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作业

合集下载

电子技术基础_第五版(模拟部分)第一章

电子技术基础_第五版(模拟部分)第一章
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电路称为模拟电路。
18
1.4 放大电路模型
1. 放大电路的符号及模拟信号放大
电压增益(电压放大倍数)
互阻增益
Av

vo vi
Ar

vo ii
()
电流增益
Ai

io ii
互导增益
Ag

io vi
(S)
19
1.4 放大电路模型
2. 放大电路模型 A. 电压放大模型: vo Avvi
• 集成运放基本应用
– 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应用:运算、滤波
复杂应用
– 集成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的应用:电压比较器 7
从系统认识电路,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和知识的完整性
传感器
接收器
信号 发生器
滤波器 隔离电路 阻抗变换
放大器
运算电路
信号转 换电路 比较器 采样保持
功率 放大器
A/D转换
执行机构
Avo ——负载开路时的电压增益
Ro ——从负载端看进去的放大
电路的输出电阻
戴维宁等效
Ri ——输入电阻
20
1.4 放大电路模型
由输出回路得 则电压增益为
vo

AVOvi
RL Ro RL
AV

vo vi

Avo
RL Ro RL
由此可见 RL
Av 即负载的大小会影响增益的大小
要想减小负载的影响,则希望…? (考虑改变放大电路的参数)
16
1.2 信号的频谱
C. 非周期信号
傅里叶变换:
周期信号 非周期信号
离散频率函数 连续频率函数
非周期信号包含了所有可能的频率 成分 (0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核办法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核办法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核办法
一、课程的性质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内学时5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考核办法
平时成绩占40%(考勤10%,测验18%,作业10%,课堂表现2%),期末考试成绩占60%,从题库抽卷,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未达到及格要求的,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三、试题题型:1、选择题(20分)2、填空题(10分)4、分析题(12分)5、计算题(68分)。

分数根据抽取试题有所微调。

四、考核内容和知识点:。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的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是校企基于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中应用合作开发的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有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培养符合通信电子行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通信电子产品装接和辅助设计人员,让学生熟悉常用模拟电路的应用,使学生具备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前期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电路基础》和《电子工艺实训》,后续课程是《高频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顶岗实习》等,本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模拟电子技术》是基于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始终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核心,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培养课程能力目标。

在教学上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通过单元设计、过程引导、任务驱动和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应用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由企业专家和学校老师结合行业企业标准构建课程内容,将“必需、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融入到典型模拟电路的制作、调试工作任务中,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采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教、学、做、用”一体化,真正实现在“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

二、课程目标(一)工作任务目标1.掌握电子产品电路组成及元器件作用;2.掌握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3.会估算电子产品电路特性参数;5.会查阅相关资料;6.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的能力;7.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较强逻辑思维能力。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第1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第1章

ID
理想二极管符号 UD
(V)
ID
开关模型等效电路
0.7V 0 0.7
0
UD
(V)
(a)理想模型 特性 )理想模型VA特性
(b)开关模型 特性 )开关模型VA特性
3、折线模型:正向导通时。相 、折线模型:正向导通时。 当于理想二极管串联一个等效 和一个电压源U 电阻rD和一个电压源 ON ,特 性曲线如图( 所示 所示。 性曲线如图(c)所示。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仍可由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仍可由
iD = IS (e
近似描述。 近似描述。
UD / UT
−1)
D E
导通电压
IS:反向饱和电流 UT:电压当量,室温下26mV
IR
反向 漏电
开启电压 Uon
开启电压 导通电压
硅二极管 0 .5 V 0 . 6 ~ 0 .8 V (取 0 .7 V )
锗二极管 0 .1 V 0 . 2 ~ 0 .3 V (取 0 .3 V )
发射区:发射载流子 发射区: 集电区: 集电区:收集载流子 基区: 基区:传送和控制载流子 为例) (以NPN为例) 为例
演示
载流子的传输过程
以上看出,三极管内有两种载流子 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和 以上看出,三极管内有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 参与导电, 穴)参与导电,故称为双极型三极管-BJT (Bipolar 参与导电 故称为双极型三极管- Junction Transistor)。 。
二极管伏安特性与温度T的关系: 二极管伏安特性与温度T的关系:
的增加而增加 所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 增加, 的增加而降低 降低。 由于IS随T 的增加而增加,所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VF随T 的增加而降低。 一般线性减少2 2.5mV/C° 一般线性减少2~2.5mV/C° (利用该特性,可以把二极管作为温度传感器) 利用该特性,可以把二极管作为温度传感器)

2024年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设计(超全面)(精华版)

2024年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设计(超全面)(精华版)

2024/3/24
19
实验考核方式与标准
实验报告
学生需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 数据记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2024/3/24
课堂表现
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 、操作规范、团队协作等方面 的表现。
实验成果展示
鼓励学生将实验成果进行展示 和交流,以便互相学习和提高 。
综合评价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 学设计(超全面)(精
华版)
2024/3/24
1
目录
2024/3/24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 模拟电子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 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 • 课程设计环节指导 •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3/24
3
课程背景及意义
2024/3/24
01
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 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模拟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领 域,是现代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基础。
03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对于电子类专业学生来说是必备的基 本技能,也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 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 法。
2024/3/24
02
共射放大电路
详细分析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以及失真和频率响应等特性。
03
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
介绍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和 应用,以及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比较。
9
反馈放大电路原理
2024/3/24

模电课程学习计划

模电课程学习计划

模电课程学习计划一、课程学习目标1.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在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独立进行模拟电子技术系统设计和应用。

3.通过实验和综合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应用模拟电子技术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学习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分(2)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3)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器件和电路(4)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2.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方法(1)各种模拟信号的表示方法及其频谱(2)模拟信号的控制(3)模拟信号的调制和解调(4)模拟电子技术的分析方法3. 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实例(1)模拟电子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2)模拟电子技术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3)模拟电子技术在医学电子设备中的应用(4)模拟电子技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4. 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验(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基础(2)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电路(3)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仪器的使用(4)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的撰写三、课程学习方法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们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综合设计项目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多角度学习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生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操作的学习、案例分析的学习等。

3. 团队合作学习在综合设计项目中,学生们要进行团队合作学习,通过共同努力去完成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课程学习评估1. 考试学生们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测试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学生们要完成老师布置的理论和实验作业,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实验报告学生们在进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后,要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作业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作业

教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作业第1章 半导体器件1将PN 结加适当的正向电压,则空间电荷区将( b )。

(a)变宽 (b)变窄 (c)不变2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特点是具有( b )。

(a)电流放大作用 (b)单向导电性(c)电压放大作用3二极管导通的条件是加在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a )。

(a)正向电压大于PN 结的死区电压 (b)正向电压等于零 (c)必须加反向电压4若将PN 结短接,在外电路将( c )。

(a)产生一定量的恒定电流 (b)产生一冲击电流 (c)不产生电流5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D 1、D 2为理想元件,则在电路中( b )。

(a)D 1起箝位作用,D 2起隔离作用 (b)D 1起隔离作用,D 2起箝位作用 (c)D 1、D 2均起箝位作用 (d)D 1、D 2均起隔离作用D 1V 2V u O6二极管的反向饱和峰值电流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 a )。

(a)增大(b)减小 (c)不变7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型号为2CP11,设电压表内阻为无穷大,电阻R =5k Ω,则电压表V 的读数约为( c )。

(a)0.7V (b)0V (c)10VR8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D 为理想元件,输入信号u i 为如图所示的三角波,则输出电压u O的最大值为( c )。

(a)5V (b)10V (c)7VDu O9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为理想元件,u i =6sin ωt V ,U =3V ,当ωt =π2瞬间,输出电压 u O 等于( b )。

(a)0V (b)6V(c)3VDu O10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D 1,D 2,D 3均为理想元件,则输出电压u O =( a )。

(a)0V (b)-6V (c)-18V0V3--11电路如图所示,设二极管D1,D2为理想元件,试计算电路中电流I1,I2的值。

23k+-答:D1导通、D2截止.所以:I1=(12V+3V)/ 3k=5mA I2=012电路如图1所示,设输入信号u I1,u I2的波形如图2所示,若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试画出输出电压uO的波形,并说明t1,t2时间内二极管D1,D2的工作状态。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学会分析模拟电路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资源共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常用模拟电子元件(1)电阻、电容、电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2)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原理和应用。

2. 第五章:模拟电路分析方法(1)电压放大电路的分析和设计;(2)反馈电路的原理和应用;三、教学资源1.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 实验室设备: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元器件和实验仪器;3. 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教学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介绍模拟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PPT展示,结合实物讲解,让学生直观了解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 分析实际电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4. 小组讨论:针对实际电路,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模拟信号的运算与处理(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2)模拟信号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7. 第七章:模拟信号的转换(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2)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的工作原理;(3)模拟信号转换技术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作业第1章 半导体器件1将PN 结加适当的正向电压,则空间电荷区将( A )。

(a)变宽 (b)变窄 (c)不变2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特点是具有( B )。

(a)电流放大作用 (b)单向导电性(c)电压放大作用3二极管导通的条件是加在二极管两端的电压( A )。

(a)正向电压大于PN 结的死区电压 (b)正向电压等于零 (c)必须加反向电压4电路如图1所示,设D 1,D 2均为理想元件,已知输入电压u i =150sin ωt V 如图2所示,试画出电压u O 的波形。

D 2D 1u O+- 图1图25电路如图1所示,设输入信号u I1,u I2的波形如图2所示,若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试画出输出电压u O 的波形,并说明t 1,t 2时间内二极管D 1,D 2的工作状态。

uI2D1图1图2uI1u第2章基本放大电路1下列电路中能实现交流放大的是图()。

UoCCUCCU(c)(d)-ouo2图示电路,已知晶体管β=60,UBE.V=07 ,RCk=2 Ω,忽略UBE,如要将集电极电流I C调整到1.5mA,R B应取()。

(a)480kΩ(b)120kΩ(c)240kΩ(d)360kΩV3固定偏置放大电路中,晶体管的β=50,若将该管调换为β=80的另外一个晶体管,则该电路中晶体管集电极电流IC 将( )。

(a)增加(b)减少 (c)基本不变4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如图所示,晶体T 的β=40,U BE .V =07,试求当RB1,RB2分别开路时各电极的电位(U B ,U C ,U E )。

并说明上述两种情况下晶体管各处于何种工作状态。

u o U CC 12V+-5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晶体管的输入电阻r be k=1Ω,电流放大系数β=50,要求: (1)画出放大器的微变等效电路;(2)计算放大电路输入电阻r i 及电压放大倍数Au 。

u o12V+-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1由两管组成的无射极电阻R E 简单差动放大电路,欲在双端输出时能很好的抑制零点漂移必须使得( )。

(a)电路结构对称,两管特性及对应的电阻元件参数相同。

(b)电路结构对称,但两管特性不一定相同。

(c)两管特性及对应的电阻元件参数相同,但电路结构不一定对称。

2在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导致零点漂移最为严重的是( )。

(a) 第一级的漂移(b)中间级漂移(c)末级漂移3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采用差动式电路结构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电压放大倍数 (b)抑制零点漂移 (c)提高带负载能力4电路如图所示,微安表的读数为100A μ,AB 支路的总电阻R L k =2Ω,β1=β2=50,U BE .V =06,计算时忽略R p 的影响,且不计微安表的内阻。

要求:(1)指出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2)电路是如何抑制零点漂移的?(3)计算输入电压u I 的大小。

+u I5差动放大电路如图所示,问R E 对差模信号有无影响?为什么?UCC6电路如图所示,其中两个晶体管特性完全相同。

试回答:(1)RE,RC,RZ各起什么作用?(2)此电路是否能将交流信号uI放大为uO?(3)uI和uO的相位关系怎样,是同相还是反相?UCC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器1从外部看,集成运放可等效成高性能的()A.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B.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C.单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D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2集成运放的输出级多采用()共射放大电路 B. 共集放大电路 C. 互补输出电路第5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1低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a) 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存在(b) 半导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存在(c)半导体管的非线性特性(d)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合适2高频信号作用时放大倍数数值下降的原因是()(a) 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的存在(b) 半导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的存在(c)半导体管的非线性特性(d)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不合适第六章负反馈放大电路1放大电路如图所示,R F支路引入的反馈为()。

(a)串联电压负反馈(b)串联电流负反馈(c)并联电压负反馈(d)正反馈CC2两级放大电路如图所示,第二级与第一级之间的R F支路引入的反馈为()。

(a)串联电压负反馈(b)串联电流负反馈(c)并联电压负反馈(d)并联电流负反馈RF3 在串联电压负反馈放大电路中,若将反馈深度增加,则该电路的输出电阻将()。

(a)减小(b)增加(c)不变4 两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试指出其交流反馈支路及反馈的类型(电压,电流;串联,并联),并在图上用瞬时极性判别反馈的极性(正,负反馈)。

oCC5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放大倍数为50,反馈系数为0.02,问闭环放大倍数为多少?第7章 信号的运算1运算放大器接成图示电路后,其输入输出方式为( )。

(a)双端输入双端输出 (b)双端输入单端输出 (c)单端输入单端输出 (d)单端输入双端输出O-∞+R F2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的输入电流等于零,其原因是( )。

(a)同相端和反相端的输入电流相等而相位相反 (b)运放的差模输入电阻接近无穷大 (c)运放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接近无穷大3比例运算电路如图所示,该电路的输入电阻为( )。

(a)零 (b)R1 (c)无穷大-∞++4具有高输入阻抗和接地负载的电压控制电流源电路如图所示,设图中R R R =+12,试证明:i u R L I =-21/。

-∞++-∞++u O5电路如图所示,求负载电流i L 与电压u S 之间关系的表达式。

-∞+u OR6试用集成运放组成运算电路,要求实现以下运算关系,请画出电路,并在图中标出各电阻的阻值。

① u 0=-5u I ② u 0=-2u I1-10u I2第八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1自激正弦振荡器是用来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信号的装置,此装置之所以能输出信号是因为( )。

(a)有外加输入信号(b)满足了自激振荡条件(c)先施加输入信号激励振荡起来,然后去掉输入信号2一个正弦波振荡器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为Au ,反馈系数为F ,能够稳定振荡的幅值条件是( )。

(a)||A F u >1 (b)||A F u <1 (c)||A F u =1 3一个正弦波振荡器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为AA u u =∠||ψA ,反馈系数为 F F =∠||ψF ,该振荡器要维持稳定的振荡,必须满足( )。

(a)||AF u =>1,ψψπA F ()+=+21n (n=0,1,2,…) (b)||AF u =1,ψψπA F +=2n (n=0,1,2,…) (c)||AF u >1,ψψπA F ()+=-21n (n=0,1,2,…) 4在图示文氏桥振荡电路中,已知R1=10 k Ω,R 和C 的可调范围分别为1~100 k Ω、0.001~1μF 。

(1) 振荡频率的可调范围是多少?(2)R F的下限值为多少?5将图示电路合理连接,构成桥式(即文氏桥)正弦波振荡电路,并估算电路的振荡频率和R1的最大值。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1无输出电容器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 ),电源电压为±12 V ,输入正弦信号u i 的幅度足够大,则输出正弦波幅度最大约等于( )。

(a)12V (b)24V (c)6V2 OCL 功率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当u i 为正半周时,则( )。

(a)T 1导通T 2截止 (b)T 1截止T 2导通 (c)T 1,T 2导通T 1T 2R L+12 V-12 V R 1D 1D 2R 2u i+u o -3欲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常需要( )。

(a)增加电源供给的功率,减小动态输出功率 (b)增加动态输出功率,减小电源供给的功率 (c)设置静态工作点在接近饱和区处,增加静态电流I C 4在图示OCL 电路中,已知T 1、T 2管的VU CES 1=,电源电压为±9V ,负载电阻R L =8 Ω,试计算最大输出功率P om 及效率η。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的晶体管的饱和压降的数值为V 3CES =U 、V 24CC =V 、Ω=8L R ,则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各为多少?晶体管的CM I 、(BR)CEO U 和CM P 应如何选择?第10章 直流电源1在整流电路中,二极管之所以能整流,是因为它具有( )。

(a)电流放大特性(b)单向导电的特性(c)反向击穿的性能2电路如图所示,该电路的名称是( )。

(a)单相半波整流电路(b)单相桥式整流电路(c)单相全波整流电路~u 1u O-+-3整流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为理想元件,变压器副边电压有效值U 2为10V ,负载电阻R L =2k Ω,变压器变比k N N ==1210。

(1)求负载电阻R L 上电流的平均值I O ;(2)求变压器原边电压有效值U 1和变压器副边电流的有效值I 2; (3)变压器副边电压u 2的波形如图所示,试定性画出u O 的波形。

N 1u 1O2U ωt+-4整流电路如图所示,二极管为理想元件且忽略变压器副绕组上的压降,变压器原边电压有效值U 1220=V ,负载电阻,R L =75Ω,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U O V =100。

要求:(1)在下表中选出合适型号的二极管;(2)计算整流变压器的容量S和变比k。

u1O最 大 整 流 电流 平 均 值最 高 反 向 峰 值电 压/mA/V2CZ11A2CZ12B 2CZ11C100O 300010001000100300型 号N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