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名解
寄生虫名词解释

1.世代交替:吸虫生活复杂,既有有性世代和也有无性时代,这种有性世代和无性时代代替的过程为世代交替。
2.伴随免疫:宿主感染吸虫后对再感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主要对再次入侵的童虫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而对原发感染的成虫不起杀伤作用。
这种原发感染的持续存在对再感染具有一定免疫力的现象。
3.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指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并引起感染的寄生虫病4.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的关系。
5.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6.土源性蠕虫:在完成生活史的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的蠕虫,他们的虫卵或幼虫可以在外界直接发育至感染期而感染人体,在流行病学上将此类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
7.生物源性蠕虫:有些蠕虫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后才能感染人体,这类蠕虫为生物源性蠕虫。
8.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寄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形感染状态,当宿主的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
9.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某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10.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的状态,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适宜宿主体内是,才能发育为成虫。
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1.非消除性免疫是指寄生虫感染后虽然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如疟原虫的带虫免疫和血吸虫诱导的伴随免疫均属于非消除性免疫。
12.免疫逃避:有些寄生虫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后,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继续生存的现象。
13.寄生虫的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的感染。
寄生虫名词解释

1. 共栖:亦称偏利共生,指在一起共同生活的两种生物,一方受益,而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2.互利共生:是指共生生物与宿主之间在生理学上相互依存,共生双方都受益。
3.寄生:共生者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称为寄生。
4.宿主:寄生者中,被寄生而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5.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6.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发育或变态所必须的宿主。
7.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不仅在人体寄生,还可感染某些脊椎动物,并完成与人体内相同的生活阶段,感染的脊椎动物作为人类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上起保虫和储存的作用,这些动物称保虫宿主或储蓄(存)宿主。
8.转续宿主:某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体内,虽能生存,但不能继续发育,长期处于幼虫阶段,当此幼虫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
9.寄生虫:共生者中个体较小而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寄生物为动物者称为寄生虫。
10.专性寄生虫:专性寄生虫的全部生活或某个阶段在生理学上依赖于宿主,一旦离开宿主,通常不能存活。
11.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处于隐形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出现异常增殖、致病能力增强,称为机会性寄生虫。
12.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虽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但可携带和传播病原体,称带虫者。
13.异位寄生:指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为的器官或组织内寄生,常见引起异位损害。
14.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史中对人体具有感染性的发育阶段。
15.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些寄生虫可在人和兽之间自然传播而引起寄生虫病与感染,称这些寄生虫为人寿共患寄生虫,由其引起的寄生虫病称为人寿共患寄生虫病。
16.滋养体:为原虫生活史中,具有运动、摄食、增殖能力的阶段。
17.包囊:某些原虫生活史的滋养体阶段后期,由于生活环境的理化条件改变,滋养体停止活动,排出未消化的食物并储存营养,分泌囊壁物质包裹团缩的虫体,形成包囊。
18.夜现周期性: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
寄生虫学名词解释

医学寄生虫学一、名解(5个,15分)1、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3、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寄生的寄生虫传播给人,这些动物即为保虫宿主。
又称储存宿主。
4、转序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并不能发育至成虫,仅能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其有机会侵入正常宿主体内时,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此种非正常宿主即为该种寄生虫的转序宿主。
5、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6、寄生: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收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收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若寄生物为动物,则称为寄生虫,受害者即为被寄生的一方,称为宿主,称为寄生生活。
7、感染期:在生活史中,对人具有感染性或感染力的时期。
8、带虫者:感染寄生虫后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可传播病原体,这种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9、滋养体:原虫能运动,摄食,和生殖的生活史期。
10、蝇蛆病:是由双翅目昆虫的幼虫对人和脊椎动物活体的侵害。
11、带虫免疫: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后,宿主所产生免疫力,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再感染,但不能消除体内已有的寄生虫,宿主保持低度感染,当药物清除体内的寄生虫后,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这种免疫类型为带虫免疫。
12、伴随免疫:某些寄生生活的成虫,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这种免疫力对体内的成虫没有作用,但对再感染时侵入的童虫有一定的抵抗力,一旦药物清除体内残存的寄生虫,宿主已获得的免疫力消失。
13、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能力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
14、完全变态:昆虫幼体发育成成虫的过程中,需经蛹期,且发育各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各异,成为完全变态。
15、不完全变态:昆虫幼体发育不经蛹期,幼体称若虫,其形态与成虫相似,体积较成虫小,性器官尚未发育,其生活习性与成虫相同,称不完全变态。
寄生虫名词解释

寄生:是两个生物体间复杂的相互关系。
在这个关系中,二者中某一方(寄生者),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在另一方(被寄生者)的体内或体表,以被寄生者的组织、体液等作为自己的营养,并带给被寄生者以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造成死亡。
在这个关系中,寄生者称作寄生虫,被寄生者称为宿主。
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histor y):是指寄生虫从宿主排出的新生后代到达易感宿主,经过生长、生殖其下一代的全过程。
又称此过程为生活周期(l ife cycle)。
直接发育:在寄生虫的生活史中只需要一个宿主(终宿主),这类寄生虫称为同宿主寄生虫。
由虫卵发育到感染性虫卵或感染性幼虫都在外界。
这类寄生虫,大多是由被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而经口感染;只有少数直接发育的寄生虫是经皮肤而侵入宿主机体如类圆线虫。
间接发育:寄生虫的生活史中,除终宿主外,尚需通过中间宿主进行发育,才能感染终宿主。
这类寄生虫具有两个以上的宿主,称为异宿主寄生虫。
感染性虫卵(幼虫):刚由终宿主排出的新生后代,一般无感染能力,需发育至一定阶段时才具有感染能力。
有的种类幼虫的第一、二次蜕皮均在卵内进行,成为感染性虫卵,如猪蛔虫卵;尖尾线虫、圆形线虫的虫卵需要在外界环境中发育经过两次蜕皮变为低三期幼虫时才具有感染能力。
吸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尾蚴,排出于外界环境中才具有感染能力或形成感染性的囊蚴;绦虫要经过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而成为裂头蚴、囊尾蚴等才具有感染能力。
专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或少数几种严格特定的动物体内,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某种宿主的专性寄生虫,而这些动物即称为该类寄生虫的专性宿主,多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许多种宿主,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多宿主寄生虫,称这些宿主为非专性宿主。
《寄生虫》名解

寄生虫名解1.?片利共生(commensalism):又称共栖,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的现象。
2.?互利共生(mutualism):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的现象。
3.?寄生(parasitism):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的关系。
得益方是寄生虫,受害方是宿主。
4.?世代交替(alternation?of?generation):是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发育过程时,需经过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交替进行的现象。
5.?寄生虫生活史(life?cycle):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包括寄生虫在外界发育,其感染阶段侵入宿主体内并移行到寄生部位,继续发育,繁殖直至排出体外等过程。
6.?机会性致病寄生虫(ectoparasite):是某些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的寄生虫。
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7.?终宿主(definitive?host):是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intermediate?host):是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reservoir?host):又称储存宿主,有些人体寄生虫也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体内,这些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成为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这些动物则是保虫宿主。
10.?转续宿主(paratenic?host?或?transport?host):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而保持其幼虫状态,当该幼虫有机会侵入其适宜宿主体内后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1.?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immunity):是指宿主对寄生虫的保护性免疫既能清除体内已有的寄生虫,又能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
寄生虫名词解释

1.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不仅在人体寄生,还可以感染某些脊椎动物,并完成与人体内相同的生活阶段,感染的脊椎动物作为人类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上起保虫和储存的作用,称保虫宿主。
2.终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3.完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必须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
幼虫与成虫在外、内部结构、生活习性上显著不同。
4.互利共生:两种动物在一起生活,双方受益,互相依赖。
5.寄生:两种动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一方受害,具体指一种动物永久或暂时生活在另一种动物体表或体内获得营养,并损害对方。
6.兼性寄生虫:可营自由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7.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若有两个,则按寄生顺序称第一第二中间宿主。
8.伴随免疫: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体内的活成虫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力,对再感染时侵入的幼虫有一定抵抗力,但对体内成虫不影响。
9.免疫逃避:寄生虫在具有免疫力的宿主体内能够生存的现象。
10.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以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
11.幼虫移行:有些蠕虫的感染期在进入人体后,幼虫需要经过血管或组织移行,而后到达寄生部位。
12.异位寄生:寄生虫在常见部位以外的组织器官内寄生,引起异位损害。
13.传染源:感染有寄生虫的病人、带虫者及保虫宿主。
14.传播途径: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者体内的过程。
15.专性寄生虫:生活史各个阶段或某个阶段必须过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16.生活史:寄生虫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及所需外界环境。
17.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史中能够使人体感染的阶段。
18.世代交替:寄生虫完成一代的发育需要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世代交替进行。
19.带虫免疫:宿主感染寄生虫后对再次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而体内的寄生虫并未完全清楚,维持在低密度水平。
一旦药物清除残虫,已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
20.隐性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无明显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
寄生虫名词解释

寄生虫名词解释
寄生虫:
(一)定义:
寄生虫是指只能在宿主体内依赖发育并且会在宿主身上受害的多种动物,常见的有单细胞动物、蠕虫、扁形虫、虫类、寄生蜱等等。
(二)种类:
1、单细胞动物:单细胞动物是指只有一个细胞的单层真菌类或细菌类等,一般有以下几类:
(1)伊波拉病毒和衣原体等病毒;
(2)爱滋病毒;
(3)疟疾原虫;
(4)流行性腮腺炎属病原体;
(5)痢疾属病原体等。
2、蠕虫:蠕虫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节点状有形体,它们类似于虫或蚯蚓,将身体分割成节。
常见的蠕虫有黑色素蚴、肿瘤线虫等。
3、扁形虫:扁形虫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宿主体内的寄生虫,通常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外形,只有头部、胸部和尾部的重要结构,例如小肠寄生虫、细菌性胃蛔虫和肝钩虫等。
4、虫类:虫类也是属于寄生虫的一类,分为水生虫和陆地虫,它们的身体结构有头、胸和尾部,也有节肢组织和不完整的内脏结构。
常见的有斑翅目虫、衣原虫、活体甲壳虫等。
5、寄生蜱:寄生蜱是指单细胞有形体,又称单细胞昆虫,在宿主体内形成定殖群。
其中著名的例子有横着走的蜱、山地木螨和腹虱等等。
寄生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寄生虫的生活史。
2、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并在人体内产卵,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3、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有两个中间宿主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
如: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鱼类。
4、储蓄宿主(保虫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例如华支睾吸虫的成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猫,猫即为该虫的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5、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能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6、感染期:能侵入人体的阶段称感染阶段或感染期。
7、带虫免疫:人体感染疟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8、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对再次感染的童虫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的成虫无作用,原发感染可继续存在,这种现象称伴随免疫。
见于血吸虫病。
9、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
10、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异位寄生。
11、疫水:含活的血吸虫尾蚴的水12、阳性钉螺:含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13、慢性感染:通常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或在临床上出现一些症状后,未经治理或治疗不彻底而逐渐转入慢性持续感染阶段。
14、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成为疟疾的再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寄生虫学》名词解释注:★标注为老师上课重点提及的,◎标注为上一条名解的分类,加深字体为名解关键词,未标注供大家复习所用。
片利共生(共栖commensal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例如钟形虫与蚊幼虫或水蚤。
互利共生(mutual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相互依赖和受益。
例如牛、马等食草动物与纤毛虫。
★寄生(parasit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例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以半消化食物为营养,获得生长发育的条件;但同时对人体造成损害,引起蛔虫感染或蛔虫病。
寄生虫(parasite)属于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
例如蛔虫是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获得营养,属于得益方。
宿主(host)属于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害的一方。
例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对人体造成损害,人即为宿主。
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径、感染阶段、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途径和定居部位、离开宿主的方式、所需的宿主种类、传播媒介以及内外环境条件等。
根据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分为直接型生活史(如阴道毛滴虫只需一个宿主)和间接型生活史(如日本血吸虫需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发育)。
★感染期(infective stage)指寄生虫生活史中对人有感染性的阶段。
例如蛔虫的感染阶段是感染期卵。
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这类寄生虫生活史中各个发育期或某个阶段发育期必须营寄生生活,否则不能生存。
例如疟原虫各个发育期均必须在人体和按蚊体内。
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指正常情况下营自由生活,偶然进入人体可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例如粪类圆线虫一般在土壤内营自由生活,但也可侵入人体,寄生于肠道内。
★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当宿主免疫功能缺损或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此类寄生虫称为机会性致病寄生虫。
例如刚地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等。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final host)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例如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门脉系统内,故人为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
弓形虫的有性生殖阶段寄生在猫科动物体内,则猫科动物为弓形虫的终宿主。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例如日本血吸虫的幼虫寄生在钉螺体内,则钉螺为其中间宿主。
有的寄生虫有两个中间宿主,例如华氏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某些淡水螺、淡水鱼和虾体内,因此前者为第一中间宿主,后者为第二中间宿主。
★保虫宿主(储存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这些动物起到保存寄生虫的作用,被称为保虫宿主。
例如黄牛、猪等是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transport host)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虽能成活,但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侵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例如卫氏并殖吸虫的适宜宿主是人和犬等动物,野猪是其非适宜宿主。
幼虫侵入野猪体内后长期保持幼虫状态。
当人或犬食入含有幼虫的野猪肉后,幼虫即可在人、犬体内发育为成虫。
即野猪为该虫的转续宿主。
★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 immunity)是指宿主对寄生虫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既能清除体内已有的寄生虫,又能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
例如热带利什曼原虫引起皮肤利什曼病。
★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 immunity)指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状态。
使用药物完全驱虫后,宿主的免疫力随之消失。
非消除性免疫包括带虫免疫(如疟原虫感染免疫)和伴随免疫(如血吸虫感染免疫)。
◎带虫免疫(premunition)指宿主感染寄生虫后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其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使用药物驱虫后,宿主的免疫力随之消失的现象。
例如疟原虫感染免疫。
◎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宿主感染寄生虫后对再感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对再次入侵的幼虫具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而对原发感染的成虫不起杀伤作用。
例如血吸虫感染免疫。
★带虫者(carrier)指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的人。
例如感染阿米巴,80%为带虫者。
★隐性感染(occult infection)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虫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例如刚地弓形虫、肺孢子虫等,在正常人体常处于潜隐状态。
偶然感染(accidental infection)指一些非人体寄生虫因偶然机会进入人体后可在体内短暂成活并引起病症的现象。
例如广州管圆线虫是鼠内寄生虫,人可因误食含有该虫的螺类而感染。
多重感染(multiple infection)多寄生现象(polyparasitism)指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的现象。
可发生在人体内的同一环境或者寄生在人体的不同部位。
例如一些线虫可同时寄生在人的肠道内。
不同虫种生活在同一宿主体内可能会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增加或减少其致病作用,从而影响临床表现。
例如蛔虫和钩虫同时寄生时对蓝贾起抑制作用,而短膜壳绦虫的寄生有利于蓝贾生存。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指有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的现象。
例如日本血吸虫的虫卵主要分布在人的结肠壁和肝,但在肺和脑部有时可见虫卵。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一些动物寄生蠕虫的幼虫侵入人体后,由于人体是这些蠕虫的非适宜宿主,所以这些幼虫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例如犬弓首线虫是犬肠道内的常见寄生虫,若人误食其感染性虫卵,由于人是非适宜宿主,幼虫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体内移行侵犯各组织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由地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例如黑热病。
滋养体(trophozoite)【有一年名解考到过】指能运动的原虫生活史阶段。
包囊(cyst)许多原虫的滋养体可分泌外壁,由运动转为静止,称为包囊。
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指有些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发育过程时,需经过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交替进行的现象。
例如疟原虫在人体内进行无性生殖,而在按蚊媒体内进行有性生殖。
利杜体(Leishman-Donovani body)【有一年名解考到过】杜氏利什曼原虫生活史有两个阶段,其中无鞭毛体(amastigote)又称利杜体,寄生于人和某些哺乳动物的单核巨噬细胞内。
红细胞外期(红外期exo-erythrocytic stage)在肝细胞内,原虫通过摄取营养进行裂体增殖,发育为成熟的红外期裂殖体的过程称为红细胞外期。
红细胞内期(红内期erythrocytic stage)【有一年名解考到过】由肝细胞释放出的红细胞外期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经过几代之后部分裂殖子在红细胞内停止裂体增殖,而发育为配子体的过程称为红细胞内期。
包括滋养体和裂殖体两个阶段。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指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包括红外期原虫发育的时间和红内期原虫经几代裂体增殖,裂殖子达到一定数量所需的时间。
例如恶性疟潜伏期为7~27天。
疟疾发作(paroxysm)疟疾发作是由于红内期的裂体增殖所致,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的临床症状。
★疟疾再燃(recrudescence)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增殖,经数周至数月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再燃。
恶性疟和三日疟只有再燃而无复发;间日疟和卵形疟既有再燃又有复发。
★疟疾复发(relapse)指疟疾初发患者红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或年余,又出现疟疾发作症状。
其机制与迟发型子孢子有关。
恶性疟和三日疟只有再燃而无复发;间日疟和卵形疟既有再燃又有复发。
假包囊(pseudocyst)【有一年名解考到过】数个至10多个速殖子寄生在1个宿主细胞内的虫体集合体由于没有真正的囊壁,称为假包囊。
★土源性蠕虫(geohelminths)这类蠕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它们的虫卵或幼虫直接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人因食入被蠕虫感染阶段污染的食物或接触感染阶段附着的植物、土壤而感染。
例如常见于寄生在肠道内的线虫,如蛔虫、钩虫等。
★生物源性蠕虫(biohelminths)这类蠕虫在生活史中必须经过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才能发育至感染阶段,人体感染与中间宿主关系密切。
例如所有的吸虫、大部分绦虫和寄生在组织内的线虫,如丝虫、旋毛虫等。
★中绦期(metacestode)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阶段成为中绦期。
各种绦虫中绦期的形态结构各不相同,例如囊尾蚴、棘球蚴、泡球蚴、似囊尾蚴、裂头蚴和原尾蚴。
囊尾蚴(cysticercus)【有一年名解考到过】俗称囊虫(bladder worm),指猪、牛带绦虫的幼虫,为半透明的泡状囊,囊内充满囊液,囊壁上有一个向内翻转的头节,悬于囊液中。
原体腔(primary coelom)假体腔(pseudocoelom)在线虫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腔隙无上皮细胞,称为原体腔或假体腔。
腔内充满液体,内部器官浸渍其中,成为组织器官间交换营养物质、氧和代谢产物的介质。
由于原体腔液处于封闭的体壁中,具有流体静压的特点,能将肌肉收缩施加的压力向各方传递,对线虫的运动、摄食、排泄和维持体态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棘球蚴砂(hydatid sand)棘球蚴从囊壁上脱落的,游离于囊液中的子囊、生发囊和生发层碎片以及原头蚴总称为棘球蚴砂。
★土源性线虫(geo-nematodes)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者,也称直接发育型(direct development type)。
例如大多数肠道线虫(蛲虫、蛔虫等)。
★生物源性线虫(bio-nematodes)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者,也称间接发育型(indirect development type)。
例如大多数组织内寄生线虫(丝虫、旋毛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