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潜艇声隐身前沿技术发展综述_苏强

合集下载

欧洲国家海军潜艇减振降噪技术发展展望

欧洲国家海军潜艇减振降噪技术发展展望

欧洲国家海军潜艇减振降噪技术发展展望欧洲国家是全球海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庞大的海军力量。

潜艇作为海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海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潜艇的战斗性能,欧洲国家不断研发新技术,其中减振降噪技术是当前的热点和重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增强,潜艇减振降噪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欧洲国家在潜艇减振降噪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

在船身设计方面,采用了各种新型材料,以减少因水压引起的噪声,同时减少水流阻力,提高潜艇的速度和航行能力。

在引擎和传动系统方面,采用了先进的降噪材料和技术,减少压力噪声和机械噪声,较大程度地提高潜艇的隐蔽性。

未来,欧洲国家将进一步加强潜艇减振降噪技术的研究,以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和战斗力。

其中,主要的研发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声学探测技术的研究。

欧洲国家将加强声学探测技术的研究,掌握更多的声学探测技术,设计并应用更为先进的探测装置,提高潜艇在海洋环境中的隐蔽性。

2.新型机械设备的应用。

欧洲国家将加强新型降噪材料和技术的研发,利用新型机械设备制造,例如全新的天线、微型传感器设备等。

3.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

欧洲国家将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潜艇控制和管理方面,使潜艇的操作更加精准高效,同时减少对外界环境的干扰。

总之,欧洲国家在潜艇减振降噪技术方面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欧洲国家将以科技为先导,加强潜艇减振降噪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和战斗力,为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潜艇减振降噪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欧洲国家海军发展的重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相关数据及其分析。

1. 欧洲国家潜艇数量截至2021年6月,欧洲国家拥有的潜艇总数约为216艘,占全球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其中,俄罗斯拥有最多的潜艇,达到76艘,其次是德国、法国和英国,分别为21、10和9艘。

2. 减振降噪技术应用程度欧洲国家的潜艇减振降噪技术应用程度较高。

国外潜艇拖线阵声呐装备及技术的最新发展综述

国外潜艇拖线阵声呐装备及技术的最新发展综述

2020年第 3 期 声学与电子工程 总第 139 期国外潜艇拖线阵声呐装备及技术的最新发展综述陈卓(海装驻上海地区军事代表局,上海,200083)摘要 介绍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的潜艇拖线阵呐装备最新发展情况和技术研究成果,探讨并展望了潜用拖线阵声呐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潜用拖线阵呐的论证和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拖线阵:声呐;远程探测;反潜战;综述拖线阵声呐是20世纪80年代水声反潜领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有效提高了潜艇的远程探测能力。

自美国海军首次在核潜艇上装备拖线阵声呐后,英、法、德、苏/俄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投入较大力量进行相关研究,并在潜艇上广泛使用[1-3]。

1美国美国是最早进行潜艇拖线阵声呐装备研制的国家,图 1 展现了美国潜用拖线阵的研究发展历程[4-6]。

潜用拖线阵主要有两个形态:粗线阵和细线阵,分别适用于潜艇在高速和低速两种航行状态的目标探测。

图1美国潜艇拖线阵的发展历程目前安装于洛杉矶级、俄亥俄级、海狼级、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上的粗线阵为TB-16及其改进型。

1973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始研制TB-16型粗线阵声呐,其声阵段长75 m、直径82.5 mm,拖缆长800 m、直径9.5 mm。

随着技术的发展,TB-16进行了多次改进设计。

1982年生产的TB-16A减小了流噪声,能以更快的拖曳速度工作(或在相同速度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1987年改进后的TB-16B 进一步减小流噪声;TB-16D提高了基阵的数字化程度;目前最新的改进型粗线阵声呐为TB-16G,于2004年开始服役。

TB-34是正在发展的用以取代TB-16的下一代粗线阵声呐,在复杂浅海环境下,能够有效规避敌方潜艇和水面舰的探测,提高反潜战性能并增强避碰性能(包括本艇上浮或在潜望深度工作时与水下目标的可能碰撞)。

TB-34以TB-16G的结构为基础,通过频带与艇壳阵声呐的重叠,进行多阵相干处理,方位精度可与200λ孔径的阵相比拟,具有分辨水下或水面目标的能力,目标深度估计精度在±15 m内。

2019年当代潜艇隐身技术的发展

2019年当代潜艇隐身技术的发展

当代潜艇隐身技术的发展当代潜艇隐身技术的发展林瑛所有军用舰艇中,潜艇可以说是最具隐蔽性和突然性的。

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为潜艇作战、生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环境。

在二战中,潜艇击沉的舰船数量居各种作战舰艇之首。

在战后几次较大局部战争中(如英阿马岛之战,海湾战争),潜艇无论作为威慑力量还是作为攻击力量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世界各主要海军国家都把潜艇力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其发展做了相当大的投入。

冷战期间,美、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间的军备竞赛刺激了潜艇技术的迅速发展,先后出现了几级闻名于世的潜艇经典之作,如美国的“俄亥俄”级 (SSBN),“洛杉矶”级 (SSN) ,前苏联的“台风”级(SSBN),O级(SSGN),Ak级(SSN)等等。

即使在冷战结束后,在战列舰退出历史舞台,对航母和巡洋舰的发展存在不同争议的情况下,对潜艇的发展,各海军大国却都持积极态度,不断地将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应用于潜艇之上。

美国正在建造的“海狼”级(SSN—21)、俄罗斯正在研制的“北德文斯克”级 (855型)等就是典型代表。

有矛必有盾。

潜艇技术的发展必然促使反潜技术的发展,各种反潜作战平台、反潜作战武器和反潜侦查系统相继出现,形成了水面、水下、空中、陆基、太空多位一体的综合反潜作战体系,给潜艇的作战和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危胁,也为潜艇发展带来了一个重要的课题——研究潜艇的各种隐身技术,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和生存概率以及作战的突然打击能力。

一、影响潜艇隐身性的主要因素1.结构线型不合理潜艇结构的大小、形状和反射特性决定了潜艇在被声纳探测时的反射截面大小。

一般而言,排水量大,长宽比不合理,非水滴线形的潜艇隐蔽效果差。

下潜深度小的潜艇被探测到的概率较大。

2.辐射噪声潜艇辐射噪声的主要来源是沿着潜艇壳体和附体(如垂直舵和水平舵)的水动力噪声、螺旋桨产生的噪声及艇内各种机械装置产生的噪声,这是被动声纳探测的主要目标。

3.磁性特征潜艇在航行中会引起大地磁场扰动,艇内的机械振动也会使出航前已消过磁的艇体逐渐磁化,形成磁力特有迹象。

俄罗斯“拉达”级潜艇静声隐形全球最棒

俄罗斯“拉达”级潜艇静声隐形全球最棒

俄罗斯“拉达”级潜艇静声隐形全球最棒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俄罗斯“拉达”级柴电潜艇的首艇“圣彼得堡”号已经于近日在位于圣彼得堡的造船厂下水。

该潜艇目前正在芬兰湾进行试航。

在经历各项测试后,该艇将于2005年下半年交付俄罗斯海军。

该潜艇的下水标志着俄海军第4代常规潜艇建造新纪元的到来,也是俄海军由“远洋作战”核威慑战略转向实施“近海防御”战略的重要标志。

而且,在此进程中,俄将收到更新装备与发展军贸相得益彰的效果。

从“远洋”转向“近海”二战结束后,前苏联造船工业在恢复和重建中曾充分利用战争中获得的德国人才和技术,特别是在建造XXI型潜艇方面的大量的建造技术和经验,建造了近300艘战后第一代常规动力潜艇。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苏联海军的战略开始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洋作战”。

为适应战略转变的需要,前苏联也和美国等西方海军大国一样,逐步减缓了常规潜艇的设计和建造,转而大力发展核潜艇。

前苏联建造的多种弹道导弹核潜艇曾在冷战时期令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心惊胆颤。

前苏联解体后,俄海军在收缩中由“远洋攻击”转而实行“近海防御”,其装备研制的观念也随之变化。

俄海军意识到核潜艇虽然优点很多,但不适合在近岸浅海活动,而这个区域正是常规潜艇的天下。

俄罗斯海军于是委托具有丰富常规潜艇设计经验的“红宝石设计局”研制战后的俄罗斯第4代常规潜艇,这就是“拉达”级。

隐形性能超群据悉,这艘被命名为“圣彼得堡号”的“拉达”级柴电潜艇长66.8米,宽(艇体直径)7.1米。

潜艇水下排水量2600吨,最大潜航速度21节,水面航行速度10节,极限下潜深度300米,自给力45天,乘员35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潜艇改变了俄罗斯潜艇一贯采用双层壳体的设计,第一次采用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目前普遍使用的单层艇体设计。

“拉达”级装配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装载18枚“俱乐部-S”型潜射反舰导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潜艇还装备了6套“针-1M”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使潜艇具备了打击低空飞行飞机的能力,将改变潜艇在反潜飞机面前一味被动挨打的局面。

当代潜艇隐身技术的发展

当代潜艇隐身技术的发展

当代潜艇隐身技术的发展林瑛所有军用舰艇中,潜艇可以说是最具隐蔽性和突然性的。

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为潜艇作战、生存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环境。

在二战中,潜艇击沉的舰船数量居各种作战舰艇之首。

在战后几次较大局部战争中(如英阿马岛之战,海湾战争),潜艇无论作为威慑力量还是作为攻击力量也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世界各主要海军国家都把潜艇力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其发展做了相当大的投入。

冷战期间,美、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间的军备竞赛刺激了潜艇技术的迅速发展,先后出现了几级闻名于世的潜艇经典之作,如美国的“俄亥俄”级(SSBN),“洛杉矶”级(SSN) ,前苏联的“台风”级(SSBN),O级(SSGN),Ak级(SSN)等等。

即使在冷战结束后,在战列舰退出历史舞台,对航母和巡洋舰的发展存在不同争议的情况下,对潜艇的发展,各海军大国却都持积极态度,不断地将当代最新科技成果应用于潜艇之上。

美国正在建造的“海狼”级(SSN—21)、俄罗斯正在研制的“北德文斯克”级(855型)等就是典型代表。

有矛必有盾。

潜艇技术的发展必然促使反潜技术的发展,各种反潜作战平台、反潜作战武器和反潜侦查系统相继出现,形成了水面、水下、空中、陆基、太空多位一体的综合反潜作战体系,给潜艇的作战和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危胁,也为潜艇发展带来了一个重要的课题——研究潜艇的各种隐身技术,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和生存概率以及作战的突然打击能力。

一、影响潜艇隐身性的主要因素1.结构线型不合理潜艇结构的大小、形状和反射特性决定了潜艇在被声纳探测时的反射截面大小。

一般而言,排水量大,长宽比不合理,非水滴线形的潜艇隐蔽效果差。

下潜深度小的潜艇被探测到的概率较大。

2.辐射噪声潜艇辐射噪声的主要来源是沿着潜艇壳体和附体(如垂直舵和水平舵)的水动力噪声、螺旋桨产生的噪声及艇内各种机械装置产生的噪声,这是被动声纳探测的主要目标。

3.磁性特征潜艇在航行中会引起大地磁场扰动,艇内的机械振动也会使出航前已消过磁的艇体逐渐磁化,形成磁力特有迹象。

世界潜艇综合声呐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世界潜艇综合声呐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世界潜艇综合声呐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潜艇是一种重要的军事装备,不管是进行海底探测、寻找目标或是执行任务,潜艇都离不开声呐系统。

声呐技术一直是潜艇制造和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声呐系统发展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海军竞争和发展重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世界潜艇综合声呐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潜艇综合声呐系统发展现状综合声呐系统是潜艇的重要装备之一,由各种声呐设备组成,包括主动声呐、被动声呐、副声呐等。

主动声呐是用来发射声波,将声波反射回来之后收集数据的设备,主要用于在水下测量距离、探测环境以及记录海底地形。

被动声呐与主动声呐相反,它是用来接收来自水下环境或敌对目标的声波信号。

而副声呐则是在主要声呐设备损坏或失灵时替代的备用系统。

从整体上看,世界各国的潜艇综合声呐系统发展都比较成熟。

美国和俄罗斯的声呐系统表现较为亮眼。

美国研制的AN/BQQ-10声呐系统拥有极高的侦测范围和准确度,而俄罗斯的MGK-600声呐系统则具备良好的干扰和抗干扰能力。

二、潜艇综合声呐系统发展趋势1、数字化数字化是潜艇综合声呐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的技术越来越成熟。

数字化声呐系统可以将水下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并凭借超高的处理速度和精确度,实现水下复杂环境的检测和定位。

2、网络化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潜艇综合声呐系统也越来越趋向于网络化。

将各个声呐设备进行互联,实现设备之间的资源共享、消息传递和联合作战,可以增强声呐系统的整体性能,提升潜艇作战的有效性。

3、智能化智能化是未来声呐系统发展的趋势之一,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声呐系统的自主感知、决策和控制。

智能化的系统可以深度分析声波信号,识别出敌对目标并进行定位、追踪和攻击。

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潜艇的作战效率和作战能力。

总之,潜艇综合声呐系统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可预期的是潜艇综合声呐系统会更加精确、高效、灵活,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国外舰艇隐身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国外舰艇隐身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国外舰艇隐身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付伟
【期刊名称】《国外舰船工程》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舰艇隐身技术已成为国外军舰防护技术发展的主流,国外已研究和装备了各种隐身战舰,舰艇隐身技术日趋成熟.舰艇隐身技术包括雷达隐身、声隐身、磁特性隐身和光电隐身等等.
【总页数】5页(P15-18,22)
【作者】付伟
【作者单位】东北电子技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
【相关文献】
1.国外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发展现状及趋势 [J], 肖昌美;李恒;彭佩
2.21世纪舰艇面临的七个课题(四)——不断发展的舰艇隐身技术 [J], 李一蓓
3.舰艇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 [J], 侯振宁
4.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导引头反隐身技术 [J], 李尚生
5.舰艇声隐身技术研究用消声风洞设计 [J], 金哲民;方斌;关惠仁;周其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核潜艇大潜深技术发展趋势

国外核潜艇大潜深技术发展趋势

国外核潜艇大潜深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核潜艇大潜深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

目前国外核潜艇大潜深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部件可靠性核潜艇在深海环境下的工作条件十分苛刻,部件的可靠性对于整个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国外核潜艇大潜深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便是提高各个部件的可靠性。

这包括增强潜艇的结构强度、提高发动机和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等方面。

二、提高超深水航行能力核潜艇的作战需求要求其具备在深度水下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航行能力。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国外核潜艇大潜深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便是提高超深水航行能力。

这包括提高潜艇的抗压性能、提高潜艇的深潜能力、提高潜艇的电池能量密度等方面。

三、提高水声隐身性能水声隐身性能是核潜艇在现代海战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国外核潜艇大潜深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便是提高水声隐身性能。

这包括优化潜艇结构、提高潜艇融入水域的能力、提高潜艇声呐系统的灵敏度和分辨力等方面。

四、提高后勤支援能力核潜艇在深海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的航行需要大量的后勤支援,包括燃料、粮食、医疗、水源等方面。

国外核潜艇大潜深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便是提高后勤支援能力。

这包括通过改进潜艇舱室设计来提高后勤补给效率,通过提高食品制备技术来提高燃料和粮食的使用效率等方面。

以上便是国外核潜艇大潜深技术发展趋势的主要内容,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为核潜艇的作战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深海探索和开发提供了帮助。

未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核潜艇大潜深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加快速和全面。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外核潜艇大潜深技术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从一些数据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国家的核潜艇大潜深能力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全球能够达到400米以上潜水深度的核潜艇主要是美国、俄罗斯和法国,其中美国最为出色,其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能够达到487米的潜水深度。

这一数据直接反映了各国在核潜艇大潜深技术方面的发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This report introduc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foreign submarine acoustic stealth front technology,including acoustic metamaterials,new magnetostrictive materials,submarine electromagnetic launch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energy harvesting technology and new acoustic camera technology. New concepts,new principles,new materials was studied,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foreign submarine acoustic stealth front technology and enhance the use of submarines in combat stealth advantage for reference.
此前有研究人员表示,可利用莱顿弗罗斯特效 应提高潜艇的运行效率,这种方法的原理是: 潜艇 在水中运动时,艇体与水接触部分的温度要高于水 的沸点,从而让水产生绝缘蒸汽层包覆在艇体表面。 该蒸汽层能够有效减少航行阻力,但将艇体加热需 要大量的能量输入,这与节省潜艇燃料消耗的想法 相悖。晶格水泵系统相比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要好得 多,因为微型水泵不需要过多的能量。
1 潜艇超常材料隐身技术
1. 1 研制背景 在传统隐身技术日渐成熟的情况下,要继续提
高潜艇隐身性能需要探索新的方法。近年来,美国 海军开始研究一种可实现潜艇声隐身的超常材料, 目前已经取得一些进展。2012 年,美国海军超常材 料技术在潜艇隐身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美国海军研 究署向杜克大学超常材料中心投资,正在研制一种 内嵌微型水泵的三维晶格多孔金属超常材料的潜艇 声隐身技术。韦德琳格 ( Weidlinger) 联合公司在美 国海军小企业创新研究 ( SBIR) 基金的资助下,开 发出名 为 “金 属 水” 的 潜 艇 声 隐 身 技 术[1]。2013 年,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还成功开发了三维声 学隐身结构[2]。 1. 2 概念原理
兵器一般以潜艇所发出的信号追踪目标,其中艇体 振动辐射是潜艇所发出的一种重要信号,给潜艇安 全带来了重大威胁。因此各国均在开展各种研究, 其中,通过在艇体表面安置作动器来抵消艇体振动 已经成为降低潜艇振动辐射信号的重要手段,而作 动器的性能与所用的磁致伸缩材料息息相关。
20 世纪 40 - 60 年代,人们发现镍、钴及铁氧 体材料具有较明显的磁致伸缩特性 ( 磁致伸缩率约 10 - 5 量级) ,它们通常被称为传统磁致伸缩材料。传 统磁致伸缩材料具有居里温度高和机械性能好等优 点,但是 磁 致 伸 缩 率 很 小。1973 年, Clark 发 现 Terfenol - D 材料在室温下具有 10 - 第1 期
苏 强,等: 国外潜艇声隐身前沿技术发展综述
·3·
小的模拟试验,研究人员至今仍未设计出一个与潜 艇实际尺寸相匹配的无尾迹控制模型。到目前为止, 尾流控制隐身技术设计还仅能对在水中以缓慢速度 移动的小物体起到尾流控制作用。然而,现实中的 潜艇不仅尺寸更大,而且速度更快,因此,对于如 何能够设计出适合大尺寸、快速行进物体使用的尾 迹控制模型成为无尾迹技术发展的难点。
开发中的新技术从根本上改进了结构体面对声 呐探测的隐身能力,可以帮助海军减少水下目标的 噪声信号、降低主动声呐信号,解决目前安静型潜 艇暴露的最主要因素,提高潜艇生存能力,是一项 具备改变水下战场作战规则 ( 隐蔽与搜索) 能力的 技术。
2 新型磁致伸缩材料
2. 1 研制背景 潜艇在海上面临水雷和鱼雷的威胁,这些水中
图 1 “金属水” 材料示意图 Fig. 1 Metal water materials schematic
从近年研究进展情况来看,超常材料在隐身领 域的应用前景受到广泛重视,有望替代现有隐身技 术,使目前各种军用探测设备失去作用,在未来战 场上给技术落后一方带来灾难性后果。其中在电磁 隐身领域,美、英等国已经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如利用超常材料实现了微波频段电磁隐身,在光隐 身领域实现了在可见光波长 632. 8 μm 情况下物体 隐身,在声隐身领域开展了二维声学隐身衣、三维 声学隐身衣散射理论及制造方法研究。
·2·
舰船科学技术
第 36 卷
属或其他固体材料在微观工程结构上进行加工而成。 “金属水” 覆层技术主要对金属铝材料进行切割和 处理,制造出一种六角形晶胞结构的满足特定需求 的负折射率材料,并将其纳入潜艇艇壳外覆盖的静 音材料内。该方法利用 “转化声学” 新理论,该理 论源于具有不同密度和弹性的材料层所带来的效果, 同时也利用传统的机械工程结构、材料和声学理论。 通俗地说,声学负折射率材料可以使声波在接触到 这种材料的时候传播速度被加快,离开的时候传播 速度被降低,整个过程声波不会发生失真,进而躲 避声呐的探测。
超常材料是一类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 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其性质主要取决于人工 结构,而不是材料本征性质。用于潜艇覆层的声隐 身超常材料是一种声学负折射率材料,可通过对金
收稿日期: 2013 - 10 - 21; 修回日期: 2013 - 11 - 11 作者简介: 苏强( 1985 - ) ,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舰船总体研究。
第 36 卷第 1 期 2014 年 1 月
舰船科学技术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6,No. 1 Jan. ,2014
国外潜艇声隐身前沿技术发展综述
苏 强,王桂波,朱鹏飞,宋 杨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北京 100192)
摘 要: 介绍包括超常材料潜艇隐身技术、新型磁致伸缩材料、潜艇电磁发射技术、环境能采集技术和新型声
学照相技术在内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外潜艇声隐身前沿技术。内容涉及对新概念、新原理、新材料的介绍和研究,为了
解国外潜艇声隐身前沿技术发展情况,提升我国潜艇在作战使用中的隐身优势提供借鉴。
关键词: 潜艇; 声隐身; 前沿技术
中图分类号: U674. 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7649( 2014) 01 - 0001 - 09 doi: 10. 3404 / j. issn. 1672 - 7649. 2014. 01. 001
Key words: submarine; acoustic stealth; front technology
0引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潜艇声隐身技术已在实际应 用中取得显著成效,如浮阀减振、消声瓦、AIP、低 噪声螺旋桨等声隐身技术在潜艇上的广泛应用,使得 潜艇隐身性能得以不断提高。虽然潜艇声隐身技术已 经取得很大进步,但国外从未停止过对新型潜艇声隐 身技术的探索与研究,近期提出并开展了一些非传统 的隐身技术及概念研究,以期使潜艇隐身性能获得重 大突破。本文将着重对国外目前正在探索与研究的一 些潜艇声隐身前沿与新兴技术进行介绍,为我国潜艇 声隐身技术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潜艇覆层声隐身技术 用于潜艇覆层隐身的超常材料于 2012 年提出, 是一种声学负折射率材料,可通过对金属或其他固 体材料在微观工程结构上进行加工而成。杜克大学 超常材料中心已经使用椎体和圆柱体等简单形状的 物体进行了声隐身试验,成功地躲避了声呐的探测。 研究人员认为,可以开发出应用于形状更复杂潜艇 外壳的声隐身超常材料。Weidlinger 联合公司已经 通过小企业创新研究 ( SBIR) 基金从美国海军获得 资助。该技术不是简单进行喷涂的涂层技术,而是 在潜艇外壳增加一个覆层,因而会导致潜艇的重量 增加。目前该技术处于小企业创新研究 ( SBIR) 基 金第二开发阶段,软件技术已经达到技术成熟度 5, 材料技术已经达到技术成熟度 4,整体概念达到技 术成熟度 3。 3) 三维声学隐身结构 2013 年 3 月,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运用计 算机算法,设计了一个由 60 个不同尺寸的环组成的 笼子形状的塑料结构,并将它围绕在圆球周围。模 拟表明,声波散射离开球体后,环状结构能够相互 干涉,最终使声波抵消。
图 2 电脑演示的无尾迹控制 Fig. 2 Computer demo no wake control
如果这种设想能够实现,即可对潜艇航行过程 中产生的尾流进行控制,使舰艇在水中航行能够产 生没有物体通过的效果。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减少 物体在水中运动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同样的潜艇在 水中航行的话,理论上也能够节省燃料。一般情况 下,固体在水中运动所排出的水量往往比自身的重 量要多,如果潜艇在水中运动的剪切力消失或减小, 那么潜艇运动所排出的水也会更少。
目前,探测潜艇最主要的方法是声呐探测,包 括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随着艇用装备及艇体的优 化,潜艇的辐射噪声逐渐降低,安静型潜艇成为潜 艇部队的主力。对于安静型潜艇而言,主动声呐是 最佳的探测方法。声学负折射率超常材料能够通过 对声波能量进行引导和吸音来抑制各种散射声波和 反射声波,从而使目标在主动声呐探测下隐身,同 时还可以降低水体造成的结构振动,从而降低被动 声学信号并提高航行速度。
1) 潜艇尾流控制隐身技术 2011 年 8 月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一 种新型材料制成的隐身系统能够通过消除剪切力并 减少排水量的方式,在物体经水中通过的时候把水 变成静态。杜克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助理研究教 授设想在潜艇艇体覆盖一层三维晶格多孔金属材料, 这种材料中能够嵌入微型水泵,这些水泵能够控制 水流以多种流速流过[3]。最终目的是让水流加速流 入多孔金属三维晶格材料本身的孔隙中,然后在流 出的时候速度减缓。流入流出前后,水流速度不发 生变化,水流会无缝地闭合在潜艇四周,完全不会 产生水流的扰动。
三维声学 隐 身 结 构 则 是 利 用 设 计 的 环 状 结 构, 通过相互干涉,阻止散射的声波散射出去,最终使 声波抵消,从而实现三维物体隐身。 1. 3 发展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