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方式和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的对策建议研究

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的对策建议研究

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的对策建议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军民融合已然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

军民融合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军民共赢的战略举措。

在这一新常态下,如何推动军民融合,促进双方良性互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推动军民融合的对策建议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深化军民融合机制推动军民融合,首要的是深化融合机制,为军民融合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的管理体系,明确军民融合的组织结构和职责权限,规范相关管理流程,加强对军民融合的规范和监督。

需要加大对军民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更多有利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军方和民间企业加强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发展。

需要建立健全的军民融合工作机构。

应建立专门的军民融合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军民融合相关事务,明确职责权限,有效推动各项工作。

应制定相关军民融合的政策法规。

国家应加大对军民融合的政策支持,出台激励军民融合的各项政策法规,为军民融合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

需要加强对军民融合的监督和评估。

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军民融合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加强技术创新与转化军民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技术创新与转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技术创新加速发展的阶段,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对军民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技术创新与转化,可以实现军民资源的深度整合,促进双方在技术研发、产业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与共享。

应加强在科研领域的合作。

军队科研单位与民间科研机构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平台等方式,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参与军民融合。

应鼓励双方在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加大合作力度。

如在人工智能、无人机、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强双方合作,促进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应加强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

鼓励军队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加速技术的市场化推广,推动军民资源的有机结合。

(2023)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2023)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2023)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2023)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一、项目概述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军事和民用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军民融合作为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战略,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本报告旨在研究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的可行性,为相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参考。

二、背景分析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是指将军事领域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应用于民用领域的项目。

通过军民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国防实力,还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

随着国家军事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目标与意义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的可行性,为相关单位提供决策依据,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本项目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军民融合发展:通过深入研究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的可行性,为军民融合提供具体的实施参考,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

2. 推动科技创新: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推动项目的实施将有效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3. 促进经济发展: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将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4. 提升国家安全水平: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提升国家军事实力和国家安全水平,加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四、可行性研究方法本项目将采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的可行性。

具体研究步骤包括:1. 收集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相关的政策法规、经济数据和科技资料,进行文献研究。

2. 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3. 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项目的市场需求和潜在合作伙伴的态度和意愿。

4. 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评估项目的可行性,提出具体建议和对策。

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的对策建议研究

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的对策建议研究

新常态下推动军民融合的对策建议研究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军民融合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

军民融合是指军队和军工企业与民用经济的融合,是国家安全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军工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政策法规,激励军民融合发展在新常态下,要加强对军民融合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对军民融合的支持力度。

通过出台更加明确的政策,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扶持机制,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支持。

要加强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引导,制定更为精准的产业政策,激励企业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军工技术水平军工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要加大对军工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向商品化、市场化方向转化。

要加强人才培养,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军工人才的整体水平,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三、建立健全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建立健全的军民融合产业体系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要加强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的合作交流,促进合作共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要建立健全的产业联盟和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快速发展。

要加大对军民融合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激励企业积极投身军民融合发展。

四、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的宣传和推广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提升大众对军民融合发展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要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军民融合发展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

通过加强宣传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发展,为军民融合发展凝聚更多的力量。

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军 民 融 合 高 技 术 产 业 创 新 体 系 建 设 研 究
以陕 西 省 为 例
刘 敏 ’
(. 中师 范大 学 , 1华 湖北 武汉 4 0 7 ; . 3 0 9 2 西安财 经 学院 , 陕西 西安 7 0 0 ) 1 1 0
摘 要 : “ 民 融 合 ” 略 思 想 的 产 生 和 发 展 入 手 , 过 归 纳 军 民 融 合 高技 术 产 业 创 新 体 系 的 基 本 情 况 , 从 军 战 通
关键 词 : 民融合 ; 军 高技 术 产 业 ; 新 体 系 ; 西 省 创 陕 D I 1 . 9 9jis . 0 17 4 . 0 2 . 1 O :0 3 6 /.sn 1 0 —3 8 2 1 . 3 0 8 1
中图分类 号 :0 29 F 6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7 4 ( 0 】 2 —0 30 1 0 -3 8 2 l )30 7—5
0 引 言
“ 民融 合 ” 略 思 想 在 我 国 的发 展 由来 已久 。早 军 战 在 2 O世 纪 5 、 0年 代 , 国 就 明确 提 出 了 “ 民 结 合 ” 06 我 军 的战 略 思 想 。1 5 9 2年 , 任 中 央 军 委 兵 工 委 员 会 主 任 兼

上 升 到 一 个 新 的 境 界 , 更 广 范 围 、 深 程 度 、 高 层 从 更 更 次 上 提 出 了“ 民 融 合 ” 战 略 思 想 。在 十 届 人 大 三 次 军 的 会 议 解 放 军代 表 团 的全 体 会 议 上 , 提 出“ 国 防 建 设 他 把 融 入 现代 化 建 设 全 局 之 中 ” 在 党 的 十 七 大 报 告 中 , ; 他 又 明确 提 出“ 一 条 中 国 特 色 军 民 融 合 式 发 展 路 子 ” 走 这 思 想 ] 。从 上 述 战 略 方 针 的 提 出 过 程 可 以 看 出 , 我

浅谈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发展路径

浅谈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发展路径

调,以及与外部民用经济和社会资 本的军转民、民参军合作事项管理 工作,打破军民分离,与外部合作 偏少的不利局面,以产品开发为纽 带,推动军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8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OVERY 研究与探讨
2. 统筹分配资源,军民协调 发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全所层面 可调配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完成国 防装备型号任务的同时又要兼顾全 所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军民融合发 展战略,关注军民两用技术、军民 两用人才,势必会对军品任务造成
影响。因此,在军民融合发展过程 极性和创造性,在符合国家政策的
中,要全所一盘棋,定期组织科研 前提下,最大可能的给予他们优惠
领域,通过与民参军优势企业的合 用军民品领域多年来的资金积累,
作研发、联合攻关,助推军工市场 建立科学的军民融合项目、民品项
的开拓工作。在民用领域,通过合 目投资评价体系,支撑军民融合发
作,激发内部发展活力,提升现有 展战略,最终要形成“一种资源,
产品核心技术,并根据市场需求研 两种能力”,军工技术走出去,外
果推介、创新创业军转民大赛等形 法规的实施,完善推进军民融合发 展规划,绘制军民融合技术路线图,
式,拓宽军民资源联通渠道,推进 展的制度环境,实施各项有利于军 充分发挥技术资源的潜力,创新体
军民融合发展。
民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投入保障 系聚焦军工成果转化、军民两用技
(二)加快军民融合平台建 政 策、 激 励 考 核 和 评 估 政 策, 加 术研发和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董事会之间的关系,党委会决策程 善全所的薪酬体制改革,彻底改变 励举措,调动全所上下参与军民融
序前置于董事会,推动董事会、监 现有军民独立运行的薪酬分配考核 合的积极性。

浅议我国发展军民融合经济的策略

浅议我国发展军民融合经济的策略

浅议我国发展军民融合经济的策略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军事科技的进步,军事技术和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

军民融合经济作为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发展军民融合经济的战略意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浅议。

我国发展军民融合经济的战略意义提高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同时军民融合经济可以有效促进军事科技的进步,并将军事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通过军民融合经济的发展,我国能够提高自身国防实力的同时,也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实现两步走战略。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军事科技领域一直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加强军民融合经济,可以为国家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同时,军民融合经济可以推动军工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军民融合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通过军民融合经济,可以推动军工产业的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在军民融合经济发展方面仍面临政策支持不足的问题。

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导致军民融合经济发展缓慢。

因此,需要加强政策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军民融合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产业协调发展不足军民融合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产业协调发展不足的问题。

当前,军工和民用产业之间存在较大的隔阂,互不对接。

因此,需要加强军工产业和民用产业的合作,促进军民资源的融合和共享。

人才交流和技术转化不畅军民融合经济发展仍面临人才交流和技术转化不畅的问题。

军工和民用行业之间的人才流动较少,技术转化也相对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军民人才交流机制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转化平台。

解决策略推动政策支持的完善为促进军民融合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的完善。

政府应出台更多鼓励军工和民用产业合作的政策措施,为军民融合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及建议

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及建议

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及建议军民融合是指以军方的科技、技能等资源为基础,和民用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实现深度融合,促进国家军事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

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现状分析一是政策体系不完善。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加快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意见》、《军队深化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改革实施方案》等,但政策的具体落地仍存在问题。

二是应用示范缺乏。

军民融合产业需要通过应用示范推动发展,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原因,缺乏成功的应用示范。

三是基础科研不足。

军民融合需要基础科研支撑,但目前国内基础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实力相对薄弱,也存在研究方向不明确、研究经费不足等问题。

建议为了促进军民融合的发展,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完善政策。

完善军民融合政策,制定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和任务,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推广,鼓励企业参与到军民融合中来。

二是加强研究和应用。

加强军民融合基础研究,推动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鼓励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到军民融合中来。

三是推动市场化。

鼓励企业进行军民融合产品和技术的开发,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市场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是拓展合作范围。

军民融合需要军方、企业、高校等多方合作,应该积极寻求合作机会,加强不同领域的合作,促进军民融合的深度融合和发展。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

军民融合产业需要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人才培养,包括建立人才培训和交流平台等,为军民融合产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总之,军民融合是促进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途径,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其发展。

只有加强政策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市场化,积极开展合作,加强人才培养,才能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产业,推动我国军事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与实践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与实践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与实践近年来,军民融合产业成为了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军事实力的逐步提升,军民融合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建设强军强国的重要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趋势会更加广阔,并且会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对我国整体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军民融合产业是指国防高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转化,走向了民用领域,为社会提供商业化、普及化的产品和服务。

产生的效应则是通过军民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军工生产效率,推动民营企业高端制造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激发了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动力,创造了科技和市场的双赢。

这一趋势的发展需要有国家的政策支持,需要企业的创新和坚持,同时也需要民众对其有一定的理解和支持。

在产业发展中,国家的规划和推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政府已经提出将加快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布局一批军民融合重点领域,切实加强政策协调,逐步构建起符合市场需求、完善的军民融合产业链条。

同时,国家逐步推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的协调,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企业的创新和坚持则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的突破,企业必须具备持续创新能力,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等多种途径,推动技术成果向民用领域的转化,打造一批市场化、现代化的产品与服务。

同时,企业在参与军民融合产业时,也需要坚持合规经营、合规融资、合规出口,有效规避风险,确保市场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由于涉及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经常需要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因此,需要民众有一定的理解和支持,认识到国防和经济的归属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

同时,民众也需要正确地看待军民融合产业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并逐步拥抱和支持这一趋势的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的实践在我国已经取得了诸多的成功。

例如,航天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发展、无人机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总第188期>2019年4月第2期|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方式和作用研究仲伟俊梅妹9(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6)

摘要: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是统筹国防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从需求对象和投入主体、 创新风险和动力来源、主要效益和组织方式等几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产业技术创新的不同特 点,然后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从资源集聚、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和运用等几个层次构建了系统分析框架,提炼 出了多种可能的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方式,接着剖析了军民融合对带动民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其自主品牌产 品高档化、产业环节高端化、产业发展主导化的作用。关键词: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工业#产业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

S引言民融 国之举, 强之策。当前,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 略,其核心任务之一是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和民 '业技术创新的深度融一体化发展,加快产业转 型升级,带动我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围 民融 业技术创新,我国学者 的视角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 分 民融合的发 f

史和本质特征。杜人淮总结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 革 新 新阶段 期军民融合发展的历 程、道路和成就[1];褚倩倩分析了军民融合发展的 本质特征,认为其核心 化资源配置[2]。 次研究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融合的典型路 模 式。张近乐、尚涛、蔡晨雨研究提出了 6种民融合 模式和7种军民融合路径[6];张继海、乔静 董辉 角 论了军民科技融合模式[45]。学者研究了军民融合的主要 新系统的组成要素。王斌等研究认为军民融 : 业创新 体制、政策、渠道、技术 种类型的壁垒[6];杜人淮研究认为军民融合系 由发展主 体、市场、资、 、 民融合科研生 I

服务 建设活动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7]。再 研究了军民融合的作 策建议。湛泳和张学斌实证分析了军工企业 造业的溢 效应,发现中 工企业的溢出效 为明显[&];妍研究了军民融 新的障碍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9]。 , 学者研究了民融合专利运营[10]、两用技术研发政策[11]人 才培养激励模式[12] 。目前学术界关 民融 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已经 了 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 :需要深人研究。一 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产业技术创新特点的比较分析;二 民融 ' 业技术创新方式的研究主要 实践中提炼,缺少相应的系统分 的 &三关 民融 •民 业技术创新 型升级作用的认识,还机理性的深度剖析。本 民融 业技术创新的特 方式及作 深人研究, 较分国防科技工业和民 业技术创新的特点,然后基 业技术创新过程构建军民融 业技术创新方式的系统分 ,提炼 的融合方式,接着研究军民融 带动民 业技术创新 型升级的机理 。1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产业技术创新的特 点和差别世界主要国家的产业都存在主要生产服务于

基金项目!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创新驱动江苏社会发展的路径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BR2018044;项目负责人:仲伟 俊)成果之一;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项目—“江苏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路径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 18SSL002;项目负责人:仲伟俊) 成果之一。作者简介:仲伟俊,工学博士,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科技管理和信息系统;梅姝娥,工学博士,东 36 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电子商务。仲伟俊梅姝娥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方式和作用研究创新体系建设»

国防安全的军工 的国防科技工业和提供民用 的民 业之分。按照公共经济学,国防科技工业主要提供的是 共,民 业主要提供的 人 。由 共 与私人 之 本质 , 典型 分 发现,国防科技工业与民 业技 术创新 大差别$ 1)[13]。表1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产业技术创新的差别较容国防科技工业民 业需求对象共需(国防安全需求)私人个别需求投人主体政府市场和民用品企业新风险技术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风险 者国家人投资者新动 源国防需求*政治家抱负等市场 获取利润主要效益国防安全( 效益)经济效益效益核成本中心润中心管理方式机市场机首先是满足的需求和投人的主体不同。国防 科技工业技术创新是为生产高质量的武器装备服 务的,主要目的 国防安全,满 共需求。由于国家是提供国防安全的唯一责任主体, 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的投人主体应该 府;民用业生 洗衣机、电视机和电冰箱 人产,主要满足的 人需求, 效的生主体应该是市场,产业技术创新投人主体 该是市场和民 业。次 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及分担方式和动。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 府,有明确的国防需 采 象,一般不现其成功的技术创新成果 户的 ,这意味着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主要面临技术风险,一 市场风险,即 新失败,其成本 由国家 ,参与的个人 失很小,新动力主要 共需 家的追求与抱负等;民 业技术创新 面向私人和市场需求, 高的不确 ,民 业技术创新不仅 技术风险,而 面对更高和更难把控的市场风险。 ,一旦民 业技术创新失败,失都要由私人投资者 。如果失太大,导致其破产倒闭。 相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民 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更高,难更大,创新动力主要 市场 势和获 润。着 生的效益及其评价方式 。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服务于国防安全,产生的主要是 效益,要客观 确地评价 效益 困的。 ,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创新通 设计为成本中心,财务目 将成本 预算范围之,提 尽 、质量尽 高的武器装备,

提升国家的国防安 ;民 业发 经济活动,产生的主要是经济效益,效益评价相 、简观,主要评价 润的大小。再 管理方式应该 。国防安 ;纯公共 ,国家 府是唯一的 主体,不。 , 国 防科技工业技术 新主要国防安全需求、投 科技发展基础等因的 , 相明确的公共需求牵引 ,业技术创新可以采 机制,充分发挥社会主中 大事的 势,集中各方力量关;民 业技术创新面对的 的化市场 ,市场需 强的不确 ,需要 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效发挥计划机制的作用, 分运用市场机制。总之,由国防科技工业和民 业技术创新满足的需求、投主体、面临的风险、动 、主要效益 评价方式等均完 , 业技术创新的特 完 ,应该采 的推进路 方式。2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和方式国防科技工业和民 业技术创新特 ,并不意味着 相互 分割发展。实际上,与民用技术绝大 相通的,航、船舶、微电子、通信、机、新 高新技术 民技术。军民合作开发军民 新技术, 扩大国防科技工业和民 业的技术创新资源,也使作开发的新技术 、民个 运,扩大创新成果的运用范围,提升创新投人产出 效率。国防科技工业和民 业技术创新融 :仅 而 要。民融 业技术创新,就是要改 工企业民 业分离、国防科技工业和民 业的研发生产分割发展的格局,以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决 作 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前提,通过 民、民 、军民一体化 实现国防科技工业与民 业技术创新的相互交融和

科技与经济2019年4月第2期第32卷/总第188期37第32卷总第188期>2019年4月第2期|,提升各 业创新资源的运 效能,加快实现我国各 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过程的角 ,国防科技工业和民 业技术创新一 要经 新资 、新技术研发、新 开发和运 个阶段,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通过 民、民 、军民一体化 种方式实现军民融合,军民融 业技术新的方式比较 $ 1)。

国防科技工业 民用产业

图1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方式一、 民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共用。推进军 民融 业技术创新, 该改变分属“军# I“民”的各种科技创新资源分 的 ,实现人才、技术、信、仪器设 的共享共用,扩大军、民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的运 ,增加各 业技术新 运用的资源,提升资源的 业创新。推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共 种可的实现方式,如:持工企业与民 业人才的相互流动 ;允 工企业的人才离岗或离职创新创业;支持工企业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 民 业开放; 工企业与民 业实现信 共 。二、 民新技术研发的高效合作和相互利 。 管国防科技工业 民 业,都需要超前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以增强产业的持续发 ;。、民合作 新技术的研发 种 的方式,如:工业与民 业合作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研发新技术;通过专 、技术转让、技术人股等方式 运 方已有的新技术;积极运 方的人才、技术、信 仪器设 各种创

新资源开发新技术,弥补自身科技创新资源的不 , 提升新技术研发 。三 、民新 开发的相互融合。军工企业与民 业开发新 的过程中 种军民融合方式。如:新 开发过程中 运 方的创新资 新技术;采 方已有的新 配套运身新 的开发。 我国新型战机研发过程中大量采购民 业生产的碳纤 新型&将工 生产线改造为生产民 &将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与民 业基础 ,像波音公司生产飞机 ,形成 民用飞机的共线生产方式,实现国防科技工业与民 业基础的一体化。、民新产品运用的相互支持。不管国防 科技工业还是民用产业开发出新 之后,关键是要尽 的愿意 的用户, 业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再好的新 果 较多的运用,必将导致产业技术创新的失败。军民融 业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实现军、民新 的相互运用,扩大用户规模,支持业成长和壮大。这也有 种可能的方式:一种是民 业开发 民两用的新产品之后军工企业 稳定的政府采购势率先采 ,支持民 新 业的成长;一种是军工企业开发出军民 的新 之后,或者在军、民个 推广运用,或者国防科技工业运用到一定程度之后积极向民 ,支持民 新兴产业的 发展。 机、雷达等新新产业的 发展就 。工企业与民 业的合作 重。 民融 业技术 新 通过 种方式在企业层推进,如:工业 为民 业;军工企业与民 业兼并重组建立混业;军工业与民 业建立战略联盟等,通过作与 重组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和民 业的深度融一体化发展。3 对促进民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 , 打破国防科技工业相 垄断的,发军工企业活力,大提升国防安全投人 效益,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创新 发 。同 , 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民 业 ,支持民 业技术创新,加快民 业自主品牌 高

38Science & Technology and Economy 2019 Vol. 32 N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