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第四章习题解答

C++第四章习题解答
C++第四章习题解答

第四章类与对象习题

一.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自测题

填空题

引入类定义的关键字是(1)。类的成员函数通常指定为(2),类的数据成员通常指定为(3)。指定为(4)的类成员可以在类对象所在域中的任何位置访问它们。通常用类的(5)成员表示类的属性,用类的(6)成员表示类的操作。

答案:

(1)class

(2)公有的public

(3)私有的private

(4)公有的public

(5)数据

(6)$

(7)函数

类的访问限定符包括(1)、(2)和(3)。私有数据通常由(4)函数来访问(读和写)。这些函数统称为(5)。

答案:

(1)public(公有的)

(2)private(私有的)

(3)protected(保护的)

(4)公有的成员函数

(5)类的接口

通常在逻辑上,同一类的每个对象都有(1)代码区,用以存储成员函数。而在物理上通常只有(2)代码区。只有在(3)定义,并(4)的函数和加了关键字(5)的函数例外。

答案:

(1)|

(2)独立的

(3)共用的

(4)在类说明中

(5)不包括循环等复杂结构

(6)inline

C++中支持三种域:(1)、(2)、(3)。函数域被包括在(4)中,全局域被包括在(5)中。using指示符以关键字using开头,后面是关键字(6),最后是(7)。这样表示以后在该名字空间中所有成员都(8)。

如不使用using指示符则在使用时要加::,称为(9)运算符。

答案:

(1)局部域(local scope)

(2)名字空间域(namespace scope)

(3)类域(class scope)

(4)/

(5)局部域

(6)名字空间域

(7)namespace

(8)名字空间名

(9)可以直接被使用

(10)域

引用通常用作函数的(1)和(2)。对数组只能引用(3)不能引用(4)。

答案:

(1)参数

(2)返回值

(3)~

(4)数组元素

(5)数组名本身

构造函数的任务是(1)。构造函数无(2)。类中可以有(3)个构造函数,它们由(4)区分。如果类说明中没有给出构造函数,则C++编译器会(5)。拷贝构造函数的参数是(6),当程序没有给出复制构造函数时,系统会自动提供(7)支持,这样的复制构造函数中每个类成员(8)。

答案:

(1)初始化数据成员

(2)函数返回类型说明

(3)多

(4)不同的参数表

(5)自动给出一个默认的构造函数

(6)同一类对象的引用

(7):

(8)默认的的复制构造函,称为默认的按成员语义支持。

(9)被依次复制

一个类有(1)个析构函数。(2)时,系统会自动调用析构函数。

答案:

(1)一

(2)对象注销时

运算符重载时,其函数名由(1)构成。成员函数重载双目运算符时,左操作数是(2),右操作数是(3)。

答案:

(1)关键字operator和该运算符

(2)对象

(3)…

(4)该函数的参数

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中程序模型描述为(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程序模型可描述为(2)。

答案:

(1)“程序=算法+数据结构”。其数据与数据处理是分离的。

(2)程序=(对象+对象+……+对象)+消息;对象=(算法+数据结构)。面向对象设计将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方法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对象(Object),并通过

简单的接口与外部联系。对象之间通过消息(Message)进行通讯。

简答题

简单解释什么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封装性。

答:对象是一个封装体,在其中封装了该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和操作。对象作为独立的基本单元,实现了将数据和数据处理相结合的思想。此外,封装特性还体现在可以限制对象中数据和操作的访问权限,从而将属性“隐藏”在对象内部,对外只呈现一定的外部特性和功能。

封装性增加了对象的独立性,C++通过建立数据类型——类,来支持封装和数据隐藏。一个定义完好的类一旦建立,就可看成完全的封装体,作为一个整体单元使用,用户不需要知道这个类是如何工作的,而只需要知道如何使用就行。另一方面,封装增加了数据的可靠性,保护类中的数据不被类以外的程序随意使用。这两个优点十分有利于程序的调试和维护。(

C++编译器怎样对标识符进行解析

答:编译器对标识符的解析分两步,第一步查找在声明中用到的标识符,特别是函数成员声明中用到的参数类型,第二步是函数成员体内的标识符。

为什么说类与对象的概念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具有某些属性和行为(或操作),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事物可以归属于一类,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提高认识事物的效率。C++中定义的类则是通过抽象的方法将某一类事物共有的静态特征(属性)和动态特征(行为)概括出来并加以描述,而对象是类的具体实现,所以说类与对象的概念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什么叫类域为什么说类域是抽象的

答:类域是类体所包括的范围。每个类定义都引入了一个独立的类域,在类域中说明的标识符仅在该类的类域中有效。由于类只是一个说明,看上去有数据,有函数,有类型定义,但是它并非实体,不分配内存,当然也不能运行。所以说类域是抽象的。

{

引用作为函数参数时为什么能实现两个实参之间的数据交换为什么对应实参不能为引用为什么返回值为引用的函数可以作为左值

答:引用变量是其关联变量的别名,二者在内存中占据同一个存储单元。在一个以引用作为参数的函数中,交换两个参数的值,实际上就是交换两个实参的值。如果函数的参数是引用,调用时需要取得实参的地址,而实参如果已经是一个地址,再进行引用将产生错误,故对应实参不能为引用。

函数返回引用实际是指明(返回)了相应的关联变量,所以声明返回值为引用的函数实际上是将关联变量作为左值参与运算。

什么是缺省的构造函数缺省的构造函数最多可以有多少个

答:如果在类定义中不显式地定义构造函数,C++编译器会自动产生一个缺省的构造函数,不过该函数不做具体的初始化工作。只要构造函数是无参的或者只要各参数均有缺省值的,C++编译器都认为是缺省的构造函数。缺省的构造函数只能有一个。

拷贝构造函数用于哪三个方面

答:

(1)用类的一个对象去初始化该类的另一个对象时使用。

(2);

(3)当函数的形参是类的对象,调用函数时,进行形参与实参结合时使用。

(4)当函数的返回值是类对象,函数执行结束返回调用者时使用。

写出含有对象成员的类的构造函数的格式,并做简单说明。

答:C++中对含对象成员的类对象的构造函数有固定的格式:

类名::构造函数名(参数总表):对象成员1(参数名表1),对象成员2(参数名表2),……对象成员n(参数名表n){……}

冒号后用逗号隔开的是要初始化的对象成员,附在后面的参数名表1,…,参数名表n依次为调用相应对象成员所属的构造函数时的实参表。这些表中的参数通常来自冒号前的参数总表,但没有类型名。

所有类对象未重载的赋值运算符“=”是怎样工作的为什么它可以进行连续赋值

答:对所有的类对象,未重载的赋值运算符“=”称作缺省的按成员拷贝赋值操作符,同类对象之间可以用“=”直接拷贝。因为缺省的赋值操作返回一个对象的引用,所以它可以进行连续赋值。

为什么在友元函数的函数体内访问对象成员时,必须用对象名加运算符“.”再加对象成员名

答:友元函数不是类的成员函数,在函数体中访问对象的成员,必须用对象名加运算符“.”加对象成员名。这一点和一般函数一样。

重载复数运算符+时,采用下面友元函数声明:

friend Complex operator+(Complex &c1,Complex &c2);

为什么不能用于“实数+复数”怎样改进才能适用为什么

答:使用引用类型变量作为运算符重载函数的参数,身为左值的实数类型实参不能被转换为复数,编译时无法通过。添加const说明,使实数到复数的转换隐式地在一份拷贝上进行,则可以实现“实数+复数”运算。修改后的说明为:

friend 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1, const Complex &c2);

}

类的静态数据成员与函数中的静态成员有何异同

答:类的静态成员为其所有对象共享,不管有多少对象,静态成员只有一份存于公用内存中,为该类所有对象公用。函数中的静态变量也位于公用内存中,不随函数调用而重新分配,所以总是保留上次进入并执行该函数后留下的信息。

C++中结构、联合与类三者间有何异同

答:在C++中结构(structure)与类几乎是完全一样的类型,差别仅仅在于缺省情况下结构的成员为公有的。联合(union)是C++的导出数据类型,在语法与功能上类似于结构,二者的区别是:结构变量的各成员同时被分配了各自独立的内存区,而联合变量的各个成员的存储开始地址都相同,所以在任一时刻联合变量只能存储一个成员。

对象的第一特征是封装,那么由对象组成的面向对象的程序怎样建立各对象之间的有效联系面向对象程序的组织与面向过程有什么不同

答:因为对象的操作主要用来响应外来消息并为其他对象提供服务,所以面向对象的程序利用消息传递机制来建立各对象之间的有效联系,协调各对象的运行。一个对象可以向其他对象发送消息以请求服务,也可以响应其他对象传来的消息,完成自身固有的某些操作,从而服务于其他对象。

面向过程的程序是模块化的,模块的组织具有分层结构特点,层与层之间是调用关系。面向对象程序是由一个个封装的对象组成,而对象是由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算法和数据结构组成。对象之间是相互请求和相互协作的关系。

简叙Windows下应用程序的运行方式。

答:Windows系统支持多个应用程序同时执行,在界面形式上,它支持多个窗口同时活动。它的运行机制是“消息传递和事件驱动(message based and event driven)”。

Windows系统使用事件驱动的编程模式。所谓事件的含义非常广泛。输入设备的动作,如敲打键盘、按鼠标等会产生一系列的事件(注意不是一个事件)。操作系统所作的一举一动也被当作某种类型的事件,应用程序也会产生各种事件。事件用来标识发生的某件事情。

Windows系统对于应用程序环境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都会以对应的某种消息的形式标识,并放入相应的Windows建立的消息队列中,然后由对应的应用程序或窗口函数去处理。窗口函数处理是分层的,前面处理不了的送到后面,最后处理不了剩下的全由缺省的窗口函数处理。

类的成员函数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定义为私有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除接口函数和创建本类对象的构造函数和撤消该对象的析构函数外。其余成员函数应该定义为私有的,这是开发类时故意对外隐蔽起来的操作,而这些往往是最复杂最关键的部分。类中故意的隐藏也为以后的升级扩展留下了余地,只要接口不变,内部再变,也不必修改原来的程序,就象MFC(微软基础类)升级后,由MFC底层类所编的程序完全不必修改,自动升级。

二.编程与综合练习题

构造一个日期时间类(Timedate),数据成员包括年、月、日和时、分、秒,函数成员包括设置日期时间和输出时间,其中年、月请用枚举类型,并完成测试。(包括用成员函数和用普通函数)

)

解:本题要求仅是定义类的练习,并非实用的提供日期时间的程序。实用的日期时间程序见附录二的日期时间函数。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enum YR{Y2000,Y2001,Y2002,Y2003,Y2004,Y2005};

Circumference=2*r*3.;

}

Circle::Circle(Circle & cl){

r=;

Area=;

Circumference=;

}

void Circle::SetR(double R){

r=R;

Area=r*r*3.;

Circumference=2*r*3.;

}

int main(){

$

Circle cl1(2),cl2,cl3=cl1;

cout<<"圆半径:"<<()<<'\t'<<"圆周长:"<<()

<<'\t'<<"圆面积:"<<()<

(4);

cout<<"圆半径:"<<()<<'\t'<<"圆周长:"<<()

<<'\t'<<"圆面积:"<<()<

return 0;

}

设计一个学校在册人员类(Person)。数据成员包括:身份证号(IdPerson),姓名(Name),性别(Sex),生日(Birthday)和家庭住址(HomeAddress)。成员函数包括人员信息的录入和显示。还包括构造函数与拷贝构造函数。设计一个合适的初始值。

*

解:本题为指出构造函数等的调用,加了一些提示语句。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enum Tsex{mid,man,woman};

class Person{

char IdPerson[19]; //身份证号,18位数字

char Name[20]; //姓名

Tsex Sex; //性别

int Birthday; //生日,格式1986年8月18日写作

<

char HomeAddress[50]; //家庭地址

public:

Person(char *,char *,Tsex,int,char *);

Person(Person &);

Person();

~Person();

void PrintPersonInfo();

void inputPerson();

//其他接口函数

};

"

Person::Person(char *id,char *name,Tsex sex,int birthday,char *homeadd){ cout<<"构造Person"<

strcpy(IdPerson,id);

strcpy(Name,name);

Sex=sex;

Birthday=birthday;

strcpy(HomeAddress,homeadd);

}

Person::Person(){

cout<<"缺省构造Person"<

IdPerson[0]='\0';Name[0]='\0';Sex=mid;

Birthday=0;HomeAddress[0]='\0';

}

Person::Person(Person & Ps){

cout<<"拷贝构造Person"<

strcpy(IdPerson,;

strcpy(Name,;

Sex=;

Birthday=;

strcpy(HomeAddress,;

'

}

Person::~Person(){

cout<<"析构Person"<

}

void Person::inputPerson(){

char ch;

cout<<"请输入身份证号,18位数字:"<

(IdPerson,19);

cout<<"请输入姓名:"<

(Name,20);

!

cout<<"请输入性别m或w:"<

cin>>ch;

if(ch=='m') Sex=man;

else Sex=woman;

cout<<"请输入生日,格式1986年8月18日写作:"<

cin>>Birthday;

(); //吸收回车符,否则地址输不进去

cout<<"请输入地址:"<

(HomeAddress,50);

}

^

void Person::PrintPersonInfo(){

int i;

cout<<"身份证号:"<

if(Sex==man)cout<<"男"<<'\n';

else if(Sex==woman)cout<<"女"<<'\n';

else cout<<" "<<'\n';

cout<<"出生年月日:";

i=Birthday;

cout<

i=i%10000;

^

cout<

}

int main(){

Person Ps1("320","朱海鹏",man,,"南京市黄浦路1号"),

Ps2(Ps1),Ps3;

();

();

();

();

return 0;

}

对上面4道题中的类对象的数据,由友元函数来进行访问。并对比友元函数、成员函数和普通函数使用上的不同。

解:友元函数可直接访问私有成员。友元函数在类中声明时不问访问权限。仅以题为例。#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Rectangle {

double left, top ;

?

double right, bottom;

public:

Rectangle(double l=0, double t=0, double r=0, double b=0);

~ Rectangle(){}; //析构函数,在此函数体为空

void Assign(double l,double t,double r,double b);

double getLeft(){ return left;} // 以下四个函数皆为内联成员函数

double getRight(){ return right;}

double getTop(){return top;}

double getBottom(){return bottom;}

void Show();

\

friend void showprint(Rectangle);

double Area();

double Perimeter();

};

// 构造函数,带缺省参数,缺省值为全0,在声明中指定

Rectangle::Rectangle(double l , double t, double r, double b) {

left = l; top = t;

right = r; bottom = b;

}

`

void Rectangle::Assign(double l, double t, double r, double b){//赋值left = l; top = t;

right = r; bottom = b;

}

double Rectangle::Area(){

return fabs((right-left)*(top-bottom));

}

double Rectangle::Perimeter(){

return 2*(fabs(right-left)+fabs(top-bottom));

}

:

void Rectangle::Show(){//成员函数

cout<<"left-top point is ("<

cout<<"right-bottom point is ("<

}

void showprint(Rectangle rt){//友元函数,要加类名,但直接调用私有数据成员cout<<"left-top point is ("<<<<","<<<<")"<<'\n';

cout<<"right-bottom point is ("<<<<","<<<<")"<<'\n';

}

void print(Rectangle rt){//普通函数,要用接口函数间接调用私有数据成员cout<<"left-top point is ("<<()<<","<<()<<")"<<'\n';

cout<<"right-bottom point is ("<<()<<","<<()<<")"<<'\n';

}

int main(){

Rectangle rect;

();

(100,400,300,200);

();

Rectangle rect1(0,200,200,0);

();

^

Rectangle rect2(rect1);

();

print(rect);

showprint(rect);

cout<<"面积"<<()<<'\t'<<"周长"<<()<

return 0;

}

为复数类(Complex)增加重载的运算符-、-=、*=和/=。设++为实部和虚部各自增一,亦请重载前置与后置++运算符。分别使用成员函数和友元函数各做一遍。并测试。

解:注意后++,返回的是原值,但实部和虚部已各自增一,所以要先保留原值,再++。这里是使用成员函数。

[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omplex{

private:

double real; //实部

double imag; //虚部

public:

complex(double r = ,double i = ); //构造函数

void print(); //显示复数

complex operator+(complex c); //重载复数"+"

&

complex operator-(complex c); //重载复数"-"

complex operator*(complex c); //重载复数"*"

complex operator/(complex c); //重载复数"/"

complex operator +=(complex c); //重载复数"+="

complex operator -=(complex c); //重载复数"-="

complex operator *=(complex c); //重载复数"*="

complex operator /=(complex c); //重载复数"/="

complex operator ++(); //重载复数前缀"++"

complex operator ++(int); //重载复数后缀"++"

};

.

complex::complex(double r,double i){

real = r;

imag = i;

}

complex complex::operator +(complex c){ //重载复数"+"

complex temp;

=real+;

=imag+;

return temp; //返回局部变量,函数声明不可为引用,这时返回了局部变量的地址}

)

complex complex::operator -(complex c){ //重载复数"-"

complex temp;

=;

=;

return temp;

}

complex complex::operator *(complex c){ //重载复数"*"

complex temp;

=real**;

=real*+imag*;

|

return temp;

}

complex complex::operator /(complex c){ //重载复数"/"

complex temp;

double d;

d=*+*;

=(real*+imag*/d;

=*imag-real*/d;

return temp;

}

)

complex complex::operator +=(complex c){ //重载复数"+="

complex temp;

=real+;

=imag+;

real=;

imag=;

return temp;

}

complex complex::operator -=(complex c){ //重载复数"-="

complex temp;

=;

=;

real=;

return temp;

}

complex complex::operator *=(complex c){ //重载复数"*="

complex temp;

=real**;

//如果没有用temp过渡,real赋了新值,下一行的计算就错了&

=real*+imag*;

real=;

imag=;

return temp;

}

complex complex::operator /=(complex c){ //重载复数"/="

complex temp;

double d;

d=*+*;

=(real*+imag*/d;

//如果没有用temp过渡,real赋了新值,下一行的计算就错了=*imag-real*/d;

real=;

imag=;

return temp;

}

complex complex::operator ++(){ //重载复数前缀"++"

complex temp;

=++real;

=++imag;

return temp;

}

complex complex::operator ++(int){ //重载复数后缀"++"

complex temp(real,imag);

real++;

imag++;

return temp;

}

void complex::print(){ //显示复数cout << real;

\

if(imag>=0) cout<<'+';

cout<

}

complex A(30,40),B(15,30),C,D; //定义4个复数对象cout<<"A为:"; ();

C= ++(1);//即C=A++完整的表达式

cout<<"C=A++后,C为:"; ();

cout<<"A为:"; ();

C=++();//即++A

cout<<"C=++A后,C为:"; ();

cout<<"A为:"; ();

C=A*B;

cout<<"C=A*B后,C为:"; ();

A*=B;

cout<<"A*=B后,A为:"; ();

C=A/B;

cout<<"C=A/B后,C为:"; ();

A/=B;

cout<<"A/=B后,A为: "; ();

cout<<"B为:"; ();

D=A+B+C;

cout<<"D=A+B+C后,D为:"; ();

A+=B+=C;

cout<<"A+=B+=C后,A为:"; ();

cout<<"B为:"; ();

D=A-B-C;

cout<<"D=A-B-C后,D为:"; ();

A-=B+=C;

cout<<"A-=B+=C后,A为:"; ();

}

cout<<"B为:"; ();

A=B;

cout<<"A=B后,A为:"; ();

D=A*B*C;

cout<<"D=A*B*C后,D为:"; ();

D=D/B/C;

cout<<"D=D/B/C后,D为:"; ();

A*=B*=C;

cout<<"A*=B*=C后,A为:"; ();

A/=B/=C/=C;

#

cout<<"A/=B/=C/=C后,A为:"; ();

return 0;

}

解2:

#include<>

class complex{

private:

double real; //实部

double imag; //虚部

public:

complex(double r = ,double i = ); //构造函数

void print(); //显示复数

friend 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onst complex &); //重载复数"+"

friend 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onst complex &); //重载复数"-"

friend 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onst complex &); //重载复数"*"

friend 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onst complex &); //重载复数"/"

friend complex &operator+=(complex &,const complex &); //重载复数"+="

friend complex &operator-=(complex &,const complex &); //重载复数"-="

friend complex &operator*=(complex &,const complex &); //重载复数"*="

friend complex &operator/=(complex &,const complex &); //重载复数"/="

#

friend complex operator++(complex &); //重载复数前缀"++"

friend complex operator++(complex &,int); //重载复数后缀"++"

};

complex::complex(double r,double i){

real=r;

imag=i;

}

complex operator +(const complex &c1,const complex &c2){ //重载复数"+"

complex temp;

=+;

=+;

return temp; //返回局部变量,函数声明不可为引用,这时返回了局部变量的地址}

complex operator -(const complex &c1,const complex &c2){ //重载复数"-"

complex temp;

= = return temp;

}

complex operator *(const complex &c1,const complex &c2){ //重载复数"*"

complex temp;

=* =*+*;

,

return temp;

}

complex operator /(const complex &c1,const complex &c2){ //重载复数"/"

complex temp;

double d;

d=*+*;

=*+*/d;

=* return temp;

}

complex &operator +=(complex &c1,const complex &c2){ //重载复数"+=" &

=+;

=+;

return c1; //返回由引用参数传递过来的变量,函数声明可为引用

}

complex &operator -=(complex &c1,const complex &c2){ //重载复数"-="

= = return c1;

}

complex &operator *=(complex &c1,const complex &c2){ //重载复数"*="

complex temp;

=* =*+*;

`

c1=temp;

return c1;

}

complex &operator /=(complex &c1,const complex &c2){ //重载复数"/="

complex temp;

double d;

d=*+*;

=*+*/d;

=* c1=temp;

return c1;

^

}

complex operator ++(complex & c){ //重载复数前缀"++"

++;

++;

return c;

}

complex operator ++(complex & c,int){ //重载复数后缀"++"

complex temp,;

++;

++;

return temp;

}

void complex::print(){ //显示复数

cout<

if(imag>=0) cout<<'+';

cout<

}

int main(){

complex A(30,40),B(15,30),C,D; //定义4个复数对象—

cout<<"A为:"; ();

C= operator++( A,1);//即C=A++完整的表达式

cout<<"C=A++后,C为:"; ();

cout<<"A为:"; ();

C= operator++( A);//即++A

cout<<"C=++A后,C为:"; ();

cout<<"A为:"; ();

C=A*B;

cout<<"C=A*B后,C为:"; ();

A*=B;

~

cout<<"A*=B后,A为:"; ();

C=A/B;

cout<<"C=A/B后,C为:"; ();

A/=B;

cout<<"A/=B后,A为: "; ();

cout<<"B为:"; ();

D=A+B+C;

cout<<"D=A+B+C后,D为:"; ();

A+=B+=C;

cout<<"A+=B+=C后,A为:"; ();

{

cout<<"B为:"; ();

D=A-B-C;

cout<<"D=A-B-C后,D为:"; ();

A-=B+=C;

cout<<"A-=B+=C后,A为:"; ();

cout<<"B为:"; ();

A=B;

cout<<"A=B后,A为:"; ();

D=A*B*C;

cout<<"D=A*B*C后,D为:"; ();

D=D/B/C;

cout<<"D=D/B/C后,D为:"; ();

A*=B*=C;

cout<<"A*=B*=C后,A为:"; ();

A/=B/=C/=C;

cout<<"A/=B/=C/=C后,A为:"; ();

return 0;

}

内置数据类型可以进行类型强制转换,类也可以进行同样的转换,这是通过定义类型转换函数实现的。它只能是类的成员函数,不能是友元函数。格式为:

类名::operator 转换后的数据类型( ) {…}

如:operator float()是转换为浮点数的成员函数。使用时的格式为:

float(对象名); 或(float) 对象名;

定义人民币类,数据成员包括:圆、角、分,均为整型。类型转换函数将人民币类强制转换为浮点数,以圆为单位。并编程进行检验。

解:本题的解答未考虑角、分最多为9。类型强制转换的两种格式编程时毋需考虑,自动实现。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IntRMB{ //人民币类

private:

int IYuan;

int Jiao;

int Fen;

public:

IntRMB(int y=0,int j=0,int f=0); //构造函数

void print(); //数据输出函数

operator float(); //浮点数类型转换函数

};

IntRMB::IntRMB(int y,int j,int f){//构造函数

IYuan=y;

Jiao=j;

Fen=f;

}

IntRMB::operator float(){

float temp;

temp=float(IYuan + (Jiao/ + (Fen/);

return temp;

}

void IntRMB::print(){

cout <

}

int main(){

float a;

IntRMB Im(10,25,3);

cout << "***转换前***" <

();

a=float(Im); //使用重载的类型关键字进行强制类型转换cout << "***转换后***" <

cout<

a=(float)Im; //使用重载的类型关键字进行强制类型转换cout << "***转换后***" <

cout<

getchar(); //按任意键结束运行

return 0;

}

最全的一万名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

基础 一、选择题 1、世界上首先实现存储程序的电子数字计算机是____。 A、ENIAC B、UNIVAC C、EDVAC D、EDSAC 2、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____。 A、查尔斯.巴贝奇 B、图灵 C、阿塔诺索夫 D、冯.诺依曼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____。 A、艾仑?图灵 B、冯?诺依曼 C、莫奇莱 D、比尔?盖茨 3、计算机所具有的存储程序和程序原理是____提出的。 A、图灵 B、布尔 C、冯?诺依曼 D、爱因斯坦 4、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半个世纪中虽有很大进步,但至今其运行仍遵循着一位 科学家提出的基本原理。他就是____。 A、牛顿 B、爱因斯坦 C、爱迪生 D、冯?诺依曼 5、1946年世界上有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奠定了至今仍然在使用的计算 机____。 A、外型结构 B、总线结构 C、存取结构 D、体系结构 6、在计算机应用领域里,____是其最广泛的应用方面。 A、过程控制 B、科学计算 C、数据处理 D、计算机辅助系统 7、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4个时代,它们是____。 A、低档计算机、中档计算机、高档计算机、手提计算机 B、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 C、组装机、兼容机、品牌机、原装机 D、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8、以下属于第四代微处理器的是____。 A、Intel8008 B、Intel8085 C、Intel8086 D、Intel80386/486/586 9、Pentium IV处理器属于____处理器。 A、第一代 B、第三代 C、第四代 D、第五代 10、计算机能够自动、准确、快速地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运行的最基本思想 是____。 A、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B、采用CPU作为中央核心部件 C、采用操作系统 D、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11、计算机工作最重要的特征是____。 A、高速度 B、高精度 C、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D、记忆力强 12、计算机业界最初的硬件巨头“蓝色巨人”指的是____。 A、IBM B、Microsoft C、联想 D、Sun 13、第四媒体是指()。 A、报纸媒体 B、网络媒体 C、电视媒体 D、广播媒体 14、CAD是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它的含义是____。 A、计算机辅助教育 B、计算机辅助测试 C、计算机辅助设计 D、计算机辅助管理 15、“计算机辅助____ ”的英文缩写为CAM。Assist 辅助 A、制造 B、设计 C、测试 D、教学 16、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语言源程序翻译成计算机可执行代码的软件称为 ____ A、汇编程序 B、编译程序 C、管理程序 D、服务程序 17、计算机之所以能实现自动连续运算,是由于采用了_____原理。 A、布尔逻辑 B、存储程序 C、数字电路 D、集成电路 18、某单位自行开发的工资管理系统,按计算机应用的类型划分,它属于 ____。 A、科学计算 B、辅助设计 C、数据处理 D、实时控制 19、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检索工作,是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____。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实时控制 D、人工智能 20、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____。 A、顺序、选择和转向 B、层次、网状和循环 C、模块、选择和循环 D、顺序、循环和选择 21、目前计算机应用领域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指出下列正确答案____。 A、CAI、专家系统、人工智能 B、工程设计、CAI、文字处理 C、实时控制、科学计算、数据处理 D、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 22、下面是有关计算机病毒的说法,其中____不正确 A、计算机病毒有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复合型病毒等 B、计算机病毒中也有良性病毒 C、计算机病毒实际上是一种计算机程序 D、计算机病毒是由于程序的错误编制而产生的 23、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指令包括两部分,它们是____。 A、源操作数与目标操作数 B、操作码与操作数 C、ASCII码与汉字代码 D、数字与字符 24、不同的计算机,其指令系统也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____。 A、所用的操作系统 B、系统的总体结构 C、所用的CPU D、所用的程序设计语言 25、多媒体计算机是指____。 A、具有多种外部设备的计算机 B、能与多种电器连接的计算机 C、能处理多种媒体的计算机 D、借助多种媒体操作的计算机 26、计算机用于解决科学研究与工程计算中的数学问题,称为____。 A、数值计算 B、数学建模 C、数据处理 D 27、____特点是处理的信息数据量比较大而数值计算并不十分复杂。 A、工程计算 B、数据处理 C、自动控制 D、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PROE习题集含答案

《计算机辅助设计(PROE)》课程习题 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PROE)》(编号为09015)共有单选题,判断题,问答与作图题,作图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问答与作图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在Pro/E环境中,鼠标左键的功能可以是什么?() A:选择命令执行 B:与“ctrl”结合进行缩放 C:绘制图元 D:选择2-D图元、特征、曲面等 2.相对坐标系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A:辅助尺寸的标注 B:建立空间样条线时定义点坐标值 C:创建混合特征时用于定义各截面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D:拉伸特征创建必须使用它 3.曲面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些?() A:曲面中黄色线是边界线 B:曲面中黄色线是棱线

C:面中紫色线是棱线 D:棱线间可以放置倒圆角特征 4.鼠标中键的功能可以是哪些?() A:完成确认选择B:放弃或结束图元的绘制 C:与Ctrl结合旋转模型D:打开相关快捷菜单 5.以下方式可以独立建立基准平面的是哪些?() A:穿过圆柱B:平行平面C:偏距平面D:混合截面6.创建基准平面的方法包括穿过、法向、平行、偏距等,一般都需搭配使用才可将其完全定义,但采用下列哪个方式可单独建立新的基准平面?() A:穿过某平面法线 B:偏距某平面 C:相切于某圆柱面 D:与某平面平行 7.在模具设计时对参考模型所作的修改不会影响什么?() A:参考模型源零件 B:模具元件 C:模具型腔 D:模具型芯 8.建立分型面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A:使用曲面创建与编辑工具构建 B:使用着色功能

大学计算机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思维》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引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二者有什么关系? 答:数据是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它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声音、光、电等来记录客观事物的状态。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符号描述,而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是可以用来通信的知识。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二者关系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数据加工后的产品。 (2)支撑人类社会文明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理解三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答:三要素为:信息、物质、能源。不同历史时期三种要素的利用比例不同。 (3)什么是数字化?在计算机领域内又如何理解? 答:数字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二种,广义的数字化:指信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广泛应用。狭义的数字化:是指由数字信号(数码)取代模拟信号来表征、处理、存储、传输各种信息的过程。在计算机领域内,我们可以将数字化理解为将许多复杂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成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 (4)简述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答:1932年英国数学家亚伦.图灵(Alan Turing)提出一人计算模型,称图灵机,现在的计算机在本质上与图灵机是一样的。 1936年,Konrad Zuse建造了一台可编程的数字化计算机,它引入了二进制系统和电子管的使用。 第一代计算机:1946至195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电子管元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改进了ENIAC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二台计算机EDVAC,作了重要改进:一是采用了二进制,二是程序和数据存入计算机内部。冯.诺依曼为现代计算机在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奠定了基础。当今的计算机依然遵循的是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第二代计算机: (5) 简述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具有逻辑判断功能、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等。 (6)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工程、办公自动化、数据通信、人工智能等。(7)什么是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尖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领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8) 计算思维主要包含哪些思维内容? 计算思维主要包括科学思维、逻辑思维、效率思维、创新思维和伦理思维等内容。

计算机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试题1 试题: 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是(A )。 A. 传染性、隐藏性、破坏性和潜伏性 B. 造成计算机器件永久实效 C. 格式化磁盘 D. 只会感染不会致病 试题2 试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 计算机病毒只能传染给执行文件 B. 计算机软件是指存储在软盘中的程序 C. 计算机每次启动的过程相同,RAM中的所有信息在关机后不会丢失 D. 硬盘虽然装在主机箱内,但它属于外存 试题3 试题: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 B )。 A. 一种微生物 B. 程序 C. 硬件缺陷 D. 网络有害信息 试题4 试题: 对于网络中的计算机病毒,常见的传播途径是( D )。 A. 软件下载 B. E-mail C. 网络游戏 D. 以上都有可能 试题5 试题: 以下( D )现象不可以作为检测计算机病毒的参考。 A. 数据神秘的丢失,文件名不能辨认 B. 有规律的出现异常信息 C. 磁盘的空间突然小了,或不识别磁盘设备

D. 网络突然断掉 试题6 试题: 下面关于计算机病毒,正确的说法是( A )。 A.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特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 B. 计算机病毒可以烧毁计算机的电子元件 C.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生物细菌 D. 计算机病毒一旦产生,便无法消除 试题7 试题: 双倍速CD-ROM 驱动器的数据传输速率为(A )。 A. 300KB/S B. 128KB/S C. 150KB/S D. 250KB/S 试题8 试题: 以下不是图像文件格式的为( C )。 A. JPG B. BMP C. MP3 D. GIF 试题9 试题: 自然界中常见的光能够由( B )三种颜色混合而成。 A. 红、黄、绿 B. 红、绿、蓝 C. 澄、蓝、紫 D. 白、红、绿 试题10 试题: ( A )规定了不同厂家的电子乐器和计算机连接的方案和设备间数据传输协议。 A. MIDI B. MP3 C. H.261

计算机练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处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计算机应用的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过程控制,辅助设计以及。 A. 数据处理 B. 图形处理 C. 工厂自动化 D. 文字处理 2. 通常所说计算机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是以为依据进行划分的。 A. 计算机的处理速度 B. 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 C.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D. 计算机的系统软件 3.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是20世纪年代研制成功的。 A. 50 B. 60 C. 40 D. 30 4. 新一代计算机系统的本质是。 A. 具有更多更高的智能 B.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C. 具有媒体功能 D. 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 人们习惯于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B.计算机主机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 C.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D.计算机的规模 6. 微型计算机的问世,主要是由于的出现。 A.晶体管 B.集成电路 C.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D.电子管 7. 银行利用计算机进行存贷款业务管理属于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A.数据处理 B.实时控制 C.科学计算 D.辅助设计 8. 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电子手段来完成商业贸易活动。 A.远程登录 B.信息检索 C.电子商务 D.信息通信 9. 计算机用于水电站厂房的设计属于计算机在领域的应用。 A.辅助设计 B.人工智能

C.数值计算 D.自动控制 10. 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第三代计算机主机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为。A.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B.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C.晶体管 D.大规模集成电路 11. 目前计算机广泛应用于财务管理、数据统计、办公自动化等,这些应用可统称为。 A.科学计算 B.实时控制 C.数据处理 D.辅助设计 12.CAI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含义是。 A. 计算机辅助测试 B. 计算机辅助设计 C. 计算机辅助教学 D. 计算机辅助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 1. 计算机发展的方向是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其中巨型化指。 A 重量重 B 存储容量大 C 体积大 D 运算速度快 第二章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信息处理领域,下面关于数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B. 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画、声音、活动图像等 C. 数据就是数值 D. 数据可以是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 2. 声音与视频信息在计算机内是以形式表示的。 A. 模拟 B. 二进制数字 C. 模拟和数字 D. 调制 3.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数据所下的定义是:"数据是对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 A.意识 B. 事实 C.物质 D. 信息

计算机练习题 9

计算机应用基础 9 1、目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硬件主要采用的电子器件是______。 A、真空管 B、晶体管 C、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D、集成电路 答案: C 2、既可以接收、处理和输出模拟量,也可以接收、处理和输出数字量的计算机是______。 A、电子数字计算机 B、电子模拟计算机 C、数模混合计算机 D、专用计算机 答案: C 3、我们说"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主要取决于计算机______。 A、运行速度 B、存储容量 C、所运行的程序中预定的判断方法 D、基本字长 答案: C 4、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可分为几个大类,在这些大类中应用最广泛的是______。 A、数据处理 B、辅助设计 C、过程控制 D、人工智能 答案: A 5、用语言、文字、符号、场景、图像、声音等方式表达的内容统称为______。 A、信息社会 B、信息技术 C、信息 D、信息处理 答案: C 6、计算机系统由两大部分构成,它们是______。 A、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答案: C 7、通常把计算机一次所能处理数据的最大位数称为该机器的______。 A、卷 B、字 C、字长 D、块 答案: C 8、在办公室中,用来编制文档的字处理程序是______。 A、应用软件 B、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C、操作系统 D、程序设计语言 答案: A 9、冯·诺依曼计算机由五大部分组成,运算器是其中之一。它完成的功能包括______。 A、完成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 B、完成对打印机的输出 C、完成从硬盘的输入 D、完成从光盘的输入 答案: A 10、ROM中存储的信息是______。 A、由计算机制造厂预先写入的 B、在系统安装时写入的 C、根据用户需求不同,由用户随时写入的 D、由程序临时写入的 答案: A 11、以下不属于外部设备的是______。 A、输入设备 B、主存储器 C、输出设备 D、外存储器

计算机考试题库

1.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 (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 (s),数据传输速率为b (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 (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 (bit),假设x > p 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 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解答:分组交换时延为:b x d k b p k //)1(+?+-。电路交换时延为:b x d k s /+?+。因此,分组交换时延较电路交换时延小的条件为:s b p k <-/)1( 2.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 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m/s 1028?。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710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100 kbit/s ; (2)数据长度为310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1 Gbit/s 。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答:(1) 发送时延为100 s ,传播时延为5 ms 。发送时延远大于传播时延。 (2) 发送时延为1 s ,传播时延为5 ms 。发送时延远小于传播时延。 3.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解答: 协议栈:将网络协议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因此将这些协议层称为协议栈。 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对等层: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协议定义的就是对等层间的通信规则。 协议数据单元:OSI 参考模型把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 客户: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应用进程中的服务请求方。 服务器: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应用进程中的服务提供方。 客户-服务器方式:通常指的是一种网络应用程序的工作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服务器总是一直运行并被动等待通信,而客户总是主动发起通信。服务器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的请求,而客户程序之间不直接进行通信。 4.判断以下正误。 (1)提高链路速率意味着降低了信道的传播时延。(×) 原因: 提高链路速率是提高了将数据推送到链路的速率。而信道的传播时延仅跟信号的传播速率和信道长度有关,与发送速率无关。因此提高链路速率不会影响信道的传播时延。 (2)在链路上产生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无关。(√) 原因: 由于承载信息的电磁波在通信线路上的传播速率(这是光速的数量级)与数据的发送速率并无关系,因此在链路上产生的传播时延仅与信号传播速率和信道长度有关。 (3)跨越网络提供主机到主机的数据通信的问题属于运输层的功能。(×) 原因: 跨越网络提供主机到主机的数据通信的问题属于网络层的功能。运输层为不同主机上的应用进程和应用进程间提供逻辑通信功能。 (4)发送时延是分组的第一个比特从发送方发出到该比特到达接收方之间的时间。(×)

计算机组成和原理-课堂例题(附答案)

(1a)题1:简单说明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的特点.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 —数据以2进制表示。 题2:什么是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一般表述为“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 题3:给出IEEE、ACM的中英文名称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美国计算机学会) (1b) 题1:将计算机系统中某一功能的处理速度提高到原来的20倍,但该功能的处理时间仅占整个系统运行时间的40%,则采用此提高性能的方法后,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多少? 解由题可知,可改进比例= 40% = 0.4, 部件加速比= 20 根据Amdahl定律可知: 采用此提高性能的方法后,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高到原来的1.613倍。 题2:某计算机系统采用浮点运算部件后,使浮点运算速度提高到原来的20倍,而系统运行某一程序的整体性能提高到原来的5倍,试计算该程序中浮点操作所占的比例。 解:由题可知,部件加速比= 20,系统加速比= 5 根据Amdahl定律可知 由此可得:可改进比例= 84.2% 即程序中浮点操作所占的比例为84.2%。 (2a) 题1:(1)某总线在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4个字节的数据,假设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总线时钟周期,总线时钟频率为33MHz,则:总线带宽是多少?;(2)如果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64位数据,总线时钟频率升为66MHz,则总线带宽是多少? 解:(1) 设总线带宽用Dr表示,总线时钟周期用T=1/f表示,一个总线周期传送的数据量用D表示。 根据定义可得 Dr = D/T = D×1/T = D×f =4B×33×1000000/s=132MB/s (2) 64位=8B,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计算机基础 1.2计算机发展 1.2.1单选题: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于_______诞生于_______。 A)1946年,法国 B)1946年,美国 C)1946年,英国 D)1946年,德国 2.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学计算机研制成功的时间是_______年。 A)1936 B)1946 C)1956 D)1975 3.计算机的发展阶段通常是按计算机所采用的_______来划分的。 A)内存容量 B)电子器件 C)程序设计语言 D)操作系统 4.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巨型化、微小化、网络化、_______、多媒体化。 A)智能化 B)数字化 C)自动化 D)以上都对 5.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的几十年中,按计算机采用的_______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A)存储器 B)计算机语言 C)电子器件 D)体积 6.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 A)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 B)高级语言、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C)机器语言、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 D)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额高级语言 7.从第一代电子数字计算机到第四代计算机大部分体系结构都是相同的,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组成的。称为_______体系结构。 A)艾伦·图灵 B)罗伯特·诺伊斯 C)比尔·盖茨 D)冯·诺依曼 8.第二代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是_______。 A)晶体管 B)电子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9.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属于_______计算机。 A)第一代 B)第二代 C)第三代 D)第四代 10.“奔腾”第一代兼容的微型计算机采用的CPU芯片型号是_______。 A)80286 B)80386 C)80486 D)80586 11.巨型计算机指的是_______。 A)重量大 B)体积大 C)功能强 D)耗电量大 12.目前大多数计算机,就其工作原理而言,基本上采用的是科学家_______提出的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A) 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乔治.布尔 D)艾伦.图灵 13.目前广泛使用的计算机绝大多数是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她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美国英特尔公司制成的第一片微处理器(CPU)是在_______。 A)40年代末 B)50年代初 C)70年代初 D)80年代初 14.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银河II型计算机是_______。 A)微型计算机 B)小型计算机 C)中型计算机 D)巨型计算机

计算机考试题

1.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 计算机系统的集合称为(A) A)计算机网络B)公用数据网C)资源子网 D)通信子网 2.以下(A)英文单词代表网络新闻组? A)USENET B)Telnet C)URL D)FTP 3.当你手边没有FTP服务器程序,可以把一个计 算机程序传给别人的方法是(D) a)使用WWW b)使用Telnet c)使用Usenet d)使用E—mail 4.电子邮件地址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用户在邮 件服务器中的帐号与(C)两部分 a)收信人地址b)邮件标题c)邮件服务器主机名d)发信人地址 5.局域网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C) A.服务器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B.网络传输协 议和网络应用软件 C.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D.网络数据库

管理系统和工作站软件 6.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 传输介质和() A.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B.网络体系结构 C.网络操 作系统 D.网络通信设备 A 7.流行于INTERNET上的BBS指的是() A..网络新闻 B.电子公告牌 C.联网游戏 D.文件传输 B 1.WWW(WorldWideWeb)系统的作用是()[A] A信息浏览B文件传输C远程登录D收发电子邮件 2.WWW浏览器是()[B] A连入Internet的TCP/IP程序B浏览Internet上Web页的客户端软件 C浏览Internet上Web页的服务器程序D收发电子邮件的程序 3.WWW中的信息资源是以()为元素构成的 [A] A Web页B文本C图像D主页 4.WWW中的信息资源是由许许多多Web页为元素

计算机辅助管理习题和答案

专起本《计算机辅助管理》试卷本次练习时间:0分4秒 总共75题共150分;考试时长:0分 一. (共75题,共150分) 1. 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2分) 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B.决策支持系统 C.业务处理系统 D.作业控制系统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A 2. 决策树和决策表的功能是用于描述( ) (2分) A.输入内容 B.数据存储 C.处理逻辑 D.输出格式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C 3. 管理信息系统成熟的标志是()(2分) A.计算机系统普遍应用 B.广泛采用数据库技术 C.可以满足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要求 D.普遍采用联机响应方式装备和设计应用系统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C 4.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块化结构,是为了满足()(2分) A.系统性的要求 B.灵活性的要求 C.可靠性的要求 D.经济性的要求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B 5. 功能结构图表示的是功能的()(2分) A.层次关系 B.从属关系 C.分布关系 D.模块之间的关系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B 6. 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数据库是()(2分) A.概念结构 B.逻辑结构 C.物理结构 D.实际结构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A 7. 系统的分析设计就是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下列哪类模型的开发()(2分)

A.开放 B.实际 C.物理 D.整体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C 8. 全国联网的航空订票服务系统属于()(2分) A.批处理系统 B.顺序处理系统 C.联机实时系统 D.直接存取系统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C 9. 在诺兰模型中,数据真正成为企业重要资源的阶段是()(2分) A.控制阶段 B.集成阶段 C.数据管理阶段 D.成熟阶段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C 10. 管理信息系统科学是一门新型学科,它是属于()(2分) A.计算机学科 B.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C.经济学科 D.工程学科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B 11.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新系统的()(2分) A.逻辑设计 B.可行性分析 C.物理设计 D.系统化分析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A 12. 下列的工作中属于具体物理设计内容的是()(2分) A.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B.代码设计 C.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D.数据存储文件设计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D 13. 下列关于顺序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分) A.是一种用连续数字代表的编码对象的码 B.这种码本身不能说明任何信息的特征,不易于管理 C.这种码一般不独立使用,而是作为其他码分类中细分类的一种补充手段 D.顺序码又称系列码 ★检查答案标准答案:B 14. 在管理业务流程图中,用来表示系统外实体的是()。(2分) A. B.

计算机练习题

。 课件练习题 选择题 1、Flash MX中的图形格式包括( A )和( C )两类。 A. 矢量模式 B. JPEG模式 C. 位图模式 D. AIF模式 2、在Flash MX中可以导入的文件有( ABC )几种。 A. 图像文件 B. 声音文件 C. 视频文件 D. 以上都不是 % 3、使用( B )工具可以绘制更加精确、光滑的贝塞尔曲线,并且可以使用( D )工具调整曲线的弯曲度等。 A. 铅笔 B. 钢笔 C. 直线 D. 部分选取 4、【铅笔工具】的三种模式是( ABC )。 A. 伸直:当绘制的图形接近椭圆形时,Flash将自动将其转化为一个椭圆 B. 平滑(Smooth):用【铅笔工具】绘制图形时的轨迹 C. 墨水:该模式适用于绘制线条轨迹 D. 柔软(Soft):该模式下的轨迹变浅 ` 5、修改椭圆的笔触颜色,可以使用( AC )。 A. 工具箱中的【笔触颜色】按钮 B. 工具箱中的【填充颜色】按钮 C. 【椭圆工具】属性面板中的【笔触颜色】按钮 D. 【椭圆工具】属性面板中的【填充颜色】按钮 6、使用( D )工具绘制的图形可以随时调整其形状。 ! A. 铅笔工具 B. 椭圆工具 C. 矩形工具 D. 钢笔工具 7、( B )工具经常与【钢笔工具】配合使用,以调整路径的形状。 A. 选择工具 B. 部分选取工具 C. 直线工具 D. 铅笔工具 8、当选择( B )模式后,用【刷子工具】所绘制的图形只将已有图形的填充区域覆盖掉,而对线条不起作用。 A. 标准绘画 B. 颜料填充 C. 后面绘画 D. 颜料选择 ` 9、在对图形对象操作前,需利用( AB )工具选取对象。 A. 选择工具 B. 部分选取工具 C. 任意变形工具 D. 钢笔工具 10、改变矢量图形的填充区域颜色,需使用( B )工具。 A. 墨水瓶工具 B. 颜料桶工具 C. 画笔工具 D. 选择工

计算机考试题库

1、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 (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 (s),数据传输速率为b (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 (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 (bit),假设x > p 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 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解答:分组交换时延为:b x d k b p k //)1(+?+-。电路交换时延为:b x d k s /+?+。因此,分组交换时延较电路交换时延小的条件为:s b p k <-/)1( 2、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 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m/s 1028?。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与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710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 kbit/s; (2)数据长度为310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 Gbit/s 。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答:(1) 发送时延为100 s,传播时延为5 ms 。发送时延远大于传播时延。 (2) 发送时延为1 μs,传播时延为5 ms 。发送时延远小于传播时延。 3、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解答: 协议栈:将网络协议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因此将这些协议层称为协议栈。 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对等层: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协议定义的就就是对等层间的通信规则。 协议数据单元:OSI 参考模型把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 客户: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应用进程中的服务请求方。 服务器: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应用进程中的服务提供方。 客户-服务器方式:通常指的就是一种网络应用程序的工作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就是进程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客户就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就是服务提供方。服务器总就是一直运行并被动等待通信,而客户总就是主动发起通信。服务器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的请求,而客户程序之间不直接进行通信。 4、判断以下正误。 (1)提高链路速率意味着降低了信道的传播时延。(×) 原因: 提高链路速率就是提高了将数据推送到链路的速率。而信道的传播时延仅跟信号的传播速率与信道长度有关,与发送速率无关。因此提高链路速率不会影响信道的传播时延。 (2)在链路上产生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无关。(√) 原因: 由于承载信息的电磁波在通信线路上的传播速率(这就是光速的数量级)与数据的发送速率并无关系,因此在链路上产生的传播时延仅与信号传播速率与信道长度有关。 (3)跨越网络提供主机到主机的数据通信的问题属于运输层的功能。(×) 原因: 跨越网络提供主机到主机的数据通信的问题属于网络层的功能。运输层为不同主机上的应用进程与应用进程间提供逻辑通信功能。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考试习题大集合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考试习题大集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总复习(考试题总结) 绝对给力 一、填空题 1.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一般体系结构包含四个层次:____、____、____和_____。2.CAPP系统中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CAD/CAM集成系统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成。4.CAPP专家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 5.零件分类成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6.三维实体建模中,常用的建模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7.机械设计一般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阶段。8.特征建模通常由三部分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9.几何建模系统的三种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0.一元函数的插值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CAD/CAM集成系统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成。 12.产品的制造过程一般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环节,最终形成用户所需的产品。 13、CAD系统的软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4、将平面图形沿X方向平移3个单位,然后放大一倍,其变换矩阵为 _____________。 15、PDM的功能包括文档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PDM系统与应用软件的集成。

计算机习题

一、判断题 1、微处理器已经进入双核和64 位的时代,当前与Intel 公司在芯片技术上全面竞争并获得不俗业绩的公司是AMD公司。参考答案:正确 2、浏览网页,这属于Internet 所提供的WWW服务。参考答案:正确 3、安装web服务器程序后,如果是在服务器所在的计算机上,直接输入http://127.0.0.1,可以访问站点默认文档。参考答案:正确 4、计算机物理安全是计算机安全的最重要方面。参考答案:正确 5、是用于设置页面标题的。参考答案:错误 6、若强制要求VBScript的变量在使用前必须事先声明,则应使用Dim语句来设置。 参考答案:错误 7、任何程序都可以用三种基本结构表示,它们是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参考答案:正确 8、Function过程必须通过函数名返回一个值,这个值是在过程的语句中赋给函数名的。 参考答案:正确 9、JavaScript是一种基于对象(Object)和事件驱动(Event Driven)并具有安全性能的脚本。参考答案:正确 10、Response对象的方法有Write、End、abandon、Redirect。参考答案:错误 11、若表单提交时采用的是get方法,则服务器端要获得表单所提交的数据,应采用request.form(“表单域名”)。参考答案:错误 12、在应用程序的各个页面中传递值,可以使用内置对象Request、Application、Session。参考答案:正确 13、如果想统计一个浏览者进入本站点以后浏览的页面次数(包括对同一页面的多次浏览)则可以使用Server对象。参考答案:错误 14、参照完整性数据库的主键可以为空。参考答案:错误 15、在SQL语言中,使用了GROUP BY子句分组的时候,在Select子句可以使用聚合函数。参考答案:正确 16、在WEB程序开发中目前最广泛采用的计算模式是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参考答案:正确 17、Internet 上的WWW服务器使用的主要协议是SMTP。参考答案:错误 18、安装web服务器程序后,在地址栏输入服务器的IP地址,可以访问站点默认文档。 参考答案:正确 19、网站的硬件最主要的就是服务器,服务器一般要求专用服务器,而专用服务器中通常具有多个CPU。参考答案:正确 20、ASP技术可以轻松实现在跨平台的Web服务器的工作。参考答案:错误 21、HTML文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文本编辑器创建。参考答案:正确 22、运算符优先级由高到底的顺序为:(指数运算^)→(取负-)→(乘*、除/)→(求余MOD)→(整除\)→(加+、减-)。参考答案:错误 23、在使用Call调用时,过程名后不能带括号;而省略Call执行调用过程时,过程名后必须加括号。参考答案:错误 24、ASP代码既可以运行于Web服务器端,也可以运行于客户端浏览器。参考答案:错误 25、Application对象仅用于存储共享数据,而Session对象还可用于存储指定用户数据。 参考答案:正确 26、关系数据库中一张表只能设置唯一一个主键。参考答案:正确 27、计算机网络按拓扑结构,可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参考答案:错误

计算机考试练习题

1."计算机辅助测试"的英文缩写是CAT。 2.我们衡量一个文件的大小、信息量的多 少都是以"位"为单位的。 3.晶体管是第二代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4.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 和各种服务程序等。 5.Windows允许文件名最多有255个字符, 可以使用空格。 6.计算机中之所以采用二进制方式,其主 要原因是十进制在计算机中无法实现。 7.计算机系统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两大部分。 8.计算机机内数据的运算可以采用二进 制、八进制或十六进制形式。 9."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英文缩写是CAI。 10.第二代计算机开始使用操作系统作为 软件运行的统一平台。 11.计算机病毒是因计算机程序长时间未 使用而动态生成的。 12.目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计 算机网络。 13.低级语言学习和使用都很困难,所以已 被淘汰。 14.机器语言是人类不能理解的计算机专 用语言。 15.在Windows的任务栏被隐藏时,用户可 以用按Ctrl+Esc键的快捷方式打开"开 始"菜单。 16.计算机内部不能表示正负数,正负数的 表示是通过屏幕显示出来的。 17.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标题名是不 会改变的。 18.第一代计算机只能使用机器语言进行 程序设计。 19.一般来说计算机字长与其性能成正比。 20.资源管理器只能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当输入数字超过单元格能显示的位数时,则以()来表示。 A.科学记数法 B.自定义 C.百分比 D.货币 按用途可把计算机分为通用型计算机和( )。 A.台式计算机 B.柜式计算机 C.微型计算机 D.专用型计算机 十进制数127转换为二进制数是( )。 A.0110111 B.1010111 C.1111111 D.1001111 某单位人事管理系统程序属于()。 A.工具软件 B.字处理软件 C.应用软件 D.系统软件 微机的外围设备中,属于输入设备的有()。 A.显示器 B.打印机

计算机操作练习题

计算机操作练习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习题一 一、单选题 下面每个题都有四个选择答案,从中选择一个最合理的答案。 ⒈电子计算机能够快速、准确地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工作的基本思想是⑴ ___,这个思想是由⑵___提出的,按照这个思想,计算机由五大 部件组成,它们是⑶__。 (1)A.存储设备 B.采用逻辑器件 C.总线结构 D.识别控制代码 (2)A.图灵 B.布尔 C.冯·诺依曼 D.爱因斯坦 (3)A.CPU、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B.控制器、运算器、主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C.CPU、运算器、主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D.CPU、控制器、运算器、主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⒉十进制数的二进制表示是⑴___,十六进制表示是⑵___。 (1)A. B. C. D. (2)A.5A.2 B. C. D. ⒊二进制数与之和的十进制数表示是⑴___,十六进制表示是⑵__ _。二进制数10与之差为⑶___。 (1)A. B. C. D. (2)A. B. C. D.3F.D (3)A.11 B.11 C.11 D.10 ⒋用ASCII码(七位)表示字符5和7的是⑴__,按对应的ASCⅡ码值 来比较⑵__。 (1)A.1100101和1100111 B.和01110111 C.1000101和1100011 D.0110101和0110111 (2)A.“a”比“b”大 B.“f”比“Q”大 C.空格比逗号大 D.“H”比“R”大 ⒌用16×16点阵存储一个汉字的字形码,需要用⑴__个字节,在汉字 处理系统中,一级字库有3755个汉字,那么将占用⑵__个字节的存 储容量。 (1)A.256 B.32 C.4 D.2 (2)A.3755×2 B.3755×16 C.3755×32 D.3755×16×16 ⒍通常人们所说的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__。 A.主机、键盘、显示器 B.计算机和它的外围设备 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D.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计算机习题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简答题 习题一 1.分别说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功能。 答:系统软件是支持应用软件运行的,为用户开发应用软件提供一个平台,用户使用它,但一般不随意修改它。应用软件是用户利用计算机为某一专门应用目的而开发的软件。 2.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目前微型计算机上常用的操作系统有哪几种 答:操作系统: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所有软硬件资源的程序,是人和机器的接口。主要任务: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资源;使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目前微型计算机上的常用操作系统:DOS、Windows95/98/NT、NetWare、UNIX、XENIX、LINUX、OS/2。 3.分别说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的特点。 答:机器语言: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代码,可以直接执行,一般不用机器语言直接写程序。汇编语言:用助记符表示的机器语言,需要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执行。高级语言:接近于人们习惯用的自然语言,写程序容易,通用性好,需要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执行。 4.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有哪些主要部分哪些属于主机哪些属于外部设备各有什么功能 答:主机:主板微机内最大的集成电路板;CPU 微机的心脏;内存(主存) 存放要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外存储器(软,硬盘及光盘驱动器)存放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显卡显示设备接口卡;声卡声音设备接口卡;电源为各设备供电;外部设备:键盘输入设备;鼠标输入设备;显示器输出设备;打印机输出设备; 习题二 1.简述控制菜单中各命令的作用。 答: 2.如何切换程序如何最小化所有窗口 答:Win+D组合键就是把所有打开的窗口全部最小化,Alt+Tab组合键就是在不同窗口间进行切换。 3.如何在桌面上为Windows的“计算器”程序建立快捷方式 答:开始、程序、附件中,找到计算器,右键,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4.简述“Windows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组成。在“资源管理器”中如何复制、删除、移动、删除和恢复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答:Windows资源管理器由标题栏、菜单栏、标准按钮栏、资源管理器窗口和状态栏组成。窗口中分为左窗格和右窗格,左窗格中的树型结构显示计算机资源的组织结构,右窗格显示左窗格中选中的对象所包含的内容。复制:选中要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