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doc
初中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总结(重点)超详细

(每日一练)初中化学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答案:D解析:A、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错误;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但在其他条件下原子还可以再分,如核裂变,故错误;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错误;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D。
2、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
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C.氧分子的体积变小D.氧分子的数目减少答案:A解析: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容积40L的钢瓶中可压入6000L氧气。
故选A。
3、“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主要性质是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间间隔很小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不断运动答案:D解析:“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香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周围人们能够闻到香味,与分子的体积、间隔、可以再分无关。
故选D。
4、若用“”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以下四图中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由分析得:A、图中的微粒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混合物,错误;B、每个分子中有两个原子,错误;C、图示符合题意,正确;D、图示每个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错误;故选C。
小提示:5、下列物质是原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B.汞C.水D.硝酸钠答案:B解析:金属、稀有气体和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A、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故A不符合题意;B、汞是金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故B符合题意;C、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物质。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4、微观粒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气>液>固,间隔慢慢变小。
5、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同点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氢除外)1、原子不显电性。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和核外电子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
2、原子中有: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质子数13,核外总的电子数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
原子整体不带电。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也不带电。
不带电的微粒有:中子、原子、分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1)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一层,最多七层。
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类推;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2)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有密切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6、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用元素的元素符号。
7、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基本全部为固态,Hg常温下为液态。
(2)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
(3)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都为气态。
8、元素周期表:七个周期,十六个族。同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同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似。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分子
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பைடு நூலகம்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就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二、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三、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带+电荷)包括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和中子(不带电)
化学初三教材梳理: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初三教材梳理: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初三教材梳理: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⒈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⒉分子的根本性质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⑶分子在不停运动。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⒊分子的内部结构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原子⒈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⒉化学反响的实质: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⒊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⒋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⑴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⑵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⒉纯洁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⑴纯洁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⑵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⒊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如: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相对原子质量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元素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 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变 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原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虽然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 大。 3.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 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原子是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
3.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__分__子、__原__子等;体积很小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加压时分子体积变小 D.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3.(武汉中考)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知识点二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D ) A.碳原子和氧原子 B.碳原子和氧分子 C.碳和氧 D.二氧化碳分子 5.(2016·南宁)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和原子

难 点: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为什么 当人漫步在 花园里,能 陶醉在沁人 肺腑的花香 之中呢?
在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为什么液体慢慢都呈红色呢?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构成物质的粒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仔细观察 物质从可见变为看不见时,我们往往还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物质是由无数不可见的粒子所构成的,构 成物质的这些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C)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后 再构成物质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4.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C )
A
B
C
D
5.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
粒子,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图中获得哪些化学信息?
常见分子模拟模型
观察总结
1.每个水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 和___1_个__氧__原__子___ 构成, 每个氢气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 构成, 每个氧气 分子是由 2个氧原子 构成。
探 究 总 结
氧化汞分子
汞原子 氧原子 汞原子、氧气分子
1.氧化汞分子分解为 汞原子 和 氧原子 ,每两个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 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 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 验现象。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基础知识默写—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基础知识默写—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铁是由构成,水由构成,氯化钠由构成。
2.微粒的基本性质:(1)微粒的质量和体积。
(2)微粒是在:温度越高,微粒的;温度越低,微粒的。
(3)微粒之间有。
①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固体和液体物质分子间的间隔相对。
因此容易被压缩,较难被压缩。
①微粒之间的空隙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升高,微粒之间的空隙;温度降低,微粒之间的空隙。
压强增大,微粒之间的空隙;压强减小,微粒之间的空隙。
①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受热时,微粒间隔,遇冷时,微粒间隔的缘故。
3.如下图①所示,“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从微观的角度得到的结论是。
酚酞变红色的根本原因是:浓氨水挥发出的运动到A烧杯中,与水形成,使酚酞变红色。
如果把此实验改为在密闭装置进行(下图①所示),优点是。
①①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的最小粒子。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注意:单个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
物质的如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等宏观性质,是。
5.分子是由构成的,如:1个二氧化碳(CO2)分子是由构成。
1个水分子(H2O)是由构成。
6.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裂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
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7.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分成_ _,而原子却不能_ 。
(2)联系:分子由构成,分子和原子都可直接构成_ _。
8.用化学符号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2个氢原子,2个氧分子。
9.判断下列说法的对或错(填“√”或“×”)。
(1)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了。
(2)分子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3)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
(4)原子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比固态和液态分子间的间隔大。
有新的分子生成
在电解水的化学变化中, 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 氧分子
中学化学课件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性质: ①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原子在不断地运动 ③原子之间有间隔 ④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中学化学课件
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 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 变
2. 元素的分类: (1)稀有气体:“气”字头 (2)金属元素:“钅” 字旁 (注意 Hg) 非金属元素 固态非金属元素(“石” 字旁) 液态非金属元素(“氵” 字旁) 气态非金属元素(“气” 字头,稀有气体除外)
中学化学课件
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种类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粒子 结构
区别 粒子 电性
符号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元素符号:Na 阳离子符号, Na+
阴 Na离-子符号,
中学化学课件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如:He、Ne)、金属 (如:Hg、Fe)、某些固态非金属(如:C、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