学校告上法庭,要求继承上述魏老师的遗产。
病友作证
照拂无微不至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郑女士把魏老师看成亲人,魏老师在生前也跟许多同学说过,郑女士像其女儿。
在法院开庭审理当日,魏老师邻床病友的小姑子陈女士来为郑女士作证。
2010年,魏老师已经不能走路,在住院卧病在床期间结识了陈女士。
提起当年的事,她娓娓道:“当时魏老师在1床,我们在2床,当时,我们这两床因为都不是家人在照顾,是学生和小姑子,在医院还蛮出名的。
”
“开始时,我不知道郑女士是魏老师的学生,还以为是魏老师家人,因为护理这种病人很困难的,味道很重的。
郑女士每天都去照顾,上午我去了她也到了,下午我走了她还没走,
有的时候晚上不放心也会过来看一下。
”
“除了她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人来照顾魏老师。
有次她几天没来,听魏老师说是出差去了,这两天里魏老师要换药,但没有付钱,因此耽误了用药。
”
“后来魏老师病情重了,一个人肯定不行,需要24小时保姆和郑女士两个人。
保姆照顾,郑女士负责在外面跑。
”
陈女士还说:“魏老师生前说过她信任郑女士,她将钱都交给她,有一次说要是治好了就住到她家里去。
后来公证处来了人,说不要轻易将财产给人,魏老师就犹豫了,因为她对钱看得很紧的,之前很多开支都是郑女士给垫付的,有一次魏老师感觉身体好了点,就对公证的事犹豫了,没有立遗嘱了。
”
公证夭折
学校提出质疑
法庭上,被告代理人拿出了一份《协议书》作为证据,并称:之所以有这份协议,是因为魏老师生前拒绝对由郑女士继承遗产进行公证,与其闹翻,后来在学校见证和协调下达成了协议。
这份《协议书》证明了魏老师生前不愿将遗产立给原告郑女士。
法官试图还原当时的情形,另一位证人陈某出庭。
他说:“2012年7月份的时候,魏老师生病住院,那时候要写一份遗嘱,那一天下午到的人蛮多的,有她的学生,还有我,当时民革的两位律师到医院来做公证,后来基本都谈得差不多了,最后一点结尾工作没有做好他们就走了,准备后来完善一下,但不知道什么原因魏老师否定了此事,不愿意公证了。
”
当被问及公证内容时,陈某说:“遗嘱内容主要是将她的财产(存款和房子)都给原告郑女士,原告是回避的,没有在场,到走廊上去的。
据我了解,原告郑女士经常照顾魏老师的。
住院期间我去看望她时,郑女士都在场。
”
当被问及魏老师不立遗嘱的原因时,陈某说:“我不清楚,据我了解,可能是魏老师这个人心思比较活络,8月份有段时间,魏老师认为自己病可能会好,认为会有奇迹发生,可能不想将财产给掉,想自己管。
”
好人好报
获分48万遗产
最后一位证人出庭了。
同为魏老师学生的莉女士陈述:“从学校毕业出来,我们一直都跟魏老师有联系。
1986年,魏老师身体不好,原告郑女士主动提议说帮忙照顾。
”
“2000年魏老师在家摔了一跤,原告郑女士通知我们去看望,她也在医院陪夜,从这个时候开始,原告每周都要去魏老师家,如果她没有时间会打电话给我,让我买点菜送过去。
魏老师和原告家人都认识,原告过年会带魏老师去家里过年,后来(魏老师)过生日还有换房子都是郑女士在忙,我跟着去过三次,另一个同学跟着去了两次,奉贤、青浦到处跑的。
”
“到2010年,魏老师已经不能走路了,到六院住过几天,后来又到华山医院看过,长征医院也看过,到医院看病,出租车费、吃饭什么的都是原告郑女士付的。
一次去华山医院,坐公交车,原告是将魏老师抱着上去的。
”
当被问及魏老师生前是否对财产有过交代时,莉女士说:“都是给原告的啊,存折都在原告处。
魏老师把原告当女儿养,一直说没有钱让原告垫付,还说出院了要住到原告家里去。
魏老师平时很节约的,我陪她出去,去过三次,每次去都是原告买单,钱看得挺重的。
”
此时,被告律师在法庭上提出一个观点:原告郑女士如果真像其所说从1986年开始照顾魏老师,该行为是值得赞赏的,但原告现在要求得到全部遗产,应属不合理。
姑且不论魏老师生前未立下遗嘱给郑女士遗产,单是魏老师作为孤老这点,其许多朋友都对其照顾很多,学校给了孤老补助金并且不定期去探望,居委也帮忙照顾孤老,当然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只希望求得公证,不涉及遗产,但如果都像原告郑女士一样主张继承,
魏老师会有很多继承人。
而原告律师陈述:郑女士不仅仅是尽到了“一定的”照顾义务,实际上已经尽到了子女对父母的照顾义务,魏老师生前跟许多同学都说过,原告像其女儿,也说百年以后会有所交代。
原告应当享有遗嘱继承的法定权利,如果口头遗嘱不成立,结合魏老师多次表达的意愿,原告应当享有法定继承的权利,分割遗产时可以多于法定继承人的份额。
法院最终认为: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原告郑女士作为一名学生,能对自己的老师进行长期关怀和照顾,其行为应当予以肯定和鼓励。
依照我国《继承法》相关规定,继承人以外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考虑到被继承人是孤老,原告对被继承人尽到了一定的扶养义务,法院判决:原告郑女士继承被继承人魏老师存折内的存款48万元。
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房产收归国有。
庭后,郑女士又要去忙魏老师的葬礼,她只想快点让魏老师落葬。
她的一生与魏老师结缘,这又岂是金钱能够衡量。
返回腾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