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3第三节溶性、手性、无机氧酸分子的酸性

第2课时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学业要求素养对接1.知道物质的溶解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了解“相似相溶”规律。
2.结合实例初步认识分子的手性对其性质的影响。
3.会判断常见无机含氧酸酸性强弱。
微观探析: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模型认知:运用“相似相溶”规律判断物质的溶解性、运用无机含氧酸酸性强弱理论判断无机含氧酸酸性的强弱。
[知识梳理]一、溶解性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如蔗糖和氨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
萘和碘易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强等。
(2)氢键: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填“好”或“差”)。
(3)分子结构的相似性: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相似程度越大,其溶解性越大。
如乙醇与水互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较小。
(4)溶质是否与水反应: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溶质的溶解度会增大。
如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可溶于水,故SO2的溶解度增大。
【自主思考】1.有机溶剂都是非极性溶剂吗?提示有机溶剂大多数是非极性溶剂,如CCl4、C6H6等,但也有少数的极性溶剂,如酒精。
二、手性1.手性异构体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手性异构体。
2.手性分子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如乳酸()分子。
三、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1.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2.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HO)m RO n,若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酸性越强。
【自主思考】2.强酸的水溶液酸性一定比弱酸的水溶液酸性强吗?提示不一定,如很稀的稀硫酸的酸性没有饱和亚硫酸溶液的酸性强,溶液的酸性强弱除与酸的强弱有关外,还与酸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自我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卤化氢易溶于水,不易溶于四氯化碳。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

高中化学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
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
它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课程模块中,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模块的功能
高中化学选修3是在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
我省理工方向的学生必须选修本模块,它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内容。
本模块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模块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
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三、模块的内容标准及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
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发展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在选修3结束时掌握。
节。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课时练习附答案

15白磷结构式为正四面体在o2不足时燃烧则在每两个p原子之间嵌入一个氧原子此化合物的真实分子式为若此分子的分子结构中只含有单健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则该分子中含有的共价健的数目是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3第二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课时练 习附答案
第一节《共价键》(1) 共价键的本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2、下列有关σ键的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电子云图象是由两个s电子重叠形成的,即形成s--sσ键 B、s电子与p电子形成s--pσ键 C、p和p不能形成σ键 D、HCl分子里含有一个s--pσ键 3、下列过程中,共价健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碘蒸气被木炭吸附 C、蔗糖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4、分子中所含的电子数与HF分子相等且只含有2个极性共价健的是() A.CO B.NO C.H2O D.CH4 ) 5、下列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学院:姓名:学科:学科教学(化学)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选修三章节: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概述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思考:为什么水三态之间的转化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分类。
3.掌握范德华力的概念,了解范德华力的特点。
4.知道范德华力的大小,掌握影响范德华力大小的因素。
5.掌握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通过对化学键与范德华力的对比,从本质上理解范德华力,对范德华力进行概念建构,从而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学习对象特征分析(一)教学对象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共价键和分子立体结构以及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分子构型和化学键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归纳学习方法和读图分析法,有一定的分析以及总结归纳能力,虽然对抽象的概念的理解不是很困难,但是对范德华力概念的形成还是本节课的重要。
(二)教学背景本课是高二年级的一堂分子的性质的概念建立的基础知识课,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有关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的一些知识,根据幻灯片展示的三张生活中的图片提出分子间的作用力概念,再根据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分类,提出范德华力的概念,紧接着再让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图片,得出影响范德华力大小的因素和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知识基础本节课是主要介绍一个化学基础概念,学生在学习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之后,根据幻灯片展示的三张生活中的图片提出分子间的作用力概念,再根据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分类,提出范德华力的概念,紧接着再让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图片,得出影响范德华力大小的因素和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再通过对比范德华力和化学键让这次课的知识得到升华。
(四)能力基础1.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有积极加入课堂活动中的倾向。
2. 在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下,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相互讨论的能力,具有从一般事物中提炼总结出共同特征,提出上位概念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2.3 分子的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1)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2)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3)写出H2提出问题: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讨论与归纳: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讨论交流: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
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
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
如:HCl、NH3、H2O.(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一般规律: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
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如:O2、H2、P4、C60.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有机化合物、配位化学、无机材料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该教材的知识归纳。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离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微观结构。
2.物质的宏观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是物质的宏观性质。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相关,如金属的导电性、晶体的硬度等。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燃烧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流动性、挥发性等特性。
4.有机物的分类: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有机物可分为醇、酮、醛、酸、酯、醚、芳香化合物等不同类型。
第三章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1.有机反应的定义:有机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新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2.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水分子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3.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气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4.酸碱催化:酸碱催化是指在酸碱存在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增加。
第四章金属配合物1.配位化合物的概念: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给体与一个或多个受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配位键:配位键是指由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
3.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4.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颜色、溶解度、稳定性等特性。
第五章无机材料1.无机材料的分类: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2.无机材料的性质: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塑性等特性;非金属材料主要用于绝缘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答案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答案化学选修3是高中化学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涉及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和实验技术等内容。
课后习题是巩固学习成果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答案: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它们是生命的基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是什么?答案: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包括碳元素的存在、共价键的形成、多样性和复杂性等。
3. 什么是有机官能团?答案:有机官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特定功能和化学性质的基团,如羟基、羰基、羧基等。
4. 什么是同分异构体?答案:同分异构体是指化学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能有所差异。
第二章:有机化学反应机理1. 请解释亲核试剂和电子亲和试剂的概念。
答案:亲核试剂是指具有富电子密度的试剂,它们能够提供亲核电子对参与反应。
电子亲和试剂是指具有亏电子密度的试剂,它们能够接受亲核电子对参与反应。
2. 请解释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概念。
答案:亲核取代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原子或官能团被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
消除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两个原子或官能团通过共轭体系形成双键或三键的反应。
3. 请解释亲电试剂和亲电反应的概念。
答案:亲电试剂是指具有亏电子密度的试剂,它们能够接受亲电子对参与反应。
亲电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原子或官能团接受亲电试剂的亲电子对的反应。
第三章:有机化学实验技术1. 请解释蒸馏的原理和应用。
答案:蒸馏是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技术。
它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于纯化有机化合物。
2. 请解释萃取的原理和应用。
答案:萃取是利用溶剂的亲和性差异将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技术。
它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于提取和分离有机化合物。
3. 请解释干燥剂的原理和应用。
答案:干燥剂是一种能够吸附水分的物质,它在实验中常用于去除有机溶剂中的水分,以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人教高中化学选修三课后限时作业:第2章 第3节 第2课时 范德华力和氢键 含解析

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建议用时:35分钟)知识点基础训练能力提升1.范德华力2,4,5,6,8,912,13,14,15,16,17,182.氢键1,3,7,10,11[基础训练]1.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像,模型如图。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弱电解质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D.0 ℃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A解析可燃冰是指甲烷水合物,它的外形像冰而不是冰,B项错误;氢、氧两元素可组成H2O、H2O2等物质,C项错误;0 ℃时,水结成冰,冰中由于氢键的作用使其密度比水的密度小,D项错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总称B.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除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外,对物质的溶解度等也有影响C.范德华力与氢键可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D.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D解析氢键不是化学键,二者之间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3.下列物质中,分子内和分子间均可形成氢键的是()A.NH3C.H2O D.CH3CH2OHB解析形成氢键的分子含有N—H、H—O或H—F键,NH3、H2O、CH3CH2OH有氢键,但只存在于分子间;中—O—H间可在分子间形成氢键,—O—H与可在分子内形成氢键。
4.下列物质的变化,仅破坏范德华力的是()A.碘单质的升华B.NaCl溶于水C.将水加热变为水蒸气D.NH4Cl受热A解析A项,碘升华破坏的是范德华力;C项,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既破坏了氢键又破坏了范德华力;B、D项破坏的是化学键,NaCl溶于水破坏了离子键,而NH4Cl受热既破坏了离子键又破坏了共价键。
5.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A.液态HF与液态HBr分别受热变为气体B.氯化铵与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C.氯化钠与氯化氢分别溶解在水中D.碘与干冰分别受热变为气体D解析A项,液态HF存在范德华力和氢键,液态HBr分子之间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错误;B项,氯化铵是离子晶体,受热变为气体破坏的是离子键,而苯是分子晶体,受热变为气体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错误;C项,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溶解破坏的是离子键,氯化氢溶解在水中破坏的是共价键,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4 431.8
HBr 23.11 366
HI 26.00 298.7
范德华力很弱,约比化学键能小1-2数量级
(2) 范德华力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分子
HCl HBr
HI
相对分子 质量
范德华力 (kJ/mol)
36.5 21.14
81 23.11
128 26.00
结构相似,Leabharlann 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 华力越大§ 2-3 分子的性质
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1、键的极性: 2、分子的极性: (1)概念:
极性分子
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
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相重合的分子
(2 )判断方法 单原子分子 ——稀有气体 非极性分子 双原子分子 化合物——极性分子 单 质——非极性分子
取决于成键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是否有极性 多原子分子(ABm型) 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
自学: 科学视野—表面活性剂和细胞膜
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为液 体、固体?
因为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 一起的作用力而我们把这种作用力称为 分子间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
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范德华力的特点
(1 )广泛存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2 )作用力弱、是短程力 (3 )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熔沸点)
由分子构成的
化学键与范德华力的比较
概念
化学键
范德华力
使原子相结合的 把分子聚集在
相互作用
一起的作用力
存在范围 分子内、原子间
作用力强 弱
较
强
影响的性 质
主要影响 化学性质
分子之间
与化学键相比 弱的多
主要影响物理性 质(如熔沸点)
(1)范德华力大小
分子
HCl
范德华力 (kJ/mol) 共价键键能 (kJ/mol)
NH 3溶于水形成氢键示 意图如右 , 正是这样, NH 3溶于水溶液呈碱性
液
在水蒸气中水以单
态
个的 H2O分子形式 存在,故不存在氢
水 中
键。
的 氢
键
冰中的氢键
6. 氢键的应用 我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地
方能用氢键的知识来解释的? (1)醇比含有相同碳原子的烃熔沸点高 (2)低级醇易溶于水
F2
104o30'
H NH3:
HN H
三角锥型, 不对称,键的极 性不能抵消,是极性分子
107o18'
BF3: F1
F3
平面三角形,对称,
120o 键的极性互相抵消
F'
F2
( F合=0) ,是非极 性分子
H HCH
H
109o28'
正四面体型 ,对称结构,C-H键的极性 互相抵消( F合=0) ,是非极性分子
Cl2
71 -101.0 -34.6
Br2 160 -7.2 58.8
I2
254 113.5 184.4
3、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范德华力影响的是分子 熔沸点等(物理性质)
范德华力越大,该分子的熔沸点就越高。
化学键影响的是分子的稳定性(化学性质)
思考:(1)将干冰气化,破坏了CO2分子晶
体的
范德华力 。
(3)范德华力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分子 相对分 分子的 范德华力 子质量 极性 (kJ/mol)
CO
28
极性
8.75
Ar
40 非极性 8.50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分子的极性越 大,范德华力越大
(4)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单质 相对分 熔点 沸点 子质量 /℃ /℃
F2
38 -219.6 -188.1
-150 CH4×
234
一些氢化物沸点
5 周期
2、表示方法
A—H…B A、B为N、O、F “—”表示共价键 “…”表示形成的氢键
什么样的物质含氢键?
NH3、HF及绝大多数含羟基的物质。
3、氢键的分类
①分子内氢键
②分子间氢键
甲醇
4、氢键的特征
①饱和性 一个氢原子只能形成一个氢键 中心原子有几对孤对电子就可以形成
小结:
键的极性 键角 决定 分子的空
间结构
决定 分子的 极性
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A、都是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一般是非极 性分子。
B、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为极 性分子。
C、 多原子分子的极性,应有键的极性和分 子的空间构型共同来决定。
D、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多原子分子,可能为 非极性分子,也可能为极性分子。
(2)将CO2气体溶于水,破坏了CO2
分子
共价。键
(3)解释CCl4(液体),CH 4及CF 4是气体, 而CI 4却是固体的原因。
它们均是正四面体结构,它们分子间范 德华力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相对分 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范德华力大小: CI4> CCl4 >CF4 >CH4
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讨论水的特殊性: (1)水的熔沸点比较高? (2)为什么水结冰后体积膨胀? (3)为什么水在4℃时密度最大?
练习:
下列关于氢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 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 在所有的水蒸气、水、冰中都含有氢键 C.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D. HF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几条氢键 ②方向性 分子间氢键为直线型 分子内氢键成一定角度
5、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氢键一种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的是物理性质。 ①熔、沸点 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熔沸点 升高 分子内氢键使物质熔沸点 降低 ②溶解性
若可以形成氢键,则能增大物质溶解度 ③其他方面
含氢键的物质变为固态时,呈现 空间多面体 结构
思考:NH3为什么极易溶于水?NH3溶于 水是形成N-H…O还是形成O-H…N?
沸点/℃100
H2O
75
1、氢键的定义
50
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大的原 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 一个电负性很大的原子之间 的作用力。
25 HF
0
-25 NH 3
-50
-75
不属于化学键。 -100
-125
H2S
HCl
PH3
SiH 4×
H2Se AsH 3
HBr
×
GeH 4
H2Te SbH 3
HI
×
SnH 4
O
C
F1
F合=0
180o
O
C=O键是极性键,但 从分子总体而言CO 2 是直线型分子,两个
C=O 键是对称排列的, 两键的极性互相抵消
F2
( F合=0),∴整个 分子没有极性,电荷
分布均匀,是非极性
分子
HO
H
F合≠0
O-H键是极性键,共用电 子对偏O原子,由于分子
是折线型构型,两个O-H 键的极性不能抵消( F合 F1 ≠0),∴整个分子电荷分 布不均匀,是极性分子
四、溶解性
? (1)外因: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 度;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