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带你看懂国外军民融合的产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纲:

一、全世界军民融合产业现状的概述

①世界各国的国防科技体系

②各国军民融合国防创新机制

③各国对于军民融合提供的基础条件建设

军民融合的发展历史

二、世界各国现阶段军民融合的深入分析

①美国

美国的政策、美国的管理、美国的技术、美国的资金支持、采办、

②日本

③俄罗斯

④欧洲各国

三、对于我国军民融合产业的深度启发

①我国最早期、远期、近期的军民融合状况(解放战争时期或者抗日战争时期)

②我国现阶段军民融合的发展势头

③我国军民融合的瓶颈和前景。带大家看看我国的军民融合发展史。

森克虏伯与中国有着悠久的合作历史。早在19世纪中叶,中国便已大量购买了蒂森克虏伯的军工和民用产品。蒂森克虏伯在中国已成立了不锈钢、塑料、机械、电梯等方面的合资或独资企业。

德国国防部系统不设兵工厂,也基本不设兵器科研机构,兵器科研与生产任务均由民间企业和一部分民间科研机构承担。一般从事兵器研制与生产工作的民间企业也都从事民品生产。德国的做法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典型。这样有利于军工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相互转换与促进,也有利于开展广泛的协作。同时,军内不设兵工厂可使国防部摆脱管理兵工厂的繁重任务,减轻国防部装备部门的负担。

斯奈克玛公司,全称法国国营飞机发动机研究制造公司,是一个国际航空航天集团,世界500强之一,主要为军民用飞机、直升机、导弹、卫星和运载火箭提供广泛的航空发动机。公司有两大子公司,主要从事发动机、飞机机械设备制造、零部件生产以及发动机维修活动。公司业务按推进和设备两个核心业务领域管理:前者包括民用、军用、火箭发动机以及相关业务,后者涉及起落架、刹车系统、动力传输系统等业务。

运载火箭推进系统是斯奈克玛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20世纪60年代,斯奈克玛公司就开始采用低温推进技术,当时是用在“钻石号”和“欧洲3号”运载火箭项目上。后来,该公司又设计和研制了“阿里安”1~4火箭系列所用的HM7低温发动机。随着“阿里安”5计划的实施,斯奈克玛公司又研制了“火神”发动机。21世纪以后,又研制出一种可重新点火的新型低温发动机“芬奇”。斯奈克玛公司不仅可提供成套航天器推进系统,也可提供近地轨道和低地轨道的各类航天器(包括小卫星、载人和不载人航天器)所需的推进器和其它器件。斯奈克玛公司在生产与航天推进相关的设备和器件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综合实力,包括涡轮机械、阀门、复合材料喷管等

马特拉公司是法国著名的军工企业。该公司成立于1945年,最初只制造导弹,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众多分支的工业集团。主要涉及军事工业、宇航工业、交通运输、电子元件、电信、控制与自动化、信息处理、汽车电器、汽车、钟表等。1990年,由马特拉公司和马可尼公司合并。

1996年5月,英国宇航公司和马特拉公司的导弹业务部分合并,形成了欧洲最大的制导武器公司——马特拉BAe动力公司,主要生产各种导弹。

同时沃尔沃公司也为瑞士生产的著名鹰狮战机的发动机提供商,

土星发动机、米高扬、苏霍伊、

俄罗斯在航电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甚至战斗机雷达在90年代还在使用巨大的晶体管、据说功率能把几百米外的一只兔子烤熟,地勤人员维护起来都小心翼翼。

苏联解体后,受国内经济萧条的影响,俄罗斯的军工综合体纷纷陷人困境。近年来、尤其是在普京上台执政后,俄罗斯军工综合体逐渐走向复兴。最近,“仪器”联邦科学生产中心、“礼炮”莫斯科机械制造企业、红宝石中央设计局和苏霍伊飞机军事工业集团等四家军工企业获得了独立的对外出口权。这将对俄罗斯军火贸易和军工技术合作起到巨大推动作用。陷入困顿

俄军工综合体走向衰落是从苏联解体前开始的。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极力推行“改革与新思想”,幼稚地宣扬“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向世人做出和平解决地区冲突的姿态,苏联大量地削减武器生产和出口,军转民也出现了偏差和过激行为。军工综合体则深受其害。自从1986年起,苏联主动减少向亚非拉地区传统军贸市场出口武器装备,军火出口额持续走低。

苏联解体后,最初,俄罗斯领导人也天真地认为,俄美关系可以在一夜之间化敌为友。因此,军工综合体失去了往日的重要性。同时,作为“休克疗法”的一部分,俄大量压缩军工生产,实行“雪崩式”的军转民。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对俄罗斯施压,逼迫其以减少武器出口为条件来换取外来的经济援助。

由于国内政策和国际压力的双重作用,俄罗斯军工企业陷人困境:1991年至1998年,俄民用工业部门的生产下降了55%,而同期军工综合体的产量下降了8O%。

转轨冲击

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开始了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这给俄军工综合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第一,从需求方面来说,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两个超级大国军备竞赛的终结,这些导致了俄罗斯国内军工产品的需求锐减,各军兵种都压缩了军品采购。而且,转轨中的俄罗斯经济困难,1998年又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浩劫,政府的国防拨款一减再减。1988年至1989年,前苏联的国防开支占GDP的16%。到1999年,俄罗斯这个比例下降到了4%。不仅如此,国防采购大量以代金券的形式支付,政府对军工企业负债累累,加剧了其生存的难度。第二,在前苏联时代,军工综合体生产空调、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由于当时苏联“扬军抑民”型经济的影响,这些产品供不应求,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选择余地有限。这种局面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得到改观。俄罗斯奉行经济自由化的政策,进口限制放松,大量生活日用品从国外舶来,消费者可以货比三家。在与进口产品的竞争中,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所产民品的质量和价格方面没有优势,不得不压缩生产。

第三,在前苏联军转民的过程中,一些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军工综合体转向生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比如,有些生产战斗机的军工企业转而生产三轮车、锅盖等,结果荒废了主业。苏联解体后,军工综合体不得不削减这部分产品的生产。

第四,在前苏联,军工综合体可以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从其他企业获得大量的特殊钢、有色金属、合成纤维等优质军工原材料。引人市场机制后,军工综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