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全科
亚健康的主要判定标准

亚健康的主要判定标准
一、亚健康的定义与普遍性
亚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上出现的一种临界状态,表现为尽管没有明确的疾病诊断,但会出现疲劳、失眠、情绪不稳、易怒、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亚健康状态越来越普遍。
二、亚健康状态的判断
1. 临床表现:如疲劳、失眠、情绪不稳、易怒、食欲不振等。
2. 检查项目:包括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免疫功能检查等,以排除潜在的疾病。
3. 评估方法:通过评估个人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家族史等信息,以更准确地判断其健康状态。
三、具体判定标准
1. 体格检查数据:如体重指数、血压、心率等。
2. 功能失调指数:反映身体各系统功能状况的指标,如免疫功能指标、内分泌指标等。
亚健康全方位解读

亚健康全方位解读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亚健康!一、亚健康类型1、身体成长亚健康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同时存在,体质较弱。
2、心理素质亚健康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引发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反复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等,抗挫折能力较差。
3、情感亚健康本应关心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实际上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使自己的“心理领空”越来越狭小。
4、思想亚健康思想表面化,脆弱、不坚定,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并改变自我。
5、行为亚健康表现为行为上的程式化,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行为上的偏激。
二、亚健康自测方法1、是否经常吃油炸食品、高热量食物、腌制食品?2、是否经常抽烟、喝酒、熬夜、作息时间不规律?3、是否经常便秘,大便臭味、冲不净,脸上长斑、长痘、皮肤灰暗?4、是否有脑供血不足,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肢体麻、胀、痛,步态不稳等?5、是否有心慌、胸闷、胸口痛,有时是左上肢及背部痛,进一步会出现上楼或劳动出气困难,严重时可能会有绞痛感等。
6、精神压力大、烦躁、焦虑易激怒、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不愿与外界接触。
7、免疫力差,浑身乏力、易疲倦,经常性感冒、口腔溃疡等。
8、性能力下降。
中年人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男子阳痿、女子过早闭经,都是身体整体衰退的第一信号。
9、“将军肚”早现。
25~50岁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标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
10、脱发、斑秃、早秃,每次洗发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
我们可以对照以上“信号”自我检查,具有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下者,则为“黄灯”警告期,尚无需担心,具有上述3~5项者,则为一次“红灯”预报期,说明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6项以上者,为二次“红灯”危险期,可定为“疲劳综合征”―――“过劳死”的“预备军”。
亚健康的诊断标准

亚健康的诊断标准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常常表现为身体、心理、情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亚健康状态。
以下是—些亚健康的诊断标准:1.身体亚健康(1)长期疲劳:持续的疲劳和乏力,即使休息后也不能得到缓解。
(2)睡眠质量差:失眠、多梦、易醒等睡眠问题,导致白天精神状态不佳。
(3)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感染病毒,身体抵抗力下降。
(4)食欲不振: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厌食、挑食等情况。
(5)身体疼痛:身体局部疼痛或全身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心理亚健康(1)焦虑:经常感到焦虑、紧张、不安,无法放松身心。
(2)抑郁:情绪低落、消极,失去兴趣和快乐感。
(3)压力大: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导致身心疲惫。
(4)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或学习。
(5)自我评价下降: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我否定,感到自己没有价值。
3.情感亚健康(1)冷漠:对他人和事物失去热情和关心,情感淡漠。
(2)孤独感: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情感支持和陪伴。
(3)情绪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容易发脾气或哭泣。
(4)性欲减退:性欲减退或缺乏兴趣,影响性生活质量。
(5)社交障碍:难以与人交往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思想亚健康(1)思维迟缓:思考速度减慢,反应迟钝,难l以做出决策。
(2)记忆力减退:记忆力下降,难以记住重要的事情。
(3)注意力分散:难以保持专注,容易被外界干扰。
(4)强迫观念和行为: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行为,如洁癖、反复检查等。
5.行为亚健康(1)成瘾行为:过度依赖某种物质或行为,如烟瘾、酒瘾等。
(2)强迫行为:反复出现的强迫性行为,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等。
全科亚健康智能检测仪

电健康检测仪根据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将人体脏腑在身体反射区上的穴位和手腕部脉搏信号和血信号变换成对应的生物电数据,并将此数据与计算机海量数据库中的正常值加以对比,进而确定被测者身体正常与否。
全息生物健康检测仪能分析被测者身体不正常的原因并提出治疗建议。
由于人体的个性差异,所以每个人的生物电数据是唯一的。
全息生物健康检测仪可将数据保存,定期复查,全程跟踪治疗情况并科学指导治疗。
1)不取样无创伤-----科学快速查身体全息生物检测仪不抽血,不穿刺,不取样,对人体无创伤,无任何毒副作用。
检测方法科学快捷,为您提供安全无害的健康检查。
2)早发现早治疗一有的放矢除病根全息生物健康检测仪通过脏腑在身体反射区上的穴位和手腕部的脉搏信号,血流量信号,提取生物电数据来判断人体有无疾病。
明确引发疾病的原因,提供针对性治疗意见,确保整个治疗过程科学严谨。
让患者了解自己的身体,掌握自己的健康!二、检测项目:检测项目:【心脑血管1】、【心脑血管2】、【大脑】、【肺部】、【肝胆】、【妇科】、【乳腺】、【风湿】、【内分泌】、【骨骼】、【男科】、【肾脏】、【肥胖】、【胃肠】、【胰腺】、【免疫】、【美容】、【毒素】、【过敏1】、【过敏2】、【多动症】、【生长】、【体制】、【维生素】、【元素】等科目,可以根据您的需要自由组合。
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
周遭流岚升腾,没露出那真实的面孔。
面对那流转的薄雾,我会幻想,那里有一个世外桃源。
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夏夜,我会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流星雨的来临…许下一个愿望,不乞求去实现,至少,曾经,有那么一刻,我那还未枯萎的,青春的,诗意的心,在我最美的年华里,同星空做了一次灵魂的交流…秋日里,阳光并不刺眼,天空是一碧如洗的蓝,点缀着飘逸的流云。
偶尔,一片飞舞的落叶,会飘到我的窗前。
斑驳的印迹里,携刻着深秋的颜色。
在一个落雪的晨,这纷纷扬扬的雪,飘落着一如千年前的洁白。
名词解释 亚健康

名词解释亚健康亚健康是指人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相对下降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在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亚健康状态下的人可能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如疲劳、头痛、失眠、消化不良、抑郁、焦虑等,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慢性病加重等问题。
亚健康是由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工作压力过大、长期精神紧张、营养不均衡、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往往面临着各种压力源,比如工作压力、学业压力、家庭压力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能导致身体的健康状况下降。
加之现代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加剧亚健康的发生。
亚健康状态下,人体对于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易于感染疾病。
同时,亚健康还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增加社会负担和个人负担。
因此,亚健康的预防和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预防和调理亚健康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调理亚健康的基础。
人们应该保持规律的饮食,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避免食用过多的高糖、高脂肪食物。
其次,人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学会应对压力,进行适当的放松和娱乐活动。
此外,适量的运动对于预防和调理亚健康也非常重要。
运动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
最后,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也是预防亚健康的重要措施。
要减少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音污染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总之,亚健康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们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心理状态和环境卫生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调理亚健康,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解读亚健康是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身体状态,表现为身体功能处于亚健康水平,人体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状态。
亚健康状态的持续存在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而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和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
首先,该指南对亚健康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定义。
指南指出,亚健康是人体机能出现失调,但又未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的一种健康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如疲劳、失眠、头晕等。
因此,亚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健康难题。
其次,该指南提出了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是由体内气、血、津液等不和谐造成的,通过调整中气、调理气血、调畅津液等方法来恢复体内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亚健康的目的。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患病之前进行调理,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此外,该指南还提出了中医药物调理亚健康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物治疗亚健康主要通过调理脏腑、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等方法来改善身体的功能状态,达到缓解亚健康症状、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中药材中有许多能够调理气血、养血安神的药物成分,可以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
总的来说,《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发布对中医治疗亚健康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为广大中医师提供了权威的指导和参考,使中医在亚健康治疗方面更加有章可循。
同时,指南的发布也提高了人们对亚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倡导人们通过中医的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预防亚健康问题的发生。
然而,也需注意到,中医治疗亚健康问题还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是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度不高,许多人对中医的疗效和方法持怀疑态度,导致中医在亚健康治疗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
其次是中医药物的疗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长期调理才能显现,这对患者的耐心和信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要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需要加强对中医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人们对中医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的定义、症状及处理

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的定义、症状及处理亚健康是一种指人体机能未达到正常水平的状态,是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环境污染、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的一种身体不适状态。
亚健康是一种不完全的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亚健康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心悸、胃口不佳、消化不良、容易感冒、关节疼痛等。
由于亚健康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很多人往往认为自己只是有点累或者是工作压力过大所导致,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病情加重而无法控制。
处理亚健康状态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工作压力,适当进行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其次,关注饮食营养,戒吸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每天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品。
再次,环境改善,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提高室外的空气质量,保持环境的洁净。
亚健康的治疗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缓解症状,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在症状缓解方面,可以使用一些中医方剂,如黄芪,党参,人参等药物,并加强身体的运动和充分的休息。
对于伴有抑郁、焦虑等情况的亚健康患者,可以配合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亚健康对身体的影响方面,需要通过坚持锻炼、科学饮食、心理调节以及环境改善等方面综合治疗,达到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目的。
总之,亚健康不是简单的疲劳,而是一种代谢紊乱的状态,需要得到及时的治疗和调整。
预防亚健康,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保持合理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注意营养搭配,定期体检。
这样才能将亚健康的情况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同步发展。
另外,我们在处理亚健康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一些特定的因素。
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家族遗传史等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状况。
因此,我们要针对自己具体的情况来进行调整。
针对年龄因素,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进行不同的调整。
年轻人应该多吃含维生素C和E的食品,增强免疫力;中年人应该适当增加运动量,保持心态平衡,防止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老年人应该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意外摔伤,同时也要保持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什么是亚健康出现亚健康怎么办

什么是亚健康出现亚健康怎么办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疾病,但会有种种不适的感觉,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20世纪后国际医学界的医学新视角。
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通过相关研究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人存在着一种似健康非健康、似病非病的中间状态,并把这种介于疾病和健康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
国内学者王育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提出“亚健康”这个词汇,并初步定义为: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在相当高水平的医疗机构经系统检查和单项检查,未发现有疾病,而病人确实感觉到了躯体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这种情况,称其为“亚健康”。
2001年8月,在青岛召开的“第8届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亚健康的英文名被修正为“SUB-HEALTH(SH)”,此后在社会上被各领域人们广泛应用。
近年来,我一直致力于亚健康的研究,并于2007年6月出版了国内第一部亚健康学专著《亚健康学》。
在该书中,我们将亚健康定义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表现为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有疾病分类中的疾病诊断标准。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
它约占人群的25%~28%。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
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
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检测科目详细介绍心脑血管检测系统分析报告单═════════════════════════════════════════════病志号:20061124003 姓名:11 性别:男年龄:22岁血压是否正常: 是病史:检测时间: 2006-11-24 20:27:40住址:联系电话:实际检测结果参考标准: - 正常 + 轻度异常 ++ 中度异常 +++ 重度异常血液黏度: 48.264-65.371(-) 65.371-69.645(+) 69.645-73.673(++) >73.673(+++)胆固醇结晶: 56.749-67.522(-) 67.522-69.447(+) 69.447-74.927(++) >74.927 (+++)血脂: 0.481-1.043(-) 1.043-1.669(+) 1.669-1.892(++) > 1.892(+++)血管阻力: 0.27-0.937(-) 0.937-1.543(+) 1.543-1.857(++) > 1.857(+++)血管弹性: 1.672-1.978(-) 1.672-1.511(+) 1.511-1.047(++) < 1.047(+++)心肌血液需量: 0.192-0.412(-) 0.412-0.571(+) 0.571-0.716(++) > 0.716(+++)心肌血液灌注量:4.832-5.147(-) 4.177-4.832(+) 4.029-4.177(++) < 4.029(+++)心肌耗氧量: 3.321-4.244(-) 4.244-5.847(+) 5.847-6.472(++) > 6.472(+++)每搏心搏出量: 1.338-1.672(-) 0.647-1.338(+) 0.139-0.647(++) < 0.139(+++)左心室喷血阻抗:0.669-1.544(-) 1.544-2.037(+) 2.037-2.417(++) > 2.417(+++)左心室有效泵力:1.554-1.988(-) 1.076-1.554(+) 0.597-1.076(++) < 0.597(+++)冠状动脉弹性: 1.553-2.187(-) 1.182-2.187(+) 0.983-1.182(++) < 0.983(+++)冠状动脉灌注压:< 8.481(+++) 8.481-11.719(++) 18.418-21.274(++) >21.274(+++)脑血管弹性: 0.708-1.942(-) 0.431-0.708(+) 0.109-0.431(++) < 0.109(+++)脑组织供血状况:6.138-21.396(-) 3.219-6.138(+) 1.214-3.219(++) < 1.214(+++)脑细胞记忆指数:5.733-7.109(-) 4.201-5.733(+) 3.149.-4.201(++) < 3.149(+++)血液粘稠度(N):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指标,是指血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力。
高粘状态:即血液的粘度高,血液流动就受到影响,所以高血压的病人,高粘容易出现脑血管意外,如可能出现中风等现象;冠心病的病人高粘状态,容易出现心肌梗塞等现象。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处于层流状态,也就是分层流动,越靠近血管壁,流速越慢,中间最快。
所以切变率越大,斜度越大,切应力越大,流速越快,N越低。
切变率越小,斜度越小,切应力越小,流速越慢,N 越高。
血管阻力:增高,与血管的长度呈正比,与血管的口径成反比。
血管阻力增高见于收缩压和舒张压轻度升高。
轻度高血压及心脾两虚型不寐,痰热内扰型不寐等症。
减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轻度降低,轻度低血压,阴虚火旺型不寐等症。
血管弹性:心脏收缩排血时动脉血管弹性扩张的程度。
影响因素:(1)SV的大小。
SV越大,FEK越大。
(2)排空速度。
排空越快,FEK越小。
(3)血管弹性不好。
当SV不低,排空速度不快,FEK小同时具备,才可能判断血管有硬化的可能,而不宜只凭单一参数进行判断。
血管弹性增大。
收缩压轻度升高,舒张压轻度降低,脉压轻度增大,血压稍高。
及阴虚火旺型不寐等症。
血管弹性减低。
见于轻度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及心血瘀阻型胸痹,阳气虚衰型胸痹等症。
胆固醇结晶:增高,见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的先兆及心血瘀阻型胸痹,痰浊壅塞型胸痹等症。
降低,见于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心肌供血不足及气阴两虚型胸痹,阳气虚衰型胸痹等症。
血脂:血脂异常的病因血脂异常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
1、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指原因不明的可能与某些环境因素(包括饮食、营养、药物等)有关,或由于基因变异所引起的高脂蛋白血症。
2、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指由于某些全身性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高脂血症。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所引起的高脂血症等。
增高,见于特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心血瘀阻型胸痹等症。
降低,见于素体免疫力下降,及气阴两虚型胸痹等症。
减低,见于脑动脉血氧含量减低,轻度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先兆。
每搏心搏出量:心脏每搏动一次所排出的血量。
影响因素:5个方面(1)有效循环血容量(BV)。
血容量不足时,回心血量少,SV降低。
(2)心肌收缩力的减弱。
收缩力低,压力低,射出的血量少。
(3)心室充盈的程度。
在心肌弹性范围内,充盈程度越大,回缩就越有力,SV增高。
正常人的心腔容量为173ml,但不是所有的血都射出,左室射血量大约为总容量的60%-70%,大约125ml左右。
通常中国人的SV平均为80-90ml。
(4)周阻大小。
周阻大,SV降低;周阻小,SV增加。
(5)室壁运动。
心室收缩时,心肌是协调一致运动的,如果心肌收缩不协调,SV降低。
如:一些心肌梗塞的病人,有一部分梗塞了,这样心肌收缩力不一致,SV降低。
但一般情况下,室壁运动不会异常。
左室喷血阻抗:反映左心流出通道阻力状况的指标。
影响因素:(1)流出通道有无病变。
如主动脉瓣狭窄等都可引起VER增大。
(2)流出通道无病变,但主动脉血液排空速度缓慢,VER增大。
(3)整个血管阻力大。
左心室有效泵力:反映左心有效搏血的收缩力量。
中国人正常情况:1.8公斤左右。
泵力低,收缩得不好,心肌纤维可能有问题。
泵力高,收缩力强,射血量多。
影响因素:4个方面(1)心室的充盈程度。
在弹性范围内,充盈程度越大,收缩力越强,成正比例关系。
如果超过限度,心肌拉大,反而收缩力降低。
所以恰当的充盈程度是影响收缩力的一个因素。
(2)有效循环血量(回心血量BV)。
回心血量少,充盈不足,收缩力小;回心血量多,充盈较好,收缩力大。
(3)心肌本身的功能状况。
心肌有无病变,如心肌炎,心肌细胞受到损害,心肌弹性变差,收缩力就变小。
(4)心肌本身的供血、供氧是否正常。
供血、供氧不足,心肌收缩力也就变小。
心肌耗氧量:心脏每分钟耗氧的毫升数。
影响因素:3个方面。
(1)心率。
心率快,HOV大。
(2)心肌收缩力。
心肌收缩力强,HOV大。
(3)心肌收缩时间。
收缩时间越长,HOV越大。
所以,耗氧低,做功高,为最佳状态。
心肌血液耗氧量:经心脏冠状动脉灌流的每分钟实际血液量心肌血液灌注量:经心脏冠状动脉灌流的每分钟实际血液量。
心肌血液需要量:经心脏冠状动脉灌流的每分钟血液需求量。
冠状动脉弹性生命动力的源泉是心脏,滋润身体的血液在她的推动下流淌不息。
但她亦需要血液的滋润,分布于心脏上的三根血管——冠状动脉就能供应她的血氧。
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如果由于胆固醇等物质在血管内堆积,使管腔越来越窄或堵塞,血流不畅,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也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化,弹性减弱,在人的动脉血管壁上发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
引起冠状动脉弹性减弱的危险因素: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冠心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等。
冠状动脉灌注压:心脏冠状动脉供血时的压力,受舒张压和左房压影响。
心肌部分缺血,心肌供血不足。
心肌完全缺血,可能发生心肌梗塞。
左心室喷血阻抗:反映左心流出通道阻力状况的指标。
影响因素:(1)流出通道有无病变。
如主动脉瓣狭窄等都可引起VER增大。
(2)流出通道无病变,但主动脉血液排空速度缓慢,VER增大。
(3)整个血管阻力大。
脑血管弹性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
硬化了的脑血管弹性减弱,管腔狭窄,容易形成脑血栓,而脑动脉硬化的病人,过量饮酒后,血压突然升高,血管破裂,又容易发生脑出血。
大量饮酒后,血中酒精浓度半小时可以达到高峰。
酒精不但可以直接刺激血管壁,使血管失去弹性,还能刺激肝脏,促进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合成,进而导致动脉硬化,引起脑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
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
我们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
脑组织供血状况:脑组织供血主要是靠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供应,脑血管病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较多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70%~80%,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
另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多由长期高血压、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所致。
由于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脑组织,血液循环受阻,病人常表现脑压增高、神志不清等症状。
这类病人约占脑血管病的20%-30%左右。
脑细胞记忆指数:表示脑细胞的损伤程度,用于判定老年人因脑血栓或出血给大脑造成损伤程度,表示脑细胞的质量好坏,用于判定成年人睡眠质量充足与否,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症的情况,青少年记忆力的强弱。
妇科智能检测系统分析报告单════════════════════════════════════════════病志号:20061125001 姓名:sdf 性别:女年龄:34岁血压是否正常: 是病史:检测时间: 2006-11-25 10:22:26住址:联系电话:参考标准: - 正常 + 轻度异常 ++ 中度异常 +++ 重度异常雌性激素: 3.296-8.840(-) 1.163-3.296(+)0.213-1.163(++)<0.213(+++)促性腺激素: 4.886-8.931(-) 3.631-4.886(+)1.843-3.631(++)<1.843(+++)泌乳素: 3.142-7.849(-) 1.167-3.142(+)0.274-1.167(++)<0.274(+++)黄体酮: 6.818-16.743(-) 4.109-6.818(+)0.947-4.109(++)<0.947(+++)性激素水平与性欲密切相关,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成熟和第二性征发育并维持其正常功能的一类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